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中华民族史心得体会7篇

发布时间:2023-07-18 18:00:05 浏览数:

中华民族史心得体会7篇中华民族史心得体会篇1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风拂面,大地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泽普县迎来了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具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华民族史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中华民族史心得体会7篇

写心得体会怎么才会更全面、深刻、精准呢,心得体会是一种把学习或者生活中得到的体会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材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华民族史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华民族史心得体会篇1

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风拂面,大地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泽普县迎来了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隆重欢聚一堂,以演讲的方式歌颂民族团结,礼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王燕娜的感人事迹。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爱不分民族感天动地。

家住**乌鲁木齐高新区桂林路社区的王燕娜,为了挽救我县维吾尔族学生毛南江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偿将自己的肾捐献。并表示要自强不息,继续为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是什么原因让出生在小康之家的汉族少女王艳娜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未婚夫分手的威胁,毅然无偿捐肾挽救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毛兰江生命呢?原因在于她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

王燕娜及全家善良、淳朴的事迹感动了全疆各族人民,从他们全家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王燕娜能在自己人生刚刚起步、正值豆蔻年华青春最美好的时刻做出这样重大超乎常人的处事抉择,确实值得我们全疆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你不仅是民族团结的模范,还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楷模。”

我认为王燕娜做出了平常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民族团结和道德建设的榜样。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6个、我县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我希望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团员青年,努力向王燕娜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情注社会的优秀品格,学习她用血肉深情维护**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高尚道德情操。人人心中有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有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为泽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权限的发展、进步、繁荣、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做出新的贡献。

一曲优美动听的《我们**好地方》,唱出了两千二百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民族团结月,凝铸同志兄弟情。**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数百年来,在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党和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相反,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党和政府要花大量的精力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各族群众惶惶不可终日,安居乐业根本谈不上,各项事业功亏一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遥遥无期。这样还会再次沦为他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我们的明天就是科索沃、巴勒斯坦、伊拉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西方敌对势力最不愿意看到。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弱,人民受苦受难,正中他们的下怀。所以为们要从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民族团结。

为此我们要向王燕娜那样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象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象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坚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坚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一反三维”、打击“势力”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设省。1949年**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维吾尔自治区。

**现有15个地、州、市,88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生产建设兵团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74个团场。截止__年底,**人口为1963.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5%。**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力。目前,全区有5个民族自治州,6个民族自治县,42个民族乡。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1.8%,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政府机构以及经济、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在**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在**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和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目前,全区有清真寺23000多个,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

自1983年以来,我们**已连续26年在全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越来越巩固。盼发展、求团结、思稳定已成为**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持了我区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展望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我们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在__年专门发了加快**经济建设发展的32号文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我们将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集中精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

**是祖国西部的一块正在开发的宝地,发展前景广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各族人民将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省区市的支持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努力把**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中华民族史心得体会篇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下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客观描述和对我国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最新概括,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对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擘画和远景期许。这一概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创新发展的理论品格,是******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宏大课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提在于深刻认识其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属性是命运共同体,即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构成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基本内涵可以表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所以,正如******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中不同成员的关系,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各民族相互之间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在于牢固树立国情意识。******指出,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既是历史事实,也是现实写照,但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升为“基本国情”的高度加以阐述,表明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大的公约数是统一,而多民族则是一大特色和一大有利因素,多民族的大一统,既是重要财富也是重要优势。必须深刻认识到,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梦,也是各民族自己的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的是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国情意识和“家底”意识,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祖国认同,打牢共同体的思想政治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在于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强调,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可以说,“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之本,没有“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增强“五个认同”,就必须正确树立、真正树牢“五观”。

一是政治观。要明确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由各民族的优秀分子组成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政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国之希望、民族之希望所在。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在民族问题上削弱党的领导、背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错误言行。

二是历史观。要明确认识到,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各民族都为中国历史的发展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利用历史问题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对立的错误历史观。

三是民族观。要明确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民族平等是民族关系最本质的特征。既要认同本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更要认同各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处理好本民族局部利益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关系,正视多样性,增强一致性。要做民族团结的忠诚守卫者和捍卫者,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以及一切民族歧视、民族隔阂的言行,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四是国家观。要明确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各族人民的神圣义务。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主权的言行。

五是文化观。要明确认识到,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要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旗帜鲜明地反对把中华文化等同于某一个民族的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的倾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途径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既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关系的常态。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的大势下,民族孤立主义、种族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既是人类进步的障碍,也是妨碍民族发展的毒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感情相依、情感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在于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共建全面小康,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挑战,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华民族史心得体会篇3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新时代,对于民族高校而言,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让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就必须提高各族青年学生的媒介素养,即使用、解读、评价各种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

努力提高青年学生的媒介素养

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全媒体时代中,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媒对现实环境的再现绝不是“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一种经过选择、加工后的再现。传媒反映怎样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介体制、传播者的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因素等。正因为信息环境不是现实世界,而人们的行为却是直接面对现实环境,所以需要受众具备辩证分析能力,具备对媒介信息进行准确、全面、客观、公正判断的能力。具备了媒介素养的受众,才拥有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工作服务的能力。

高校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在全媒体时代被传播放大,在青年中形成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因此,在高校青年学生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民族高校青年学生民族成分多,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媒介素养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还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前,民族高校青年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表现出以下特点:在媒介认知和媒介批判方面,对媒介类型、介质特点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媒介历史了解不够;对媒介的商业属性有较清醒的认识,但对受众在传播中的能动地位认识不足;能意识到媒介对自己知识结构、观点思维方面的影响,却相对忽视媒介对价值观等其他深层次的影响,对媒介的表征和建构能力也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在媒介接触动机和行为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特点,选择了解信息、消遣娱乐是媒介接触的主要动机;手机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媒介接触的主要载体,传统媒体的接触量比例很低。

自21世纪开始,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已经致力于媒介素养课题的实践和研究。但我国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媒介素养教育机制。尤其在民校高校或者民族地区的高校,还需要建立和发展媒介素养教育机制,提高各族青年学生的媒介素养。

民族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着力点

在民族高校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使用媒体资源,通过这种教育,使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体报道或自媒体资讯时,能够具有鉴别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深刻理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专业课程设置入手,发挥组织传播的先天优势。民族高校可面向全校开设媒介素养通识选修课。尤其是开设有新闻传播专业的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媒介素养教育借助高校课堂,凭借高等教育制度化、持续性优势,可使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内容得到相对长期和稳定的贯彻。对于大学生尤其是非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教师专业的、系统的讲解,有助于他们了解新闻传播的基础知识,主动去阅读相关书籍,有利于对大众传媒产生理性认识,对于怎样接触媒介、应该接触哪些媒介、吸收相关媒介的哪些知识也会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有了这样的基础,对于大众媒介中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该怎样有选择地接触、有判断地接受,自然而然就可以找到正确的路径。

辐射课堂教育成效,发挥人际传播的独特影响。接受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大学生能够在人际传播中恰当传递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大学生比较容易对热点问题形成共识,形成媒介素养教育成果在校内的辐射。在毕业以后,大学生会把自己掌握的媒介素养知识传播给同事或者是亲朋好友,推动媒介素养教育向社会延伸、在朋辈间传播。若干年后,他们为人父母,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中,媒介素养知识必然会融入其家庭教育体系中,形成代际纵向传承。

凸显示范引领,建构科学的理解框架。在融媒体环境下,高校主流校园媒体已从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转向微信、抖音、b站、微博。这些新媒体也是民族高校学生最常接触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的平台,因此要在学生在校期间,让他们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校园新媒体资源,包括两方面:一是人的资源。在校园从事新媒体工作的教职工和在校学生,由于长期与媒体接触,在实践层面获取了一定的媒介知识,他们成为校园中具有较高媒介素养的人群,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因此,要善于发挥这部分人群在理解和接受传播内容方面起到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内容的资源。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对校园生活、身边师生和校友关注度极高,民族高校校园新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的多种宣传报道形式,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策划相关宣传教育内容,如开通专题网站、制作专题节目、推送系列报道、制作播放短视频、开展与受众互动等,建构青年学生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的新闻框架,从而在实践中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史心得体会篇4

社会稳定、各民族团结,国富民强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一份责任心,需要做好这一点,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统一思想,加强教育。利通区作为反西化、反分化、反渗透、反颠覆的西部前沿阵地。长期以来,民族分裂势力一直非常重视反动舆论宣传。他们打着“民族”、“宗教”、“人权”、“民主”等旗号,大肆煽动“反汉排汉”,挑起民族仇恨,鼓吹“_独立”。这些反动观点和言论,对各族群众和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毒害,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

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摆在维护稳定工作的首位,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反分裂斗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在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捍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加深对宗教的本质和“分裂分子”集团利用宗教分裂祖国图谋的认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判断和处理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要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揭露“分裂分子”集团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真实面目,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正面舆论引导力度,积极营造安定团结、遵守法律、和谐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其次,立足实际,认清形势。首先要充分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在社会和谐稳定环境中的发展,没有稳定,绝不会有发展,更不可能有科学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创造利通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

长期以来,“分裂分子”集团一直处心积虑地破坏发展与稳定,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坚定意志、正确思路、实际能力、政策措施和自觉行动,以更好地把握人民的意愿,把握利通区发展进步的关键。因此,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举一反三,准确分析和全面把握当前反分裂斗争的新形势,始终紧绷政治这根弦,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临战状态,切实做好打大仗、打硬仗的准备,坚决粉碎“分裂分子”的新一轮进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确保国家安全和利通区社会稳定。

第三,和睦相处,加强团结。多少年来,利通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创造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团结”的新局面;各民族是一家,团结一心,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深入揭批“分裂分子”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坚决地同”分裂分子”集团分裂活动进行斗争,反对分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自觉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还要进一步提高讲政治、讲党性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无小事”的思想,团结一切力量,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做好反分裂和维护稳定工作,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局面。

中华民族史心得体会篇5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如何处理好国家与民族关系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当时间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看到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围绕民族问题许多国家依然在苦苦追寻着解决的良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面对领土广阔和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现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我们便根据实际创造性的施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过了数十年来的不断实践与努力完善,中国已经走出了有一条富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团结自治之路。

“又红又紧’的民族团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是中国民族团结的突出特征。正如****在与**代表们交流发言所指出的那样:“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也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石榴因其红而显得夺目,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民族才有了主心骨。

历史事实已然证明,在中国无论各少数民族有多少,也不论文化上有何种差异,正是始终紧紧围绕党的领导这个“红色”,各少数民族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才能更多的闪耀出五光十色的多姿多彩绚烂来;也正是坚持了党的领导,由红色的血脉所染,我们的各个少数民族在国家中,始终是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多仔多汁”的民族团结。如何保证民族团结的长久稳定,如何使各少数民族群众真正享受到民族团结的切实好处,把民族团结的石榴努力做成多仔多汁是关键。也正如******所指出的那样:**“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

只有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各个项目的落地,以大力发展教育实现人的率先发展等诸多措施综合发力才能切实承载起各少数民族所期盼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愿望,才能实现满足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求繁荣、求幸福的期待!也只有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在均衡与协调中不断满足各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多种需求,我们的民族团结之果才会真正的果大仔多,汁水可人。

中华民族史心得体会篇6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

**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在这里民族团结显得非常重要。7·5事件之后,三个离不开成了这里的发展之大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这些事例虽然来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 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用40年时间写下了1000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之间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交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

人们不会忘记,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的“十二木卡姆”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濒于灭绝,**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抢救的艺术品种,组织力量收集、整理和保护;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等一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华民族史心得体会篇7

通过3天集中培训,收获颇多,思想触动很大,在一些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在此不揣浅薄,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一、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关系

大家知道,民族形成、演变非常复杂,有激烈的方式也有温和的方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稳定下来的共同民族心理起到了重要的维系作用,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在某些时候受内外部环境影响也会进一步变化。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面对共同的命运,空前团结,共御外侮,救亡图存,成功战胜外来侵略势力,凝聚成了一个民族共同体。我们从历史的高度更加理性地认识和看待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事实,正如******所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立足国情,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确定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实践证明,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成功的。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升,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树立起大国形象,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出来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团结成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指出,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可以理解这个“铸”字,经过高温熔铸,物质内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形成一个关系紧密、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有机组成的整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整体性、共同性、向心力,这是对民族团结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一体”就是指我国56个民族早已结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民族实体。这个民族实体就是中华民族。“多元”是指民族文化和民族个体的多元。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强调指出: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要求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尊重差异是为了包容多样性,却不能过分强化和固化这种差异。我们要通过学习“四史”、“五观”,增进“五个认同”。

二、关于民族区域自治中“两个结合”的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针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而采取的重要政策,在内蒙古自治区已经经过__年的成功实践,为处理我国民族问题提供了可以复制的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工作应该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地方,要注意处理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对此提出明确的意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团结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共同利益,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国家团结统一,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同时,要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的基础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给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决好自治地方特殊问题。二是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这一点必须搞清楚,否则就会走到错误的方向上去。”统一与自治相结合,强调的是统一,民族与区域自治相结合,强调的是民族自治机关的责任,要保护和发展各民族共同的权利,有责任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进步、加强民族团结。

三、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

本人认为,二者关系相辅相成,并不矛盾。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民族团结、增强国家意识,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保障。******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 ”国家在宪法法律层面也进行了相关规定。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同胞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学校和专业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在就业上也可以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到全国各地学习、生活、工作或观光旅游。而且语言文字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同一种语言文字就会无形中增加认同感。此外,育人是“铸魂”工程,关系到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的培养,所以也有必要使用国家相关统编教材。我们知道,与此同时国家对少数民族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是予以保护的。事实证明,我们许多少数民族人才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后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在各行各业、在自己人生舞台上出彩。

四、关于提高政治站位和履职尽责

今天,我国各民族团结的基础坚如磐石,各民族关系牢不可破,但是民族问题有新的表现。作为党的干部应该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民族地区工作,要主动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对党的民族政策不打折扣坚决执行,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高度,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心中既要有局部更要有全局,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思想认识上去了,更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

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才能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各民族取得的进步,举世瞩目,各族人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振奋。特别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令人鼓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爬坡过坎,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其次,坚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不仅在法律层面需要作出明确规定,更需要在现实中积极推动。我们每个中国人,不管是哪个民族,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都要主动发挥作用。思想教育是先导,要深入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在校大学生是当代优秀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定要坚持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最后,坚持依法依规处理民族问题。民族问题长期存在,需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对待民族问题,不能不作为,不能乱作为,防止极端做法。既不能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也不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都不合时宜,难以取得良好效果。比如,我们在学校工作中,发现学生发生矛盾,一定要认真分析,按照规章制度分清责任,对于其中出现的民族情绪要理性疏导。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法律规定,以法律约束自己的言行是我们的责任,坚决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情不做,大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推荐访问:中华民族史心得体会7篇 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