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电视奇观节目:电视文艺晚会节目的新形态

发布时间:2022-11-05 13:10:06 浏览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经落下帷幕,但是那场唯美大气的文艺表演相信许多人还记忆犹新。这场文艺表演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众多国外媒体也纷纷置以赞誉之词。这些不仅证明了中国文化的独有魅力,同时,大型文艺晚会的风标变化也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其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节目特征和类型并非首创,早在近几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这样的节目已崭露头角而渐成气候:《千手观音》(2005年)、《俏夕阳》(2006年)、《小城雨巷》(2007年)、《飞天》(2008年),这些我们大家熟悉的节目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节目有着一致的艺术外形与文艺特征,这些节目的备受好评已经证明,中国大型文艺晚会的节目构成与发展态势有了新的变化,以视觉冲击为主体的奇观影像节目时代呼之欲出,电视文艺节目的一场新变革正在悄然展开。

一、电视奇观节目的含义圈定

我们借助南京大学中文系周宪教授对“奇观电影”的论述,可将上述节目圈定在电视奇观节目的范畴之内。周宪教授认为:“奇观就是非同一般的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影像和画面。或是借助各种高科技电影手段创造出来的奇幻影像和画面。”[1] 依照这个定义而言,我们称上述节目为电视奇观节目并不过分。从《千手观音》到《飞天》再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这些节目无一不是以人为主体,以电视媒体为传播介质,通过光影等高科技手段为大家提供了极具视觉冲击的影像画面,从而在艺术审美上感染观众。虽然电视与电影有一定的艺术区分,但是在“影视合流”趋向日益明显的今天,电视奇观节目与奇观电影却有着相似的艺术实质。

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叙述话语权在该类节目中比重减少,图像性的视觉冲击成了该类节目的主导话语。无论是奇观电影还是电视奇观节目,它们的话语策略已不是传统的语言叙事,图像性的视觉冲击与光影感染成为其主导话语。无论是张艺谋的《英雄》还是文艺晚会上的《千手观音》《小城雨巷》,它们有着一致的话语权,即光影图像对传统语言叙事的瓦解。

其次,两者的重心都在“奇观”二字上。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节目,他们的表现重心都是以丰富的想象铸成感染力极强的奇观影像从而征服观众的眼睛进而在心理上引起审美共鸣。这从影视艺术本体而言,意义是重大的。这标志奇观使得影视更加亲近本我的视觉艺术,而不再拘泥于其他非视觉的要求。从这点来看,电影与电视的区分已经不是那么严格。而奇观电影与电视奇观节目也可以结合在一起讨论,形成“影视合流”中另一种影像奇观。

二、电视奇观节目的形态特征

电视奇观节目有着共同的艺术形态和风格特征:

1.从形态领域分布上看,电视奇观节目主要集中在舞蹈、曲艺、杂技、武术等领域。《俏夕阳》是典型的舞蹈;《十三人顶碗》则杂技色彩浓重;《行云流水》是太极武术;而整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则是舞蹈、曲艺、杂技、武术互融,大有交相辉映之势!

2.从话语策略来看,电视奇观节目“去语言化”和“去叙事化”色彩浓重,对视觉文化的尊崇与对传统语言叙事的解构成为其新颖的叙述特征。我们细数那些奇观电视节目,可以说都是无声的艺术,传统语言在这里好像无足轻重,肢体和表情配合光影等科技手段同样可以贴切传达编导的意图,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一种新语言的诞生,这种语言不是以文字和声音为载体,影像却成了至关重要的诉求点。整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最让观众记忆深刻的还是一段段或大气磅礴或唯美浪漫的视觉影像。一种“去语言化”、“去叙事化”的新叙述语言在这里悄然展现。

3.表现内容上,此类节目大都着力于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和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节目民族化特征明显,中国文化底蕴丰厚,使得节目具有一定的文化感召力。《小城雨巷》让我们领略到杏花烟雨的江南神韵;《行云流水》让我们感慨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逗趣》让我们迷醉于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剪纸姑娘》更将民俗风情展现地淋漓尽致。

4.艺术风格上,这些节目的演出主体都是多人化,而且整齐划一,有高度的和谐一致性。编导坚持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体现,并以中国美学的写意精神来展现东方文明的深厚底蕴,同时冠以绚烂的色彩来展示当代中国的勃勃生机,与富有创造性的当代艺术表现形式相辅相成,赋予节目以现代性和多众性的艺术风貌。节目风格多以浪漫唯美和大气磅礴为主。例如,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飞天》,就将中国传统的敦煌文化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现代辉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广大观众制作了一席传奇、唯美地视觉盛宴。

三、关于电视奇观节目流行化的论证

我们以大型文艺晚会的最高代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分析范例,历数往届的节目构成,不难发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形态的流变轨迹。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1983年)是歌曲的天下,近40个节目只有4个小品、6个相声。最有意思的是1985年春节联欢晚会,也是近40个节目,小品和相声加起来才3个,其余基本都是歌曲节目。直到1990年,相声、小品开始崭露头角,在当年的节目总数中达到11个,而且质量上乘,许多小品名角初登春节晚会,小品大王赵本山也是在这一年以小品《相亲》第一次踏上春晚的舞台。而后,小品、相声渐渐成为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流,这里并不是单以数量为标准,受众的喜爱程度及其影响力是衡量的根本实质。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相声渐渐没落了,随着冯巩、牛群、姜昆、笑林等人的退出,相声已渐渐成为小品的点缀,退落到“四不像”的境地。而新世纪后,歌曲也是山穷水尽,基本上不再有能让观众记住和传唱的经典歌曲了。就连宋祖英、***这样的歌曲名家也难得歌舞类第一大奖,歌曲的退落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这时的小品仍是春节晚会的顶梁大戏,不说赵本山的小品已臻于完善之境,更有高秀敏、范伟、郭冬临、蔡明、郭达、宋丹丹、黄宏、潘长江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合力将小品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但是,从2005年以后,我们遗憾地看到语言类节目的山穷水尽与整体退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枝独秀难以带动全盘。2005年以来的春节晚会,语言类节目的形势可谓一枝独秀,即赵本山的小品一统天下。但是小品新秀的断层与同时代演员水平的良莠不齐显然证明一枝独秀并不代表小品发展的整体繁荣。我们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考虑,比如赵本山的小品之后有谁能够挑起大梁?是不是小品也会像相声那样伴随着多位大师的退出而走下坡路?

第二,纵向上看,赵本山的小品也是成下滑趋势,笔者认为“白云黑土”已经是赵本山小品的高峰,要想超越这个高峰,对于要专心于电视剧创作的赵本山来说应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到2008年,他的小品虽然横向上依旧独占鳌头,但是比之往年已是勉强支撑。叙事话语的牵强,肢体表演的匮乏,让我们隐约感到这个小品巨匠的苦苦支撑与身心疲惫,依照当年晚会得票支持率的数据和各方的反应,这个小品都算不上赵本山的上乘之作。

但是,伴随着小品发展形势的不容乐观,另一个现象却值得我们去关注,那就是歌舞曲艺类中频频有亮点出现,这些亮点不是单纯的歌曲音乐和舞蹈,而是前面我们所论述的电视奇观节目。这些节目雄踞本领域节目的榜首,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它都有足够的支持率。以《千手观音》为例, 在新浪网进行的2005年春晚观众调查中,《千手观音》以在3万余名投票者中支持率67.03%、得票数20587的绝对优势获歌舞类节目支持率第一和所有节目得票数第一的好成绩,成为2005年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一改小品等传统节目一统天下的局面。此后,电视奇观节目一发而不可收,《俏夕阳》、《小城雨巷》、《俏花旦·集体空竹》《行云流水》、《飞天》、《逗趣》、《盛世雄风》、《进城》、《剪纸姑娘》、《腾飞》,这些节目无可争议地成为春晚不可或缺的压轴大戏并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好评。而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全场除了主题歌曲的演唱,全是电视奇观节目压轴,无论是开篇的击缶,还是依次而出的画卷、文字、戏曲、丝路、礼乐等等,都是电视奇观节目的主流体现。至此,电视奇观节目的流行化已经浮出水面。

为什么电视奇观节目能够兴起,歌曲、小品、相声的整体退缩只是外因,视觉文化的语境下人们对视觉冲击的审美崇拜和电视艺术对视觉自我的本质回归或许才是关键的内因。审美层次日益提高的当代大众已经不再拘泥于对传统叙事的喜爱,人们急需一种新的视觉刺激艺术来带给他们新的审美愉悦,而电视奇观节目恰恰以新的叙事语言、新的形态特征带给观众以新的视觉冲击,这在人们的心理维度上引起了知己般的共鸣。对超现实的幻想和对高难度的膜拜使得观众有理由对这些奇观节目报以热烈的掌声。而此刻,电视作为艺术在经历了多种艺术形态后又回归了它本我的视觉艺术而不受其他非视觉因素的束缚,这种艺术自然的回归是任何人为因素所不可阻挡的。于是,在人与艺术本我的夹缝中,电视奇观节目巧妙地完成了自我升华而取得了一席之地,并且这一席之地的范围还在继续地扩张。

四、关于电视奇观节目流行化的几点思考

大型文艺晚会的节目形态由歌曲的一统天下到相声小品的独占鳌头再到电视奇观节目的流行崛起,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深省和认识:

第一,我们应该以足够的清醒认识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成功对以后中国大型文艺晚会的影响。尤其是业界人士应该以敏锐的嗅觉触到电视文艺晚会以后发展的风标变化,包括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在无意识的不自觉中都会受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影响。我们经常说与时俱进、顺势而动,而电视奇观节目的流行和崛起应该引起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重视和深思,以期在这个大趋势下使得文艺晚会这一艺术形式有新的作为。

第二,我们强调电视奇观节目,但不是说歌曲、小品和相声从此就在文艺晚会的舞台上销声匿迹。在一段时期内,他们的分量是不会明显减少的,无论这一艺术形式是如何的整体退缩与群体没落,但没有小品、相声和歌曲的春节晚会,广大观众是难以接受而不能允许的。所以,这里又有一个量化和平衡的问题,我们说哪一个新事物的流行与崛起,不是将它全面而绝对化地对其他兄弟艺术形态的取代,而是在一个香喷喷的大蛋糕上如何争得自己的一块甚至是更大的一块才是问题的根本和关键。我们在欢迎新的艺术形态到来的时候也不赞成任何忽略、漠视其他艺术形态的行为存在,毕竟,艺术也需要人文关怀。

第三, 虽然我们不赞同为了迎接新的艺术形态而忽略其他艺术形态的存在,但是艺术固有的规律还是可以让我们在这里做个大胆的预测,一个电视文艺节目的崭新时代即将来临,电视文艺节目的奇观化趋向日益明显,在电视文艺节目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征服世界观众的可能不是一段小品或相声,甚至是一首流行音乐,它会是一个大气唯美的电视奇观节目。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中国广大的文艺晚会工作者加强认识的一个善意提醒。大型文艺晚会中,以舞蹈曲艺为载体的电视奇观节目将渐渐改变以小品为代表的语言类节目一统天下的格局,并且渐渐解构语言类节目的传统优势而成为大型文艺表演的主流形态。可以预见,大型电视文艺晚会领域将迎来一场新的历史变革,它义无反顾地将文艺表演节目的构成推向一个新的境地,它将更为深刻地影响“影视合流“这一艺术趋向。而在视觉文化日益成为主导的语境下,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东风,电视奇观节目也将迎来它赏心悦目的春天。

第四, 这里还有一个在大众文化语境下视觉文化时代中人们的心态转换问题。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已不是理性文化主导的时代,理性文化向快感文化的转变早在前些年的快餐文化中有所显现,而今已经波及到影视领域,可见,快感文化的发展之速与影响之大。而认识这些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我们再不必对以前精英文化走下高贵神坛产生措手不及的惶恐与彷徨,在一个快感文化渐成消费主流的时代,或许贵族文明与草根文化远不如我们想象地那么泾渭分明。这是个奇观影像的快感时代,在奇观影像盛行之际,我们应以广博而平静的心态去接纳和包容一件新事物的诞生,使得电视文艺优雅地完成它本该完成的一次自然过渡。

注释:

[1] 方宁、陈剑澜:《中国文艺研究前沿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第26页。

(作者单位: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本文编辑:张德明】

推荐访问:节目 电视 奇观 文艺晚会 新形态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