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素质教育的分析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4 12:40:06 浏览数:

摘 要: 素质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首先,它有利于继承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其次,它有利于传承和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从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素质教育 因地制宜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广袤丰饶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同时也孕育了灿若星辰的民族文化。但是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经济文化相对较为落后,这导致教育的滞后性。这些年我走访了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文化教育作了大量的调研,认为因地制宜地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对继承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当地的经济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出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曾指出:“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继承弘扬民族文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要从维护民族大团结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五十六个兄弟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共中央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我们可以在政治课教学中,强化对学生进行各民族相互团结共同进步重要性的教育;在地理课教学中,强化对学生进行民族区域、民族风情的教育;在历史课教学中,强化对学生进行民族英雄、民族贡献的教育;在体育课教学中,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在音乐课教学中,把民族乐器带入课堂;在美术课教学中,组织学生画民族风情画,搞民族特色工艺小制作;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思想的意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首先要了解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在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史上,少数民族曾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涌现了众多的杰出历史人物。如回族的海瑞为官清廉,一身正气,史称“海青天”;李蛰思想自成体系、博大精深;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无愧为一代天骄;彝族的奢香夫人,深明大义,忍辱负重,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留下千古佳话;水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邓恩铭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最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树立了爱国主义的不朽丰碑。又如藏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的《四部医典》,维吾尔族农学家鲁明善的《农桑撮要》;回族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的《万年历》;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的《割圆密率捷法》,在中国科技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另外,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如满族文人曹雪芹的《红楼梦》,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苗族的《苗族古歌》,堪称世界文学宝库的精华。再如苗族蜡染,壮族壮锦,侗族鼓楼,藏族布达拉宫,等等,极具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精品。这些材料真实、具体、生动、感人,闪烁着夺目的思想灵光和艺术绚彩,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教材。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利用好这笔资源,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接受这种教育,可以进一步加深了解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从历史杰出人物事迹、灿烂的民族艺术、精湛的民族技艺中受到启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爱家乡、爱国家,振兴民族地区、振兴中华。

历史上,中华民族这条奔流澎湃的大河正是由各民族的涓涓细流汇聚而成。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方面,我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视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重要观点。

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有利于传承和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如我们熟知贵州苗族和布依族的蜡染,蒙古族的马头琴和摔跤,回族的“花儿”,藏族的唐卡和藏戏,傣族的孔雀舞,壮族的对山歌,等等。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这种情况虽使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民族手工、民族美术、民族体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留,但由于教育的不发达,它们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无论是对少数民族还是对中华民族都是很大的损失。

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和对劳动技能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把它们有机地、巧妙地融入素质教育中,使之和学生的各个不同学习阶段相结合,将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和对劳动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穿插在课堂教学和课外的兴趣活动之中。如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根据民间艺术动手性强、易操作等特点开设一些手工制作课,如民族编制、印染、剪纸、捏泥玩具、扎风筝等,或开设民族歌舞课、民族体育课等。这些活动似课非课,有趣味,既能锻炼小学生手、眼和脑的协调能力,又能培养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进入中学,可更多地从审美角度、认识角度来教授,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大为增强,并可以组织兴趣小组。升到大学,学生的知识面更宽更广,能从多角度分析民间艺术这种现象,成立协会或组织,有计划地走出去,深入到田间地头去研究、整理和保护民间艺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还没有系统地展开。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素质教育体系是保护、开发、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以国家课程为主导,各地方、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设置一些适合各自情况的课程。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生最容易理解他们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而本土特色极浓的民间艺术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资源宝库。把这一课题放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民间艺术是艺术大花园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沉积和智慧的创造,这种渗透了中华民族情感的艺术已成为我们共同的记忆和身份的象征。民间艺术是源也是流,它是人民大众即时即地的艺术创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它不仅一直在变化,而且在未来会逐渐转型。但只要有人民大众,就会有属于大众的民间艺术,因为这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要保护发扬它,就必须认识它、深入地研究它。把优秀的民间艺术与最富有创造生命力的素质教育融为一体,这既能促进人类对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又能有力地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悟能力,以及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样才能使我们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把素质教育与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举两得。

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没有民族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民族地区的稳定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怎样尽快改变民族地区落后的面貌?措施、办法、途径很多,行之有效的捷径莫过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素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少数民族地区都有各自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独特的生产技能,如民族手工艺、纺织、印染、编制、歌唱、舞蹈等,非常丰富,把它们借助素质教育这个平台转化成生产力,就能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贵州、云南等一些地区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提高收入,脱贫致富,改变当地的面貌。

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脱贫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也是国家政策所扶持的。在寻找致富的道路时,人们逐渐清醒地认识到,治贫先治愚,致富靠教育。从根本上讲,实施素质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是最有效、最切实可行的手段,是脱贫致富的强烈呼唤。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异域情调,由此可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因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业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以川西北地区为例,本区分布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自然保护区4处,以及大量的风景区和丰富的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等等,民族旅游资源具有地域辽阔、地貌独特、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文化灿烂的特点,非常丰富。实践证明,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是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必然需要各类人才,人才的利用、开发、培养必然促进人的素质提高。我国类似这样的民族地区还有很多。另外,多种多样的民族工艺品也是游客争相购买的对象,还有民族歌舞、民族体育、民族绝活等都可以开发加以利用,使之产生经济效益,即素质教育→生产力→经济效益。从投入来讲,相对于其他产业是较低的,而民族文化产品的价值,随着知识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将成为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且其市场价值将呈上升趋势,所以,这种富含民族文化特色的经济是一种低耗高效型经济。不仅如此,它还能够使自然社会相协调,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一种清洁经济。

素质是个体性、群体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发展教育是提高民族地区人口素质的关键,而素质的提高又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教育扶贫其实就是素质扶贫。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重视个体的各种素质的教育,又要重视群体素质的完善,还要致力于全民族整体的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今,教育观念在转变,课程设置在改革,我们更应该关注、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问题,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推荐访问:素质教育 少数民族地区 分析 研究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