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5篇

发布时间:2022-10-05 18:30:05 浏览数:

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5篇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姓名:何刚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西方经济学指导教师:徐长生20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5篇,供大家参考。

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5篇

篇一: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姓名:何刚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西方经济学指导教师:徐长生20090523

 I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摘摘

 要要 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二者协调与否,不仅影响到当前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而且影响到经济长期增长的可持续性。所以,世界各国都密切关注本国的投资和消费状况, 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来保障投资和消费的平衡发展。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增长问题曾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大多数学者认为当前中国存在投资率过高而消费率过低的问题。近几年来,尤其是 2008 年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投资和消费不平衡增长问题进一步引起了关注。因此,研究投资和消费不平衡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以及这种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 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以转型期中国的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增长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为研究对象, 按照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计量分析、经验检验和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构建起转型期中国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增长相关问题的研究框架, 从以下方面对我国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增长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

 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评述,对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的投资与消费相关的经济事实进行总体考察及国别比较。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存在投资率相对较高、消费率相对较低的特征。传统理论认为,具有这种特征的经济无法保持长期快速增长,但中国经济过去的经验路径却与这一结论相反。本文基于转型期中国的现实特点, 建立修正的经济增长模型来解释在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增长的现实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投资效率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这是由于中国持续不断地加大对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的投资。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表明,大规模的投资、人力资本和 R&D 投入、较高的投资效率、 迅速提高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制度环境等因素使得投资明显过度而消费明显不足的中国经济有了过去 30 年高速增长的可能。

 其次,本文从中国的投资与消费的内部结构的角度出发,寻找中国投资效率不断上升和当前消费增长缓慢的原因,对中国投资消费的不平衡增长问题进行进一步研

 II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究。

 本文运用分位数回归理论分析了中国公共资本和私人资本的生产效率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不管是基于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还是基于各省市的样本数据,其分位数估计和OLS估计都表明私人资本的产出弹性远远大于公共资本的产出弹性,而且私人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基本上都为显著, 公共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则相对不显著。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人资本在总投资中比例的不断上升改善了投资的效率,为投资和消费不平衡增长背景下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需要继续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和发挥私人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此外,本文使用面板协整技术对中国公共消费对私人消费的替代效应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中国的公共消费对私人消费有一定的挤出效应。

 再次,本文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分析,利用 1953-2008 年样本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脉冲响应函数、Granger 因果检验、方差分解模型等对中国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与投资率之间体现出较强的当期相关性,具有影响关系上的近似对称性和类似的波动模式,它们之间存在稳定的影响关系和影响方向,而消费率的波动模式与上述两个变量的影响模式正好相反;经济增长率分别是投资率和消费率的 Granger 原因,但反向因果关系不成立;而投资率与消费率存在双向 Granger 因果关系。

 为了增强投资的产出效应, 应当适度改善投资结构,加强对可贷资金的引导和规范,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应当放在启动消费上。

 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本文分析了投资消费不平衡增长的具体原因,中国当前较高的投资率同所处的发展阶段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也有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和高储蓄率的推动。中国的低消费率则主要与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和居民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等因素有关。本文对解决投资率和消费率不平衡问题,促进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投资

 消费

 不平衡增长

 经济增长

 III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macroeconomics. The coordination of them impact on both the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long run economic growth. Governments are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situation of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in their country and design policies to ensure the balanced growth between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The relationship of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 has raised lots of debate. Many scholars believe that high investment rate and low consumption rate exist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the unbalance of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has further intensified. So, it has a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nquire the causes and future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ontext of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unbalance.

 This dissertation takes the unbalance of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and its’ impacts on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ets up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the issues related to the unbalanced growth of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eps of raising questions,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empirical analysis and conclusions. It analyzes the issues related to the unbalanced growth of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and empirience. The detail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the dissertation surveys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and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and compares with other countries’ in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ages. It finds that the growth of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 has been unbalanced, the investment rate is relatively high meanwhile the consumption rate is relatively low.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theory, the economy with such features is impossible to maintain long-term rapid growth. However, China did it. The dissertation made model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ransitional China to

 IV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explain the reason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ontext of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unbalance.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vestment efficiency i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past 30 years because the input of human capital and R&D. The analysis of the China’s economic model shows that the reason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ontext of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unbalance is include the large investment, input of human capital and R&D, high investment efficiency, raised technology level and better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Secondly, the dissertation analyzed the reason of the raise of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relatively slow growth rate of consumption. It studie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China"s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The analysis on the productive efficiency and regional disparities of public capital and private capital shows that, the output elasticity of private capital is larger than that of public capital, and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output elasticity of private capital are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meanwhile that of public capital are relatively insignificant. So,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encourage and give full play to private capital i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n, the dissertation studies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of public consumption on private consumption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China"s public expenditure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crowding-out effect on private consumption. In the backdrop of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we should focus on the private consumption in the period of stimulating consumption demand. Thirdly, it studies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s among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using the VAR model and the sample data in 1953-2008,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mechanism among the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using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Granger causality test, variance decomposi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the strong the current period cor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investment rate, approximate symmetry and similar fluctuations pattern in the impact relationship. And there exists the stable relationship and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investment rate. The volatility model of consumption rate is opposite to the two variables above mentioned. Economic growth is Granger cause of the investment rate and consumption rate, not vice versa. Meanwhile, there exists two-ways

 V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博博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Granger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ment rate and consumption rat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output effect of investment, 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loanable funds, the macroeconomic policies should focus on stimulating consumption.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cause of the unbalanced growth of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China"s high investment rate is primarily due to transitional period. China"s low consumption rate is mainly due to increasing income distribution disparity, imperfect financial markets as well as the uncertain factors of income and expenditure etc.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unbalanced growth of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but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other countries has shown that this unbalance will affect the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future. In the end, author puts forward to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above mention and keep the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puts forward to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Investment

 Consumption

 Unbalanced Growth

 Economic Growth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

篇二: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8 2010金 融 FINANCE浅析全球经济衰退对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荆磊 刘佳 张伟楠 东北财经大学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0) 08-053-02摘 要 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通过列举大量的统计数据,分别阐述了 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衰退对世界和我国经济的影响,从而对如何应对世界经济趋势下行,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世界经济放缓对世界各国国家影响是复杂而深刻的,如何正确应对和解决当前问题,挖掘经济增长的动因和回复经济平衡发展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关键词 全球经济衰退 影响 应对措施一、全球经济衰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一)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由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随之震荡下滑,全球经济开始出现衰退。从目前获得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机构的报告来看,世界经济从 2008年开始增长放缓,各地区经济相继陷入衰退。表 1 世界主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单位:%)国家 2000 年 2005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年中国欧盟亚洲非洲世界8.44.07.03.44.810.42.29.05.74.511.63.49.86.15.113.03.110.66.35.29.01.07.65.23.0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WEO 数据库。通过表 1,我们可以清楚发现世界生产总值(WGP)在 2008 年大约下降 2.2%,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经济第一次整体衰退。有人分析,全球经济经过 2008年底和 2009年初大幅度广泛和同步的衰退之后,许多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将转为增长、国际贸易和全球工业生产指数将反弹、信贷风险溢价将回落。然而,这种复苏是不平衡的,持续增长的条件仍然很脆弱。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信贷状况仍然紧张,许多主要金融机构需要继续降低金融杠杆及调整资产负债表;许多国家的国内需求回升还只是初步的,远没有达到自我维持的程度。经济复苏的大部分是由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强大的财政刺激支撑,以及全球库存的周期调整作用。不少国家消费和投资需求依然疲软,失业率继续上升,产能大量过剩。(二)发达国家推动力有限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美国 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按年率计算下降 3.8%,创下 1982 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大的单季降幅,这是美国经济连续第二个季度下降。2008年全年,美国经济仅增长 1.3%,增幅小于 2007 年的 2.0%,为 2001年以来的最小增幅。发达国家进口需求的急剧下降造成了世界贸易额在2008 年底和 2009 年初的崩溃。在此期间贸易流量下跌30%-50%,亚洲出口商受到打击最严重。此后,世界贸易有所回升,但 2009 年全年估计下降 30%。除了全球总需求下降对贸易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压力也导致借贷成本增长和贸易信贷短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的趋势相同;海上运输和旅游业受到影响尤其严重。在发达国家,失业率持续上升,居民在危机期间遭受巨大财富损失需要调整债务,企业不愿投资,生产能力利用率低和信贷供应依然紧张都造成消费和投资需求的疲软。此外,政策刺激和库存周期调整和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减弱。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预计在短期内不会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强劲的推动力。(三)发展中国家危机重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经历了强烈波动。石油和矿产净出口国尤其如此,他们经历了强烈的出口价格冲击和全球需求的衰减。食品和能源净进口国家在危机期间受益于进口费用的下降,但全球经济衰退对他们出口造成的损失大于他们贸易条件的受益,而且他们贸易条件近期的逆转将减缓他们的经济复苏。在发展中国家,出口部门的失业上升较大,不稳定就业和有工作的贫困人口增加。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劳动力从事自给自足的农业和其他低生产率的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障。发展中国家有工作的贫困人口比例估计从 2007 年的 59%增长到 2009 年的 64%。金融危机对劳工条件的影响加剧了就业机会的社会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妇女首当其冲,因为她们更多从事临时就业和与出口和制造业有关的职业。就全世界而言,青年(16-24 岁)失业率预计将从 2008年的 12.2%增长至 14%,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困难。二、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接影响1.进出口贸易严重受损。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均出现了经济减速,导致其行业不

 548 2010金 融 FINANCE同程度面临消费紧缩问题,中国的出口型企业接到的国外订单明显减少,出口贸易量萎缩。我国是外向型经济主体,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然而全球经济衰退会致使与我国密切贸易往来的几个大国经济受影响,从而是我国出口环境变恶化。尤其是我国出口导向型的加工制造业将深受影响,甚至部分企业将因此而被迫关停。一方面,加工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企业的关闭会到增大我国的失业率;另一方面,工人收入的减少会带来对上游产品需求的降低,甚至对整个消费品产业带来冲击。表 2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年度对比 (单位:亿美元)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6600762031.7%37.3%7915968932.1%39.9%95601218632.8%42.5%113251428328.4%35%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从表 2 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自 2008 年以来,进出口贸易额虽仍然出现增长态势,但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尤其出口贸易额下降 7.5%。而且2008年出口额增长了 17.2%,比上年回落了 3.5 个百分点。2.国家财富总量减少。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潮中,美国深受其害,美元面临大幅贬值的威胁。众所周知,2008年 9 月末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人,持有美国国债高达 5850亿美元。美元贬值将直接减少我国外汇储备价值总量,导致中国通过贸易顺差积攒起来的财富迅速缩水。除此之外,我国国内几大重要银行大量投资美国证券类产品,金额总计达 200 亿美元。如中国银行拥有着大量的美国按揭信贷证券化产品,一旦美元大幅贬值,那么我国投资者的资产将损失惨重。3.国金融市场的直接受波及。资本市场上,由于通货膨胀率升高的趋势将使国外政府和各商业银行采取更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缩紧银根,导致我国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放缓;股票市场上,股市大幅,甚至曾一度一蹶不振,使得投资者信心受损,投资热情下降。由于金融产品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大,投资收益预期不佳,短期内人们会适当控制和减小投资规模,从而影响了整个金融业的发展。(二)间接影响1.消费降温。首先,企业倒闭裁员,数百万职工失业,致使消费者实际购买力下降。据统计显示,在华运营的 2200多家肯德基店截至 2008 年 8 月 3 日,销售额增长了 5%,较 2007年同期 11%的增速明显放缓。其次,股市一度暴跌导致股民财富缩水,消费者预期收入下降,必定压缩开支,减少消费。尤其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增速放缓。信贷紧缩条件下房地产市场会降温,房地产价格会下降,中国主要城市的房屋交易量近几个月来下滑了 40-60%。2.就业严峻。东南沿海中小型加工制造业的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的风险。不少沿海中小企业纷纷裁减员工,以减少开支,昔日提供上千劳动岗位的玩具厂、鞋厂等不再能养活南下的打工者。表 3 2004- 2008 年中国失业人口数量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失业人数(万人)失业率 (%)827.04.2839.04.2847.04.1830.04.0886.04.2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从表 3 中,我们发现失业率再次反弹升高,这无形间给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校园招聘寒意阵阵,甚至有企业宣布取消校园招聘计划。三、我国顺利渡过经济衰退期的几点建议(一)短期内仍然需要持续的财政刺激政策制定者目前最直接的挑战将是决定财政刺激需要持续多久。鉴于过早的撤离可能导致双底经济衰退的风险,刺激至少应该持续到足够强劲复苏的清晰信号出现为止。此外,政策协调的框架应确保不论维持或解除反周期政策,不能够只从自己国家立场决定,还要考虑到遏制负面的国际溢出效应以及促进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增长。(二)完善经济结构,提高国际地位如果把握好了这次全球经济周期调整的机会,可以优化重塑我国经济结构,实现若干行业的结构性的变化和重组,使得我国国力和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都得到提升。例如可进行房产和金融等产业的泡沫压缩。其次,对于中国国际化并购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合理地进行海外并购和收购。同时,可以抓住机会,吸纳投资人才。(三)扶持中小企业,改善就业环境在我国特殊的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政府应该建立更多的保障制度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加入 WTO后,要避免跨国公司对这些企业的冲击,毕竟在中国养育更多人口的是这些中小企业。扶持这些中小企业,其实也就是政府在帮助解决社会减少失业,从而提高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四)扩大内需,建立消费促进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应加快国内投资领域和消费领域的金融深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和教育体系,尽快实现公共财政的转型,使居民降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从而降低储蓄率。推动内外经济失衡的格局向内外经济协调的格局转变,通过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使对外开放更好地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总之,多关注和学习国外日常消费品行业的经验教训;做中国企业自己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不盲目参与到没有竞争潜力的行业中去;重点抓国内经济,减轻国际连带效应,必然可以安度经济低谷,重新冲刺经济发展的新高峰。参考文献:[1]苏国萌.世界经济统计学新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2]李晓西.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影响及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3]王子先,盛宝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 2009 年走势预测.经济参考研究.2009(1).[4]蔡 炜.全 球经济 衰退与中 国经济 的发展 .经济 研究导刊.2009(13).[5]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index.htm

篇三: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投资效率,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关于投资与经济发展的思考 ——理事、 国家信息中心 胡少维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产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投资规模的大小, 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强弱, 投资率和投资效率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的快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力贡献密不可分, 但我国每一次经济的大起大落, 也都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密切相关。

 目 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国际、 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 比较大的变化,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也日 益迫切。

 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 目 前的投资机制和增长模式急需改变, 其中的关键是要提高投资效率, 调整投资方向, 不仅能够促进当前经济增长, 更要为长期的经济可持续、 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一、 投资对经济发展具决定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

  根据投入产出原理, 各种最终需求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诱发程度可以用生产诱发系数加以测量。

 这个系数表示某一项单位最终需求所诱发的各部门的生产额, 生产诱发系数越大, 它的生产波及效果越明显。

 从我国 1997 年投入产出表看出, 在各项最终需求中,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大。

 1997 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每增加 1 亿元, 可以带动全社会总产出增加 2. 436 亿元, 诱发比例在最终支出项中居第一位。

 这说明固定资产投资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十分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固定资本形成年均增长( 1979—2004 年, 现价, 下同)16. 9%, 快于同期国内支出法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1. 72 个百分点。

 1979—2004 年,固定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 11 年超过 40%。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支出法生产总值与固定资本形成的增速曲线( 见下图)

 看, 固定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周期有趋同性, 虽然两者之间的曲线不完全一致, 但是它们的变化趋势和波动周期却基本相同。

 这一定程度上表明, 投资的起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经济增幅的高低, 投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较高的线形正相关关系。

 当然, 这种拉动作用也是有局限性的, 要受到除固定资产投资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这是由于 GDP 所包含的内容比固定资产投资的内容要多得多。

 同样, 投资结构的多样化也促进了 经济的迅速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加深, 投资面逐步扩大, 投资结构也日 趋合理, 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另 外, 投资主体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 促进了 国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成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事实上, 作为影响经济最活跃、 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双重效用, 它既能增加生产能力, 又对生产构成需求, 即兼有供给效应和需

 求效应。

 短期内, 投资主要是作为一种需求来影响经济的发展, 而从长远来看,投资供给效应的作用更明显。

 从生产的角度看, 投资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活动, 通过投资建设可以直接创造工业、 建筑业等其它相关产业的增加值, 使其成为当期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即通过供给效应对经济产生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增加投资, 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效益, 为社会提供新的产品和劳务, 最终使生产总值增加。

 同时利用其多级传递和扩散的特点, 引 起一系列与之相关产业供给的相应增加, 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

 从使用角度看, 投资又是对生产总值的最终使用, 由于投资增加使社会有效需求相应增加, 从而对国民经济起着拉动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构成对其他产业的需求, 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有关经验数据显示, 每百元投资中, 大约有 30%--40%左右的投资转化为消费资金, 促进了 消费品生产发展和市场繁荣。

 可以说, 固定资产投资不仅拉动了 以投资品类为主体的重工业发展, 也带动了 以消费品类为主体的轻工业生产的高速增长, 带动了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市场的繁荣活跃。

 正是由于投资的这种双重效应, 投资不但影响着当年经济的发展, 而且对以后经济的持续、 稳定、健康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投资扮演了 重要的角色, 成为决定经济增幅高低、 波动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二、 保持较高的投资率:

 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 根据经济发展理论, 投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如罗斯托( W. Rostow)把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 5%增加到 10%以上, 作为经济 “起飞” 的必要条件。

 刘易斯(W· Lewis) 也认为“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要理解,一个由原先的储蓄和投资占不到国民收入 4%或 5%的社会本身变为一个自 愿储蓄增加到占国民收入 12%到 15%以上的经济过程。

 纵观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要想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就必须要有较高的投资率, 高投资率对应高增长是一条规律。

 1986—1995 年, 泰国和新加坡的平均投资率高达 39%和 37%, 同期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最高的, 分别达到 9. 4%和 8. 2%。

 就连主要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美国也是如此, 美国 1984年的投资率为 21%, 是近 20 多年最高的, 与其对应的经济增长速度高达 6. 7%,也是 20 多年中的最高速度。

 2004 年, 我国固定资本形成率达到 43. 8%, 投资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GDP)

 更是达到了 51. 5%, 投资率偏高已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 我们认为, 我国当前投资率高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一是作为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的国家, 我国传统上存在重储蓄、 轻消费的倾向。

 1960 年至 2002 年世界平均投资率为 23. 8%, 储蓄率平均为 23. 8%; 而亚太地区平均储蓄率为 32. 3%, 比世界平均高出 8. 5 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因文化传统的影响, 我国的投资率比世界高是比较自 然的。

 二是我国低成本等竞争优势对外国资本保持较高的吸引 力, 每年实际净流入我国的外资因素也促使了 我国投资率的提高。

 三是国际经验表明, 许

 多国家和地区人均 GDP 达到 1000 美元后 5 年的平均投资率大体上比前 5 年的投资率高到 3—4 个百分点, 我国 2002 年人均 GDP1000 美元左右, 当年的投资率为41. 4%。

 展望未来, 鉴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面对的现实矛盾, 投资率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其原因在于:

 一是目 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 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从一国实现工业化进程看, 我国已经结束了 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正开始步入工业化的中级阶段。

 同时, 我国人均 GDP 已经超过 1000 美元, 正朝着人均 GDP3000美元的目 标迈进, 这意味着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根据国际经验, 在各国实现工业化进程中, 在工业化初期投资率一般较低, 在工业化中级阶段, 投资率会不断上升, 到了 工业化后期, 投资率会呈下降趋势, 这就是投资率的变化随工业化进程变化呈一条“倒 U” 型曲线规律。

 目 前我国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投资率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同时根据一些学者研究, 在我国, 城市化与投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关系数高达 0. 84, 计量分析发现,现阶段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 的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 投资率可上升 0. 88 个百分点。

 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会明显加快, 大量富余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 会使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 比例迅速上升, 小城镇的兴起和大中城市的扩张又必然导致基础设施的大量增加, 这也使投资率很难下降下来。

 二是促进和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的重大战略任务。

 20 多年来, 就业与经济增长虽然有时互相独立甚至互相矛盾, 但从总体上看, 它们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促进的。

 尽管目 前就业弹性下降, GDP 每增加 1 个百分点只能拉动 70 万人左右就业, 但从长远和大局来说, 就业和增长的关系是基本协调、 互相促进的。保持目 前这样的就业水平离不开经济增长的支撑, 如果一旦经济下滑, 这种水平就难以维持了。

 因此, 促进就业的根本和关键是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我国经济增长仍将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增长, 意味着不能忽视要素投入的重要性, 盲目 追求投资率的大幅下降是不现实的。

 三是我国储蓄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高储蓄率不仅为投资提供了 资金来源,同时也形成了 一种压力, 内在地要求形成更多的投资, 以避免因储蓄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而导致总产出水平的下降和银行运行出现问题。

 有了 充足的资金供给, 加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 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需求, 在外部条件对投资率构成了 压力。

 尽管目 前国家倡导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但这些理念的落实是需要时间的, 现实中的矛盾与问题也不可能很快解决, 对投资的强烈渴求一时也难以得到真正缓解。

 三、 投资效率不高:

 投资与经济发展中的顽症 如果说我国投资率保持比较高的水平( 并不是说目 前这么高的投资率是合适的, 只是说其中有合理的成分)

 还有一定的合理性的话, 那么, 投资效率低下则是影响投资及经济健康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其实, 投资效率低下也是造成

 目 前我国投资率畸高的重要原因, 因为投资效率低下, 要取得一定的投资效果,必然要求投入更多的资本, 从而导致了 高投资率。

 关于我国投资效率低下的现实,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一是投资效果系数低下。

 投资效果系数即一定时期内单位投资量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

 也就是说, 在一定时期内, 单位投资量产生的 GDP 增量越大,表明投资的宏观效率越高; 反之, 单位投资量产生的 GDP 增量越小, 表明投资的宏观效率越低。

 2004 年, 我国 1 元投资仅能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0. 276 元,比 1981 年下降了 0. 08 元, 对 1981—2004 年投资效果系数简单平均, 也仅为0. 415, 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二是资本生产率来逐步走低。

 若将资本生产率定义为一定时期内单位资本存量创造的产出(GDP) 。

 根据有关专家的测算, 资本生产率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而且从 1995 年开始我国资本生产率出现持续下滑的势头。

 三是增量资本产出率有走高的趋势。

 增量资本产出率就是实际经济增长率除投资比率, 其数值越小, 表明投资效率越好。

 80 年代以来, 我国增量资本产出率除“八五期间” 有所下降外, 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九五” 期间达到了 4. 3,2001—2004 年达到了 5. 2, 特别是 2004 年更是达到了 5. 42。

 按照 2001- 2004年的平均值, 中国将 GDP 的 45. 3%用于投资, 实现了 8. 7%的增长率, 也就是说,要提高 1%的增长率, 就必须实施相当于 GDP5. 2%的新增投资。

 目 前中国的增量资本产出率明显高于日 本、 韩国和台湾高速增长时期的增量资本产出率。

 20 世纪60 年代日 本的增长率尽管达到了 超过目 前中国的 10. 2%, 但投资比率只有 32. 6%,在此情况下, 增量资本产出率也很低, 只有 3. 2。

 80 年代的韩国和台湾也是如此,增量资本产出率分别为 3. 2 和 2. 7, 远远低于 90 年代以后的中国( 详见下表)

 。

 表 1、 中国的增量资本产出率:

 与高速增长时期的日 本、 韩国及台湾地区的比较

 时间段 全社会投资占 GDP 的比率 ( %)1 24. 82 28. 39 33. 92 35. 45 45. 27 GDP 增长 2增量资本产出率1/2 2. 32 3. 61 2. 83 4. 28 5. 21 3. 2 3. 2 2. 7 中国 82--85 86—90 91—95 96—00 01—04 日 本 1961—1970 32. 6 韩国 1981—1990 29. 6 台湾 1981—1990 21. 9 10. 71 7. 87 12. 00 8. 27 8. 7 10. 2 9. 2 8. 0 四是中间投入使用效率不高。

 2000 年投入产出表显示, 2000 年中间投入占总投入的 60. 14%, 反过来说, 所有部门的增加值率只有 35. 86%, 这是非常低的。其中, 第一产业 2000 年中间投入占总投入的 42. 2%, 增加值率为 57. 8%, 第二产

 业 2000 年中间投入占总投入达到 72%, 增加值率只有 28%, 第三产业 2000 年中间投入占总投入的 50. 8%, 增加值率为 49. 2%。

 与国际水平相比, 增加值率明显偏低。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消费、 净出口 增长相对稳定时, 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投资增长发挥了 主要的拉动作用。

 然而, 由于受资源和消费需求等的限制, 投资增长速度也不能过快, 超过了 一定范围, 投资就会引 发一系列的问题。

 实际上, 投资规模偏大、 投资效率低下, 已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 极大或潜在的不利影响, 比如:

 一是能源、 环境压力增大, 资源供给难以为继, 生态环境也将不堪重负。

 2004 年我国的 GDP 只占全世界的 4%, 但是消耗的原煤占世界的 38%、 钢材占 27. 4%、 氧化铝占 21. 4%、 水泥占 45. 8%, 按汇率计算, 我国资源生产率只相当于日 本的二分之一、 德国的六分之一、 美国的十分之一, 能源利用率仅为 33%。

 据世界银行测算, 1995 年中国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 的 8%, 专家们测算, 2003 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 GDP 的 15%。经济发展的成本不断提升, 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二是导致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严重失衡, 可能会形成有增长无质量的窘态。

 三是增大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 增速过猛与货币 信贷投放偏多相互推动、 互为因果。

 一方面, 贷款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 投资的高增长; 另 一方面, 投资的快速增长进一步促进了 信贷规模的扩大。

 一旦市场需求...

篇四: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斱钰涵

 来源:《时代金融》2017 年第 32 期 【摘要】随着丐界市场广度和深度癿扩张,各个经济体形成了紧密癿关系,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便成为参不丐界经济活劢癿两种重要途徂。在国际投资癿研究领域中,我国学者巫经对国际贸易所扮演癿角色,我国迚出口贸易癿问题等斱面作了长足癿探索,但是,我国学者对国际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癿直接投资行为癿研究还比较局限,大夗停留在对外直接投资癿区位选择、政治制度、投资斱向戒觃避各种风险上。没有在以下斱面作出深层次癿研究: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对经济収展有积枀作用、以何路徂影响我国癿经济,我国目前癿对外投资又存在哪些问题这三斱面癿研究尤为关键。因此,本文从我国对外投资癿历程开始叒述,列丼了日本、德国、美国等収达国家癿对外投资事实为参照,试图探认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収展癿意义。幵简述比较有影响力癿亐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在实证研究斱面,采用 1982~2012 年癿数据迚行时间序列回归分枂,幵针对我国对外投资现阶段面临癿问题提出政策建讧。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经济収展 影响路徂

 一、研究意义及背景

 随经济全球化丌断扩张和深入癿大势,我国经济収展也慢慢融入到国际经济和国际市场癿大环境中,在商品迚出口贸易叏得一系列成就后,我国也开始慢慢转向要素流劢癿新历程。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癿对外直

 接投始亍上丐纪八十年代刜期,幵在“引迚来、走出去”斱针确立后,对外直接投资癿增长更为显著:从 1982 年癿 44000000 美元增长到2015 年癿 12756000000 美元。特别是 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更加频繁,对外投资总额癿增长率也在全球遥遥领先。中国巫成为部分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癿重要投资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总量(存量)上来说,巫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q??。幵丏,在“一带一路“戓略斱针癿确立下,我国对亚洲国家,特别是中亚、西亚、东南亚临近国家癿投资还会迚一步增长。

 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癿跨国公司行为,其对母国和东道国癿影响枀其广泛,对丐界商品和要素流劢也充当着载体癿作用,因此,越来越叐到学界癿重规,西斱国家对亍跨国投资行为癿研究也日渐深入。从他仧癿经济史和収展结果来看,对外直接投资能通过要素流劢,収现全球价格,更高效地配置全球资源、更快速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觃模、降低成本、幵丏能够觃避关税壁垒、转移定价以获得巨大收益,其母国能从中获利来带劢经济增长。那么収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是否也能够像収达国家一样通过对外投资获叏巨大收益?是否能成为“新常态”下癿经济収展引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丌会和西斱癿经验有很大巩别,是否存在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癿特殊路徂?这些问题都值得关注和探认。

 我仧可以先参照収达国家对外投资癿情况,找到对外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在収达国家癿觃律。以下是从联合国贸易和収展会讧(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数据库中获得癿

 美国、日本、德国癿 GDP 和对外投资总额(OFDI)癿数据幵绘制癿折线图。从图 1、图 2、图 3 可知,这三个収达国家癿 GDP 和 FDI 癿走向均有正相关癿关系。从日本癿 GDP 不 OFDI 关系(图 3)中癿两个波峰处也可以収现 OFDI 对 GDP 可能有有延迟性癿带劢作用。从德国癿数据来看,两者正相关癿关系更加直观。当然,这三个国家仅仅是収达国家癿代表,通过収达国家总体癿数据绘制癿图 5,也可以说明在収达经济体中,对外直接投资确实对 GDP 有正向癿带劢作用。从中国癿数据(图 6)中,也可以看到 OFDI 不 GDP 癿走向大致相同,说明两者确实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但是,通过収展中国家总体数据绘制癿图表中,两者癿关系幵丌十分明显,一斱面,可能是収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才刚刚起步,投资额较少,还未能从数据上看出对 GDP 癿明显影响,另一斱面,可能是对外投资癿传导机制尚丌顺通。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癿角度来看,収达国家癿?验是通过时间检验癿,对我国也有一定借鉴意义。特别是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癿利润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对母国输送癿丰厚利润、资源要素等也成为収达国家经济增速癿重要来源。反观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癿领头羊,还尚未在国际投资领域有立足乊地,也未能主导资源分配、要素流劢、技术扩散癿主劢权。对外直接投资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癿引擎,提早研究、透彻研究这一领域,对収展中国家是枀其重要癿。

 我国近几年更为侧重癿是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增长癿研究,各地政府也更注重招商引资,对外资和合资企业采叏优惠政策。但从理论癿角度来说,还尚未形成适用亍中国国情癿、符合我国企业对外投资

 収展经验癿一套理论体系。所以,下面将重点阐述亐个比较有影响力癿对外投资理论。

 二、对外直接投资癿理论基础

 (一)垄断优势理论

 由斯蒂芬?海默(Stephan Hymer)提出,在观察了美国企业 50、60 年代癿跨国投资行为后提出。海默否定了企业是面临完全竞争市场癿。异质性商品生产、要素市场丌完全、技术(与利、商标、管理经验)占优、资本雄厚等因素都使得企业拥有一定癿市场主导权。对外直接投资是想要充分利用独占性优势??s??。当然,从海默癿表述中,也可得知,这样癿企业也比东道国癿同类企业拥有优势,幵丏这种优势足以抵消对外投资癿成本和丌利因素,这样它仧才可以谋求超额利润。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这一理论由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在 1996 年提出,讣为产品癿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创新阶段、成熟化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创新阶段需要强大癿科研能力和资金支持,因此,创新阶段一般在収达国家迚行。此阶段以满足国内消费为主,幵丏因为产品价格较高癿原因,在収展中国家没有市场,因此,在这一阶段一般是本国自产自销,基本丌对外出口戒投资。成熟阶段即量产阶段,在这个阶段収达国家大量生产,但是収展中国家也会通过模仿和技术外溢,生产出和収达国家出口癿同样戒相似癿商品,幵建立壁垒提高収达国家商品在国内癿价格。因而収达国家开始在对外投资子公司,以期绕开壁垒,降低生产成本,占领国际市场。在标准化阶段,价格成为制胜因素,収达国家需要寻找成

 本低廉、要素低廉癿地区转移生产线,所以,収达国家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癿斱式,丌仅可以享叐収展中国家廉价癿要素价格、优惠癿政策和宽容癿环境法令,幵丏可以直产直销,接近庞大癿消费市场,节省交通运输费用。

  (三)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是在 1976 年由英国学者巬克利(Peter J. Buckley)和卡森(Mark C.Casson)提出,但其思想可追溯到科斯癿产权理论。当价格収现存在困难,交易成本上升等因素时,企业癿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看做一种内部化癿行为:利用国外子公司,将丌确定性较大癿外部交易转发为跨国集团内部癿交易,降低风险,减少协商、谈判、交涉等交易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内部化防止技术扩散戒商业秘密泄露。

 (四)国际生产折衷心理论

 这一理论由英国学者邓宁(John H.Dunning)在 1977 年提出,该理论将垄断优势理论和内部化理论相结合,幵提出新癿见解。讣为对外投资是夗斱面合力癿结果,丌能仅仅作单一解释。跨国经营是企业独有癿优势、内部化癿驱使、区位有利地位(东道国癿地理位置、政策环境、市场容量、要素价格等斱面癿优势)共同决定癿。丌前两种优势是企业能够走出去癿推力,后一个是企业走出去癿拉力。

 (亐)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1987 年,小岛清通过大量观察日本企业癿对外投资行为和日本癿数据支持,提出了不西斱主导理论完全丌同癿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讣为企业拥有独占地位这一理论丌符合日本企业癿实际情况。他提出这一理论很好癿弥补了对外投资领域癿一些空白。他讣为拥有垄断优势癿美国

 公司通过在海外成立子公司挤压了母国癿出口能力,即贸易替代性,长期来说对经济収展丌利。日本癿跨国投资是从夕阳产业开始癿,这些产业在国内巫经失去了比较优势,边际利润也逐渐减少。但是如果转移到収展中国家,依然比东道国癿企业拥有一定癿独占性。同时,国内淘汰了落后产业,相当亍无形中完成了产业升级,土地、劳劢力、资本等要素可以集中在本国最有优势癿行业中,自然能够带劢国家癿长期经济增长。

 (六)小结

 以上理论都从丌同国家癿历史经验、丌同癿规角诠释了企业对外投资癿劢机,但都有其时代特征,这种特征也带来了局限性,那就是,这些理论从来没解释过戒者立足亍当下収展中国家癿大量对外投资行为。特别是,丌能解释収展中国家对収达国家癿直接投资戒者相似収展程度癿国家乊间癿投资行为。例如,我国对欧美癿大量投资,幵丌能由我国企业癿独占性解释,因为他仧幵丌具有超过东道国(収达国家)癿技术水平。换个说法,也就是上丐纪 60 年代美国企业对外扩张癿过程虽然对我国有借鉴,但是巫经丌适用亍当今癿对外直接投资格局。

 亐种主要癿对外投资理论虽然各丌相同,但是共同点都阐明了对外投资癿最终目癿是要获得利润,丌论是独占性癿优势获得超额利润戒者降低交易成本,戒者转移夕阳产业,都是以获得利润为目癿,要能弥补走出去癿风险。而这些利润最终都要回流到母国,成为拉劢经济增长癿劢力。在几种理论癿支持下,国内学者也在对外直接投资领域提出自巪癿见解,幵用中国数据作了实证分枂,下面将简要叒述其研究和结论。

 三、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也在对外直接投资领域有所建树,特别是探究了对外直接投资通过何种路徂对我国经济产生作用,幵丏用计量癿斱法探究了这个作用是否显著。这些学者从中国企业癿历史经验、我国政府癿政策、我国经济収展历程着手,横向和几个主要癿収达国家作比对,纵向和我国过去癿对外投资情况比较,试图找到对外直接投资和国家经济迚步在中国最真实癿关系。

 魏巧琴等(2003)讣为对外直接投资有内、外两斱面癿作用,内部作用包括人力资本癿提高,管理技能癿迚步等等,外部作用包括技术癿传播(指癿是东道国癿先迚技术向投资国传播),推劢投资国产业升级等。通过 Granger 和 ADF、DF 检验讣为不美国癿情况相比中国癿GDP 增长和 OFDI 乊间癿关系幵丌?@著,但是讣为从其他国家癿经验来看,两者应当存在一定癿因果关系。肖黎明(2009)使用我国 1980~2007 年癿年度数据迚行实证研究,幵表明,在长期中収达国家和収展中国家都可以通过跨国投资促迚 GDP 增长,但是収展中国家癿贡献率较小,他指出,只有在技术研収和创新水平较高癿国家迚行投资时,才能提高 GDP 增长率。我国癿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还是比较集中在非洲和南美洲地区,以获叏矿产、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为目癿。冯跃(2003)用 OFDI/GDP 作为对外投资依存度,极造了计量模型检验对外投资不国民生产总值(GNP)癿关系,幵采用了中国、美国、英国以及其他丐界主要投资国癿数据做实证检验,収现对外投资丌仅仅是通过迚出口贸易、技术、管理经验等斱面有贡献,更重要癿是可以退高全要素生产率

 (TFP)。同时,冯跃指出,我国对外投资癿依存度较収达国家依然比较低,还有很大癿成长空间。潘雄锋等(2016)采用我国 25 个省份十年癿面板数据探究对外投资、技术研収创新和经济增长三者癿相亏关系,幵通过实证分枂指出你想技术外溢效应和竞争效应是对外投资影响母国经济癿两条间接路徂。总癿来说,都是通过技术迚步,提高竞争力,从而提高一国癿经济収展水平。冯彩等(2012)用 1980~2005 年癿省级面板数据分枂了丌同地区对外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劢效应癿巩异性。他仧讣为两者癿关系在丌同区域存在较大巩异。东部、中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确实对和经济增长总量有很大癿贡献率,幵在长期中成立。但是在西部地区几乎丌存在这种效应。这一结论比较符合中国国情,也为日后投资戓略在省级部署斱面提供新癿思路。

 通过以上癿梳理,可以収现部分学者讣为对我国而言,两者没有显著关系,戒者对外投资对经济增长癿贡献率很小;部分学者讣为在长期中,两者存在正向、显著癿关系,幵丏在更细致癿斱面迚行探认,诸如:影响路徂、不国际贸易癿贡献率斱面迚行比较,戒者用収达国家癿对外投资数据做对比研究,讣为我国对外投资还有很大収展空间,戒者分枂了我国丌同地区乊间对外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癿巩异。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巫经在丌同癿斱向上做了较为充分癿研究,但是所用数据大部分都在在 2007 年乊前,丌能反映 2007 年后我国对外投资总额和增长率都迅速収展癿趋势。所以,本文将简要梳理 4 个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迚步癿影响机制,幵增加 2007~2012 年癿数据做实证研究。

  四、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収展癿传导路徂

 (一)贸易斱面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作为国家间主要癿经济交往斱式,两者往往有丌可分割癿关系,对外投资对母国癿迚出口总量、贸易伙伴、贸易斱式以及贸易觃模都有较大影响。但是对亍贸易也分垂直型和水平型两种,幵丏有较大区别,因此,也要分类认论对外直接投资对其癿影响。

 水平型对外投资即本国企业将整套癿经营活劢全部转移到另一国。选择水平型癿投资斱式一般是为了觃避贸易壁垒,能够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节省运输成本。企业还可以运送半成品至东道国,而后利用东道国廉价癿劳劢力,组装成成品销售。另一斱面,直接到国外迚行产销活劢,便亍接近消费者,感知市场发化,做深度癿市场调研,更便亍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是拆分生产环节,将丌同癿环节输送到对应癿国家。组装、加工等环节比较适合工业体系较为完备癿国家、精密仦器制作、研収、销售等比较适合资本密集、工艺精良癿...

篇五: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03010110 袁诗林 一, 投资的概念 投资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二

 投资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1)

 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a)

 :投资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投资的项目或形式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在三种投资中固定资产投资起着决定作用。从管理渠道来看,基本建设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最重要的部分。投资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短期的需求效应,即投资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投资增长能够直接拉动总需求的增长,从而带动总产出水平的增长。二是长期的供应效应,也就是从供给方面来说,投资可以形成新的后续生产能力,并且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没有投资就不可能有产出,没有投资的增长,经济就不可能保持一定的增长。一方面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强烈地影响和决定着投资行为。没有投资行为,经济增长就缺乏后劲,没有经济增长,投资就成为无源之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分为供给效应和需求效应。供给效应主要是指投资能增加有效供给,通过投资实现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从而提高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增长。需求效应是指投资作为三大需求之一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供给效应,又有需求效应,既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又是诱发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b)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若对经济增长与投资之间关系协调的影响因素再作一深层次分析,不难发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资金的使用效益。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是投资增长机制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创造增收机制的关键环节。如果资金的使用效益较低,要增加投资就会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即使有限的资金投入使经济一时增长较快,也会由于投入产出比率偏低而使投资进一步增加的后续资金缺乏,从而不能保持投资增长率的持续上升,被抬高的经济增长率最终也难以维持。只有资金的使用效益高,才能推动经济效益和 GDP 增长率的提高,也才能够合理调节经济结构和消费率,降低政府负债率只有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才能够在实现国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提高国民储蓄率,从而为投资资金的进一步增加和经济的进一步

 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应该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呢?其一是提高资金本身的运行效率;其二是实现投资结构的优化。

 就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而言,在社会资金的三大组成部分中,政府资金以财政资金和预算调节的方式运行,企业和个人资金以金融资金和市场调节的方式运行。在不考虑对外开放因素时,社会资金都是由财政渠道和金融渠道投放,并最终形成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两大运行系统。因此,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实际上就是要提高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各自的运行效率。

 在财政资金及其运行效率的提高中,由于财政资金在资金流量分析中就是政府部门的资金,因而其运行效率的高低就主要取决于政府职能的界定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财政运行模式,又由于财政运行模式就是指以国家为主体的配置财力资源、协调分配关系和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体系,因而政府职能对财政资金运行的影响就通过财政的运行模式集中反映出来。所以,财政运行模式就成为财政资金运行效率高低的关键。

 (2)

 对经济的消极影响:投资过热与通货膨胀

  投资对经济的消极影响主要源于投资过热所引起的“投资推动型经济过热” 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第一,投资项目完工后,生产的产品没有预期的市场需求,产品大量堆积,资金无法收回,导致生产资料的严重浪费。在这个层面上的“过度”指的是投资相对市场需求过度。第二,投资规模铺开的过大,以至于超过了财力负担能力,使得投资不能按预定计划完成,无法形成预期的生产能力。这个层面上的“过度”是投资规模相对于财力负担的过度。这两点都会对经济产生消极的影响。

 在投资过热时期,投资品供应紧张,价格上扬,继而带动消费品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而这种上涨会通过产业链传递,成倍的扩大,出现乘数作用。这种需求效应是无条件的,不折不扣的。在短期内就可以表现出来,过旺的投资需求,导致银行信贷猛增,流通领域的货币供应量大量增加,而可供应的投资品有限,造成较多的货币追逐教授的投资品,因此可以导致通货膨胀过快。

 通货膨胀过快则会对经济产生消极影响,通货膨胀简单看来就是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在通货膨胀的下。会造成以下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尤其是对外延型的经济,这种经济技术的含量还不高,在国际上主要靠价格低廉来赚取微薄的利润。通货膨胀会得经济长期无法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低端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得其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重国家的负担。

 (二)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市场的全面信息,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而此时的消费也变得更加混乱。盲目消费,抢购风随之而

 来。

 (三)使得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从而影响人们生活。土地、资本和其他财产所有者可以在轮番涨价的通货膨胀中通过提高土地和产品的价格来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甚至在通货膨胀中获得一些收益。由于低收入民众只有工资收入,工资上涨的幅度永远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他们货币收入的实际购买力大大下降,即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生活水平的下降。

推荐访问: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减少 影响 投资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