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二年级《搭配》说课8篇

发布时间:2022-08-28 15:20:05 浏览数:

二年级《搭配》说课8篇二年级《搭配》说课 《数学广角——搭配》说课稿尊敬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搭配》说课8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搭配》说课8篇

篇一:二年级《搭配》说课

学广角 —— 搭配》说课稿尊敬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及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设想。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数学广角”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面做出的新尝试。本课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如:衣服的搭配、付钱时面值的选择等等。二、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本教材的深入研究,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念,我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掌握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三、教法、学法设计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发现法、直观演示法。为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主动的建构知识。我采用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

 法、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感知有顺序的搭配。四、教学过程俗话说: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同,教学效果也就不同。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喜羊羊”是学生喜欢的形象,因此我在课的开始设计了灰太狼抓走了美羊羊,需要喜羊羊去闯关成功才能营救美羊羊。这样就把学生从听故事引入新课学习当中。第一关,喜羊羊会告诉大家:密码是 1 和 2 组成的两位数,学生很快就找出了答案。同学们顺利进入下一关,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接着引入下一个游戏:“在①②③三张卡片中任选两张,组成不同的两位数。”学生拿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在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并记录下结果。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我对学生的方法加以肯定并表扬:“你们的方法真好,我们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就不会重复和遗漏了。(二)实践操作,感知组合。1、握手游戏,感知组合知识。两个人握手只需一次,三个人之间可以握几次手呢?先让学生猜猜看?也有的可能猜是 3 次,到底是几次呢?学生亲自握手试一试!此时我也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并重点指导有顺序的握手。小组活动结束后,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握手情况,在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图示来表示握手的方法,这又是一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三)联系生活,巩固提升。在练习时,同样贯穿本课主线:喜羊羊带大家到“娱乐园”,设计了 3 个练习题。搭配服装、涂色游戏,买东西游戏,这样设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巩固了有顺序的排列方法。(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今天我们学了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做起事来,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了。五、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搭配123 132 213 231 312 321 共 6 种可能结语: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关于“数学广角——搭配”一课的设计说明,本节课肯定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能够向各位老师学习,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希望各位老师能多给我提一些宝贵的意见,帮助我成长,谢谢!六、教学反思1.从我的实际教学下来,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我还是处理得比较好的:(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创设形象生动、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通过拼图游戏,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又如通过创设“衣

 服的穿法、数字游戏”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2)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同桌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3)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悟新知。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4)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联系生活学习数学。2、做得不好的是:(1)摆数字的时候,没有及时让学生归纳总结方法。(2)在课堂上,对学困生的关注度不够。

篇二:二年级《搭配》说课

广角说课稿 郝家坪小学 杨红

 一、 说教材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从教学的意义上讲, 这是比较简单的排列组合, 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是, 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

 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个概念定义, 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去感知这些现象, 为经后学习复杂的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 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排列组合现象, 搭配问题。

 但对于这些问题的判断还有引起模糊, 不能做到准确无误。

 三、 说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 猜测、 实验等活动, 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 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 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 能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难点:

 组合与排列的区别。

 四、 教学用具 课件; 学生准备写有 1、 2、 3 的数字卡片各一张; 。

 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今天这节课, 老师要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出示课件)。

 今天喜羊羊要带大家去数学广角走走, 去体验一下里面的许多数学知识。

 (二)

 引导参与, 共同探究 1. 课件演示:

 进入“数学乐园”, 提出问题:

 这道门的密码由 1 和 2 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你们猜会是多少?

 (1)

 用 1、 2 能摆几个两位数?

 实际操作:

 板演反馈, 同时汇报不同的摆法或想法。

 (板书)

 用 1、 2 能摆出:

 l

 2 2

 l 学生得出结论后提示:

 锁的密码是组成的一个最小的两位数, 它是几?

 小结:

 用两个数字最多可以摆出两个两位数。

 第二关超级密码锁, 密码由 1、 2、 3 这三个数字中的两个组成的两位数, 密 码可能是哪些数?

 (2)

 用 1、 2、 3 能摆几个两位数呢?

 实际操作。

 板演反馈, 同时汇报不同的摆法和想法。

 (板书)

 用 1、 2、 3 能摆出:

 方法一

 1 2

 2 1

 方法二 1 2

 1 3

  1 3

 3 l

 2 1

 2 3

  2 3

 3 2

  3 l

 3 2 比较两种摆法, 得出:

 (1)

 三人一组讨论。

 (2)

 学生汇报, 教师演示课件。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在生活事例中发现数学问题, 探究数学规律, 构建数学模型,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真正实现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 课件演示:

 喜羊羊来到乒乓球馆。

 问题:

 三名运动员进行乒乓球赛, 如果每两人进行一场比赛, 一共要比几场?

 (1)

 3 人一组进行实践。

 (2)

 板书:

 1 号→2 号

  1 号→3 号

  2 号→3 号 3. 课件演示:

 比赛结束, 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

 质疑:

 师:

 为什么刚才三个数排列有六种排法, 而三人握手只有三次? 比赛不是 6 场呢?

 小结:

 数字排列与位置顺序有关, 握手游戏与位置顺序无关。

 (三)

 服装搭配问题。(课件演示:

 喜羊羊来到“服装店”)

 问题:

 两件上衣两条裤子, 有几种穿法?

 (1)

 两人一组讨论。

 (2)

 学生汇报, 教师演示课件。

 (3)

 提问:

 你喜欢哪种搭配, 并说说理由。

 (四)

 课件演示:

 离开乒乓球馆, 去儿童乐园, 为了方便喜羊羊决定买一张游览地图。

 (两张 2 角、 5 个 1角硬币和一张 5 角人民币)。

 问题:

 买一张地图, 可以怎样付钱?

 讨论、 汇报。

 6. 课件演示:

 如图:

 问题:

 从儿童乐园到猴山, 到底有几种走法呢?

 (1)

 分组讨论。

 (2)

 学生汇报, 教师演示课件。

 (3)

 板书:

 方法一

 lA lB

 方法二

 lA 2A 3A

  2A 2B

 lB 2B 3B

  3A 3B (4)

 提问:

 你选择哪条路线, 为什么?

  设计意图:

 主要让学生感知数学应用于生活, 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五)

 实践新知, 体验成功 实践活动:

 吃点心。

 问题:

 喜洋洋玩累了, 就来到了西餐厅。

 这里的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 你能帮它选选吗?

 (1)

 分组活动。

 (2)

 小组汇报。

 A

 B

  A1

 A1

 B1 B1

  B2

  B3 设计意图: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 让学生主动参

 与学习过程, 同时, 他们也会在自己亲自发现的过程中,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感受到数学是那的有趣。

 六、 课堂总结。

 今天在数学广角学得开心吗? 为什么?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比如足球比赛、 营养配餐等活动都存在搭配问题, 只要我们勤观察、 多动手、 多动脑, 就能探索数学中更多的奥秘。

 七、 拓展应用, 深入研究。

 走出数学广角, 该和喜羊羊分手了, 明它给我们留了电话号码 3084? ? ? , 最后三个数字有 0、 1、 5 组成, 下课后, 猜猜, 喜羊羊家的号码是多少?

篇三:二年级《搭配》说课

学广角 —— 搭配》说课稿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及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设想。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数学广角”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面做出的新尝试。本课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如:衣服的搭配、付钱时面值的选择等等。

 二、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本教材的深入研究,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念,我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掌握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采用情境教学法、

 操作发现法、直观演示法。

 为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主动的建构知识。我采用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感知有顺序的搭配。

 四、教学过程 俗话说: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同,教学效果也就不同。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喜羊羊”是学生喜欢的形象,因此我在课的开始设计了灰太狼抓走了美羊羊,需要喜羊羊去闯关成功才能营救美羊羊。这样就把学生从听故事引入新课学习当中。

 第一关,喜羊羊会告诉大家:密码是 1 和 2 组成的两位数,学生很快就找出了答案。同学们顺利进入下一关,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接着引入下一个游戏:“在①②③三张卡片中任选两张,组成不同的两位数。” 学生拿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在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并记录下结果。

 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我对学生的方法加以肯定并表扬:“你们的方法真好,我们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就不会重复和遗漏了。

 (二)实践操作,感知组合。

 1、握手游戏,感知组合知识。

 两个人握手只需一次,三个人之间可以握几次手呢?先让学生猜猜看?也有的可能猜是 3 次,到底是几次呢?学生亲自握手试一试!此时我也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并重点指导有顺序的握手。

 小组活动结束后,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握手情况,在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图示来表示握手的方法,这又是一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三)联系生活,巩固提升。

 在练习时,同样贯穿本课主线:喜羊羊带大家到“娱乐园”,设计了 3 个练习题。

 搭配服装、涂色游戏,买东西游戏,这样设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巩固了有顺序的排列方法。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今天我们学了有顺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做起事来,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了。

 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搭配 123

  132

  213

  231

  312

 321

 共 6 种可能 结语: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关于“数学广角——搭配”一课的设计说明,本节课肯定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能够向各位老师学习,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希望各位老师能多给我提一些宝贵

 的意见,帮助我成长,谢谢!

 六、教学反思 1.从我的实际教学下来,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我还是处理得比较好的: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创设形象生动、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通过拼图游戏,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又如通过创设“衣服的穿法、数字游戏”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2)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同桌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

 (3)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感悟新知。

 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4)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2、做得不好的是:

 (1)摆数字的时候,没有及时让学生归纳总结方法。

 (2)在课堂上,对学困生的关注度不够。

  1

 排列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排列。(教材第 97 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全过程。

 难点:培养有序排列的思想。

 教具学具 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口算练习

 8×6=

  9×2=

  9×3=

  9×4=

  9×5=

  9×9=

  7×9= 二 探究新知 1. 感知排列。

 师:交换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位置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数学宫游玩。

 用 1、2 两个数字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 师:首先,在数学宫玩排数游戏,必须打开密码门才能进入。密码:用 1、2 两个数字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 学生根据解码提示猜测、推理,打开密码门。

 学生充分发表想法并汇报。(板书:12;21) 师:同样的两个数字,排列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

 【设计意图:1、2 两个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则能表示的两个两位数也不同,这个知识学生在一年级就已学会。因此,这里“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感受排数时要考虑数字的排列顺序,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

 2. 师:打开了密码门,让我们走进数学宫吧!聪明屋里的小朋友们正在玩摆数游戏,你们想玩吗? 用 1、2、3 三个数字中的两个数字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 (1)小组合作摆数,边摆数边写在记录卡上。

 (2)汇报交流。

 (3)为什么有的摆的数多有的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我

 们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 (4)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

 (5)小组讨论,再按你们的方法边摆边写下来。

 (6)哪个小组再来汇报一下,一共摆了几个两位数,怎么摆的? (7)这六个数的大小相同吗?通过摆数游戏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想法。

 师:我们再次感受到同样的两个数字,排列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

 有序地摆:12、21、13、31、23、32 或 12、13、21、23、31、32。

 小结:有顺序地思考,能使答案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例题呈现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法设计由导到放,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

 3.师:数学博士这时候也赶来了,他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们很聪明,给我们出了一道智力题:用 0、2、3 能摆几个两位数? 请先摆一摆,然后记录在卡片上。

 集体交流。

 通过这个摆数游戏,提醒同学们应该注意什么。(两位数的十位上不能为 0) 【设计意图:通过玩有趣的排数游戏,让学生知道数字交换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与顺序有关,从而感知排列】

 三 全课总结,知识升华 在数学宫里还有很多好玩的活动,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就玩到

 这里。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有什么疑问,看大家能否帮助你。

 师:几个物体摆在一起,排列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效果。如排列数,数字排列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

 【设计意图:师生一起参与课后总结,给新知识理顺思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板书设计 数 学 广 角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依据《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1.创设情境、活用教材。

 创设游戏情境,在一个又一个活动情境中渗透排列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并发现规律。

 2.关注合作、促进交流。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教师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组织进行全班性的讨论分析,学生之间互相质疑答疑。学生始终都在参与、实践、思考和创新,并且有自己的学习体验。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对各种方案进行讨论并优化。这样的安排可以

 让所有的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提供最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合作中既学会了知识,又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

 3.教学设计注重处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题的设计力求游戏化,设计了搭配衣服、照相等游戏,截取学生周围感兴趣的情境进行教学。这样更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层层深入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用大、人、数三个字能组几个词? (考查知识点:通过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能力要求:能通过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B 类 你能在生活中找出一两个排列位置的例子吗? (考查知识点: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要求: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组合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组合。(教材第 98 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数学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学具 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师:同学们,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数学广角”,你们想去吗?要想进入“数学广角”,首先要买门票。票价是每人 5 角,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 1 张 5 角、2 张 2 角、5 张 1 角的人民币,你知道有几种付钱方法吗?

 学生汇报 5 角钱的付法。

 师:买好了门票,我们可以顺利进入“数学广角”了。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游玩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始,将“做一做”中的“买 5 角钱拼音本”改为“买票价 5 角的门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初步感知 5 角钱的几种不同组合方式】

 二 合作探究,体验新知 1.师:大家在“数学广角”里这么快就学会了一项新本领,老师提议每组的 3 位同学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互相加油,争取在下面的活动中有更精彩的表现。

 (1)猜一猜:3 人中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 (2)各小组 3 个同学互相握一握,验证猜想。

 (3)指名演示,感受方法。

 (4)小结:3 个人握手时,可以先确定一个人和另外两个人分别握一次,剩下的两个人再互相握一次,一共握 3 次。

 【设计意图:让小组 3 人互相握手,亲身体验组合,有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理解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师:上节课我们用 1、2、3 三个数字能组成 6 个两位数,而 3 个同学每两个人握一次手,只握了 3 次,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生:排数时两个不同的数字交换位置可以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而握手时两人交换位置还是他们两个人。

 师:排数时要考虑数字的排列顺序,而两个人相互握手与顺序无关。

 2.师:同学们用 1、2、3 组数有 6 种可能,那么我们再来看这组数字。(出示教材第 98 页例 2) 小组讨论。集体汇报交流。

 生 1:5+7=12,5+9=14,7+9=16,7+5=12,9+5=14,9+7=16。而 5+7=12与 7+5=12、5+9=14 与 9+5=14、7+9=16 与 9+7=16 的结果一样,所以得数有 3 种可能。

 生 2:我们用的填表法。(课件出示表格) 生 3:有 3 种可能。因为两个数的和与顺序没有关系。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是本节课的难点。引导学生对排数个数和握手次数进行比较,引发讨论,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集思广益得出两个数的和与顺序没有关系,从而得出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

 三 回顾总结,自我评价 师: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游玩“数学广角”,你们玩得开心吗?除了开心之外,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呢? 师:几个物体摆在一起,有时要讲究排列的位置,如摆数,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有时却不需要讲究排列的位置,只要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如握手、搭配事物、凑钱等。希望同学们遇到问题时要认真思考,做出准确判断。

 【设计意图:师生总结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给新知识理清了思路,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组合 凑钱、握手、搭配事物 教学反思 首先是将“数学广角”中的各项内容创设成类似公园游玩的情境,使整个活动成为一个游戏的整体。其次是灵活应用教材。将教材安排的“5 角钱的拼音本”改为“5 角钱的票价”,这样就将 5 角钱的不同组合与到数学广角游玩联系到了一起,...

篇四:二年级《搭配》说课

学语文 二年级下册 说全册说课稿 (部编版)

 教材目录 课文 1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2 找春天 3 开满鲜花的小路

 4 邓小平爷爷植树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6 千人糕 7 一匹出色的马

 识字 1 神州谣

 2 传统节日 3 “贝”的故事

  4 中国美食

 课文 8 彩色的梦

 9 枫树上的喜鹊 10 沙滩上的童话

  11 我是一只小虫子 12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13 画杨桃 14 小马过河

 15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 16 雷雨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18 太空生活趣事多

 19 大象的耳朵 20 蜘蛛开店

 21 青蛙卖泥塘 22 小毛虫

 23 祖先的摇篮 24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25 羿射九日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说课稿

 《村居》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丌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学生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对春天已经有了较丰富

 的体验,应通过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如诗般的意境及春天带给人的快乐。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短小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兴趣。

 本课的目标设为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图文结合,刜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个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

 三项目标中,我把正确认读生字作为学习重点,因为 2 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难点为图文结合,刜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二、

 说学情 2 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习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本班学生丌善于丼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丌丼手。

 三、

 说目标 知识不技能目标: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不方法目标:

 图文结合,刜步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情感、态度不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觃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迚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丌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读是最行乊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二)说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合作交流、朗读体验的学习方法。

 五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主要通过以下六个方面来说明:

 (一)

 激情引入

 首先采用提问式,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丌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直接导入课题《村居》,随机认识“村”这个字。

 【设计意图】用一两句话说说发现的春天,无形中训练了一年级学生的口头作文。通过动情的语言,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天图片,学生于自然乊中迚入情境,产生学习兴趣,由此开始本

 节课的学习。

 (二)

 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

  首先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音,为下面学生自由读古诗做了铺垫,同桌互相认读生字、朗读古诗。其次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字词,认读生字利用各种方法,在学习字词的时候,巧妙的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引出诗句,迚行朗读。这样由字到词到句就简单多了。

 【教学意图:通过对生字的认读,引导学生结合字形、借助图片等方式了解意思,丌但为感知诗意做好充分的铺垫,又渗透了古诗语言的简练。】

 (三)

 在入情入境中诵读

  首先想象着春天美丽的景色迚行朗读,其次划分节奏指导朗读,在读通顺、读出节奏感乊后再迚行联系生活,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就是引导背诵。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朗读,逐步使学生体会七言诗二、二、三的停顿,同时体会古诗诵读时声断气丌断的感觉,从而做到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在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再读出自己的体验、感情,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

 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把你搜集到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然后迚行小结,《村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还有很多诗人曾经赞美过美丽的春姑娘呢!诶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积累朗读,使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学会积累。】

 (五)

 指导书写

  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有 3 个。先读拼音,数数有几画,观察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指导竖心旁的写法,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扩词,课埻展评。

 (六)当埻检测

 出示生字迚行认读。

 六、说反思

 在课前预习中已经安排学生对生字迚行圈画,在这节课来看,学生圈画的效果丌是很好,预习没有到位。预想的是对课埻上生字的认读打下了基础,实际效果丌是很好,以后还有强化预习。在朗读古诗时,拂堤杨柳中拂堤字音学生读错的比较多,这时候我叧是领读了几遍,而没有单独拿出来再强调一遍。在单独出示诗句的时候,还是丌能脱离拼音。在习惯养成方面,还需要丌断强化,在课埻上学生的坐姿、丼手、回答问题等课埻表现前半节课表现较好,而写字的正确姿势需要迚一步加强训练。习惯养成丌能单单看这一节课的表现,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另外需要加以关注个别学生在课埻上走神的现象。

 《咏柳》 说课稿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不能力,情感不态度过程不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 6 个生字,会写本课的 5 个会写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的构建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乊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実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刜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揑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丌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戒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乊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颂的目的。

  5.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引入正题: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朗读全诗,刜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刜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诶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

  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迚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迚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丌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四)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乊,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习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 找春天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文章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认真读这篇课文,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会认 14 个字,会写 9 个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能够在多媒体资源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教法构想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媒体的直观的演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2、情景教学法

 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这春天的美好,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场景,采用优美语言,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春天美丽的画面,体会春光的美好,再用欢快的歌曲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这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四、学法引导

 朗读感悟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不竭动力。上课开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轻轻地向我们走来,孩子们想去找她吗?这时媒体出示动画的图片,用美丽的图片,可爱的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看后我让学生练习用我看到了什么来说一句完整的话。春天多美啊,春天在哪里?孩子们我们一起唱这首

 歌吧!

 这时候的孩子们,已经被那精美的画面深深吸引,已经被那欢快的歌曲深深感染,再加上我的语言引导,都想一起去寻找春天,很顺利的把孩子们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这时我在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找春天。

 (二)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能发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成长。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觉得难读的字做上符号。再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动作、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进行识记。运用媒体对生字进行直观的教学,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在他们的朗读中对于难读准字音的利用媒体进行一一范读,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识字任务。对于写字,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写字要领,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独立完成写字任务,通过媒体演示难写的字:这样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感受领悟

 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孩子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并让孩子抓住“脱”“冲”“奔”等关键字...

篇五:二年级《搭配》说课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全册)

 1 古诗二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二首》是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短小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兴趣。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习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本班学生不善于举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不举手。课堂气氛欠活跃。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 11 个生字;会写“诗、村”等 8 个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重点)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重点)

 3.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1.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

 2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说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合作交流、朗读体验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首先采用提问式,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直接导入课题《村居》,随机认识“村”这个字。

 【设计意图】用一两句话说说发现的春天,无形中训练了一年级学生的口头作文。通过动情的语言,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天图片,学生于自然之中进入情境,产生学习兴趣,由此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

  首先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音,为下面学生自由读古诗做了铺垫,同桌互相认读生字、朗读古诗。其次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字词,认读生字利用各种方法,在学习字词的时候,巧妙的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引出诗句,进行朗读。这样由字到词到句就简单多了。

 【教学意图】通过对生字的认读,引导学生结合字形、借助图片等方式了解意思,不但为感知诗意做好充分的铺垫,又渗透了古诗语言的简练。

 (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

  首先想象着春天美丽的景色进行朗读,其次划分节奏指导朗读,在读通顺、读出节奏感之后再进行联系生活,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就是引导背诵。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朗读,逐步使学生体会七言诗“二——二——三”的停顿,同时体会古诗诵读时声断气不断的感觉,从而做到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在读出节奏的基础

 3 上再读出自己的体验、感情,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把你搜集到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然后进行小结,《村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还有很多诗人曾经赞美过美丽的春姑娘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积累朗读,使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学会积累。

 (五)指导书写

  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有 3 个。先读拼音,数数有几画,观察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指导竖心旁的写法,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扩词,课堂展评。

 (六)当堂检测

 出示生字进行认读。

 2 找春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找春天》是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的情感。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认真读这篇课文,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能够在远教资源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脱、袄”等 14 个生字;会写“冲、寻”等 9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4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重点)

 2.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1.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积累,已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课件里直观的书写演示和设计精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2.情景教学法

  美丽的春天多姿多彩,要让学生能感受到这春天的美好,在教学时,采用优美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场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让学生欣赏各种春天美丽的画面,体会春光的美好,再用优美欢快的歌曲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把音乐美与语言文字美图画美融合于一体,让学生在美景中赏读课文。

 [说学法]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轻轻地向我们走来,孩子们想去找她吗?这时媒体出示动画的图片,用美丽的图片,可爱的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看后我让学生练习用我看到了什么来说一句完整的话。春天多美啊,春天在哪里?孩子们我们一起唱这首歌吧!

 这时候的孩子们,已经被那精美的画面深深吸引,已经被那欢快的歌曲深深感染,再加上

 5 我的语言引导,都想一起去寻找春天,很顺利的把孩子们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这时我在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认写生字

  在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觉得难读的字做个记号,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大屏幕出现生字,(点击出现生字画面),让学生边认读边交流识字方法,可以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识字,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动作、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进行识记。运用课件的演示,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随着孩子们大声的朗读,一个个生字完整的出现,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自主的寻找出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在学完生字以后怎样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巩固生字呢,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来帮助学生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一只只忙碌可爱的小蜜蜂,要到花园去采蜜,可是今天的采蜜要聪明的小蜜蜂才会有收获,利用奥斯韦尔制作的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利用鼠标把一只只小蜜蜂拖到花上,如果找对了和小蜜蜂身上的词语相对应拼音的花朵,小蜜蜂就会快乐的开始采蜜。如果找错了,小蜜蜂只好又飞回到原处。这样不仅加强了演示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识字任务。

 至于写字,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写字要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独立完成写字任务,教师只作点拨、指导。通过课件出示难写的字:柳、荡。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三)赏读感悟,体会感情

  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如:齐读,自由读,小组讨论读等,让学生谈谈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又体会到什么?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在小组中把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画下来或写下来。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

  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通过播放春天景色的录像,(点击出现视频画面),在悠扬的乐曲中,在美丽的画面中,出现找到春天的情景,配,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还眨呀眨的。

  这是怎样的一幅山花烂漫,百鸟争鸣的美景啊,春天悄悄来到了,小朋友们留心观察,发

 6 现了春天的踪迹,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春天其实就在小朋友们的眼睛里。(点击出现音乐画面)通过欢快优美的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孩子们跟着唱,跟着跳,尽情展示自己快乐的心情。整个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热烈。(点击出现课文画面)在这种心情下,再让学生朗读全文,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整篇课文的教学,我尽量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的美,图画的美,让学生体会到春光的美好,陶冶了心情,帮助学生较好的感悟课文的内容。

 (四)课内延伸 ,绘出春景 在这个环节中,我激趣导入:春天的景色美不胜收,音乐中的春天充满幻想,孩子们朗读中的春天犹在眼前,孩子们把自己眼里的春天画下来吧。让学生动手画,画好后让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课内课外的春天场景达地到了有机的整合。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得到了升华。

 3 开满鲜花的小路说课稿

 一、说教材 《开满鲜花的小路》是统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邮包,鼹鼠先生不知道里面一粒粒的籽是什么?就去问松鼠太太,到了松鼠太太的家,发现邮包里面是空的,松鼠太太发现了邮包上有个小洞,春天的时候通往松鼠太太的家有条开满鲜花的小路的故事。该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人物对话简单洁明了,但为孩子营造了一个浪漫温馨的氛围,小路上,花朵簇簇,花香飘动,多美呀!这花是谁种的呢?富有悬念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吸引孩子的注意,生动浅显的语言,又便于孩子理解、记忆、学习。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成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孩子接受。

 二、说学情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但好奇心强,多媒体集图文、动画、音响、色彩于一体,形象直观、生动鲜明。在教学中巧用多媒体,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

 7 实现多元化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开满鲜花的小路》这篇课文文字多,篇幅长,有些句子含义深,难理解,使二年级的小朋友很难走进文本。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构成一种虚拟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对文本真切的感知,在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生发出欣赏美、赞美美、分享美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邮、递”等 15 个生字;会写“鲜、邮”等 9 个生字。利用加一加、减一减、联系生活实际等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2.抓住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之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孩子热爱生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有爱护环境,感受美、赞美美、分享美的愿望和行动。

 四、说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重点)

 2.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孩子热爱生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观察是孩子获得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于是,我选择了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以及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对故事所蕴涵的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图片有助于孩子仔细观察画面,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能给孩子创设一个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多媒体课件则...

篇六:二年级《搭配》说课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说课稿 板桥镇左里堡小学

 范 俊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板桥镇左里堡小学的教师范俊。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七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尝试。本课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高年级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两位数的知识有所了解,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说得多、听得少;做得多、想得少;答得多、问得少。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让学生在这样一堂数学广角课里,让

 2 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让他们感知排列与组合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教学价值及学生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掌握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在操作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二年级学生思维水平和方法意识不强的特点,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

 重点:自主探究两数排列与两物组合的方式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有序排列的思想方法。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操作发现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六、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1、2、3,记录卡,跳跳球若干。

 3 【七、说教学过程】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红帽”是学生喜欢的形象,本课我设计了小红帽被大灰狼抓走,她的三个好朋友红袋鼠、火帽子和跳跳蛙去救她的情景,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采用故事引入,不拘泥于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我以探索发现和游戏为主,设计了四个小环节:

 1.初解密码,感知排列知识。

 三个好朋友来到大灰狼的城堡,需要解开锁的密码才能进入城堡。密码是用数字 1和 2 组成的两位数。教师先提问:两位数有哪些数位组成?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个位,十位”。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密码。

 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破译密码的过程中,通过操作感受摆的过程,渗透了简单的排列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4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2.再解密码,探究排列方法。

 三个好朋友进入城堡,发现小红帽却被关在暗房里,要打开暗房的门还要解开更难的密码,密码是由“1、2、3”这三个数字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到底密码是多少呢?

 由用两个数字排列到用三个数字排列,对学生而言又是一次思维提升,目的是为帮助学生顺利跳过这个思维障碍。

 这时请学生拿出数字卡片 1、2、3,在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并记录下结果。而我则重点指导学生要边摆边说,培养学生操作、口述、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自然过渡 (学情预设): 学生 1:12、23、31、21。

 学生 2: 12、21、13、31、23、32。

 学生 3: 12、13、21、23、32、31。

 „„

 5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学生交流学习成果。通过全班交流,学生发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应该是 6 个两位数,教师追问:“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组出这 6 个数呢?”这时学生各抒己见,展示出自己的好办法。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1)确定数位的方法:确定十位 12、13、21、23、31、32,也可确定个位。

 (2)交换位置的方法:12、21、13、31、23、32。

 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去摆,就能更好地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这是一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两位数,感受摆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思考,让学生在操作中找出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方法,体会有序排列的优势。

 最后教师确定密码六个数中最大的两位数。

 让学生找出密码,感受成功的喜悦。

 6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3.握手游戏,感知组合知识。

 由解开密码的成就感,让学生与情境产生共鸣,引出握手游戏:两个人互相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可以握几次手?先让学生猜一猜,再让学生握手试一试!

 这样的设计,既能使学生在握手的游戏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可以作为课中活动,使学生在此放松,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小组活动结束后,请一小组上台展示握手情况,在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同时,教师用连线的方式来演示握手。

 这又是一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对比发现,区分排列与组合。

 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通过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对组合的规律进行了本质的探究,我以一个问题引入“同样是 3,为什么 3个数字可以摆 6 个两位数,而 3 个人却只握了 3 次手?”

 引导学生对比感知,教师及时小结:个位和十位上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变成不同的两个数,这种情况与顺序有关;而握手时两个人即使交换位置还是这两个人,还是握一次手,这种情况与顺序没有关系。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

 7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三)联系生活,巩固提升。

 在练习时,再次回归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趣中求知,我预设了:为小红帽搭配服装、付钱换购跳跳球、用 0、4、6 这三个数字中的两个数组两位数(视教学情况而定,如完成不了,第三个练习改为课外作业。)三个练习。

 未来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练习设计要形式多样,充满趣味性,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排列与组合的知识,知道了按一定的顺序来进行排列与组合,可以更好地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用排列与组合来解决的问题,比如电话号码、汽车牌照的编排等都是需要用到排列与组合的知识的。只要我们用心发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用处是很大的。

 以上就是我关于“简单的排列与组合”一课的设计说明,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篇七:二年级《搭配》说课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知识点包括教材第 1 至第 2 页的一道例题,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 1-3 题。

 二、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

 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实质,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随后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试着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说目标: 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分这样四大块。

 第一块:复习引新。

 1.观察:ooooo○说说这 6 个苹果是怎么分的。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2.说出:6÷2 的意义?6÷3 呢? 3.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我想通过这样的复习找到新知的生长点,通过适当的温故,使新知的教学建立在旧有知识的“锚桩”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 第二块:探究新知。

 这一块的学习内容,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四个层次组织学习活动。

 第一层:分一分。让小朋友在小组内把 10 枝铅笔分别按每人 2 枝、3枝、4 枝、5 枝、6 枝分给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先指导操作,后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动。通过把 10 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同时,操作活动步骤清楚,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层:说一说。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次分得的结果,并把这些结果按有没有剩余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比较,突出了“剩余”这个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第三层:写一写。引导学生根据其中分得的有剩余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观察表二,说出算式并计算,10÷3=3(人) ……1(枝) (3)认识余数。

 (4)观察比较,10÷5=2(枝)10÷3=3(人)……1(枝),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分。

  写算式是把学生的具体感知进行抽象的过疵 c 是形及千金数”概念的主要环节。教学时,我力求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奋没剩余引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使学生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

 第四层:试一试。让学生把其他几种分得有剩余的情况试着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交流后概括提炼:什么情况下平均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在这块的新知探究过程中,充分绘子学生操作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建立余数的概念,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第三块: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 1 与例题的类型相仿,是模仿性练习。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后,根据操作结果填写相应算式的商和余数,在完成填写后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在表疟史港步明确认识 n 想想做做 2 是形成性练习。学生观察图后,独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时提出: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些物体按指定的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几份,只要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从而更深层次的把握知识。

 想想做做 3,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同座相互说说,再指名说一说。

 最后,我还拓展了自主练习 1、2、3(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如:师:如何算出 11÷3? 生:就是想 11 里面有几个 3,想 3 和几相乘的积要比 11 小,不然的话不够分。如果相乘时的积太小了,说明没分完,还可以分,一直到不够分为止。所以 3 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 11,还应最接近 11。

 2、我会做

  一个星期有 7 天,22 天有()个星期零()天。

 6 条金鱼放一个缸,23 条金鱼最多可放()个缸,还剩()条。

 第四块:“说说收获,梳理知识” 师: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说收获”的过程也就是对知识的梳理、总结,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我会做”这一环节检验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这一目标。) 五、说板书

 (此板书简洁明了,突出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六、教学反思 整节课,从分铅笔(初步感知),到观察特点分类(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后应用概念,遵循了学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数学的价值性。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各位评为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 教材学情简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纬度的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2.在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中,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能正确地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理解的:

 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的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说教学方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为了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主题情景图,我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动手摆一摆,并提出问题。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首先,我让学生摆食物(正好全部分完),复习了表内除法。然后,再让学生摆食物(有剩余的情况),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并会正确地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最后,我设计了随堂小练及时检查学生的认知情况,完成学习卡一“圈一圈,填一填”。从而突出本课重点,达成教学目标 1、2。

 第三环节:深入探索,发现规律 本环节致力于核心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我组织学生组成四人小组用不同数量的小棒摆正方形,让学生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完成探究卡,并汇报结果。在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小组讨论,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学生一般都会得出:除数>余数。为了验证猜想,我鼓励学生猜想 13 根、14 根、15 根、16 根小棒各能摆出多少个正方形,并列出除法算式。随后,让学生深入思考“余数可能是4 吗?可能是 5、6、7 吗?”通过观察发现,学生能够肯定地说“除数一定大于余数”。从而突出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1、3。最后,让学生利用规律解决思考题,有效的巩固了新知。

 第四环节:分层练习,巩固提升 这部分我安排了课本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共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让学生在小组内畅谈今天的收获,并向全班畅谈自己的收获。

 目的是对本课内容做一小结,对本课重难点做一回顾。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数形结合,学生易懂,并且突出重点。

 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余数除数大于余数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我认为整个教学设计有以下亮点:小组合作探究,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动手操作和大胆猜想相结合;蕴涵数学建模思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认识时、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整时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 1 时=60 分。

 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1分、1时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

 3、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与同伴合作乐趣,增强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整时、时间单位时、分和时分之间的进率。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难点:初步建立有关时、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猜一猜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猜一猜是什么物品?(钟表)

 揭题: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钟表王国去参观,一起去认识时分,有兴趣吗? (板书:认识时、分) 第一关认识整时

 (1)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个施了魔法的钟面,看看它缺少了什么?(指针和数字 1-12)

 适时介绍: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

 追问:时针和分针各有什么特点?

  出示:时针指到 8,分针指到 12,是几时? 追问: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介绍:8 时的写法。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提问: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先说一说,再写一写。用班级优化大师抽四名同学板演。

 集体点评。

 提问:刚才我们学会了看钟面上整时的时间。想一想,整时的时间,钟面上分针总是指着几?时针呢?你是怎样认出是几时的?(小组讨论)

 指出:钟面上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我拨你说 同桌合作,一人拨整时,一人说是几时? (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观察,认识整时,并对认识整时方法进行概括,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过渡:刚才你们同桌合作很愉快,奖励给你们一顶会合作的智慧帽。继续加油!现在我们来到第二关。

 第二关认识钟面

 (1)

 认识大格 谈话:钟面除了 12 个数和时针分针外,还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介绍大格,钟面上两个长竖线之间就是 1 大格,

  从数12到1是1大格。找一找从()到()也是1大格?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数一数。看动画再数一遍。

 追问:钟面上12到2有()个大格,12到6呢?3到7呢? (2)

 认识小格 介绍小格:两个短竖线之间是1小格。数一数,1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小格? ( 设计意图:从观察钟面入手,展开对话,促使学生从钟面上的“数”与“格”方面完成对钟面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又使学生学会了很快数出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格数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谈话:刚才大家勇于探索,发现了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为你们点赞,再奖励你们一顶爱思考的智慧帽,继续加油!

 第三关认识 1 时、1 分和分与时进率出示12 时的钟面。

 谈话:你知道时针走 1 大格,经过的时间有多长吗? (1)认识1小时和1分。

 a) 出示12时钟面,演示时针从12走到1。

  讲 解 :像这样时针从12走到1,正好走了1大格,表示经过的时间是1小时。

 板书: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

 数 一数 :时针从12走到2,走了几大格,表示经过了多长时间?从12到4呢?从4走到6呢? 动画演示汇报。

 b) 出示12时的钟面,边演示边介绍:这是时针还是分针?你知道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有多长吗? 板 书 :分针走1小格是1分。动画演示。

 提 问 :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几小格,表示经过了多长时间?从12走到3呢?从12走到6呢?从6走到9呢? 数一数,说一说 c) 把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拨到12的位置,请大家仔细观察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了多少。先自己动手拨一拨,再和同学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视频演示过程。

 小 结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同时分针走60小格是60分,说明1时=60分。

 板书:1时=60分。

 同学们,你们通过合作,对钟表有了深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做判断对错的比赛活动,好吗?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时重点关注时针走 1 大格,分

  针走了多少,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发现正确的结论。这样活动的目的和要求明确,可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数学活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学们!这一关你们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一顶会倾听的智慧帽奖励给你们,现在我们来到了第四关 第四关...

篇八:二年级《搭配》说课

搭配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具有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简单事物的搭配方法。

 教学难点:有序搭配,不重复,不遗漏。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学校庆祝六一儿童节进行主持人选拔赛的通知,我班韩佳甜同学入围。

 教师:同学们,韩佳甜同学为了这次比赛,做了精心的准备。

  课件出示:

 教师:她准备了几件上衣?几件下装? 学生交流。

 教师:她想请大家帮忙,如果一件上衣搭配一件下装,一共有多少种穿法?你会建议她怎样穿?

 2.理解情境,获取数学信息。

 教师:根据这组信息,你会怎样搭配? 预设:①短袖配短裙;②长袖配裤子;③长袖配长裙;„„ 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3.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究竟能搭配成几套呢?看来,在衣服的搭配中还大有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问题。(板书:搭配)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获取数学信息,提取本课的教学素材,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衣服搭配的问题,这种取材于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真实,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新知。

 (二)操作感悟,自主搭配 1.学具操作,摆一摆。

  同桌合作,学具操作。

 让学生拿出衣服卡片和同桌摆一摆,看看一共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收集学生摆卡片过程中出现的情况:(1)摆放有序和无序;(2)方法多样和唯一;(3)记录无序。

 2.汇报展示,说一说。

 请学生板演,展示搭配的过程。

 3.师生交流,议一议。

 预设一:无序表述,方法不全面。

 预设二:只会表达其中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

 预设三:能说出所有的六种方法。

 (三)感悟有序,体会简洁 教师:有的同学有两种,有的同学有三种,还有的同学有六种搭配的方法,请他们与大家分享是如何进行搭配的? 1.对比感知,有序思考。

 请表述不完整的同学先汇报自己的操作过程,可能出现: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或者两件上衣配两件下装,引发学生产生不同的想法,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方式,进行讨论补充,初步建立有序思考的思维方式。

 预设方法一:

 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可以配 2 套。

 预设方法二:

 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装,另一件上衣配两条裙子,有 3 种搭配的方法。

 预设方法三:

 固定上衣,用一件上衣去搭配 3 件下装,再用另一件上衣去搭配3 件下装,两件上衣就有 6 种搭配方法。

 对于第三种方法全班进行分析讨论,怎样才能搭配全面,提炼总结出:“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并板书。

 教师追问:谁能说一说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学生交流。

  小结:只要有顺序地思考,就可以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出所有的方案。

 教师设疑:除了从上衣考虑可以搭配什么下装的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带了服装的学具,进行模拟搭配,如果没有这些学具,我们可以怎样思考? 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桌交流,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搭配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感知从无序到有序,从片面到全面的思考过程。最初学生搭配的方法不一定全面,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对比、交流。不断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进行补充,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寻求找到解决问题策略的渴望,为本课数学思想的渗透做好铺垫。

 2.方法呈现,比较优化。

 汇报交流,课件展示学生的作品。善于捕捉学生生成资源,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完善。

 预设方法一:固定下装,用长裤去搭配两件上衣,再用花裙去搭配两件上衣,最后用长裙去搭配两件上衣,一共有 6 种方法。

 预设方法二:教材中女孩的方式,课件出示:

 预设方法三:教材中男孩的方式,课件出示:

 3.符号意识,简洁有序。

 分析讨论方法四和方法五。先分别请两位同学说说自己方法。

 教师设疑: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优点? 全班交流,得出:有序思考,分类整理,简洁明晰,便于记录。

 教师追问:如果是你,你会采用哪种简洁的方式呢? 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用数字,图形、符号等方式进行记录。

  4.列式计算,发现规律。

 提出问题:每种方式都有 6 种搭配方法,可以怎样列算式? 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预设:一件上衣有 3 种搭配方法,两件上衣就有 2 个 3 种,可以列式:3+3=6(种)或者 3×2=6(种)。

 请学生说出算式中“3”“2”“6”各表示什么意义。突出“2 件上衣”和“3 件下装”。

 5.变式练习,巩固运用。

 教师追问:如果 3 件上衣和 3 件下装,共有多少种搭配方式呢? 课件出示:

 学生猜测,按照一件上衣可以搭配 3 件下装,三件上衣搭配3+3+3=9(种),或者 3×3=9(种)。

 实际验证,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汇报分析,图示验证,展示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写一写各种方法表示服装之间的搭配关系。体现了学生创造力和智慧。在这环节中,比较优化,既巩固了有序搭配的方法,又让学生经历符号化、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巩固提升,解决问题

 。

 1.联系生活,吃早餐。

 课件出示“做一做”第 2 题。

 阅读信息,食品分类,猜测搭配数量,进行连线,验证猜想,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有序思考,用不同策略搭配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两类不同事物可以用乘法算式来求解。通过在操作中验证,可以使学生感受有序思考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将学生的眼光引向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五)全课小结,深化 认知 结合板书:“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加法计算,乘法计算”进行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三年级数学广角《搭配问题》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共同交流学习,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一个内容。我将从设计理念分析、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和反思分析来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不对的地方请领导和老师指正。

 一、设计理念分析: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有关搭配的问题,并能够进行较简单的搭配,但是缺乏有序的思考,无法进行有序的搭配。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二、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三上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 ,分别介绍了组合和排列。在本课教学中,从两个方面来渗透数学化思想。由 2 种上装搭配 3 种下装的着装问题,让学生经历横向数学化的过程;通过、连一连,算一算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让学生经历由“物体”到“符号”(图形),再由“符号”(图形)抽象到“数”的纵向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并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 ,在三年级上册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 ,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所以,这节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逐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践操作等活动,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

 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符号感,并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学情分析:

 通过对二年级上册排列与组合知识学习,学生对排列与组合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着重以引导学生真正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全程。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计算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五、教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法设计。

 教学方法:

 1、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索搭配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更深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手段:

 2、为了让课堂注入活力,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本节课中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展现了搭配的全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更直观地理解新知,更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六、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小红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县里面举办的演讲比赛。她有一件牛仔上衣、一件 T 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怎么样穿搭配才好呢?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她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帮小芳吗? (设计意图:新课一开始,我先向大家介绍了一个新朋友小芳,通过谈话设问的形式,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屏幕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 T 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 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红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 你会建议小红穿哪套衣服呢? 学生分组活动,相互协作,寻找搭配方法,指定专人汇报结果。教师巡视指导。征对不同的学生给与一定的指导。运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搭配,并且充分注意有序搭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围绕服装搭配这一主题,我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同桌二人为一小组,通过讨论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只是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始至终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通过有顺序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让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三、动手操作

 巩固新知。

 让学生应用学具,动手连线将三朵花和两个花瓶进行搭配(一个花瓶只能插一朵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地对所学知识进生练习巩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 、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两个生活中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1 同学们请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2.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太优秀了,请把你们的另一个学具拿出来,拉一拉,看看还能组成哪些两位数?记下来,也可以把数字换掉拉一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去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做到爱数学,学数学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极积性,为学习数学提供永久的动力。

 五、 课堂小结,总结知识。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自由回答后老师归纳;搭配事物的时候,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采用列举法、连线法、、文字表述法、和算式计算等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归纳总结,及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它变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练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 布置作业,提升能力。

  出示作业:刘明有三件上衣和三件下衣,他共有几种穿法?和教材练习二十五第三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白我们在数学广角中不仅学会了搭配,还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见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勤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就一定能探索出更多的数学奥秘!

 搭配问题评课稿

 今天听了龚老师执教的搭配问题,主要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穿衣吃饭,握手,送礼物作为学习素材串联起来,认识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同时体现了三生课堂的新理念,接下来说说本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较强的层次性; 2. 在操作感悟中,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解决问题策略 3. 重点把握,难点突出,多次强调有序搭配的方法 4. 课堂总结回归到生活 但也有一些我个人的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缺乏适当的激情,从而调动课堂气氛,评价激励;在三位学生展示不同的搭配方法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让学生优化策略;最后练习难度较大,教师应该结合课件展示,讲清计算方法。

推荐访问:二年级《搭配》说课 二年级 说课 搭配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