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户外景观设计与开发7篇

发布时间:2022-08-27 08:20:05 浏览数:

户外景观设计与开发7篇户外景观设计与开发 榆林沙地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规划与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沙漠化地区除了生态环境脆弱外,同时也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以其粗犷、古朴、原始、神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户外景观设计与开发7篇,供大家参考。

户外景观设计与开发7篇

篇一:户外景观设计与开发

林沙地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规划与旅游开发研究

  摘 要 沙漠化地区除了生态环境脆弱外, 同时也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并以其粗犷、 古朴、 原始、 神秘美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也以其丰富、 独特、 多样的旅游资源尤为著称,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而位于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交接地带、 地域广阔、 地貌独特、人文历史底蕴厚重的榆林, 特殊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将为建设沙地森林公园创造优越的条件。

  但笔者发现近年来在沙地森林公园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开发过程中, 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 也未建立反映沙地森林公园自身特点的理论体系, 突出沙地森林公园特色不够,景观和旅游产品单调, 文化底蕴不足、 资源与环境规划缺乏可操作性、 游览设施和活动内容较少, 缺少多样性和时代感。

 本文正是针对这些问题, 进行研究、 分析。

 研究范围主要是榆林风沙草滩区, 对这一区域沙地森林公园的景观设计规划及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分析。

 以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的特征、 功能、 榆林沙漠旅游开发为切入点, 系统研究了榆林沙地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规划及旅游产品设计开发的原则和技术要点, 并结合案例分析进行了相关结论的验证和表达, 形成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1)

 榆林沙地森林公园的开发要将沙漠资源、 景观资源、人文资源合理的结合起来才能建设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景区。(2)

 归纳总结出:

 榆林沙地森林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 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应遵循原则、景观分区应遵循的原则。

 (3)

 榆林沙地森林公园从合理开发、 保护生态以及突出沙漠特点的角度对景观功能分了七个区域。

 本项研究为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建设、 旅游开发, 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对开发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此项研究在该领域内属于空白, 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特别是以榆林沙地森林公园为案例, 对功能分区及旅游产品设计提出的具体的方法, 在沙地型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开发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榆林; 森林公园; 沙地; 景观设计规划; 旅游开发

  YULIN SANDY FOREST PAEK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NING,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BSTRACT Desertification areas in addi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ragile, but also has rich tourism resources, and its rough, rustic, primitive, mysterious beauty has great appeal, is particularly known for its rich, unique and diverse tourism resources, gradually people of all ages. Broad transition zone is located in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Mu Us Desert, geographical, geomorphological uniqu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thick Yulin, special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audi Forest Park 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However, I found in the the sandy forest park constru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has not yet formed a certain scale, not established theoretical system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 Forest Park, Forest Park features prominent Saudi enough, landscape and monotonous tourism products, lack of culture, lack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lanning operability, less tour facilities and activities, and the lack of diversity and contemporary.

  This article i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scope of the study is in Yulin Sandy marsh area, landscape design planning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sandy forest park. Yulin Sandy Forest Park features, functionality, Yulin Desert tourism develop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System Yulin sandy forest park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ning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ducts and technical points, combined case analysis relevant conclusions validation and express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reasonable Yulin Sandy Forest Park development To desert resources, landscape resources, cultural resources combine to building tourist attraction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2) are summarized summed up: Yulin Sandy Forest Park landscape design point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pla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parti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3) Yulin Sandy Forest Park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ational development, protect the ecological as well as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ert landscape functions divided into seven reg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som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 for Yulin the sandy forest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truc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Yulin Sandy Forest Park. This study in the field is blank, so the research of this subject has some innovative, particularly in the Yulin Sandy Forest Park Case specific functional partition and tourism product design in the sand fores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rk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Yulin; Forest Park; sandy;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ning; tourism development

  目

 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研究综述............................................................................................................. 1 1.1.2 研究必要性......................................................................................................... 2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2.1 研究目的............................................................................................................. 2 1.2.2 研究意义............................................................................................................. 3 1.3 国内外森林公园发展概况........................................................................................... 4 1.3.1 森林公园的有关概念........................................................................................ 4 1.3.2 国外森林公园发展概况..................................................................................... 4 1.3.3 国内森林公园发展概况..................................................................................... 4 1.4 沙漠旅游资源概述....................................................................................................... 4 1.5 国内外沙地森林公园概况........................................................................................... 5 1.5.1 相关概念............................................................................................................. 5 1.5.2 国外沙漠森林公园概况..................................................................................... 6 1.5.3 国内沙地森林公园概况..................................................................................... 6 1.5.4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概况................................................................................. 7 1.6 研究方法....................................................................................................................... 9 1.6.1 文献查阅法......................................................................................................... 9 1.6.2 实地调研法......................................................................................................... 9 1.6.3 对比分析法......................................................................................................... 9 1.6.4 理论研究法......................................................................................................... 9 1.6.5 总结归纳法......................................................................................................... 9 第二章

 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 10 2.1 森林公园建设理论基础............................................................................................. 10 2.1.1 生态伦理学理论............................................................................................... 10 2.1.2 生态经济学理论............................................................................................... 10 2.1.3 景观生态学理论............................................................................................... 11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11 2.1.5 休闲经济学理论............................................................................................... 11 2.1.6 森林美学论....................................................................................................... 11 2.2 国内外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13

  2.2.1 总体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3 2.2.2 总体规划设计基本步骤................................................................................... 13 2.3 国内外森林公园景区和功能区的规划设计研究..................................................... 15 2.3.1 国外森林公园功能设计分区........................................................................... 15 2.4 我国森林公园景区和功能区区划的原则与依据..................................................... 15 2.4.1 景区划分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风景资源和环境资源....................................... 15 2.4.2 功能区区划的基本要求................................................................................... 16 2.4.3 服务设施选址要恰当....................................................................................... 16 2.4.4 景区和功能区区划要便于组织管理............................................................... 16 2.5 景区和功能规划设计................................................................................................. 17 2.6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17 2.6.1 风景林的空间配置........................................................................................... 17 2.6.2 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8 第三章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综述及榆林沙漠旅游开发.................................................. 19 3.1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的特征..................................................................................... 19 3.1.1 区位与规模..................................................................

篇二:户外景观设计与开发

园林 150

 2016 年 84 期 基于城市设计与开发运营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实践 ——以东莞水乡新城中心湖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金 英 上海同异城市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摘要:大型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城市生态和美化功能,而且面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开放,对城市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逐步朝向功能复合、空间多样、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方向发展。本文以东莞水乡新城中心湖公园为例,基于城市设计与开发运营的角度,从资源统筹、空间特色、人文关怀、经济效益等方面入手,强调公园与城市功能的融合,注重公园后续的健康运营,使中心湖公园的建设引爆水乡新城的发展。

 关键词:公园规划设计;公园运营;中心湖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519(2016)84-0150-03

 1 概述 在当今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稀缺的情况下,城市公园作为现代城市的窗口和文明的标志,其价值无疑更加宝贵。但是一些城市公园过分重视绿化景观效果,忽略了规划阶段的统筹考虑,导致建成后功能单一,缺乏活动内容,人气不旺,与周边区域交通联系不紧密,综合效益发挥不高,后期运营缺乏资金等问题。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的规划建设应与城市整体建设融为一体,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打造功能复合、空间多样、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同时,城市公园还应注重合理的开发运营,保证公园后续维护与管理的健康发展。

 本文以东莞水乡新城中心湖公园规划为例,从资源统筹、空间特色、人文关怀、经济效益等方面入手,加强公园与水乡新城的功能和空间对接,建立休闲旅游中心,体现岭南水乡空间特色,为不同使用者策划多样性的项目,并强调公园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比,真正实现公园建设带动新城发展。

 2 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东莞市西北部、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几何中心、水乡新城生态核心区域,占地面积约 100 公顷。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是广东省首个以水乡特色为发展主题的省级战略“经济区”,是穗莞战略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核心地带。水乡新城定位为东莞对接湾区及穗莞合作的专业化城市副中心、水乡地区的旅游与生产服务中心,将建成“都市绿洲,田园水城”。在此背景下,中心湖公园作为水乡新城的中央核心绿地,毗邻商务枢纽中心,不仅是本地市民的活动空间,还将作为城市级开放空间,为外地游客提供休闲旅游场地。

 3 对上位城市设计的思考 规划统筹考虑中心湖公园与水乡新城的相互关系,对上位城市设计提出以下思考:功能定位上,打破以商务办公、商业服务为主导的单一功能,注入休闲旅游和体育运动等功能,集聚人气,带动商务办公和住宅开发;空间结构上,改变单中心的十字轴带结构,建立双中心结构(商务枢纽中心和休闲旅游中心);路网组织上,加强公园与周边区域的道路联系,加强两河四岸步行交通联系;用地布局上,细化新城功能分区与项目设置,增加休闲旅游用地。

 4 规划策略 4.1 将公园建设与城市功能相结合,打造功能复合的休闲旅游中心 规划调整上位城市设计的用地布局,将公园内及主干道旁的商业+酒店混合用地与商务混合用地整合在桥头堡区域,强调空间集聚、功能复合(图 1、2)。在公园内配套文化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旅游服务设施、体育运动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将其打造成集休闲旅游、体育运动、生态观光、文化体验、餐饮购物、创意办公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具有现代岭南水乡特色的休闲旅游中心,构筑东莞商业、文化、娱乐新地标。通过休闲旅游中心带动商务枢纽中心,形成双中心结构,引爆水乡新城的开发建设。

 图 1 原水乡新城城市设计用地规划图

 图 2 调整后的用地规划图 4.2 道路交通与城市路网对接,强调公园的开放性 上位城市设计主要强调防洪大堤的功能,强调大马路和城市快速道路,缺少城市次干路和景观性道路,缺少与滨河路联系的东西向道路,公园与周边地块被大马路隔离开来。

 规划贯通南北向滨河景观道路,加强商务枢纽与滨河路的联系;贯通东西向赤滘口河一河两岸景观道路,加强两岸联系,建立休闲旅游中心;贯通中心湖与赤滘口河的水系,形成内部河涌游线。加强公园对外交通联系,与城市融为一体。

 4.3 合理分区,将单一的中心湖公园转变成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规划改变单一的公园绿地形式,将狭长形的公园分为三大区域——风情港湾、湖心公园、体育公园,形成空间多样、功能不同、动静分区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图 3)。风情港湾突出休闲旅游功能,打造为活力水岸;湖心公园突出滨湖休闲和文化体验功能,打造为水乡新城的休闲客厅;体育公园突出全民健身功能,打造丰富的体育运动场所,集聚人气。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6 年 84 期

 151

 图 3 中心湖公园总体规划图 4.4 因地制宜,塑造“港湾+水街+水巷+中心湖+生态湿地+水码头”的岭南水乡空间特色 规划贯通了内湖与河道的水系,利用丰富的水网资源,修复水生态,丰富水景观,营造水生活,传承水文化,重塑水乡特色公共开放空间。突出水乡风貌特质,塑造“港湾+水街+水巷+中心湖+生态湿地+水码头”的岭南水乡空间特色,充分展示水城形象。将水乡地区打造为“浓郁地方特色的岭南水乡、浓厚民俗文化的多彩空间、凝聚亲水活力的开放水岸”。

 4.5 以人为本,策划多样性的项目与活动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根据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不同需求,打造趣味的亲子活动场地、丰富的体育运动场所、独特的休闲娱乐街区、开敞的滨水活动空间,策划多样的节庆与主题活动,引领市民健康愉快生活。

 4.6 有效开发,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规划通过调整上位城市设计的用地布局,在公园东北侧增加旅游用地 22.8 公顷,在公园西侧增加商住用地 4.5 公顷,提升地块的土地价值。保证政府在建设中心湖公园、配套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能够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促进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经测算,政府投资建设公园需花费约 3 亿元,通过出售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可获得收益约 13亿元,因此,政府可获得净收益约 10 亿元,这为公园后续维护与管理提供了资金支持。

 5 分区设计 按照不同性质与功能,将公园分为 3 个特色区域——湖心公园、风情港湾、体育公园。

 5.1 湖心公园 湖心公园定位为市民文化休闲公园,具有文化展示、市民游乐、湖滨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湖心公园划分为文化体验区、湿地游憩区、儿童游乐区和湖滨休闲区,规划有文化艺术馆、花卉植物展示馆、莞邑名人雕塑园、儿童欢乐世界、水上餐厅、音乐草坪、艺术长廊、文化广场、百花园、溪涧湿地、水上舞台等项目(图 4、5)。结合东莞民俗艺术,利用开敞空间,在公园中策划水乡音乐节、烟花节、花灯节等节庆活动,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和自然游憩空间。

 图 4 湖心公园平面图

 图 5 湖心公园鸟瞰图 5.2 风情港湾 风情港湾定位为区域性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具有商务休闲、创意办公、会议度假、餐饮购物等复合功能,设计有岭南风情的亲水建筑、连续的滨水步行空间、丰富多样的水街水巷和时尚动感的水上游乐活动。规划打破防洪大堤的单一岸线形式,设计了游艇港湾。根据不同的功能活动,将该区分为五大特色功能区:渔人码头区、时尚购物区、商务休闲区、创意办公区、生态休闲区。规划有风情美食酒吧街、特色购物街、创意办公园、露天表演广场、星级酒店、公寓式酒店、游艇俱乐部、游艇码头、五星级独栋旗舰影院等项目,游客可在此参与和体验游艇婚礼、水乡海鲜节、音乐会、摩托艇冲浪等活动(图 6、7)。

 图 6 风情港湾平面图

  图 7 风情港湾鸟瞰图 5.3 体育公园 在当下全民健身热潮的背景下,规划建设体育公园具有重要意义,该区主要体现五大设计理念(图 8、9):

 全民健身:设置体育场、羽毛球馆、游泳馆、篮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关爱老人:建设健身休闲广场,为老年人提供跳广场舞、聚会、下棋活动场所;关爱青少年:建设街头运动广场,提倡青少年街头篮球、溜冰、滑板、跑酷等时尚运动;走进自然:设计林荫小径、疏林草地、生态密林、百花园,营造自然生态的休闲环境;注重文化:规划一个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雕塑广场作为公园入口景观,弘扬体育精神。

 6 结语 通过东莞水乡新城中心湖公园的规划设计实践,可以总结出基于城市设计与开发运营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对策有以下四点:(1)资源统筹,与周边片区形成整体,城市公园应采用开放式结构,与周边片区发展相结合,注重对于周边公共空间的对接、延续和整合,在功能设置上考虑与周边地块的衔接与互补,在道路交通上协调优化周边整体交通组织,将城市公园建成城市的“大客厅”,而不是“后花园”,成为居民工作和生活延续的场地。(2)功能复合,引导公园健康运营,充分发挥城市公园的综合价值,与城市功能相结合,将商业服务、文化旅游、休闲运动、户外游憩、景观开发、自然保护等一同纳入公园绿地的功能范畴,既便于居民使用又利于人气聚集,同时,提升了公园周边土地价值,增加政府经济收益,为后续维护与管理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3)以人为本,策划多样性的活动项目,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公园景观设计要从客体走向主体,以人的精神需

 市政园林 152

 2016 年 84 期 要、健康需要为目标,规划具有体验性和可参与性的休闲活动项目,兼顾不同年龄、性别、本地与外地游客的观赏、休闲、娱乐、健身、交往等多方面的需求,促进城市新区人气聚集。(4)延续文脉,因地制宜塑造特色空间,成功的公园是自然与文化的景观综合体,文化缺失会使公园建设千篇一律,失去特色与活力。城市公园是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应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来塑造公园的主题。从场地出发,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城市地域文化符号、当地建筑特色等进行演绎,使公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吸引力,充分展示城市文化形象。

 图 8 体育公园平面图

 图 9 体育公园鸟瞰图 参考文献 [1]孟强.城市新区中心公园规划方法初探[J].建筑设计管理,2012(5):39-42. [2]阳慧.开放式公园景观设计——以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6):70-73,75. [3]赵彦超.城市设计视角下城市新区公园绿地对周边城市用地的影响[D].天津:天津大学,2012. [4]关伟峰,蔺宝钢,刘喜东.现代与地域元素在城市新区中心绿地景观中的应用——以榆林空港生态园区中央公园规划设计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6):266-270. [5]笪慧.人性化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J].中华建筑,2012(5):122-123. (上接第 114 页)

 料必须经过再加工方能使用。不管是现成的直条钢筋,还是加工再处理的盘圆钢筋在收货时均以实际重量交货,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钢筋被任意拉伸,防治瘦身钢筋进入施工现场。

 3.2 瘦身钢筋的处理方法 面对市场上泛滥的瘦身钢筋,各个监理部门应该相互配合,通过不同的途径加大监管和宣传教育的力度,严格控制杜绝瘦身钢筋进入施工现场,一旦发现不合格的钢筋立即上报有关监管部门[2] 。另外,从法律的角度加强钢筋管理,发现有违反国家钢筋使用标准的瘦身钢筋应该给予严格的法律处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首先,施工单位要承担行政处罚责任,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要降低资质等;如果施工单位使用瘦身钢筋,而且造成严重的损失要追究其刑事责任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控制瘦身钢筋的使用,做好钢筋进厂之前的验收、检查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验收,谨防瘦身钢筋进入施工现场,并对使用瘦身钢筋的单位进行合理的处罚,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瘦身钢筋,否则将追究其刑事责任;最大限度的减少瘦身钢筋的使用,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质量。

 参考文献 [1]沈雁荣,周加欢.钢筋的识别及控制措施[J].建筑工人 2,14,35(2):16-17. [2]李超,陈玲玲.控制劣质和瘦身钢筋泛滥的措施[J].水利技术监督,2012,20(4):25-26. [3]朱小娜,鲁其灿,朱静.建筑工程用“瘦身”钢筋的危害及质量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8):427. [4]郭澜.实际施工中对“瘦身”钢筋的检验方法和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8):156. 作者简介:朱晓丽(1980 -01):女,籍贯:河南内乡,学历:本科学士,职称:工程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工程,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张玉娇(1987 -05):女,籍贯:河南新郑,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钢结构。

篇三:户外景观设计与开发

  硕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题目

 基于老年人户外活动需求的微绿地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 以桂林市为例

 (英文)

 Research on the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y of Micro Green Space Based on the Outdoor Activity Demand of the Elderly-- Take Guilin City as an example

  研 研

 究

 生

 学

 号:

  1804301008

 研 研

 究

 生

 姓

 名:

 梁伟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李纳璺

 教授

 申 申 请 学

 位 门 类:

 艺术硕士

  专业 领域 (研究 方向)

 ): 艺术设计(民族 艺术与设计)

 )

 校 校 外 指 导 老 师:

  肖国辉

  论 论 文 答

 辩 日 期:

  2021 年 年 6 月 月 2 日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城市化进程在发展程度上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的密度也日趋紧张,居民户外活动空间拥挤的问题也显得格外明显。从2000年开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加深。随着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面临的养老问题也急需解决。特别是在养老方式上,大部分老年人偏好于居家养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国务院于2013年提出:截至到2020年,中国要构建出完善的、功能化、规模化、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要以老年人居家养老为主要生活方式,以小区、相关机构为服务单位,为国内各城乡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由此可以看出,未来中国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模式方式为居家养老模式。在当下,退休后的老年人大部分时间是在附近的公园绿地中度过,他们在室外的主要活动场所,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居住区的附近空间范围内。然而老旧社区的设施和环境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老年人群在空间使用上的特殊需求。

 城市绿地中微绿地景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绿地景观公园不仅可以起到美化城市形象的作用而且也具有维持城市环境生态平衡的功能,并且可以营造更适合城市居民户外活动的绿地空间。微绿地景观公园较城市居民角度来说具有较高可达性的特点,较城市空间角度来说具有面积小的特点,较开发利用角度来说具有建造成本低的特点。从利用角度进行对比微绿地景观公园较大型公园相比必将会成为更适合居民户外活动的绿地空间。老年人作为微绿地景观公园使用的主导人群,对老年人在微绿地景观空间的行为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符合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原则,对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调查,对目前老年人的户外活动需求进行总结,从而对微绿地景观设计提出有效策略。以桂林市信息路与朝阳路街角空闲绿地以及周边居民住宅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以地块附近居民区现状调研和问卷调查为实际数据参照,以保护周边建筑景观为依托总结出地块附近居民区室外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总结出老年人对室外环境空间的实际需求。并基于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生活模式下,为设计出适合老年人户外活动的微绿地景观,提出相关设计方法和主要规划。为老年人居住建筑室外环境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老年人;户外活动需求;微绿地;景观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economic level,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has made a qualitative leap in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In urban construction, the density of building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tight, and the problem of crowded outdoor space for residents is particularly obvious. Since 2000,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in China has gradually deepe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old people, the problem of supporting the old people also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Especially in the way of supporting the elderly, most of the elderly prefer home care. With the aging of China"s populatio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State Council proposed in 2013 that by 2020, China should build a complete, functional, large-scale and humanized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Home care should be the main way of life for the elderly, with communities and relevant institutions as service units to provide elderly car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Therefor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main mode of supporting the elderly in China in the future is the home-based nursing mode. At present, retired elderly people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in the nearby parks and green Spaces, and most of their main outdoor activity place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space around the residential area. However, the 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 of the old community can not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can not meet the special needs of the elderly in the use of space. Micro-green landscap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urban green space. Micro-green landscape park can not only beautify the image of the city, but also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create green space more suitable for outdoor activities of urban resi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residents, the micro-green landscape park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accessibility, smaller area and lower construction cost compared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space. Compared with large parks, micro-green landscape parks will certainly become green space more suitable for residents" outdoor activities. As the dominant group of the use of micro green space landscape park,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behavior and 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 in the landscape space of micro green space conforms to the principle of human-oriented environmental design, and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tdoor activity space for the elderly.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utdoor activity needs of the elderly at present, so as to put forward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micro-green space. The spare green space at the corner of Xinyu Road and Chaoyang Road in Guilin City and the surrounding residential area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Tak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nearby residential areas as the actual data reference, and relying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surrounding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design of the nearby residential areas, and summarizes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elderly for outdoor environment space. In order to design the micro green landscape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s outdoor activities, relevant design methods and main planning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old people"s living mode of home care. It provides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for the elderly.

 Keywords: The elderly; Demand for outdoor activities; Micro green space; The landscape design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 1 §1.1.1 人口老龄化............................................................................................................................................. 1 §1.1.2 老旧城区空闲用地短缺 .........................................................................................................................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 §1.2.1

 研究目的 ......................................................................................................................................... 1 §1.2.2

 研究意义 ......................................................................................................................................... 2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2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3 §1.4

 研究内容 .................................................................................................................................................... 4 §1.5

 研究方法 .................................................................................................................................................... 5 §1.5.1

 文献查阅法 ..................................................................................................................................... 5 §1.5.2

 案例研究法 ..................................................................................................................................... 5 §1.5.3

 现场勘测法 ..................................................................................................................................... 5 §1.6

 论文研究的组织结构 ................................................................................................................................ 5 第二章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 7 §2.1

 国内典型案例分析 .................................................................................................................................... 7 §2.1.1

 上海创智公园 ................................................................................................................................. 7 §2.2

 国外典型案例分析 .................................................................................................................................... 8 §2.2.1

 日本六本木新城微小地段公共空间设计 ..................................................................................... 8 第三章 桂林市七星区信息路微绿地景观总体分析 ....................................................................................... 10 §3.1

 设计原则 .................................................................................................................................................. 10 §3.1.1

 适老原则 .......................................................................

篇四:户外景观设计与开发

设计学科的发展:现代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和其职业化进程, 美国是走在最前列的。

 在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是哈佛大学首创的。

 从1860年到1900年, 奥姆斯特德等景观设计师在城市公园绿地、 广场、 校园、 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等方面所做的规划设计奠定了 景观设计学科的基础, 之后其活动领域又扩展到了 主题公园和高速路系统的景观设计。在全世界范围内, 英国的景观设计专业发展也比较早。

 1932年, 英国第一个景观设计课程出现在莱丁大学, 相当多的大学于20世纪50-70年代相继设立了 景观设计研究生项目。

 景观设计教育体系相对而言业已成熟201 5-1 -1 4纵观国外的景观设计专业教育, 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 包括生态学、 土壤学等自然科学, 也包括人类文化学、行为心理学等人文科学, 最重要的还必须学习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

 这种综合性进一步推进了 学科发展的多元化。

 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景观设计的活动领域景观设计的活动领域景观设计的活动领域景观设计与风景园林学、 建筑学、 环境设计、 城市规划等学科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 不断融合。

 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使人们认识到环境和景观的价值所在。

 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开始关注城市的健康发展, 关注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 这也是景观设计与景观建筑学、 城市规划学、 风景园林学共同的追求目标之一。

 因此, 以上各学科都不同程度地采用绿化、 城市空间设计等手法, 这也是景观设计为何在相关的专业领域都有其发展的原因。一般来讲, 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方面在园林专业中有景园规划设计等方面方面; 在园林专业中有景园规划设计等方面; 在建筑学中体现在景观建筑学方面; 在城市设计中如城市广场、 滨水区、公园设计等都有许多的专业人士在从事着景观设计的工作。在建筑学中体201 5-1 -1 4目前, 景观规划与设计不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运用新技术方面也取得了 一定的进展, 包括场地设计、 景观生态分析、 风景区分析等方面都开始了 对RS、 GIS和GPS的运用和研究。

 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 国内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国内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国内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中国的城镇化已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问题之一。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水平约为37%, 在未来的10-15年之内, 将达到60-70%。

 中国的人地关系将面临空前的紧张状态。

 设计人与土地、 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是当前的一大难题和热点。

 所以, 景观设计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 中国的城市建设规模和速度都前所未有, 城镇发展成为当今和未来可预见时段内的一个令人鼓舞的主流, 同时,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城市建设的问题已十分严重,如贪大求洋、 破坏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好高骛远等等。

 而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专业教育的缺乏。好高骛远等等。

 而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专业教育的缺乏。201 5-1 -1 4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国的设计学科分别设在建筑类(65%)、 工程类(15%)、 环学类(15%)、 林学类(5%)的院校中。

 因此, 综合型的设计高级人才目前十分短缺。

 以景观设计的姊妹专业建筑为例, 中国目前只有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10的设计师来做相当于国际同行人均5倍的设计任务, 可见人才之短缺, 而景观设计的情况则要比这严重得多。

 景观设计学在国外发展历史比较长, 但在国内才刚刚拉开序幕。

 在国内与景观设计相近的专业也在从事景观设计的项目, 比如建筑、 园林、环境艺术、 城市规划等专业。

 另外, 一些环艺设计公司、 房地产开发公司、 园林公司也随着目前的“景观” 热潮, 从事一些视觉产品的销售和项目实施。

 但是专注于理论研究和教育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可以说是引导中国景观设计教育和实践的一个开始。201 5-1 -1 4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景观设计的宗旨是为人们规划设计出适宜的人居环境, 具体讲是通过对具体地块合理分析, 做出其用途的进一步安排, 通过设计解决人们一切户外空间活动的问题。

 景观设计和相近学科的发展,是人们对“人地关系” 认识的进步。

 地块上的一切安排都是为使用它的人提供方便, 人们对地块的安排也要尊重自然地形, 以达到人地和谐本章以两节的内容解决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问题地和谐。

 本章以两节的内容解决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问题。

 第三节介绍景观设计的要素。

 第四节介绍景观设计的方法。第节201 5-1 -1 4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景观生态学基础景观生态学基础景观生态学基础生态学(ecology)

 :源于希腊文“Oikos”, 原意是房子、 住所、 家务活及生活所在地, “ecology”是生物生存环境科学的意思。德国动物学家Haeckel, 1866年首次将生态学定义为:

 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由于其综合性和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而成为现今社会无处不在的科学。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景观生态学是工业革命后人类聚居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人们在追求解决途径过程中产生的, 是由1939年德国生物地理学家Troll 提出的, 他指出景观生态学由地理学的景观和生物学的生态两者组合而成, 是表示支配一个地域不同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位学者Buchwaid 进一步发展了景观生态的思想, 他认为景观是多层次的生活空间, 是由陆圈和生物圈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201 5-1 -1 4后来, 德国另一

 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虽然很少著书立说, 但他的生态、 景观美学和关心社会的思想却通过他的学生和作品对景观规划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次大战后, 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 生态环境系统遭到破坏。I.L.麦克哈格 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代言人, 和一批城市规划师、 景观建筑师开始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 并且在景观设计实践中开始了不懈的探索。

 他的《Design With Nature》 奠定了 景观生态学的基础, 让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勇敢地承担起人类生态环境设计的重任, 使景观设计在奥姆斯特德奠定的基础上又大大扩展了 活动空间。

 他反对以往土地和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做法, 强调土地利用规划应遵从土地的适宜性。

 然而麦克哈格的理论仅关注景观单元内部的生态关系, 忽视了景观单元之间的生态流。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多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之间的生态系统。201 5-1 -1 4

 景观生态要素:包括水环境, 地形, 植被, 气候等几个方面。水环境:

 水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资源。

 同时城市水资源又是景观设计的重要造景素材。

 一座城市因山而显势, 存水而生灵。水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还具有净化空气, 调节小气候的功能。

 目前在城市发展中, 有河流水域的城市都十分关注对滨水地区的开发保护。

 人们已经认识到水资源除了对城市的生命力支持外, 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 对城市河流的改造已经成了 共识, 但是对具体的改造和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比如对河道进行水泥护堤的建设, 却忽视了 保持河流两岸原有地貌的生态功效, 致使河水无法被净化等问题。201 5-1 -1 4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对水资源利用时, 美国景观设计学家西蒙兹提出了 十个水资源管理原则, 在此作为水景营造的借鉴原则。1、 保护流域、 湿地和所有河流水体的堤岸; 2、 将任何形式的污染减至最小, 创建一个净化的计划; 3、 土地利用分配和发展容量应与合理的水分供应相适应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4、 返回地下含水层的水质和量与水利用保持平衡; 5、 限制用水以保持当地淡水存量; 6、 通过自然排水通道引导地表径流,而不是通过人工修建的暴雨排水系统; 7、 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进行废水处理、 消毒和补充地下水; 8、 地下水供应和分配的双重系统, 使饮用水和灌溉及工业用水有不同税率9开拓恢复和更新被滥用的土地和水域及工业用水有不同税率; 9、 开拓、 恢复和更新被滥用的土地和水域, 达到自然、 健康状态; 10、 致力于推动水的供给、 利用、 处理、 循环技术的改进。达到自201 5-1 -1 4

 地形大自然将地球表面营造了 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 平原、 丘陵、 山地, 江河湖海。

 人们在经过长久的摸索、 进化, 选择了 适合生存居住的盆地、 平原、 临河高地。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 人们对地形的态度经过了 顺应——改造——协调的变化。

 这个过程, 人们是付出了 巨大的代价的。

 现在, 人们已经开始在城市建设中, 关注对地形的研究,尽量可以减少对原有地貌的改变, 维护其原有的生态系统。

 在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今天, 城市发展用地略显局促, 在保证一定的耕地的条件下, 条件较差的土地开始被征为城市建设用地。

 因此, 在城市建条件下, 条件较差的土地开始被征为城市建设用地。

 因此, 在城市建设时, 如何获得最大的社会、 经济和生态效益是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201 5-1 -1 4

 植被植被不但可以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还具有美化环境, 调节气候, 净化空气的功效。

 因此, 植被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设计素材之一且在城市总体规划中, 城市绿地规划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安排, 以城市公园、 居住区游园、 街头绿地、 街道绿地等, 使城市绿地形成系统。

 城市规划中采用绿地比例作为衡量城市景观状况的指标, 一般有: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绿地率; 城市绿化覆盖率(详见下页)

 。

 此外, 在具体的景观设计实践时, 还应该考虑树形、 树种的选择, 考虑速生树和慢生树的结合等因素201 5-1 -1 4

 城市绿化覆盖率, 是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 X100%。城市绿化覆盖率到到2010年应不少于35%。城市绿地率, 是指城市各类绿地(含公园绿地、 附属绿地、 防护绿地、 生产绿地、 其他绿地等五类)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

 城市绿地率(%)=(城市五类绿地面积之和÷城市总面积)X100%。城市绿地率到2010年应不少于30%。地单项指标还应符合一定要求(详见《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

 。其中1、 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2、 城市内河、 海、 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不少于30米;3、 公园绿地中绿化用地所占比率, 应参照GJ48-92《公园设计规范》 执行。为保证城市绿地率指标的实现, 各类绿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计算公式: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城市非农业人口。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而定201 5-1 -1 4

篇五:户外景观设计与开发

eResearch on theLandscape D esi gnof the O utdoorPhysi calRecreati on Pl aces i n theCom m uni tybyCH ENH uAthesi s subm i tted i nparti al sati sfacti on of theRequi rem entsfor thedegreeofM asterofAgri cul turel nLandscapePl ants andO rnam ental H orti cul turel nCentral SouthU ni versi tyofForestryandTechnol ogy498 ShaoshanSouth Road,Ti anxi n Di stri ctChangshaH unan 4 10004,ER.CH IN ASupervi sorProfessorYang Li uqi ngJ une,2011

 幸朝井囊耐然乞甾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碟豇蝴≥Df f年石月目日幸由井委耐懿鼻甾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2、(请您在以上相应方框打“ 、『” )作者签名:娜加f 7年6月留日导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Q /月勿日

 摘要社区户外体育休闲场所是城市中的人们同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社区活力与生机的“ 发生器” 。随着对健康生活追求的增强以及大众体育、社区建设的发展,体育休闲场所及其景观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同益重要的影响。如何创造适宜人活动、吸引人活动的户外体育休闲空间,提出合理的社区户外体育休闲场所景观的设计模式,是本文的阐述重点。( 1) 在文献查阅和相关资料的收集,以及行为观察的基础上,以环境心理学、体育学及人体工程学等相关理论为研究依据,分析社区内人群体育休闲行为、心理的主要内容与特性,探讨与之适应的体育休闲场所的特性与种类。通过对于体育休闲场所特性及人的需求的分析,得出活动空间所要具备的功能、物质条件与心理环境,从而为具体设计做必须的铺挚。( 2) 总结得出进行社区户外体育休闲场所的设计原则,包括满足人群需求、注重整体优化、强调公平共享、保证可持续性四大原则。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确定社区体育休闲场所景观的主题定位与布局选址的方法,再从总体设计与构成要素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构建社区体育休闲场所景观设计的模式。( 3) 实地考察社区户外体育休闲场所景观的现状,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三个社区户外体育休闲场所景观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其选址布局后,阐述其体育休闲景观的成功之处,对所得出的人社区户外体育休闲场所景观的设计模式进行了验证及补充。。关键词:体育休闲;户外体育休闲场所;社区;景观设计

 ABSTRACTIti si m portantfor the ci ti estoenj oyi ngthedai l yl i ves i n the outdoorphysi calrecreati onpl acesi n thecom m uni ty, w hi ch generatethevi gor and vi tal .W i th thepursui ngheal thl i fe anddevel opi ngofsport andconstructi ngof com m uni ty, thel andscapeandpl aceofthe outdoor physi calrecreati onproducethei ncreasi ngl ysi gni fi cant i nfl uence.Thi s paper i l l ustrates how to create a sui tabl e and attracti vepl ace,and,putforw ardareasonabl edesi gnm odel .( 1) Basi ngon the l i terature、rel ated i nform ati on and observati onalacti on,i tanal yzesthe m ai npoi ntsand characteri sti cs of thebehavi or、psychol ogyandpl acesaboutthephysi calrecreati on,accordi ngto the theori es,such as,envi ronm entalpsychol ogy、sci enceofphysi cal cul ture、sport andhum anengi neeri ng.The anal ysi sconcl udes the functi on、m ateri alcondi ti on andpsychol ogi calenvi ronm entof thephysi cal recreati onpl aces,i norder to l ai d agood groundw ork for detai l eddesi gn.( 2) The desi gnpri nci pl esofthe outdoorphysi calrecreati onpl acesi nthecom m uni tyw ere sum m ari zed.Thedesi gn pri nci pl esi ncl ude fourrespects:m eeti ngthedem ands、payi ngattenti on to thei ntegral opti m i zati on、em phasi zi ngonj usti ceandshare,asw el las,guaranteei ngthepersi stence.U nderthegui danceof thepri nci pl e,the authoranal yzesthe m ethods ofthe them e andl ayout,and then,desi gnsthel andscapefromtw oaspectsofenti rety desi gnand el em entsdesi gn,i norder to bui l d adesi gnm odel of the outdoorphysi calrecreati onpl acesi n thecom m uni ty.( 3) The exi sti nguse of theoutdoorphysi cal recrea! i on pl acesi n thecom m uni tyw asi nvesti gated.Threecom m uni ti es w hi chhavetypi cal representati vew ereanal yzedfromsi te sel ecti on andthe successfull andscape,to veri fyand add thedesi gnm odel ofthel andscapeof the outdoorphysi cal recreati onpl acesi n thecom m uni ty.Key W ords:Physi calrecreati on;O utdoorphysi calrecreati onpl aces;Com m uni ty;Landscape desi gnII

 目录摘要⋯⋯⋯⋯⋯⋯⋯⋯⋯⋯⋯⋯⋯⋯⋯⋯⋯⋯⋯⋯⋯⋯⋯⋯⋯⋯⋯⋯⋯⋯⋯Il 绪论⋯⋯⋯⋯⋯⋯⋯⋯⋯⋯⋯⋯⋯⋯⋯⋯⋯⋯⋯⋯⋯⋯⋯⋯⋯⋯⋯⋯⋯⋯⋯⋯⋯⋯..11.1选题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1.1.1健康生活的追求同益增强⋯⋯⋯⋯⋯⋯⋯⋯⋯⋯⋯⋯⋯⋯⋯⋯⋯⋯⋯⋯.11.1.2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11.1.3和谐社区建设的大力推进⋯⋯⋯⋯⋯⋯⋯⋯⋯⋯⋯⋯⋯⋯⋯⋯⋯⋯⋯⋯.21.2研究目的⋯⋯⋯⋯⋯⋯⋯⋯⋯⋯⋯⋯⋯⋯⋯⋯⋯⋯⋯⋯⋯⋯⋯⋯⋯⋯⋯..21.3研究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3.1构建完善的健身网络⋯⋯⋯⋯⋯⋯⋯⋯⋯⋯⋯⋯⋯⋯⋯⋯⋯⋯⋯⋯⋯⋯⋯⋯⋯⋯.21.3.2创造丰富的文化生活⋯⋯⋯⋯⋯⋯⋯⋯⋯⋯⋯⋯⋯⋯⋯⋯⋯⋯⋯⋯⋯⋯⋯31.3.3搭建融洽的沟通平台⋯⋯⋯⋯⋯⋯⋯⋯⋯⋯⋯⋯⋯⋯⋯⋯⋯⋯⋯⋯⋯⋯..31.3.4引领低碳的生活模式⋯⋯⋯⋯⋯⋯⋯⋯⋯⋯⋯⋯⋯⋯⋯⋯⋯⋯⋯⋯⋯⋯..31.3.5营造自然的生态环境⋯⋯⋯⋯⋯⋯⋯⋯⋯⋯⋯⋯⋯⋯⋯⋯⋯⋯⋯⋯⋯⋯⋯41.4国内外研究概况⋯⋯⋯⋯⋯⋯⋯⋯⋯⋯⋯⋯⋯⋯⋯⋯⋯⋯⋯⋯⋯⋯⋯⋯⋯..41.4.1国外相关社区体育休闲场所景观研究概况⋯⋯⋯⋯⋯⋯⋯⋯⋯⋯⋯⋯⋯一41.4-2国内相关社区体育休闲场所景观研究概况⋯⋯⋯⋯⋯⋯⋯⋯⋯⋯⋯⋯⋯..51.5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61.5.1研究方法⋯⋯⋯⋯⋯⋯⋯⋯⋯⋯⋯⋯⋯⋯⋯⋯⋯⋯⋯⋯⋯⋯⋯⋯⋯⋯⋯⋯61.5.2技术路线⋯⋯⋯⋯⋯⋯⋯⋯⋯⋯⋯⋯⋯⋯⋯⋯⋯⋯⋯⋯⋯⋯⋯⋯⋯⋯⋯⋯72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概述⋯⋯⋯⋯⋯⋯⋯⋯⋯⋯⋯⋯⋯⋯⋯⋯⋯⋯⋯⋯92.1相关概念⋯⋯⋯⋯⋯⋯⋯⋯⋯⋯⋯⋯⋯⋯⋯⋯⋯⋯⋯⋯⋯⋯⋯⋯⋯⋯⋯..92.1.1社l i 互⋯⋯⋯⋯⋯⋯⋯⋯⋯⋯⋯⋯⋯⋯⋯⋯⋯⋯⋯⋯⋯⋯⋯⋯⋯⋯⋯⋯⋯⋯⋯⋯⋯⋯⋯⋯⋯⋯.92.1.2体育休闲⋯⋯⋯⋯⋯⋯⋯⋯⋯⋯⋯⋯⋯⋯⋯⋯⋯⋯⋯⋯⋯⋯⋯⋯⋯⋯⋯⋯⋯l O2.1.3体育休闲场所⋯⋯⋯⋯⋯⋯⋯⋯⋯⋯⋯⋯⋯⋯⋯⋯⋯⋯⋯⋯⋯⋯⋯⋯⋯112.1.4社区户外体育休闲场所景观⋯⋯⋯⋯⋯⋯⋯⋯⋯⋯⋯⋯⋯⋯⋯⋯⋯⋯⋯.112.2理论依据⋯⋯⋯⋯⋯⋯⋯⋯⋯⋯⋯⋯⋯⋯⋯⋯⋯⋯⋯⋯⋯⋯⋯⋯⋯⋯⋯⋯⋯122.2.1环境心理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2.2.2环境行为学⋯⋯⋯⋯⋯⋯⋯⋯⋯⋯⋯⋯⋯⋯⋯⋯⋯⋯⋯⋯⋯⋯⋯⋯⋯⋯..132.2.3体育学相关理论⋯⋯⋯⋯⋯⋯⋯⋯⋯⋯⋯⋯⋯⋯⋯⋯⋯⋯⋯⋯⋯⋯⋯⋯⋯..142.2.4人体工程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III

 3社区户外体育休闲行为及场所特性研究⋯⋯⋯⋯⋯⋯⋯⋯⋯⋯⋯⋯⋯173.1社区户外体育休闲行为⋯⋯⋯⋯⋯⋯⋯⋯⋯⋯⋯⋯⋯⋯⋯⋯⋯⋯⋯⋯⋯⋯⋯173.1.1行为主要特性⋯⋯⋯⋯⋯⋯⋯⋯⋯⋯⋯⋯⋯⋯⋯⋯⋯⋯⋯⋯⋯⋯⋯⋯⋯173.1.2行为分类及主要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193.2社区户外体育休闲场所⋯⋯⋯⋯⋯⋯⋯⋯⋯⋯⋯⋯⋯⋯⋯⋯⋯⋯⋯⋯⋯..263.2.1主要特性⋯⋯⋯⋯⋯⋯⋯⋯⋯⋯⋯⋯⋯⋯⋯⋯⋯⋯⋯⋯⋯⋯⋯⋯⋯⋯⋯⋯⋯263.2.2分类⋯⋯⋯⋯⋯⋯⋯⋯⋯⋯⋯⋯⋯⋯⋯⋯⋯⋯⋯⋯⋯⋯⋯⋯⋯⋯⋯⋯⋯⋯⋯⋯⋯⋯⋯⋯⋯⋯284社区户外体育休闲场所景观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3l4.1设计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4.1.1满足人群需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l4.1.2注重整体优化⋯⋯⋯⋯⋯⋯⋯⋯⋯⋯⋯⋯⋯⋯⋯⋯⋯⋯⋯⋯⋯⋯⋯⋯⋯.3l4.1-3强调公平共享⋯⋯⋯⋯⋯⋯⋯⋯⋯⋯⋯⋯⋯⋯⋯⋯⋯⋯⋯⋯⋯⋯⋯⋯⋯⋯.324.1.4保证可持续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4.2主题定位⋯⋯⋯⋯⋯⋯⋯⋯⋯⋯⋯⋯⋯⋯⋯⋯⋯⋯⋯⋯⋯⋯⋯⋯⋯⋯⋯.335.2.1健康生活⋯⋯⋯⋯⋯⋯⋯⋯⋯⋯⋯⋯⋯⋯⋯⋯⋯⋯⋯⋯⋯⋯⋯⋯⋯⋯..334.2.2体育文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4.2.3特色运动⋯⋯⋯⋯⋯⋯⋯⋯⋯⋯⋯⋯⋯⋯⋯⋯一:⋯⋯⋯⋯⋯⋯⋯⋯⋯⋯354.2.4特定群体⋯⋯⋯⋯⋯⋯⋯⋯⋯⋯⋯⋯⋯⋯⋯⋯⋯⋯⋯⋯⋯⋯⋯⋯⋯⋯⋯⋯⋯354.3选址布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4.3.1基于社区环境选址⋯⋯⋯⋯⋯⋯⋯⋯⋯⋯⋯⋯⋯⋯⋯⋯⋯⋯⋯⋯⋯⋯⋯⋯⋯364.3.2基于社区布局选址⋯⋯⋯⋯⋯⋯⋯⋯⋯⋯⋯⋯⋯⋯⋯⋯⋯⋯⋯⋯⋯⋯⋯.374.3.3基于场地性质选址⋯⋯⋯⋯⋯⋯⋯⋯⋯⋯⋯⋯⋯⋯⋯⋯⋯⋯⋯⋯⋯⋯⋯4l4.3.4基于人的行为习性选址⋯ ⋯ ⋯ ⋯ ⋯ ⋯ ⋯ ⋯ ⋯ ⋯ ⋯ ⋯ ⋯ ⋯ ⋯ ⋯ ⋯ ⋯ ⋯ ⋯ ⋯ 434.4总体设计⋯⋯⋯⋯⋯⋯⋯⋯⋯⋯⋯⋯⋯⋯⋯⋯⋯⋯⋯⋯⋯⋯⋯⋯⋯⋯⋯..444.4.2地形设计⋯⋯⋯⋯⋯⋯⋯⋯⋯⋯⋯⋯⋯⋯⋯⋯⋯⋯⋯⋯⋯⋯⋯⋯⋯⋯⋯474.4.3交通组织⋯⋯⋯⋯⋯⋯⋯⋯⋯⋯⋯⋯⋯⋯⋯⋯⋯⋯⋯⋯⋯.:⋯⋯⋯⋯⋯⋯484.4.4空间构建⋯⋯⋯⋯⋯⋯⋯⋯⋯⋯⋯⋯⋯⋯⋯⋯⋯⋯⋯⋯⋯⋯⋯⋯⋯...:⋯⋯⋯5 14.5构成要素设计⋯⋯⋯⋯⋯⋯⋯⋯⋯⋯⋯⋯⋯⋯⋯⋯⋯⋯⋯⋯⋯⋯⋯⋯⋯⋯584.5.1植物景观⋯⋯⋯⋯⋯⋯⋯⋯⋯⋯⋯⋯⋯⋯⋯⋯⋯⋯⋯⋯⋯⋯⋯⋯⋯⋯⋯..584.5.2水景⋯⋯⋯⋯⋯⋯⋯⋯⋯⋯⋯⋯⋯⋯⋯⋯⋯⋯⋯⋯⋯⋯⋯⋯⋯⋯⋯⋯⋯⋯⋯⋯⋯⋯⋯⋯⋯⋯654.5.3场地及铺装⋯⋯⋯⋯⋯⋯⋯⋯⋯⋯⋯⋯⋯⋯⋯⋯_⋯⋯⋯⋯⋯⋯⋯⋯⋯..694.5.4建筑与小品⋯⋯⋯⋯⋯⋯⋯⋯⋯⋯⋯⋯⋯⋯⋯⋯⋯⋯⋯⋯⋯⋯⋯⋯⋯⋯..72IV

 4.5.5设施⋯⋯⋯⋯⋯⋯⋯⋯⋯⋯⋯⋯⋯⋯⋯⋯⋯⋯⋯⋯⋯⋯⋯⋯⋯⋯⋯⋯⋯⋯⋯⋯⋯⋯⋯⋯⋯..774.5.6无障碍设计⋯⋯⋯⋯⋯⋯⋯⋯⋯⋯⋯⋯⋯⋯⋯⋯⋯⋯⋯⋯⋯⋯⋯⋯⋯⋯⋯⋯⋯..805社区体育休闲场所景观实例分析⋯ ⋯ ⋯ ⋯ ⋯ ⋯ ⋯ ⋯ ⋯ ⋯ ⋯ ⋯ ⋯ ⋯ ⋯ ⋯ 815.1长沙奥林匹克花园社区⋯⋯⋯⋯⋯⋯⋯⋯⋯⋯⋯⋯⋯⋯⋯⋯⋯⋯⋯⋯⋯⋯..8l5。1.1社区概况⋯⋯⋯⋯⋯⋯⋯⋯⋯⋯⋯⋯⋯⋯⋯⋯⋯⋯⋯⋯⋯⋯⋯⋯⋯⋯..8l5.1.2场所选址布局⋯⋯⋯⋯⋯⋯⋯⋯⋯⋯⋯⋯⋯⋯⋯⋯⋯⋯⋯⋯⋯⋯⋯⋯⋯.825.1.3景观成功之处⋯⋯⋯⋯⋯⋯⋯⋯z:⋯⋯。⋯⋯..j ⋯⋯⋯⋯⋯⋯⋯⋯⋯⋯⋯⋯⋯⋯.855.2深圳梅林一村社区⋯⋯⋯⋯⋯⋯⋯⋯⋯⋯⋯⋯⋯⋯⋯⋯⋯⋯⋯⋯⋯⋯⋯⋯⋯905.2.1社区概况⋯⋯⋯⋯⋯⋯⋯⋯^⋯⋯⋯⋯⋯⋯⋯⋯⋯⋯⋯⋯⋯⋯⋯⋯⋯⋯⋯⋯905.2.2场所选址布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05.2.3景观成功之处⋯⋯⋯⋯⋯⋯⋯⋯⋯⋯.:⋯..:⋯⋯⋯⋯⋯⋯⋯⋯⋯⋯⋯⋯⋯.935.3深圳东海岸社区⋯⋯⋯⋯⋯⋯⋯⋯⋯⋯⋯⋯⋯⋯⋯⋯⋯⋯⋯⋯⋯⋯⋯⋯⋯.955.3.1社区概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55.3.2场所选址布局⋯⋯⋯⋯⋯⋯⋯⋯⋯⋯⋯⋯⋯⋯⋯⋯⋯⋯⋯⋯⋯⋯⋯⋯⋯⋯⋯.965.3.3景观成功之处⋯⋯⋯⋯⋯⋯⋯⋯⋯⋯⋯⋯⋯⋯⋯⋯⋯⋯⋯⋯⋯⋯⋯⋯⋯⋯⋯986结论⋯⋯⋯⋯⋯⋯⋯⋯⋯⋯⋯⋯⋯⋯⋯⋯⋯⋯⋯⋯⋯⋯⋯⋯⋯⋯⋯⋯⋯⋯⋯⋯⋯⋯⋯⋯⋯⋯.1 036.1研究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36.2讨论与展望⋯⋯⋯⋯⋯⋯...

篇六:户外景观设计与开发

设计

  的方法与步骤

 目录 一、景观设计的要素

 二、景观设计的方法

 三、景观设计的步骤

 四、景观手绘立面画法步骤

 五、案例分析

 一、景观设计的要素

 景观设计以人为主体,以建筑为载体,以水体和道路为脉络,以绿化为表征,以小品为装饰,这些就是城市环境设计的景观要素 .

 人——人是景观设计第一要素,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人。人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使人有衣食住行的需要,另外社会属性使人有工作交往、情感交流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空间环境的要求,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要求。

 建筑——建筑在景观设计中不只是某一个具体的房屋,而是指用物质的手法对环境的多次限定。例如广场、台地、阶梯、堤岸、天井、庭院、亭廊等等。用墙面、地面、顶棚围合分割而成的建筑环境,在此之上完成景观的营造。

 水体——景观设计中通常以水体作为展开点,城市的海岸、湖岸、河岸常常是人类生命力最活跃的地方。景观中的溪、泉、塘、潭等小水面也不容忽视,它们与江、河、湖、海等大水面一起形成了城市环境中的蓝带。水的曲线和动态变化,活跃、映射和点缀空间的特色,很好加以利用则能极大的丰富城市的景观层次和内涵。水体的变化由于设计运用得当而丰富多彩,喷泉、瀑布、水流等运动的不同姿态,以点状、片状、柱状形式的出现增加了景观的动感和魅力。

 道路——这里所说的道路,是指景观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景观的骨架、网络。景观道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景观面貌和风格。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

  景观道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外,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景观道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景观一部分。总之,当人们到景区,沿路可以休憩观景,景观道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绿化——绿化是自然景观的引入和再造,是景观设计最重要和常用的要素。绿化的基本形式有:草坪、绿篱、树丛、花坛、藤架等。植物的生长姿态、颜色,甚至季节变化带来的季相,为城市环境带来生气和美感。我国江南名园个园在园内布置了四种景色,精选栽种植物,使四季皆有景色可以观赏,这是值得借鉴的一个典范。

  另外绿化还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调节气温、减少噪声等生态平衡的功能。

 小品——景观中小品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型。休闲需要的小品:如坐凳、凉亭、靠椅、伞架、小卖部等。信息需要的小品:如路标、导游指示牌、时钟、广告牌、报刊栏等。装饰需要的小品:如喷泉、花坛、雕塑等。生活需要的小品:如垃圾筒、邮筒、卫生设备、饮水器、路灯等。小品一般体积不大,功能单纯,在景观中起点缀的作用。

  小品的设计当然应该首先注重实用,应该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主,在符合人性化的尺度下,提供合宜的设施和设备,并考虑外观美,以增加环境视觉美的趣味。

 二、景观设计的方法

 景观设计是一项多因素、多功能的设计,设计方法主要如下:

  1 1 、构思和构图

 构思是景观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是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构思首先要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安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又要考虑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等。

 构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布置组织和立体造型组合。

  平面布置:主要是将交通道路、绿化面积、小品位置等用平面图示的形式,按比例准确地表现出来。

 立体造型:主要选择景物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来反映。

 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要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因景制宜。

  2 2 、 对景与借景

  景观设计的平面布置中,往往有一定的建筑轴线和道路轴线,在轴线尽端安排一些相对的、可以互相看到的景物就叫对景。对景往往是平面构图和立体造型的视觉中心,对整个景观设计起着主导作用。对景可以分为直接对景和间接对景。直接对景是视觉最容易发现的景,如道路尽端的亭台、花架等,一目了然;间接对景不一定在道路的轴线上或行走的路线上,其布置的位置往往有所隐蔽或偏移,给人以惊异或若隐若现之感。

  借景也是景观设计常用的手法。通过建筑的空间组合,或建筑本身的设计手法,将远处的景致借用过来。如苏州拙政园,全园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到几百米以外的北寺塔,这种借景的手法可以丰富景观的空间层次.

 3 3 、 隔景与障景

 “佳则收之,俗则屏之”是我国古代造园的手法之一,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也常常采用这样的思路和手法。

 隔景是将好的景致收入到景观中,将乱差的地方用树木、墙体遮挡起来。障景是直接采取截断行进路线或逼迫其改变方向的办法用实体来完成。

  4 4 、引导与示意

 引导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采用的材质有水体、铺地等很多元素。如公园的水体,水流时大时小,时宽时窄,将游人引导到公园的中心。

  示意的手法包括明示和暗示。明示指采用文字说明的形式如路标、指示牌等小品的形式。暗示可以通过地面铺装、树木的有规律布置的形式指引方向和去处,给人以身随景移“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5 5 、渗透和延伸

 在景观设计中,景区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渐而变之,使景物融为一体,景观的延伸常引起视觉的扩展。如用铺地的方法,将墙体的材料使用到地面上,将室内的材料使用到室外,互为延伸,产生连续不断的效果。使人在心理感受上不会“嘎然而止”,给人良好的空间体验。

 6 6 、尺度与比例

 景观设计主要尺度依据在于人们在建筑外部空间的行为,人们的空间行为是确定空间尺度的主要依据。无论是广场、花园或绿地,都应该依据其功能和使用对象确定其尺度和比例。合适的尺度和比例会给人以美的感受,不合适的尺度和比例则会让人感觉不协调。以人的活动为目的,确定尺度和比例才能让人感到舒适、亲切。

 7 7 、质感与肌理

 景观的景素丰富,各种建造材料都分别呈现出不同的质感和肌理效果。如花岗石的坚硬和粗糙,大理石的纹理和细腻,草坪的柔软,树木的挺拔,水体的轻盈,钢板的重量。这些不同材料应加以运用,有条理地变化处理,将使景观富有更深的内涵和趣味。

 8 8 、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在景观的处理上节奏包括:铺地中材料有规律的变化,灯具、树木排列中以相同间隔的安排,花坛座椅的均匀分布等。韵律是节奏的深化。如临水栏杆设计成波浪式一起一伏很有韵律,整个台地都用弧线来装饰,不同弧线产生了向心的韵律来获得人们的认同。

  以上是景观设计中常采用的一些手法,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综合运用的,并不能截然分开。只有在了解这些方法,加上更多的专业设计实践,才能很好地将这些设计手法,熟记于胸,灵活运用于方案之中。

 1、环境调查

  环境调查包括环境测绘和环境调查 环境测绘的目的是把设计地地形、植物、建筑等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以一定精度测量、绘制出来,作为规划设计、施工的依据,并衔接和指导各时段的施工。

  基地现状资料调查需要明确基地各方面的内容,包括:基地自然条件(地形、水体、土壤、植被),气象条件(日照、气温、风、降雨、环境小气候),设施(建筑、小品、环境设施、管线),社会条件。

 2、地形地貌分析

 地形地貌分析是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地形地貌的评价及利用方式的确定。地形地貌的分析包括:坡级分析、排水分析、土壤承载分析、日照分析、小气候分析。

 三、景观设计的步骤

 3、功能分区 总体布局

  景观规划设计的对象确定后,就需要根据设计的目的和性质决定景观的功能分区,然后再结合基地条件合理进行安排和布置。在布局。在布局中协调各部分的关系,为具有特定要求的内容安排相适应的基地位置。

  布局的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景观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植物、山体、水体、建筑物,在规划布局中,要解决好如何改造地形、协调空间、配置树种的问题,使之形成综合的统一整体。景观的功能要求、经济要求、与艺术要求这三方面是综合统一完成的,不能分开考虑。

  景观是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艺术,景观和各种功能只能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关系中才能发生作用,具有高度的规定性。

  景观规划的主题,是景观设计的灵魂,布局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命题安排,做到主景突出,配景起到烘托之效,整个景观协调统一。

 4、道路系统设计

  道路系统在景观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景观环境中,道路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交通道路和游览道路。交通道路用来组织交通、运输,在设计时应该注意交通道路需合理分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游览道路用来进行功能分区、组织游线、引导游客。

  道路景观设计要符合用路者行为规律与视觉特性。道路功能不同,其本身和周围的景观有明显区别。不同用路者的视觉特性也是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的重要依据。

  道路景观具体设计时要与地形、建筑等紧密结合,使道路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与周围景观有机联系在一起,把道路与环境作为一个景观整体加以考虑并做出一体化的设计。

  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步骤:首先确定景观主题;第二,做好道路的基本设计,包括道路的比例、线形设计、道路平面结构与断面形式等。第三,做好节点的概念设计控制,包括道路交叉点、桥、停车场、地下出入口、隧道、步行桥、路边广场、小型建筑物等。第四,做好道路的修饰,包括种植用地、树种选定、路面的构成、铺装材料、车道铺装、挡土墙面处理。第五,做好道路景观设施设计,包括人车分离设施、机动车交通用设施、道路照明、步行者用设施、公益设施等。

 5、景观细部设计

  构成景观的组成要素有点、线、面、体、质感、色彩。在进行景观细部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组织这些要素,来创造优美的景观,构成秩序空间。而要组织好这些要素,则必须掌握形式美的一般原则:

  1、统一与变化

  2、调和与对比

  3、比例与尺度

  4、对称与均衡

  5、节奏与韵律

 四、 景观手绘立面画法步骤 ㈠线稿的步骤:

 1、先画底层的结构线,大的比例关系可以通过比例尺或者CAD绘,确保设计图的准确性。

 2.画出设计重点的硬景。

 3.画出配景。

 ㈡图面色号为touch牌马克笔,节点景观树我们可选择彩色,以突出重点,植物色彩不宜过多,以免花,乱。

 ㈢软景的绘制,画出其他植物色彩及水体。植物选择同一系列的色彩进行明暗过渡。注:保持画面的整体性,不要让笔触破坏画面的整体及设计感。

 ㈣硬景的绘制,需要注意材质的表达,材质之

  间色彩关系。

 E绘制天空(此图为霹雳马48号色)

 天空作为空间存在,可简洁,衬托前景。

 继续一张平面图的上色步骤。

 1:线稿

 2:先画大面积的草地,便于控制 大的色调关系。

 3:根据草地的色彩画所有的灌木,色彩 控制在2到3种。

 4:大小乔木的绘制,色彩应以一种为主, 其他2种色彩作为点缀作用。

 5:铺地根据材质的色彩而定,颜色也 不易过多,以免花。

 五、案例分析

 “艺景城”小区景观设计

 在构思上是以“西方皇家园林”为主,《再别,康桥》这首诗为辅,来营造一种高贵典雅的景观居住环境。“艺”通“忆”,既为“回忆景城”,也为“艺术的景城”

篇七:户外景观设计与开发

园林设计方案说明

 景观园林设计▲ 目录:1:区域分析 8. 设计构思2:现状分析图 9:景观意向图3:功能分析图 10:绿化小品意向图4:绿化分析图 11:灯光意向图4:景观分析图 12:鸟瞰图5:成功案例 13:效果图6:设计定位7:设计理念

 区域分析江门纬21位于北°27′至22°51′,东经111°59′至113°15′之间。江门市辖江海区、蓬江区、新会区3个市辖区,代管台山市、鹤山市、开平市、恩平市4个县级市。江门地处华南亚热带,常年绿色植被,四季常春。江门市属亚热带低纬地区,位于珠江口西岸,全区有285公里的海岸线,受海洋性季风影响,气候特征是温暖多雨,日照平均在1700小时以上。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和各种经济植物,无霜期在360天以上,终年无雪,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年平均气温全区均在22℃左右。

 夏季会有台风和暴雨。温度:冬天最低5℃,夏天最高38℃。

 区域分析▲ 五邑大学地处中国第一侨乡的广东省江门市,位于蓬江区,坐落于市中心,跟东湖公园地处一处,学校占地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 蓝色代表的是湖面。

 交通流线图

 周边环境及使用人群分析▲ 五邑大学周围主要为居民区、学校、政府、东湖公园、学校,是附近居民的好休闲场所,有时还是外地游客所参观的对象,还要满足一下本校师生使用。

 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

 ▲ 针对现状的总结:▲ 下雨路上存在积水;▲ 路面贴的瓷砖,下雨天走路容易打滑▲ 路面两旁景观树单一,没有特色。▲ 泥土没有被绿植覆盖,下雨容易被雨水冲刷走,堵塞下水道。▲ 青年广场过于空旷,建议种植几颗代表性大树,安放有趣味性的座椅,增加代表校园特色的小品。▲ 鉴于女生宿舍的情况,景观过于单一,建议种植一些花草,安放休闲座椅,加上一些有氛围的灯光。▲ 开平桥本身是作为连接北区和玫瑰园的交通要塞,人来来往往,没有特色非常单一。

 优秀案例一 —— 绿色津南中央庭院▲ 津南(位于新泻县)是一个国立度假村项泉汇集于此,因此,院内多以“水目(1986年竣工),如今仍是一年四季深受欢迎的游览胜地。其中约4hm 2 中央广场是一大规模的庭院,山景” (瀑布、流水、水池及喷泉等)为主题。此庭园除具有休闲、运动功能外,还包含一个观光疗养基地的部分庭园绿地空间。

 优秀案例— —— 绿色津南中央庭院▲ 动与静▲ 一般水的利用可以分为三种,向上喷的水(喷泉等),顺势流的水(小溪等)和平静的水面。前两种是“动”的水,充分体现出水的表情,而后一种是“静”的水,他同样可以利用倒影表现超越想象的景观效果,水中的倒影随视角的移动而不断产生无限的变化。户田先生在其作品中很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手法,创造出的效果,就如同一幅水墨写意画。可以说是极富东方文化魅力的

 优秀案例二—— 常州大学▲该项目在空间维度上,使更多功能相互穿插,高度地交织在一起的设计理念更合理化。任何建筑都不再是单一功能,能发挥1+1>2的效能,更好地服务师生。在时间维度,鼓励设置多功能使用的空间,避免了由于时间或气候、季节的因素导致一部分设施的空置;这也有效地扩展了校园的实际可用面积。不应理解为简陋、乏味和缺乏吸引力。而是指一种理所当然的、不加修饰的简洁,包括建筑平面的实用高效和立面的稳重大气。那常州大学

 优秀的案例二— 常州大学功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校园内众多建筑能复杂,具有多样性,我们通过对建筑高度、设计语汇和建筑材料及色彩的统一规划达成整体的统一性。同时在允许范围内给予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

 ▲ 基本原则:

 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风格定位:现代校园

 ▲ 设计目的 :▲ 让五邑大学环境立足于广东省最美校园之中,发扬侨乡校园特色,服务于师生。▲ 重拾现代校园、创造五邑精神、弘扬侨乡文化。▲ 追求建筑与人环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让校园环境美好,同时满足于师生的精神与物质的需求。

 ▲ 设计的认知:▲ 校园格局的整体性和开放性。▲ 校园功能区相对集中的组群式布局▲ 校园人车交通体系的便捷高效安全▲ 校园外部空间的多重性格① 校园空间的教育功能(精神和物质)②校园空间的人性化(人车分流)③校园空间的多样性、层次性。④校园空间的文化性、地域性。校园景观环境的生态化园林(良性循环)

 ▲ 设计构思:▲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高等教育理念不断转变,高校校园规划和建设应当适应这一转变,即在规划校园、设计校园、建设校园„„中贯穿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使高等学校校园——育人环境更美好。▲ 以形式、设计、经济、综合功能这四个方面的关系为基础,用审美观、科学观进行反复比较,最后得出一种最优秀的设计方案。探讨现代风格在设计中形式对创造出最优化的人类景观系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意向参考图

 意向参考图

 意向参考图

 意向参考图

 意向参考图

 意向参考图

 意向参考图

 意向参考图

 意向参考图

 意向参考图

 意向参考图

 2 林叶凯1 张芊芊LOREM IPSUM DOLOR LOREM 员成CONTENTS

 内 容到此结束,后面的空白页请删除后使用一.选择题(2×30=60)1.针对雅典近一半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曾受到群众惩罚,且大部分缘于作战失利这一现象。柏拉图对雅典民主发出诘问:“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群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技艺精湛的医生呢?”这说明A. 受控告的政治家代表贵族利益,仇视群众B. 当时的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C. 群众决策方式有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D. 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欧洲民主提供了典范2.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有一篇著名的《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其中讲到:“在 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只注重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对这两句话的准确理解是A.所有雅典居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B.鼓励公民积极参政C.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将被放逐3.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B.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C.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4.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在于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 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6.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里克利排斥“持不同见解者”7.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包括①针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制定了“陶片放逐法”②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的方式产生③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 感谢您全文预览本资料,内容已经结束,空白页请删除后使用• ④国家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9.公元前452年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和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最能说明

 • 感谢您全文预览本资料,内容已经结束,空白页请删除后使用• A. 出现抽签选举和轮流执政B. 古代希腊文化艺术的繁荣• C. 出现专家治国和人文思想D. 古代希腊工商经济的发达• 17.公元前242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异邦人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承认,外事裁判官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创制了以外事裁判官告示为主体的万民法,另一方面创立了审理涉外案件的诉讼程序。这反映了古罗马法• A. 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 B. 侧重缓和民族矛盾• C. 秉承习惯法的基本原则 D. 案件审理程序复杂• 18.公元前5世纪中期,执政官、平民与贵族代表组成的“十人委员会”拥有最高立法权,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肯定了“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由此可见,罗马法律的制定• A. 推动共和政体的确立 B. 本质上维护贵族利益• C.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 体现了各阶级的利益

 • 感谢您全文预览本资料,内容已经结束,空白页请删除后使用• (3)材料三引自古代罗马的哪一部法律?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的法律规定?(8分) •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4分)• 1-10. CBBBC CBDAB

  11-20. BDDAC

 AACAB• 31.【答案】(1)是公民大会用来投票、计票的。

 (2分)• (2) 限制: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与未成年人被剥夺了公民权。(2分)• 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民主。(2分)• (3)《十二铜表法》。看法: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限制

推荐访问:户外景观设计与开发 景观设计 户外 开发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