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外语教材建设规划政策3篇

发布时间:2022-09-12 11:40:03 浏览数:

外语教材建设规划政策3篇外语教材建设规划政策 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政策与实施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 王蔷 中文摘要本文从政策和实施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开设小学英语课程的动因及实施策略梳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语教材建设规划政策3篇,供大家参考。

外语教材建设规划政策3篇

篇一:外语教材建设规划政策

小学英语课程政策与实施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

 王蔷

  中文摘要 本文从政策和实施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开设小学英语课程的动因及实施策略梳理和分析了小学英语课程实施十年来给我国英语教育领域带来的影响和问题 为更好地理解小学英语课程的价值、有效应对课程开设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程改革

 课程实施

 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 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从儿童起学习外语的热潮 很多国家纷纷制定小学外语课程政策 着手推动在小学开设外语课程。

 中国也于世纪之交启动了建国后第八次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 开设小学英语课程成为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小学英语课程政策颁布十年以来 对小学是否应该开设外语课程的争论一直没有间断 为什么要在小学开设外语课程小学开设外语课程的作用是什么小学开设外语课程十年来成效如何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什么本文拟重点探讨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政策制定的动因、 课程的定位与实施方略 以及实施所带来的影响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为更好地认识和推进小学英语课程提供参考。

 一、开设小学英语课程的动因

 一反映国家战略发展的目标与需要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课程改革都必然与该国的战略发展需要和国家意志联系在一起。

 进入新世纪 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竞争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跨文化理解和沟通的能力成为新型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

 各国也都把普及和提高学校外语教育水平和质量作为了政府应对全球化的战略发展的策略之一Graddol2006 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将学习外语的起始年龄提早到小学阶段。我国 21 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不例外。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的政策反映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 也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全面建设面向 21 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a 。通过实施小学英语课程改变长期存在于英语课程中的‘聋哑英语’的教学模式力求从总体上提升学生在高中毕业时的综合语言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二顺应国际小学外语课程设臵的发展趋势

 开设小学外语课程顺应了世界范围内开设小学外语课程的潮流 也反映了一种国际社会的普遍认识即学习一门外语越早越好Rixon, 1992;Nikolov, 2000;Tucker, 2001)。自上世纪 90年代各国政府就认识到小学开设外语课程的意义并积极实施小学外语课程规划。从总体趋势看 开设小学外语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和努力的目标。

 以下是部分国家开设小学英语课程的情况韩国从 1997 年实施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每周设 1 课时韩国国家教育部1997 。之后韩国教育部多次组织课程大纲修订工作并于 2008 年的修订中将原来每周 1 课时改为三、四年级每周 2 课时五、六年级每周 3 课时Lee2010 。孟加拉自 1990年起从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每周 5 个课时Hoque2009 。英国的苏格兰从 1997 年起在所有小学从 10 岁起开设外语课程 主要语种为法语。

 每周平均 80 分钟 Sharpe, 2001) 。法国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实验小学外语课程90 年决定从 7 岁起设臵外语课程Low, 1999 。匈牙利多年前就从小学四年级开设外语课程90 年代前主要语种为俄语。90 年代后为德语和英语。

 每周 3-5 节课不等 每节课有 25 分钟或 45 分钟两种 Radnai, 1996 Nikolov2009a 。西班牙自 1992 年起从小学中年级起开设外语课程8-10 岁 每周 3 课时主要语种为法语和英语Johnson, 1994 。意大利自上世纪 60 年代启动实验小学外语课程于 1985年正式开设 学生从 8 岁起学习外语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从 7 岁开始。

 语种包括英语、 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荷兰经过 18 年的探索和准备自 1968 年 1986 年正式在小学从 10 岁起开设外语课程语种为英语Blondin 等1998 。由于准备充分语言环境创设好根

 据教学效果评估是开设比较成功的一个国家。日本将从 2011 年起在小学开设外语课程目标是为小学生发展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奠定基础。课程提倡任务导向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了解树立与人交往的积极态度

 Takashima2010 。此外欧盟委员会还于 2003 年制定了在其所有成员国扩大、巩固和发展学龄前和小学生学习一门或多门外语的行动计划欧盟委员会2003 。

 三体现外语学习对小学生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虽然在小学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争论一直不断 但人们在外语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上已经取得了一些基本共识早期接触外语有利于开发和利用儿童学习语言的特有优势基于关键期假说 如对语音的敏感和对语言的整体习得能力。其次早期学习外语使儿童既能享受儿童时期的强动机、 低焦虑的情感优势 又能发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提升的认知能力和不断丰富的生活经历与知识以及持续发展的学习策略来促进外语学习。再者提早学习外语能使儿童相对较长时间地持续学习有利于学生

 形成较强的整体外语能力Nikolov,

 2009bJohnstone,2009)。也就是说学习外语不仅利于儿童的认知发展使儿童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更能使儿童发展良好的性格和品格开阔视野形成开放和兼容的态度。

  四满足社会和家长对开设外语课程的需求

  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家长对外语教育的要求。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教育、科技和国际交往的繁荣快速发展各地自主开设的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规模不断扩大 社会和家长对小学开设外语课程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特别是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社会对于外语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从小学起学习外语有利于他们在升入中学时保持学习的优势 有利于孩子升入优质中学 也有利于减少孩子中学阶段的学习压力。因此很多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到开设外语课程的小学。到 1998 年底已有800 多万小学生在校学习英语刘道义、龚亚夫2001 。然而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适合小学生的英语教材和一定的课时保障 在加上缺乏有效教学方法和对教师的系统培训 致使小学英语课程的质量令人堪忧 小学英语教师的地位也未得到应有的认可。

 因此很多家长不得不花高价送孩子到校外培训班学英语。

 显然 给予小学英语课程国家课程的地位有利于对教学实施统一指导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社会的地位有利于对教材编写、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的投入、也有利于政府加大对小学英语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二、小学英语课程的基本定位与实施方略

 一课程定位突出体现人文价值

 小学英语被确定为国家课程如何为课程定位至关重要即如何确定课程的理念、任务和

 要求关系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选择。根据国际上关于外语对低龄儿童发展的研究我国的小学英语课程定位更突出了其人文价值。也就是说英语小学不应仅关注语言学习本身 而更应关注如何通过外语学习发展小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使他们建立起自信树立开放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通过学习外语使小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具备初步用英语与人交流的能力 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外语创造条件。

 根据这一课程定位 小学英语教学必须防止并纠正以语言知识为主线的教学倾向和做法特别要防止把应试教育的方法搬到小学英语课程中来。课程要通过采用听、做、说、唱、 玩、演等符合儿童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的教学方式 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 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过程使小学生爱学英语乐学英语会学英语 以从根本上摒弃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小学英语课程对国家和儿童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二课程实施采取逐步推进策略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 实施小学英语课程无疑是一项超常艰巨的任务。

 首先是师资问题面对数以亿计的小学生在全国范围内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保守估计也需要大约 40 到 50 万的小学英语教师。这不是一天、两天或一年、两年能够完成的任务。其次是课程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从政策制定到课程实施中间包括很多的环节这些环节共同构成一个课程体系。它包括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教师准备和编制保证、课时保证、教材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机制的建立、与中学课程接轨的措施以及设备投入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等。这个体系的建立既需要科学规

 划也需要一定时间去落实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都会影响课程的有效开设。

 三是资金问题师资的配备教师的培训设备的投入资源的开发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没有一定的资金保证课程的实施就是一句空话。由于我国东西部之间、沿海与内地、城镇与乡村的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 开设课程必须采取逐步推进的方略 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开始再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到县城和村镇。需要指出的是小学英语课程不是权宜之计 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长远的事业 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大计 《指导意见》2001a 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因地制宜既不应面对困难畏难不前也不应相互攀比仓促上马因为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会给学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三、实施小学英语课程十年来给外语教育带来的主要变化

  一规模稳步扩大开课率逐步增长

 据统计我国 2000 年全国小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比例为 9.7%到 2006 年这个比例已经增长到 60.5%而在较发达的城市地区开课率已 达 80-100%(陈琳2009)。

 从开课时间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 从 2002-2005 年呈现一个发展比较快的时期 2006 年以后发展逐渐趋于稳定。从起始年级看城市、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一般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城镇和农村小学基本始于三年级可以看出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是影响英语课程开设的一个主要因素 经济和文化发达地区 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更低一年级 开课学校更多另一个因素是学校所属的性质重点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开课率

 较高教学效果也更好。

 二广大教师乐于接受新理念英语课堂展现活力

 自 2001 年课程改革以来 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积极支持课程改革 笔者于 2005 年对全国 7 个地区的 1000 名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并在过去 5 年中在各地观摩了上百节小学英语课。在调研中发现小学英语教师支持课改的比例占被调查教师的近 90%。他们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女教师比例高达 92% Wang2009a 。他们乐于接受新理念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维通过故事、歌曲、游戏和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用英语做事情’ 在课程开设好的很多学校课堂充满了快乐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自信听说读写能力初步形成Wang2009b 。

  三教材呈多样化和立体化趋势有利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转变

  目前 我国实行国家审核制度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 鼓励出版机构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这一举措使我国小学英语教材‚百花齐放‛目前有 30 多套小学英语教材经教育部审定供各地选用。此外教材的概念也已经超越了教科书这一种形式成为一个立体的教材系列包括教辅、练习册、磁带、光盘、挂图、道具、卡片以及各种媒源等。教材的多样化和立体化大大提高了教材的质量进而为教学的化提供了条件。更重要的是教材在设计、 选材和编排体例上都努力新课程的理念 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

 促进作用。

 四师资数量和质量逐步提升教师 培训受到高度重视

  小学英语课程实施十年来我国小学英语师资在数量稳步增加的下质量有了一定提高。新增教师中具有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的教为主体。到 2008 年小学外语课程专任教师学历层次较以往有了较度的提升见表 11

 。

 表 1

  2003-2008 年小学外语教师学历层次状况的

 单位 人

 年份

 2003

 2004

 2006

 2008

 合计

 167263

 192329

 245432

 293421

  研究生毕业

 770.05%

 1120.06%

 2130.09%

 3940.13%

  本科毕业

 134578.05%

 2071210.77%

 4549318.54%

 8546829.13%

  专科毕业

 10037560.01%

  12286363.88%

 16212966.06%

 17860860.87%

  高中毕业

 5278531.56%

 48 149 25.03%

 37 130 15.13%

 28 634 9.76%

 高中以下毕业

 569 0.34%

 493 0.26%

 467 0.19%

 317 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08 《中...

篇二:外语教材建设规划政策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二批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的通知 教材厅函〔2021〕8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教材研究,健全教材建设支撑体系,提高教材质量水平,我部决定组织开展第二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地建设基本要求

  (一)建设目标

  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汇集优秀专业人才,建立灵活、开放、高效的运行机制,建设高水平课程教材专业智库,形成覆盖各学段、各类型、多学科专业,集研究、指导、咨询、服务、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课程教材建设专业支撑体系。

  (二)基地任务

  一是聚集专业力量。依托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培养课程教材建设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设课程教材研究领域的专门人才库、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

  二是探索教材建设规律。围绕教材建设,系统开展基础理论、发展战略、实践应用、国际比较等研究,引导教材改革方向,服务教材编修工作,增强育人功能。

  三是建设教材数据中心。汇集教材编写、使用、跟踪评估等信息,分析国内外教材研究及建设动态,为教材研究、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

  四是促进研究成果交流传播。开展多种形式国际、国内教材建设研究成果交流互鉴活动。开展中外教材合作研究,推动中国优秀教材走出去。

  五是提供咨询支撑服务。发挥专业智库作用,为教材建设规划、教材管理、教材政策制定等提供决策参考。根据工作需要配合做好教材的编写、审核、使用、评估、培训等工作,提供专业支撑。

  (三)管理保障与评估评价

  申报单位要建立明确的管理体制,人、财、物相对独立,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研究人员和行政工作人员,经费专户管理。保障基地专用办公场地及必要的办公设备,根据建设需要配套专项经费。

  按照《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管理细则》,强化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及项目的管理,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实行年度考核,项目年度考核不合格且整改不到位的,取消下一年度项目申报资格;连续三年考核不合格的,撤销基地资格。

  二、基地申报要求

  (一)基地类型

  3

  第二批基地计划建设 20 个,有关安排如下:

  1.学科专业类,共 16 个。

  大中小学数学(高等学校数学只包括公共课数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 个;

  大中小学外语(高等学校外语只包括公共课外语)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2 个;

  中小学艺术(分别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戏曲>、影视)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2 个;

  中小学科学(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各 1 个,共 7 个;

  高等学校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含人口学)、文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各 1 个,共 4 个。

  2.综合类,共 4 个。

  特殊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港澳台教材建设综合研究基地,各 1 个。

  所有基地研究对象均包括相应国外教材、新形态教材。

  (二)申报资质

  1.研究队伍。在申报学科、领域有本单位一定数量长期稳定的研究人员(不少于 6 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二分之一。研究队伍包括学科专家和学科教育专家、课程教材研究专家等,有关研究人员承担过省部级以上有关课题研究,有主编、参与教材编写(修订)经历或

  4 参与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研制(修订)经历,或国家课程教材政策咨询的经历。

  2.学术基础。有雄厚的学术研究基础和丰富的成果积累,有关课程、教材、教学的研究成果被引用率高,有广泛影响,在课程教材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或曾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

  普通高校申报基地,应有相应的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且相应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为 A-(含)以上;主编过相应学科专业教材且至少在 3 所院校使用,或参与过中小学国家课程标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等研制工作。

  职业院校申报基地,应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主编过相应专业的国家规划教材,或参与过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研制工作。

  出版机构申报基地,应编写、出版过与所申报基地相关教材。应至少具备以下一种条件:中小学教材应为国家课程教材,不少于 5 个学科。职业院校教材应为国家规划教材,且不少于 20 种。高校教材应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以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或不少于 20 种国家规划教材。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工作站(含联合申办)。

  独立设置的科研院所等机构申报基地,应具有相关学科博士点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或工作站,长期参与国家教材建设工作;主编过所申报基地相应学科专业教材,或参与研制过中小学国家课程标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等。

  5

  具备申报条件的单位一般申报 1 个基地,最多申报 3 个。第一批11 个基地所在单位可参与本次申报。

  (三)程序

  1.单位申报。填写《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申报表》(见附件)。

  2.评审考察。我部委托有关专业组织,对申报表的内容进行评审。对初审通过的,进行实地考察。

  3.公示确认。在我部官网上公示候选单位,公示期一周。公示期间如有群众反映问题,一经核实,按有关规定取消资格。公示无异议,由我部予以确认。

  (四)其他有关事项

  请各申报单位于 2021 年 12 月 3 日前将《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申报表》及相关佐证材料(一式五份)寄送至课程教材研究所张鹏韬收(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 4 号富盛大厦 1 座 11 层,邮编:100029),电子版同时发至邮箱:kechengchuncct@126.com。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课程教材研究所 张鹏韬 010-58557323、58556784(传真)

  孙彬博 010-58557369

  教育部教材局

 陈亚伟 010-66097812

  附件: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申报表 教育部办公厅 2021 年 11 月 5 日

  6 附件

 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申报表

  申报单位(学校或机构):

 一、基本情况 基地名称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职称/ 职务 研究领域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负责人

 联系人

 研究团队核心成员(限报6 人)

  二、教材编写或出版情况 编写 作者 承担 任务 教材名称 ISBN 出版机构 出版时间 (2010 年以来) 教材 类别 佐证材料

 〇著 〇主编 〇副主编 〇核心 成员

 □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 □马工程重点教材 □国家规划教材

 提供相关佐证材料(包括 教 材 名称、封面、版权页、使用院校证明及发行量,参加相关标准研制证明等)

  7 出版 作者 教材名称 ISBN 出版时间 (2010 年以来)

 教材类别 佐证材料

 □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 □马工程重点教材 □国家规划教材

 提供相关佐证材料(包括出版不同学科、种类教材名称、封面、版权页等)

 三、标准研制 姓名 参与标准 学科/专业 承担任务 佐证材料

 〇中小学国家课程标准 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〇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

 □组长 □核心成员 提供承担任务相关支撑材料 四、教材研究成果(限填 3 项)

 类型 作者 名称 期刊/出版社 发表/出版时间 佐证材料 〇论文 〇著作

 (论文包括封面、目录、摘要;著作包括封面、目录、500 字以内的简介。)

 五、学科建设水平(限 500 字以内)

 六、管理与建设(限 500 字以内)

  8 七、建设思路(限 1500 字以内)

  八、单位意见 单位党委对基地负责人审核意见

  党委负责同志签字(公章)

  年

  月

 日

 单位负责人签字(公章)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申报单位(学校或机构)”,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单位。

 2.“教材研究成果”,填写 2017 年 1 月以来与教材研究密切相关的代表性成果,类型为研究论文或著作,共计 3 项。

 3.“学科建设水平”,填写第四轮学科评估等级,2017 年 1 月以来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国家级项目、同行评价及省部级以上获奖等与学科评估相关内容。字数限 500 字以内。

 4.“管理与建设”,填写机构现行的教材编写、选用或出版相关管理制度建设情况。限 500 字以内。

 5.“建设思路”,填写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发展规划、重要举措、保障措施。限 1500 字以内。

篇三:外语教材建设规划政策

外语教育发展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文秋芳

 发言提纲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EGP 的教材与教学内容 外语教师发展与课程建设

 第一部分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目标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外语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国家规划纲要》 对国际化人才的要求

 外语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作用201 0年5. 88万亿美元, 超过日本的5. 47万亿美元, 而5年前中国还只有2. 3万亿美元, 连日本的一半都没有。1.中国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中国GDP世界第二– 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 中国出国旅游人数世界第二– 中国石油消费量世界第二,进口超过50%– 中国贸易总额世界第三

 外语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作用1 . 中国发展处于什么阶段?中国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 201 1 . 2. 17)201 0年与201 1年1月 份我国商务工作运行的有关情况• 2011年1月 , 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43家,同比增长20. 2%;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 3亿美元,同比增长23. 4%。• 2011年1月 , 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的489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 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7. 36亿美元, 同比增长15. 9%。

 外语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作用1 . 外语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联合国会费与维和费用• 2009年12月 29日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刘振民接受采访时说, 中国须缴纳年费8000万美元, 排名第八; 维和费用 3亿美元, 排名第七。

 外语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李宇明(2010)– 从“本土型” 变为“国际型” 国家– 从“向己型” 变为“向他型” 国家• 世界走向中国, 中国走向世界• 我国的人才能够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吗?

 人才短缺情况• 201 0年7月 8号《中国青年报》 发表“人才短板阻碍中国企业走出去”– 全国范围内, 能熟练运用外语和法律知识与国外客户洽谈业务、 签订合同的人才仅有2000个左右; 熟知国际法、 国际贸易法和WTO规则的律师更是稀缺, 即便在最前端的上海, 5000多名律师中只有约50名具备这样的素质和能力。(董伟, 201 0)– 仅2008年, 海外并购损失高达2000亿元

 • 中国新闻网201 0年5月27日刊登“人才缺乏制约了中国旅游业走出去”– 中国有5万家旅游企业, 由于缺乏懂外语的高级旅游管理人才, 目前只有15家踏出国门(周音, 2010)

 。人才短缺情况

 • 随着我国上交联合国会费比例的增加, 中国在国际组织中任职人数也会随之增加,但我国精通外语的、 富有竞争力的高端人才极其匮乏。人才短缺情况

 • 凤凰卫视曾报道中俄2005年联合军演时,两国指挥员之间的交流只能依靠翻译进行,而翻译的水平又达不到流畅交际, 从而影响作战的顺利进行。人才短缺情况

 外语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作用1 . 1

 外语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作用2. 外语的特殊作用– 维护与拓展国家安全、 政治、 经济、 文化利益– “把世界介绍给中国” , “把中国介绍给世界” ,– 外语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 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力量

 1.2《教育规划纲要》 对人才的要求• 适应国家经济、 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 通晓国际规则, 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第十六章第四十八条)

 对国际化人才的要求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中外国情/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国际规范语言基本功扎实跨文化技能娴熟国 际视野宽广中国情怀博大专业基础宽厚国 际规范熟悉

 第二部分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有关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争论•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 EGP与ESP的关系

 争论1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是人文性优先, 还是工具性优先, 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课程要求》 (p.4)•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 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因此, 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 我们认为, 大学英语教学应当“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但和培养外语工作者的英语专业不同, 大学英语首先是工具性, 即是获取信息的工具与国际交往的工具, 因此主要是语言实际应用或工作能力的培养。赞成工具性优先的看法“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统一性与个性化”《中国外语》 第2期(蔡基刚、 辛斌,2009)1

 个人看法• 工具性与人文性同等重要• 高等教育不是职业技能训练• 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 ,而不是培养会用英语的“机器人” ,或是“电脑”•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外语不可推卸的责任, 跨文化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素质, 外语学习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最佳途径。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中外国情/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国际规范

 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是必修, 还是选修?争论2

 •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争论2:

 必修还是选修?《课程要求》 (p.1)

 赞成选修的看法 张正东(2006)

 “……我们可以提出学与不学、多学与少学、 快学与慢学的诸种可能, ‘任其选择’ ” 应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由现在的必修课改为选修课(蔡基刚、 辛斌, 2009) 把大学英语规定为必修课“既不符合高等教育法,也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的法人自主要求,既浪费了教师的资源, 又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因此, 与其说是学生与社会需要公共英语, 还不如说是政府与英语教师需要大学公共英语” (顾海兵, 2008)

 反对选修的声音• 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通用英语教学会被完全取代。毕竟, 《普通高中英语标准》 对高中毕业生的词汇要求只有3, 300, 大多数高中生接触的只是浅显、有限的英语素材, 进入大学后还需花费一定时间继续打语言基础, 这也是“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 以便终身学习的需要。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 不能轻易地提出取消通用英语教学,各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组织实施EGP教学和ESP教学或通识课程类英语教学(王守仁, 2010)

 。

 个人看法• 大学一二年级的英语课应该是必修课, 但课程内容可以选学, 学习目标可以选择。• 如果是选修, 可能造成“教育机会不平等” 问题• 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自己未来的工作是否需要英语• 外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 开放的心态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中外国情/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国际规范

 是EGP还是ESP? 还是两者都要?争论3

 不要EGP, 只要ESP•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改变目前的培养模式,从普通英语教学, 从一般英语技能的培养转变到专业英语教学上来, 帮助学生用英语作为工具, 在专业学习和工作上做好语言准备(蔡基刚、 辛斌, 2009:

 9)

 。

 个人看法• EGP和ESP都要, 比例可以不同,但两者不能互相取代。

 2.3 大学英语课程内容英语普通英语学术英语行业英语学科英语ESPEGP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中外国情/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国际规范

 课程顺序• 线性(sequential)• 螺旋形(Spiral)• 平行(Parallel)

 多种组合1上

 2上1下2下3上3下学术英语学科英语综合英语不同等级水平英语技能课文化类课程行业英语1上

 2上1下2下3上3下学术英语学科英语综合英语不同等级水平英语技能课文化类课程行业英语1上

 2上1下2下3上3下学术英语学科英语综合英语不同等级水平英语技能课文化类课程行业英语EGPESPEGPESPEGPESP

 正确处理EGP与ESP的关系EGP与ESP安排– 通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大学3年• 必修课+选修课– 学术英语或行业英语可根据情况在大学的一二年级开设, 由英语教师任教• 必修课– 学科英语可在大学三年级开设, 一般由学科教师任教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EGP的教材与教学内容

 EGP教材:

 《新标准大学英语》• 《综合英语》 与《视听说》• 国际合作产物• “一条龙” 成果• 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服务• Going Global

 英语技能跨文化能力自 主学习 能力综合文化素养通用英语能力

 综合教程视听说教程英语技能写读译说听说渐进性技能转换训练写听说读写译高质量语言输入多样性学习活动

 高质量语言输入• 时代性• 趣味性• 地道性• 经典性• 挑战性

 多样性学习活动•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Varied repetitions– 词汇学习(matching, blank-filling, replacing)– 阅读理解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Reading and interpreting)

 渐进性技能转换训练输入输出≠输入输出渐进性训练

 渐进性技能转换训练• Guided writing文本输入解释文本解释模板指导性写作

 渐进性技能转换训练• Guided speaking (Presentation skills)• Telling a story (Unit 2, Book 2)– Work in pairs and talk about how you felt on these occasions– Work in pairs.

 Choose one or two of the occasions in Activity 1 on which you had similar feelings and answer some of the questions about how you felt.– Plan a story which describes what happened.

 Think about: …. Now prepare some lines of conversation for parts of the story.– Tell your story and act out your conversation to the rest of the class and decide which pair told the best story.

 Discuss what features a good story has.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个组成部分• 文化知识: cultural knowledge• 文化意识与态度: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ttitude• 文化技能: cultural skills

 对文化知识内容的认识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nly Multi-cultures of others Chinese culturesMulti-cultures of others• Introduce the world to China• Introduce China to the world

 对文化知识作用的认识• 文化知识是无限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未来交际对象不可预测• 学习文化知识是手段, 不是目的; 学习文化知识的目的是培养文化意识, 培养文化技能。

 不同阶段的比例Cultural knowledgeCultural awareness & attitudeCultural skillsCultural knowledgeCultural awareness & attitudeCultural awareness & attitudeCultural skillsCultural skillsCultural knowledgeStage OneStage TwoStage Three

 《新标准》 与选修课的衔接• 高级英语技能课– 口译(中译英、 英译中)– 笔译(英译中、 中译英)– 英语演讲– 英语辩论• 英语文化课– 跨文化交际– 中国思想经典– 西方思想经典– 英语报刊阅读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外语教师发展与课程建设

 外语教师发展与课程建设• 要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 教师首先要具备国际化人才的素质

 教师首先要成为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人才– 全球意识– 国际视野– 跨文化交际能力– 敏锐的思辨能力– 精通专业

 教学相长• 以使用新教材为抓手, 进行团队建设• 以开设新课程为契机, 组织教学团队

 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 组建跨校的教师发展团队• 项目周期1 . 5-2年• 项目组结构

 BFSUTeamleader1Teamleader2Teamleader3Teamleader4Teamleader5Teamleader6Teamleader7Teamleader8Teammembers1Teammembers2Teammembers3Teammembers4Teamleader5Teammembers6Teammembers7Teammembers8

 团队建设原则• 互助、 互信、 互惠• 教学能力、 研究能力、 合作能力同步提升• 教师发展是人的发展, 不能过分“工具化”

 团队成员构成• 选好负责人• 志愿参加• 成员要有差异性

 团队活动的规则• 绝不准背后议论别人上课的缺点• 绝不向领导汇报别人上课的不足•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发展是终身之事,不能期待“速成”

 项目时间表内容目 标3月 5日项目 启动会项目说明了解团队组建原则与方法3月 6-25日各校团队活动组员相互了解,融洽情感建立初步计划3月 27日(半天)8校大团队活动讨论如何评课如何确立课题提高教师发展意识/了解评价方法4月 -6月各校团队活动观课、 评课培养教学能力6月 25日(全天)8校大团队活动总结交流、 讨论如何开展行动研究了解行动研究的基本方法

 注意事项• 不能操之过急, 不能过于“instrumental”– 要有足够的预热时间– 情感互动的时间要充分– 从专业知识学习 开始– 从分析团队以外人员 的录像开始

 总结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目标 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EGP 的教材与内容 外语教师发展与课程建设

 Thank you!!!

推荐访问:外语教材建设规划政策 建设规划 外语 教材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