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文9篇

发布时间:2022-09-10 10:50:03 浏览数: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文9篇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文 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无棣恒福盐化有限公司 2018年 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文9篇,供大家参考。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文9篇

篇一: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 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 排查治理制度

  无棣恒福盐化有限公司

 2018 年

  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辨识公司范围内影响安全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一般和重大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3 频次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管控的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4 依据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令第十三号)

 4.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4.3《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971-2017 5 原则 5.1 根据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的实际运行情况,成立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风险管控小组组织各单位进行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

 5.2 公司风险管控领导小组成立 组

 长:总经理 副组长:生产厂长 成

 员:部门负责人及班长等。

 5.3 各级职责

  3组长职责:负责组织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批准重大及重要的风险清单。

 副组长职责: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组员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其他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电气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企业部署,成立本部门风险管控工作小组,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6 工作程序 6.1 首先对所有人员进行风险管控培训。

 6.2 编制风险源统计表及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

 6.3 选用 JHA 法对作业活动、SCL 法对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管控。

 6.4 根据风险管控准则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合理取值,综合评价风险等级。

 6.5 对重大风险及评价出的隐患制定补充措施并落实整改,将风险降为可接受。

 6.6 最后对所有人员进行评价结果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7 风险管控方法 7.1 公司根据需要,常规活动每年一次,分析采用以下方法:

  公司发动员工参与风险评估,管理人员与员工一起参与风险评估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法(SCL)。

 7.2 进行风险评估时的程序:

 (1)作业危害分析主要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由岗位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对本岗位的所有作业活动列出清单,并进行工作危害分析(JHA),上报公司评价小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岗位再进行修改,修改后公司风险管控小组再进行会审和确定。

 (2)设备设施的危害分析主要采取安全检查表(SCL)分析,由岗位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列出设备设施清单,按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进行,上报公司评价小组进行会审,

  4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岗位再进行修改,修改后公司风险管控小组再进行会审和确定。

 (3)风险信息的更新 A、在下列情况下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记录和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进行更新; ---工艺指标或操作规程变更时;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技术改造项目; ---有因为事故、事件或其他而发生不同的认识; ---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其他变更。

 B、如果没有上述变化时,部门一年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风险识别的结果。

 ---对作业活动我们选择工作危害分析(JHA); ---对设备设施我们选择安全检查分析(SCL)的方法进行评价; ---非常规活动在开始之前,按照作业活动采取工作危害分析(JHA)的方法进行评价。

 7.3 工作危害分析(JHA)

 7.3.1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管控,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7.3.2 作业危害分析(JHA)是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7.3.3 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7.3.4 对于每一步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7.3.5 识别各步骤潜在的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51)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 2)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 3)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 4)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到、绊倒或摔落 5)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 6)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 7)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 8)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 9)是否存在照明问题 10)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 11)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 12)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性物质 13)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 以上仅为举例,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工作进行作业分析。

 7.3.6 工作危害分摊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受伤害,原则是不能使他人受到伤害,不能使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受到损害。

 分析时不能仅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不规范的危害,还要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即客观存在的危害更为重要。

 工作不规范产生的危害和工作本身面临的危害都应识别出来。我们在作业时常常强调“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别人不受伤害。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造成这四种伤害的危害。

 7.3.7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可以分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

 1)

 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 2)

 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 3)

 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 4)

 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辨识之前列出作业活动清单。

 7.4 安全检查表法(SCL)

 7.4.1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

  6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7.4.2 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装置或操作规程的分析。编制的依据主要有:

 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2)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3)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4)分析个人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5)有关研究结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7.4.3 用安全检查表分析危害时,要全面分析以下危险因素:

 温度等工艺参数的过度波动;反应停留时间的变化;防火、安全间距、消防道路与装置间距;消防器材数量;安全设施状况;作业环境等等。在识别危害时都应考虑到。

 7.4.4 用安全检查表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先识别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筑物等。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而言,可以按系统一个一个地检查,或按部位顺序检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往后都可以。

 7.4.5 安全检查表分析的对象是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故此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

 7.4.6 项目列出之后,还应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或本企业有关操作规程或工艺卡片的规定。有些项目是没有具体规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熟悉这个检查项目的有关人员确定。应该清楚,一个检查项目对应的标准可能不止一个。检查项目应全面,检查内容应该细致。应该知道,达不到标准就是一种潜在危害。

 7.4.7 检查项目和检查标准列出后还应列出现有控制措施。控制措施要列报警、消防、检查检验等耳熟能详的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

 7.5 风险评价和分级 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E 级\5 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7——D 级\4 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 级\3 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 级\2 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 级\1 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8 风险管控准则

 8 风险管控准则 公司风险管控准则采用风险矩阵法: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程度(S)确定风险度(R)。即 R =L×S

 8.1 风险管控准则制定依据: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8.2 风险管控准则

  表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别准则 等 级 标

 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二: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S)判别准则 等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财产损失/ 停工 公司形象

  8级 万元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10 装置停工 国内影响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5 装置暂时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3 部分设备损坏 地区影响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表三: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与实施期限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9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 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风险分级

  判定方法 风险等级 巨大(很高)

 重大(高)

 中度(中)

 轻度(低)

 忽略(较低)采用 LEC 法 E 级 D 级 C 级 B 级 A 级 采用 LS 法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危险色度 红色 橙色 黄色 蓝色 蓝色

  9——注;以下情形直接确定为重大(D 级/2 级/橙色)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 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9 风险的控制 9.1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

篇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文

酒店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为规范公司经营行为,确保经营场所安全无事故,促进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隐患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领导: 组长:X X总经理 副组长XX行政办主任、XX工程保安主管 成员 X、X、X、X、X、X、X、X、X

 二、检查时间及区域综合安全经营检查由公司工程保安职能部门负责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 法定节假日之前和重大活动期间要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保卫工作大检查 由组长带队对酒店消防通道、应急照明灯、消防栓、灭火器、财务部、厨房操作间使用的水电气管道、电梯及旋转门等涉及事故隐患场所进行排查。

 三、部门安全生产自查由部门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组织每周进行一次。部门还要进行日常安全生产检查由安全员、领班及组长每天进行现场安全检查。

 四、综合安全经营检查组织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负责检查和修定《安全经营责任制》和各项制度并加以落实检查重点部

 门的防范措施是否落实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内容每天当班的总值班经理要加强日常安全检查主要形式是巡回检查包括检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是否落实 餐前准备工作是否存在违章作业情况收市后着重对厨房操作间水、电、气阀门的检查确认均已处于关闭状态方可在总值班记录表上签字。如发现存在现场操作事故隐患或事故苗头在自行处理困难情况下必须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工程保安部处理并做记录以备查。

 五、每月三日、重大活动、法定节假日前三天将召开部门安全工作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动态及时解决安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六、各种安全检查要记录以便备查对查出来的隐患问题要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到人、限期整改。

篇三: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文

16 号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已经 2007 年 12 月22 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08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局长 李毅中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 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统称安全监管监察部

 门实施监管监察适用本规定。

  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以下简称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 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 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照职责对所辖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 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 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 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严禁非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 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

 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鼓励、 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 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 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十三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

 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 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 15 日前和下一年1 月 31 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十五条对于一般事故隐患 由生产经营单位 车间、 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 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

 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 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

 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 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 治理工作结束后 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 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等。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指导、 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

  第二十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制度 定期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应当加强对重点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下达整改指令书并建立信息管理台账。必要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的监督检查 依法查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非法和违法行为及其责任者。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发现属于其他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重大事故隐患的应该及时将有关资料移送有管辖权的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第二十一条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 在其被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前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

 加强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提请原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把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纳入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中加以治理 落实相应责任。

  第二十三条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当在 10 日内进行现场审查。审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审查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整改指令。

 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 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

  第二十四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每季将本行政区域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和统计分析表逐级报至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备案。

  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每半年将本行政区域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和统计分析表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备案。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未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的

  二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

  三未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

  四重大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

  五未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擅自生产经营的

  六整改不合格或者未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

 第二十七条承担检测检验、安全评价的中介机构出具虚假评价证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 单处或者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同时可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撤销其相应的资质。

  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九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省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 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事业单位、 人民团体以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自 2008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篇四: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文

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

 排查治理制度

 无棣恒福盐化有限公司

 8 2018 年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辨识公司范围内影响安全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 一般和 重大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 制度 。

 2 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3 频次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 风险管控 的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4 依据

 4.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令第十三号)

 4.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4.3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 2971- - 2017

 5 原则

 1 5.1 根据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的实际运行情况,成立风险 管控体系建设领导 小组,由风险 管控 小组 组织各单位 进 行风险辨识 和分级管控 。

 2 5.2 公司风险 管控领导 小组成立

 组

 长 :

 总经理

 副组长:生产厂长

 成

 员:部门负责人及 班长 等。

 3 5.3 各级职责

 组长职责:负责组织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 批准重大及重要的风险清单 。

 副组长职责: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组员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 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其他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电气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企业部署,成立本部门风险管控工作小组,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6 工作程序

 1 6.1 首先 对所有人员进行风险 管控 培训。

 2 6.2 编制 风险源统计表及 设备设施清 单和作业活动清单。

 3 6.3 选用 A JHA 法对作业活动、L SCL 法对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 风险管控 。

 4 6.4 根据 风险管控 准则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合理取值,综 合评价风险等级。

 5 6.5 对重大风险及评价出的隐患制定补充措施并落实整改,将风险降为可接受。

 6 6.6 最后 对所有人员进行 评价结果 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7 风险管控 方法

 1 7.1 公司根据需要,常规活动每年一次,分析采用以下方法:

 公司发动员工参与风险评估,管理人员与员工一起参与风险评估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 JHA )和安全检查表法( SCL )

 。

 2 7.2 进行风险评估时的程序:

 (1 1 )作业危害分析主要采用工作危害分析( JHA ), , 由 岗位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对本岗位的所有作业活动列出清单,并进行工作危害分析( JHA ),上报公司评价小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岗位再进行修改,修改后公司 风险管控 小组再进行会审和确定。

 (2 2 )设备设施的危害分析主要采取安全检查表( SCL )分析,由岗位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列出设备设施清单,按安全检查表( SCL )分析进行,上报公司评价小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岗位再进行修改,修改后公司 风险管控 小组再进行会审和确定。

 (3 3 )风险信息的更新

 A A 、在下列情况下安全检查表( SCL )分析记录和工作危害 分析( JHA )记录进行更新;

 --- 工艺指标或操作规程变更时;

 ---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 技术改造项目;

 --- 有因为事故、事件或其他而发生不同的认识;

 --- 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 其他变更。

 B B 、如果没有上述变化时,部门一年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风险识别的结果。

 --- 对作业活动我们选择工作危害分析( JHA );

 --- 对设备设施我们选择安全检查分析( SCL )的方法进行评价;

 --- 非常规活动在开始之前,按照作业活动采取工作危害分析( JHA )的方法进行评价。

 3 7.3 工作危害分析(J J HA )

 风险管控 ,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JHA )是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1 1 )

 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

 2 2 )

 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

 3 3 )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

 4 4 )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到、绊倒或摔落

 5 5 )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 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

 6 6 )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

 7 7 )

 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

 8 8 )

 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

 9 9 )

 是否存在照明问题

 10 )

 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

 11 )

 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

 12 )

 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性物质

 13 )

 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

 以上仅为举例,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工作进行作业分析。

 分析时不能仅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不规范的危害,还要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即客观存在的危害更为重要。

 工作不规范产生的危害和工作本身面临的危害都应识别出来。我们在作业时常常 强调“ 四 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保护别人不受伤害 。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造成这 四 种伤害的危害。

 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

 1 1 )

 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

 2 2 )

 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

 3 3 )

 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

 4 4 )

 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辨识之前列出作业活动清单。

 4 7.4 安全检查表法( SCL )

 1 1 )

 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2 2 )

 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3 3 )

 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4 4 )

 分析个人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5 5 )

 有关研究结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 查表等。

 温度等工艺参数的过度波动;反应停留时间的变化;防火、安全间距、消防道路与装置间距;消防器材数量;安全设施状况;作业环境等等。在识别危害时都应考虑到。

 一定的顺序。先识别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筑物等。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而言,可以按系统一个一个地检查,或按部位顺序检查,从上到下、从

 左到右或从前往后都可以。

 。

 7.5 风险评价和分级

 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E 级\5 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D 级\4 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 级\3 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 级\2 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 级\1 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8 风险管控 准则

 公司 风险管控 准则采用风险矩阵法: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L )和后果的严重程度(S S )确定风险度(R R )。即 即 R R

 =L ×S S

 1 8.1 风险管控 准则制定依据:

 1 1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 2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 3 )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 4 )公司 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2 8.2 风险管控 准则

 表一: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L )判别准则

 等

 级

 标

 准

 5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

 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 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

 2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二: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S S )判别准则

 等

 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财产损失/ /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5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 > 10

 装置 停工

 国内影响

 4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 劳动能力

 >5

 装置暂时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 >3 3

 部分设备损坏

 地区影响

 2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 <1 1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表三: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与实施期限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 / 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 - 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 -1 19 9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 9- - 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 2 年内治理

 4 4- -8 8

 可接受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风险分级

  判定方法 风险等级 巨大(很高)

 重大(高)

 中度(中)

 轻度(低)

 忽略(较低)

 采用 LEC 法 E 级 D 级 C 级 B 级 A 级 采用 LS 法 1 级 2 级 3 级 4 级 5 级 危险色度 红色 橙色 黄色 蓝色 蓝色 ——注;以下情形直接确定为重大(D 级/2 级/橙色)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 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9 风险的控制

 9.1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

 9.2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9.3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9.4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

 9.5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10 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工贸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11 风险告知 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

篇五: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文

生产逐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 事故隐患整改制度为 确保生产中 各种安全隐患 的及时整改, 杜绝事故发生, 保障员 工生命安全及公司 财产安全, 经研究就有关安全隐患 整改制定此制度。

 1. 隐患 分类:

 单位将安全隐患 分为 一类隐患 和二类隐患 。

 1. 1 一类隐患

 a. 由 上级有关部门 签发的安全隐患 。

 b. 单位或部门 签发的安全隐患 中 , 凡整改将涉及到工艺改造、 增 加 或更换设备、 跨部门 协调、 生产经营方面问 题, 以 及部门 自 身 整改有困 难的安全隐患 。

 1. 2 二类隐患

 1. 3 单位和 部门 签发的“ 安全隐患 整改通知” 须列明 隐患 的类别 。

 2. 隐患 登记 2. 1 安全主任设有“ 安全隐患 登记 表”, 作为 单位安全隐患 统计的依据。

 2. 2 上级有关部门 进行安全检查或监测 后签发给单位的“ 安全隐患 整改通知”, 由 安全主任复印 给隐患 所在单位, 并在“ 安全隐患 登记表” 上登记、 编号。

 2. 3 上级有关部门 进行安全检查或监测 后直接签发给隐患 所在单位的 “ 安全隐患 整改通知”, 隐患 所在单位须将复印 件交安全主任登记、 编号。

 2. 4 单位组织安全检查或监测发现的安全安全隐患 , 由 安全主任向 隐患 所在单位签发“ 安全隐患 整改通知”, 并登记、 编号。

 3. 确定整改方案 3. 1 安全主任接到上级有关部门 签发的“ 安全隐患 整改通知”, 或向 部门 签发列有一类隐患 的“ 安全隐患 整改通知”, 或部门 自 身 签发列有一类隐患 的“ 安全隐患 整改通知 ” 后, 应尽快( 视隐患 危 急 程度而定, 一般须在三日 内 )

 召 集隐患 所在单位负 责人、 安全主任及有关技术人员 开“ 隐患 整改准备会”, 讨论决定具体整改的方案、 负责人、 时间 。

 3. 2 凡睚身 不具备整发育有力 , 外委能解决的, 则由 该部门 写 出 专题报告给安全主任。安全主任审 核后, 报请单位领导批准后方可联系 外委。

 会议须就上述决定事项形 成“ 隐患 整改准备会议记录”。

 3. 3 凡外委不能解决的或单位决定暂不于解决的隐患 , 安全主任写 出 专题报

 告, 报单位领导批准决定。

 此报告由 安全主任留 存。

 4. 整改实施 4. 1 隐患 整改涉及须报市有关部门 批准的改造工程或动火申 请, 整改前先由 整改单位向 安全主任提出 , 并提供必要材料。

 安全主任负 责报批手续。

 4. 2 整改条件齐备后, 整改单位须提前通知安全主任, 以 便后者协助 、 监控。

 4. 3 整改中 涉及动火作业, 整改单位须按单位“ 动火作业审 批制度” 事先办理动火申请手续, 并在整改中 切实采取规定的监护措施。

 4. 4 整改后, 整改单位填制“ 安全隐患 整改记 录表”。

 5. 整改验收 5. 1 安全主任负 责对安全隐患 整改结果进行验收。

 验收过程须有整改单位负 责人、 安全主任在场。

 5. 2 如 验收合格, 则安全主任和 整改单位分别 在“ 安全隐患 整改记 录表” 上签字确认。

 5. 3 如验收不合格, 则安全主任责成整改单位限期重新整改, 安全主任和 整改单位分别 在“ 安全隐患 整改记 录表” 签字确认。

 5. 4 如上级有关部门 需要亲自 验收, 由 安全主任和整改单位人员 陪同 再次验收。

 6. 整改统计 6. 1 安全主任负 责单位安全隐患 整改情况的统计, 每季度一次, 并在季度末的次月 十日 前填制“ 安全隐患 整改( 季度)

 统计表”; 到年末, 计算全年的“ 安全隐患 整改率”。

 6. 2 安全主任统计中 发现单位或部门 的“ 安全隐患 整改率” 达不到安全目 标中 所规定值时, 须及时召 开会议, 查明 原 因 , 采取有效措施, 限期隐患 所在单位整改。

 7. 安全隐患 整改所需经费, 应优先安排, 及时落实到位, 安全隐患 整改使用 的经费任何人不得挪用 、 侵占、 贪污, 如 有违反从严处理。

 8. 整改实施的具体结果情况, 要如 实记载, 经办人要履行签字, 重大隐患 的整改应报公安消 防部门 备案, 档案材料要指定专人负 责管理, 不得遗失。

 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编号:

 主送 今对你单位进行安全检查, 发现如 下 隐患 , 请立即 采取有效措施,

 限于

  年

  月

 日 前整改完 毕, 并将整改结果 报安全主任, 特此通 知 。

  ( 签发部门 )

  二 0

 年

  月

 日

 隐 患 内 容和 整改要求

 签

 发 人

 责任人签收

 隐 患 整改情况

  报告 人签名 :

 复查验收情况

 验收人签名 :

篇六: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文

1 页共 12 页 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___陆强劳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贯彻执行《___陆强劳务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___陆强劳务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有效地排查与整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各类安全生产检查及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与整改。

 第二章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生产抽查分为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抽查与安全生产大检查等。

 第三条安全生产经 常性检查

 一、公司应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巡查 。

 第四条安全生产定期检查

  一、生产安全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

 二、公司按每季度进行安全检查 。

 第五条公司应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不定期地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如:重大危险源检查、工棚宿舍消防安全检查、食堂消防安全等。

 第六条公司应在冬季和雨季前对季节性安全情况进行检查。

 第七条公司在情况需要时应对各类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抽查。

 第八条根据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公司生产安全经理整体部署,公司应及时___安全生产大检查。

 第九条公司应积极___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自检工作,并积极配合上级单位(部门)___的检查工作,任何部门与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阻挠上级单位(部门)的安全生产检查。

 第十条各级主要领导均应参加本单位安全检查,各主管领导及部门领导应检查分管业务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情况并参加各单位及上级单位___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第十一条安全检查应严肃认真,不走过场,确保能查出并解决问题,公司___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应有生产安全部参与。

  第 2 页共 12 页 第十二条安全检查应做好记录并存档备查,检查记录应包括检查名称、内容、总体情况、事故隐患采取的措施及整改情况等。

 第三章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的排查整改和上报

 第十三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按其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共分三类:

 一、一般性事故隐患 。指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导致一般性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

 二、重大事故隐患 。指随时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

 三、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指随时可能造成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而且事故征兆比较明显,已经危及国家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隐患。第十四条部门(班组)或个人在自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立即进行整改,直至隐患消除后方可恢复作业。公司在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按下列办法处理:

 一、一 般性事故隐患,通知项目部,配合限期排查 。

 二、重大事故隐患,应根据隐患可能影响范围立即通知项目部强制暂停局部、全部停产或停止使用,配合限期整改。

 三、特别重大隐患,立即通知项目部强制停产或停止使用,配合项目部立即采取疏散人员、加强安全警戒等措施并立即进行彻底整改。

 第十五条下属班组无力整改的事故隐患,在采取必要的临时安全措施的同时,迅速上报。

 第十七条事故隐患整理档案

 事故隐患档案包括隐患发现时间、采取的措施、整改情况、责任人、验收等详细情况。公司生产安全部均应建立事故隐患管理档案。

 第十八条公司安全生部每 月定期向领导汇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并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第十九条安全生产部配合项目部对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督查。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对有下列行为的部门(班组)和个人依据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一、未按本制度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自检导致事故发生者;

 二、抗拒或阻挠生产安全部安全检查者;

  第 3 页共 12 页 三、未认真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整改监管或上报职责导致事故发生或损失加重者 。

 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促进安全生产检查的规范化、制度化,有效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督促各类事故隐患的整治,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推动公司安全型企业的整体建设,根据《___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级安全检查小组对各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的检查工作。

 三、主要内容

 1 1 、 ___ 机构

  (1 1 )公司安全检查领导小组组长:主管生产副总经理

 副组长:监察部主管、行政部主管、

 成员:各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监察部纪律监察专员组成。

 (2)各生产厂安全检查领导小组组长:各生产厂厂长,成员:各车间负责人

 (3 3 )各生产车间安全生产责任人:各车间负责人、管理人员

 2 2 、检查原则

  (1 1 )分级负责原则。

 a、公司安全检查领导小组负责对各生产厂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b、各生产厂部安全检查领导小组负责对本厂各车间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c、各车间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人负责对所属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

 (2)重点检查原则。

 a、各级检查小组重点检查各单位“三违”行为,即违章指导、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b、公司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对事故频发或重大事故隐患突出的生产厂实施重点检查。c、各生产厂部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对事故频发或重大事故隐患突出的车间实施重点检查。

 d、各车间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人对事故频发或重大事故隐患突出的班组实施

  第 4 页共 12 页 重点检查。

 (3 3 )检查工作应结合阶段性和季节性工作重点,深入生产一线和作业场所进行检查。

 3 3 、检查方式(1 1 )检查形式

  a、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指已经列入计划,每隔一定时间检查一次。如通常在劳动节前进行夏季的防暑降温安全检查,国庆节前后进行冬季的防寒保暖安全检查,又如班组的日检查、车间的周检查、工厂的月检查等。有些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消防设备等,都应按规定期限进行检查。

 b、突击检查。突击检查是一种无固定时间间隔的检查,检查对象一般是一个特殊部门、一种特殊设备或一个小的区域。

 c、特殊检查。特殊检查是指对新设备的___、新工艺的采用、新建或改建厂房的使用可能会带来新的危险因素的检查。此外,还包括对有特殊安全要求的手持电动工具、照明设备、通风设备等进行的检查。

 d、特殊情况根据市政府及市安监局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安全检查。

 (2)检查方法

 a、听取受检单位关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向受检单位询问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b、检查人员深入现场实地检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情况,查看各种资料、记录和台账等基础工作。现场检查要以随机抽查和密查暗访为主。

 c、检查组要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评议,形成检查意见,对受检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给予点评,提出整改意见。

 d、检查要有台账和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被检查单位、检查人员、检查内容、事故隐患或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和方案、整改完成情况等。

 e、各级检查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和季节特点,做到每次检查的内容有所侧重,突出重点,真正收到较好的效果。

 4 4 、主要检查内容

  (1 1 )《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布置和要求的贯彻落实 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及落实情况,安全生产

  第 5 页共 12 页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制定、完善和落实情况。

 (3 3 )安全生产机构建设及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

 (4)安全生产隐患整改情况,重大安全隐患、危险源监控情况,重要生产场所、重点部位的日常监管、安全警示标志、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5 5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使用情况。

 (6 6 )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工种作业人员及从业人员培训教育、持证上岗情况。

 (7 7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

 (8 8 )安全生产事故上报、 处理、责任追究等落实情况。

  5 5 、检查整改要求

  (1 1 )检查组对发现的安全生产违规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整改,按规处罚。

 (2)检查组要向受检单位及时反馈检查意见,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单位要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内容、整改期限、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将重大事故隐患书面逐级上报,直至总经理。

 (3 3 )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跟踪监督。对事故隐患未按要求整改的单位,按规予以处罚。

 (4)受检单位必须认真落实检查组提出的整改要求,按照检查组提出的整改时间,及时整改。对一时不能整改,严重威胁生产、从业人员安全的安全隐患,必须停产,制订详细的整改方案,完成整改。对检查组下达的整改任务,受检单位必须按整改时限,将整改情况书面上报下达整改通知的部门备案。

 (5)检查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在每次检查前要认真制订检查计划,做到工作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在检查时,不得影响被检单位的正常生产。各级人员应积极配合各级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不得妨碍和干扰正常的安全检查。

 (6)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应于每次检查后三个工作日内对检查情况进行汇总,上报总经理,由总经理审批过后,行政部对检查的情况进行通报。

 6 6 、相关工作标准:

  (1 1 )按照国标《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 )对企业内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

  第 6 页共 12 页 (2)对检查发现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

 (3)结合每个阶段的生产情况进行安全评价;

 (4)每阶段按时向上级领导小组汇报本阶段安全状况;

 (5 5 )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存档,并继续予以跟进,对每次跟进工作必须作相应记

 录;

 (6 6 )建立事故隐患台帐和档案,并落实专人负责,督促限期整改。

 7 7 、其他管理规定:

  (1 1 )行政部全权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的宣教、制度制定和情况通报工作,监察部负责检查及违规处罚工作;

 (2)公司任何员工都有制止、监督安全违纪现象或向行政部、监察部投诉、检举的义务和权利,公司将视情况给予检举人以适当奖励。

 四、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行政部负责解释。对于未按制度执行或检查不到位的单位,第一次在全公司范围内通报批评,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第二次除上述处罚外,还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奖金扣罚,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造成责任事故的,由责任人承担。

 五、相关记录

 (1 1 )《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 2 )各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3 3 )各单位安全生产检查计划

 ___金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___年___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遏制交通事故发生,须做到:

 1 1 、对交通主管部门检查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整改事项,按时逐项予以整改、落实 。

 2 2 、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立即通知整改,并立即抓好落实,及时消除 。

 3 3 、驾驶员要定期做健康体检及心理的职业适应性检查 。

 4 4 、每趟次出车前,要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全方位检查,发现问题及时

  第 7 页共 12 页 排除,不消除隐患不得出车 。

 5 5 、装载货物时,须检查超载及危险品等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出车 。

 6 6 、要不定时检查驾驶员及车辆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规定 。

 7 7 、车辆经检测、二级维护,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整改,整改不到位不得出车 。

 8 8 、定期对车辆和办公场所的消防器材、电路、车辆机件等进行自查自纠 。

 9 9 、对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的责任者给予从严追究 。

 10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档案,吸取经验教训,举一反三, ___ 研究和探讨新技术应用 。

 广安锦诚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安全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为了贯彻国家的(范本)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做好交通系统“隐患治理”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巩固和提高我司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实现我司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目标

 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深入排查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事故隐患,认真落实___部提出的“两项达标”,做到“四项严禁”,建立和完善“五项制度”要求,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机制建设,以治理安全隐患为重点,防止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长效机制。

 二、隐患排查治理依据

 (一)《 ___ 安全生产法》;

  (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 管理条例》;

  (三)《 ___ 建筑法》;

  (四)《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三、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原则

 按照“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总体要求,坚持统一部署与分级实施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短期治理与长期规范相结合,对漳浦朝阳隧道建设项目全面覆盖,排查不留死角,治理不留后患。

  第 8 页共 12 页 四、排查治理范围和检查类型

 排查治理范围:

 漳浦朝阳隧道工程的全部施工活动。检查类型。

 ○1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通过有计划、有___、有目的的形式来对施工现场的检查,

 有深度,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周期根据我合同段实际情况,确定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综合安全大检查。

 ○2 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每月采取个别的、日常的巡视方式来对现场施工(生产)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预防检查、能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消除,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项目部领导、安全员、班组安全员等不定期下工地检查,并形成记录。○3 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根据季节变化,按事故发...

篇七: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文

院 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 目的 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除治理暂行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XX县XX养老服务中心各级各类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

 3. 职责 3.1 各级人员负责本级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实施。

 3.2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3.3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实施的检查、考核。

 4. 管理程序 4.1 定义:

 4.1.1 安全检查:指为了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而开展的各项安全检查活动;旨在为去发现和寻找存在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记录。

 4.1.2 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要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本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4.2 安全检查内容 4.2.1 查思想、查领导。首先,查本单位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是否有正确的思想和认识;其次,查是否执行党和国家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令,以及规程、规定和规范,是否真正关心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4.2.2 查现场、查隐患。主要深入现场查作业人员的劳动条件、生产环境、生产设备、设施、用电、安全卫生和消防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规定,特别要检查危险作业环境的安全设施状况等。

 4.2.3 查制度。主要查“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执行情况,查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查安全网络是否发挥作用;查职工工伤事故是否按规定上报和处理等。

 4.2.4 查管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操作规程的遵守情况、安全教育与培训上岗情况等。

 4.2.5 查重点。着重于消防安全重点现场、生产重点岗位、危险设备实施、接卸安全防范设施、危险物品的使用与储存等。

 4.2.6 查隐患。查作业现场中物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4.2.7 查改善。查曾经发生的安全事故或类似事故所采取的控制与防范措施、防范效果。

 4.3 安全检查要求 4.3.1 安全生产检查要贯彻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相结合的原则。每次检查要有明确的重点、目的和要求,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的要立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要按轻、重、缓、急制订计划,按“四定”(定人员、定措施、定期限、定经费)原则解决,对危及人员安全的险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撤离人员,并报告领导处理结果。

 4.3.2 安全检查,要坚持经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定期检查和节假日前后检查相结合。

 (1)专业性安全检查,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检查。如对受压容器、防雷设施、特种设备、易燃、易爆物品等的专项检查。

 (2)季节性安全检查。根据季节特点,领导带队到现场进行检查。如夏季的防暑降温、防洪防台、冬季的防火、防寒保温;雷雨季节的安全用电等。

 (3)经常性安全检查。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每日对本工作区域进行安全巡检,如本区域的消防防火、用电安全、危险部位等;安全管理人员应每日对养老机构进行安全督查,如消防防火、用电安全、危险部位等,重点对工作人员的巡查情况进行督查。

 (4)养老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当组织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对消防防火、用电安全、危险部位等进行排查,对检查中发现对问题,要求按照“四定”(即定人员、定措施、定期限、定经费)原则进行整改,整改应有书面回复,整改后应对不安全隐患情况予以复查,定期安全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

 (5)节假日前后必须由养老机构负责人带队,对现场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4.4 隐患排查治理、验收、检查存档 4.4.1 在经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和定期检查中发现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先由责任人立即寻求解决,对于整改难度较大的安全隐患,养老机构应当对编制隐患治理方案并组织整改。

 4.4.2 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相关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止使用的相关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或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4.4.3 整改责任人要立即采取行动,务必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时要求责任人继续整改,直至符合安全要求。

 4.4.4 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隐患,一时又无法得到改善时,养老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向养老机构负责人报告,并应当及时向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同时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4.4.5 当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下达事故隐患整改指令后,由养老机构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制定整改计划,并落实整改经费,明确整改责任人并组织验收,同时要根据相关要求及时向安监部门反馈整改指令的执行情况。

 4.4.6 检查是手段,整改才是目的,对检查出来的问题本着从实际出发,分轻、重、缓、急予以整改解决。要克服检查走过场不整改的形式主义,对安全生产的隐患要抓住不放,养老机构一定要对现场存在的较大不安全隐患整改情况予以复查认可。

 4.4.7 养老机构要对各项安全检查记录、隐患治理记录等建立管理档案,便于各级检查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也有利于分清各自的责任。

 5. 相关文件 无 6. 记录 《日常安全检查表》 《综合安全检查表》 《专项安全检查表》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项目档案》

篇八: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文

公司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文件编号:JDS-AQ/1-05 1.0 目的 为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称“事故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2.0 职责 2.1 企业负责人对公司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负责,保障隐患整改所需资金。

 2.2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组织落实事故隐患治理措施。

 2.3 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隐患排查治理直接负责,组织开展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4 各班组长负责班组所管辖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及班组隐患治理。

 2.5 员工负责本岗位安全检查和落实岗位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2.6 任何部门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应向上级主管人员报告。

 2.7 安全主任负责组织制定隐患排查方案,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2.8 财务岗位保障事故隐患治理所需资金的落实。

 3.0 内容 3.1 隐患排查工作方案

 3.1.1 隐患排查方案由安全主任组织生产部门、行政部门来制定,上报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进行讨论 通过后,由企业负责人批准。

 3.1.2 隐患排查方案的制定应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

 3.2 隐患排查范围与方法 3.2.1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各部门及安全主任、工程技术人员等按照隐患排查方案对本公司的事 故隐患进行检查,隐患排查范围包括本公司所有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3.2.2 当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以及生产现场操作条件或工艺发生较大改变,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的,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及时组织进行隐患排查。

 3.2.3 隐患排查可采用综合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等形式进行隐患排查。

 1)综合安全检查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按照《综合性安全检查表》 进行检查,每月度至少检查一次,排查范围包括本公司所有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2)专项安全检查是由安全主任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按照相关专业检查表进行检查,每月至少组织检查一次,排查范围包括危险性较大的在用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环境; 3.2.4 除公司组织的隐患排查外,部门主管还须组织进行每月检查,部门检查发现的隐患自行组织治理, 发现的重大隐患和部门无解处理的隐患及时上报; 每月安全检查是按照《每月安全检查记录》进行检查,每月至少对本部门巡视检查一次; 3.2.5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应及时组织安全检查:

 1)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 2)公司操作条件、工艺改变或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3)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 4)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 5)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

 3.2.6 公司若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 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并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承包、承租单位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

 3.3 隐患分析评估 3.3.1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

 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3.2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两个等级: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 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公司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3.3.3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由隐患排查负责人将事故隐患信息进行汇总,对隐患的危害性、严重程 度和整改难度进行分析,确定隐患等级。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进行的综合检查及专项检查中的隐患分析由安全主任负责并对隐患登计。

 3.4 隐患治理 3.4.1 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进行及时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 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及应急措施等。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3.4.2 一般事故隐患由安全主任或主管制定事故隐患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的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确定整改负责人和整改时间,并按时落实整改。若整改难度较大或无法按时完成整改,责任部门应及时向安全主任和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

 3.4.3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责任部门主管、安全主任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原因分 析,制定整改方案,由责任部门负责按时整改。

 3.4.4 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3.4.5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由安全主任组织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3.4.6 对于安全监管部门并责令整改的事故隐患,制定专项隐患整改方案,按照方案实施隐患治理, 待整改工作结束后,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提交书面隐患整改报告。

 3.5 隐患统计上报 3.5.1 每季度结束前,安全主任将本季度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情况,通过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信息系统将隐患排查治理信息进行上报。并将隐患统计信息书面打印出来,经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加盖公司公章后存档。

 3.5.2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当 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等内容。

 4.0 相关记录:

 1、 《综合隐患检查记录》 2、 《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 3、 《安全隐患排查统计分析表》 4、 《安全生产隐患台账》 5、 《每月安全检查记录表》

篇九: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文

全风险 (fē ē ngxiǎ ǎ n) 分级管控与隐患

 排查 (pái chá) 治理制度

 2020 年度(niándù)

 安全(ānquán)生产风险(fēngxiǎn)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辨识公司范围内影响安全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píngjià)其风险程度,确定一般(yībān)和重大风险(fēngxiǎn),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zhìdù)。

 2 范围 (fà à nwé é i)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3 频次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管控的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4 依据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令第十三号)

 4.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4.3《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971-2017 5 原则

 5.1根据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的实际运行情况,成立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风险管控小组组织各单位进行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

 5.2公司风险管控领导小组成立 组

 长:总经理 副组长:生产(shēngchǎn)厂长 成

 员:部门(bùmén)负责人及班长(bān chánɡ)等。

 5.3各级(ɡè jí)职责 组长职责:负责组织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guīnà)、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批准重大及重要的风险清单。

 副组长职责: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组员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其他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电气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企业部署,成立本部门风险管控工作小组,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6 工作程序 6.1首先对所有人员进行风险管控培训。

 6.2编制风险源统计表及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

 6.3选用 JHA法对作业活动、SCL法对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管控。

 6.4根据风险管控准则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合理取值,综合评价风险等级。

 6.5对重大风险及评价出的隐患制定补充措施并落实整改,将风险降为可接受。

 6.6最后对所有人员进行评价结果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7 风险管控方法 7.1公司根据需要,常规活动每年一次,分析采用以下方法:

 公司发动员工参与风险评估,管理人员与员工一起参与风险评估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法(SCL)。

 7.2进行风险评估时的程序:

 (1)作业危害分析(fēnxī)主要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由岗位操作(cāozuò)人员、管理人员对本岗位(gǎng wèi)的所有作业活动列出清单,并进行工作(gōngzuò)危害分析(JHA),上报公司评价小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岗位再进行修改,修改后公司风险(fēngxiǎn)管控小组再进行会审和确定。

 (2)设备设施的危害分析主要采取安全检查表(SCL)分析,由岗位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列出设备设施清单,按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进行,上报公司评价小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岗位再进行修改,修改后公司风险管控小组再进行会审和确定。

 (3)风险信息的更新 A、在下列情况下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记录和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进行更新; ---工艺指标或操作规程变更时;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技术改造项目; ---有因为事故、事件或其他而发生不同的认识; ---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其他变更。

 B、如果没有上述变化时,部门一年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风险识别的结果。

 ---对作业活动我们选择工作危害分析(JHA); ---对设备设施我们选择安全检查分析(SCL)的方法进行评价; ---非常规活动在开始之前,按照作业活动采取工作危害分析(JHA)的方法进行评价。

 7.3 工作危害分析(JHA )

 7.3.1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管控,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7.3.2作业危害分析(JHA)是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7.3.3作业(zuòyè)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miáo shù)清楚即可,只需说明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yánjiū),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7.3.4对于每一步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wèntí),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7.3.5识别各步骤(bùzhòu)潜在的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1)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 2)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 3)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 4)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到、绊倒或摔落 5)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 6)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 7)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 8)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 9)是否存在照明问题 10)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 11)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 12)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性物质 13)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 以上仅为举例,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工作进行作业分析。

 7.3.6工作危害分摊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受伤害,原则是不能使他人受到伤害,不能使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受到损害。

 分析时不能仅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不规范的危害,还要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即客观存在的危害更为重要。

 工作不规范产生的危害和工作本身面临的危害都应识别出来。我们在作业时常常强调“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别人不受伤害。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造成这四种伤害的危害。

 7.3.7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可以分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作业(zuòyè)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

 1)

 确定(或选择)待分析(fēnxī)的作业; 2)

 将作业(zuòyè)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 3)

 辨识每一步骤(bùzhòu)的潜在危害; 4)

 确定(quèdìng)相应的预防措施。

 辨识之前列出作业活动清单。

 7.4 安全检查表法(SCL )

 7.4.1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7.4.2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装置或操作规程的分析。编制的依据主要有:

 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2)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3)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4)分析个人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5)有关研究结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7.4.3用安全检查表分析危害时,要全面分析以下危险因素:

 温度等工艺参数的过度波动;反应停留时间的变化;防火、安全间距、消防道路与装置间距;消防器材数量;安全设施状况;作业环境等等。在识别危害时都应考虑到。

 7.4.4用安全检查表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先识别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筑物等。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而言,可以按系统一个一个地检查,或按部位顺序检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往后都可以。

 7.4.5安全检查表分析的对象是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故此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

 7.4.6项目列出之后,还应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或本企业有关操作规程或工艺卡片的规定。有些项目是没有具体规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熟悉这个检查项目的有关人员确定。应该清楚,一个检查项目对应的标准可能不止一个。检查项目应全面,检查内容应该细致。应该知道,达不到标准就是一种潜在危害。

 7.4.7检查(jiǎnchá)项目和检查标准列出后还应列出现有控制措施。控制措施要列报警、消防、检查检验等耳熟能详的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

 7.5 风险 (fē ē ngxiǎ ǎ n) 评价和分级

 企业根据(gēnjù)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píngjià),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pàndìng)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E 级\5 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D 级\4 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 级\3 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 级\2 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 级\1 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8 风险管控准则 公司风险管控准则采用风险矩阵法: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程度(S)确定风险度(R)。即 R =L×S

 8.1风险管控准则制定依据: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8.2风险管控准则

  表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别准则 等 级 标

 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二: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S)判别(pànbié)准则 等 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财产损失/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10 装置停工 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5 装置暂时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3 部分设备损坏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表三: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与实施(shíshī)期限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9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风险(fēngxiǎn)分级

  判定方法 风险等级 巨大(很高)

 重大(高)

 中度(中)

 轻度(低)

 忽略(较低)

 采用 LEC 法 E级 D级 C 级 B级 A级 采用 LS 法 1 级 2级 3级 4级 5级 危险色度 红色 橙色 黄色 蓝色 蓝色 ——注;以下(yǐxià)情形直接确定为重大(D 级/2 级/橙色)风险:

 ——违反法律(fǎlǜ)、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推荐访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范文 排查 治理 事故隐患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