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设计 >

2023年圆初步认识教案【10篇】

发布时间:2022-12-30 17:30:04 浏览数:

圆初步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P74、75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圆规等工具画圆的操作活动,体会圆形成的过程,初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2、能用圆的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圆初步认识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圆初步认识教案【10篇】

圆初步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P74、75 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圆规等工具画圆的操作活动,体会圆形成的过程,初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2、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进一步感悟圆的基本特征。

  3、经历观察、比较、想象、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用具、学生每人一把圆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陈老师带来了一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看看大家还认识吗?

  它的三条边都相等,那么这个图形叫?还可以叫?(正三角形)

  这个图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叫?(正方形)十二条边相等?二十条边相等?

  (正五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边形)

  2、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正多边形,想象一下,当边越来越多时,最后这个图形会变成什么呢?

  (圆)

  师: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索数学中圆的奥秘,感受一下圆的魅力。

  (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3、师:观察一下圆,它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边是弯弯的,没有直的边,没有角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圆的本质特征。

  (一)徒手画圆,体会画圆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

  1、师:现在陈老师想在黑板上像这样画一个大一点的圆,只用一支粉笔,谁能来画一个漂亮一点的圆?

  (个别板演)

  师:你们来评价一下他们画的圆?

  2、师:看来只用一支粉笔,要把圆画好、画标准,是不太容易的,那怎么办?用圆规太小,要借用一点工具,是吧?

  (二)用绳子画圆,初步体会圆形成的过程

  1、师:都没办法了?看陈老师带来的工具行不行?请个同学帮忙(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黑板上,然后拉紧绳子,绕一圈,就能画成一个圆)

  师:看清楚,我是怎么画的吗?

  师:谁愿意也像这样来试试看?其他同学要仔细观察并思考: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师: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点要固定)

  师:只要有一个固定点,旋转一周就能画出圆了是吗?谁愿意再来试试?

  (生黑板尝试)(拉紧绳子,长度要固定)

  不是只要固定这个点,旋转一周就能画出圆了吗?

  师:你们的意思是不仅要固定点,还要固定长度。

  再来回顾一下,固定的点在哪里?绳子的一端作为固定的点。固定的长度就是绳子的长度

  (三)尝试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体会圆形成的过程

  1、师:刚才在黑板上借用工具我们画出了圆,现在让你在纸上画一个圆,你打算用什么工具?为了方便画圆,人们发明了圆规,拿出你的圆规先来观察一下吧,圆规有2只脚,一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只是带铅笔的脚。现在就请你用圆规画一个圆。

  (要求:用圆规画圆,无论成功或失败,一次完成,不能擦。)

  2、师:(先展示一个成功的)这个圆画得很漂亮!

  师:(再展示一个不成功的)这个是圆吗?(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圆是一个封闭图形,这个图形没有封闭。猜一猜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针头的脚移动了、带铅笔的脚动了。

  师:那么应该怎样用圆规来画圆呢?一起来看一看。(媒体演示)

  师:把两只脚分开,针尖固定,捏住上面的把手,旋转一周。(媒体出示)

  3、师:现在你会用圆规画圆了吗?

  在练习纸上再试一次,画好后同桌相互欣赏一下。

  师:很多同学都成功地画出了圆,说说在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四)对比、总结圆的特征。

  1、师:固定点在哪?固定长度在哪?

  (针尖所在的地方、两脚之间的长度)

  2、刚才用铅笔为什么不成功?(没有固定点,固定长度)

  (五)认识圆心、半径

  1、师:在圆中,固定的点和固定的长度分别叫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5页自己学习一下。

  师:我们把这个固定的点就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书:圆心O)

  固定长度就叫这个圆的半径,什么是半径呢?书上找到这句话了吗?

  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就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板书:半径r)

  2、师:半径还有吗?有几条?(无数条)

  师:圆有一个圆心和无数条半径。(板书)这些半径有什么特点吗?

  3、师:早在2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墨子是这样认识圆的特征的:“圆,一中同长也!”所谓的一中指的是什么?同长指的又是什么呢?

  师:看来墨子对圆的认识和我们刚才对圆的认识是一样的,让我们再来说一说这个伟大的发现:“圆,一中同长也。”

  三、综合运用

  1、图形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师:圆有一中同长的特征,那么,再来观察刚开始看到的这几个正多边形,它们是否具有一中同长的特征呢?三角形有这样的特点吗?

  2、判断

  (1)圆有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

  (2)半径越大,所画的圆就越大。(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小胖:圆的半径都相等。

  小巧: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小亚:所有的圆半径都相等。

  3、师:今天我们探究了数学上的圆,知道了圆有1个圆心和无数条半径,还知道了怎样来画圆,那么让我们回到生活中,看看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夺宝游戏,怎样站才公*?

  (2)吃饭的时候,为什么喜欢选择圆桌?

  师:这样每个人都能夹到,每个人伸出的距离都差不多。

  (3)师: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

  师: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更为*稳,如果将车轮做成其他形状,估计大家都不愿坐车了。

  师:看来,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四、课堂总结、品味圆

  师:圆是一个美妙的图形,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里其实都有它的身影,圆在生活中扮演着它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魅力无穷,下节课上,我们将继续探究圆的奥秘,好吗?

圆初步认识教案2

  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对圆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部分学生对“圆心”、“半径”等名称有所了解;都知道画圆可以借助圆规,但对用圆规画圆的技巧及画定圆的方法还不了解;另外,对于几何图形,学生习惯像长方形、正方形等多边形那样从边、角这两个要素去描述,对于圆要从“圆心”、“半径”这些要素去描述会不太适应。本课将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认知起点展开。

  本册教材中没有出示“圆”的定义,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让学生经历定义化的过程。因此,本课时的教学设计重组了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从操作切入,以重组显脉络,以创造为核心,以体验为主旨,试图通过若干“创造”活动,加深学生对圆特征的感受:一方面,注重给学生体验数学的机会,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经历“圆”的创造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感受,逐步加深对圆的特征的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对由圆组合图案的创造,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创造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概括等活动自主展开对于圆的要素认识,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

  这样的设计,主要侧重于环节的递进铺陈,以学生的自觉思维为主,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凸显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逐步理解和把握,加深学生对圆的逐步感受与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

  课件圆规尺剪刀

  教学过程:

  一、课件: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1、你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圆?

  2、圆不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大自然中更是随处可见,一起来欣赏。(课件)

  3、圆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圆”的奥秘。(板书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举的实例和教师的媒体展示相结合使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他而也体现出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认识圆规,尝试画圆。

  (1)认识圆规。

  师:在数学上有专门画圆的工具。它就是?(圆规)

  师:观察一下,圆规都有哪些部分组成?

  (2)生试画圆。

  要求:一次成圆。(提示:不要反复使用圆规)

  (3)展示画的不成功的圆。

  小组讨论:说说不成功的原因。

  (4)请一生说说正确的方法。

  (5)教师黑板上示范画圆。

  (6)学生学习单上画圆。

  [学生通过自己反复的操作活动,对圆的认识由原来最初的认知状态,到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有意识的体会出可以通过“尝试、失败、再尝试”的一系列活动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探究(二)、认识圆心、半径。

  (1)课件:体育老师操场上画圆。

  师:体育老师没有使用圆规,他怎么也画出了一个圆?

  (提示:中间的木棍相当于圆规有针尖的一只脚

  小车相当于圆规有笔的一只脚

  中间的绳子相当于圆规两脚间的距离)

  (2)概括提炼画圆的原理。

  小结:画圆的原理是一样的。(定点、定长、然后旋转画圆)板书

  (3)认识圆心、半径。

  A、自学书本P75

  B、生说圆心、画一画半径。

  师:在圆中固定的那个点就是圆心,可以用字母0表示。

  师:半径你是怎么画的?(从圆心到圆上的距离就是半径)

  师:圆上还有半径吗?(圆有无数条半径,画一条作代表就行了)

  C、说一说半径与圆规两脚间距离的关系。

  探究(三)、按要求画圆。

  讨论画圆的方法。

  师:我要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你准备怎么画?

  1、定圆心。

  2、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3厘米。

  3、再画圆。

  4、标上圆心0,半径r=3cm。

  看课件演示。

  学生模仿画。

  师:你画的圆是3厘米吗?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用尺量一量检验一下你的圆画的对吗?如果画的不好的重画一个。

  师:圆心和半径对于圆来说很重要,同学们在画圆时要注意标上圆心和半径。

  通过一些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同学的介绍认识了圆心和半径,通过画指定半径的圆加深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

  三.折一折圆

  1、剪一个圆。

  2、折一折圆。(对折)

  师:你发现了什么?(圆是轴对称图形,他有无数条对称轴)

  介绍直径。

  请一生画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直径)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师:量一量半径,直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板书:d=rx2 r=d/2)

  四.练习阶段:

  1、画直径为8厘米的圆。

  2、看图回答问题。

  小圆的半径r为多少?

  R=4cm

  R=4cm

  rx3、我们一起来画同心圆。

  画5个同心的圆,使得半径一个比一个大1cm。

  五、总结

  师: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圆的知识。用圆可以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出示媒体)弯月、五环、小花,下课以后让我们一起试试吧!

  通过请学生利用圆设计图案,使学生感受到圆的美,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创新的能力。

  板书设计: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定长、再画圆。

  圆心半径直径

  d r 0 d÷2=r

  d r

  rx2=d

圆初步认识教案3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心、半径的含义。学会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策略:

  1、通过现场操作和录像、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有意观察,感知圆的定点、定长的本质特征,以此达到教学重点。

  2、组织学生多层次的操作,通过现场展示操作过程,操作成果,录像展示错误操作及其导致的结果,以正误对比,以及对操作成功或失败的反思,感悟用圆规画圆的动作要领及其深层内涵,以此突破难点。

  技术应用特色及整合点

  以电子幻灯片和实物投影为主要展示*台,集成录像、动画等多种展示方式。

  1、以大量配音图片出示生活中的圆,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并让学生了解圆的文化内涵。

  2、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圆的定义化过程和半径的概念,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以此动态表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强化学生记忆。

  3、将难以集中观察到的各种画圆的方式和适用个别指导的教师用学具圆规画圆的动作细节用录像的形式进行放大展示,有助于学生观察,掌握规范的使用圆规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第一环节:联系生活导入

  联系生活,出示课题

  展示大量生活中的圆的图片,引出课题

  观察图片,唤起生活经验,了解圆的文化内涵。

  利用电子幻灯片展示大量图片,通过配音旁白,带领学生进入圆形的世界

  第二环节模仿、思考、尝试

  1、了解圆的形成过程

  2、感悟圆中定点和定长不能变,定长决定圆的大小。

  展示绳栓小球成圆,绳栓铅笔成圆,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画圆等使用简单工具画圆,多种成圆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有意观察,思考圆在形成过程中的不变的是什么?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观察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思考圆在形成的过程中什么不能变(定点和定长不能变,定长决定圆的"大小)。在讨论中将不连贯的思考点加以系统化,连贯化。

  利用动画、录像展示生活中使用简易工具成圆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有意观察。

  第三环节:建立概念、学习技能

  1、学习使用圆规,学习画定圆。

  2、知道圆心半径和概念,知道同圆半径的特点。

  3、展示各种不同形态的圆规,帮助学生了解圆规相同的结构组成。

  4、展示使用圆规画圆的规范操作过程。

  5、在画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定点和定长的作用。出示圆心、半径概念。

  6、组织讨论思考同一个圆的半径具有什么特点。

  7、展示画规定大小的圆的方法。

  8、展示各种由大小不一的圆组合成的图案。

  9、了解圆规的结构。

  10、尝试操作圆规画不定大小的圆。观看错误操作录像,找出错误动作。

  11、在操作中感悟定点和定长的作用。观看动画,知道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交流讨论得出圆规的针尖脚即圆心,针尖脚和笔芯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

  12、通过猜想和验证得出结论:同圆半径相等以及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13、模仿操作,画规定大小的圆。

  14、模仿、创新设计由圆组成的美图。

  15、通过录像、实物投影,清晰放大展示画圆的过程,辨析错误的操作。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明确而细致的指导作用。

  16、以动画形式表述概念的形成过程,动态的表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第四环节:课外拓展

  1、了解*古代对圆的有关论述。

  2、学会使用网络工具查找相关知识。

  3、出示“圆,一中同长也,引导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讨论理解句子。

  4、为什么生活中圆形应用如此广泛,推荐学生电子读物。展示相关页面。

  5、交流对句子的理解。上网搜索相关答案。

  6、阅读网上文章“为什么轮子的侧面是圆形的”“圆规是谁发明的”

  7、观看电脑动画。激发无限遐想。

圆初步认识教案4

  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74-7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心和半径及其作用。

  (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次性杯子、棋子、线、图钉、圆规、直尺、铅笔、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另一个*面图 形——圆。(出示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2、出示: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的圆。(媒体)

  3、举例: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学生介绍)

  二、尝试探索:

  刚才大家举了很多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说明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

  联系。如果请你画一个圆,你会吗?请大家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你能用几

  种方法画圆?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并认识圆心、半径。

  1. 师提供的工具:线、图钉、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备圆规。

  2. 学生尝试利用各种工具画圆。

  3. 交流画法:

  (1)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2)利用线、图钉画圆

  (3)利用圆规画圆

  4.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用各种工具来画圆,画比较大的圆用第2种方法比较合适,比如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画个圆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出示媒体,认识圆心和半径。

  5. 师利用图钉、线、粉笔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口头巩固圆心和半径)

  6. 如果请你在练习本上画比较小的圆,你认为用什么工具画圆又准确又方便? (用圆规)

  (二)尝试用圆规画的圆

  1.介绍画圆的专用工具圆规:(圆规主要由3部分组成,它有两个脚,一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用来旋转的。)

  2.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3.交流画圆的体验(成功与失败),同伴互助,使画圆失败的同学画成圆。

  4.小组讨论用圆规画圆的要点。(板书:定点、定长、绕一周)

  5.小结:定点就是圆心,出示板书:圆心;定长就是圆的半径出示:半径;绕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三)尝试画半径是3厘米的圆

  1、看视频

  2、学生操作

  3、组内互查

  (四)探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1.出示:想一想:圆心和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

  2.出示同心圆,这两个圆位置相同吗?大小呢?为什么?

  3.出示上下位置半径相同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呢?

  4.出示左右位置半径不相同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呢?

  5.通过观察你能不能说说圆心、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出示板书:决定圆 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五)质疑

  1.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初步认识了圆,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把书翻到P.75、P.76。

  2.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的吗?

  三、总结: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出示:*结,这是什么?它既是一种古老的编织艺术,又是吉祥挂饰,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圆形来设计吉祥、喜庆的事物呢?因为在我国,圆象征着团圆。

  四、拓展阶段: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圆不仅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我们还可以用圆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出示媒体)弯月、奥运五环、小花,你想不想也来试试!那我们就来试试吧!(可选一个画,也可自己设计图案)

  同学们很有创意,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折纸游戏,学生操作,把一个圆对折、对折、再对折,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折痕叫什么?和圆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圆有关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究这些问题。

  五、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定长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绕一周

圆初步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

  上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P74~75

  教学目标:

  1、经历主动探索、操作画圆等活动,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并知道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教具准备:

  圆规、课件、三角尺

  学具准备:

  圆规、直尺、A4纸、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丰富表象,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

  1、寻宝游戏:

  师:小胖得到一张纸条,宝物藏在距离小胖3米远的地方。请你在这张纸上点上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小胖,这个宝物在哪儿呢?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纸上1cm表示1m,请你表示出距离小胖3m远的宝物可能所在的位置。

  揭题: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学习,齐读课题。(板书:圆的认识)

  2、对比认识:

  师:图形不同他们的特点也不一样,所以确定他们大小所需要的数据也不一样,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圆的大小究竟是谁确定的呢?

  二、尝试画圆,揭示圆的本质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

  师:请你在空白纸上,画出3个圆,可以同样大,也可以画3个大小不一,边画边体会,圆的大小有谁确定?

  师:要画出大小一样的圆,有什么窍门,怎么样保证画出的圆的大小完全相同?

  (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

  师:只要保证圆规两脚的距离不变,画出的圆大小就一样的,同意吗?

  师:要想画出大小不同的圆,有什么窍门?

  师:圆规开口的两个脚或者两个针尖的距离不一样。

  师:这样看来,圆的大小是谁确定的呢?

  师:圆规开口的大小决定圆的大小。

  师:我们就以这个圆为例,针尖在这里,圆规两脚的距离,指的是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书空)

  师:你能用一条线段把他表示出来吗?(呈现作品)

  师:像这样,一端在圆的中心,一端在圆上的线段,数学中把他叫做什么?

  师:中间这个点叫圆心,用字母0表示,连接圆心0与圆上某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

  师:找到圆心O,标上半径r。

  总结:现在看来,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半径越长,圆越大,半径越短,圆越小。

  2、探究圆的有无数条,半径都相等

  师:小组讨论,看看那个小组认识最深刻,方法最多元。

  师:先解决第一问题,半径真有无数条吗?

  师: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都相等,都相等吗?拿出理由啦,没有理由的都只能成为猜想。

  师总结:得出结论了圆的半径有无数条,同一个圆里面半径都相等。

  3、深化对比

  真因为这样,200多年前,我们伟大的思想家墨子,说了“圆,一中同长也”,一中指,同长呢?正因为一中同长,虽然有无数条半径,但只要几条就能知道圆的大小?

  师:难道以前的这些图形不是一中同长吗?

  4、认识直径

  师:在圆里面,除了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还有一条线段也能决定圆的大小,找一个圆画出心目中的直径。

  展示作品:直径

  师:是不是圆里面的随便画一条就是直径?怎样的线段是直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师:穿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半径有无数条,长度相等,猜猜直径有什么特点?

  师:直径有无数条我们就不在研究了,和我们刚才的半径无数条的想法差不多,那为什么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呢?除了测量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说明?

  师:同一个圆里面,直径是半径的2倍。

  想圆猜物。

  师:那我就来点线索,当我线索出来的时候,第一独立思考,第二,同桌前后迅速碰撞,猜一猜我带的是什么?

  半径:15cm

  师:仔细观察这个钟面,你在这个钟面上,你找到圆了吗?他指完了,还有别的圆的,你可以继续补充?

  师:哪根针转出的圆大?

  说明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圆的大小和半径有关,既然圆的大小和半径有关。谁决定了圆的位置?

  师:他在没有圆的地方,他发现了3个动态的圆,这就是数学的洞察力。

  直径:135cm

  师:数据太大了,我再给点提示。

  师:全球最大的摩天轮,知道在哪儿吗?伦敦眼,杨老师为了上好这节课,专门跑了一趟伦敦,拍了张照片我就回来了。话说那天去啊,杨老师和杨老师的朋友一起去的,他知道杨老师是数学老师,就给杨老师出了一道题,他说我们俩这次做摩天轮分开来坐,而且坐得越远越好,他蹭蹭蹭的爬上去了,你猜我在哪儿?

  师:谁能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一下,我究竟坐在那儿?

  原来我在直径的那里,他在直径的那里。

  师:当我们把这些线段连起来,圆里面发现了许多的线段,仔细发现,哪条线段最长?(直径最长:原来小小的游戏里面,蕴含着朴素的道理,直径是一个圆里面最长的线段)

  总结回顾

  师:最后,千金难买回头看,距离小胖3米的宝物为什么是圆呢?又真的是圆吗?

  师:你能说说球和圆有什么区别?

  学习到这儿,我们的数学课将要结束了,杨老师希望在座所有的同学都能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你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圆,了解更多圆的奥秘。

圆初步认识教案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感受圆之美,渗透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圆形物体、简易的画圆工具、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动画:*静的水面丢进小石子,泛起圆形的波纹。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圆?(生举例)

  出示:在一切*面图形中,圆最美。(图片欣赏)

  2、了解圆与其他*面图形的区别,感知圆的特征,并揭示课题。

  【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圆,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体会到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知圆形的美。通过观察圆与其他*面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圆的特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新知学习

  (一)画圆

  1、尝试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学生可能出现的画圆方法:

  (1)用圆形物体描圆;

  (2)利用老师制作的画圆工具画圆;

  (3)用圆规画圆。

  2.学生第二次用圆规画圆,深化认识。

  (集体学习,同伴互助学习用)

  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师:你们有没有见过体育老师在操场上是怎么画圆的?(课件展示)

  老师也可以仿照体育老师的方法,利用绳子和粉笔在黑板上画圆,你有什么要提醒老师的?

  【通过学生自主画圆与教师的示范画圆,使学生的思维形成梯度,有利于学生对圆的本质的理解,并为下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做好铺垫。】

  (二)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1、教师用圆规画一个圆。

  2、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3、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4、介绍墨子的发现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这样写道:“圆,一中同长也。”(媒体出示)

  你是如何理解所谓“一中”和“同长”的?

  5、由“同长”引出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通过介绍*古代思想家的研究成果,揭示出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基本特征,同时让学生感受圆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2)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6厘米的圆小。()

  (3)同一个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4)两条半径一定能组成一条直径。()

  (5)判断下面两幅图,那幅图在画圆时体现出定点的作用,那幅图体现出定长的作用。(出示图片:奥运五环和射击靶)

  2、出示古代的阴阳太极图

  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5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课堂小结。

  拓展提升,在比较中深化认识。(机动)

  1、体会正多边形与圆之间的内在联系

  【比较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体会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

圆初步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圆规,所以用圆规画圆是难点,掌握圆的特征是重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圆形,如有的钟面是圆形的,当然钟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现在的硬币有多边形的,也有圆形的。唯独车轮子,不管是*的还是外国的,不管是大车还是小车的车轮子,为什么都要做成圆的呢?

  (产生疑问,引起争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想画一个比较标准的大圆,可以怎么画?(指名回答)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用绳子画圆)先取一段绳子,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套在石头和棍棒上,然后拉紧绳子,绕着这个固定的点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老师刚才画圆时,中间的点怎么样?(中间的点不动。)

  我们把这个不动的点叫定点。(板书:定点)

  粉笔画出的线为什么能首尾相接呢?

  应该说圆上任意一点到定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把这段相等的距离叫定长。(板书:定长)

  如果我们在本上画圆,用我们刚才画圆的方法方便吗?(不方便)那可以怎么画?

  (出示圆规)这是我们画圆的工具圆规。圆规有两个脚,一脚带尖,另一脚带笔。认真看老师怎样用圆规画圆。画圆时,先定好一点,然后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这点上,把带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老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

  请你在本上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边画边想,画圆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

  画圆时,要先定点,再定长,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哪是定点?哪是定长?

  (先让学生动手画圆,边画边体会出哪是定点,哪是定长。先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板书:圆心)

  什么叫圆心?(指名回答)

  哪儿是定长?老师在圆上画出这段定长,观察这条线段两端在什么地方?这条线段叫半径。(板书:半径)

  谁说说什么叫半径?(指名回答)

  (老师再在圆上画出直径。)老师边画你们边观察,这条线段通过哪儿?两端在哪儿?

  像这样,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

  谁再说说什么叫直径?(指名回答)

  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书上对这些概念做了准确的叙述,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我们刚才概括的跟书上完全一样吗?有没有补充?

  (学生补充: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

  (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这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再通过看书,使总结出的结论更准确,更完善。)

  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概念。

  练一练

  (1)判断这几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

  (2)判断哪条线段画的是直径?

  (3)这四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哪一条是直径?(学生举数字卡片判断)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们继续研究圆还有什么特征?

  2.研究圆的特征。

  用我们准备好的学具转动A面,你发现半径有什么特征?转动B面,你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小组讨论。)

  (老师再在幻灯上演示一遍,提问讨论结果。)

  (板书) 无数条 相等

  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直径、半径有这些特征。在下面两个圆中:(出示)

  甲圆的半径和乙圆半径相等吗?

  甲圆直径是乙圆直径的2倍吗?

  那么圆在什么情况下才存在这些特征?(板书:同一圆里)

  练一练(正确画,错误画。)

  (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

  (3)在同一圆里,半径是4厘米,直径一定是2厘米。 ( )

  (4)圆心在圆上。 ( )

  同学们判断得都很正确。老师想让同学们用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来计算下面几道题: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倍数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师给出半径和直径的数据,你们会画圆吗?小组讨论一下,半径2厘米的圆怎么画?直径6厘米的圆怎么画?(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把半径2厘米的圆画在本上,要求标圆心、半径。边画边想,什么决定圆的位置?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直径6厘米的圆请同学们回家画在本上。

  刚才同学们画了半径是2厘米的圆,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的?圆的大小呢?

  (板书) 位置 大小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画圆时要先点圆心。

  (老师举起一个圆)有一个同学是个小马虎,他在画完这个圆后,忘了点圆心了,你能帮助他找到圆心吗?

  如果这个圆画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点圆心,怎么找到它的圆心呢?

  (指导学生说出用直尺在圆面上从下往上推,推到最长的一段,就是直径。)

  (三)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能用我们刚学的圆的知识来解答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车轮子都是圆的吗?(指名回答,前后呼应,用刚学的圆的知识来回答刚才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圆初步认识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小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玩过投圈游戏吗?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投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

  3、想办法画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教师板书:d=2r或r=1/2d

  3、用圆规画圆。

  三、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车轮为何是圆的,车轴应该装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板书:圆的认识

  1、各部分名称:or(无数条)d

  2、d=2r或r=1/2d(同圆或等圆)

  3、画法:定圆心、定半径、旋转一圈

圆初步认识教案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并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习用圆规画圆,初步能按要求画圆。

  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完成知识的意义赋予,从中培养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3、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文化。

  教法学法:

  教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抢答:根据教师的描述说出是什么图形?

  (三角形、梯形、长方形、*行四边形、正方形。)

  二、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圆:这是什么图形,认识吗?

  2、揭示课题:圆的认识。(板书)

  三、探究新知

  1、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2、引导比较:圆和其它*面图形相比,有什么区别?

  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面图形。

  3、探究圆的特征。

  师:你知道老师这个圆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①、画:学生自己画比较方法的优劣

  指名上台画谈画圆的体会。

  到黑板上画学生评价感悟定点、定长的重要性

  ②、说:知道有关圆的哪些知识?在探底中动态生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a)圆心。 (o)

  (b)半径(r);直径(d)画

  (c)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d=2r,r=d÷2)

  (d)有无数条半径、直径。

  注意:尽量让学生说,顺着学生思路引导,在动态中把握。

  ③、引导验证:让学生结合图形进行验证。

  ④、按要求画圆:在黑板右面画一个更大的圆、独立思考、组织讨论、指名画

  目标:

  〈1〉、知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定点)

  〈2〉、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决定圆的大小。(定长)按要求画圆。(r=3厘米;d=4厘米)让学生说画法、教师小结方法并板书进一步掌握画圆的方法

  四、教学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巩固练习

  1、找出圆中直径和半径。

  2、判断:

  (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2)直径为8厘米的圆比半径为4、3厘米的圆大。

  3、思考:怎样在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机动)

  板书设计圆的认识

  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画法:定点、定长、圆心:o(位置)旋转一周

  半径:r无数条;长度相等

  同圆(大小)

  等圆直径:d无数条;长度相等d=2rr=d÷2

圆初步认识教案10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圆规教具、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

  三、教学过程

  (一)、源于生活,初步感知

  1、举例圆: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其他哪些物体表面是圆形的?

  2、揭示课题:圆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画圆

  1、感悟画圆法

  A、用钢笔沿着硬币外围画一圈,画出一个圆。

  B、用三角板上的圆形窟窿画一个圆。

  C、在绳子一端系一支铅笔,按住绳子一端,也画出一个圆。

  D、用圆规画出一个标准的圆。

  2、动手操作,用圆规画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圆规,是画不好圆的。可见,圆规是我们画圆必备的工具。

  学生用圆规画圆,并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定长、定点、旋转一周。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自主学习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在准备好的纸上随意点一个点,用o表示,拿一根长度为r的细绳子一端固定在o处,一端绕着o画圆。称r为圆的半径,o为圆的圆心,通过o的任意一条圆内直线为圆的直径d。并通过测量得知d=2r。

  2、深化半径、直径的特征。

  (1)请同学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

  (2)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

  有无数条半径;同样也有无数条直径。并且所有d=2r。

  3、谈古论今,感受圆文化

  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学完了今天的知识,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触或是想法?

  (四)、巩固知识,深化认知

  1、抢答:知道半径填直径或知道直径填半径。

  2、(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

  A.半径长度 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叫直径。

  A.直径 B.线段 C.射线

  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直径的长度一定是半径长度2倍。

  (2)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3)半径3CM的圆比直径5CM的圆小。

  (4)直径两个端点在圆上,所以只要两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就一定是直径。 (5)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圆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阅读


圆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1)

——圆初步认识教案10篇

圆初步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基本特征。

  (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教学难点:

  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都相等;用圆的特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圆规、直尺、铅笔、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同学们看,这里有许多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1.圆的认识:

  折一折:圆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学过轴对称,说的就是如果一个图形能沿着一条轴对折,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那么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折一折吗?

  2.认识圆心

  实际上,我们能像这样折出无数条对称轴。

  那么请同学们现在观察一下,你折出的这些折痕有没有交叉?是不是相交在同一点?

  这一点在圆的中心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3.认识直径

  把一条折痕用笔和尺描出来。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称为: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想一想,圆有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一样吗?

  4.认识半径

  圆心把每条直径都分成了两部分,我们来量一量刚才描出的线段,从圆心到这两头的长度,它们一样么?

  半径就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半径一般用r表示。

  想一想,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它们长度一样么?

  半径r和直径d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即时练习:找出圆的半径和直径。

  用圆规画圆:

  1.介绍圆规的构造

  看这是圆规,圆规它有两个脚,一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用来旋转的。

  2.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请同学们在练习纸左上角的范围内试着任意画一个圆。

  说一说你是怎么操作的。

  3.介绍圆规的正确用法

  想一想:

  1.我们刚才画圆的时候,怎样确定圆的位置?(由针尖的位置决定,针尖所在的点就是圆的圆心。因此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怎样确定圆的大小?(笔尖和针尖的距离决定的,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因此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画半径3厘米的圆:

  1.画圆的时候可以先在纸上标出圆心(画一个X),确定好圆的位置,然后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3厘米)。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3.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绕圆心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4.再画一个半径为4cm的圆。

  画同心圆:

  这些大小不同的圆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有同一个圆心。

  这些有同一个圆心但半径不同的圆,我们称为同心圆。

  练习:以O为圆心画出半径为2cm、3cm、4cm的同心圆

  四、深化认识:

  1.不用圆规还可以画圆吗?2.美丽的圆3.课堂总结

圆初步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出发,感受生活中圆形物品的特征。

  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

  3、通过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

  4、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培养空间观念,感受到几何图形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O都有相同的长度r”,认识圆心、半径,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圆的概念和画圆的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单、视频、圆规、绳子、圆形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情景引入

  同学们,一滴水滴到*静的水面上,会形成怎样的波纹呢?(圆形的波纹)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发现圆,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

  (先小组交流,后全班反馈)

  2.欣赏生活中的圆

  (媒体展示)你们看,这是老师搜集的一些素材,请大家欣赏。

  3.学生交流对圆形物体的感受和对圆的认识

  4.揭示课题

  看来,生活中圆真是无处不在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走进圆的世界。(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二、尝试探究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

  1.交流画法

  ①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②利用细绳、图钉画圆。(机动)

  2.介绍生活中如何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

  ①展示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

  师:体育老师经常在操场上画圆,他是怎样画圆的呢?(媒体演示)

  ②老师演示用绳画圆。

  师:那老师也试试看,在黑板上画圆。

  (一端用图钉固定在黑板上,另一端用细绳扎上粉笔,拉直绕一圈。)

  师:借助绳子画圆,只要固定一点,确定长度,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

  (板书:固定一点,确定绳长。)

  ③认识圆心和半径。

  师:我们把这个固定的点给它取个名字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这根细绳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板书“圆心O,半径r”)

  3.引出圆规:生活中除了用这些工具来画圆,聪明的数学家们早在很久以前就发明了一种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圆规”。

  (二)尝试用圆规画圆

  1.介绍圆规的构造

  (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带针尖的脚,一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是用来旋转的。)

  学生第一次尝试画圆

  师: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画圆?画一个圆不成功可以在旁边再画一个。会的同学可在小组内传授经验,互相交流学一学。(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师巡视指导。)

  3.老师示范用圆规画圆

  师:请看老师是怎样规范画圆的?边看边思考你刚才的画法和老师的有什么区别?

  4.学生再一次尝试画圆(画在作业单上),并交流画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

  5.师生边交流画法,边尝试第三次画圆。

  (先用铅笔在画纸上画一个“x”,再把圆规两脚分开一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x”上,握住圆规的把手,把带有铅笔的脚绕固定的点旋转一周。)

  交流总结:画圆三步骤:固定圆心、确定半径、旋转一周。

  6.学生第四次画圆

  请大家再一次拿出圆规画一个最漂亮的圆,画完后标上圆心“O”和半径“r”。

  学生展示,纠错

  师:画圆还要注意哪些地方?

  师:如果手捏住圆规的两个脚来画,会怎么样?画圆会成功吗?

  师生小结:就像体育老师用的绳子要拉直,不能改变绳子的长度一样。在画圆时,应保持圆规的两脚距离不变,即半径不变。

  (三)探究圆的半径的特征

  1.小游戏:比一比:在同一个圆上,谁在30秒内画的半径最多?你发现了什么?

  (圆有无数条半径。)

  2.师:请你再量一量这些半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是相等的。)

  (四)问题解决

  师:小胖他们小队正准备做夺宝游戏呢!

  出示游戏图:********x(队员)

  (宝藏)

  ①对于这样的队形,你觉得怎么样?

  ②要使这个游戏公*,你能设计出一个好队形吗?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哪些本领?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综合与实践活动作业单“我是数学小博士”和“我是小小设计师”中的任务。

圆初步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74-7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次性杯子、线、图钉、圆规、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出示: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媒体)

  举例: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学生介绍)

  师举例动态的圆:水滴落在*静的水面泛起的一个个圆形的波纹,这其实是一个动态的圆。(媒体展示动态的圆)

  揭示课题:生活中处处有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尝试探索: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

  师提供的工具:线、图钉、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备圆规。

  学生尝试利用各种工具画圆。

  交流画法:

  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利用线、图钉画圆

  利用圆规画圆

  我们来看看体育老师和数学老师上课的时候是怎么画圆的?

  比较各种方法

  你觉得用什么方法画的圆最标准?(用圆规画的圆最标准)

  (二)尝试用圆规画的圆,并认识圆心、半径。

  介绍圆规的构造。

  圆规它有两个脚,一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用来旋转的。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交流画法

  先用铅笔在画纸上点一点,再把圆规两脚分开一定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点上,捏住圆规的把手,把另一只装有铅笔的脚绕固定的点旋转一周。

  小组讨论用圆规画圆的要点。

  (板书:定圆心、定半径、绕一周)

  老师示范画圆

  小结:

  在圆中固定的那一个点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上所有的点到圆心O都有相等的长度,叫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圆心、半径)(在黑板上的圆中标出圆心和半径)

  (三)尝试画半径是2厘米的圆

  学生操作

  汇报交流画的过程

  同桌相互检验

  (四)探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请学生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个圆。

  出示同心圆,看了这两个圆你有什么想法?

  这两个圆一个大,一个小,这是因为两个圆的半径长度不一样。所以会一大一小。

  出示上下位置半径相同的两个圆,那这两个圆呢?

  这两个圆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这是因为这两个圆的圆心位置不同,所以会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这两个圆的圆心位置不同,所以会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因为它们的半径长度不一样。所以会一大一小。

  通过观察你能不能说说圆心、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

  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板书)

  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拓展阶段: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圆的知识。用圆可以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出示媒体)弯月、五环、小花,你想不想也来试试!那我们就来试试吧!

  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 圆心 决定圆的位置

  定长 半径 决定圆的大小

  绕一周

圆初步认识教案4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心、半径的含义。学会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策略:

  1、通过现场操作和录像、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有意观察,感知圆的定点、定长的本质特征,以此达到教学重点。

  2、组织学生多层次的操作,通过现场展示操作过程,操作成果,录像展示错误操作及其导致的结果,以正误对比,以及对操作成功或失败的反思,感悟用圆规画圆的动作要领及其深层内涵,以此突破难点。

  技术应用特色及整合点

  以电子幻灯片和实物投影为主要展示*台,集成录像、动画等多种展示方式。

  1、以大量配音图片出示生活中的圆,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并让学生了解圆的文化内涵。

  2、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圆的定义化过程和半径的概念,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以此动态表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强化学生记忆。

  3、将难以集中观察到的各种画圆的方式和适用个别指导的教师用学具圆规画圆的动作细节用录像的形式进行放大展示,有助于学生观察,掌握规范的使用圆规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第一环节:联系生活导入

  联系生活,出示课题

  展示大量生活中的圆的图片,引出课题

  观察图片,唤起生活经验,了解圆的文化内涵。

  利用电子幻灯片展示大量图片,通过配音旁白,带领学生进入圆形的世界

  第二环节模仿、思考、尝试

  1、了解圆的形成过程

  2、感悟圆中定点和定长不能变,定长决定圆的大小。

  展示绳栓小球成圆,绳栓铅笔成圆,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画圆等使用简单工具画圆,多种成圆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有意观察,思考圆在形成过程中的不变的是什么?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观察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思考圆在形成的过程中什么不能变(定点和定长不能变,定长决定圆的"大小)。在讨论中将不连贯的思考点加以系统化,连贯化。

  利用动画、录像展示生活中使用简易工具成圆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有意观察。

  第三环节:建立概念、学习技能

  1、学习使用圆规,学习画定圆。

  2、知道圆心半径和概念,知道同圆半径的特点。

  3、展示各种不同形态的圆规,帮助学生了解圆规相同的结构组成。

  4、展示使用圆规画圆的规范操作过程。

  5、在画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定点和定长的作用。出示圆心、半径概念。

  6、组织讨论思考同一个圆的半径具有什么特点。

  7、展示画规定大小的圆的方法。

  8、展示各种由大小不一的圆组合成的图案。

  9、了解圆规的结构。

  10、尝试操作圆规画不定大小的圆。观看错误操作录像,找出错误动作。

  11、在操作中感悟定点和定长的作用。观看动画,知道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交流讨论得出圆规的针尖脚即圆心,针尖脚和笔芯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

  12、通过猜想和验证得出结论:同圆半径相等以及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13、模仿操作,画规定大小的圆。

  14、模仿、创新设计由圆组成的美图。

  15、通过录像、实物投影,清晰放大展示画圆的过程,辨析错误的操作。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明确而细致的指导作用。

  16、以动画形式表述概念的形成过程,动态的表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第四环节:课外拓展

  1、了解*古代对圆的有关论述。

  2、学会使用网络工具查找相关知识。

  3、出示“圆,一中同长也,引导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讨论理解句子。

  4、为什么生活中圆形应用如此广泛,推荐学生电子读物。展示相关页面。

  5、交流对句子的理解。上网搜索相关答案。

  6、阅读网上文章“为什么轮子的侧面是圆形的”“圆规是谁发明的”

  7、观看电脑动画。激发无限遐想。

圆初步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74-7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心和半径及其作用。

  (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次性杯子、棋子、线、图钉、圆规、直尺、铅笔、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另一个*面图 形——圆。(出示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2、出示: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的圆。(媒体)

  3、举例: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学生介绍)

  二、尝试探索:

  刚才大家举了很多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说明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

  联系。如果请你画一个圆,你会吗?请大家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你能用几

  种方法画圆?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并认识圆心、半径。

  1. 师提供的工具:线、图钉、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备圆规。

  2. 学生尝试利用各种工具画圆。

  3. 交流画法:

  (1)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2)利用线、图钉画圆

  (3)利用圆规画圆

  4.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用各种工具来画圆,画比较大的圆用第2种方法比较合适,比如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画个圆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出示媒体,认识圆心和半径。

  5. 师利用图钉、线、粉笔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口头巩固圆心和半径)

  6. 如果请你在练习本上画比较小的圆,你认为用什么工具画圆又准确又方便? (用圆规)

  (二)尝试用圆规画的圆

  1.介绍画圆的专用工具圆规:(圆规主要由3部分组成,它有两个脚,一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用来旋转的。)

  2.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3.交流画圆的体验(成功与失败),同伴互助,使画圆失败的同学画成圆。

  4.小组讨论用圆规画圆的要点。(板书:定点、定长、绕一周)

  5.小结:定点就是圆心,出示板书:圆心;定长就是圆的半径出示:半径;绕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三)尝试画半径是3厘米的圆

  1、看视频

  2、学生操作

  3、组内互查

  (四)探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1.出示:想一想:圆心和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

  2.出示同心圆,这两个圆位置相同吗?大小呢?为什么?

  3.出示上下位置半径相同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呢?

  4.出示左右位置半径不相同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呢?

  5.通过观察你能不能说说圆心、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出示板书:决定圆 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五)质疑

  1.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初步认识了圆,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把书翻到P.75、P.76。

  2.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的吗?

  三、总结: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出示:*结,这是什么?它既是一种古老的编织艺术,又是吉祥挂饰,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圆形来设计吉祥、喜庆的事物呢?因为在我国,圆象征着团圆。

  四、拓展阶段: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圆不仅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我们还可以用圆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出示媒体)弯月、奥运五环、小花,你想不想也来试试!那我们就来试试吧!(可选一个画,也可自己设计图案)

  同学们很有创意,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折纸游戏,学生操作,把一个圆对折、对折、再对折,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折痕叫什么?和圆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圆有关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究这些问题。

  五、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定长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绕一周

圆初步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

  上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P74~75

  教学目标:

  1、经历主动探索、操作画圆等活动,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2、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心、半径并知道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教具准备:

  圆规、课件、三角尺

  学具准备:

  圆规、直尺、A4纸、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丰富表象,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

  1、寻宝游戏:

  师:小胖得到一张纸条,宝物藏在距离小胖3米远的地方。请你在这张纸上点上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小胖,这个宝物在哪儿呢?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纸上1cm表示1m,请你表示出距离小胖3m远的宝物可能所在的位置。

  揭题: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学习,齐读课题。(板书:圆的认识)

  2、对比认识:

  师:图形不同他们的特点也不一样,所以确定他们大小所需要的数据也不一样,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圆的大小究竟是谁确定的呢?

  二、尝试画圆,揭示圆的本质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

  师:请你在空白纸上,画出3个圆,可以同样大,也可以画3个大小不一,边画边体会,圆的大小有谁确定?

  师:要画出大小一样的圆,有什么窍门,怎么样保证画出的圆的大小完全相同?

  (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

  师:只要保证圆规两脚的距离不变,画出的圆大小就一样的,同意吗?

  师:要想画出大小不同的圆,有什么窍门?

  师:圆规开口的两个脚或者两个针尖的距离不一样。

  师:这样看来,圆的大小是谁确定的呢?

  师:圆规开口的大小决定圆的大小。

  师:我们就以这个圆为例,针尖在这里,圆规两脚的距离,指的是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书空)

  师:你能用一条线段把他表示出来吗?(呈现作品)

  师:像这样,一端在圆的中心,一端在圆上的线段,数学中把他叫做什么?

  师:中间这个点叫圆心,用字母0表示,连接圆心0与圆上某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

  师:找到圆心O,标上半径r。

  总结:现在看来,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半径越长,圆越大,半径越短,圆越小。

  2、探究圆的有无数条,半径都相等

  师:小组讨论,看看那个小组认识最深刻,方法最多元。

  师:先解决第一问题,半径真有无数条吗?

  师: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都相等,都相等吗?拿出理由啦,没有理由的都只能成为猜想。

  师总结:得出结论了圆的半径有无数条,同一个圆里面半径都相等。

  3、深化对比

  真因为这样,200多年前,我们伟大的思想家墨子,说了“圆,一中同长也”,一中指,同长呢?正因为一中同长,虽然有无数条半径,但只要几条就能知道圆的大小?

  师:难道以前的这些图形不是一中同长吗?

  4、认识直径

  师:在圆里面,除了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还有一条线段也能决定圆的大小,找一个圆画出心目中的直径。

  展示作品:直径

  师:是不是圆里面的随便画一条就是直径?怎样的线段是直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师:穿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半径有无数条,长度相等,猜猜直径有什么特点?

  师:直径有无数条我们就不在研究了,和我们刚才的半径无数条的想法差不多,那为什么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呢?除了测量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说明?

  师:同一个圆里面,直径是半径的2倍。

  想圆猜物。

  师:那我就来点线索,当我线索出来的时候,第一独立思考,第二,同桌前后迅速碰撞,猜一猜我带的是什么?

  半径:15cm

  师:仔细观察这个钟面,你在这个钟面上,你找到圆了吗?他指完了,还有别的圆的,你可以继续补充?

  师:哪根针转出的圆大?

  说明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圆的大小和半径有关,既然圆的大小和半径有关。谁决定了圆的位置?

  师:他在没有圆的地方,他发现了3个动态的圆,这就是数学的洞察力。

  直径:135cm

  师:数据太大了,我再给点提示。

  师:全球最大的摩天轮,知道在哪儿吗?伦敦眼,杨老师为了上好这节课,专门跑了一趟伦敦,拍了张照片我就回来了。话说那天去啊,杨老师和杨老师的朋友一起去的,他知道杨老师是数学老师,就给杨老师出了一道题,他说我们俩这次做摩天轮分开来坐,而且坐得越远越好,他蹭蹭蹭的爬上去了,你猜我在哪儿?

  师:谁能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一下,我究竟坐在那儿?

  原来我在直径的那里,他在直径的那里。

  师:当我们把这些线段连起来,圆里面发现了许多的线段,仔细发现,哪条线段最长?(直径最长:原来小小的游戏里面,蕴含着朴素的道理,直径是一个圆里面最长的线段)

  总结回顾

  师:最后,千金难买回头看,距离小胖3米的宝物为什么是圆呢?又真的是圆吗?

  师:你能说说球和圆有什么区别?

  学习到这儿,我们的数学课将要结束了,杨老师希望在座所有的同学都能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你会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圆,了解更多圆的奥秘。

圆初步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圆,了解圆的基本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感受圆之美,渗透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圆形物体、简易的画圆工具、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动画:*静的水面丢进小石子,泛起圆形的波纹。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圆?(生举例)

  出示:在一切*面图形中,圆最美。(图片欣赏)

  2、了解圆与其他*面图形的区别,感知圆的特征,并揭示课题。

  【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圆,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体会到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知圆形的美。通过观察圆与其他*面图形的区别,初步感知圆的特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新知学习

  (一)画圆

  1、尝试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学生可能出现的画圆方法:

  (1)用圆形物体描圆;

  (2)利用老师制作的画圆工具画圆;

  (3)用圆规画圆。

  2.学生第二次用圆规画圆,深化认识。

  (集体学习,同伴互助学习用)

  板书: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师:你们有没有见过体育老师在操场上是怎么画圆的?(课件展示)

  老师也可以仿照体育老师的方法,利用绳子和粉笔在黑板上画圆,你有什么要提醒老师的?

  【通过学生自主画圆与教师的示范画圆,使学生的思维形成梯度,有利于学生对圆的本质的理解,并为下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做好铺垫。】

  (二)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1、教师用圆规画一个圆。

  2、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

  3、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4、介绍墨子的发现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这样写道:“圆,一中同长也。”(媒体出示)

  你是如何理解所谓“一中”和“同长”的?

  5、由“同长”引出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通过介绍*古代思想家的研究成果,揭示出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基本特征,同时让学生感受圆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2)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6厘米的圆小。()

  (3)同一个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4)两条半径一定能组成一条直径。()

  (5)判断下面两幅图,那幅图在画圆时体现出定点的作用,那幅图体现出定长的作用。(出示图片:奥运五环和射击靶)

  2、出示古代的阴阳太极图

  想知道这幅图是怎么构成的吗?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合而成的。现在,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5厘米,你又能知道什么呢?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

  课堂小结。

  拓展提升,在比较中深化认识。(机动)

  1、体会正多边形与圆之间的内在联系

  【比较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体会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认知水*。】

圆初步认识教案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圆规,所以用圆规画圆是难点,掌握圆的特征是重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圆形,如有的钟面是圆形的,当然钟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现在的硬币有多边形的,也有圆形的。唯独车轮子,不管是*的还是外国的,不管是大车还是小车的车轮子,为什么都要做成圆的呢?

  (产生疑问,引起争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想画一个比较标准的大圆,可以怎么画?(指名回答)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用绳子画圆)先取一段绳子,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套在石头和棍棒上,然后拉紧绳子,绕着这个固定的点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老师刚才画圆时,中间的点怎么样?(中间的点不动。)

  我们把这个不动的点叫定点。(板书:定点)

  粉笔画出的线为什么能首尾相接呢?

  应该说圆上任意一点到定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把这段相等的距离叫定长。(板书:定长)

  如果我们在本上画圆,用我们刚才画圆的方法方便吗?(不方便)那可以怎么画?

  (出示圆规)这是我们画圆的工具圆规。圆规有两个脚,一脚带尖,另一脚带笔。认真看老师怎样用圆规画圆。画圆时,先定好一点,然后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这点上,把带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老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

  请你在本上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边画边想,画圆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

  画圆时,要先定点,再定长,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哪是定点?哪是定长?

  (先让学生动手画圆,边画边体会出哪是定点,哪是定长。先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板书:圆心)

  什么叫圆心?(指名回答)

  哪儿是定长?老师在圆上画出这段定长,观察这条线段两端在什么地方?这条线段叫半径。(板书:半径)

  谁说说什么叫半径?(指名回答)

  (老师再在圆上画出直径。)老师边画你们边观察,这条线段通过哪儿?两端在哪儿?

  像这样,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

  谁再说说什么叫直径?(指名回答)

  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书上对这些概念做了准确的叙述,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我们刚才概括的跟书上完全一样吗?有没有补充?

  (学生补充: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

  (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这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再通过看书,使总结出的结论更准确,更完善。)

  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概念。

  练一练

  (1)判断这几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

  (2)判断哪条线段画的是直径?

  (3)这四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哪一条是直径?(学生举数字卡片判断)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们继续研究圆还有什么特征?

  2.研究圆的特征。

  用我们准备好的学具转动A面,你发现半径有什么特征?转动B面,你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小组讨论。)

  (老师再在幻灯上演示一遍,提问讨论结果。)

  (板书) 无数条 相等

  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直径、半径有这些特征。在下面两个圆中:(出示)

  甲圆的半径和乙圆半径相等吗?

  甲圆直径是乙圆直径的2倍吗?

  那么圆在什么情况下才存在这些特征?(板书:同一圆里)

  练一练(正确画,错误画。)

  (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

  (3)在同一圆里,半径是4厘米,直径一定是2厘米。 ( )

  (4)圆心在圆上。 ( )

  同学们判断得都很正确。老师想让同学们用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来计算下面几道题: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倍数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师给出半径和直径的数据,你们会画圆吗?小组讨论一下,半径2厘米的圆怎么画?直径6厘米的圆怎么画?(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把半径2厘米的圆画在本上,要求标圆心、半径。边画边想,什么决定圆的位置?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直径6厘米的圆请同学们回家画在本上。

  刚才同学们画了半径是2厘米的圆,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的?圆的大小呢?

  (板书) 位置 大小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画圆时要先点圆心。

  (老师举起一个圆)有一个同学是个小马虎,他在画完这个圆后,忘了点圆心了,你能帮助他找到圆心吗?

  如果这个圆画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点圆心,怎么找到它的圆心呢?

  (指导学生说出用直尺在圆面上从下往上推,推到最长的一段,就是直径。)

  (三)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能用我们刚学的圆的知识来解答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车轮子都是圆的吗?(指名回答,前后呼应,用刚学的圆的知识来回答刚才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圆初步认识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教学活动,认识圆并掌握圆的特征。

  2 、让学生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3、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去找一找那些物体是圆形的。

  提问: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二、课堂展示1、初步感知圆

  生:阅读课前查找有关圆的材料

  师:好,圆这样神奇,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学生借助圆形的实物画圆并剪下来。

  学生介绍自己画圆的方法

  提问:圆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初步体会圆是*面上的曲线图形。

  2、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1)师: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教材56页例2.

  (2) 小组合作交流并汇报。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3、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出示问题:

  (1) 在同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半径和直径?(无数条)

  (2)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相等)

  (3)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用圆规画圆

  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尝试画圆。

  师生共同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提问:用圆规画圆时,员的位置是有什么决定的?(圆心)

  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半径)

  三、巩固练习

  略

  四、总结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圆初步认识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掌握画圆的方法,会用圆规画圆。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8开白纸2张、圆片、硬币、直尺、圆规、棉线、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目标导学

  1、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发思考

  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见过*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你会发现了什么?(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有水纹、圆……)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看书中的图)你同样找到圆了吗?

  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板书:圆的认识)

  2、认定目标

  对于圆,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

  1、动手操作1:用圆规画圆。

  操作要求:

  (1)自己用圆规尝试画圆。

  (2)同桌两人交流,说说画圆的基本方法。

  2、全班交流:

  (1)谁来说一说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到黑板把圆画出来。

  (2)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用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①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定长)

  ②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定点)

  ③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三、自学交流,理解概念

  1、分组自学,认识有关圆的基本概念。

  自学提示:

  (1) 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 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用字母怎样表示?

  (3) 在自己画出的圆中标出半径、直径和圆心。

  2、分组汇报自学成果。

  3、及时练习,巩固概念的理解。

  判断:在这个圆中,哪些是它的直径和半径。(多媒体出示图。)

  四、再次操作,发现规律

  1、动手操作2: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圆片、直尺、圆规等,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建议:在研究过程中,把小组发现的结论,记录在学习纸上,一会儿进行交流。

  2、小组汇报:

  (1)用连一连,画一画的方法说明圆有无数条半径。并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得出圆的半径都相等。

  引导思考:这个结论大家觉得对吗?有补充吗?

  得出:应该说明在同一个圆里。

  (2)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直径是半径的2倍,反过来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4)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引导思考: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

  (5)圆的位置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提示:同学们手中如果还有其他的发现,没来得及展示的,可以下课后将刚才的发现剪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数学角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分享。

  五、数学文化,拓展认知

  1、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中心,也就是圆心。

  想一想:那同长又指什么呢?

  这一发现,和刚才大家的发现怎么样?

  补充: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听到这里,同学们感觉如何?

  2、《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记载,说“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形并不是用现在的这种圆规画出来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地切割而来的。 ……

  3、思想教育:看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联系,我们还能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六、联系实际,解释现象

  1、结合生活谈一谈对圆的认识

  *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了吗?

  启发:瞧,简单的自然现象中,有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至于其他一些现象中又为何会出现圆,当中的原因,就留待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去调查、去研究了。

  七、实际运用,解决问题

  1、刚才,大家会用圆规来画圆,而生活中许多时候都无法用圆规画圆,比如学校要建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形花坛,该怎么办呢?

  2、动手操作3:

  小组合作要求: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画圆。

  3、分享各个小组创造出来的画圆方法。

  4、联系生活,思想教育

  既然不用圆规,我们依然创造出了这么多画圆的方法。那么俗语中为什么还会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呢?

  真没想到,一条普通的数学规律,经过千年流传,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一条重要的人生准则。当然,同学们能够利用各自的智慧,成功演绎“没有规矩,仍成方圆”,足以说明大家不凡的创造力了。


圆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2)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圆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教材安排4教时。因为学生对圆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对于这节课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圆,感知圆的共同特征。

  2通过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

  3能用圆规画圆,并能按指定的半径画圆。并能初步知道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4通过欣赏由圆组成的图案,感受几何的美,对几何产生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对圆概念的形成,整节课我主要强调了动手画圆。首先,在纸上直接画,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发现其实画得不圆,从而激发他们去探究怎样画才能很圆,为什么要这样画才能很圆。接着,是用纸片画圆。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用纸片画圆的过程中,明确了圆的特点:固定的点,相等的长,也引出了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用纸片画圆的操作过程可能存在困难。然后,是用圆规画圆,并会画指定半径的圆。通过几次画圆,学生认识了圆心和半径,也了解圆心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在这节课里,我还设计了一些环节。如:关于圆的半径的辨析。我先在黑板上展示了4位学生画的圆心和半径,其实他们画的半径和我在黑板上画得其实是一个方向,但我在展示时把他们放置成不同的方向,让学生在老师这种无声的教学中感悟圆的半径其实有很多条。接着,我又出示了4个圆,继续辨析哪些半径是正确的,来加深对半径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一个探究的环节,主动探究圆心和半径,把一些书本上没有提及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把它挖掘出来。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最难就是关于半径的`教学。因为书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说从圆上任一点到圆心的这一段相等的距离,用r表示,而r就是半径。为此,这一环节我经过几次的修改。最先备课时,我并没有使用纸片画圆,而是直接用圆规画圆,从使用圆规中发现针尖固定的是圆心,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半径。但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学生连使用圆规都不是很熟练,更不用从画圆中认识圆心和半径了。然后,我又进行了改进,用纸片画圆,观察老师画的过程,再通过动手画,感知固定不动的那个点就是圆心,从圆心到圆上的着一段相等的距离就是半径。虽然这一过程学生较易接受,但反馈过程中又发现学生心里明白,但表述起来有困难。最后,我把这个过程改进成今天这节课,把画圆的过程概括成两点:固定的点,相等的长。从中直观而形象的引出半径就是从固定的点到圆上的这一段相等的长。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学生画圆的方法比较集中:(1)利用圆形轮廓描圆(2)利用图钉和线画圆。而其中第二种画圆方法操作起来比较难,非常明显的凸显出来。

  本节课的“圆心、半径”知识的教学没有过去的简单讲授,代之的是充分的活动。第一次画圆,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尝试通过描圆形表面的轮廓来进行,以此建立圆的外形的认识;第二次借助绳子画圆,让学生感受不是圆的物体也能画圆;第三次用圆规画圆,凭借积累的生活经验,规范学生的用圆规画圆,以此初步形成圆的概念,在学生尝试画圆的过程中,得出圆心和半径。然后通过画大小不同的圆,巩固画圆过程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并且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课堂上操作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此时的数学是那样的生动具体,学生乐学,高兴学。

  这节课的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感受数这节课的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感受数学,探究数学,应用数学,发展学。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探索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主要分为三步骤:一、情景引入,感知圆;二、动手操作,认识圆;三、圆的拓展深化。其中二、动手操作,认识圆是重点 学习内容,也是学生主要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学过程主要又分为三步骤:(一) 认识圆心;(二) 认识半径和直径;(三) 巩固和应用。整节课,由游戏入手,经历动手操作,再在生活中举例并质疑,用所学知识解决疑问。

  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反思:

  一、对学生的了解不够。

  课 堂开始,情景引入,感知圆,就不是很顺,这是我预想不到的。1、开始在练习纸上“×”表示红旗的位置。请你想一想宝物可能在哪里?用1厘米表示实际的1 米,在纸上用点表示出宝物的位置。这样的提问,对于境外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似乎不太听得懂老师的意图,老师在讲的时候应该再慢一些,每一 个小问题后面都要停一停,给学生一个理解的时间。2、根据学生所画的情况讨论点可能的位置,像这样的点我们能找到多少个?(无数个)怎样的一个图形能将这 无数个点表示出来?(圆)预设中,这里学生应该有个顿悟的表现,是很激动的一个小发现。但是,课堂里也没有出现。我想原因是前面画得过程有学生没有领会 好,没有充分地画好,也就没有后面地分析了。一节课有了好的开始,后面的教学过程就会顺其自然,至少比较流畅,前面的疙疙瘩瘩直接影响了后面的学习,而主 要原因是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没有让学生听明白操作的方法和意图,没有等到学生的共鸣。怎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呢?还是需要多试教,试教不仅 熟悉教案,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有所了解,就是对教学设计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是否需要做一些调整?最后上课时才能心中有底。

  二、课堂节奏没有把控好。

  动手操作,认识圆中(一) 认识圆心;(二) 认识半径和直径;圆心和半径的学习学生表现得还可以,但是到了认识直径这个内容时,教学上就显得比较拖沓。因为前面有了动手操作认识圆心和半径的过程,这 里再重复同样地步骤去学习直径,学生的兴趣已经没有了,老师应该适时把控教学的节奏,在学生能说出直径的定义和特点后,比较快地把这个内容学过。这样,可 以把时间节省下来学习后面的巩固和应用,也可以让学生保持比较好的兴趣点。课堂节奏的把控是我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一节课的教学中,重难点应该多花些时 间,但是时间具体到每个知识点怎么分配,什么时候可以快点,什么时候应该慢点,比如,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得比较好了?哪些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难 点?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点在哪里?学生最困惑的又在哪里?这些我还是很欠缺。我觉得主要是我对高年级数学知识本身的掌握还不够,和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以及 课堂灵活应变和调控能力不够。尤其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堂,更是觉得难上加难。当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时,老师对于课堂的组织也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课堂节奏 的把控。所以,我觉得在课堂节奏的把控上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三、学习所得。

  我在网上学习了《调控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率》,摘录如下: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课堂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因此,良好的`教学节奏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培养,尽量减少各种不利因素。“例如,有的学生 在做课堂作业时拖拉吵闹;有的在回答问题时过于小声等,这些现象都会破坏教学节奏。因此教师从上第一节课起,就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向学生清楚传达教师的 要求,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师生间配合默契,使各教学要素呈现相对规则的秩序,创造优美的课堂教学节奏。

  2、 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处理教学节奏,快慢得当,教学速度的过快与过慢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在引入新课时,学生的精神状态较好,对新知识充满好奇。这时教学应 是明快,生动的。在理解与运用阶段,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对于难点应循序渐进,安排多一点时间,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余地消化每个教学信 息点,不至于囫囵吞枣。在突破教学难点后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科学地进入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阶段,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同时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推动课堂节奏,陶先生认为“教学法做应当合一”“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问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一起一伏的教学节奏把握时机,创设活动情景,掀起“小**”。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圆的初步认识》一课,以“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为主题展开教学,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自我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的基本特征和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基本上完成了预设的目标。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生活味浓

  新课程目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圆的初步认识》这节数学课从整体到局部无处不体现着生活数学这一教学理念。从整体看,吴老师以学生们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上学的录像短片作为导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观察、找出各种交通工具的车轮是圆形的,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又以欣赏生活中的圆、科技中的圆、自然中的圆的短片作为总结,从图形又拓展到实际应用;从局部看,圆心的讲解这一环节也是由生活实物圆形卡纸抽象到概念圆心,再到实际应用安装车轮的。这样的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浓浓的生活味。

  2、趣味性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圆的初步认识》这样的概念课来说,尤为重要。吴老师就注重了这一点。课一开始吴老师就拿出口袋问” 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时都是怎么玩的?”这样的设计充满了童趣,同学们纷纷说起自己对口袋的玩法,使数学课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

  其次,在练习中采用了分组比赛,抢答得分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课件使用上,把圆规拟人化,用孩童的声音,像一个好朋友一样引出了画圆的工具,充满趣味。

  3、重视概念生成,重难点突出

  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圆心。吴老师利用折一折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找出圆心,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总结出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识记。之后,又通过亲自动手安装车轮使学生了解了圆心的作用,说明当圆不可以折叠时,可以通过找圆内最长的线段来找圆心,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另一种找圆心的方法,使教学重点突出,扎实。在讲解直径时,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的方法,很自然地找出了直径,接着,又通过分组量一量、比一比的动手实践,得出同一圆内直径都相等的概念,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最后,吴老师使用一根绳作为活动的直径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亲自总结出半径是直径一半的特征。突出了学生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这节课的难点是画圆。吴老师将画圆安排在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生成之后,让学生在理解圆的特征的基础上画圆,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演示教授画圆方法,在学生亲自动手画圆后,又公开辅导、纠正,使难点得以突破。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圆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们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认识圆的基础知识。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的意识。这节课由认识圆的特征、圆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圆的各个部分开展教学。

  在教学圆的半径和直径时,让每个学生通过折一折,学习找圆的圆心和半径以及直径。在这的活动中去体会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这有助于全体学生比较透彻理解,特别 是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探讨完半径与直径间的关系后,为了为第二课时画圆打下基础。我通过自己动手画圆给学生看,让他们仔细观察, 圆心与半径在圆这个图形中起的作用,自然地引到,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或者直径确定圆的大小,帮助学生们自发地观察出问题,并且有意识地提高他们探索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授的最后阶段,我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用不大小的圆,将他们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拼出他们喜爱的图形。既为了复习上面所说的圆心、半 径、直径在圆中的作用,也从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圆的美丽,将单纯的图形教学进一步的提升到让孩子们懂得欣赏身边美丽的事物上去。

  随后,我通过一系列地课堂练习,如在圆中寻找半径、直径;根据已给的图,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者直径;说出太极图的组成;投篮比赛的规则;思索车轮为什么要造成 圆形的等等,进一步复习刚才所学的新知识。同时,后面一部分的联系,我通过紧扣他们的生活实际,希望学生们能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死板的知识点,运用是活生 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总体来说这节课上下来思维较为连贯,上课步骤较为顺畅,习题的设计也富有一定的递进性。然而,这堂课还是给我留下了不 少的遗憾。第一,在讨论个别问题时,我的期待值是课堂氛围活跃,但是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二,由于开始时的紧张,在引入部分语速较快,没有兼顾到部分 基础较弱或者进入角色较慢的小朋友的反应。并且结束语有些仓促。第三,一些数学术语或者小细节的地方仍旧被我忽略,作为数学老师严谨是必要的。这点在我今 后的数学教学上一定要加强注意,也会向这方面做得突出的老师多加学习。


圆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3)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圆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教材安排4教时。因为学生对圆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对于这节课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圆,感知圆的共同特征。

  2通过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

  3能用圆规画圆,并能按指定的半径画圆。并能初步知道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4通过欣赏由圆组成的图案,感受几何的美,对几何产生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对圆概念的形成,整节课我主要强调了动手画圆。首先,在纸上直接画,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发现其实画得不圆,从而激发他们去探究怎样画才能很圆,为什么要这样画才能很圆。接着,是用纸片画圆。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用纸片画圆的过程中,明确了圆的特点:固定的点,相等的长,也引出了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用纸片画圆的操作过程可能存在困难。然后,是用圆规画圆,并会画指定半径的圆。通过几次画圆,学生认识了圆心和半径,也了解圆心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在这节课里,我还设计了一些环节。如:关于圆的半径的辨析。我先在黑板上展示了4位学生画的圆心和半径,其实他们画的半径和我在黑板上画得其实是一个方向,但我在展示时把他们放置成不同的方向,让学生在老师这种无声的教学中感悟圆的半径其实有很多条。接着,我又出示了4个圆,继续辨析哪些半径是正确的,来加深对半径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一个探究的环节,主动探究圆心和半径,把一些书本上没有提及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把它挖掘出来。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最难就是关于半径的`教学。因为书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说从圆上任一点到圆心的这一段相等的距离,用r表示,而r就是半径。为此,这一环节我经过几次的修改。最先备课时,我并没有使用纸片画圆,而是直接用圆规画圆,从使用圆规中发现针尖固定的是圆心,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半径。但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学生连使用圆规都不是很熟练,更不用从画圆中认识圆心和半径了。然后,我又进行了改进,用纸片画圆,观察老师画的过程,再通过动手画,感知固定不动的那个点就是圆心,从圆心到圆上的着一段相等的距离就是半径。虽然这一过程学生较易接受,但反馈过程中又发现学生心里明白,但表述起来有困难。最后,我把这个过程改进成今天这节课,把画圆的过程概括成两点:固定的点,相等的长。从中直观而形象的引出半径就是从固定的点到圆上的这一段相等的长。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学生画圆的方法比较集中:(1)利用圆形轮廓描圆(2)利用图钉和线画圆。而其中第二种画圆方法操作起来比较难,非常明显的凸显出来。

  本节课的“圆心、半径”知识的教学没有过去的简单讲授,代之的是充分的活动。第一次画圆,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尝试通过描圆形表面的轮廓来进行,以此建立圆的外形的认识;第二次借助绳子画圆,让学生感受不是圆的物体也能画圆;第三次用圆规画圆,凭借积累的生活经验,规范学生的用圆规画圆,以此初步形成圆的概念,在学生尝试画圆的过程中,得出圆心和半径。然后通过画大小不同的圆,巩固画圆过程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并且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课堂上操作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此时的数学是那样的生动具体,学生乐学,高兴学。

  这节课的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感受数这节课的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感受数学,探究数学,应用数学,发展学。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探索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主要分为三步骤:一、情景引入,感知圆;二、动手操作,认识圆;三、圆的拓展深化。其中二、动手操作,认识圆是重点 学习内容,也是学生主要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学过程主要又分为三步骤:(一) 认识圆心;(二) 认识半径和直径;(三) 巩固和应用。整节课,由游戏入手,经历动手操作,再在生活中举例并质疑,用所学知识解决疑问。

  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反思:

  一、对学生的了解不够。

  课 堂开始,情景引入,感知圆,就不是很顺,这是我预想不到的。1、开始在练习纸上“×”表示红旗的位置。请你想一想宝物可能在哪里?用1厘米表示实际的1 米,在纸上用点表示出宝物的位置。这样的提问,对于境外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似乎不太听得懂老师的意图,老师在讲的时候应该再慢一些,每一 个小问题后面都要停一停,给学生一个理解的时间。2、根据学生所画的情况讨论点可能的位置,像这样的点我们能找到多少个?(无数个)怎样的一个图形能将这 无数个点表示出来?(圆)预设中,这里学生应该有个顿悟的表现,是很激动的一个小发现。但是,课堂里也没有出现。我想原因是前面画得过程有学生没有领会 好,没有充分地画好,也就没有后面地分析了。一节课有了好的开始,后面的教学过程就会顺其自然,至少比较流畅,前面的疙疙瘩瘩直接影响了后面的学习,而主 要原因是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没有让学生听明白操作的方法和意图,没有等到学生的共鸣。怎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呢?还是需要多试教,试教不仅 熟悉教案,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有所了解,就是对教学设计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是否需要做一些调整?最后上课时才能心中有底。

  二、课堂节奏没有把控好。

  动手操作,认识圆中(一) 认识圆心;(二) 认识半径和直径;圆心和半径的学习学生表现得还可以,但是到了认识直径这个内容时,教学上就显得比较拖沓。因为前面有了动手操作认识圆心和半径的过程,这 里再重复同样地步骤去学习直径,学生的兴趣已经没有了,老师应该适时把控教学的节奏,在学生能说出直径的定义和特点后,比较快地把这个内容学过。这样,可 以把时间节省下来学习后面的巩固和应用,也可以让学生保持比较好的兴趣点。课堂节奏的把控是我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一节课的教学中,重难点应该多花些时 间,但是时间具体到每个知识点怎么分配,什么时候可以快点,什么时候应该慢点,比如,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得比较好了?哪些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难 点?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点在哪里?学生最困惑的又在哪里?这些我还是很欠缺。我觉得主要是我对高年级数学知识本身的掌握还不够,和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以及 课堂灵活应变和调控能力不够。尤其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堂,更是觉得难上加难。当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时,老师对于课堂的组织也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课堂节奏 的把控。所以,我觉得在课堂节奏的把控上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三、学习所得。

  我在网上学习了《调控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率》,摘录如下: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课堂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因此,良好的`教学节奏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培养,尽量减少各种不利因素。“例如,有的学生 在做课堂作业时拖拉吵闹;有的在回答问题时过于小声等,这些现象都会破坏教学节奏。因此教师从上第一节课起,就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向学生清楚传达教师的 要求,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师生间配合默契,使各教学要素呈现相对规则的秩序,创造优美的课堂教学节奏。

  2、 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处理教学节奏,快慢得当,教学速度的过快与过慢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在引入新课时,学生的精神状态较好,对新知识充满好奇。这时教学应 是明快,生动的。在理解与运用阶段,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对于难点应循序渐进,安排多一点时间,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余地消化每个教学信 息点,不至于囫囵吞枣。在突破教学难点后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科学地进入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阶段,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同时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推动课堂节奏,陶先生认为“教学法做应当合一”“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问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一起一伏的教学节奏把握时机,创设活动情景,掀起“小**”。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圆的初步认识》一课,以“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为主题展开教学,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自我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的基本特征和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基本上完成了预设的目标。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生活味浓

  新课程目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圆的初步认识》这节数学课从整体到局部无处不体现着生活数学这一教学理念。从整体看,吴老师以学生们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上学的录像短片作为导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观察、找出各种交通工具的车轮是圆形的,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又以欣赏生活中的圆、科技中的圆、自然中的圆的短片作为总结,从图形又拓展到实际应用;从局部看,圆心的讲解这一环节也是由生活实物圆形卡纸抽象到概念圆心,再到实际应用安装车轮的。这样的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浓浓的生活味。

  2、趣味性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圆的初步认识》这样的概念课来说,尤为重要。吴老师就注重了这一点。课一开始吴老师就拿出口袋问” 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时都是怎么玩的?”这样的设计充满了童趣,同学们纷纷说起自己对口袋的玩法,使数学课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

  其次,在练习中采用了分组比赛,抢答得分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课件使用上,把圆规拟人化,用孩童的声音,像一个好朋友一样引出了画圆的工具,充满趣味。

  3、重视概念生成,重难点突出

  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圆心。吴老师利用折一折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找出圆心,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总结出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识记。之后,又通过亲自动手安装车轮使学生了解了圆心的作用,说明当圆不可以折叠时,可以通过找圆内最长的线段来找圆心,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另一种找圆心的方法,使教学重点突出,扎实。在讲解直径时,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的方法,很自然地找出了直径,接着,又通过分组量一量、比一比的动手实践,得出同一圆内直径都相等的概念,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最后,吴老师使用一根绳作为活动的直径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亲自总结出半径是直径一半的特征。突出了学生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这节课的难点是画圆。吴老师将画圆安排在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生成之后,让学生在理解圆的特征的基础上画圆,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演示教授画圆方法,在学生亲自动手画圆后,又公开辅导、纠正,使难点得以突破。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圆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们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认识圆的基础知识。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的意识。这节课由认识圆的特征、圆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圆的各个部分开展教学。

  在教学圆的半径和直径时,让每个学生通过折一折,学习找圆的圆心和半径以及直径。在这的活动中去体会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这有助于全体学生比较透彻理解,特别 是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探讨完半径与直径间的关系后,为了为第二课时画圆打下基础。我通过自己动手画圆给学生看,让他们仔细观察, 圆心与半径在圆这个图形中起的作用,自然地引到,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或者直径确定圆的大小,帮助学生们自发地观察出问题,并且有意识地提高他们探索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授的最后阶段,我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用不大小的圆,将他们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拼出他们喜爱的图形。既为了复习上面所说的圆心、半 径、直径在圆中的作用,也从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圆的美丽,将单纯的图形教学进一步的提升到让孩子们懂得欣赏身边美丽的事物上去。

  随后,我通过一系列地课堂练习,如在圆中寻找半径、直径;根据已给的图,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者直径;说出太极图的组成;投篮比赛的规则;思索车轮为什么要造成 圆形的等等,进一步复习刚才所学的新知识。同时,后面一部分的联系,我通过紧扣他们的生活实际,希望学生们能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死板的知识点,运用是活生 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总体来说这节课上下来思维较为连贯,上课步骤较为顺畅,习题的设计也富有一定的递进性。然而,这堂课还是给我留下了不 少的遗憾。第一,在讨论个别问题时,我的期待值是课堂氛围活跃,但是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二,由于开始时的紧张,在引入部分语速较快,没有兼顾到部分 基础较弱或者进入角色较慢的小朋友的反应。并且结束语有些仓促。第三,一些数学术语或者小细节的地方仍旧被我忽略,作为数学老师严谨是必要的。这点在我今 后的数学教学上一定要加强注意,也会向这方面做得突出的老师多加学习。


圆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4)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三角板、卡纸、剪刀。

  教学过程:

  1、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

  因为在课堂上练习过,所以可以请学生回顾一下,说几个就可以。

  2、比较角

  用三角板先来比一比,比直角小得角就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钝角。

  在班级中交流的时候,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比较角的,为什么说他们是锐角和钝角。

  3、画锐角和钝角

  这部分对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这些角的画法,然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讨论给于指导,并且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画锐角和钝角,最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验证。

  4、让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操作,通过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准备两个长短不一样的活动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

  5、对图形中的角,只要学生能数出个数就可以,不要再过多的扩展,以免增加学生的难度。

  6、这是一个做角的活动。可利用图中呈现的方法,也可用自己所喜欢的其他方法。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种角的认识,而且还可以与本单元的信息窗首尾呼应,突出了动手操作的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然后认真观察,寻求符合条件的多个答案。

  7、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8、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后反思:

  在学生认识了角的基础上,通过练习,一方面深化了对锐角、直角和钝角概念的认识,另一方面学习了画角的知识。练习时,我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借助合作交流学习角的画法。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角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大家认识它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出示五角星)

  生:

  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星送给这节课认真听讲,发言积极,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生:

  师:一看大家就信心十足,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们可真聪明,那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白板批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角进行初步的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认识角

  1。呈现教材的主题图,找生活中的角

  师:你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大家都很聪明,老师今天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白板插入视频)仔细观察,你在校园中能找出藏着的角么?看看谁的眼力最好。(白板上批注)

  师:看来大家都很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校园,这么快就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在我们身边很多地方都有角,你们能找到它吗?现在把你在生活当中找到的角说给你的同桌听,看谁找到的角最多。老师也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角。(幻灯片演示)

  2。结合情境,合作交流,

  〖活动一〗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剪刀三角板

  师:刚才,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中有角么?谁上来指一指?你指的非常正确!下面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让我们给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就变成这样,【课件演示从实物抽象出角来】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2:角两边直直的

  生1:角尖尖的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看到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白板批注》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呢?

  〖活动二〗实际操作,丰富认识,制作角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那么课前老师给每人准备了一个小信封,信封里有两根硬纸条,按扣下面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用它们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活动角。下面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张开活动角,逐渐合拢活动角,并认真思考一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白板演示角变大,角变小)

  生:

  师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下面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让你们现在每人做一个角,使你做的角和同桌做的角一样大,你们应该怎么做?通过什么办法就能知道两个角一样大了呢?下面请同桌两个人合作探索一下。(比的时候要注意,两个角的顶点要对齐,一条边也对齐)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角,大家猜一猜,这两个角的大小?到底谁说的正确呢?大家仔细观察,

  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活动五〗画角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学生画师巡视】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很有探索精神!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画角的。师示范画角边说明,重点突出“先画顶点,再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并请学生说一说教师画角的方法,并出示儿歌。板书:

  三。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角,下面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角的哪些知识?(课件出示儿歌)

  2。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设计一幅有角的图画。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教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判断角。教学准备:课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动角等。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圆形、半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

  (预设: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观察校园生活情境图,你能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角的具*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之闪烁物体的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

  2、折角

  师:很好!同学们刚刚找到了很多的角。现在拿出老师课前交给你们的白纸,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用他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学生动手折角

  3、观察角

  师:同学们都做得非常棒,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展示一下他们做的角。

  展示学生的角。选出典型的三个角锐角指教钝角。

  师:为了方便大家观察,我把这三位同学的角放大画在黑板上。选用学生的作品画出锐角、直角、钝角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想一想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4、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学生汇报发现的共同点(预设发现了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线)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看到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教师边指边说,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

  师:所以我们说“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

  5、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二)感悟角的大小

  1、出示活动角

  拿出教具,说出它的顶点和边。

  2、变一变

  师:老师要用它变出一个角,变角的时候你们要用心噢。

  师:好,我们先把角慢慢变大,用心观察,角变大了吗?

  师:再把角慢慢变小,再来一次,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把角变大的,怎样变小的?

  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同学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角,看看他们谁大谁小?(先画一个锐角,再用红色粉笔延长)

  学生汇报两个角一样大。

  老师引领学生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比一比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比一比两个角的大小。(巩固刚学习的只是)

  (三)画角

  师:同学们已经对角有了初步认识,而且我们在生活中有那么多角,同学们想把他们画下来吗。

  师:好,现在先请同学们交流思考如何画,然后自己画一个角。学生尝试画角。然后全班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都探索精神,下面请观察老师是怎么画角的。出示课件画角,之后请同学们再画一个角。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出示课件)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板书回顾全课)

  2、老师请每个同学回家当一次老师,你们愿意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看看他们找的对不对,把你学到的知识将给他们听听。

  板书设计:

  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联连看。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对对碰。

  对碰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师:你发现了什么?咱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对碰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

  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

  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

  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4、课件出示对碰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对碰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泡泡堂。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5、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面图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学具 :课件、手工纸、活动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上周五我们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在入队仪式上,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为一年级的同学佩带了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们要爱护*爱护红领巾)。出示一条红领巾在黑板上,从红领巾上有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对,三角形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中的一种。在三角形中你能找到什么?

  生:角。

  师:角也是*面图形中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1、 师:角无处不在,在我们的校园中就有很多,不信你就试着找找吧!(多媒体演示:美丽校园的主题图。突出: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2、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找到了这么多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上也有角,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指出在物品上显出角)

  3、师:在我们的教室中也有角你能找一找,并试着把它找出来吗

  三、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指名指角。

  2、师:刚才通过同学们指的角,老师明白了角的图形是这样的(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3、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学生思考)哪位同学能将数学书上的角指给同学看看?

  4、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得吗?(师示范指角)

  5、师:请同学们从身边选取一个角,像老师这样来指一指。

  四、自主探究,创造角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创造一个角。

  2、学生用不规则的纸折角。

  3、集体交流自己创造的角,完整的指出每个角。

  4、摸摸你折的角有什么感觉和发现?

  5、学生汇报。

  6、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是角的边。

  五、动手操作,画画角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2、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课件演示)

  3、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六、游戏活动,比比角

  师:想玩游戏吗?我们就来玩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

  1、师:变变变,把角变大,变更大。变变变,把角变小,变更小。

  2、小组内玩这个游戏,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3、指名汇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4、同桌两人把角张开同样的角度,看看会发现什么?

  5、生汇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6、师总结。

  七、巩固练习。

  课件演示;练习八中第7题。

  八、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例1、例2,P40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尺子、小棒、活动角、圆形纸片、角操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那么你能用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面图形吗?

  摆好了吗?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如有学生说是长方形强调四根小棒同样长意味着这个图形的四条边同样长所以只能是正方形。

  现在拿走一根小棒,请你用三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接着再拿走一根,你们看看现在的图形是怎样的,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稍顿)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体验

  1、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地就热闹起来。(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

  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的早晨真热闹啊!

  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指名学生说,课件闪烁出角)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吸管、水龙头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从主题图中放大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课件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大家看清楚了吗?

  3、这张纸上有角吗?(师出示圆纸片)那你能不能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来?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纸片试一试。

  折好的同学把角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你是怎样折的?(指名说)

  我们用手摸一摸找的角,有什么感觉?

  (师示范摸,学生摸,指名说)你摸的是哪个地方?

  三、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并指给爸爸妈妈看。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首先从学生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开始,用三根小棒摆出三角形,再拿走一根小棒是什么图形了呢?这就是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以次导入课题。接着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生活找角,并且放大物体从中找角,然后用圆形纸片做角,摸角,从而找到角的特点尖尖的叫顶点,**的叫边,引导学生让他们找到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然后让学生找一找在教室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出示多媒体,学生观察四个*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理由,接着用小棒做角,画角。

  整节课感觉自己比较累,是因为害怕被学生牵着跑,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牵着自己跑,因此老师自己在讲,降低了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在有些教学设计中衔接不自然,例如,在脱去角的外衣后应给学生时间观察,这方面我没有给学生足够时间,应该注意课堂生成直接接着再去掉两个角,然后让学生观察剩下的角,也可以找到角的特点尖尖的,直直的,我讲的时候用的是**的这里不对。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用圆形纸片折角,但没有注意学生的基础,这个时候学生还没认识到角的特点。让学生找角时,我犯了一个错误,课桌上的不是角它们的定点没有尖尖的,但我不仅说那是角还让它们数数目。用小棒拼角时,我没有注意学生的自主性,没有让他们自己拼角,而是我说要求他们拼,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失去了自己探究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合程度有关的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7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2.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能认识辨别直角,会画直角

  教学难点:判断直角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锐角、直角、钝角的纸。学生准备手帕、教科书、纸盒、练习本、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边画边说:“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我画的三个角的大小就不一样。”画完后,要学生分别指出三个角的顶点与边,教师—一写上。

  教师指着直角说:“大家看,这个角是不是跟其他两个角不太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

  1. 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让学生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出各有几个角?并且跟黑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使学生发现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的角,跟黑板上教师指出的角的形状、大小差不多。

  教师说:“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到的角,跟黑板上的角(指着直角)是一样的,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教师在直角上画出直角的符号。

  教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着一看,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拿出纸,仿照书上的方法折出直角。教师发给学生画有三个角的纸,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纸上画的角哪一个是直角。教师说:“先将顶点和顶点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合在一起,再看另一边是否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如果另一条边和三角板的一边也合在一起,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最后,让学生检查自己折出的角、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

  2. 做教科书第42页的题目。

  第4题让学生独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让学生回答。

  3. 教学画直角。

  教师:“我们已学过怎样画角。那么,怎样画直角呢?”教师边画边说:“先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跟这条边的左端合在一起,使三角板上的一条边和这条边也合在一起;再从顶点出发,沿着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这样就能画出一个直角。”然后,让学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直角,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充分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物品中的直角,还要让一部分学生来判断是否正确。

  2、第2题,在方格纸上画直角。要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

  3、第42页第5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钉子板上做。没有钉子板的也可以用直尺或三角板在书上画出所加的线段。

  4、第42页第7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在带来的纸盒上找直角,看谁能找得又快又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盒子上各有24个直角。)这道题也可以作为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四、小结

  我们学习的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多,在几何知识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认识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直的边,会数角的个数,角有大小,角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两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回到黑板上:五角星中,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8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那我们就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出图)每个图形下面都藏着一幅图,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根据露出来的一角猜出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随意猜,教师随机画角)

  知道老师画的是什么吗?那我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画角呢?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角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二、做角,了解角

  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吸管,能用它来做一个角吗?观察这个角,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其实角的每一部分都是有名字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而且愿意到前面来当小教师为大家介绍介绍。(板书)

  下面请大家把你的角变小,变大,再变大。看,把角的两条边张开或合上就会使角的大小发生变化。

  三、折角,比大小

  认识了角之后我们再来做一个角,请大家拿出上课前准备好的彩纸,老师看到大家带的彩纸非常漂亮,能用它来折一个角吗?

  折好了的小朋友举起来展示一下,大家折的角大小一样吗?同桌间比一比谁折的角大。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两人比角的方法和结果。

  四、画角

  下面我要来考考小朋友们的记忆力了,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老师在图上画了几个角,谁还记得老师是怎么画的?咱们一起来画一个。

  画好的同桌互相欣赏一下。

  五、找角

  下面来看黑板上这几个图形,哪个图形上有角呢?谁愿意到前面来任选一个图形给大家指指哪里是角。

  图形上我们能够找到角,再来看看我们这间教室,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呢?

  六、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9

  微课名称

  义务教育教科书 二年级 上册 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点描述

  观察实物图案,抽象出数学意义中的角,了解角的组成部分,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有小。

  设计思路

  导入角——感受角——认识角——比较角——

  教学过程

  内容

  画面

  一、导入

  1、在几何王国里的点线之家呀,有一群小伙伴正在快乐的做游戏,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动画视频,停顿1分钟)

  2、看,它们都组成了一些什么*面图形啊?哦,有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一个我们以前没见过的图形。

  3、这是一种新的*面图形,它的名字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探索角的秘密。

  二、教学过程

  1、你知道图片中哪些地方有角吗?相信观察仔细的你一定能够找到,我们一看吧。

  2、生活中处处都有角,请拿出你的数学书,找出数学书上的角,再用手摸一摸、扎一扎,你有什么感觉呢?是不是感觉到这里尖尖的,有点扎人,这里直直的?嗯,这个尖尖的地方,就叫“顶点”,直直的地方叫做“边”。

  3、我们再来观察这些实物图,找出它们的角。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呢?你发现了吗?如果还没发现,那你就再认真观察想一想,不然我就要说答案咯,好了,我要说了,它们啊,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下面,我们来认一认,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呢?

  5、好了,现在我们已经认识角了。在几何王国里有一对好朋友,它们都是角,一个叫蓝角,一个叫红角.可是有一天,他俩吵起来了。为什么呢?(课件出示动画,停顿1分钟)

  6、看了动画我们知道了红角和蓝角是同样大的,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请看——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7、你能看出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吗?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哈,它们是一样大的。好,那这两个角哪一个大呢?我们继续来用重叠法比一比,咦?原来,这个黑角大,红角小哦。

  三、

  1、好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

  我们学习了角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而且还知道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角是有大小的。能够区分角的大小。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三角板、活动角。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我露出这些图形的一部分,你们来猜一猜。(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贴在黑板上。)

  师问:这些图形里藏着一个新的图形,谁知道?(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找角

  谁能将这些藏着的角找出来?(让学生上黑板找到角,适当引导正确指角。)

  三、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1、抽象出角的图形

  出示PPT,数学书、三角板和闹钟的图片。

  角啊,不仅在黑板上的这些图形中,你能在老师出示的这些物体的表现上也找到角吗?

  让学生指出角,隐去实物图片,留下3个角的图形,并出示文字(这些图形都是角)

  2、感受角的特点

  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拿出你身边的三角尺其中一个角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尖尖的。(尖尖的在数学中,我们叫做角的顶点)

  生:有两条边。(我们叫做角的边)

  师:一边用手比划出角的符号,一边说: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这样的一个图形就叫角。我们用这个弧形表示这一个角。

  3、判断题

  因为边弯弯的,引导出,角的边是直的。

  四、创造角

  在桌子上,老师提供了几种工具,请你用这些工具创造一个角

  教师巡视:

  1、展示画的角

  2、展示折的角

  3、展示活动角

  找两位做的不一样大的角,问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怎么知道的?

  用重叠法验证,讲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叠,看另一边引导出:角的两边开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开口越小,角越小。

  4、红蓝角之争;有两个角啊,他们吵起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为什么吵架.

  引导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习题: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6、习题:数角的个数

  五、课堂总结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认识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直的边,会数角的个数,角有大小,角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两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回到黑板上:五角星中,有几个角?


圆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5)

——数学教案《认识圆》5篇

数学教案《认识圆》1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圆》的第一课时。

  内容结构: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的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教材先讲圆的认识,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掌握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圆及各部分的名称,圆的特征,半径和直径。

  2.能力训练点:圆规作图能力,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德美育渗透点:知识的魅力,美与生活。

  三、教法学法

  引导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作用,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运用,体现数学的价值。同时,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建立清晰的概念,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下,自主探索,积极参与,互相讨论,合作学习。让其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并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种数学思想。

  四、教具学具

  教具: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增添课堂教学的魅力。

  学具:要求学生准备硬币、毛线、笔、图钉、硬纸条、圆规、圆片等,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进行动手操作。

  五、设计思想

  1.从生活实践引入新课。

  2.按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展开新课

  3.运用教具学具直观感受,建立空间概念,突破难点。

  4.通过实践训练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六、教学过程

  第一、复习导入

  1.用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图形,提问学生:

  (1)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面图形?

  (2)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通过学生回答明确:这些图形都叫作*面上的直线图形。

  2.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哦!今天天气真好,刺猬妈妈叫小刺猬们到草地上一起做游戏,妈妈要求宝宝们围在妈妈的周围,并且每个宝宝离妈的距离要同样远。瞧,小刺猬们围成了怎样的图形。

  3.学生回答后,教师用一根系有小球的细绳旋转演示,让学生观察小球所运行的路线,将会形成怎样的图形,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共同研究的新知识——圆的认识。

  第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上有圆?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和圆的特征。

  3.圆的画法

  (1)自选材料画圆

  用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同桌合作自选工具画圆,并分组让学生向全班同学交流自己是采用了什么材料怎样画圆的。

  在这时要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强调说“我是这样画的”或“我的想法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2)按要求作圆

  提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按要求作圆,那这个圆的大小和位置是由什么来确定的?

  让几位学生向全班汇报想法后,再让学生打开课本87页阅读圆的画法,归纳、总结出画圆的步骤:定圆心—定半径—旋转一周。(在这里主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画法实践

  问题:活动课上,老师要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鼓励学生想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第三:归纳总结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圆及其特征的认识,明确画法步骤。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第四:实践运用

  1.随堂练习

  设计判断和作图题,以教材习题为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改编练习形式,并注意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反馈练习。

  2.巩固练习

  设计问题:

  (1)车轮如果不是圆的,会怎么样?

  (2) 圆的车轮有什么好处?

  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究,不但有利于学生对圆的特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思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教案《认识圆》2

  第一课时: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

  科书第85~87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游戏:摸图形。

  出示装有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纸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面图形。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

  2.出示学生摸出的圆形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形纸片(板书:圆)。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例l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说的圆形物体就在身边,可以让他们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课前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或图片,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及时呈现出来;第三,如果学生把球当成了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面图形。

  2.追问: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

  3.学生独立画圆。组织交流时,可结合教材所列的画法,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典型画法。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他们说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4.启发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在交流中相机明确: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5.介绍圆规: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圆,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通常我们会借助一个专门工具来画圆,这个工具就是圆规。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上装着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随意*。

  6.提出要求:你能试着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吗?

  进一步要求:边画边想,用圆规画圆一般分为哪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

  7.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画圆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适时板书:两脚*。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引导反思:你认为画圆时应注意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有针尖的一只脚要固定在一点;旋转圆规时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

  8.组织练习:请大家把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统一确定为4厘米,按上述步骤再画一个圆,在小组里比一比,谁画得好。

  9.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

  结合介绍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标出相应的字母,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母的写法。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画圆的过程,说说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在自己所画的圆中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1)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画圆时圆的大小是由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决定的。

  (2)指名在黑板上的圆中表示出两脚的距离。

  教师总结并板书: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半径,用字母r表示。

  (3)教师画出直径,说说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用字母d表示。

  10.探究圆的特征。

  (1)出示例2的问题。

  (2)学生在小组里操作、讨论,形成结论。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①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③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4)说说你是怎么得出每一条结论的,指名验证。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l)出示三个图形。

  (2)指名说说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3)评议:为什么其他的线段不是半径或直径?

  2.完成“练~练’’第2题。

  (1)学生独立画圆,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指名说说画圆的过程。

  3.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l)学生独立填表。

  (2)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4.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l)学生独立操作后,在小组里交流。

  (2)集体汇报交流。

  5.作业:练习十三第2、3、6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①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

  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③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④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数学教案《认识圆》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7页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特征。

  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圆的特征。

  2、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圆规。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实践操作。

  1、折一折。

  每人准备一个圆,请同学们想办法找出圆心。

  2、小组活动:剪几个圆,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

  3、汇报:沿着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都能完全重合。

  4、小结: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以表示为d=2rr=d/2。

  二、尝试练习。

  1、说一说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4条

  长方形:2条

  等腰三角形:1条

  等边三角形:3条

  圆:无数条

  2、要求学生剪出书本第7页做一做的三幅图,沿中心点A转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2、练一练第二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

  学生画出对称轴,集体交流。

  4、练一练第四题。

  学生实际测量,集体交流。

  5、练一练第五题。

  学生在书上填写,集体交流。

  使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的特征,以及圆的轴对称性和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引导学生整理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的旋转对称性,以及圆是一个任意旋转对称图形。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在掌握圆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而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存在问题:对于画对称轴,学生掌握得层次不齐。需要进一步练习巩固!

数学教案《认识圆》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大家都来当裁判喽!”

  演示两人骑自行车的动画,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其它形状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圆是*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 d来表示。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习。

  1、P58的“做一做”第1、3、4题

  2、练习十四的第2、3题

  (四)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57页。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

  P58的“做一做”第2题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四的第1题。

数学教案《认识圆》5

  【教材简析】

  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轮子。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轮子都是圆的,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自然而然的引出对画圆以及圆的特点的研究,明确怎样画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明白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圆的特征,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师:来,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从古到今的各种交通工具:看,古代的马车,推车、现在的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飞机,从古至今交通工具的外观和性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唯有一点,始终没有改变……

  (学生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生活,能从生活经验中得出结论,不过呀,老师要告诉大家:这看似简单的生活现象里面还藏着一些数学奥秘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研究圆,看谁能从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一)画圆:学生尝试画圆,从中发现问题

  1、师:今天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工具——圆规,请你在纸上用圆规画一个圆,注意不光要画出来,更重要的是把你画圆的方法在小组内分享一下。开始吧!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画法。】

  2、交流,明确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

  (1)交流展示

  师:咱们同学交流得挺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家的作品。【逐一展示】

  生1:我发现有大有小的,还有一半的。

  生2:我发现有的同学画得好,有的画得不好。

  生3:我发现那些线条有些粗的有些细的。

  师:咱们同学说的多好啊!第一次画圆,遇到问题很正常。

  师:【出示有问题的圆】这位同学,你能不能上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学生边画圆边讲述方法)

  3、初步感知圆心和半径

  (1)引出圆心

  师:谢谢大家的掌声!这可是用大家发现的方法画出来的这个圆,我还得感谢你们呢!

  【手指黑板上的圆的中心点】同学们,仔细观察,她刚才给我找到的这个点正好位于圆的中心,我们叫它圆心,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板书:圆心】

  师:咱们同学的知识面可真广!圆心在哪儿,圆就画在了哪儿,圆心就确定了圆的位置。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又想跃跃欲试了,现在你能不能用这个好方法再画一个圆?

  (学生再次画圆)

  (2)初步感知半径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画圆的诀窍?

  生1:我先选中一个位置点圆心,再调整半径的大小,再转一圈,就可以了。

  生2:还要用好力气,不能大也不能小。

  师总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板书)

  (二)折圆:自主研究半径、直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师: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手指黑板上的圆】其实啊,关于圆,还有一些重要的点和线,它们之间也藏着一些数学奥秘。你有没有兴趣把它们找出来?有信心吗?

  生:有!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圆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用这些方法看看你都有哪些新的发现!看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开始吧!

  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

  师:来,孩子们,刚才大家讨论的非常非常的热烈,现在,到了该展示我们智慧成果的时候了,哪个小组先来?【以小组为单位,拿着圆片展示】

  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在折圆过程中的精彩发现?

  生1:我发现折来折去只有一个角。

  师:还能再往下折吗?闭上眼想象一下,折下去就变成什么了?

  生:半径。

  生2:我折了两次折出了圆心。

  生3:我打开以后,发现了有无数个轴。

  师:我们以前学过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这节课,我们就把圆的对称轴所在的线段叫做直径。(板演直径)通过圆心,这是它的直径吗?

  生:不是。它没有到达圆上的另外一点。

  师:说出关键点了!直径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板书)。

  生4:我接着他的往下说,直径和半径都可以向任意方向延伸。

  生5:我折出了这条直径,发现直径时圆中最长的线段。

  师:只是直径的重要特征,是圆中最长的线段。

  生6:我发现直径。可以把圆*均分成两半。

  生7:我发现,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板书:d=2r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一)问圆

  1、师: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同学们探索出了圆的这么多奥秘,可喜可贺!现在你可以解释从古到今的轮子为什么都设计成圆形的吗?

  生1:如果做成方形的,就上下颠簸。

  生2:半径经过圆心,向任意方向伸展,距离都是一样的。

  师: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3:如果是椭圆,对称轴是不一样长的。

  师:如果半径不一样长,就上下颠簸。如果半径一样长,就*滑的旋转了。

  2、师:我国是最早开始研究圆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对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是这样给圆下定义的:圆,一中同长也。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1:一中,就是圆的圆心。同长,就是半径和直径一样长。

  生2:不满意,应该说,半径是一样长的,直径是一样长的。

  (二)寻宝游戏:

  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的是:宝物距离左脚三米。宝物可能在哪里?

  四、课堂评价,课后延伸

  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片。(播放课件)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问或者想说的吗?


圆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6)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主要分为三步骤:一、情景引入,感知圆;二、动手操作,认识圆;三、圆的拓展深化。其中二、动手操作,认识圆是重点 学习内容,也是学生主要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学过程主要又分为三步骤:(一) 认识圆心;(二) 认识半径和直径;(三) 巩固和应用。整节课,由游戏入手,经历动手操作,再在生活中举例并质疑,用所学知识解决疑问。

  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反思:

  一、对学生的了解不够。

  课 堂开始,情景引入,感知圆,就不是很顺,这是我预想不到的。1、开始在练习纸上“×”表示红旗的位置。请你想一想宝物可能在哪里?用1厘米表示实际的1 米,在纸上用点表示出宝物的位置。这样的提问,对于境外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似乎不太听得懂老师的意图,老师在讲的时候应该再慢一些,每一 个小问题后面都要停一停,给学生一个理解的时间。2、根据学生所画的情况讨论点可能的位置,像这样的点我们能找到多少个?(无数个)怎样的一个图形能将这 无数个点表示出来?(圆)预设中,这里学生应该有个顿悟的表现,是很激动的一个小发现。但是,课堂里也没有出现。我想原因是前面画得过程有学生没有领会 好,没有充分地画好,也就没有后面地分析了。一节课有了好的开始,后面的教学过程就会顺其自然,至少比较流畅,前面的疙疙瘩瘩直接影响了后面的学习,而主 要原因是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没有让学生听明白操作的方法和意图,没有等到学生的共鸣。怎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呢?还是需要多试教,试教不仅 熟悉教案,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有所了解,就是对教学设计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是否需要做一些调整?最后上课时才能心中有底。

  二、课堂节奏没有把控好。

  动手操作,认识圆中(一) 认识圆心;(二) 认识半径和直径;圆心和半径的学习学生表现得还可以,但是到了认识直径这个内容时,教学上就显得比较拖沓。因为前面有了动手操作认识圆心和半径的过程,这 里再重复同样地步骤去学习直径,学生的兴趣已经没有了,老师应该适时把控教学的节奏,在学生能说出直径的定义和特点后,比较快地把这个内容学过。这样,可 以把时间节省下来学习后面的巩固和应用,也可以让学生保持比较好的兴趣点。课堂节奏的把控是我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一节课的教学中,重难点应该多花些时 间,但是时间具体到每个知识点怎么分配,什么时候可以快点,什么时候应该慢点,比如,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得比较好了?哪些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难 点?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点在哪里?学生最困惑的又在哪里?这些我还是很欠缺。我觉得主要是我对高年级数学知识本身的掌握还不够,和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以及 课堂灵活应变和调控能力不够。尤其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堂,更是觉得难上加难。当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时,老师对于课堂的组织也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课堂节奏 的把控。所以,我觉得在课堂节奏的把控上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三、学习所得。

  我在网上学习了《调控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率》,摘录如下: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课堂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因此,良好的教学节奏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培养,尽量减少各种不利因素。“例如,有的学生 在做课堂作业时拖拉吵闹;有的在回答问题时过于小声等,这些现象都会破坏教学节奏。因此教师从上第一节课起,就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向学生清楚传达教师的 要求,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师生间配合默契,使各教学要素呈现相对规则的秩序,创造优美的课堂教学节奏。

  2、 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处理教学节奏,快慢得当,教学速度的过快与过慢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在引入新课时,学生的精神状态较好,对新知识充满好奇。这时教学应 是明快,生动的。在理解与运用阶段,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对于难点应循序渐进,安排多一点时间,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余地消化每个教学信 息点,不至于囫囵吞枣。在突破教学难点后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科学地进入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阶段,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同时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推动课堂节奏,陶先生认为“教学法做应当合一”“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问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一起一伏的教学节奏把握时机,创设活动情景,掀起“小**”。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圆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们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认识圆的基础知识。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的意识。这节课由认识圆的特征、圆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圆的各个部分开展教学。

  在教学圆的半径和直径时,让每个学生通过折一折,学习找圆的圆心和半径以及直径。在这的活动中去体会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这有助于全体学生比较透彻理解,特别 是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探讨完半径与直径间的关系后,为了为第二课时画圆打下基础。我通过自己动手画圆给学生看,让他们仔细观察, 圆心与半径在圆这个图形中起的作用,自然地引到,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或者直径确定圆的大小,帮助学生们自发地观察出问题,并且有意识地提高他们探索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授的最后阶段,我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用不大小的圆,将他们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拼出他们喜爱的图形。既为了复习上面所说的圆心、半 径、直径在圆中的作用,也从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圆的美丽,将单纯的图形教学进一步的提升到让孩子们懂得欣赏身边美丽的事物上去。

  随后,我通过一系列地课堂练习,如在圆中寻找半径、直径;根据已给的图,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者直径;说出太极图的组成;投篮比赛的规则;思索车轮为什么要造成 圆形的等等,进一步复习刚才所学的新知识。同时,后面一部分的联系,我通过紧扣他们的生活实际,希望学生们能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死板的知识点,运用是活生 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总体来说这节课上下来思维较为连贯,上课步骤较为顺畅,习题的设计也富有一定的递进性。然而,这堂课还是给我留下了不 少的遗憾。第一,在讨论个别问题时,我的期待值是课堂氛围活跃,但是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二,由于开始时的紧张,在引入部分语速较快,没有兼顾到部分 基础较弱或者进入角色较慢的小朋友的反应。并且结束语有些仓促。第三,一些数学术语或者小细节的地方仍旧被我忽略,作为数学老师严谨是必要的`。这点在我今 后的数学教学上一定要加强注意,也会向这方面做得突出的老师多加学习。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学生画圆的方法比较集中:(1)利用圆形轮廓描圆(2)利用图钉和线画圆。而其中第二种画圆方法操作起来比较难,非常明显的凸显出来。

  本节课的“圆心、半径”知识的教学没有过去的简单讲授,代之的是充分的活动。第一次画圆,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尝试通过描圆形表面的轮廓来进行,以此建立圆的外形的认识;第二次借助绳子画圆,让学生感受不是圆的物体也能画圆;第三次用圆规画圆,凭借积累的生活经验,规范学生的用圆规画圆,以此初步形成圆的概念,在学生尝试画圆的过程中,得出圆心和半径。然后通过画大小不同的圆,巩固画圆过程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并且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课堂上操作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此时的数学是那样的生动具体,学生乐学,高兴学。

  这节课的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感受数这节课的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感受数学,探究数学,应用数学,发展学。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探索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圆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教材安排4教时。因为学生对圆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对于这节课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圆,感知圆的共同特征。

  2通过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

  3能用圆规画圆,并能按指定的半径画圆。并能初步知道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4通过欣赏由圆组成的图案,感受几何的美,对几何产生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对圆概念的形成,整节课我主要强调了动手画圆。首先,在纸上直接画,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发现其实画得不圆,从而激发他们去探究怎样画才能很圆,为什么要这样画才能很圆。接着,是用纸片画圆。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用纸片画圆的过程中,明确了圆的特点:固定的点,相等的长,也引出了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用纸片画圆的操作过程可能存在困难。然后,是用圆规画圆,并会画指定半径的圆。通过几次画圆,学生认识了圆心和半径,也了解圆心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在这节课里,我还设计了一些环节。如:关于圆的半径的辨析。我先在黑板上展示了4位学生画的圆心和半径,其实他们画的半径和我在黑板上画得其实是一个方向,但我在展示时把他们放置成不同的方向,让学生在老师这种无声的教学中感悟圆的半径其实有很多条。接着,我又出示了4个圆,继续辨析哪些半径是正确的,来加深对半径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一个探究的环节,主动探究圆心和半径,把一些书本上没有提及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把它挖掘出来。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最难就是关于半径的`教学。因为书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说从圆上任一点到圆心的这一段相等的距离,用r表示,而r就是半径。为此,这一环节我经过几次的修改。最先备课时,我并没有使用纸片画圆,而是直接用圆规画圆,从使用圆规中发现针尖固定的是圆心,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半径。但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学生连使用圆规都不是很熟练,更不用从画圆中认识圆心和半径了。然后,我又进行了改进,用纸片画圆,观察老师画的过程,再通过动手画,感知固定不动的那个点就是圆心,从圆心到圆上的着一段相等的距离就是半径。虽然这一过程学生较易接受,但反馈过程中又发现学生心里明白,但表述起来有困难。最后,我把这个过程改进成今天这节课,把画圆的过程概括成两点:固定的点,相等的长。从中直观而形象的引出半径就是从固定的点到圆上的这一段相等的长。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圆的初步认识》一课,以“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为主题展开教学,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自我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的基本特征和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基本上完成了预设的目标。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生活味浓

  新课程目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圆的初步认识》这节数学课从整体到局部无处不体现着生活数学这一教学理念。从整体看,吴老师以学生们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上学的录像短片作为导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观察、找出各种交通工具的车轮是圆形的,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又以欣赏生活中的圆、科技中的圆、自然中的圆的短片作为总结,从图形又拓展到实际应用;从局部看,圆心的讲解这一环节也是由生活实物圆形卡纸抽象到概念圆心,再到实际应用安装车轮的。这样的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浓浓的生活味。

  2、趣味性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圆的初步认识》这样的概念课来说,尤为重要。吴老师就注重了这一点。课一开始吴老师就拿出口袋问” 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时都是怎么玩的?”这样的设计充满了童趣,同学们纷纷说起自己对口袋的玩法,使数学课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

  其次,在练习中采用了分组比赛,抢答得分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课件使用上,把圆规拟人化,用孩童的声音,像一个好朋友一样引出了画圆的工具,充满趣味。

  3、重视概念生成,重难点突出

  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圆心。吴老师利用折一折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找出圆心,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总结出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识记。之后,又通过亲自动手安装车轮使学生了解了圆心的作用,说明当圆不可以折叠时,可以通过找圆内最长的线段来找圆心,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另一种找圆心的方法,使教学重点突出,扎实。在讲解直径时,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的方法,很自然地找出了直径,接着,又通过分组量一量、比一比的动手实践,得出同一圆内直径都相等的概念,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最后,吴老师使用一根绳作为活动的直径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亲自总结出半径是直径一半的特征。突出了学生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这节课的难点是画圆。吴老师将画圆安排在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生成之后,让学生在理解圆的特征的基础上画圆,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演示教授画圆方法,在学生亲自动手画圆后,又公开辅导、纠正,使难点得以突破。


圆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7)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

【精品】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三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正确画角、认识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出示学校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1、师:孩子们,刚才从屏幕上欣赏了咱们的校园,它美吗?那你们*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也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角。(板书: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分析: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

  二、新课

  (一)在主题图中找角。

  1、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抽生说)学生说到一个,课件演示一个,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分析: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例1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渐褪下去)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你们看,角就是这样儿的:(课件中三个角从实物中移下来。)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儿的?再用手比划比划角的模样。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角的两条边都是(生: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这一个角。

  (2)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抽两生)反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分析: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使学生初步体会角是从物体表面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是一种简单而美丽的图形,并了解了角的各部分名称。此课之前,学生对角的认识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非数学意义的。教师在学生找主题图的角的基础上设计了闭眼想、用手比划,观看课件动态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比较,实现了对角的正确认识。]

  3、判断角。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客人,孩子们,想看看吗?有我们的新朋友角吗?用手势表示你们的判断。学生判断再抽生说理由。(课件出示书第42页的第1题。)

  4、再回到主题图中讲评学生前面判断角出现的错。

  5、师:你们看,下面两个图形里也有角,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图形又有哪几个角?(书第42页第2题,指给同桌看看,再抽生上来指。)

  6、找生活中的角

  (1)师:孩子们,其实,不光在这些图形中有角,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听清教师的要求,两个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活动,师参与。)

  (2)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小小的教室里有这么多的角,那我们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分析: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感知角认识数学上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学过的知识更理性地找角,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所谓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与能力]

  (二)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折角

  (1)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的.孩子轻轻地打开书P39,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

  (2)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

  (3)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分析:皮亚杰曾经指出:动作性的活动对于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将无角的东西变出有角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外化他们刚刚建立的对角的数学层面的认识,以多样表现单一,巩固了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

  2、做活动角。

  (1)师拿出一个活动角:老师这儿有一个角,(师扳动角的两边),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我这样儿的活动角?用上老师发给你们的两根小棍。试试吧!(生做)

  (2)展示两生做成的角(大小明显的):这两个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对,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那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可以把这两个角重在一起。

  师:你来试试。

  生把两个角放到展示台上比:把它们叠在一起,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上面这个角的另一条边在下面这个角的里面,这说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师:这个办法真好!同桌的孩子也像这样把活动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看看谁的大,谁的小,比出结果了吗?

  [分析:角的大小比较,顺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所认识之后安排,以学生组装的活动角为学具,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群体互动与教师引导有效整合,并相机指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强化了对角的认识。]

  (3)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程度的关系。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及评析师:咱们再做一个变变变的游戏,把你们的活动角拿在手上,(师也拿在手上)请变出一个比你们手上的角要大的角。再变大点?你是怎么做的?(请一生示范,把边*一点,角就可以变大点)再请全班做。咱们继续变,把你们手上的角变小点,再变小点,又是怎么做的?(把边合拢一点。)

  (4)那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跟边的什么有关系?分四人小组讨论。

  (5)抽一组生说。

  (6)师小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得越小,角就越小。

  [分析: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思考、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大小有关。]

  (三)教学例3:画角

  (1)师:你们看,角多神奇呀,你们喜不喜欢它?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怎样画角呢?(抽一生说)

  (2)师:我们来看看究竟该怎样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师:这是第一步,接着看第二步,角画好了。

  (3)师:应该怎样画角呢?抽生说说。同时师再演示一遍,并小结: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4)你们会画角了吗?试试看。生画,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分析: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四)拓展与延伸

  (出示一个角)师:如果在这个角里添上一条线,这时变成几个角了?再添上一条线呢?

  三、全课总结

  孩子们,你们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么收获呢?其实,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一一学习的。

  评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空间与图形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直观经验。这两点要求在本课教学中均有体现:

  首先,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本课中,让学生观察校园情景图,从中找出角,抽象出数学问题,当学生初识角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其次,角的初步认识内容虽然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要让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我按课标要求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课本P40、41,例3、例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直角的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3

  学习内容:教科书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理解。能正确画描述角的特征,画角,加强实际运用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角以及直角的特征

  难点:画角和直角

  学习准备:尺子

  学习过程:

  一、说“角”

  前两节我们认识了角,还进一步认识了角王国中一个特殊的角,直角。现在我们进行你说我说大家说环节。几天的主人翁是角。

  请同桌互说,并指名汇报。

  注意点:角的特征,怎样判断角的大小。

  二、综合练习

  1、判断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其中哪些是直角。

  2、下面是什么图形,他们分别有几个角,有几个直角?

  (先是简单图形,再是复合图形)

  3、画角

  画一个直角。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再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4、数立方体上的直角。

  怎样数能一个不落呢?

  三、总结

  四、作业:画一画你喜欢的图形,并找一找它由几个角,其中几个是直角?


圆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8)

——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四篇

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大家玩得开心吗?你都见到了哪些景色?老师在这里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各地的建筑,大家看他们漂亮吗?那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最漂亮呢?(学生会说出有角)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角。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2、教师出示五角星,问:看,老师給大家带来了什么?那你说他为什么叫五角星呢?谁到台前把这五个角指給大家看一看?其实角的规范的指法是这样的,教师示范指角。好,现在大家用规范的方法,指指你周围物体表面上的角吧。同桌互相指一指。谁再到前面指一指你找到的角。

  3、那我们知道三角板上有三个角,现在请大家摸一摸这些角,看有什么感觉?闭上眼睛摸一摸。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这个尖尖的地方就叫做角的顶点。再摸一摸还有什么感觉?(**的,滑滑的)

  4、那我们摸的时候有尖尖的,滑滑的感觉,你能否借助周围物体表面上的角把它描下来。学生描角。

  教师选几份展示。评价。谁是火眼金睛,这些角里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指名汇报。都有顶点。都有两条边。是不是每个角都有两条边呢?师对角图逐一指一指。

  5、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其实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教师边说边画。连画3个角。你觉得老师画的怎么样?

  你发现老师刚才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现在大家会画了吗?

  学生试画。并标出各个部分的名称。

  觉得自己画的很好的请上来給大家看一看,找2、3生。问:你觉得他画的怎么样?好在什么地方?

  6、小朋友都会画角了,那现在大家都能当小老师了,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角会判断了,我看大家是不是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看看这些图片中有没有角,它在哪里?数一数下面两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7、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角?看哪些小朋友能在一分钟内做完一个角。

  做完的小朋友可以帮帮同桌的小朋友。现在和老师一起玩角,注意用心玩,边玩边观察。来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通过刚才玩角,你发现了什么?在老师做好了一个角,大家做一个角,比老师的角大。比老师的角小。和老师的角同样大。你怎么知道和老师的角就同样大呢?现在是第3次玩了,请一个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谁愿意?小朋友你先做一个角,尽量大。大家都来当评委,看老师做的这个角,谁的的?老师再想想办法,教师把角的边拉长,问:现在呢?再次拉长,问:这次呢?现在你们又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跟张开的大小有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一个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大家看一看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

  2、摆一个角需要几根小棒?3根小棒能摆出多少个角呢?

  3、大家通过努力知道了角的许多秘密,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小游戏,自己创造一个角,大家有没有信心?(毛线,铁丝,圆形纸片)

  把你创造的角贴在黑板上。评价黑板上的各个角。你觉得上面这些作品有创意的是哪些?为什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其实角的王国里还有很多秘密,以后我们再去探索,好不好?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1.认识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直的边,会数角的个数,角有大小,角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两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回到黑板上:五角星中,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2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练习十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辩认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教学难点:会辩认角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三角尺、纸、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知道角吗?你能说一说吗?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

  课件出示例1图,观察这些物体,指出那里是角。

  二、动手操作,建立角的概念

  1、折角

  ⑴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角吗?

  ⑵你们用手摸一摸角的这儿(顶点)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角的这两边,有什么感觉?

  学生摸一摸后,说一说感觉。(尖尖的;直直的光滑……)

  ⑶在学生折的角中选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贴在黑板上。你能说出这几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吗?

  ⑷:角是有大小的。

  2、做活动角

  ⑴如果给你一颗图钉,两条硬纸条,你能做出一个活动角吗?

  ①学生试做

  ②操作:听口令,变大变小。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⑴抽象出角的图形

  课件:由活动角抽象成几何图形角。

  教师演示,学生想象:用小圆点代替图钉,用两条直直的线代替硬纸条。会是什么图形?

  ⑵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你们想知道这个小圆点叫什么,两条线又叫什么吗?

  ①看书第43页

  ②反馈。板书:顶点、边、边

  4、:这节我们认识了什么?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生活中所见到的角。全班交流

  2、课堂活动,第2题。数一数,共有几个角?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1题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4、练习十第2题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四、课堂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例3、例4以及练习十3——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感受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三角尺上的直角,会判断直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教学难点:会辩认角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指出那里是角。

  2、引入新课。我们还继续学习角。

  二、动手操作,建立直角的概念

  1、认识直角。指一指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黑板面上各几个角,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分别说一说。

  ⑶教师:这些角都是直角。

  2、认识三角板上的直角。

  ⑴学生拿出三角板,你能指出直角吗?

  ⑵教师在黑板上画直角,并画上直角符号。告诉学生这是直角符号。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角

  ⑴拿出小朋友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观察长方形、正方形有几个角,它们都是什么角?

  小组活动,相互说一说。

  教师: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4、折直角

  ⑴你能折出一个直角吗?

  学生试折,你是怎样折的?

  ⑵说一说教室里哪些是直角。

  5、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⑴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想知道它们是不是直角,怎么办?

  ⑵讨论用什么方法来判断。

  ⑶教给学生比的方法。

  ⑷学生用三角板比一比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的4个角是不是直角。

  6、:这节我们认识了什么?

  三、课堂活动

  1、练习十第3题。指出图中的直角,并标出直角。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全班交流

  2、练习十第4题,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5题。议一议有几个直角?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说一说有几个直角?数一数。

  四、课堂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内容是第三册“角和直角”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角作为几何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和各部分名称以及角的画法是学习的重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角的大小比较是这节内容的难点。另外,学习这部分知识,也是为今后高年级学习角的分类打下基础。所以,在角的认识的起始课上充分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集合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

  学情分析

  “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与物体的活动。”角普遍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直观地认识角有大有小,会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折角和做角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学生找角和课件演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能辨认角。

  3、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能通过直观观察比较出角的大小。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三角尺一个,小棒4根,两根硬纸条,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拼图形的游戏。

  (1)拿出四根小棒,你能围成什么*面图形?

  (2)拿走一根,你又能围成什么*面图形?

  (3)如果再拿走一根,剩下的2根小棒,又能围成什么*面图形呢?

  (4)谈话:仔细看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1、感知角

  谈话:小朋友,喜欢做手工吗?看,这两位小朋友正在做手工呢!(出示例1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的图形?

  引导: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

  谈话:这些物体中都有角,我们把角请下来,好吗?

  引导:三角尺中也有角,拿出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它的角(指生上台指,师指导角的指法),咱们感受一下,用手心摸摸尖尖的点有什么感觉,顺着点往这儿摸,再顺着点往这儿摸,谁来说说有什么感觉? 现在我们把这个角描下来好吗?

  谈话:请同学们自学角的相关内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为了说明这个角两条边张开的大小,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边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集体说一说。(教师板书)

  追问:你能指出这请下来的角的顶点和边吗?指生上台指一指。

  2、找角

  谈话: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仔细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说给同桌听。

  交流:你找到角了吗?

  小结:看来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会发现更多的角。

  3、辨角

  谈话:听说我们认识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说自己是角,到底是不是呢?(想想做做第1题)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用手势表示),是的用表示,不是用表示(手指表示)。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4、数角

  提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

  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大家先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想想做做第2题)

  思考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学生做完后,集体交流、评议。

  5、画角

  谈话: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请你闭上眼睛,用你的小手指在脑袋里画一个角吧!(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做上角的标记)注意:实际操作中边用尺子画。(为什么)

  三、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试一试(制作活动角)

  谈话:你们能像老师这样,用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角吗?注意安全。

  (生独立做角,有困难的,师引导同桌之间互相帮忙)

  提问:你能指一指自己做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生指)

  谈话:咱们来变魔术,能把你的角变大一些吗?再变大一些。(生操作)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指出:角的两边张开,角就变得大一些,师演示。

  引导:怎样可以把角变小? (生操作)

  指出: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得小一些,师演示。

  指出:把角的两边张开或合拢,角就会变大或变小(师生一起操作),也就是说,角有大小。(板书:角有大小)

  根据你们刚才的体验,能比较这3个角的大小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的钟面图)

  生齐声说:第三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接着比较一组边不一样的角,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折角(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动手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2)和同桌比比角的大小。

  四、课堂总结

  1、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了新朋友角,如果你是一个角,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

  2、角的用处很大,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奇妙世界!

  3、拓展延伸思考:在一个长方形上剪一刀,还剩几个角?


圆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9)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学生画圆的方法比较集中:(1)利用圆形轮廓描圆(2)利用图钉和线画圆。而其中第二种画圆方法操作起来比较难,非常明显的凸显出来。

  本节课的“圆心、半径”知识的教学没有过去的简单讲授,代之的是充分的活动。第一次画圆,学生借助身边的物体,尝试通过描圆形表面的轮廓来进行,以此建立圆的外形的认识;第二次借助绳子画圆,让学生感受不是圆的物体也能画圆;第三次用圆规画圆,凭借积累的生活经验,规范学生的用圆规画圆,以此初步形成圆的概念,在学生尝试画圆的过程中,得出圆心和半径。然后通过画大小不同的圆,巩固画圆过程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并且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课堂上操作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此时的数学是那样的生动具体,学生乐学,高兴学。

  这节课的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感受数这节课的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感受数学,探究数学,应用数学,发展学。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探索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圆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教材安排4教时。因为学生对圆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对于这节课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圆,感知圆的共同特征。

  2通过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

  3能用圆规画圆,并能按指定的半径画圆。并能初步知道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4通过欣赏由圆组成的图案,感受几何的美,对几何产生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对圆概念的形成,整节课我主要强调了动手画圆。首先,在纸上直接画,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发现其实画得不圆,从而激发他们去探究怎样画才能很圆,为什么要这样画才能很圆。接着,是用纸片画圆。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用纸片画圆的过程中,明确了圆的特点:固定的点,相等的长,也引出了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用纸片画圆的操作过程可能存在困难。然后,是用圆规画圆,并会画指定半径的圆。通过几次画圆,学生认识了圆心和半径,也了解圆心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在这节课里,我还设计了一些环节。如:关于圆的半径的辨析。我先在黑板上展示了4位学生画的圆心和半径,其实他们画的半径和我在黑板上画得其实是一个方向,但我在展示时把他们放置成不同的方向,让学生在老师这种无声的教学中感悟圆的半径其实有很多条。接着,我又出示了4个圆,继续辨析哪些半径是正确的,来加深对半径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一个探究的环节,主动探究圆心和半径,把一些书本上没有提及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把它挖掘出来。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最难就是关于半径的`教学。因为书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说从圆上任一点到圆心的这一段相等的距离,用r表示,而r就是半径。为此,这一环节我经过几次的修改。最先备课时,我并没有使用纸片画圆,而是直接用圆规画圆,从使用圆规中发现针尖固定的是圆心,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半径。但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学生连使用圆规都不是很熟练,更不用从画圆中认识圆心和半径了。然后,我又进行了改进,用纸片画圆,观察老师画的过程,再通过动手画,感知固定不动的那个点就是圆心,从圆心到圆上的着一段相等的距离就是半径。虽然这一过程学生较易接受,但反馈过程中又发现学生心里明白,但表述起来有困难。最后,我把这个过程改进成今天这节课,把画圆的过程概括成两点:固定的点,相等的长。从中直观而形象的引出半径就是从固定的点到圆上的这一段相等的长。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肯定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指正。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主要分为三步骤:一、情景引入,感知圆;二、动手操作,认识圆;三、圆的拓展深化。其中二、动手操作,认识圆是重点 学习内容,也是学生主要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学过程主要又分为三步骤:(一) 认识圆心;(二) 认识半径和直径;(三) 巩固和应用。整节课,由游戏入手,经历动手操作,再在生活中举例并质疑,用所学知识解决疑问。

  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反思:

  一、对学生的了解不够。

  课 堂开始,情景引入,感知圆,就不是很顺,这是我预想不到的。1、开始在练习纸上“×”表示红旗的位置。请你想一想宝物可能在哪里?用1厘米表示实际的1 米,在纸上用点表示出宝物的位置。这样的提问,对于境外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似乎不太听得懂老师的意图,老师在讲的时候应该再慢一些,每一 个小问题后面都要停一停,给学生一个理解的时间。2、根据学生所画的情况讨论点可能的位置,像这样的点我们能找到多少个?(无数个)怎样的一个图形能将这 无数个点表示出来?(圆)预设中,这里学生应该有个顿悟的表现,是很激动的一个小发现。但是,课堂里也没有出现。我想原因是前面画得过程有学生没有领会 好,没有充分地画好,也就没有后面地分析了。一节课有了好的.开始,后面的教学过程就会顺其自然,至少比较流畅,前面的疙疙瘩瘩直接影响了后面的学习,而主 要原因是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没有让学生听明白操作的方法和意图,没有等到学生的共鸣。怎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呢?还是需要多试教,试教不仅 熟悉教案,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有所了解,就是对教学设计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是否需要做一些调整?最后上课时才能心中有底。

  二、课堂节奏没有把控好。

  动手操作,认识圆中(一) 认识圆心;(二) 认识半径和直径;圆心和半径的学习学生表现得还可以,但是到了认识直径这个内容时,教学上就显得比较拖沓。因为前面有了动手操作认识圆心和半径的过程,这 里再重复同样地步骤去学习直径,学生的兴趣已经没有了,老师应该适时把控教学的节奏,在学生能说出直径的定义和特点后,比较快地把这个内容学过。这样,可 以把时间节省下来学习后面的巩固和应用,也可以让学生保持比较好的兴趣点。课堂节奏的把控是我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一节课的教学中,重难点应该多花些时 间,但是时间具体到每个知识点怎么分配,什么时候可以快点,什么时候应该慢点,比如,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得比较好了?哪些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难 点?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点在哪里?学生最困惑的又在哪里?这些我还是很欠缺。我觉得主要是我对高年级数学知识本身的掌握还不够,和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以及 课堂灵活应变和调控能力不够。尤其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堂,更是觉得难上加难。当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时,老师对于课堂的组织也很重要,直接关系到课堂节奏 的把控。所以,我觉得在课堂节奏的把控上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三、学习所得。

  我在网上学习了《调控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效率》,摘录如下: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课堂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因此,良好的教学节奏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培养,尽量减少各种不利因素。“例如,有的学生 在做课堂作业时拖拉吵闹;有的在回答问题时过于小声等,这些现象都会破坏教学节奏。因此教师从上第一节课起,就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向学生清楚传达教师的 要求,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师生间配合默契,使各教学要素呈现相对规则的秩序,创造优美的课堂教学节奏。

  2、 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处理教学节奏,快慢得当,教学速度的过快与过慢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在引入新课时,学生的精神状态较好,对新知识充满好奇。这时教学应 是明快,生动的。在理解与运用阶段,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对于难点应循序渐进,安排多一点时间,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余地消化每个教学信 息点,不至于囫囵吞枣。在突破教学难点后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科学地进入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阶段,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同时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推动课堂节奏,陶先生认为“教学法做应当合一”“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问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一起一伏的教学节奏把握时机,创设活动情景,掀起“小**”。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圆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们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认识圆的基础知识。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的意识。这节课由认识圆的特征、圆各部分的名称、会画圆的各个部分开展教学。

  在教学圆的半径和直径时,让每个学生通过折一折,学习找圆的圆心和半径以及直径。在这的活动中去体会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这有助于全体学生比较透彻理解,特别 是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探讨完半径与直径间的关系后,为了为第二课时画圆打下基础。我通过自己动手画圆给学生看,让他们仔细观察, 圆心与半径在圆这个图形中起的作用,自然地引到,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或者直径确定圆的大小,帮助学生们自发地观察出问题,并且有意识地提高他们探索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授的最后阶段,我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用不大小的圆,将他们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拼出他们喜爱的图形。既为了复习上面所说的圆心、半 径、直径在圆中的作用,也从实际操作中让学生们感受到圆的美丽,将单纯的图形教学进一步的提升到让孩子们懂得欣赏身边美丽的事物上去。

  随后,我通过一系列地课堂练习,如在圆中寻找半径、直径;根据已给的图,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者直径;说出太极图的组成;投篮比赛的规则;思索车轮为什么要造成 圆形的等等,进一步复习刚才所学的新知识。同时,后面一部分的联系,我通过紧扣他们的生活实际,希望学生们能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死板的知识点,运用是活生 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总体来说这节课上下来思维较为连贯,上课步骤较为顺畅,习题的设计也富有一定的递进性。然而,这堂课还是给我留下了不 少的遗憾。第一,在讨论个别问题时,我的期待值是课堂氛围活跃,但是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二,由于开始时的紧张,在引入部分语速较快,没有兼顾到部分 基础较弱或者进入角色较慢的小朋友的反应。并且结束语有些仓促。第三,一些数学术语或者小细节的地方仍旧被我忽略,作为数学老师严谨是必要的。这点在我今 后的数学教学上一定要加强注意,也会向这方面做得突出的老师多加学习。

圆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圆的初步认识》一课,以“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为主题展开教学,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自我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的基本特征和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基本上完成了预设的目标。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生活味浓

  新课程目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圆的初步认识》这节数学课从整体到局部无处不体现着生活数学这一教学理念。从整体看,吴老师以学生们乘坐各种交通工具上学的录像短片作为导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观察、找出各种交通工具的车轮是圆形的,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又以欣赏生活中的圆、科技中的圆、自然中的圆的短片作为总结,从图形又拓展到实际应用;从局部看,圆心的讲解这一环节也是由生活实物圆形卡纸抽象到概念圆心,再到实际应用安装车轮的。这样的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浓浓的生活味。

  2、趣味性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圆的初步认识》这样的概念课来说,尤为重要。吴老师就注重了这一点。课一开始吴老师就拿出口袋问” 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时都是怎么玩的?”这样的设计充满了童趣,同学们纷纷说起自己对口袋的玩法,使数学课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

  其次,在练习中采用了分组比赛,抢答得分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课件使用上,把圆规拟人化,用孩童的声音,像一个好朋友一样引出了画圆的工具,充满趣味。

  3、重视概念生成,重难点突出

  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圆心。吴老师利用折一折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找出圆心,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总结出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识记。之后,又通过亲自动手安装车轮使学生了解了圆心的作用,说明当圆不可以折叠时,可以通过找圆内最长的线段来找圆心,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另一种找圆心的方法,使教学重点突出,扎实。在讲解直径时,通过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的方法,很自然地找出了直径,接着,又通过分组量一量、比一比的动手实践,得出同一圆内直径都相等的概念,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最后,吴老师使用一根绳作为活动的直径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亲自总结出半径是直径一半的特征。突出了学生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这节课的难点是画圆。吴老师将画圆安排在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生成之后,让学生在理解圆的特征的基础上画圆,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演示教授画圆方法,在学生亲自动手画圆后,又公开辅导、纠正,使难点得以突破。

推荐访问:教案 圆初步认识教案【10篇】 圆初步认识教案1 圆的初步认识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