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北京市科普工作迈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2-11-02 15:00:04 浏览数:

2009年6月2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实施7周年纪念日,2009年又是《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下简称《科普条例》)实施10周年。近年来,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和《科普条例》,科普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近日,记者就政府推进科普工作的重要经验、政府和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工作的定位以及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等问题,采访了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朱世龙。

北京市科普工作的成效和经验

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同时也是《科普法》颁布实施7周年、《科普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请您介绍一下全市科普工作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

朱世龙:自《科普法》和《科普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北京市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以科普能力建设为重点,实施奥运科普行动计划,深化“2810”科普品牌活动,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科普人才队伍,开展科普宣传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体现在:

第一,将奥运三大理念融入“2810”科普品牌活动。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确定自2006年起实施“2810科普品牌活动”战略,并启动奥运科普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通力合作,相互支持,充分整合行业科普资源,广泛开展北京科技周,社会科学普及周2个经典科普活动,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三下乡等8个大众型科普活动和国际博物馆日,气象日,知识产权保护日等10个行业型科普活动。结合奥运科普行动计划的实施,北京市科普活动的规模、影响面和社会参与度日益扩大,奥运理念深入人心,提升了社会公众的科学素质,形成了北京市科普活动的特色品牌。

第二,科普活动提高了社会公众对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科学认识。北京市围绕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如突发事件,自然灾害,食品安全、医疗卫生,节能减排、健康养生等问题,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广泛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帮助公众科学地认识社会重大热点问题,提高了公众对于这些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科学认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科普基地建设日益规范和完善。2007年北京市正式出台了《北京市科普基地命名暂行办法》,开创了国内首次以分类方式命名科普基地的先河,截至目前,市科委和市科协在全市范围内认定了156家科普基地。开展了区县科技馆振兴工程,成立了国内首家科普基地联盟,不断加强科普基地的传播能力建设和经营管理的水平。

第四,大众传媒的科普宣传力度得到加强。《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三大综合类报纸,北京电台、北京电视台两大台站通过开设专版、专刊,专栏、固定频道和栏目,科普(科技)栏目的播出时间逐年增加,2007年为1374分钟,是1996年的4.3倍。2008年的数据正在统计,将比2007年高出一个数量级。例如,2008年仅北京电视台《魅力科学》栏目全年播出7300分钟,一周7个不同的节目板块,已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窗口。北京市支持出版了一系列优秀的科普出版物,加大了对科普作品的扶持力度。

第五,科普进基层取得了新的进展。在京郊农村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致富科技服务套餐配送工程”、“城乡携手迎奥运,共建文明京郊行”等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在社区,重点加强社区科普设施建设,通过开展创新型科普社区创建工作与社区益民计划,营造科学“入景、入眼,入心”的科普氛围。持续开展科教文化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周末社区大讲堂”活动、“流动医院”进社区等活动,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

第六,社会力量兴办科普的势头不断发展。通过科普项目社会征集、鼓励院所开放,加强科研机构科普能力建设等工作,调动了社会力量兴办科普的积极性。例如,中国化工集团、中国长江三峡总公司、联想集团等大型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下,以企业自筹资金为主,兴办科普场馆,中国科学院奥运村科技园区和市科委联合共建奥运村科普教育园区,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开展科普事业的新格局。

第七,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普事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北京市一方面依托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科普培训基地,对全市科普管理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科普基地和社区的科普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另一方面,市政府有关部门结合各自的职责范围,开展专业领域的科普培训。例如,市教委开展科技教师的科普能力培训,文物局开展博物馆系统的科普能力培训等。

第八,区县政府开展的科普工作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特色。各区县充分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模式和科普活动内容,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特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记者:北京市在科普工作中取得了这么多卓有成效的成绩,那么您认为从近年来的工作中能总结出哪些重要经验呢?

朱世龙:全市科普工作取得成绩的经验,根据我们的体会主要有下面5条

第一,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宪法和《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均有国家“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论述。2002年颁布实施的《科普法》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部关于科普工作的专门法律,是对《宪法》和《科学技术进步法》中科普原则的具体化和制度化。北京市早在1998年就颁布了《科普条例》,1999年正式实施。《科普法》与《科普条例》,一个是国家大法、一个是地方法规,对于科普工作的性质、定位、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北京市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2007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科普条例》实施情况调研。肯定了北京市贯彻落实《科普条例》,推进科普工作取得的成效,对今后北京科普工作的思路和举措提出了建议。

第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科普工作是政府的职责。市政府将科普工作纳入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计划,市主管领导亲自抓科普,每年主持召集全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确定科普工作的规划、政策和重大任务,部署下一年度科普工作重点,市政府根据《科普条例》的规定,确保了科普活动专项经费在科学事业费中列支,并按照科学事业费的增长幅度逐年增长。区县政府按照本辖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0.5元的标准确保区县科普活动经费,并逐年增长。2008年,市级科普活动专项经费5000万元,同比增长20.2%;区(县)级科普活动专项经费3341万元,同比增长22%。各级政府很好地行使了科普活动专项经费组织管理和监

督使用职责,为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第三,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发挥了有效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早在1995年,北京市就在国内率先设立了科普工作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北京市25个委办局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社科联等社会团体组成。随着《科普条例》的实施,18个区县也陆续建立了区县级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的这个组织体系,是一个“纵(市、区,街道、社区)横(委办局和社会团体)交错”的科普工作体系,确保了全市科普工作从市到区县能够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有事共协商,任务有安排,分工到部门,责任到人头”,这是北京市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在全面总结全市科普工作组织方式和各级各层单位科普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了规划、指导、组织、协调的重要作用,确保“全市科普工作盘棋”,实践证明这种体制机制符合首都科普工作实际,在全国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四,全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协力推进与有力落实。科普工作具有领域宽,范围广受众多等特点,需要全市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推进。北京市相关部门和各区县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特色科普活动,推动了全市科普深入到各个方面,极大地增加了科普工作的深度,广度和针对性。在全市科普工作的组织体系中,市科委作为市政府科技行政部门,承担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按照《科普法》和《科普条例》的规定,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负责全市科普工作,制定科普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进行政策引导,组织管理和监督检查,与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和社会团体,协同配合,互相支持,共同推进科普事业发展。

第五,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不断推进。社会团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和其他组织都是开展科普工作的社会力量。尤其是科学技术协会,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社会力量”,在推动全市科普事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市科协充分履行了自身职能,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职能定位,在服务奥运,举办各类科普活动、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科普宣传、学术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为我市科普工作的亮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也纷纷结合职工、青少年,妇女群体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推进科普事业发展

记者:从前面的交谈中可以看出,政府在科普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请问政府在推动科普工作中应当如何定位呢?

朱世龙:政府在科普工作中应当而且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是科普工作自身的性质决定的。科普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其目的是为了面向全人类传播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技术,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和社会整体科技水平。可以说,从科普的诞生之日起,科普工作就是一项公益性的公共服务,它的受益者是社会公众和整个国家。政府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开展科普工作是其自身的职责与义务。我国《科普法》明确指出“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另外,科普的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在科普工作中要发挥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市场机制无法取代政府职责。完全运用以利益为导向的市场机制开展科普工作,必然导致“市场失灵”。因此,引导全社会参与科普,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科普,引入市场机制推进科普,是政府推动科普工作的一种方式,应当而且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运行,才能实现科普的目的和功能。

记者:政府在开展科普工作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朱世龙:依法行政,以法律为依据,以法律为保障,是政府在开展科普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法治社会的基本条件与基本要求,也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今年4月,北京市政府颁布的《关于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提高效率进一步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要求,大力转变政府职能。而“法治政府”的首要条件就是要依法行政。十年来,北京市开展科普工作的过程就是贯彻落实《科普法》与《科普条例》的过程,政府部门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按照法律法规和科普工作的实践,政府部门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规划指导、政策引导,组织管理、监督检查等具体层面。

一是在规划指导方面,政府要在充分调研和集中全社会智慧的基础上,制定科普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全市科普工作;二是在政策引导方面,政府要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其中包括税收优惠政策、科普人员职称,激励奖励政策等。为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在组织管理方面,政府要建立科普工作组织体系,建立“部门联动、搭建平台,资源整合、资金聚集“的工作机制,通过科普专项资金支持、科普重点项目示范等手段,凝聚和整合社会资源兴办科普;四是在监督检查方面,政府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对科普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保证规划计划的有效落实。

在这里我还要简单介绍一下市科委近期计划开展的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启动北京市科普资源中心建设,建立科普资源的共享平台和机制:二是开展科技项目科普化工作试点,进一步打通科研和科普之间的通道,推动前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和科普资源。我认为,政府开展科普工作,必须要做资源整合层面的事情,才能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

引导社会广泛参与 推动科普多元发展

记者:科普工作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行为主体不同,工作对象各异。政府如何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科普?

朱世龙:科普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政府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的科普工作还需要依靠社会团体、科普组织、大众传媒,企业、高校院所等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如果没有社会各界的参与,政府的主导作用就“缺乏根基”,科普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的目标就只能是一个口号,一句空话,科普事业就“热”不起来。

我在前面提到过,引导各部门,动员各类社会力量兴办科普,是我市科普工作取得成效的一条重要经验。具体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是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例如市教委每年组织的中小学生科技节、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与保障局联合举办的领导干部科技教育系列培训J活动。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以及首都精神文明办等单位举办的科教文化卫生法律“四进社区”,都是受众非常广泛的科普活动。

同时重点加强不同行业的科普工作。可以说这些年来各单位都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资源,把行业工作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在科普领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和贡献。例如市园林绿化局举办的生

物多样性宣传月、市安监局举办的安全生产月,市发改委举办的节能宣传周、市文化局举办的科普电影周,以及市商委举办的商业科普周,市卫生局开展的大众健康主题系列卫生宣传日,市文物局开展的“5·18博物馆纪念日”、市气象局开展的“3·23世界气象日”,市知识产权局开展的“4·26国际知识产权日”,还有市环保局开展的“6·5世界环境日”等市级科普活动,都是我市影响范围最广、最具行业特色的科普品牌活动。这些活动常年开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提升全市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各委办局还陆续建设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科普教育基地。例如今年市安监局成立的首家以安全生产培训为主题的科普培训基地,为形成一支高水平的行业科普队伍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市安全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市政管委等单位建设的垃圾处理科普基地、市卫生局建设的急救科技馆等科普基地的建设,为加强我市科普能力建设,提升我市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可以说,有各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联动,才能确保我市科普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充分依靠科协,社科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力量开展科普工作。市科协作为科普工作最重要的社会力量,组织开展了包括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之春、科普之夏、全国科普日、北京科技周等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在提升我市公众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市社科联组织开展的社会科学普及周,周末社区大讲堂等活动为社会科学传播与普及奠定了基础;市总工会主办的北京数控机床职工技能大赛等活动:团市委主办的北京青少年科技博览会,“挑战杯”、少年科学院等活动成绩斐然;市妇联建设的农家女双学双比活动,“巧娘工作室”、知识女性进社区等活动深受我市妇女群体的喜爱。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社会力量已经成为我市科普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是通过科普项目社会征集等工作,调动企业。院所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市科委于2007年启动了“科普项目社会征集”(以下简称社会征集)的工作,重点在科普展厅、展品,传媒和新载体等4个方面征集科普项目。两年来,社会力量在积极自筹资金的基础上,申报社会征集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显著提高。据统计折算,市科委用1元的政府科普经费,能够引导和动员2.6元的社会资金兴办科普。2008年通过社会征集工作,仅展厅一项就新增科普场所33个,新增展厅面积达6.6万平方米,涌现出了中化集团和三峡总公司等一批企业办科普的优秀项目。

四是通过政策推动院所开放,通过项目引导科研院所参与科普,在这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通过认定科普基地引导科研院所向社会开放、项目支持等方式,引导中科院奥运村科技园区“天、地、生”(天文,地理、生物)3个领域共8个国家级科研院所几十亿的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将代表国内最高科研水平的创新成果、科研过程向公众进行展示。促使科研与科普的有效“连接”。成为在北京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意义的科普教育园区,被誉为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更是一个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办科普的成功案例。”该园区2009年将进行二期建设,同时还将这一模式扩展到中科院在京的40余个科研所。将院地科普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大力推进科技传播

记者: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北京市科普工作新的方向是什么?

朱世龙:2008年以来,北京市科普工作面临新的形势。首先,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举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人均GDP突破9000美元,市政府提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设目标,表明首都经济社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工作目标,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由市科委牵头、率先启动的《“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已于2009年4月初正式公布,对北京市科技管理工作、公众素质提升等提出了新要求。另外,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北京市科普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的调控与引导作用,推进北京市科普工作由传统意义上的科普向支撑首都创新发展的“科技传播”转变,科技传播要与科技创新共同构成科技管理工作的“一体两翼”,成为北京市科普工作新的着力点。今年5月11日,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主持召开了2009年北京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这次会议指出,全市科普工作要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合起来,与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科普工作,推动调结构、上水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使北京科普工作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记者:今年全市开展科普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朱世龙:今年全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确定了全年的重点任务。第一,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优势,鼓励科技人员进企业,保稳定、促发展;第二,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办展示重大科技成果等重大科普活动?第三,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深入开展贴近市民生活的社区科普工作;第四,加大农村科普工作力度,为助农惠农、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提供服务,第五,拓展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提升科技传播能力:第六,加强科普基地建设,丰富科普活动资源;第七,继续开展科普项目社会征集工作,动员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第八,开展多样化的科普培训I工作,为提高科普工作能力提供有力支撑等。

市科委承担着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职责,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落实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将科普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为保持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做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推荐访问:北京市 科普 新台阶 迈上 工作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