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3篇

发布时间:2022-09-17 11:40:03 浏览数:

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3篇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摘要】小到个人,大到家庭,国家,都必须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得到最快的正确的发展。所以说,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每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3篇,供大家参考。

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3篇

篇一: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 【摘要】小到个人,大到家庭,国家,都必须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得到最快的正确的发展。所以说,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做事的原则,更是国家与党的一个原则。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实际措施,这样才能走上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无论在什么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实事求是处理问题都是党的正确思想路线。

 【关键词】实事求是,提出,内容,意义 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会遭受严重的挫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在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更好地建设具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一、各领导对实事求是的提出 (一)

 毛泽东最早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用“实事求是”来 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毛泽东之所以能在党内首先提出事求是实的思想路线问题,是因为他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我们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提倡和实行对于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

 法思想,反对离开中国社会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新中国的建设、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创建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党的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继承和发展,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二)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重新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全党十分认真贯彻这一思想,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但是 1957 年的反右倾扩大化、1958 年的大跃进、1966 年的“*****”等严重偏离了这一思想路线,给中国革命和建设造成重大损失。“*****”结束后,邓小平通过重新确立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探索,逐渐形成了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军事各个方面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批评“两个凡是”,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党在纠正错误、总结经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的过程中不但恢复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发展了这一思想路线。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什么是正确的思想路线?用他的话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三)江泽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进入 21 世纪,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四)胡锦涛继续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胡锦涛认为要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必须大力弘

 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被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认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实事求是的意义 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党和中国革命建设中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建国前,它使我党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它使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党和国家的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一旦背离这一思想路线,脱离实际,将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如1957 年的反右倾扩大化,1958 年的大跃进,1966 年开始的持续十年的“*****”,它们都是因为脱离实际、没有实事求是、错误估计形势而造成的;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实事求是,党和革命才能沿着正常的轨道运行;只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在长期的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完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加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我国才能在日益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业绩,使国家富强,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我们都会发现,只有走实事求是的发展道路,我们才会少犯错。少走弯路,让中国迅猛的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识过程中,大跃进,*****都是我们血的教训,背离实事求是的道路,必定不会让我们走向富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让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思想路线,让国家和个人都取得最大的进步!

篇二: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科学概括,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贡献。

  实事求是一词源于 《 汉书 书· 河间献王传 》 ,原文是:“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 。• •• 唐人颜师古注解说:

 “ 务得实事,每求真是也。

 ” 本意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治学态度。

 1929 年6 6 月 14 日,毛泽东写给林彪(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的一封信第一次使用了 “ 思想路线 ” 概念。

 同年 12 月毛泽东为古田会议写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要求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

 初步提出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1930 年5 5 月毛泽东写下了 《 反对本本主义 》 (原名 《 调查工作 》 ,1964 年收入 《 毛选 》 时由作者改现名),提出 “•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的科学论断,并提出了 “ 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 的科学命题,正式使用了 “ 思想路线 ”一词。

 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

 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 《 论新阶段 》 中提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的同时,也提到 “ 实事求是 ” 。

 1941 年他在 《 改造我们的学习 》 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见教材P43 )。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式确立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正式确立。

 中央党校校训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式确立

  “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 ‘ 实事求是 ’四个大字。” ”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 ,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 即: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 实事求是 ” 内涵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 “ 本本 ” 或 “ 原则 ” 出发。这是实事求是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 实事求是 ” 内涵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 实事求是 ” 内涵

 第三, 实事求是。

 这是党的思想路线 实质和核心

 。

  1941 年,毛泽东在 《 改造我们的学习 》 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 实事求是 ” 内涵

 第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施保证。

 总之,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还内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要求。

 2 2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

 (1 1 )辩证唯物主义与实事求是

 辩证唯物主义又称为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的。

 (2 2 )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人的认识要面对客观实际,从客观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前提就是承认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这就是 “ 是 ” ,这些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 3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实事求是,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指一切理论都必须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受到检验。

 毛泽东曾经说过:

 “ 马克思和列宁都曾说过,他们的理论仅仅是行动的指南,是指导方向的,不嫩当做教条 ” 。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 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反对机会主义、教条主义的斗争

 左右倾思想路线的共性在于不注重调查研究,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中国共产党人是在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创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1 1 )与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在与国民党的合作中表现出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倾向,丧失了政治警惕性。

 1927 年,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

 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发动农民起义、开展武装割据、建立根据地。

 (2 2 )与左倾教条主义的斗争

 部分共产党人把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的革命经验奉为圣旨,认为中国革命只能从 “ 本本 ” 出发。

 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相继表现出了左倾的错误。

 瞿秋白:大革命失败初期,主张全国总暴动,使得革命力量受到损失。

 李立三:城市暴动,中心城市起义。

 王明:全面出击,发动进攻,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2 2 、中国共产党人对实事求是的探索和创新

 (1 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探索和确立

 毛泽东曾被教条主义者称之为 “ 狭隘经验论 ” 代表,到了陕北以后,毛泽东写了 《 矛盾论 》《 实践论 》 ,批判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1942 年延安整风,毛泽东用于教条主义斗争的经验教训教育了全党,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终于被全党所接受。

 (2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新和运用

 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政治课题;使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找到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蓬勃生机提供了科学的精神法宝。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 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成果的精髓

 1. 纵向看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串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全过程

 •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诞生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都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2 、横向看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内容的各方面。

  毛泽东提出的创造性理论(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以及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都体现了实事求是思想的光辉。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 邓小平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

 —— 邓小平 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

 —— 邓小平

  经典语录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

  社会实践是经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

篇三: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想广场 |

 OPINIONS

 174

 赤子 | www.chinachizi.com | 2019年1月下旬刊总第479期一,什么是“实际”?“一切从实际从发”和“理论联系实际”这两条思想原则中,都有“实际”这个词。那么,什么是“实际”?在汉语中,“实”的意思是“真实”、“实在”。“际”就是“尽头”、“边界”、“限度”、“界限”的意思,即指事物终止的地方或不同的事物的分界,两者都是关于事物的情况和事物外部之间的情况,即都是关于事物和某种情况。所以,“实际”就是真实的事物和情况,与虚假的,虚幻的不存在的事物和情况相对和相区别。在哲学中,把这种真实的事物和情况,称为客观存在的“事物和情况”。因而,什么是“实际”?“实际”,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和情况。很显然,客观存在的事物和情况是一种存在(和不存在相对)。但是“实际”这种存在是一种复杂的存在,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这种存在,除了要把握客观事物和情况、客观事实以外,还要分清这些客观事物、客观事实的部分和整体、现象和本质、次要(方面)和主要(方面)、历史和现实,牢牢把握整体、本质、主要(方面)、趋势,从而,真正把握“实际”。(一)分清实际中的部分和整体,把握事物的整体。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为,任何事情、事实,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元素与系统之间、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就构成了事物、事实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的部分。“实际”即指事物、事实的部分,又指事物、事实的整体。即指个别的事例、部分事实,又指这些个别事例、部分事实的综合。如果我们仅仅把事物、事实的部分看作“实际”,忽视整体,那么,关这个事物、事实有多少部分,就有多少“实际”。所以,这虽然也是从实际出发,但得出的是许多不同的结论,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但是,当我们把实际看作个别的事例,部分的事实的总和,则事物、事实就只有一个,据此就会得出唯一正确的结论。例如,要认识当代中国的国情,从东部某些地区出发,就会得出中国已经达到中等甚至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从西部地区出发,就会得出中国仍然处于极不发达落后国家的水平。这两种结论都不是对中国国情的正确理解,只有两者的有机总和,才是唯一的,正确的中国国情。(二)分清实际中的现象和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任何客观事物、客观事实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现象是事物、事实表面的、个别特征及这些特征之间的联系,是易逝的、多变的。本质是事物、事实内容的联系,是事物、事实的根本性质,是较稳固的、不变的。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本质是现象的根据。因而,我们认识、把握事物、事实时,就不能停留在事物、事实的表面现象上,而要透过现象抓住它的本质,把握事物、事实的根本性质;并且,现象有真相和假象之分,如果不把握本质,就会被假象所迷惑,产生不正确的认识。例如,在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也鼓吹和强调要维护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如果仅仅从这些现象从发,就会得出资本主义国家也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强调人的自由和权利,甚至其程度高于、优于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如果我们透过这些现象抓住它的本质,即价值、尊严、自由和权利,只是少数资产者的价值和尊严,只是实现和保障少数资产者的自由和权利。把握了这个本质,才是把握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所讲的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和权利这个事实。(三)分清实际中的次要(方面)和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主要(主面)。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包含着矛盾。事物就是矛盾,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因而,任一事物、事实内部都存在着即相排斥、即相对立,又相联系、又相依赖的两个方面。矛盾的这种普遍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含义。但是,事物,事实的内部的这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前者是主要方面,后者是次要方面。事物、事实的性质是由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方面规定和决定的。因而,我们在认识和把握事物、事实时,不仅要看到它有两个方面,而且要看到在两个方面中哪一个是主要方面,哪个是次要方面。认识和把握了主要方面,也就是把握了事物、事实的性质。例如,评价某个历史人物,如果他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是主要的,阻碍作用是次要的,功大于过,那他就是一个杰出人物;相反,如果他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是主要的,起促进作用是次要的,过大于功,那它就是一个反面人物。再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人民对美好的生活需要”是次要方面。认识和把握了主要方面,也就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性质。(四)分清实际的历史和现实,把握事物的趋势。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变化的。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实际,也是发展变化的。事物的“过去”(状态),就是事物的历史,事物的“现在”(状态),就是事物的现实。现实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的,是历史的展开和发展。历史是事物“过去”的存在,现实是事物“现在”的存在。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历史是事物现实产生的来源和根据,没有历史,事物就没有现实;现实是事物历史发展的产物,没有现实,事物就只能存在于过去,不会对“现在”产生任何影响。历史和现实是相互贯通。作为历史的事物具有发展为现实的事物的内在的根据。从历史向现实的转化就是“发展”。事物、“实际”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历史转化为现实,现实再转化为新的历史,新的历史再转化为新的现实的不断转化的过程。正确理解事物、“实际”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首先,事物、“实际”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原则的三点思考赵银鹰(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委党校

  721006)摘要:《中国共产党党章》中规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理论联系实际”是整个思想路线的前两条原则。所以,理解和把握这两条原则是后面两条原则的前提。下面,本文谈一谈关于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两条原则的三个问题。关键词: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万方数据

  OPINIONS

  | 思想广 场

 2019年1月下旬刊总第479期 | www.chinachizi.com | 赤子

  175的历史和现实是过程的两个具有根本不同性质的阶段,是事物、“实际”的两种不同存在状态。因此,我们不能把历史和现实等同起来,把仅仅是事物、“实际”历史的东西当作现实的东西,把所认识和把握的不包含现实的事物、“实际”当作现实存在,在实际工作中避免因空想而盲目乐观情绪。其次,事物、“实际”的历史总是要转化为事物、“实际”的现实,历史总是要发展变化的,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应当避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倾向,而要未雨绸缪,早作安排,居安思危,应对出现的最坏局面。二,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原则的两层含义理论联系实际是整个思想路线的第二原则,其含义不能忽视。那么,理论联系实际这条思想原则它包含什么内容?首先,它指“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同志指出,从人类认识的一般秩序来看,人们总是首先认识许多具体事物的特殊本质,然后才能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本质;而当人们认识了这种共同本质以后,就可以以这种共同本质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对尚未研究过的或尚未深入研究过的各种具体事物进行研究。毛泽东把这个认识过程概括为“特殊——一般——特殊。这里的“一般”、“共同本质”就是理论,那些尚未研究过的或尚未深入研究过的事物,就是实际。所以,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人们用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去研究尚未研究过的和或尚未深入研究过的事物,找出这些事物的特殊本质。也就是事物的普遍性不断的和这些事物的特殊性相结合,从而使自身不断得到补充、丰富、完善和发展。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也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条思想原则的第一层含义。其次,它指“理论联系实践”。这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条思想原则的第二层含义。当前,我们在论述理论联系实际这条思想原则时,往往把“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联系实践”混同交替使用,使人误认为两者是一个意思,取消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和不同,结果使人们不能准确清楚的理解和把握这条原则的内容。为什么“理论联系实践”的含义不同于“理论联系实际”?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把二者相区别?理由有以下三点。首先, “理论联系实际”如果混同于“理论联系实践”,那么“实际”和“实践”就是相同的词语,具有相同的涵义和所指。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就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就是客观事物,客观事实;“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事物、客观事实的活动。一个是纯客观的对象,一个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两者是根本不同的两种现象。其次,两者所强调的重点不同。“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必须不断的和客观实际相结合,强调的是理论自身,回答的是理论应该是什么样的理论。理论之所以要联系实际,就是为了使理论自身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它要求我们在理解和把握理论时,不能就理论而讲理论,而要联系实际来理解、掌握理论。例如,我们常讲,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主要针对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即便它是真理,也应该联系实际,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发展;我们常讲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强调的就是在学习科学理论时,要联系实际学,要掌握概括了客观实际较丰富、完善的理论,而不是空洞、抽象的教条。与“理论联系实际”不同,“理论联系实践”强调的是我们在进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由理论来指导,强调的是理论的重要作用,它并不关注理论自身。例如,我们常讲,理论若不回到实践、指导实践,理论就变得毫无用处、即使再科学再正确的理论,也会被束之高阁。并且,人们之所以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包括理论,归根结底是用科学的认识、理论去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变世界的目的,离开了这个目标就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所以,前者强调理论自身的性质,强调理论应该是怎样的理论;后者强调理论的作用、强调实践必须由理论来指导,侧重点不同。再其次,两者所产生的主观主义形式不同。“理论脱离实际”是产生教条主义的根源。理论脱离实际、理论就会成为抽象、空洞的理论,缺少新的内容,失去生机和活力,变为僵化的教条。现实中的教条主义者只知道背诵理论条文,完全不顾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总是用理论去“裁剪”实际、生搬硬套。“理论脱离实践”是产生经验主义的根源,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虽然我们这时的实践活动仍然由感觉经验来指引,但感觉经验不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种实践活动必然失去方向,只能盲目的跟着感觉经验走。所以,经验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轻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片面夸大感性认识对实践的作用。现实中的经验主义者,在革命的建设中,往往不能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容易上当受骗。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使革命步入迷途。所以,“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联系实践”具有不同的含义,两者不能等同。混淆二者,就会造成词语意义的混乱,抓不住重点,弄不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各自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在实践中就做不到,也做不好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也不能同时正确的从根源上反对不同形式的主观主义,做好各项工作。总之,理论联系实际这条思想原则包含两层不同的含义。我们即不能把两者相混同,同时又不能把两者相割裂,只承认其中的一条而取消另一条。二者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这条思想原则的完整内容。因而,理论联系实际这条思想原则的完整表示是: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研究我们所遇到的实际,通过这种研究达到对事物、实际规律性的认识,再拿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去指导我们的实践。三,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弄清这一问题,是我们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它包含两层意思;一,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二,“一切”的含义。(一)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我们知道,“实际”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事物、事实。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在从事各种活动时,要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事实出发,而不能从我们的主观意愿出发。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意识、精神是物质的反映,世界上不存在不是运动着的物质和不是运动着物质的产物。因此,人们在各种不同的实践活动中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摒弃无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思想观念,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现象、过程即事实出发。但是,“实际”并不等于“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所以,它是指和人类意识、精神相对立的“客观实在”。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实际”指的是与每个认识主体相对的“认识对象”,它包括作为对象的客观实在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还包括作为对象的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反映的意识,精神现象。作为认识对象的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不依每个认识主体的意志、意愿等为转移,是客观的。作为对象的意识、精神现象,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主观的,同样不依每个认识主体的意志、意愿等为转移。固为作为对象的意识、...

推荐访问: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