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若干历史对照材料(16篇)

发布时间:2022-12-05 17:40:01 浏览数:

**若干历史对照材料(16篇)**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三史  一、**历史(上)  ■史前时期人们将有文字记录之前的历史通称“史前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缺少准确的文献记载,历史面貌往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若干历史对照材料(16篇),供大家参考。

**若干历史对照材料(16篇)

篇一:**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三史

  一、**历史(上)

  ■史前时期人们将有文字记录之前的历史通称“史前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缺少准确的文献记载,历史面貌往往主要倚赖考古文物。**迄今还未发现公元前2世纪以前的有文字的遗物和相关记录,故学术界一般将汉朝之前的**历史都称为“史前时期”,这是人类文明的黎明阶段1、石器、青铜器和早期铁器时代史前时期的人类历史是相对有文献记载的历史而言的,可分为石器、青铜器和早期铁器时代等发展阶段。**的“史前时期”距今约一万年到公元前二世纪前后

  和县和什托洛盖骆驼石旧石器

  察吾乎彩陶

  2、居民“人种”史前时期的人群聚落惟有人种之分,并无民族之别。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对属于史前时期的孔雀河下游古墓沟遗址、小河墓地,以及哈密焉不拉克古墓出土的人类头骨测定研究表明:这些居民中一部分是欧罗巴人种,还有一些属于蒙古人种。并且,东部地区蒙古人种因素多一些,而西部地区欧罗巴人种特征多一些。与此同时,更多的人种形态则呈各人种支系类型混杂或变异特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居民里蒙古人种特征更加明显。3、先秦时期西域同中原地区的经贸联系

  ■汉朝统一西域及其管理1、西域社会状况

  (1)西域“36国”,“行国”、“城郭诸国”,不同的生?产生活模式;(2)西域诸国仍处在各自为政的割踞状态(《汉书·西?域传》:“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3)前177年,匈奴右贤王统兵西征,西域诸地归匈奴所属。之后,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管理该地事务,(《汉书·西域传》:“赋税诸国,取富给焉”)。2、汉朝统一西域过程张骞出使西域图

  3、汉朝治理西域措施(1)设置机构,任命官吏;(2)驻军镇守,戍边屯田;(3)镇抚地方、督察境外;(4)遣子入质、贡献方物;(5)修筑城垒烽燧、扼守交

  通要道。4、汉代西域族群分布及文化面貌(1)民族分布基本状况(2)文字语言使用情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民族迁徙与融合1、魏晋诸朝对西域的管理2、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诸民族3、“汉魏遗黎”高昌国4、佛教文化艺术的繁盛

  ■隋唐时期的西域1、唐朝统一西域进程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尤其是唐朝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辖经营,其规模和时间都超过魏晋,胜过两汉。630年设伊州。640年平高昌,置西州、庭州,设安西都护府。647年击败西突厥,统一西域各地。657年平阿史那贺鲁之乱,西域政局稳定。703年,置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北部。

  龟兹故城2、唐朝设在西域的军政建制唐朝控制的西域范围远超前代,例如《新唐书?地理志》称:唐朝统一天山南北后,“分种落列置州县,西尽波斯国,皆隶安西。”又说:“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凡列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唐朝实行的是藩汉分别管理制度:

  (1)在汉人集中居住的地区,主要是指伊州、西州和庭州等地,政治上采用与内地一样的府、州、县、乡、里行政管理制度;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唐朝田制)”与“租庸调制(唐朝赋税制度)”;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唐朝军事制度)”。?(2)在非汉人生活聚居区,则推行“羁縻政策”,其特点是继续维护当地本民族首领的行政管理制度,采用唐朝都护、都督、州剌史的名号,允诺其以旧俗治理其部众,对这些居民不编户籍,虽交纳贡赋,但不入户部。

  3、唐代西域的经济文化4、突厥进入西域及其影响隋唐时期,在**地区聚居活动的民族成分主要有突厥、粟特、回鶻、汉、吐蕃等。因为操突厥语族诸族群和部落的大规模进入和落居天山南北各地,西域各地进入了一个被一些学者称之为“突厥语化”时期。这个由东到西的“突厥语化”过程再次改变了西域各族群的分布格局和文化状态,并对后世影响巨大。5、吐蕃人在西域公元751年“怛逻斯之战”以后,阿拉伯帝国攻破唐朝在中亚地区的防线,唐朝势力范围限于帕米尔以东诸地。吐蕃(藏族祖先)势力已于此前进入西域,并占据了天山东南一些局部地区。755年,唐朝统治阶层内部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西域驻军大批内调勤王平叛,吐蕃人乘机取陇右、河西和“安西四镇”,西域诸地一度都被吐蕃占领。吐蕃人对西域的统治阻挡了阿拉伯帝国势力的东扩。9世纪中叶,吐蕃势力退出西域。

  且末县吐蕃城堡遗址

  二、**历史(下)■辽宋金时期西域政局的变化1、回鹘人迁居西域并成为主体居民回鹘,一称回纥,公元646年,回纥首领吐迷度融合吸收其他部落成员,自称可汗。744年,骨力裴罗可汗在灭掉后突厥汗国后,建回纥汗国,唐宣宗册封其可汗为“怀仁可汗”。

  788年,回纥可汗顿莫贺派使臣至唐朝,请求将“回纥”改为“回鹘”。840年,连年自然灾害,加上内外矛盾交织,漠北回鹘汗国解体,残余分为三部分散居各地。9世纪中叶,迁居西域的回鹘人分别在吐鲁番和喀什等地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11世纪,喀喇汗王朝将伊斯兰教传入天山南部的喀什、和田等地。高昌回鹘王国

  吉木萨尔县西大寺遗址

  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中的回鹘王侯群像喀喇汗王朝

  《突厥语大词典》

  萨图克布格拉汗陵墓2、于阗王国政权3、西辽政权的建立和影响公元13世纪蒙古人进入西域之前,辽朝王族成员—耶律大石率其所部进入西域,他们于西迁途中收服了高昌回鹘,进入中亚地区,公元1133年,建立了著名的“西辽政权”。随后征服了喀喇汗王朝,对包括今天**地区在内的广大中亚地域实施了近一个世纪的政治统治。西辽深受汉文化影响,其规章礼仪多依中原。对西、中亚各地社会发展影响很大,迄今当地居民仍称中国人为“契丹”。1208年蒙古西征后,西辽为蒙古汗国所灭。4、正确认识西域境内的割据政权(1)割据和分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个历史概念,指历史上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中央集权对峙或群雄逐鹿的现象;后者是一个近代政治概念,指近代定型的统一国度中发生的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活动和行为。(2)**历史上割据或地方政权产生的原因(社会发展的差异性、中原政局动荡、中央王朝比较弱);(3)即使是割据时期,西域地区同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也没有中断;(4)西域地方政权首领都自称为中原王朝的延续或者组成部分。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诸多割据政权作为我国境内的地方政权,所以其历史应是中国通史的重要内容之一。?■蒙元时期天山南北政治新格局

  1、畏兀儿归属蒙古(1212)

  吐鲁番壁画中的畏兀儿人形象2、蒙古元朝对西域的统一和治理(1)蒙古统一西域各地;(2)蒙古元朝在西域地区实施的三种管理模式;畏兀儿地区;天山北部草原地带;天山南部农耕地区。

  忽必烈狩猎图3、察合台后裔对西域的统治(1347)■清朝时期的**1、厄鲁特蒙古控制西域2、清朝统一**及其治理措施

  (1)建立军政管理机构;(2)驻军屯田;(3)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民政措施。(4)治理措施评价。3、**设省以及意义(1)19世纪以后**局势1820-1823年浩罕支持和卓势力入卡作乱;1851、1864年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领土;1864年库车农民起义;1865年浩罕军官阿古柏侵入**各地;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2)清军收复**和**省的设置塞防、海防之争;清朝收复**的过程(1877、1882);设立**省(1884)(3)**设省意义一是**行政体制与内地一体化,有利于国家统一;二是有助于推进**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发展;三是促进了近代**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建立,有利于民族团结。四是树立了一个近代管理边疆民族地区军政事务的先例。

  ■**历史的启示1、汉代以后**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是秦汉时期内地与西域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设官置守、驻军屯田应是国家主权的根本标志,汉代以后,历朝中央政府都在西域各地设置各级官职和机构,进行有效的军政管辖。正如包尔汉先生指出的:“**与祖国的关系,既不是一般的朝贡与封赐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藩属关系,而是表现为长期的不间断的国家行政权力在这一地区的直接行使。”**地区作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组成部分的历史事实决不允许篡改。2、统一是**历史主流、维护统一是各族人民人心所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是维系统一的经济基础;强盛的中国历代各朝及其比较适宜的政策对边疆各族民众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正是由于上述因素,使**各族同全国人民一道都祈望统一,并竭力维护统一。这种统一意识最终凝聚成强大的对国家、对民族的向心力和爱国心。**在经历漫长的历史长河之后,特别是近代以来极度恶劣的国内外局势下,依然能够保持在祖国大家庭中,应该说是**各族民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3、**各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之后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进程,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应是包括**各民族在内的我国境内56个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和尚”、“沙门”,“佛”,“浮屠”)。**各民族,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的古代部族和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都是**这块热土上的主人。**各族人民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极大丰富和完善了中华文明宝库,同样构成现在正在崛起的强大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感正是建立在这个雄厚基础之上的,所以她坚如磐石,牢不可破,是任何人都破坏不了的。二、**民族发展史(上)前言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要系统研究和正确宣传**发展的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2009年8月,胡锦涛***在**维吾尔自治区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保卫祖国西北边陲这块辽阔富饶的疆土。**的历史就是各族人民

  共同抵御外侮、共同艰苦奋斗、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各族人民的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是人类的幼年时代,史前时期的人类历史相对有文献记载的历史而言,可分为石器、青铜器和早期铁器时代等发展阶段,距今约2、3百万年到公元3千年前后。史前时期的人群聚落惟有人种之分,并无民族之别。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对属于史前时期的孔雀河下游古墓沟遗址、小河墓地,以及哈密焉不拉克古墓出土的人类头骨测定研究表明:这些居民中一部分是欧罗巴人种,还有一些属于蒙古人种。并且,东部地区蒙古人种因素多一些,而西部地区欧罗巴人种特征多一些。与此同时,更多的人种形态则呈各人种支系类型混杂或变异特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居民里蒙古人种特征更加明显。这些考古材料基本上反映了史前时期**居民种属的轮廓。

  ◆秦汉时期**的居民族属

  我国先秦时期的史书中,将当时**的古代部落或民族群体统称为“西戎”。从西汉司马迁撰写《史记·大宛列传》开始,地理上被称为“西域”的地区,也就是今天**地区的民族分布和社会情况才比较清晰了起来。例如,我们知道以天山为界,在北部地区主要活动的是逐水草而流徙的游牧民族,故被称之“行国;天山以南则主要是农耕定居的各个民族群落,他们往往以沙漠边缘的绿洲地区为团聚地,过着日出而起,日落而居的农业田园生活。史籍中称他们为所谓“城郭诸国”。西域“36国”中的大多数都是指的他们。西域的自然和区域特点还使该地社会处在互不相属的割据状态,《汉书·西域传》:“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这一时期西域地区活动的主要有塞、羌、乌孙、大月氏、匈奴、汉人等。汉人在**、中亚各地都出现活动的踪迹

  明朝人绘制的《汉家公主出塞图》语言文化:

  汉朝时期,西域各地居民除了使用汉语作为官方通用语言外,本地还流行着多种语言文字(这种状况甚至延续到隋唐时期)。语言文化特性从一个侧面也折射了当地居民来源和分布局面的复杂性背景。龟兹(库车、拜城、新和县等地)、焉耆和高昌一带地区流行吐火罗语,而于阗地区则使用的是于阗塞语;前者使用一种用婆罗谜字母斜体书写的文字,语属印欧语系;后者使用的于阗文是一种婆罗谜字母直体书写的文字,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鄯善、尼雅(今天的且末和若羌县等地)一带地区居民使用的所谓佉卢文则来自波斯(今伊朗)的阿拉美字母。

  ◆魏晋时期**民族的融合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而且是**历史上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大重组的时期。天山南北各地,特别是塔里木盆地周缘农耕地区的民族成分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特点:一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民族的变迁重组后,天山南北各地原来聚居活跃的一些部落族群,如匈奴、大月氏、乌孙、羌、车师人皆等融入其他民族当中,逐渐消亡;二是受中原地区政局的影响。以城镇绿洲为中心,西域地区形成几个大的地方割据政权,包括由汉人建立的高昌国等;三是北方草原上的柔然、鲜卑、高车、铁勒、突厥等民族因为各种原因相继进入西域地区,特别是公元5—6世纪铁勒、突厥等持突厥语言诸部落和族群的迁入则预示着隋唐,以及之后西域地区新的民族组合和分布格局的开端“汉魏遗黎”高昌国

  由于内地战乱不息,甘肃河西地区一些世家大族相继逃难迁居高昌地区,他们与原汉代屯田士卒相汇合,吐鲁番盆地地区迅速繁兴起来。在复杂的外部形势左右下,高昌地区在先后经历阚氏、张孟明、马儒诸政权后,至公元496年,在柔然人的支持下,金城(兰州)汉人麴嘉被推立为王,建立高昌国(一称高昌麴氏王朝)。麴氏王朝自此子孙相沿,到640年为唐朝所灭,统治吐鲁番盆地近一个半世纪之久。麴氏王朝是当时西域各族地方政权中唯一的汉人政权。其域内通行汉文,军政管理皆采用内地制度。20世纪初以来,中外考古学家在吐鲁番地区发现的众多汉文书,如晋人写本《三国志》残卷,前凉时期秀才对策文等,不少都是高昌麴氏王朝时期遗物。

  ◆隋唐时期**民族格局的新变化

  隋唐时期,在**地区聚居活动的民族成分主要有突厥、粟特、回鶻、汉、吐蕃等。因为操突厥语族诸族群和部落的大规模进入和落居天山南北各地,西域各地进入了一个被一些学者称之为“突厥语化”时期。这个由东到西的“突厥语化”过程再次改变了西域各族群的分布格局和文化状态,并对后世影响巨大。唐朝时期对于西域地区较长时段的稳定管辖和治理推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联系。但是,公元8世纪中叶“怛拉斯之战”后唐朝对于中亚地区政局的失控,以及“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局势的动荡,极大程度上消弱了唐朝对西域政局的有力控制,西部勃兴的阿拉伯帝国势力进入中亚,并开始影响到帕米尔以东各地的局势。虽然此间藏族的先民-吐蕃人北上,进入西域地区,在政治上遏制了阿拉伯帝国军事势力的东扩,但是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阿拉伯文化开始影响到帕米尔高原以东各地,稍后宋朝时期喀喇汗王朝王族信仰伊斯兰教就是一个证明。突厥

  突厥人是我国北方草原上一个古代游牧民族,最初游牧活动在叶尼塞河流域,后迁至金山(今阿尔泰山)以南地区,因金山形似“兜鍪”,故有此称谓。突厥人以“阿史那氏”为王姓,以狼为图腾。突厥人初弱小,为柔然汗国的“锻奴”。公元552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在征服铁勒诸部后,实力增强,遂大胜柔然,建立突厥汗国。为顺应其政治扩张需要,土门令其弟室点密统领大军西征,突厥人征服西域各地,设立“吐屯”监护各地,又大破嚈哒,将其势力范围延伸至中亚各地。6世纪中叶,突厥汗国分离为东、西两大势力,阿尔泰和天山以西为西突厥汗国辖地。公元630年,东突厥汗国灭亡,657年,唐朝平定阿史那贺鲁叛乱,西突厥汗国为唐朝所灭。余部融入其他各族之中。随着突厥汗国的灭亡,突厥人就消失了。但是其对西域和中亚地区后来历史发展的影响殊巨。(二)**民族发展史(下)◆宋元明时期的民族关系

  辽、宋、元、明时期应是**地区民族流动、迁徙、融合、重组最为强劲的历史阶段,漠北草原回鹘人的西迁并定居,以及之后元明时期诸多游牧民族的进入,并融入到西域当地居民中。导致天山南北民族分布格局和文化面貌因此发生巨大变化:1、回鹘人逐渐成为**地区主体居民;2、西辽政权的建立和影响;3、关于辽宋时期若干问题的认识;4、蒙古进入西域及其历史作用;

  1、回鹘人逐渐成为**地区主体居民公元9世纪中叶,从漠北草原迁居西域的回鹘人分别在吐鲁番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和喀什等地创建了喀喇汗王朝。公元11世纪,喀喇汗王朝将伊斯兰教传入天山南部的喀什、和田等地,自魏晋以后控制于阗地区的尉迟家族以及所建立的大宝于阗国也为喀喇汗王朝吞并,伊斯兰教从精神文化层面上开始深刻影响当地各族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高昌回鹘和喀喇汗王朝对于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的统治,使惯于游牧的回鹘人受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的制约,逐渐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转入定居的农业生活。从而为之后逐渐融合同化其他诸族,并发展为**地区人数最多的民族奠定了条件。回鹘及其西迁

  回鹘,一称回纥,是我国古籍对维吾尔族先民的称呼,“联合、结合、同盟”之意。汉晋时期的丁零、高车等都是其渊源之一。4世纪时以“袁纥”名称初现于汉籍文献里,当时还只是一个弱小的部落,处在其他更强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统治之下,过着“逐水草随畜”的游牧生活。公元646年,回纥首领吐迷度融合吸收其他部落成员,自称可汗。744年,回纥可汗骨力裴罗在灭掉后突厥汗国后,自称“骨咄禄阙毗伽可汗”,建汗庭于鄂尔浑河上游的乌德犍山,回纥汗国建立,唐宣宗册封其可汗为“怀仁可汗”。788年,回纥可汗顿莫贺派使臣至唐朝,请求后并被允准将族名“回纥”改为“回鹘”。840年,连年自然灾害,加上内外矛盾交织,漠北回鹘汗国解体。残余分为三部分散居各地。

  于阗国王李圣天像2、西辽政权的建立和影响公元13世纪蒙古人进入西域地区之前,契丹人所建辽朝中的王族成员—耶律大石率其所部进入西域,他们于西迁途中收服了高昌回鹘,进入中亚地区,公元1133年,建立了著名的“西

  辽政权”。随后征服了喀喇汗王朝,对包括今天**地区在内的广大中亚地域实施了近一个世纪的政治统治,还为后来蒙古统一西域奠定了基础。西辽王族深受汉文化影响,其规章礼仪多依中原。对西、中亚各地社会发展影响很大,迄今当地居民仍称中国人为“契丹”。1208年蒙古西征后,西辽为其蒙古汗国所灭。3、关于辽宋时期若干问题的认识一是关于西域少数民族建立割据政权问题;(1)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作为我国境内的地方政权,所以应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2)西域同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没有中断;(3)西域地方政权首领自称为中原王朝的延续或者组成部分。二是西域文化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辽宋时期,延至元明时期,随着回鹘人在吐鲁番盆地等地的活动,以粟特文字为基础所创建的回鹘文在当地广泛流传起来,它对于我国境内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极其巨大。天山南部地区诸族信仰伊斯兰教,当地居民开始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本族语言,阿拉伯文字体系逐渐替代了原来当地使用的印欧语系的各种文字。这两个地方政权的存在,及其文化的扩散传播过程是15-16世纪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实现“回鹘化”的重要开端。4、蒙古进入**以及历史作用蒙古统一西域各地蒙古元朝在西域地区实施的三种管理模式(1)畏兀儿地区;(2)天山南部绿洲地区;

  (3)天山北部草原地区。西域民族格局新变化正确认识蒙元时期对**地区的治理;从13世纪初开始的蒙古汗国及元朝对西域各地的统一和治理,延至明末清初,长达数世纪之久,其为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且政治影响极为久远。伊斯兰教开始占据主要地位;蒙古统治时期初期,出于巩固其政治统治的需要,蒙古统治者征调各族进入西域驻守,宗教政策比较宽松,伊斯兰教得到很大发展。1347年,成吉思汗后代秃黑鲁帖木儿汗亲率所属部众16万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在他及其子孙的武力传播之下,伊斯兰教在天山北部地区得到广泛传播。民族融合进一步加深;先是经济的定居化,而后是民族文化和心理上的融合,至公元16世纪初,活动在天山南北各地蒙古人多融合于当地维吾尔等民族中。元朝末年,伊斯兰教文化对古老的西域各族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的整合,推动了天山南北各地诸民族文化和心理素质的趋同。西域诸部落、族群迁徙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回等民族的发展经过这场洗礼后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伴随着塔里木盆地周围居民“回鹘化”过程的最终完成,维吾尔族逐渐形成发展为近代民族。六、清朝时期**民族分布格局的基本形成为了建立巩固的西北边疆,清朝政府在18世纪中叶平定了蒙古准噶尔部的叛乱,粉碎伊斯兰教大、小和卓等各种分裂势力的叛乱活动,统一了天山南北。19世纪后期又发兵击败了阿古柏为首的浩罕侵略势力,收复了沙俄侵占的伊犁,1884年建立**省,从军政管理制度上与内地一致。清政府还陆续制定了一整套比较切合实际的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的政策法令,妥善地处理了境内外各个民族间的关系,特别是确立了近代中国的西部边界线。这些政治抉择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近代**多民族分布格局之形成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1、厄鲁特蒙古控制西域2、清朝统一**及其治理措施3、民族分布格局的两大变化谢遂图中所绘的清朝**各族形象一是外部迁入:东部地区:清朝收复以及治理**过程中,清朝政府为了推进**经济的开发,保卫西北边疆安全,在先前已有的民族迁徙分布格局基础上,陆续从东北各省抽调满、锡伯、索伦(包括达斡尔)、察哈尔蒙古、汉族(禄营)等各族官兵数万人携带家眷进疆(旗屯)。同时组织、鼓励内地汉、回等民族群众到**屯垦种地(民屯、犯屯)。西部地区:部分民族从西部各地迁入**境内,如塔塔尔、乌孜别克、俄罗斯等,**又增添了一些新的民族成份。

  二是内部调整:例如有组织地从南疆征调部分维吾尔族农民到伊犁等北疆地区屯田戍边(塔兰奇)。至此,由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塔吉克、满、锡伯、乌孜别克、达斡尔、俄罗斯、塔塔尔等主要民族组成的近代**多民族分布格局基本形成。七、**民族发展史的启示1、**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就有文字记载的的**二千多年历史中,**地区作为一个古代部族、民族频繁迁徙汇融的大舞台,众多人们在此登台表演,恣肆展示,皆留下千古不灭的活动印迹。**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域。多民族演变发展的历史铸就今天**众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基本格局现状,更构成**多元文化光彩灿烂、生生不息的历史源泉。??导致历史上**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原因有下面几点(1)**内陆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氛围;(2)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陆上通道;(3)**周边地区政局的不断变化;(4)宗教文化在民族融合中的粘合力作用;(5)历代中原诸王朝实施的一系列比较宽松的民族政策。这些因素均在促进**古代各民族迁徙、交流、融合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2、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和不断新生是**民族发展进程的常态和趋势**的民族发展史就是多民族迁徙、流动、融合的历史。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与再生不仅是**民族史,而且也是中国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些新的民族共同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另一些则在经历过一度的发展辉煌后逐渐衰亡。没有那个民族能长久保持不变。正如北京著名学者孟凡人先生说:在历经长期的民族交往融合之后,除汉族之外,现代**的各民族已没有一个是汉唐时期生活在**的民族原体之嫡传,甚至没有一个民族文化是按照那个时期某个民族文化模式和发展轨迹而直接延续下来的。**就像一座巨大的熔炉,历史上不断把各种不同的种族、民族及他们带来的文化熔铸一炉,变幻着这里的人文色彩。3、**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社会现实是有历史积淀作为其基础的**自然地理的东倾性使其民族迁徙、融合的主要动力来自东部,中原地区、北方草原和青藏高原是影响**民族成分的主要力量。故此,**历史上多民族迁徙流动,以及相互交往和融合聚居都使各民族之间自然地形成团结、互助、和谐为主的民族关系,这种以团结和谐为主导的民族关系推动和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杂居、接触、交往、融合自然就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多民族共聚生活的现实也使各民族形成共识:即“民族团结是福”。各民族之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因此而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4、**各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之后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进程,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应是包括**各民族在内的我国境内56个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天山南北各地归属汉朝,**自后就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民族,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的古代部族和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都是**这块热土上的主人。**各族人民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极大丰富和完善了中华文明宝库,同样构成现在正在崛起的强大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感正是建立在这个雄厚基础之上的,所以她坚如磐石,牢不可破,是任何人都破坏不了的。

  三、**宗教演变史(上)

  前言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要系统研究和正确宣传**发展的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历史上,**宗教始终在不断发展和演变。这种发展和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外来宗教传入前的**宗教

  **流行的是由远古先民自发产生的原始宗教以及由原始宗教发展而成的萨满教。这一阶段从远古至公元前4世纪外来宗教传入。

  1、原始宗教远古时期的**居民,已经产生了原始的宗教观念。他们相信人有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而且灵魂是不死的。他们还相信万物皆有灵魂,相信超自然力量,认为大自然的后面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操纵着大自然,并把这种超自然力量神格化和人格化。为了获得大自然的恩赐,人们便通过各种形式开始了对自然的崇拜。他们崇拜日月山川、风雨雷电、动植物等一切自然现象和自然物。图腾崇拜也十分盛行。**的许多古代民族都以虎、豹、狮子、狼、骆驼等动物,甚至以太阳、树木等为图腾。**的远古先民也崇拜生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对祖先的崇拜。

  2、萨满教原始宗教进入晚期阶段后,逐渐出现了专门的神职人员,这一时期的原始宗教被称为“萨满教”。据史籍记载,匈奴、柔然、突厥、回鹘等**的古代民族,都信仰过萨满教。萨满教是生命力极强的宗教。各民族不管历史上宗教信仰如何变化,不管其接受的新宗教排他性强弱,萨满教或渗入到新的宗教中,或以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形式存在下来。如维吾尔族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的萨满教遗俗。如朝拜麻扎时在麻扎周围插木杆,并在其上挂羊头、羊皮、布条;在古尔邦节和朝拜麻扎时集体跳萨满舞;民间尤其是南疆农村,仍然盛行“巴合西(即萨满)”跳神治病,等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民族也都程度不同地保留了萨满教的

  遗存和习俗。

篇二:**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历史问题白皮书心得体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7月21日发表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括七个部分,分别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来不是“东突厥斯坦”、**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通过组织专题学习后给我带来了不仅仅是课程上的指导,更是对心灵上的启迪和对**的历史及发展提供了指明灯。除此之外,通过此次学习也对为我以后的基层宣传教育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白皮书上说,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为了达到分裂、肢解中国的目的,蓄意歪曲历史、混淆是非。他们抹杀**是中国固有领土,否定**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多宗教并存等客观事实,妄称**为“东突厥斯坦”,鼓噪**“独立”,企图把**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割裂开来。

  白皮书指出,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当前,**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文化空前繁荣,宗教和睦和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境外敌对势力与“三股势力”沆瀣一气,杜撰历史、歪曲事实,逆历史潮流而动,其结果必将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

  白皮书说,**属于**各族人民,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包括**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和追求。当前,**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现在处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实施“对口援疆计划”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带来的实惠。中央决策层启动的对口援疆政策,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支援地域最广、所涉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全面的一次对口支援,也可以说是政府对我们的全面关怀。这一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特殊关照,体现了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

  **的发展与进步,是**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团结大

  旗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今天,**各族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统一,民

  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是**发展与进步的生命线。**各族人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推进**的发展与进步。

  美丽而富饶的**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守护与建设这片土地的**各族人民是伟大而光荣的。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伴随国家的发展与进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国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

  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整个国家实现了由封闭停滞到蓬勃发展的历史性飞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统一起来。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保障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历史主动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党始终不渝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及时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发展权利的保障和拓展是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而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目的,就是保障和拓展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利。这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热情和创造活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不竭动力。

  可以说,通过学习**历史白皮书,切实的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工作自信,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除此之外,我从中还学到了很多新的思维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要更加努力的学习。

篇三:**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括七个部分分别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来不是东突厥斯坦**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通过组织专题学习后给我带来了不仅仅是课程上的指导更是对心灵上的启迪和对**的历史及发展提供了指明灯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历史问题白皮书心得体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7月21日发表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括七个部分,分别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来不是“东突厥斯坦”、**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通过组织专题学习后给我带来了不仅仅是课程上的指导,更是对心灵上的启迪和对**的历史及发展提供了指明灯。除此之外,通过此次学习也对为我以后的基层宣传教育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白皮书上说,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为了达到分裂、肢解中国的目的,蓄意歪曲历史、混淆是非。他们抹杀**是中国固有领土,否定**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多宗教并存等客观事实,妄称**为“东突厥斯坦”,鼓噪**“独立”,企图把**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割裂开来。

  1/5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白皮书指出,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当前,**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文化空前繁荣,宗教和睦和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境外敌对势力与“三股势力”沆瀣一气,杜撰历史、歪曲事实,逆历史潮流而动,其结果必将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

  白皮书说,**属于**各族人民,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包括**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和追求。当前,**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现在处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实施“对口援疆计划”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带来的实惠。中央决策层启动的对口援疆政策,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支援地域最广、所涉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全面的一次对口支援,也可以说是政府对我们的全面关怀。这一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特殊关照,体现了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

  2/5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的发展与进步,是**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团结大旗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

  今天,**各族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是**发展与进步的生命线。**各族人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推进**的发展与进步。

  美丽而富饶的**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守护与建设这片土地的**各族人民是伟大而光荣的。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伴随国家的发展与进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国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3/5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整个国家实现了由封闭停滞到蓬勃发展的历史性飞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统一起来。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保障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历史主动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党始终不渝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及时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

  4/5

  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

  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发展权利的保障和拓展是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而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目的,就是保障和拓展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利。这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热情和创造活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不竭动力。

  可以说,通过学习**历史白皮书,切实的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工作自信,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除此之外,我从中还学到了很多新的思维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要更加努力的学习。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5/5

篇四:**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在**设置的最高军政机构是a都统b伯克c伊犁将军d参赞大臣511771年率领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祖国的英雄人物是a和鄂尔勒克b渥巴锡c策伯克多尔济d舍楞521851年清朝被迫签订沙俄侵略**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中俄北京条约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c中俄伊塔通商章程d中俄伊犁条约5319世纪一度侵占我国伊犁地区达十年之久的国家是a英国b浩罕国c沙皇俄国d日本554

  中考**地方史选择题专练

  1.西域正式成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

  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19年C.公元前101年D.公元前60年

  2.640年,唐朝在西域设立的军政统治机构是

  A.西域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伊犁将军府

  3.1877年向清政府提出“设行省、改郡县,为**画久安长治之策”的是

  A.左宗棠

  B.谭钟麟

  C.刘锦棠

  D.曾纪泽

  4.鄂尔浑回纥汗国建立以后,回纥与唐的友好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经济上表现为

  A.历代回纥可汗都接受唐朝册封

  C.回纥出兵协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B.回纥与唐多次和亲

  D.唐与回纥之间保持绢马贸易

  5.18世纪后期渥巴锡被乾隆皇帝封为“卓里克图汗”,其主要贡献是

  A.出任首位伊犁将军

  C.率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率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祖国D.参与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

  6.**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北京条约》

  B.《中俄伊犁条约》

  C.《中俄伊塔通商章程》

  D.《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7.下列关于唐朝与回纥汗国的友好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历代回纥可汗都接受唐朝册封的汗号

  B.回纥出兵平定“安史之乱”

  C.回纥(回鹘)与唐多次和亲

  D.唐与回纥之间保持绢、马贸易

  8.主题为“丝路·新城”的上海世博会**馆,将神秘却不失现代气息的**搬上世界舞台。历史上“丝绸之

  路”的起点是

  A.敦煌

  B.长安

  C.鄯善

  D.疏勒

  9.有人称左宗棠是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创办洋务企业

  B.率军抗击洋枪队C.率兵收复**

  D.黄海大战中抗击日军

  10.2010年5月17日,中央**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央提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新战略。

  1884年,清政府实行的“稳疆”措施是设立

  A.西域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伊犁将军府

  D.**省

  11.648年,唐政府设置“安西四镇”。其意义是

  A.密切了唐与乌孙的关系

  B.平定了长期割据西北的准噶尔政权

  C.为唐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

  D.唐对西域各地统一管理的局面基本形成

  12.西域的文化艺术传入中原,极大地丰富了唐朝的文化内涵。以下现象体现了这一特点的是,

  ①西域乐②胡旋舞③绢画④回鹘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西汉时期,西域就正式归属汉朝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西域的史实,

  表述正确的是

  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到了匈奴

  B.西域都护府车设立于公元60年

  C.郑吉是西域都护府的第一任都护D.公元73年,班超就任西域都护

  14、史书记载:“……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百馀万

  匹。”此段材料反映出与唐朝具有友好关系的民族是

  A.柔然

  B.回纥(回鹘)C.大月氏

  D.吐蕃

  15、右图是纪念土尔扈特部东归的塑像。从伏尔加河历经艰辛率部东归的

  土尔扈特部首领是

  1

  A.渥巴锡

  B.猎骄靡C.吐迷度

  D.骨力裵罗

  16、近代史上,沙俄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下列不平等

  条约中,沙俄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千米领土和取得贸易免税权的分别是

  A.《中俄伊塔通商章程》和《中俄改订条约》

  B.《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和《中俄伊塔通商章程》

  C.《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和《中俄改订条约》

  D.《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和《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

  17、今年3月,在自治区博物馆展出了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有关**历史的一批珍贵文物。参观展览

  的某中学4位对清朝的文物很感兴趣,他们4人根据所学知识,对清朝平定叛乱、抗击侵略的历史

  事件各自进行了排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驱逐阿古柏侵略者②平定准格尔叛乱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18.某中学要举办一次“了解**,热爱**”的历史知识竞赛,李新同学把搜集到的有关汉朝西

  域都护府的资料朝廷了分类。下列人物在东汉时担任过西域都护的是

  A.张骞和郑吉

  B.陈睦和班超C.郑吉和陈睦

  D.张骞和班超

  19.汉唐时期,西域与内地商业贸易往来频繁,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对此,下列内容中表述不正确

  的是

  A.西汉时期中原传入西域的有凿井、铸造技术

  B.西域传入汉朝内地的有毡、毯、唢呐、良种马

  C.唐朝时从内地运往西域的有丝织品、茶叶、铁器

  D.西域运往唐朝内地的主要是纸张和农具

  20.唐朝在统一了西域后,设置了军政管辖机构。下列发生在唐朝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

  是①统一天山北路②设置安西都护府③统一天山南路④设置北庭大都护府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21.王刚在学习**历史时,把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史实归类分析。在他记录的下列史实中,结

  束**分列割据局面的是

  A、平定葛尔丹战乱和张格尔之乱

  B、平定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叛乱

  C、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的设置

  D、1884年清政府在**设立行省

  22.鸦片战争后,沙俄加紧侵略**。面对侵略,**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反入侵、反占领的斗

  争。下列史实中,标志着近代**各族人民抗俄斗争开端的事件是

  A、焚烧塔尔巴哈台沙俄贸易圈B、抗击沙俄侵占伊犁

  C、驱逐阿古柏侵略军

  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23.**自古就是亚欧商路的重要通道,古往今来无数商旅往返于此道。公元一世纪末期,派人试

  图沿此道沟通汉朝和大秦(罗马帝国)两国之间联系的西域都护是

  A.张骞

  B.郑吉

  C.陈睦D.班超

  24.唐朝时期民族政策开明,各民族与唐朝友好交往。下列选项中,接受唐朝册封并多次出兵帮助

  唐朝平定内乱的是

  A.匈奴

  B.突厥

  C.回纥

  D.乌孙

  25.汉、唐时期,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下列内容中,属于唐朝时期中原与西域经

  济文化交流的是

  ①马绢贸易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②中原的冶铁、铸造技术开始传到西域

  ③胡旋舞在中原流行

  ④开辟丝绸之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

  26.我国各族人民自古就有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传统。19世纪70年代发生在**的反抗外来侵略、

  维护国家统一的事件是

  A.土尔扈特万里回归祖国

  B.中国军民取得驱逐阿古柏战争的胜利

  C.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D.清政府与俄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

  27.在2011年“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活动中,某校高中年级学生准备在暑期搞一次“游

  疆寻古”活动,考察参观历史上设在**的军政机构古遗址。如果按汉、唐、清三朝的顺序考察参

  观,正确的路线是

  A.龟兹、惠远城、乌垒、庭州B.乌垒、龟兹、庭州、惠远城

  C.惠远城.庭州、乌垒、龟兹D.庭州、惠远城,龟兹、乌垒

  28.细君和解忧公主的故事在**广为流传。下列史实与她们有关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B.班超经营西域C.乌孙与汉朝联姻D.回鹘与唐朝和亲

  29.唐朝时期,管辖今伊犁地区的最高统治机构是

  A.西域都护府B.北庭大都护府C.安西大都护府D.伊犁将军府

  30.从西汉开始**就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对**历史上几个重大事件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

  B.《高昌乐》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

  C.1759年,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统一了天山北路

  D.1771年,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不远万里回归祖国

  31.19世纪60年代,一位俄罗斯商人在**犯法后不受中国法律制裁,而是移交给俄罗斯专管贸

  易的官员查办。历史上使这种严重损害中国司法主权的行为合法化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C.《中俄伊犁条约》

  D.《中俄北京条约》

  32.清朝时期,为收复**、维护祖国统一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

  ①李鸿章②左宗棠③刘锦棠④曾纪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3.唐朝时期,马绢贸易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的商业繁荣。与唐朝进行马绢贸易的主要是

  A.匈奴B.乌孙

  C.突厥D.回鹘

  34.漂亮的**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汉朝开始到清朝,历朝中心

  政府都在**设立了管辖机构。下列内容对此表述不准确的是

  ①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任命他为西域都护府的第一任督护

  ②公元73年,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出使西域

  ③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统治机构是安西和北庭大都护府

  ④清朝政府在1884年正式决定**建省,省会设在伊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D.③④

  35.出兵协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帮助唐朝收复了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的是

  A.乌孙

  B.吐蕃

  C.回纥

  D.突厥

  36.唐朝时期,西域音乐盛行中原。下列唐朝宫廷的十部乐中不属于西域乐的是

  A.《天竺乐》B.《龟兹乐》C.《高昌乐》D.《疏勒乐》

  37.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管辖,成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3

  38.反映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威武不屈、英勇顽强斗争精神的事件有

  ①土尔扈特部东归②清政府在天山南北大举屯田、发展农业③塔尔巴哈台群众愤怒烧毁沙俄

  设在当地的贸易圈④清代统一**后,编撰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地方志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9.**正式归属中央王朝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汉朝与乌孙和亲

  C、使者校尉的设置

  D、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40.丝绸之路上来往的物品很多,其中西域进入中原的物品是

  ①丝绸②毛织品③玉石④铁器⑤茶叶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⑤

  D.①④⑤

  41.回纥是(

  )的祖先

  A、维吾尔族

  B、哈萨克族C、柯尔克孜族

  D、蒙古族

  42.唐朝设置在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是

  ①昆陵都护府②安西都护府③金山都护府④北庭都护府⑤濛池都护府

  A.①③⑤B.②④C.①②③D.②④⑤

  43.被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的回纥首领是

  A、骨力裴罗

  B、葛勒

  C、吐迷度

  D、叶护

  44.已知造纸术传入西域是在

  A、汉代B、唐代

  C、宋代

  D、明代

  45.喀喇汗王国的首领们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自称为

  A、怀仁可汗

  B、阿斯兰汗

  C、桃花石汗

  D、大宝于阗国王

  46.喀喇汗王朝最重要的文化成果是

  ①《福乐智慧》②《真理的入门》③《突厥语大词典》④《突厥斯坦史》

  A.①②B.②④C.①③

  D.③④

  47.在西域建立行政、军事机构哈密卫的朝代是

  A、隋朝

  B、元朝

  C、明朝

  D、宋朝

  48.叶尔羌汗国时期,维吾尔人的文化艺术有巨大发展,其中影响深远的几部

  历史著作是

  ①《拉失德史》②《玛纳斯》③《编年史》④《真理的入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9.清朝统一天山北路是在(

  )之后

  A、平定噶尔丹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平定张格尔叛乱

  D、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

  50.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在**设置的最高军政机构是

  A、都统

  B、伯克

  C、伊犁将军

  D、参赞大臣

  51.1771年,率领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祖国的英雄人物是

  A、和鄂尔勒克

  B、渥巴锡

  C、策伯克多尔济

  D、舍楞

  52.1851年,清朝被迫签订沙俄侵略**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北京条约》

  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C、中俄《伊塔通商章程》

  D、中俄《伊犁条约》

  53.19世纪一度侵占我国伊犁地区达十年之久的国家是

  A、英国

  B、浩罕国

  C、沙皇俄国

  D、日本

  4

  54.中俄《伊犁条约》仍然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但中国收回了

  A、库车

  B、伊犁

  C、哈密

  D、喀什噶尔

  55.清政府正式在**建立行省是在

  A、1684年

  B、1778年

  C、1881年

  D、1884年

  56.**省的首任巡抚是

  A、张骞

  B、郑吉

  C、左宗棠

  D、刘锦棠

  57.伊斯兰教成为维吾尔族全民信仰的宗教的时间是

  A、十四世纪中后期B、十五世纪中叶C、十六世纪初

  D、十六世纪末

  58.为平定噶尔丹叛乱,三次亲征的皇帝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光绪帝

  59.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其重大意义是

  A.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B.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

  C.使东西方之间的交往联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D.使西域成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0.右图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军政管理机构的遗址。设置该机构

  的是(

  )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61.唐朝时期,西域音乐盛行中原,宫廷的十部乐中,有三部都是

  西域乐。它们是(

  )

  ①《龟兹乐》②《高昌乐》③《疏勒乐》④《天竺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1759年,在当地维吾尔军民支持下,清朝政府

  A.摧毁了噶尔丹的主力B.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

  C.驱逐了阿古柏匪帮D.消灭了阿睦尔撒纳的势力

  63.**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抗外来侵略的群众斗争是

  A.左宗棠收复**

  B.伊犁群众反对占领者的斗争

  C.土尔息特部回归祖国D.塔尔巴哈台群众烧毁沙俄贸易圈

  64.在**发现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出现在(

  )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65.**步入青铜器时代是在(

  )

  A.公元前两千年B.公元前1000年C.战国时期D.汉朝

  66.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联合与匈奴有世仇的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

  B.建立丝绸之路,拓展商业市场

  C.汉武帝喜欢中亚地区的汗血宝马

  D.与西域各族人民做生意

  67.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公元前()年

  A.138

  B.128

  C.126

  D.60

  68.**正式归属于中央王朝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汉朝与乌孙建立平等和亲

  C.试着校尉的设置

  D.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69.公元前60年在今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首位使者是()

  5

  A.张骞

  B.郑吉

  C.班超

  D.窦融

  71.秦汉时期,我国向西最远到达波斯湾的人是(

  )

  A.张骞

  B.班超C.甘英D.郑吉

  78.唐朝册封的怀仁可汗是()

  A.吐迷度B.婆阎

  C.骨力裴罗D.颉利可汗

  79.唐朝宫廷音乐中不属于西域音乐的是(

  )

  A.龟兹乐B.高昌乐C.疏勒乐D.天竺乐

  80.公元648年唐朝在迁西域都护府于龟兹,并设置安西四镇加强对西域的统一管理,安西四镇

  是(

  )

  ①凉州②益州③龟兹④于阗⑤疏勒⑥碎叶⑦庭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④⑤⑥⑦

  **地方史往年中考题汇总答案1-10DBADBCABCD11-16DBCBAB17②④③①18-30BDDBADCABBCCC31-40ADDBCABCDB41-50ABAACACCBD51-60DADCBDAADB61-65CACDC

  6

篇五:**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一总括****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远古到现代经历了数千年的风云变幻民族兴衰形成了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物产丰富文化灿烂的美丽**166万多平方公里的疆域上哺育了维吾尔哈萨克汉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回达尔13个民族的**人各民族组成了一个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团结奋斗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民族大家庭

  **地方史学习心得范文(1)

  作为土生土长的**人,**年生活在这片哺育我成长的土地上,却不曾有很深入的了解,第一次接触这门课让我对**的疆域、宗民族问题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加强了自身民族团结的意识和爱国精神。以下就是我对这门课所学知识的总结及看法。

  一、总括****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远古到现代经历了数千年的风云变幻、民族兴衰形成了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物产丰富,文化灿烂的美丽**,166万多平方公里的疆域上哺育了维吾尔、哈萨克、汉、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回、达尔13个民族的**人,各民族组成了一个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团结奋斗,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民族大家庭。二、**疆域**总面积166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6是全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国内与甘肃、青海、西藏三省区相邻,国外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国接壤,边界线长达5600多公里,是我国边界线最长的省区。三、**的宗教**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地区,从古至今外来宗教不断传入**,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演变现有宗教有伊斯兰教,佛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其中伊斯兰教是**地区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

  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为保证宗教活动正常开展,**成立了伊斯兰教经学院,专门培养伊斯兰教高级教职人员。为保证宗教人士获得经文等宗教读物,在**翻译、出版和发行了维吾尔、哈萨克、汉等多种文字和版本的、、等书籍。

  四、**存在的民族问题民族问题历来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民族问题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普遍性、敏感性和国际性,只有处理好民族问题才能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使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才能稳定,国家才能欣欣向荣。近年来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打着“东突厥斯坦独立”的反动旗号,妄图建立所谓的“东突厥伊斯兰国家”,疯狂的破坏民族团结,严重危害祖国统一,是影响**稳定的主要危险。拥有丰富水土光热资源、矿产资源和人文自然资源的**在地理位置上也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因此解决好民族问题尤为重要,只有搞好民族团结,平等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国家的长治久安。2008年发生的7·5事件就是典型事例,“三股势力”勾结境外暴力****制造的一次大规模的打砸抢烧事件,许多人无辜丧命,社会治安遭到破坏。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反对“三股势力”斗争的性质,旗帜鲜明的反对“三股势力”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是龙的传人,体内流淌着中国人的血脉,维护国家统一是我们的根本利益和神圣职责,作为一个**人,从小喝着天山水长大的我们,更应该坚决抵制民族分裂,不参加有损国家利益的活动,把反对分裂主义,维护**的稳定发展作为自己义不容

  辞的责任。

  **地方史学习心得范文(2)

  通过近半个学期对的学习,使我对祖国的西部边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本教程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的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这三点的**民族史。

  时间在指尖跳荡,转眼间将我带到了战火纷飞的楼兰古城。是谁,手持戈戟在为**而战,又是谁,淋漓的鲜血,为了民族的荣誉而战。多少年的血雨腥风,多少次的刀剑相交,不灭的是**民族精神,不熄的是中国历代王朝与**民族地深切友情!**,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恒古不变。谁也撼动不了,谁也改变不了。

  从公元前60年到现在,从西域都护府到**人民政府,从匈奴帝国到**维吾尔自治区,从13个民则大杂居到55个民族小聚居,从一条古丝绸之路到8个国际通商口岸,从不可能变为可能……**人民在为人民生活奋斗,**人民在为国际和平尽力!

  纵观**地方史,是一个灿烂而且神秘的足迹。它记录着**人民的历史进程。在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由古老的塞人、月氏、乌孙、羌人、汉人及匈奴人等各大小部落。他们在战争中成长,在和平中发展。是他们建立了古老的西域。随着中原地带对**的发展与管辖,历代皇帝在**特派使者设立军事机构及驻军。他们认为,只要控制**的治安就能保证天下的苍生,就能维护边疆的稳定。至今,

  我国任然将保卫**的安全稳定作为首要问题,维护祖国边疆的稳定就是维护民族的发展,就是国家前进的前提,所以,**不容任何分裂势力的干扰,**肩负着和平事业的重担。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性决定着民族的多样性。也就是决定了**民族的多样性及复杂性。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是主要由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及蒙古族等十三个常住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这个占全国总面积六分之一的广阔地域,却凝聚着五千年辉煌的文化。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公共为了**的明天努力着,为了世界的文化努力着。因为这里没有民族的界限,没有歧视更没有纠纷,**,一片欣欣向荣。

  通过对马克思理论的学习研究,中国人民用智慧总结了其核心,又根据中国当前现状,研制出了专门针对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理论内容提到:第一,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原则;第三,通过社会改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各民族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和共同繁荣;第四,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第五,改革开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域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第六,坚持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七,不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第八,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就当前**的发展状况而言,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见到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帮助的实例。“好心的维吾尔族的哥见义勇为”“善良的**姑娘为少数民族青年无偿捐献肾脏”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果你是从外地来的,那你更会被**人的热情所感染。听“欢迎你来我们**!”热情的维吾尔族大叔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看,好客的哈萨克大妈端上了热腾腾的奶茶。感动从心底交融,热情在指尖迸发,弹起手鼓唱起歌,**人民欢迎您的到来!

  民族团结,就像和谐的纽带,将少数民族同汉族紧紧绑住;民族团结,就向厚重的车轮,推动着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稳步发展;民族团结,就像奥林匹克圣火,在世界的每一个民族心中传扬。

  全**的民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拥护我国民族政策,维护祖国统一。揭开神秘的面纱,大漠的孤烟连通着天地。四周一片荒芜。远方传来一阵舒缓的驼铃声,楼兰古城那神秘的钟声载着历史厚重的车轮向前,蹒跚而行。古兰经的奥义孕育着信仰伊斯兰的圣徒们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成长。是宗教教会他们待人,是宗教哺育他们思维。

  早在隋唐时期,**人民就已经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形式。其中以伊斯兰教最为广泛。人民在宗教的教诲下进行着和睦的发展,没有暴力和背叛。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后,党中央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权益,根据其深远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特制定出了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其中以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独立自主自办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以及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团结

  教育的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为**少数民族团结一心、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喀纳斯的湖水映着晚霞泛着瑕光,塔里木湖在沙漠中流淌,广阔无边的**;风雨磨砺的**,神秘玄奇的**,热情好客的**,载歌载舞的**,不可分割的**。谁也拉不开**同祖国的臂膀,谁也擦不去**同祖国的历史,历史在流长,**在成长。**人民爱好和平,**人民团结一心,祝**人民成为全国人民民族团结的丰碑!为世界人民做出自己伟大的贡献!

  学习《简明**地方史》心得体会范文(3)

  时间跳动于指尖,读完《**地方史》,似乎此时的自己已转眼间穿越回曾经的先秦时期。

  先秦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开创;是汉朝统一西域及对西域的治理;是分散封闭到密切往来的转变;是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相互促进;是**地区文化的产生;是原始宗教与外来宗教的传入。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们**统一格局的动荡与融合。后期,随着隋唐时期、五代宋辽金时期、元明时期、清朝时期、辛亥革命至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的演练。我们大美**,必然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现如今,我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离不开多民族的团结,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更加离不开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历经每一个朝代

  的演变,经历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如今的**已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蜕变,在党与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幸自己生于如今的年代。曾经的朝代,做为后辈的我们,我们无权进行深度分析。但现如今的生活,却让自己得到了更加深刻的感同身受。

  **的发展,经常会听身边的爷爷奶奶们说起曾经的年代,几十年前,爷爷奶奶们前来**,建设**生产建设兵团,耕地发展农业,利用**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盖房修路等。听着每一个看似平凡的小举动,却如此伟大,也正是每一个平凡的点滴,为我们后代打下了稳定的基础。

  *****曾经说过:“要想富,多修路。”**做为我国一个较为偏远的地区,丝毫没有一点点怠慢。两城市之间的路途,从一周可以缩短至两小时。我明白,这离不开党与政府的正确决策以及有效实施正确方针,更加离不开我们多民族人民百姓的全力配合。这一实施,让那些“遥远的地方”不再遥远,让我们既有青山绿水,也有金山银山。

  因为有国家对**的支持与厚爱,因为有**政府的重要方针战略,因为有**多民族的团结努力,现如今的**,已成为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以及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更加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著名旅游胜地。这样的发展成绩,造福着所有的**百姓。

  有幸儿时从内地来到**,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人民。各民族百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爽朗的笑声、幸福的生活、安定的环境,都足矣温暖每一位**百姓的内心。

  ******说过:“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

  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我们青年干部或许只是广大戈壁中那一粒小小的蒲公英,但我们依旧愿意扎根于我们大美**,坚定着我们为**贡献的信念与梦想,为我们的家乡贡献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力量。力量虽小,但我相信,每一滴水团结在一起,将拥有大海般的能量。

篇六:**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的若干历史问题主题宣讲学习卡。

  中国**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著名的“丝绸之路”在此将古代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使其成为多种文明的荟萃之地。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以下简称“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分裂、肢解中国的目的,蓄意歪曲历史、混淆是非。他们抹杀**是中国固有领土,否定**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多宗教并存等客观事实,妄称**为“东突厥斯坦”,鼓噪**“独立”,企图把**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割裂开来。

  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来都不是什么“东突厥斯坦”;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是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各民族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的;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伊斯兰教扎根中华沃土并健康发展。

篇七:**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大家纷纷表示**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的我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白皮书说**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以下是分享的**若干历史问题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若干历史问题心得

  连日来,我院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认真学习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内容,领会白皮书精神。

  8月22日上午,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邹小广以领学的方式,带领党委中心组成员、党支部书记、支委学习《**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

  邹小广书记表示,白皮书运用详实史料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问题,科学回答了**若干历史问题,证明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要求全院党员干部要明确学习宣传贯彻《**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的重大意义,切实用《白皮书》武装头脑,深刻把握《白皮书》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将其做为做好医疗服务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遵循,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繁荣的大好局面。

  **属于**各族群众,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包括**各族群众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和追求。白皮书的发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实行的治疆方略的伟大实践,反映了**各族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三股势力”,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更大贡献。

  通过学习《**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我院党员干部和职工纷纷表示,白皮书让人们看清了**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发展的丰富脉络,了解了坚持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对这一地区各族群众的福祉是多么重要。**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是不容篡改的历史,是不容否定的事实。我们要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若干历史问题心得

  《**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发表后,引发**干部群众强烈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的,我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白皮书说,**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于尚平说“白皮书内容翔实,厘清**史实,戳穿各种谎言,充分阐明了事关**稳定发展的重大历史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对于维护**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白皮书对**各族干部群众认清**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发展轨迹及其规律,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自治区党委党校民族宗教理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郭益海说。

  “白皮书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进入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30多年的党员干部,我就是最好的见证人。”民丰县若克雅乡精神文明和社会事务办主任苏比努尔·麦合木提告诉记者,现在农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家里还通了上下水、电、天然气,柏油路铺到了家门口。大家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提升。要广泛宣传白皮书的内容,让大家看清楚看明白事实真相,团结一心维护**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让民族团结的种子落地生根

  白皮书说,多民族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

  “我们社区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14个民族组成,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一起。今后,我们社区干部和居民之间还将继续结对子、勤走访、常团聚,在互学语言、关爱帮扶中,拧成一股绳,全力维护民族团结。”塔城市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党支部书记巴哈尔古力说。

  “‘**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共同生产生活……’这就是我生活的真实写照。”7月23日,白皮书中的这段话,触动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研究生艾日夏提·地里夏提的心。“小时候,我在库车县林基路小学上学,和各族小朋友一起学习、成长。现在我和来自河南、河北、山东的同学住在一个宿舍,在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中加深了解、共同进步。我们一定要以青年学子的担当,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艾日夏提说。

  “我们结对子,认亲戚,就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加深各民族之间的了解,通过互帮互助增进感情,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大家心中生根。因为只有我们各民族紧密团结,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祖国的**才会越来越好!”自治区总工会宣教部副主任科员闫伟说。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白皮书说,**各民族文化要繁荣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开放、包容理念,坚持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与世界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主任梁健表示,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白皮书内容,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赛雅拉·阿巴索夫表示,要深入学习宣传白皮书的内容,在教学和实践中强化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的重要历史经验。”对这一点,英吉沙县乌恰镇第二小学教师努尔艾合麦提·奥斯曼江深有体会,“通过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农村的孩子又多了一双眼睛。他们的眼界更开阔了,获取各种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若干历史问题心得

  国务院新闻办21日发表《**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白皮书科学回答**若干历史问题,有力驳斥了境内外敌对势力歪曲历史、混淆是非的谬论。多国专家学者表示,白皮书起到了以正视听的积极作用。

  法国女作家、中国问题专家索尼娅·布雷斯莱曾游历**各地。她表示,白皮书向国际社会详细解释了**的历史和现状,有助于了解真实的**。部分西方人对**缺乏了解,一些先入为主的概念阻碍了他们了解真实的**。布雷斯莱通过亲身体验说,中国有56个民族,在**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种多民族融合。

  卡塔尔通讯社调研部主任哈立德·比纳勒说,中国此次发布的白皮书理清了**在历史中的脉络,进一步阐明了**的历史沿袭和文化传承,使国际社会更加深入和准确地了解**。多哈国际宗教对话中心研究员纳比勒·沙拉比说,中国发布的这份白皮书详细讲述了**的现实,回击了针对中国的无端指责,驳斥了恶意谣言。

  沙特阿拉伯中国问题专家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说,白皮书完整详细地介绍了**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反驳了有关国家和媒体对**的抹黑。他说,中国结合自身实际在**所做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努力,应该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和理解。这些举措有效遏制了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产生和蔓延,使**社会和经济得到稳定良好的发展。

  斯里兰卡班达拉奈克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哈林达·维达纳盖说,近年来,一些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失实失真,白皮书将很好地起到以正视听的作用。中国正在向世界证明,兼收并蓄、开放包容才是实现民族稳定、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斯里兰卡探路者基金会研究员贾亚纳特·科隆巴哥说,白皮书明确指出境外敌对势力一直试图破坏中国**地区的稳定,斯里兰卡也面临着类似问题。中国为维护宗教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努力和决心值得斯里兰卡学习借鉴。

  曾经到访过**的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纳赛尔·阿卜杜勒·阿勒说,自汉代开始,**地区就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他在**探访期间参观到的历史遗迹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他说,中国政府从未忽视维吾尔族的文化和语言。

篇八:**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括七个部分分别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来不是东突厥斯坦**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通过组织专题学习后给我带来了不仅仅是课程上的指导更是对心灵上的启迪和对**的历史及发展提供了指明灯

  **历史问题白皮书心得体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7月21日发表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括七个部分,分别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来不是“东突厥斯坦”、**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通过组织专题学习后给我带来了不仅仅是课程上的指导,更是对心灵上的启迪和对**的历史及发展提供了指明灯。除此之外,通过此次学习也对为我以后的基层宣传教育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白皮书上说,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为了达到分裂、肢解中国的目的,蓄意歪曲历史、混淆是非。他们抹杀**是中国固有领土,否定**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多宗教并存等客观事实,妄称**为“东突厥斯坦”,鼓噪**“独立”,企图把**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割裂开来。

  白皮书指出,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当前,**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文化空前繁荣,宗教和睦和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境外敌对势力与“三股势力”沆瀣一气,杜撰历史、歪曲事实,逆历史潮流而动,其结果必将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

  白皮书说,**属于**各族人民,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包括**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和追求。当前,**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明天会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现在处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实施“对口援疆计划”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带来的实惠。中央决策层启动的对口援疆政策,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支援地域最广、所涉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全面的一次对口支援,也可以说是政府对我们的全面关怀。这一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特殊关照,体现了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

  **的发展与进步,是**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团结大

  旗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今天,**各族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统一,民

  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是**发展与进步的生命线。**各族人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推进**的发展与进步。

  美丽而富饶的**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守护与建设这片土地的**各族人民是伟大而光荣的。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伴随国家的发展与进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国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

  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整个国家实现了由封闭停滞到蓬勃发展的历史性飞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统一起来。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保障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历史主动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党始终不渝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及时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发展权利的保障和拓展是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而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目的,就是保障和拓展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利。这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热情和创造活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不竭动力。

  可以说,通过学习**历史白皮书,切实的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工作自信,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除此之外,我从中还学到了很多新的思维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要更加努力的学习。

篇九:**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幼儿园开展学习**若干历史问题座谈会纪要

  为了对教师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尉犁县幼儿园组织学习了《**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等三个白皮书,通过学习让教师深刻认识到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对敌斗争形势下,“三个白皮书”无疑是有力的思想武器,对扎实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5月14日下午组织了本次知识学习活动,党员8名,团员17名,教师15名,通过学习白皮书,全园教师深刻认识到白皮书指出历史问题是重大原则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问题,科学回答**若干历史问题,关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关系中国的统一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的真实记录,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白皮书正是对**历史的正确阐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学习,老师们纷纷表示:我们要继续履行好工作职责,让历史说话,激浊扬清。

篇十:**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包括七个部分分别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来不是东突厥斯坦**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学习《**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心得体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7月21日发表了《**的若千历史间题》白皮书。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包括七个部分,分别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来不是“东突厥斯坦”、**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通过组织专题学习后给我带来了不仅仅是课程上的指导,更是对心灵上的启迫和对新的历史及发展提供了指明灯。除此之外,通过此次学习也对为我以后的基层宣传教育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白皮书上说,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为了达到分裂、肢解中国的目的,蓄意歪曲历史、混淆是非。他们抹杀**是中国固有领土,否定**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多宗教并存等客观事实,妄称**为“东突厥斯坦”,鼓噪**“独立”,企图把**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割裂开来。

  白皮书指出,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当前,**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文化空前繁荣,宗教和睦和

  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境外敌对势力与“三股势力”沆瀣一气,杜撰历史、歪曲事实,逆历史潮流而动,其结果必将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

  白皮书说,**属于**各族人民,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包括**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和追求。当前,**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现在处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实施“对口援疆计划”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带来的实惠。中央决策层启动的对口援疆政策,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支援地域最广、所涉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全面的一次对口支援,也可以说是政府对我们的全面关怀。

  这一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特殊关照,体现了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民生情怀。

  **的发展与进步,是**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团结大旗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

  今天,**各族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和陸相处、和谐发展,是**发展与进步的生命线。**各族人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坚持各民族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共命运、心连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推进**的发展与进步。

  美丽而富饶的**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守护与建设这片土地的**各族人民是伟大而光荣的。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伴随国家的发展与进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国近代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廉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封闭停滞到蓬勃发展的历史性飞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统一起来。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全体人民的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准则,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保障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历史主动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党始终不渝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及时地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发展权利的保障和拓展是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而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目的,就是保障和拓展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利。这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热情和创造活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不竭动力。

  可以说,通过学习**历史白皮书,切实的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工作自信,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除此之外,我从中还学到了很多新的思维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更加努力的学习。

篇十一:**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P>  凡是**各民族文化秉承中华文化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对多元文化吸收融合兼收并蓄多元一体的特征就越明显**各民族文化就越进步

  **的若干历史问题**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伊斯兰文化传入**之前,包括维吾尔族文化在内的**各民族文化已在中华文明沃土中枝繁叶茂。源自7世纪的阿拉伯文明体系的伊斯兰文化,直到9世纪末10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传入西域才对**各民族文化发生影响。宗教对文化的影响,既有自愿接受的途径,也有通过文化冲突甚至宗教战争的强制方式。在**,伊斯兰教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后一种方式进入,这导致佛教流行时期创造的**各民族文化艺术遭到严重破坏。伊斯兰文化传入**,**各民族文化既有抵制,更有选择性吸收和中国化改造,既没有改变属于中华文明的特质和走向,也没有改变属于中华文化一部分的客观事实。产生于9世纪至10世纪的英雄史诗《玛纳斯》,经过柯尔克孜歌手世代传唱与加工,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学巨著。15世纪前后,蒙古族卫拉特英雄史诗《江格尔》在**地区逐渐形成,与《玛纳斯》《格萨尔王传》一起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3部最著名的史诗。维吾尔族文学佳作纷呈,代表作《福乐智慧》《真理的入门》《突厥语大词典》《十二木卡姆》等,都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中华文化认同是**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之基。历史上,凡是中央王朝对**进行有效治理、社会稳定的时期,**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流交融就畅通,经济文化就繁荣兴旺;凡是**各民族文化秉承中华文化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

  的思想,对多元文化吸收融合、兼收并蓄,多元一体的特征就越明显,**各民族文化就越进步。**各民族文化要繁荣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开放、包容理念,坚持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与世界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篇十二:**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P>  97年班超拍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东汉这是我国同欧洲国家第一次友好往来这是我国同欧洲国家第一次友好往来二和亲1乌孙与汉联姻2回鹘与唐朝多次和亲朝代人物时间目的结果意义影响朝代人物时间目的结果意义影响西汉张骞第一次西汉张骞第一次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扩大了汉朝的影响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一、汉代政府与西域交往

  朝代(人物)西汉(张骞)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目的

  结果

  意义(影响)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劝乌孙东归故地,与汉夹击匈奴

  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扩大了汉朝的影响,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并导致后来乌孙与汉的联姻。

  朝代东汉

  公元73年,东汉政府进军天山东部,并派班超出使西域91年,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97年,班超拍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东汉,这是我国同欧洲国家第一次友好往来

  二、和亲

  1乌孙与汉联姻

  时间

  乌孙

  汉朝

  公元前105年乌孙昆莫猎骄靡聘细君公主

  数年后

  乌孙昆莫军须靡,解忧公主

  2回鹘与唐朝多次和亲

  意义(影响)密切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关系、促进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后来汉朝统一西域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与西域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两

  中原传入西域

  农业

  先进的农具和耕作、开渠、凿井等技术,促进了西域

  汉手工业

  时

  农业的发展中原先进的冶铁、炼铜、铸造等技术也传入了西域,促进了西域手工业的发展。

  期

  文化典章制汉朝的礼仪、制度、服饰、建筑等对西域影响很大

  度

  西域传入内地

  农业

  苜蓿、胡麻、胡豆(蚕豆)、大蒜、葱、芫荽、石榴、

  核桃传入内地。

  畜牧业

  良种马传入内地,壮大了西域的军事力量,促进了内

  地经济和养马业的发展

  文化

  乐器如竖箜篌,琵琶、唢呐等传入中原

  西汉末年,佛经经西域传入中原

  唐

  中原传入西域

  农业

  ①唐朝在西域东部地区曾广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

  朝

  法,在天山南北大兴屯田;②安西都护府设有专管水

  利的机构掏拓所;③铁犁、铁斧、大型石碾等先进工

  时

  具广泛使用;④西域地区的马匹、高昌的马奶子葡萄

  期手工业

  引进中原①铁、铜、金、银、铅、锡等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提高

  到一个新的水平;②棉纺织业和制革业都比较发

  达;③丝织业和毛纺织业占有重要地位;④在西州

  设有遭纸坊,遭纸术也传到了西域

  ①从内地运往西域的产品有丝织品、茶叶、铁器、纸

  商业贸易

  张等;②从西域运往内地的产品主要是玉石、玉器、

  马匹、白叠布、毛纺织品、药材、香料等;③唐朝的

  货币大量流行于西域;④安史之乱后,回鹘与唐朝开

  展了马绢贸易(促进回鹘商业的繁荣,增加了财富积

  累,引起了经济和社会变化;使唐朝达到了巩固边防

  和稳定内部的目的)

  文化典章制度

  ①西域音乐中《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进入唐朝宫廷;还有一部《天竺乐》经西域传入;②西域舞蹈中的胡旋舞风靡唐朝宫廷;③西域绘画受内地影响很多,著名画家是于阗的尉迟乙僧。

  统一**问题

  朝代建立时间名称

  意义及特点

  汉朝公元前60西域都护府的建立

  年

  (都护府设在乌垒城)

  唐朝630年,唐灭东突厥,在伊吾设置西伊,特点:先南后北州,后改为伊州,打开通往西域的门户。

  640年,唐灭高昌,设置西州,又设置安西都护府647年,打败西突厥,648年设“安西四

  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标志着唐朝对西域统一管理的局面初步形成。648年,统一了天山南路,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657年,唐朝灭西突厥,统一天山北路,完全统一了西域

  清朝前期

  ⑴阿睦尔撒纳叛乱:1755年,在沙俄支持下叛乱;1759年,被平定,清朝统一天山北路

  ⑵大小和卓叛乱:①1757年开始,1759年被平定,清朝统一天山南路②认识:大小和卓叛乱是少数维吾尔封建贵族、反动宗教头目所发动的一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所以叛乱一开始就遭到了广大维吾尔族人民的反对。③柯尔克孜族归属清朝并参加平叛战争,为清朝统一**作出了贡献,

  (3)统一**后,清朝统一**后,乌孜别克族人数增多

  ⑶阿睦尔撒纳和大小和卓的叛乱活动与清朝政府的平叛战争的性质:分裂和反分裂斗争。叛乱的平定标志着**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从此天山南北归属清朝政府直接管辖

  ⑷清朝统一**的意义: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边陲的巩固和安定,③有利于各族人民的交往、合作和共同繁荣;④符合蒙古族、维吾尔族

  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历代管辖**的机构及影响:

  朝名称代

  建立时间

  管辖范围

  影响

  汉使者校公元前105年朝尉

  汉朝设在西域的最早行政机构

  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60年(都护府设在乌垒城

  东起阳关、玉门关,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汉朝行

  西至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北抵巴尔喀什湖,

  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它的建立

  南包葱岭山区。登记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成为西域国

  我们统一国家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

  组成部分

  唐安西大640年(唐太宗

  辖区为天山南最高统治机构既是军事指挥机

  路、帕米尔东西、关,又是行政管理机关。

  朝都护时)治所640年阿姆河两岸西至伊

  府:在高昌648年,朗。

  在龟兹

  北庭大702年武则天时辖区为天山北路至

  都护设置治所在庭州巴尔喀什湖已被,

  府:又叫可汗浮图城阿尔泰山、巴里坤

  (今吉木萨尔)湖以西至里海地区

  清①实行设伊犁将军和伊犁统辖全疆军政事务

  朝军府将军府;

  前制。

  第一任将军,明瑞

  期

  将军府设在伊犁惠远

  城

  清1884省会设在乌鲁木

  朝年

  齐,任命刘锦棠

  后**建为巡抚。

  期省

  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推动了**历史前进;2实现了**与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划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祖国的统一;3巩固了祖国的边防,有利于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4为清末中央治理边疆制度的改革树立了榜样。

  历代治理**的措施

  朝代措施

  朝代表现

  汉朝⑴派遣官吏,设置统治机构;⑵册封地方首领,颁发印绶;

  ⑶屯田;

  ⑷修筑城垒和烽燧台。

  唐朝

  ⑴最高统治机构: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是军政合一的统治机构,既是军事指挥机关,又是行政管理机关)

  ⑵大都护府下的军事系统:前期分为“驻防军”和“行军”后期:在西域设置安西节度使和北庭节度使(节度使多由大都护兼任,总揽辖区内的兵马、财赋、民政大权,其治所与大都护的治所相同)

  ⑶都护府下的行政系统——一区两制①州、县制(仅实行于汉族比较集中的伊州、西州和庭州。州、县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和府兵制度;政治、经济、军事与内地一体化)

  ②羁縻府、州制(实行于伊、西、庭三州和罗布泊地区以外各族首领所

  统辖的区域。各羁縻府、州内政自主,不向唐政府纳税,只向大都护缴纳少

  清朝前期

  ⑴措施:①实行军府制,设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统辖全疆军政事务;②根据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情况实行伯克制、札萨克制、州县制三种不同的行政管理制度;③在天山南北驻军,并在边防地带和交通要道设置卡伦、台站;④组织屯田、屯牧,发展经济;⑤整顿和改革地方财政制度。

  ⑵作用:不仅在巩固边防、维护统一、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促使**与中原更加紧密的结成一体,而且使**增加了新的民族成分,如达斡尔族和锡伯族就是由东北征调到**的索论营、锡伯营官兵的后裔。

  清朝**建省以后,刘锦棠等人为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采取了一些积极措后期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开荒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设立蚕

  桑局,发展养蚕业和缫丝业;开办矿产公司,发展采矿业和冶炼业;振兴商业,鼓励贸易;发展文化教育。

  汉朝唐朝

  1,张骞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2,张骞联络乌孙东归故地,(未达到)3,乌孙与汉联姻、回纥(维吾尔族祖先)汗国和回鹘西迁

  ⑴回纥政权:646年,首领吐迷度建立;840年,在天灾和战乱中灭亡⑵回纥与唐的友好关系:①回纥兴起后,和唐朝一直保持着隶属关系,

  唐朝支持回纥可汗的世袭制,回纥帮助唐朝征战,安定边陲;②自“骨力裴罗”被封为“怀仁可汗”后,历代回纥可汗都接受唐朝册封的汗号;③回纥出兵协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帮助唐朝收复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④回鹘与唐朝多次和亲,评价:民族和睦有好的典范⑶回鹘西迁:840年,在天灾和战乱中灭亡,回鹘人大部分西迁,分别建立了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鹘王国,还有一支称甘州回鹘或河西回鹘(今天甘肃裕固族的先祖)

  清朝前期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⑴、土尔扈特汗国;1630年左右,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部众迁到伏尔加河下游草原地区,建立政权,一直与清廷保持密切关系。

  ⑵、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①1771年6月,渥巴锡领导;②清政府妥善安置:乾隆皇帝对渥巴锡等首领分别晋封爵位,以示褒扬;乾隆帝下令迅速调拨物资,周济土尔扈特部众;把土尔扈特编为若干盟、旗,划地驻牧,使得到妥善安置;③正确认识:土尔扈特部万里回归祖国,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可歌可泣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史上罕见的壮举。它表现了土尔扈特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清朝**建省以后,刘锦棠等人为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采取了一些积极措后期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开荒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设立蚕

  桑局,发展养蚕业和缫丝业;开办矿产公司,发展采矿业和冶炼业;振兴商业,鼓励贸易;发展文化教育。

  历朝与哪些少数民族有突出交往

  清朝**与沙俄有关的事件:

  1蒙古贵族阿睦尔撒纳叛乱:1755年,在沙俄支持下叛乱;1759年,被平定,

  清朝统一天山北路

  2、不平等的《中俄伊塔通商章程》:1851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是沙俄侵略**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根

  据条约,沙俄在**取得了设立领事、贸易免税和领事裁判权等特权,严重损害了我国的主权。条约签定后,通商大门打开,俄国商人接踵而至,塔塔尔族商人留居**,构成

  了**的一个新的民族成分,即塔塔尔族。3沙俄对我国西北边疆的早期入侵:1854年侵占了我国巴尔咯什湖以南大片领

  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又几乎强占了我国伊塞克湖周围和楚河流域所有的地方

  4、屈辱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签定沙俄根据条约共割去了我国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5,中俄交涉与《伊犁条约》1880年7月,曾纪泽到达圣彼得堡与沙俄谈判交收伊犁问题。1882年2月24日签定了《中俄伊犁条约》(又称《改订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以及《改订陆路通商章程》,内容:割地、赔款、设领、通商、掳民。

  6沙俄侵占我国帕米尔的过程:沙俄伙同英国两次私自瓜分我国帕米尔地区,我国帕米尔的绝大部分被俄、英强占

  4、**各族人民的抗俄斗争

  (!)1771年6月、土尔扈特部为反抗沙俄的压迫,在渥巴锡领导下

  重返祖国:

  (2)1853年-1855年间,塔尔巴哈台各族人民烧毁沙俄在塔尔巴哈台的贸易圈;19世纪60年代反入侵、反占领的斗争,意义:19世纪50年代,焚烧塔尔巴哈台沙俄贸易圈的斗争和19世纪60年代反入侵、反占领的斗争,是近代**各族人民抗俄斗争的开端,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表现了**各族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精神。(3)左宗棠收复**签订《伊犁条约》

  清朝政府在**的平叛斗争

  1、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三次叛乱:1688——1697年,得到蒙、满、维、汉等族人民的支持

  2、清朝统一**⑴阿睦尔撒纳叛乱:1755年,在沙俄支持下叛乱;1759年,被平定,清朝统一天山北路⑵大小和卓叛乱:①1757年开始,1759年被平定,清朝统一天山南路②认识:大小和卓叛乱是少数维吾尔封建贵族、反动宗教头目所发动的一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所以叛乱一开始就遭到了广大维吾尔族人民的反对。③柯尔克孜族归属清朝并参加平叛战争,为清朝统一**作出了贡献

  5、平定张格尔之乱⑴、19世纪20年代,大和卓的孙子张格尔在浩罕通统治者的支持下发动了四次叛乱,**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积极支持和配合清军做战,1828年,叛乱被平定,张格尔被解到北京处死。

  ⑵、叛乱的根本原因:浩罕的扩张政策与和卓余孽复辟野心相结合⑶、张格尔暴乱失败的历史表明:任何妄图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罪恶行为,

  都是**各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个别问题:

  、帕米尔问题⑴帕米尔在古代称为葱岭,可以分为八帕⑵帕米尔属于中国的证据:清朝在阿尔楚尔帕内立有记功碑;在各帕共建有八所卡伦;帕米尔是我国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居住、游牧的地方,直到19世纪70年代一直属于中国。⑶沙俄侵占我国帕米尔的过程:

  沙俄伙同英国两次私自瓜分我国帕米尔地区,我国帕米尔的绝大部分被俄、英强占

  ⑷清朝政府在帕米尔问题上坚持的原则立场:①帕米尔属于中国;②沙俄派兵强占并伙同英国私分帕米尔是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强盗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政府绝不承认;③中俄两国在帕米尔地区的分界,只能以《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为根据,中国坚持此项权利,直到关于帕米尔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为止。

篇十三:**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P>  要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不动摇坚持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的基本遵循不懈怠坚持凝聚共识争取人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偏移坚持打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鲜明态度不含糊正本清源努力清除**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错误思想影响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打牢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重大现实问题是什么

  **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特殊的地理位置远离祖国内地,但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播洒在天山南北的各个角落,处处充满欢声笑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繁荣昌盛的**。

  我们**好地方,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好地方处处才能有好风光。学习**的历史,我们了解到:远在古代,我们**曾经是民族纷争的战场;到了近代,我们**又成了统治者的流放政治犯的地方;时光进入到新世纪,国内外的敌对分子又将分裂的眼光投向**。**各民族人民,只有在新中国,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有可能一步步走向富强。世世代代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各族人民,历来都是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主力军。我国民族坚持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因此我们生活在**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营造平等和谐团结的民族氛围,相互尊重。

  **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稳定繁荣的历史

  经验等。这些基本观点,为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为统一**各族干部群众对若干历史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共识,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思路。要清除**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错误思想影响俞正声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纪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族干部群众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要求,切实坚持正确处理**意识形态领域和历史领域现实问题的重要遵循,结合实际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要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不动摇坚持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的基本遵循不懈怠坚持凝聚共识、争取人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偏移坚持打赢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鲜明态度不含糊正本清源,努力清除**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错误思想影响,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打牢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俞正声强调,**要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大力培训各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宗教界人士,广泛宣传教育群众,确保领导责任到位、思想教育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各部门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任务目标,谋划好下一步工作。各地要加大对纪要的宣传力

  度,使广大群众更多了解**、认识**、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着眼解决**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若干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为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要认真总结这次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坚定信心,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到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和谐稳定是**的大局。当前,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抓住机遇,奋发图强,**社会经济、各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变。然而,**和谐稳定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却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近年来,“三股势力”策划组织的一系列暴恐案件,就是从破坏民族团结入手,通过灌输“圣战殉教进天堂”的谬论,偷梁换柱,歪曲伊斯兰教教义,打着宗教旗号滥杀无辜,挑起民族对立、制造民族矛盾。“三股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一直没有停息,成为影响**稳定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危害。尤其是今年以来,暴恐案件多次发生,表明当前**反恐维稳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三股势力”蓄意策划制造的暴力恐怖案件,其实质就是在各族人民之间制造无休止的

  流血和动乱,破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和谐安定的大好局面,把各族人民拖入灾难的深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甚至是十分激烈的,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基础,是**各族人民福祉所在。

  民族团结要从小娃娃抓起。要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珍视民族团结。这方面责任,教育系统首当其冲、义不容辞,但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育人机制,这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各族人民都应当承担的政治责任。

  我将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纪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零思想、指导行动,更加主动自觉地把握并实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要求,在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和历史领域或现实问题上保持正确、清醒的认识,在组织的带领下,认真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

篇十四:**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P>  全文共计1535字

  《**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学习心得体会

  **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今年是党的十九大盛会召开之年,身为中国人,我甚幸且自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令世人侧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大到落成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独领风骚的量子通信、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有世界胸怀和格局的一带一路战略等祖国厚积薄发的辉煌成就,小到免费健康体检、15年免费教育、社(医)保全民覆盖、安居富民工程等惠及老百姓的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都让人激动万分。从历史政治上看:**从公元前60年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直至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府,再到1884年**建省,历史上**曾有过割据性地方政权,但**始终是祖国的一部分或是中央政权统治或是某个中原政权治理,从未分裂过。从经济文化上看,**远古时期就与祖国内地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到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规模越来越大,这把**与祖国内地、把**各民族与中华其他民族紧密相联无法分开,**人民成为建设祖国的重要力量。

  从爱国主义精神上看,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从喀喇汗朝的国家意识、土尔扈特人东归、各族人民反对阿古柏入侵的斗争,到支援抗日战争等事迹,充分说明**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的精神。**地区历来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和拥有的地方,各民

  1

  全文共计1535字

  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经过千百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对《**历史若干问题白皮书》的学习,使我深入了解**、认识**,对**意识形态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若干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我深刻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党的关怀下百姓日益幸福,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分裂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决不许民族分裂主义打民族宗教旗号鼓吹分裂思想。我们必须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破坏活动,尤其是暴力恐怖活动。

  不管分裂主义势力打什么旗号,它总是破坏民族团结、制造事端破坏社会稳定和谐,实施暴恐活动。因此,我们必须依照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坚决处置和打击其破坏活动。坚持主动进攻,先发制敌的方针,下好先手棋,出重拳严厉打击。重视严防,用好技防、物防等现代手段。更注重标本兼治,既治标更治本,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形成反分裂斗争的钢铁长城,使一小撮分裂主义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会坚决抵制极端分裂思想,抵制三股势力,旗帜鲜明地站在党的一边,同一切企图破坏民族团结

  2

  全文共计1535字

  和社会稳定大局的黑暗势力作斗争,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立场坚定、敢于担当;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话,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事,敢于同“三股势力”作斗争,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行为做斗争,面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到旗帜鲜明、挺身而出,绝不作“两面人”,绝不包庇、纵容、态度暧昧;面对歪风邪气,坚决杜绝“三不管”问题,敢于发声亮剑,绝不听之任之;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做到豁得出去,绝不畏缩不前。坚决做到从自身做起,教育管理好家庭成员,用实际行动示范影响亲属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我将坚定坚决发挥模范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为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3

篇十五:**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P>  《**若干个历史问题纪要》发声亮剑

  反对“三股势力”,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建设美好**

  **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我国自秦汉以来就基本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等等。这些基本观点,为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历史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遵循,为统一**各族干部群众对若干历史问题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共识,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思路。

  **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多种宗教并存地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是**稳定繁荣的历史经验。为什么**地区的民族关系呈现共生的形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与国家长期的民族团结教育是分不开的。其次,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需要。第三,文化上的相似性和共性是和谐的民族关系存在的重要基础,目前很多研究在强调民族关系中差异性而非相似性,仿佛差异越大,理论似乎更靠谱,其实居住在一个社区里面的跨文化交际是很常见的。此外,各民族间跨文化交际的愿望、处理涉及“族”的问题的经验与智慧、互通的语言和人性中善的一面,都是**地区民族关系呈现和谐、共生发展态势的重要原因。通过学习达到了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的目的。宣传文化系统党员干部集体发声亮剑宣誓会议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每一个门类和每一个单位都是党的意识形态阵地,每个人都是党的意识形态卫士。

篇十六:**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P>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经历了一系列民族的变迁重组后匈奴大月氏乌孙羌车师人皆等融入其他民族当中逐渐消亡

  **三史■史前时期

  人们将有文字记录之前的历史通称“史前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缺少准确的文献记载,历史面貌往往主要倚赖考古文物。

  **迄今还未发现公元前2世纪以前的有文字的遗物和相关记录,故学术界一般将汉朝之前的**历史都称为“史前时期”,这是人类文明的黎明阶段

  1、石器、青铜器和早期铁器时代

  史前时期的人类历史是相对有文献记载的历史而言的,可分为石器、青铜器和早期铁器时代等发展阶段。**的“史前时期”距今约一万年到公元前二世纪前后2、居民“人种”

  史前时期的人群聚落惟有人种之分,并无民族之别。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对属于史前时期的孔雀河下游古墓沟遗址、小河墓地,以及哈密焉不拉克古墓出土的人类头骨测定研究表明:这些居民中一部分是欧罗巴人种,还有一些属于蒙古人种。并且,东部地区蒙古人种因素多一些,而西部地区欧罗巴人种特征多一些。与此同时,更多的人种形态则呈各人种支系类型混杂或变异特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居民里蒙古人种特征更加明显。3、先秦时期西域同中原地区的经贸联系■汉朝统一西域及其管理1、西域社会状况

  (1)西域“36国”,“行国”、“城郭诸国”,不同的生?

  产生活模式;

  (2)西域诸国仍处在各自为政的割踞状态(《汉书·西?

  域传》:“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3)前177年,匈奴右贤王统兵西征,西域诸地归匈奴所属。之后,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管理该地事务,(《汉书·西域传》:“赋税诸国,取富给焉”)。2、汉朝统一西域过程3、汉朝治理西域措施(1)设置机构,任命官吏;(2)驻军镇守,戍边屯田;(3)镇抚地方、督察境外;(4)遣子入质、贡献方物;(5)修筑城垒烽燧、扼守交通要道。4、汉代西域族群分布及文化面貌(1)民族分布基本状况(2)文字语言使用情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民族迁徙与融合1、魏晋诸朝对西域的管理2、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诸民族3、“汉魏遗黎”高昌国

  4、佛教文化艺术的繁盛■隋唐时期的西域1、唐朝统一西域进程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尤其是唐朝对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辖经营,其规模和时间都超过魏晋,胜过两汉。

  630年设伊州。640年平高昌,置西州、庭州,设安西都护府。647年击败西突厥,统一西域各地。657年平阿史那贺鲁之乱,西域政局稳定。703年,置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北部2、唐朝设在西域的军政建制

  唐朝控制的西域范围远超前代,例如《新唐书?地理志》称:唐朝统一天山南北后,“分种落列置州县,西尽波斯国,皆隶安西。”又说:“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凡列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

  唐朝实行的是藩汉分别管理制度:

  (1)在汉人集中居住的地区,主要是指伊州、西州和庭州等地,政治上采用与内地一样的府、州、县、乡、里行政管理制度;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唐朝田制)”与“租庸调制(唐朝赋税制度)”;军事上实行“府兵制(唐朝军事制度)”。

  ?(2)在非汉人生活聚居区,则推行“羁縻政策”,其特点是继续维护当地本民族首领的行政管理制度,采用唐朝都护、都督、州剌史的名号,允诺其以旧俗治理其部众,对这些居民不编户籍,虽交纳贡赋,但不入户部。

  3、唐代西域的经济文化

  4、突厥进入西域及其影响

  隋唐时期,在**地区聚居活动的民族成分主要有突厥、粟特、回鶻、汉、吐蕃等。因为操突厥语族诸族群和部落的大规模进入和落居天山南北各地,西域各地进入了一个被一些学者称之为“突厥语化”时期。这个由东到西的“突厥语化”过程再次改变了西域各族群的分布格局和文化状态,并对后世影响巨大。

  5、吐蕃人在西域

  公元751年“怛逻斯之战”以后,阿拉伯帝国攻破唐朝在中亚地区的防线,唐朝势力范围限于帕米尔以东诸地。吐蕃(藏族祖先)势力已于此前进入西域,并占据了天山东南一些局部地区。755年,唐朝统治阶层内部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西域驻军大批内调勤王平叛,吐蕃人乘机取陇右、河西和“安西四镇”,西域诸地一度都被吐蕃占领。吐蕃人对西域的统治阻挡了阿拉伯帝国势力的东扩。9世纪中叶,吐蕃势力退出西域。

  二、**历史(下)■辽宋金时期西域政局的变化

  1、回鹘人迁居西域并成为主体居民

  回鹘,一称回纥,公元646年,回纥首领吐迷度融合吸收其他部落成员,自称可汗。

  744年,骨力裴罗可汗在灭掉后突厥汗国后,建回纥汗国,唐宣宗册封其可汗为“怀仁可汗”。

  788年,回纥可汗顿莫贺派使臣至唐朝,请求将“回纥”改为“回鹘”。

  840年,连年自然灾害,加上内外矛盾交织,漠北回鹘汗国解体,残余分为三部分散居各地。

  9世纪中叶,迁居西域的回鹘人分别在吐鲁番和喀什等地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

  11世纪,喀喇汗王朝将伊斯兰教传入天山南部的喀什、和田等地。

  2、于阗王国政权3、西辽政权的建立和影响

  公元13世纪蒙古人进入西域之前,辽朝王族成员—耶律大石率其所部进入西域,他们于西迁途中收服了高昌回鹘,进入中亚地区,公元1133年,建立了著名的“西辽政权”。随后征服了喀喇汗王朝,对

  包括今天**地区在内的广大中亚地域实施了近一个世纪的政治统治。

  西辽深受汉文化影响,其规章礼仪多依中原。对西、中亚各地社会发展影响很大,迄今当地居民仍称中国人为“契丹”。1208年蒙古西征后,西辽为蒙古汗国所灭。

  4、正确认识西域境内的割据政权

  (1)割据和分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个历史概念,指历史上国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中央集权对峙或群雄逐鹿的现象;后者是一个近代政治概念,指近代定型的统一国度中发生的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活动和行为。

  (2)**历史上割据或地方政权产生的原因(社会发展的差异性、中原政局动荡、中央王朝比较弱);

  (3)即使是割据时期,西域地区同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也没有中断;

  (4)西域地方政权首领都自称为中原王朝的延续或者组成部分。

  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诸多割据政权作为我国境内的地方政权,所以其历史应是中国通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蒙元时期天山南北政治新格局

  1、畏兀儿归属蒙古(1212)

  2、蒙古元朝对西域的统一和治理

  (1)蒙古统一西域各地;

  (2)蒙古元朝在西域地区

  实施的三种管理模式;

  畏兀儿地区;

  天山北部草原地带;

  天山南部农耕地区。3、察合台后裔对西域的统治(1347)

  ■清朝时期的**1、厄鲁特蒙古控制西域2、清朝统一**及其治理措施(1)建立军政管理机构;(2)驻军屯田;(3)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民政措施。(4)治理措施评价。3、**设省以及意义(1)19世纪以后**局势1820-1823年浩罕支持和卓势力入卡作乱;1851、1864年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我国领土;1864年库车农民起义;1865年浩罕军官阿古柏侵入**各地;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2)清军收复**和**省的设置塞防、海防之争;清朝收复**的过程(1877、1882);设立**省(1884)(3)**设省意义一是**行政体制与内地一体化,有利于国家统一;

  二是有助于推进**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三是促进了近代**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建立,有利于民族团结。

  四是树立了一个近代管理边疆民族地区军政事务的先例。

  ■**历史的启示

  1、汉代以后**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是秦汉时期内地与西域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设官置守、驻军屯田应是国家主权的根本标志,汉代以后,历朝中央政府都在西域各地设置各级官职和机构,进行有效的军政管辖。正如包尔汉先生指出的:“**与祖国的关系,既不是一般的朝贡与封赐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藩属关系,而是表现为长期的不间断的国家行政权力在这一地区的直接行使。”**地区作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组成部分的历史事实决不允许篡改。

  2、统一是**历史主流、维护统一是各族人民人心所向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是维系统一的经济基础;

  强盛的中国历代各朝及其比较适宜的政策对边疆各族民众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正是由于上述因素,使**各族同全国人民一道都祈望统一,并竭力维护统一。这种统一意识最终凝聚成强大的对国家、对民族的向心力和爱国心。**在经历漫长的历史长河之后,特别是近代以来极度恶劣的国内外局势下,依然能够保持在祖国大家庭中,应该说是**各族民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3、**各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之后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进程,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应是包括**各民族在内的我国境内56个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和尚”、“沙门”,“佛”,“浮屠”)。**各民

  族,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的古代部族和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都是**这块热土上的主人。**各族人民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极大丰富和完善了中华文明宝库,同样构成现在正在崛起的强大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感正是建立在这个雄厚基础之上的,所以她坚如磐石,牢不可破,是任何人都破坏不了的。

  二、**民族发展史(上)

  前言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要系统研究和正确宣传**发展的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

  2009年8月,胡锦涛***在**维吾尔自治区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保卫祖国西北边陲这块辽阔富饶的疆土。**的历史就是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共同艰苦奋斗、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各族人民的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是人类的幼年时代,史前时期的人类历史相对有文献记载的历史而言,可分为石器、青铜器和早期铁器时代等发展阶段,距今约2、3百万年到公元3千年前后。

  史前时期的人群聚落惟有人种之分,并无民族之别。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对属于史前时期的孔雀河下游古墓沟遗址、小河墓地,以及哈密焉不拉克古墓出土的人类头骨测定研究表明:这些居民中一部分是欧罗巴人种,还有一些属于蒙古人种。并且,东部地区蒙古人种因素多一些,而西部地区欧罗巴人种特征多一些。与此同时,更多的人种形态则呈各人种支系类型混杂或变异特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居民里蒙古人种特征更加明显。这些考古材料基本上反映了史前时期**居民种属的轮廓。

  ◆秦汉时期**的居民族属

  我国先秦时期的史书中,将当时**的古代部落或民族群体统称为“西戎”。从西汉司马迁撰写《史记·大宛列传》开始,地理上被称为“西域”的地区,也就是今天**地区的民族分布和社会情况才比较清晰了起来。例如,我们知道以天山为界,在北部地区主要活动的是逐水草而流徙的游牧民族,故被称之“行国;天山以南则主要是农耕定居的各个民族群落,他们往往以沙漠边缘的绿洲地区为团聚地,过着日出而起,日落而居的农业田园生活。史籍中称他们为所谓“城郭诸国”。西域“36国”中的大多数都是指的他们。西域的自然和区域特点还使该地社会处在互不相属的割据状态,《汉书·西域传》:“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这一时期西域地区活动的主要有塞、羌、乌孙、大月氏、匈奴、汉人等。

  汉人在**、中亚各地都出现活动的踪迹

  语言文化:

  汉朝时期,西域各地居民除了使用汉语作为官方通用语言外,本地还流行着多种语言文字(这种状况甚至延续到隋唐时期)。语言文化特性从一个侧面也折射了当地居民来源和分布局面的复杂性背景。

  龟兹(库车、拜城、新和县等地)、焉耆和高昌一带地区流行吐火罗语,而于阗地区则使用的是于阗塞语;前者使用一种用婆罗谜字母斜体书写的文字,语属印欧语系;后者使用的于阗文是一种婆罗谜字母直体书写的文字,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

  鄯善、尼雅(今天的且末和若羌县等地)一带地区居民使用的所谓佉卢文则来自波斯(今伊朗)的阿拉美字母。

  ◆魏晋时期**民族的融合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而且是**历史上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大重组的时期。天山南北各地,特别是塔里木盆地周缘农耕地区的民族成分也因此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民族的变迁重组后,天山南北各地原来聚居活跃的一些部落族群,如匈奴、大月氏、乌孙、羌、车师人皆等融入其他民族当中,逐渐消亡;二是受中原地区政局的影响。以城镇绿洲为中心,西域地区形成几个大的地方割据政权,包括由汉人建立的高昌国等;三是北方草原上的柔然、鲜卑、高车、铁勒、突厥等民族因为各种原因相继进入西域地区,特别是公元5—6世纪铁勒、突厥等持突厥语言诸部落和族群的迁入则预示着隋唐,以及之后西域地区新的民族组合和分布格局的开端

  “汉魏遗黎”高昌国

  由于内地战乱不息,甘肃河西地区一些世家大族相继逃难迁居高昌地区,他们与原汉代屯田士卒相汇合,吐鲁番盆地地区迅速繁兴起来。在复杂的外部形势左右下,高昌地区在先后经历阚氏、张孟明、马儒诸政权后,至公元496年,在柔然人的支持下,金城(兰州)汉人麴嘉被推立为王,建立高昌国(一称高昌麴氏王朝)。麴氏王朝自此子孙相沿,到640年为唐朝所灭,统治吐鲁番盆地近一个半世纪之久。麴氏王朝是当时西域各族地方政权中唯一的汉人政权。其域内通行汉文,军政管理皆采用内地制度。20世纪初以来,中外考古学家在吐鲁番地区发现的众多汉文书,如晋人写本《三国志》残卷,前凉时期秀才对策文等,不少都是高昌麴氏王朝时期遗物。

  ◆隋唐时期**民族格局的新变化

  隋唐时期,在**地区聚居活动的民族成分主要有突厥、粟特、回鶻、汉、吐蕃等。因为操突厥语族诸族群和部落的大规模进入和落居天山南北各地,西域各地进入了一个被一些学者称之为“突厥语化”时期。这个由东到西的“突厥语化”过程再次改变了西域各族群的分布格局和文化状态,并对后世影响巨大。

  唐朝时期对于西域地区较长时段的稳定管辖和治理推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联系。但是,公元8世纪中叶“怛拉斯之战”后唐朝对于中亚地区政局的失控,以及“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局势的动荡,极大程度上消弱了唐朝对西域政局的有力控制,西部勃兴的阿拉伯帝国势力进入中亚,并开始影响到帕米尔以东各地的局势。虽然此间藏族的先民-吐蕃人北上,进入西域地区,在政治上遏制了阿拉伯帝国军事势力的东扩,但是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阿拉伯文化开始影响到帕米尔高原以东各地,稍后宋朝时期喀喇汗王朝王族信仰伊斯兰教就是一个证明。

  突厥

  突厥人是我国北方草原上一个古代游牧民族,最初游牧活动在叶尼塞河流域,后迁至金山(今阿尔泰山)以南地区,因金山形似“兜鍪”,故有此称谓。突厥人以“阿史那氏”为王姓,以狼为图腾。

  突厥人初弱小,为柔然汗国的“锻奴”。公元552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在征服铁勒诸部后,实力增强,遂大胜柔然,建立突厥汗国。为顺应其政治扩张需要,土门令其弟室点密统领大军西征,突厥人征服西域各地,设立“吐屯”监护各地,又大破嚈哒,将其势力范围延伸至中亚各地。6世纪中叶,突厥汗国分离为东、西两大势力,阿尔泰和天山以西为西突厥汗国辖地。

  公元630年,东突厥汗国灭亡,657年,唐朝平定阿史那贺鲁叛乱,西突厥汗国为唐朝所灭。余部融入其他各族之中。随着突厥汗国的灭亡,突厥人就消失了。但是其对西域和中亚地区后来历史发展的影响殊巨。

  (二)**民族发展史(下)

  ◆宋元明时期的民族关系

  辽、宋、元、明时期应是**地区民族流动、迁徙、融合、重组最为强劲的历史阶段,漠北草原回鹘人的西迁并定居,以及之后元明时期诸多游牧民族的进入,并融入到西域当地居民中。导致天山南北民族分布格局和文化面貌因此发生巨大变化:

  1、回鹘人逐渐成为**地区主体居民;

  2、西辽政权的建立和影响;

  3、关于辽宋时期若干问题的认识;

  4、蒙古进入西域及其历史作用;

  1、回鹘人逐渐成为**地区主体居民

  公元9世纪中叶,从漠北草原迁居西域的回鹘人分别在吐鲁番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和喀什等地创建了喀喇汗王朝。公元11世纪,喀喇汗王朝将伊斯兰教传入天山南部的喀什、和田等地,自魏晋以后控制于阗地区的尉迟家族以及所建立的大宝于阗国也为喀喇汗王朝吞并,伊斯兰教从精神文化层面上开始深刻影响当地各族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高昌回鹘和喀喇汗王朝对于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的统治,使惯于游牧的回鹘人受自然环境和当地居民的制约,逐渐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转入定居的农业生活。从而为之后逐渐融合同化其他诸族,并发展为**地区人数最多的民族奠定了条件。回鹘及其西迁

  回鹘,一称回纥,是我国古籍对维吾尔族先民的称呼,“联合、结合、同盟”之意。汉晋时期的丁零、高车等都是其渊源之一。4世纪时以“袁纥”名称初现于汉籍文献里,当时还只是一个弱小的部落,处在其他更强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统治之下,过着“逐水草随畜”的游牧生活。

  公元646年,回纥首领吐迷度融合吸收其他部落成员,自称可汗。744年,回纥可汗骨力裴罗在灭掉后突厥汗国后,自称“骨咄禄阙毗伽可汗”,建汗庭于鄂尔浑河上游的乌德犍山,回纥汗国建立,唐宣宗册封其可汗为“怀仁可汗”。788年,回纥可汗顿莫贺派使臣至唐朝,请求后并被允准将族名“回纥”改为“回鹘”。

  840年,连年自然灾害,加上内外矛盾交织,漠北回鹘汗国解体。残余分为三部分散居各地。

  2、西辽政权的建立和影响

  公元13世纪蒙古人进入西域地区之前,契丹人所建辽朝中的王族成员—耶律大石率其所部进入西域,他们于西迁途中收服了高昌回鹘,进入中亚地区,公元1133年,建立了著名的“西辽政权”。随后征服了喀喇汗王朝,对包括今天**地区在内的广大中亚地域实施了近一个世纪的政治统治,还为后来蒙古统一西域奠定了基础。

  西辽王族深受汉文化影响,其规章礼仪多依中原。对西、中亚各地社会发展影响很大,迄今当地居民仍称中国人为“契丹”。1208年蒙古西征后,西辽为其蒙古汗国所灭。

  3、关于辽宋时期若干问题的认识

  一是关于西域少数民族建立割据政权问题;

  (1)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作为我国境内的地方政权,所

  以应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

  (2)西域同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没有中断;

  (3)西域地方政权首领自称为中原王朝的延续或者组成部分。

  二是西域文化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辽宋时期,延至元明时期,随着回鹘人在吐鲁番盆地等地的活动,

  以粟特文字为基础所创建的回鹘文在当地广泛流传起来,它对于我国境内

  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极其巨大。天山南部地区诸族信仰伊斯兰教,

  当地居民开始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本族语言,阿拉伯文字体系逐渐替代了

  原来当地使用的印欧语系的各种文字。这两个地方政权的存在,及其文化

  的扩散传播过程是15-16世纪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实现“回鹘化”的重要

  开端。

  4、蒙古进入**以及历史作用

  蒙古统一西域各地

  蒙古元朝在西域地区实施的

  三种管理模式

  (1)畏兀儿地区;

  (2)天山南部绿洲地区;

  (3)天山北部草原地区。

  西域民族格局新变化

  正确认识蒙元时期对**地区的治理;从13世纪初开始的蒙古汗国及元朝对西域各地的统一和治理,延至明末清初,长达数世纪之久,其为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且政治影响极为久远。

  伊斯兰教开始占据主要地位;蒙古统治时期初期,出于巩固其政治统治的需要,蒙古统治者征调各族进入西域驻守,宗教政策比较宽松,伊斯兰教得到很大发展。1347年,成吉思汗后代秃黑鲁帖木儿汗亲率所属部众16万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在他及其子孙的武力传播之下,伊斯兰教在天山北部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深;先是经济的定居化,而后是民族文化和心理上的融合,至公元16世纪初,活动在天山南北各地蒙古人多融合于当地维吾尔等民族中。元朝末年,伊斯兰教文化对古老的西域各族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的整合,推动了天山南北各地诸民族文化和心理素质的趋同。西域诸部落、族群迁徙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回等民族的发展经过这场洗礼后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伴随着塔里木盆地周围居民“回鹘化”过程的最终完成,维吾尔族逐渐形成发展为近代民族。

  六、清朝时期**民族分布格局的基本形成

  为了建立巩固的西北边疆,清朝政府在18世纪中叶平定了蒙古准噶尔部的叛乱,粉碎伊斯兰教大、小和卓等各种分裂势力的叛乱活动,统一了天山南北。19世纪后期又发兵击败了阿古柏为首的浩罕侵略势力,收复了沙俄侵占的伊犁,1884年建立**省,从军政管理制度上与内地一致。清政府还陆续制定了一整套比较切合实际的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的政策法令,妥善地处理了境内外各个民族间的关系,特别是确立了近代中国的西部边界线。这些政治抉择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近代**多民族分布格局之形成起到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1、厄鲁特蒙古控制西域

  2、清朝统一**及其治理措施

  3、民族分布格局的两大变化

  谢遂图中所绘的清朝**各族形象

  一是外部迁入:东部地区:清朝收复以及治理**过程中,清朝政府为了推进**经济的开发,保卫西北边疆安全,在先前已有的民族迁徙分布格局基础上,陆续从东北各省抽调满、锡伯、索伦(包括达斡尔)、察哈尔蒙古、汉族(禄营)等各族官兵数万人携带家眷进疆(旗屯)。同时组织、鼓励内地汉、回等民族群众到**屯垦种地(民屯、犯屯)。西部地区:部分民族从西部各地迁入**境内,如塔塔尔、乌孜别克、俄罗斯等,**又增添了一些新的民族成份。

  二是内部调整:例如有组织地从南疆征调部分维吾尔族农民到伊犁等北疆地区屯田戍边(塔兰奇)。至此,由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塔吉克、满、锡伯、乌孜别克、达斡尔、俄罗斯、塔塔尔等主要民族组成的近代**多民族分布格局基本形成。

  七、**民族发展史的启示

  1、**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

  就有文字记载的的**二千多年历史中,**地区作为一个古代部族、民族频繁迁徙汇融的大舞台,众多人们在此登台表演,恣肆展示,皆留下千古不灭的活动印迹。**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域。多民族演变发展的历史铸就今天**众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基本格局现状,更构成**多元文化光彩灿烂、生生不息的历史源泉。??

  导致历史上**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原因有下面几点

  (1)**内陆地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氛围;(2)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陆上通道;(3)**周边地区政局的不断变化;(4)宗教文化在民族融合中的粘合力作用;(5)历代中原诸王朝实施的一系列比较宽松的民族政策。这些因素均在促进**古代各民族迁徙、交流、融合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和不断新生是**民族发展进程的常态和趋势

  **的民族发展史就是多民族迁徙、流动、融合的历史。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与再生不仅是**民族史,而且也是中国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些新的民族共同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另一些则在经历过一度的发展辉煌后逐渐衰亡。没有那个民族能长久保持不变。正如北京著名学者孟凡人先生说:在历经长期的民族交往融合之后,除汉族之外,现代**的各民族已没有一个是汉唐时期生活在**的民族原体之嫡传,甚至没有一个民族文化是按照那个时期某个民族文化模式和发展轨迹而直接延续下来的。**就像一座巨大的熔炉,历史上不断把各种不同的种族、民族及他们带来的文化熔铸一炉,变幻着这里的人文色彩。

  3、**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社会现实是有历史积淀作为其基础的

  **自然地理的东倾性使其民族迁徙、融合的主要动力来自东部,中原地区、北方草原和青藏高原是影响**民族成分的主要力量。故此,**历史上多民族迁徙流动,以及相互交往和融合聚居都使各民族之间自然地形成团结、互助、和谐为主的民族关系,这种以团结和谐为主导的民族关系推动和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杂居、接触、交往、融合自然就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多民族共聚生活的现实也使各民族形成共识:即“民族团结是福”。各民族之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因此而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

  4、**各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之后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进程,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应是包括**各民族在内的我国境内56个民族共同

  努力的结果。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天山南北各地归属汉朝,**自后就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民族,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的古代部族和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都是**这块热土上的主人。**各族人民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极大丰富和完善了中华文明宝库,同样构成现在正在崛起的强大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认同感正是建立在这个雄厚基础之上的,所以她坚如磐石,牢不可破,是任何人都破坏不了的。

  三、**宗教演变史(上)前言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要系统研究和正确宣传**发展的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

  历史上,**宗教始终在不断发展和演变。这种发展和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外来宗教传入前的**宗教

  **流行的是由远古先民自发产生的原始宗教以及由原始宗教发展而成的萨满教。这一阶段从远古至公元前4世纪外来宗教传入。

  1、原始宗教远古时期的**居民,已经产生了原始的宗教观念。他们相信人有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而且灵魂是不死的。他们还相信万物皆有灵魂,相信超自然力量,认为大自然的后面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操纵着大自然,并把这种超自然力量神格化和人格化。为了获得大自然的恩赐,人们便通过各种形式开始了对自然的崇拜。他们崇拜日月山川、风雨雷电、动植物等一切自然现象和自然物。图腾崇拜也十分盛行。**的许多古代民族都以虎、豹、狮子、狼、骆驼等动物,甚至以太阳、树木等为图腾。**的远古先民也崇拜生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对祖先的崇拜。

  2、萨满教

  原始宗教进入晚期阶段后,逐渐出现了专门的神职人员,这一时期的原始宗教被称为“萨满教”。据史籍记载,匈奴、柔然、突厥、回鹘等**的古代民族,都信仰过萨满教。萨满教是生命力极强的宗教。各民族不管历史上宗教信仰如何变化,不管其接受的新宗教排他性强弱,萨满教或渗入到新的宗教中,或以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形式存在下来。如维吾尔族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的萨满教遗俗。如朝拜麻扎时在麻扎周围插木杆,并在其上挂羊头、羊皮、布条;在古尔邦节和朝拜麻扎时集体跳萨满舞;民间尤其是南疆农村,仍然盛行“巴合西(即萨满)”跳神治病,等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民族也都程度不同地保留了萨满教的遗存和习俗。三、**宗教演变史(下)

  二、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形成

  第二阶段是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形成。构成这一格

  局的宗教除佛教外,还有原始宗教(包括萨满教)、祆教、道教、摩

  尼教、景教等。这一格局一直维持到伊斯兰教传入,历时一千多年。

  2、祆教

  公元前4世纪前后,产生于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即中国所称之

  祆教经中亚传入**。到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祆教流行于**各地,

  吐鲁番地区尤为盛行。当时的高昌政权专门设置了机构和官员来加强

  对祆教的管理。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历史上都曾经信仰过祆教,至

  今这些民族还保留着祆教拜火的习俗,祆教的重要节日努鲁孜节已成

  为这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3、佛教

  公元前1世纪,产生于印度的佛教经克什米尔首先传入**和田地

  区。经过各地统治者几个世纪的大力推行,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在塔里木盆地周缘各绿洲,佛寺林

  立,僧尼众多,大型佛事活动频繁,还形成了于阗、疏勒、龟兹、高昌等著名的佛教中心。唐代,南疆地区的佛教已经开始出现了衰落的迹象。但直到11世纪初,佛教仍然是南疆地区的主要宗教。佛教传入并发展成为**的主要宗教后,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随之形成。**佛教在佛经翻译、造像、绘画、音乐、舞蹈、寺院和石窟建筑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继佛教之后,又有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传入**,加入到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之中。4、道教

  公元5世纪左右,中国内地盛行的道教随着汉人的不断到来传入**。但当时在**的传播范围不广,主要盛行于汉人比较集中的哈密、吐鲁番等地。清朝时期,由于信仰道教的湘军大批进入**,道教才广泛传播到**各地,当时,道教的宫观几乎遍布天山南北各主要城市。5、摩尼教

  公元6世纪前后,产生于波斯的又一宗教――摩尼教经中亚传入**。信仰摩尼教的中亚商人和移民,在从阿勒泰到罗布泊一带建立了许多聚居区。9世纪中叶,以摩尼教为国教的回鹘人在漠北回鹘汗国破灭后,其主体迁入**,并在吐鲁番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信仰摩尼教的回鹘人在吐鲁番地区建造寺院,开凿洞窟,翻译经典,绘制壁

  画,弘扬摩尼教教义和文化。直到回鹘人改信佛教后,摩尼教才逐渐在**消失。

  在摩尼教传入前后,景教也传入了**。景教是中国对***的一个早期派别聂斯脱利派的称谓。景教在**早期传播情况不详。唐宋时期,景教在吐鲁番地区十分盛行。元代,随着大量畏兀尔人接受景教,景教在**各地得到了广泛传播。直到清代,伊犁地区还有景教的活动。(三)佛教与伊斯兰教并立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演变第三阶段,是佛教与伊斯兰教并立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在这一阶段,伊斯兰教通过对和田的宗教战争,逐渐将佛教势力排挤出南疆地区,形成南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北疆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格局。这一阶段的早期各种宗教都比较活跃,后期则发生了较大变化,伊斯兰教不断壮大,祆教、景教、摩尼教则日趋式微。这一格局大致持续了6个多世纪

  1、伊斯兰教传入**9世纪末10世纪初,伊斯兰教经中亚传入**。当时,统辖**南部至中亚一带的喀喇汗王朝的王室成员萨图克布格拉汗率先接受了伊斯兰教,后夺取政权后并利用权力开始在喀喇汗王朝境内强制推行伊斯兰教。公元962年,喀喇汗王朝经过同于阗佛教王国历时40余年的战争,灭亡于阗,把伊斯兰教推行到今和田地区。于阗灭亡后,喀喇汗王朝又发动了对高昌回鹘王国的“圣战”。这次战争虽然对高昌

  佛教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但最后以失败告终,未能把伊斯兰教传播到吐鲁番地区。此后,喀喇汗王朝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无暇对周边非伊斯兰地区发动“圣战”。直到14世纪中叶以前,以阿克苏、库车为界,一直维持着南部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北部以佛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2、伊斯兰教成为**的主要宗教14世纪中叶,统治**的地方政权东察合台汗国可汗秃黑鲁帖木儿皈依伊斯兰教后,首先强迫王公贵族和蒙古人改宗伊斯兰教,之后在伊斯兰上层势力的配合下,在汗国境内强制推行。其后裔是伊斯兰教更加狂热的推行者,他们采取各种手段强制民众接受伊斯兰教,并对吐鲁番、哈密等不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不断发动所谓“圣战”。到16世纪初,伊斯兰教在哈密已取得主要宗教的地位,这标志着伊斯兰教在经过6个多世纪的传播后,最终取代佛教成为**地区的主要宗教,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也随之形成。(四)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发展

  第四阶段,是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格局。16世纪初,伊斯兰教在历经6个世纪的传播后,最终取代佛教成为**的主要宗教。在这一阶段,由于维吾尔等民族接受了伊斯兰教,原来主要由这些民族所信仰的宗教,如祆教、摩尼教、景教等便逐渐在**消失了。佛教、道教只是在汉族中流行。17世纪初,卫拉特蒙古人接受藏传佛教后,佛教又在北疆地区兴盛起来。此后,***、天主教、

  东正教也相继传入**。**继续保持了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这一格局一直延续至今。随着伊斯兰教成为**的主要宗教,原来主要在维吾尔等民族中流行的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随之逐渐消失。从明朝起,随着卫拉特蒙古进入**,由他们所信仰的藏传佛教在**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北疆地区的主要宗教。17世纪后期,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借助藏传佛教的势力,击败了自己的政敌黑山派和卓势力,并灭亡了叶尔羌汗国,足见当时藏传佛教势力之大。清代,随着信仰道教的大量清军、汉族商户和百姓的到来,已衰落了的道教开始复兴。当时,大型的道教宫观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带有我国多神崇拜的道教庙宇,如万寿宫、关帝庙、城隍庙、龙王庙、娘娘庙等等,却遍布天山以北和东疆各地。在南疆地区,道教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据《回疆通志》记载,在喀什噶尔、阿克苏、库车、乌什、叶尔羌、英吉沙尔、喀喇沙尔等地,都建有数量不等的道教宫观。当时**道教的宫观数量之多,仅次于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从18世纪后期起,***的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中国又称***)相继传入**。东正教是随着俄罗斯人陆续迁入**而传入的,此后也主要在俄罗斯族中流行。***和天主教则是由一批西方的传教士传播到**。到民国初年,***和天主教已传播到全疆各地,在天山南北各重要市镇,如乌鲁木齐、伊宁、喀什、哈密、莎车、绥定、英吉沙等地,都建立了两教的教堂。

  (五)**宗教演变史的特点与启示1、多种宗教并存是**宗教历史演变的基本特点,也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自从外来宗教传入**形成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以来,构成这一格局的宗教不断在发展演变,但不管其如何演变,都未能改变多种宗教并存的这一基本格局。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统治阶级宗教政策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宗教的地位会发生改变,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教独存”的情况,“一教或两教为主、多教并存”始终是**宗教演变的基本格局。2、**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形成和演变,是由多民族聚居的特点所决定的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且这种信仰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如维吾尔族历史上就先后信仰过原始宗教、萨满教、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等多种宗教,最后才信仰了伊斯兰教。民族宗教信仰的不断改变,也是导致**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形成及其演变的重要原因。3、宗教无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必须与其所处的时代以及人文地理环境相适应。凡是不能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宗教是没有生命力的,如祆教、摩尼教、景教在**的消失就是不能与**的社会相适应的结果。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传入**后,就是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而与**社会相适应,逐渐演变为带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佛教和伊斯兰教,才成为**历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

  宗教4、统治者的宗教政策和态度对**宗教的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佛教和伊斯兰教之所以能成为**的主要宗教,都是与当时统治者的宗教政策及其对这两种宗教的支持分不开的。西辽和蒙古时期的宗教宽容政策,最终导致了这一时期**各种宗教的发展和兴盛。不管实行怎样的宗教政策,都包含着对宗教事务的管理5、多种宗教和谐共存始终是**宗教历史的主流。历史上虽然也发生过佛教与伊斯兰教的战争,但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只是一个不和谐的小插曲。伊斯兰教成为**的主要宗教后,在同其他宗教并存的几个世纪里,没有再发生过冲突,一直是和谐并存的。多种宗教在**不仅能够和谐并存,而且能够相互吸收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别点的佛教、伊斯兰教、祆教等。但“三股势力”特别是宗教极端势力却罔顾历史事实,不仅歪曲和杜撰**宗教演变的历史,否认**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而且极力破坏**多种宗教和谐并存的历史传统,甚至大肆鼓吹极端思想,破坏和诋毁**传统的伊斯兰教,其目的就是利用宗教进行分裂破坏活动。各族干部群众包括广大信教群众,一定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认清其本质,并与之进行坚决斗争。

推荐访问:新疆若干历史对照材料 新疆 对照 若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