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怎样读出文思

发布时间:2022-10-23 17:00:06 浏览数:

摘 要:何谓文思?有人说:“文思是难以理解的概念,谁说得清?”有人说:“中学语文教学还是不讲‘难以理解的东西’。”文思是不是难以理解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说:“文思就是‘文章的思路’。”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所以,文章的见解就是作者的思路。

关键词:文思 汉语 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51-01

阅读实践证明,阅读一篇文章,读得出文思,豁然开朗;读不出文思,莫名其妙。比如,阅读《这不是一颗流星》,读出文思是“回忆前—— 回忆中—— 回忆后”,文章的来龙去脉,豁然开朗。又如,阅读《荔枝蜜》,读出文思是“厌蜂—— 喜蜂—— 赞蜂—— 做蜂”,文章的来龙去脉,豁然开朗。

人们常说:“读一篇文章,务必总体把握。”何谓总体?总体就是来龙去脉。有人说:“分段也能把握总体。”这是夸大了分段的作用。分段的作用在于划分层次,划分层次只是总体把握的第一步。当然,可以从分段读出文思,但是,文思不等于分段,只有读出文思,读出来龙去脉,才能把握总体。

那么,怎样读出文思呢?

首先,揭示文思规律。文思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时候,以题目启示文思。例如,《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这个题目就是文思的启示:从甲骨文说到口袋图书馆;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题目也是文思的启示: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又如,《从宜宾到重庆》这个题目也是文思的启示:从宜宾介绍到重庆。

有时候,以过渡句(段)启示文思。例如,《沁春园·雪》中的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文思的启示:从“江山如此多娇”写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有时候,以首尾语启示文思。例如,《松鼠》的开头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这里,总说三点“漂亮、驯良、乖巧”,正是文思的启示。

作者以题目启示文思,读者就可以从题目读出文思;作者以过度段(句)读出文思;作者以首尾启示文思,读者就可以从首段读出文思。

其次,揣摩来龙去脉。阅读出文思之后,还要揣摩文章的来龙去脉。怎样揣摩来龙去脉?

一是揣摩开头结尾。运用设问法,揣摩开头结尾:怎样开头?为什么这样开头?怎样结尾?为什么这样结尾?请读《理想的阶梯》的开头:

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怎样开头?从“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的问题提出总论点——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为什么这样开头?为了告诉读者写《理想的阶梯》是有感而发的。有感于“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的问题,是有的放矢的。“的”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的问题,是有为而作的—— 为了解决青年的思想实际问题。请读结尾: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怎样结尾?开头是提出问题—— 提出总论点,结尾是解决问题—— 引用总论点,揭示写作目的。为什么这样结尾?一篇议论文要提出问题,也要解决问题,不这样结尾,就设有解决问题了。

揣摩开头、结尾之后,还要揣摩中间。怎样揣摩中间?从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揣摩来龙去脉。就以《理想的阶梯》来说,可以这样揣摩:

此文一共有八个自然段,可归纳为三个部分(逻辑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四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八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开头,第二部分是中间,第三部分是结尾。中间三个分论点,派生于总论点。总论点怎样派生出分论点?或从概念派生,或从事理派生,或从事物关系派生,这里,是从总论点的概念派生: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从“奋斗”这个概念派生出三个分论点:

①刻苦勤奋

奋斗 ②珍惜时间

③迎难而上

从概念派生,就可以揭示“奋斗”的内涵。三个分论点既是派生于总论点,又是有针对性的—— 针对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的三种矛盾:

刻苦勤奋→“刻苦勤奋不足”;

珍惜时间→“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

迎难而上→“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三个分论点为什么排列?可以把④⑤⑥⑦改为④⑦⑥⑤或⑦④⑤③吗?改不得!为什么改不得?因为三个分论点的次序是按照所针对的“三种矛盾”的次序。

写了第五自然段,似乎已经运用例证法把“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个分论点论证清楚了,那为什么又要写第六自然段呢?

所谓例证法,就是举例论证的方法。例证务必有例有证,不能有例无证。何谓“证”?证就是分析。第五自然段是例,第六自然段是证。如果不写第六自然段,就是有例无证,有例无分析。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文思。说明文的文思,显示于说明顺序。说明顺序为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包括程序顺序),或逻辑顺序。不同的顺序,不同的揣摩:从时间语揣摩时间的顺序,从空间语揣摩空间顺序,从逻辑语揣摩逻辑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的时间顺序: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的书……东汉有个叫蔡伦的,改进了西汉时候的造纸技术,于是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到了近代,……近年来,……现代的书……这里,可以用时间语读出时间顺序。

又如,《核舟记》的空间顺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头坐三人……尾横卧一楫……其船背稍夷……

这里,可以从空间(方位)语读出空间(方位)顺序。

至于阅读记叙文,揣摩记叙顺序,也要从倒叙语读出倒叙。例如,《这不是一颗流星》的倒叙:

我的心猛然一震,孩子水晶般的眼睛望着我,犹如黑暗里闪亮的星。我紧紧地抱住他,眼泪洒在记忆的门里。

这段话是过渡段,前句话承上,后句话启下。后句话就是倒叙语,表示倒叙。紧接着的是追叙,追叙完又出追叙结束语,表示追叙结束:

……我抹去眼泪,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孩子,阿婆已经去了,她再也不会回来了。你的熊皮手套她戴到了!”

这句话是和倒叙语呼应的。

当今,语文阅读教学有一个倾向:重视分段教学,忽视文思教学。产生这种倾向的根本原因是,不知道文思教学对于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作用。读一篇文章,划分段落是浅读,读出文思是深读。写一篇文章,讲究段落是浅写,讲究文思是深写。是深读还是浅读,是深写还是浅写,难道还有什么争议吗?

推荐访问:文思 读出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