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德育六大育人体系5篇

发布时间:2022-09-18 13:00:02 浏览数:

德育六大育人体系5篇德育六大育人体系 大学“三全育人”工作“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标准(高校)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负责单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六大育人体系5篇,供大家参考。

德育六大育人体系5篇

篇一:德育六大育人体系

“ 三全育人” 工作“ 十大育人体系” 建设标准( 高校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负 责 单位

  1.课程育人

 1.1 思政课 程 建设

  1.深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讲授重点。推进开设“***教育思想”公共选修课。推进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

 2.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定并落实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方案,进一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有方案、教育方式有创新,师生对课堂获得感强、满意度高。

 3.按照中央确定的课程方案开设课程,落实课程和学分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大力推动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本统编教材,并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

 教 务 处 (牵头)

 、教 师 发展 与 教学 评 价中 心 、马 克 思主 义 学院 、 研

 4.制定并落实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制度,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将领导干部上讲台列入教育教学计划。

 究生院 - 1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负 责 单位

 1.制定学校课程育人工作方案,实施学校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方案,优化课程设置,

  完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哲学社

 会科学课程体系,守牢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

 1.2 课程思 政 建设 2 . 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作为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

 3 . 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制定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明

 确课堂教学纪律要求。落实校、院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

 4.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

 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内容。

 - 2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负 责 单位

  1.优化学校科研管理制度,明确科研育人功能,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 科学研究

  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 院 ( 牵

  求。

 2.丰富科研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强化科研过程育人,积极引导学生尽早参 头)

 、人文

  与科学研究活动全过程,提高学生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 社科处、

 2.1 科研管 理 制 度 设计 律。

 3.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产教相融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统筹安排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 研 究 生

  配套设计教学与科研计划。

 院、社会

 2.科研育人

 4. 建立科研育人激励机制,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改进学术评价方法,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标准和科研成果评价办法。

 5. 健全优秀科技成果评选推广机制,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

 合作处、 人事处、

 教务处、

  1.研究制定科技工作道德行为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管理办法。

 发展规划

  2.健全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落实《**大学术规范(高校)

 》 与学科建 2.2 学术诚

  信 体 系 建设 和《** 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高校)

 》,治理遏制各种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为。

 3.通过组织编写师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读本、在本科生中开设相关专题讲座、在研究生中开 设处、宣

  设相应公选课程等,深入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师生遵守学术规范、 传部

  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

 - 3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负责单位

  1.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3 创新平台与团队建 设 2. 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研究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工作方案,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3. 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培育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

 队,培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

 1.构建“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

 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

  3.1 实践育 人 长 效 机制 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

 2. 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校外研究院和专家工 团委( 牵 3.实践育人

 作站以及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培育建设一批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头)

 、教务 处、学生

  工作处、

 3.2 实践教 学 改革 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原则上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 15 ,理工农医类专业不少于 25 。

 研 究 生工作部、社 - 4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负 责 单位

 3.3 创新创 业 教育 1. 依托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及体制机制。

 2. 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并纳入学分体系,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持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以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为代表的创新创业竞赛及各类学科竞赛。

 3. 打造融“双创教学、实践训练、指导服务、成果展示、资源对接、孵化转化”六位一体的大 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全流程服务平台,推动“专业教育+双创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南农特色的一体化“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会 合 作处、人武部

  3.4 精品项 目 建设

 1. 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岗位见习等社会实践活动。

 2. 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组织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百万师生追寻******成长足迹”“百万师生重走复兴之路”“百万师生‘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项行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等新时代实践育人精品项目。

 3.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师生志愿服务评价认证和保障机制。建立社会实践精品项目支持制度,发挥实践育人示范作用。

  4.文化育人

 4.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 1 . 组织实施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戏曲进校园”等文化建设活动。

 2 . 培育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艺术文化成果,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工作有方案、成果有展示, 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

 宣 传 部 (牵头)

 、 - 5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负 责 单位

  4.2 革命文 化 教育 1. 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组织编排展演一批反映革命故事、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的舞台剧、歌舞音乐、网络作品。

 2. 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

 团委、教师 工 作部、学生 工 作处、研究生 工 作部、体育部、资产管 理 与后 勤 保障处

 4.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教育 1 . 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育人全过程,工作有方案、有成效。

 2 . 广泛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 . 培育、选树和宣传一批学习励志、实践奉献、参军报国、诚信友善、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 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

 4.4 校园文 化 建设

 1. 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有年度工作实施计划和重要项目。弘扬以“诚朴勤仁” 为核心的南农精神,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2. 支持师生根植“南农故事”创作各类文艺作品,培育一批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3. 打造校园优秀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推动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馆建设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4. 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以文化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地。

 - 6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负 责 单位

 5.网络育人

 5.1 网络育人平台建设

  1. 统筹谋划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网络评论、网络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强化网络意识, 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

 2.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建设完善校内思想政治工作网站集群和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打造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共建与资源互享。

 3. 拓展网络平台,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

 宣

 传 部 (牵头)

 、图 书 与信 息 中心 、 人事 处 、教 师 工作 部 、学 生 工作 处 、研 究 生工 作部、团

 5.2 网络育人精品项目 建设 1 . 丰富网络育人内容,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大学生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及“培育建设‘网络育人工作室’”“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师生网络文化建设活动。

 2 . 培育校园网络名站名栏、新媒体教育品牌,着力建设一批“两微一端”网络育人精品项目, 推广展示一批“网络名篇名作”,丰富正面舆论供给,发挥网络育人示范引领作用。

 - 7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负 责 单位

 委

 1.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制度,推动网络文明教育有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

  2.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

  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

 5.3 网 络素 养教育 3.优化成果评价,根据教育部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办法,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 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

  4.培养网络力量,研究制定“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实施

  方案,动员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重视网络

  文明、参与网络育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

  学生工作

  1.加强知识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

 等在线课程,进一步完善团体辅导特色工作体系,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

 处 ( 牵

  6.心理育人 6.1 心理健 康 教育 2. 开展宣传活动,举办“3·20”“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品牌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APP 等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

 3. 强化咨询服务,坚持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值班制度,提高业务学习与督导的系统性,提高心理 头)

 、研究生 工 作

  健康教育咨询与服务水平。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

 部、体育

  4.加强学生心理社团、学生心理委员的培训与指导工作。

 部 - 8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负责单位

  1.加强预防前置,积极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

  测评系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的覆盖面和科学性。建立

 完善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6.2 预防干 预 体 系 建设 2.健全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 介诊疗机制,提高心理危机干预与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

 3.完善工作保障机制,保证生均经费投入和心理咨询辅导专用场地面积。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

 教育素质拓展培养基地,培育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4.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干预体系建设,形成联动机制,完善干预体系,加强干预手段。

 人 事 处

  1.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制(修)订完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依法健全校内权益

 救济和申诉机制,完善各项办事规则和处理程序,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

 (牵头)

 、

  7.管理育人 7.1 制度体 系 建设 2.结合章程、校规校纪、自律公约的修订完善,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工作要求和保障机制,研 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引导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

 组织部、教 师 工作

  3.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 部、机关

  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培养锻造坚持“四个相统一”的师资队伍。

 党委、法 - 9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负 责 单位

  1.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按照好干部标准,选好配强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研究制定管理干 律事务办

 部培训规划,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重视考核结果 公室、财

 运用。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兼职管理、出国(境)审批管 理等工作有制度,管理到位。

 务处、审

 2.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

篇二:德育六大育人体系

A O YU G U A N LI教育管理HENANNONGYE河南农业 2021 年第 6 期HENANNONGYESIZHEN G JIA O YU思政教育新时代高校创新德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实施路径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杜金金摘 要:新时代高校德育应顺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推动并发挥其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作用,鼓励学校全体教职工,参与高校德育教育;重视高校德育教育,将其融入学生各个成长阶段;抓住高校教育众环节,全方位开展德育工作。关键词:德育;三全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高校教育在我国教育层次中居于最高地位,其担负着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使命,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由“小”到“大”和教学质量由“低”到“高”的历史性飞跃,传统的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办学治校的新形势。****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指出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办学治校的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机制,因此,新时代高等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推进教育现代化,真正建立“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的目标”。

 [1]一、发挥学校所有职能部门、全体教职员工的作用,全员参与高校德育教育高校全体教职员工是高校落实培育高质量人才的一线实施人员,是高校育人网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发挥“课程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的主体能动作用,构建一个以专业教师队伍为德育骨干、学工队伍为德育主力军、全体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服务队伍为补充的全员参与式育人支持系统,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以充沛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给高校青年学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2] 。(一)组建教工德育工作队伍,充分发挥教职工在德育工作中的引导作用专职德育课程教师负责高校德育课程的规划和具体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建立学生德育素质档案,为学生开设德育教育课程和围绕德育开展专题讲座,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德育辅导,组织实施全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德育教育的学科研究。专职德育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专家队伍和骨干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确保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保证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建设学生德育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力作用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组成的学生工作队伍是高校落实德育工作的一线实施人员,他们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注重观察和分析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充满正能量的文娱体育活动。专职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是高校德育工作基层指挥员,他们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能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有效方法,在学生思想动态出现异常的萌芽阶段给予及时的干预和疏导,如果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专职辅导员可以第一时间及时联系德育专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使学生面临的心理障碍、思想困惑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妥善解决,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三)完善学校管理和服务工作队伍,充分发挥管理和服务人员在德育工作中的协助作用学生的身心成长受到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行政教辅人员管理工作、后勤人员服务工作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构建一个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支持系统。学校教育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要自觉遵循高校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掌握德育教育的相关知识,运用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平台和载体,将德育教育内容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真正做到将教学、管理、服务与育人相结合,在全校营造一个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二、重视高校德育教育在学生各个成长阶段的作用,全程融入高校德育教育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高校教师应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规律,精心规划高校不同阶段的德育要点和实施措施,按专业、年级量身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教学方案,将德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 [3] ,使高校每一位学子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阶段,从接受教育、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都能受到德育教育,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一)根据学生年级差异,分阶段进行德育工作刚步入大学生活的大一新生,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会出现各种不适应。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新生适应性课程和讲座、校史院史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等多样化形式,提升大一新生对大学全方位、立体化的认知,增强一年级学生独立成长的49DOI:10.15904/j.cnki.hnny.2021.06.019

 教育管理JIA O YU G U A N LIHENANNONGYE河南农业 2021 年第 6 期HENANNONGYE思政教育SIZHEN G JIA O YU自理能力,顺利实现个人角色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重要转变,旨在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生活。教师对二、三年级学生要注重进行理想信念、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相关德育辅导,采用讲座、研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提升学科素养、夯实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应对各种问题的技巧和能力,为其日后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打下坚实基础。四年级学生主要面临考研的迷茫和困惑、就业的竞争和压力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鼓励式辅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培养、毕业之际情感关怀等方式,缩短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二)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差别性开展德育工作高校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群体是学生,每一个学生在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德育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德育工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服务,例如,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构建自信成长平台,针对不同职业规划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教育,针对处于成长困惑的学生提供菜单式的思想引导等。总之,个性化的德育教育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处世的积极性,又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的放矢,进而提升思想价值引导的质量。(三)根据现实问题需要,针对性落实德育工作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平时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程度和性质,认真分析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类,熟练运用应对各种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准确干预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大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的融合力度。同时,高校应根据新时代大学生在知、情、意、信、行等方面的鲜明特点,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新时代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善于运用新时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高效开展德育工作。三、抓住高校教育各个环节,全方位开展高校德育工作高校应将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理念,在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基础上,顺应新时代、新形势,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手段和途径,着力解决高校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问题,使以德育人、以德化人的理念真正在高校落地生根。(一)高校开设德育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德育课程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德育教育的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学校应开设落实德育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完善课程考核标准和评价制度,保证大学生在校各阶段都可以受到德育教育,使大学生明确社会要求青年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标准和意义,增加解决困惑的自我调节意识和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相关德育理论知识,培养自我认知和调节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等技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二)将德育教育融入高校各类学科教学的全过程高校各级各类学科应将德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教育教学各环节,努力挖掘各学科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因素,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升华情感、提升综合素质。各科教师要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能力,“如在知识讲授中加入学习策略的指导,结合知识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辅导和练习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等,要能够发现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引导,能够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调适、健全人格培养等方面的指导”,使德育教育与高校众学科教育同向同行 [4] 。(三)将德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校园环境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可以运用校园文化建设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采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方式,保证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将德育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一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满活力、吸引力强的学术科研、文娱体育等活动,将德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各项活动,使学生思想情感得到熏陶,沟通技能得以强化,道德境界得以提升。二要做好校园人文环境、校园文化设施、校园景观建设,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形成高尚的人生理念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三要做好“三风”建设,全校致力营造一种锐意进取和团结踏实的校风、学风和班风。高校德育建设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持续性的大工程,高校应根据时代发展新特点、高校育人新规律、学生发展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新理念,凝聚全体教职员工的合力,将德育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社会主义高质量人才,构建新时代德育教育新模式,完善新时代德育教育新机制。参考文献:[1]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2]王艳平.高校“三全育人”的特征及其实施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09):103-106.[3]蔡迎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构建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7):116-118.基金项目:南充市社科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项目“红色文化 融 入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长 效 机 制 研 究 ”, 项 目 编 号 :NC2020C079;南充市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项目“高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NC2019C020;西华师范大学德育 2019 年度项目“高校加强廉政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Y201904;西华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金资助项目“新时代高校创新德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实施路径”,项目编号:19F015。作者简介:杜金金(1993-),女,山西晋中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责任编辑 冯会利)50

篇三:德育六大育人体系

20 卷

 第 6 期 华 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会科学版)Vol.20 No.62020 年 11 月 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Nov.2020收稿日期: 2020-01-01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 CJSFZ19-21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课题( CSZ19006 );南充市社科研究“十三五”规划 2019 年度项目( NC2019B010 )。作者简介:郑琳川( 1982- ),女,四川雅安人,西华师范大学副教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文章编号: 2095-2708 ( 2020 ) 06-0059-05

  DOI : 10.3969 / j.issn.2095-2708.2020.06.059新时代高校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内涵、原则及其路径郑琳川 1 ,2( 1. 西华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 2.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德智体美劳;育人摘

 要:德智体美劳五育是党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新时代提出的教育方针。它们在新时代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大学生成才而言,德是前提,智是核心,体是保障,美是境界,劳是途径,德智体美劳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逻辑整体。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重要使命,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内涵意蕴,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育人相统一,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相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原则,着力在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上下功夫,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在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 社会主 义 建 设 者 和 接 班人”,[ 1 ] 自此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四育转变为“德智体美劳”五育,这是新时代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要求,也是适应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重要使命,要深刻理解并把握“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内涵意蕴与原则要求,着力在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上下功夫,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内涵意蕴(一)德:成才的基本前提德是一个人成才最基本的要求和底线,对大学生来说,“德”乃为国家民族谋复兴之大德、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之公德以及修身律己之私德。大学生首先要有为国家民族谋复兴之大德。大学生的大德大在站位高,是胸怀祖国,热爱国家和民族的崇高之德。爱国是一个人最深沉持久的情感,是立德之源,当代大学生首当立爱国之德,理直气壮地爱国。大德大在价值真,是一种追求真理与价值的理性之德。大学生立大德,就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2 ] 青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生的德性追求。大德大在有担当,是一种担当国家民族大任的责任之德。青年大学生生逢强国时代,肩负强国使命,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和力量。其次,大学生还要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公德。其一,大学生是高知识高素质群体,要带头遵守社会公德,以自身良好的公德修养引领社会风尚。其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建设者,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追求,心中装着人民,青春要在服务社会和人民的事业中绽放人生光芒。最后,大学生要有修身律己之私德。良好的私德包括个人思想素质、品行修养和道德情操,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德性要求。******对大学生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箴言,就是要求青年学生要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大学生只有不断修身律己,涵养个人德性才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万方数据

 (二)智:成才的核心素质“智”即知识、技能、智慧、本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里有本领就是指“智”,它不仅仅指知识和学问本身,还包括智能、智慧。智慧狭义来讲是由智力系统、知识系统、方法与技能系统、非智力系统、观念与思想系统、审美与评价系统等多个子系统 [3 ] 蕴育出的综合复杂的高级创造思维能力。当代大学生既要具有扎实的学识,学好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尽可能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精进的专业能力;又要具有较高的智慧,具有较好的逻辑、判断、辨别、分析、情感、决策等能力。在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分秒变换的时代浪潮下,“智”还指涉创新创造能力。大至国家之间,小至企业与企业、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人才的竞争。

 2005 年党的十六中五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2014 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号召,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讲话强调青年要提高创新能力,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他指出“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1 ] 可见,当代大学生拥有智慧和才干、具备创新能力,既是个人成才的核心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三)体:成才的保障条件体,人本也,身体就是人最基本最本真的存在。******特别关心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育育人,不仅包含锻炼身体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还蕴含着体育精神和价值观的传达。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能够认识到坚持、拼搏、毅力、忍耐等体育精神以及规则、输赢、尊严等价值观的涵义。“体育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及如何体面且有尊严地输”,因此,与其说体育是强健人的体魄,不如说体育同时也在强健人的灵魂。一个人要成长成才,健康的身体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保障,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泡影。现在很多青少年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或户外活动的时间大大少于上网和打游戏时间,对身心发展极为不利。青少年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据 2018 中国国民健康大数据报告显示,中国人疾病总人口和发病率非常高,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其中关于青少年青春期贫血发生率 38% ,全国肥胖儿脂肪肝发生率超过 40% 。由此可见,加强体育工作势在必行,事关每个人的生存发展,事关国家人才培养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四)美:提升成才的境界“美”是什么,“美”是一个难以界定难以描述的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是有用的,美是恰当的”,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美”。这里的“美”不是指外貌之美,而是思想之美、人格之美和心灵之美的和谐统一。首先,美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智体劳四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 2015 ] 71 号)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其次,美育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不同于其他四育的感性教育,“美育是感性教育、情感教育,也是综合教育,具有愉悦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激发创新和全面发展作用。”[ 5 ] 美对人如此重要,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美育的培养。党的十六大首次把美育写进报告,党的十七、十八、十九大报告中都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多次谈到要加强美育工作,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讲到:“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4 ]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引导广大青少年热爱自然、欣赏艺术、热爱文学,努力做心灵纯洁、情趣高雅的人是高校以美育人的目标和任务。(五)劳:成才的实现途径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并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0 6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万方数据

 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1 ] 首次将“劳”增加进“德智体美”四育之中,“劳”即劳动,指的是跟劳动相关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对劳动进行了较多的论述,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社会性活动,也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在《资本论》中他对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创造价值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认为劳动是“全部生产力的源泉和人性的真正表现”,“劳动是人类创造世界的最高能力。”[ 6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7 ] 劳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劳育一般意义的理解就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在新时代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要学生认识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品质。它是实干精神、吃苦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的融合统一。新时代劳动精神培育就是要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的基础上,倡导劳动光荣伟大的时代风尚,生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努力奋斗的劳动价值观。二、高校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实践原则德智体美劳五育是一个系统全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逻辑整体。从要素间关系来看,德是引领,是方向,也是约束,贯穿其他四育之中;智是主体和核心,是人才最大的竞争力;体是基础和保障;美从内部体现在品德、智慧中,外由身体和劳动实践体现出来;劳在实践中充分展现德智体美,通过实践通向成才之路。由此可见,德智体美劳是互为作用互相联系的,它们相互支撑共同促进大学生成才。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五育时应深刻认识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遵循科学的原则和要求,着力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一)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育人相统一所谓高校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活动(即第一课堂)之外,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包括知识性的、学术性的、文艺性的、健身性的、公益性的等等,是对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 8 ] 第一课堂是传统的课堂形式,以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为主,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域;第二课堂主要以文化、科技、实践活动为形式,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两个课堂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不可偏废。相对来说,智育的培养主要在第一课堂,德育和体育既有第一课堂又有第二课堂,美育和劳育以第二课堂培养为主,高校要建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育人主体互通,育人资源共享,育人平台共建,育人力量整合。要充分发挥十大育人体系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党政领导和各级管理者、服务人员的育人功能,实现全员参与育人,共同助力两个课堂育人的协同推进。(二)坚持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相统一所谓知识教育是指教师立足学科背景,结合课程教材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所谓价值教育是指教师要通过课程教学和素质教育将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知识性和价值性是融为一体的,既有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也有渗透进知识体系的价值观念,只有知识体系没有价值体系是不完整的教育。价值教育之于知识教育而言,就是升华灵魂、激发理想、坚定信念,铸魂育人关键就在价值引领。知识教育是相对客观的,当然,没有绝对价值中立的知识传授,因为知识本身没有价值倾向,而传授知识的教师是有价值立场的。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既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传授知识技能,又要坚守价值立场,“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9 ] 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结合,共同致力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1 6

 第 6 期

 郑琳川:新时代高校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内涵、原则及其路径万方数据

 人。(三)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统一所谓理论教育,就是关于理论的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关于知识或事物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的教育,理论教育具有规范性、知识性特征,一般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而实践教育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的教育,一般是指课堂教育以外的,配合专业开展...

篇四:德育六大育人体系

o .O9 塾 !

 TIM E E DUCA TION S e Dte m b er 在 中学德育工作 中积极构建 四位一体育人体 系的实践与反思 — —以河南省新 乡市第一 中学初 中部为例 吕庆生 王丹云 摘要:随着国际和国内局势的变化 ,社会并存的价值观念呈现 出多元化,在多元化价值观念影响下,中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 等都受到冲击,是非、善恶、美丑等有些混淆不清。同时,目前我国部分中学德育工作又出现一些问题 ,德育工作并没有真正落到 实 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认真反思、积极思考,适应新时期学生变化发展的新特点 ,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的育人新格 局 。

 关键词 :德 育工作 四位 一体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 识码 :A DO1:10. 3969/j . issn.1672—8181.2015.18.002 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整体,系统的要素、质量 、功能 都是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运行良好的系统整体具有功能放 大效应。中学德育也是一个整体开放的大系统,笔者通过对河南 省新乡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育人工作进行认真分析和调研,认为 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放在课程育人 、活动育人、管理育人 、环境育人 四位一体的整体系统 中实施 ,努力做到 目标上统一要求,时空上 密切衔接,作用上协调互补,力量上聚分适度,充分发挥整体育人 功能,切实提高育人的效果。

 1 课程育人 的内涵及育人要求 教育部去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 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而全面深化课程改 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 、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 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适应教育 内涵发展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 必然要求。课程应不仅指学科总和,更应指学校老师讲解、学生 领悟学科知识的过程。而课程育人指通过教学 目标抓手导学案、 组织抓手小组合作 、流程抓手课堂模式等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质 疑精神 ,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提升 ,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落实 课程育人,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国民素质、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 重要内容,对于确保每一个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具有重要 而深远的意义 。新 乡市一 中初 中部 坚持 以“ 三个面 向” 为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以课堂作为起点 ,以 流程为依托,努力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的课堂模式,提出了“I’ m in (参与)”课堂模式,这种新的课程改革给学生留有更多 自由支配 的活动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合作中学会谦让,学会爱惜 集体荣誉 ,学会控制情绪,同时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 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辨能力能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真正 达到通过课程育人的 目的。

 2 活动 育人 的内涵及育人要求 活动育人就是通过丰富多样 ,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各种 学生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受到熏陶,其主要抓手和落 脚点就是通过不断创新和落实现有的德育系列教育来逐步实现 育人的科学化、系统化、高效化,切实提高育人效果。具体指在初 一年级开展“道德、礼仪、规范、习惯”八字主题教育 ,通过活动对 其施以道德影响,提高其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树立道 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初二上期应开展励志教育 ,下期以培养 学生非智力因素为主题开展主题教育,这样就可以激发 、唤醒和 培养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 自觉。初三年级 上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够放松身心 ,

 放平心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中考备考中。

 3 环境育人的 内涵及育人要求 环境育人是指通过有 目的地利用环境和有计划地建设环境 及开发环境育人功能并驾驭环境育人的活动。以创建有学校特 色的校园文化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有一个适合学生特点 的实践形式作为载体 ,创建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正是给学生提 供了一种现实载体, 使之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创建过程中,充 分发挥个性特长及创造的能动性,强化环境育人意识,充分调动 各方面的“育人”积极性,使学生在“人人是老师,处处是课堂 、时 时受教育”的良好环境中得以健康成长。为此 ,新乡市一中初中 部通过教室美化布置、文化墙美化 、励志文化走廊等各种方式对 学生进行环境影响,积极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努 力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认真构 建健康、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着力营造有初中部育人特色的校 园环境。

 4 管理育人的内涵及育人要求 管理育人是指在开展常规管理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 育,把常规管理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以学生自我管理为出发点,

 通过组建学生会 、志愿者协会、学生社团等途径 ,培养学生生活能 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通过管理达到育人的目的,首先就要树 立育人的“人” 的目标,管理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卓有成效 ,才能让 我们的学生有公德、有原则、有追求。管理的过程是让学生遵守 规范的过程 ,而后逐渐有了遵守规范的习惯,进而培养遵守规范 的意识,最后上升到精神层面,成为一个人生命的一部分。

 总之,在构建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开展特色德育教育 、全面实 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新乡市第一中学初中部逐步梳理出了自己 的办学思路,确定了“全员育人,做最好的教育” 的育人特色,开创 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相信 ,只要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 能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 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一定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 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简 介 :吕庆 生( 1963一) ,男 ,高级教 师 ,河 南省 新 乡市第一 中 学初 中部主任 ,研 究方向为 中学德 育、学校 管理 ,河 南新 乡 453 007 王丹云(1988一) ,男,初级教师,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初 中部主 任助理,研究方向为思想品德教学、中学德育,河南新乡 453007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分年级德育系列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4LIK GHC- - 0366。

 一2 一

篇五:德育六大育人体系

专题

 ZHUANTI

 II用 “ 十大 ” 育人体系嗣建 “ 三全育人 ” 格局******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会议上强调 ,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

 中心环节 ,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

 全过程 , 实现全程育人 、 全方位育人 。

 渭

 南师范学院一直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

 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积极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着力推进 “ 十大 ”

 育人体系建设 , 努力构建"三全育人 ” 工作

 格局,切实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 。一 、

 组织育人覆盖全面学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育人保

 障功能 , 选优配强学生党支部书记 , 开展

 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 工作述职评议等活

 动 。

 创新多种模式 、 多重覆盖的团建机

 制 , 尝试成立学生公寓团工委 、 公寓团总

 支 、 公寓楼层团支部 、 宿舍团小组 , 覆盖学

 生达 5000 余人 。

 大力实施 “ 青马工程 ” ,

 加强分层 、 分类培训模式,近三年先后培

 训学员达 10000 余人 , 学校被团省委评为

 “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先进单位 ” 。二 、

 课程育人同向同行制定实施 《 渭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

 义学院建设方案 (2019 — 2021)», 推动

 “ 标准化马克思主义学院 ” 向 “ 重点马克

 思主义学院 ” 提升 。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学质量 , 学校将全部 “ 思政课

 程 ” 立项建设为在线开放课程 , 并打造

 “ 思政课程 ” 示范课堂 。

 深化"课程思政 ”

 改革 , 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明确了价

 值观培养目标 , 学校专门设立 “ 课程思

 政 ” 教改项目 , 组织开展教师学习培训 、

 教学竞赛等活动 。三 、

 科研育人学研相济学校持续设立学生科研项目 , 每年

 设立 150 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

 练项目 , 为每个项目团队配备指导教师

 和研究经费 。

 近三年 , 有 195 项获批为

 省级 、 67 项获批为国家级项目 。

 实施 “ 三

 师导弓 r 制度 , 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师

 的科研项目 , 在每年设立的教育科学研

 究项目中 , 学校要求每个项目要吸纳 5-

 7 名师范生 , 与教育类教师 、 基地学校教

 师合作研究教育领域问题 。四 、

 心理育人关切学生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构建教育教学 、 实践活动 、 咨询服务 、 预

 防干预 、 平台保障 “ 五位一体 ” 的心理育

 人工作格局 。

 加强心理咨询教师的学习

 培训 、 业务提升和交流研讨 。

 开通心理

 援助热线 , 及时帮助和解决学生的心理

 问题 。

 定期举办心理剧展演 、 心理微课

 教学竞赛 , 举办 “ 5.25 ” 大学生心理健康

 节系列活动 。

 学校荣获 “ 陕西省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 称号 。五 、

 实践育人面向基层学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

 动 , 将 “ 劳动教育实践课程 ” 作为必修课

 列入人才培养方案 。

 开展内容丰富 、 形

 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 将思想政治 、 实

 践实习 、 志愿公益 、 创新创业 、 文艺体育 、

 社会工作 、 技能培训等 8 个方面作为第

 二课堂成绩单的课程项目内容 。

 大力开

 展志愿服务和扶贫攻坚活动 , 2019 年 ,

 累计发起志愿活动 80 余次,时长达 5600

 小时 , 39 名毕业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

 划项目 。六 、

 文化育人浓郁氛围学校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品

 牌 。

 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微信平台开设的

 "书记小喇叭 ” 栏目 , 以微党课 、 诗朗诵 、

 快板等形式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

 以此学校还专门成立了 “ 求真育人 ” 工作

 室 。

 人文学院通过排演话剧 《 雷雨 》 《 屈

 原 》 《 人生 》 等 , 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

 斗精神 。

 美术学院组织开展的红色经典

 画创作活动 , 使广大学生重温党的光辉

 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七 、

 管理育人提升实效学校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 八

 个一 ” 活动 , 在校园内安装普法媒体机 ,

 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多场法制教育报告

 会 , 参加陕西高校法治文化节等活动 。

 教学管理方面加大教考分离力度 , 实施

 课程重修制度 , 取消 “ 清考 ” ; 严格执行学

 业警示和留降级制度;加强毕业资格 、 学

 位授予资格审核 , 严把出口关 。

 聘任学

 生校长助理,设置学生提案委员会和 “ 青

 年之声 ” 互动平台 ,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 、

 自我约束 、 自我监督机制 。八 、

 服务育人注重质量学校各职能部门强化服务育人理念 ,

 优化服务流程 , 简化办事环节 , 制作服务

 指南 , 完善服务标识 , 进一步提升服务质

 量 。

 学校以先进典型育人 , 宿舍管理员将

 突发疾病晕倒的学生及时背下楼抢救 , 挽

 救了学生的生命;宿舍管理员 8 年如一曰

 义务为学生缝补衣服 , 学生亲切地称呼她

 们 “ 宿管妈妈 ” 。

 学校还设立通宵自习室 ,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暑期留校

 考研学生提供防暑降温用品 。九 、

 资助育人落细落实学校建立奖 、 助 、 贷 、 补 、 勤 、 减 、 免 、 偿

 “ 八位一体 ” 资助育人保障体系 , 拓宽资助

 渠道 , 搭建多元化资助平台,设立各类奖 、

 助学金 20 余项 。

 设置勤工助学岗位 、 举

 办 “ 勤工助学先进个人 ” 评选活动 , 教育引

 导学生艰苦奋斗 , 积极进取 。

 后勤服务中

 心还通过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提供的学

 生餐厅消费数据信息 , 对生活困难学生进

 行精准识别和补贴,及时将学校的关心和

 关怀送到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十 、 网络育人特色鲜明制定实施 《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信息

 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 201 8 — 2020) 》 ,

 同步规划 、 建设校园网络安全与校园信

 息化 。

 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节 、 大学生

 学术科技节 、 大学生微电影大赛等特色

 活动 。

 充分利用 “ 两微多端 ” 新媒体平

 台 , 不断强化网络平台在宣传信息 、 开展

 活动 、 服务师生等方面的功能 。

 学校探

 索实践的基于易班平台的 “ 互联网 + 学生

 工作 ” 模式 , 构建学生成长档案 , 不断提

 升网络育人实效 。(渭南师范学院)64

 法治与社会 2020 年第 4 期

推荐访问:德育六大育人体系 育人 德育 体系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