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老师鼓励学生的名人例子4篇

发布时间:2022-09-18 09:30:03 浏览数:

老师鼓励学生的名人例子4篇老师鼓励学生的名人例子 与北海同行 --浅谈个人的专业成长之路陈立华潍坊北海学校英语提升工程历时三年,北海英语成长之路遍地鲜花烂漫,而作为北海学校的一名英语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鼓励学生的名人例子4篇,供大家参考。

老师鼓励学生的名人例子4篇

篇一:老师鼓励学生的名人例子

海同行

  --浅谈个人的专业成长之路 陈立华 潍坊北海学校英语提升工程历时三年,北海英语成长之路遍地鲜花烂漫,而作为北海学校的一名英语青年教师,我也沾得雨露,在个人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有了新的收获。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一下:

 由学生学习兴趣想到的 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兴趣一直困扰着我的英语教学,没有兴趣的教与学耗时低效,备受煎熬。经过这三年的英语教研,经验积累,我渐渐开始懂得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点,上起课来轻松愉快,孩子们也是笑声连连。关于寻找学生学习兴趣点,我简要说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走进孩子,深入理解什么是孩子世界中的真实情境

 从开始教学我便自认为非常明确创设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说话举例要直观真实有趣,但是经过这三年实践与反思,我真切的体会到我认为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举例还是离孩子们太遥远,这点感受是从我和杜逢春老师都讲过的一节课中体会到的。

 在讲六年级的 Helen Keller 一课时,我将课文的重难点句型讲解完毕后,让孩子们练习句型,我给了他们四个名人的例子:张海迪、爱迪生、邰丽华、贝多芬,我认为这些人物孩子们应该都很熟悉,而且这些人物和 Helen Keller 一样是名人且身患残疾,恰好可以用来练习这节课的重点句型,但真到上课时孩子们的表现并不理想,即使

 我给孩子们举了例子,写了名人们的生平提示,孩子们在讨论时还是非常陌生,而且回答时也是支支吾吾,似懂非懂,因为快下课了,这个本来我以为会出彩的环节草草结束了。

 刚讲完这节课时,我只是觉得我调动学生不太好,但没有好好的反思情境创设的问题。等到听杜逢春老师的课时,同样的句型练习,杜老师将情境的创设,事例的列举都放在了小组的成员身上,孩子们热烈的讨论着身边朋友的情况,甚至时时有笑声传出,句型练习从绊绊磕磕到对答如流,是那么的自然,我从孩子们的眼睛里看到了喜欢,看到了说的欲望。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当时自己上课所谓不成功的环节是因为我认为那些例子很真实,我认为那些情景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其实不然,我没有真正的考虑“学生认为”的问题,我忽略了真实的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只有真正的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抓到他们感兴趣的点!

 二、开拓视野,在校本课程中寻找孩子们的兴趣点

 现在北海的孩子们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在一周四节的课堂上,还有我们自己开发的英语校本课程中。我从校本课程中也发现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点!今年我教授的是一年级,所以我选择了比较简单欢快的课题:快乐学唱英文歌。

 开始我认为,英语歌曲只要节奏欢快,孩子们肯定有兴趣,但是我慢慢的发现只有节奏是不够的,孩子们还喜欢做动作,好的,我就选择了许多能加上动作的歌曲,孩子们的兴趣高一点了。然后,又有一次孩子对我说:“老师,好难啊,我跟不上!”我再一次反思,如果

 我为孩子们提供的歌曲素材再好听,动作再多,孩子们唱不出来,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谈呢? 我就又加强了歌曲选材的严谨性。正当我认为只要歌曲节奏明快,歌词简单,又能配上有意思的动作孩子们就有兴趣了的时候,孩子们又提出了想唱“爸爸去哪儿”,我跟他们说这首歌英文版比较难,你们可能学不会,但孩子们说想学,我无奈之下打开让他们学,我当时在想孩子们看到英语歌词会知难而退,没想到他们依依呀呀的跟着唱的很欢快,虽然有很多错误,但是他们那种学习的欲望是炽热的,兴趣是高涨的。所以我又有了一点体会:课堂教学也罢,上校本课程也罢,选取孩子们内心真正有兴趣的题材,就算难孩子们也会学的兴致高昂,选取我们自认为孩子们有兴趣的东西说不定会适得其反,抹杀孩子们的宝贵兴趣。

 三、不要低估孩子们接受挑战的能力 这一点我是这个学期才肯定下来的。一年级的孩子们刚刚接触拼音,而拼音和英语本身就有形象上的相似性,所以我一直不敢教孩子们英文字母,我觉得这会打乱孩子们学习语文的脚步。但是,很多孩子会自己跑过来问我什么时候学字母,问得多了,我也就想让孩子们试一试。

 开始只是挑几个让他们念一念,没想到难不住他们,我就将26个英文字母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毛遂自荐成为小老师,孩子来教孩子,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调动起来了,教的特别好,还很有意思。有的小老师演唱了“ABC 之歌”,坐在下面的一些不会唱但是有能力

 学的同学急了,纷纷要求学唱这首歌,听着他们像婴儿学语一样,将这首歌中的26个英文字母渐渐从混混沌沌唱不清楚到明明白白发音准确的唱出来,我真的很有成就感。

 挑战并不仅仅适用于高年级的同学,低年级的孩子们如初生牛犊,敢于尝试,敢于展示,所以我们不妨设置一些难度符合课本或者稍高于课本,形式新颖有趣的挑战游戏来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孩子们学的高兴,我们教的有劲,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不要低估孩子们接受挑战的能力,说不定你的挑战能够掀起孩子们学习英语的风潮!

 这样一次次真实的看似小事却着实震撼我心灵的事件,使我越来越关注“学生认为”,“学生喜欢”,“学生想说”什么,我特别感谢北海学校英语提升工程给我教学生涯中添了这么珍贵的一粒金豆子,虽然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改正的很成功,但我思故我在,我会好好珍惜。

  从看“公开课”到重“常态课” 这一点我主要想说一下自己对待一节课的态度和理解上的转变。

 我们经常说好好准备一节公开课,常态课又没人去听想怎么上就怎么上。但现在想想有点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了。常态课才是最应该精心准备的课,因为学生天天要面对的就是我们大量的常态课。

 记得北海学校英语提升工程刚刚开始的时候,刘海涛博士要来听我的课,我就想的着课堂上怎么热闹啊,设计什么游戏啊,发点什么奖品啊,怎么也要看上去一片欣欣向荣啊,那个时候满脑子里都是

 想着要上好这一节公开课。但随着我们提升工程的深入,研究的东西越来越多,为孩子考虑的越来越多,还有我们英语课堂教学规范“十要十不要”的提出,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朴实实用的常态课才是我们最应该打造的精品课。

 我们以前上课坚持的那些浮躁花哨的东西,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那些朴实实用高效的东西必须好好珍惜,善加运用。我们不搞表演课,我们扎扎实实打造最精品的常态课!

 今年北海学校英语提升工程中提出的英语课堂教学规范“十要十不要”,给了我们最直接、最准确的引导。“十要十不要”中提出的“教学环节设计要贴合学情;不要纷繁复杂、花样繁多”“学习方式要互助合作;不要课堂霸权、单打独斗”“学生错误要适时纠正;不要一味坚持无错原则”“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汉语提示或解释,不要强求全英课堂”看似这几点好像违背了现在的一个潮流,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十要十不要”英语教学规范的提出让学生们带着最扎实的知识走出课堂,给更多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最大限度的节省课上的时间让孩子们提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真的做到了时时事事为孩子们考虑,时时处处以学生为先。

 有了这“十要十不要”的规范,我们今年所有英语老师讲的都是常态课,但是去掉了虚无华丽外衣的常态课在我看来真的比任何一节表演的公开课都精彩!从看“公开课”到重“常态课”,我们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从心慌恐惧到急切期待

 这一点我是想谈谈学生们临上课前状态的改变带给我的成就感。

 我看过一篇关于英语老师专业成长的文章,当时我看到一句话:“让学生在开心的笑声和掌声中下课,让学生生活在等待之中;让学生每天都等待英语老师的出现”,我看完这段话觉得这老师觉悟很深,功底很扎实,真了不起,但是就我自身而言,差距有点大,我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些。

 因为我现在教一年级的小孩子,虽说一年级的英语简单,但是难度并不低,任务也不轻,孩子们要熟练认读单词,还要会用每一模块的重点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这使很多孩子对英语都望而却步,甚至怀着排斥、恐惧的心理看待英语,觉得英语就是一本天书,自己根本看不懂。有这种现象孩子怎么会期待等待英语老师的出现呢?这是我很长一段时间内认定的一个事实。

 但是通过这几年英语提升过程中跟其他老师学习的妙招:像赵志军老师课堂上的亲和力,陈莎莎老师奇思妙想的环节设计,杜逢春老师扎实推进的小组合作练习,王静老师创意无限的鼓励评价方式„„再慢慢的用到自己教学实践中,渐渐的发现英语课堂活起来了,英语课本对孩子来说也不那么沉重了,学生看着自己的时候眼睛里透着期待笑意,有时候还喜欢跟在你屁股后面说:我最喜欢上英语课了!这时,那种成就感就在自己心里满满的撒了一地。

 现在看着孩子们打铃后探出教室的小脑袋,脸上挂着微笑喊着“英语老师来啦”来欢迎我,我想他们应该开始等待着我,期待着学

 习英语了吧!

 总的来说,在北海工作四年,参加英语提升工程三年,有了同事们细心的指导,有了领导们热心的鼓励,有了孩子们急切的等待,有了自己虚心的学习,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前进。自己英语教学工作的态度也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到积极勇敢,坚强前行,不再畏惧变化,欣然接受变化,甚至期待着不断的变化。因为变化很多时候代表着创新,代表着前进。北海一直在积极前行,我也会紧跟北海的脚步,积累更多,反思更多,收获更多,进步更多!

 谢谢各位领导与老师们的聆听!

篇二:老师鼓励学生的名人例子

努力后成功的故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名人努力后成功的故事》的内容,具体内容:不努力想有能力,天才都会成为蠢材。一但努力了,在笨的人也会精英。以下是我分享的,一起来和我看看吧。篇 1 童第周是我国著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出生在浙江鄞县一个偏...

 不努力想有能力,天才都会成为蠢材。一但努力了,在笨的人也会精英。以下是我分享的,一起来和我看看吧。

 篇 1

 童第周是我国著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出生在浙江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因为家里穷,他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儿书。

 童第周 17 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 45 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 100 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童第周 28 岁的时候,得到亲友的资助,到比利时去留学,跟一位在欧洲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别的国家的学生。中国贫穷

 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学生在国外被同学瞧不起。童第周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那位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需要把青蛙的卵的外膜剥掉。这种手术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巧,还要耐心和细心。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教授兴奋地说:"童第周真行!"

 这件事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童第周激动地想:"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一定能办到。"

 篇 2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 希望 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

 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篇 3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

 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 年到维也纳深造, 艺术 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 英雄 》、《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 效果 ;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的人还:

 1.名人经过努力成功的故事

 2.名人努力成功的故事 6 篇

 3.勤奋成功的名人例子

 4.名人奋斗成功的故事 6 个

 5.名人失败又成功故事

 6.名人的成功故事

篇三:老师鼓励学生的名人例子

 "当初我提拔你做经理, 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

 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 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

 "我支持他继续干下去, 并在管理和沟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李开复的第一封信 很久以前, 在贝尔工作的时候, 在公司网站上看到了这篇文章, 那时候, 我在第一时间把这篇文章发给我我在武大的同学们, 这篇文章也成了那时候 BBS 的头版头条, 今天偶尔翻看原来的记录, 再发给大家看看!

 不在乎你看了 多少遍, 或者你记住了多少, 我想更重要的是, 你是否照着他去做了!

  我在中国的这两年来, 工作中最大的享受是到国内各高校与学生们进行交流。

 这些访问和交流使得我有机会与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就他们所关心的事业、 前途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中国学生的聪明、 好学和上进给我留下了 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与这些青年学生的交流过程中, 我发现有一些问题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那些已经获得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学生, 大都希望我谈一谈应该如何度过自己在美国的学习生涯; 那些决定留在国内发展的学生, 非常关心如何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 并以最快的速度在科研和学业方面取得成功; 还有那些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 则希望我能讲给他们一些学习、 做人的经验之谈。

 最近, 更有一些学生关心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 希望了解美国的大学生是如何创业和致富的。

 看到这么多双渴求知识、 充满希望的眼睛, 我突然产生了 一种冲动, 那就是给中国的学生们写一封信, 将我与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我要对中国学生的一些忠告写出来, 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留学、 工作或者创业的过程中能够人格更完美, 生活更顺利, 事业更成功。

 坚守诚信、 正直的原则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 曾有一位刚被我提拔的经理, 由于受到下属的批评, 非常沮丧地要我再找一个人来接替他。

 我问他:

 "你认为你的长处是什么? "他说:

 "我自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

 "我告通技巧方面给予他很多指点和帮助。

 最终, 他不负众望, 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人才。

  与之相反, 我曾面试过一位求职者。

 他在技术、 管理方面都相当出色。

 但是, 在谈话之余, 他表示, 如果我录取他, 他可以把在原来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

 随后他似乎觉察到这样说有些不妥, 特作声明:

 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后做的, 他的老板并不知道。

 这一番谈话之后, 对于我而言, 不论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 我都肯定不会录用他。

 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诚实"和"讲信用"。

 如果雇用这样的人, 谁能保证他不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 把在这里的成果也当作所谓"业余之作"而变成向其他公司讨好的"贡品"呢? 这说明, 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在美国, 中国学生的勤奋和优秀是出了名的。

 曾经一度是美国各名校最欢迎的留学生群体,而最近, 却有一些变化。

 原因很简单, 某些中国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 美国, 可一旦找到工作机会, 他们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学校, 将自己曾经承诺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在一边。

 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经使得美国一部分教授对中国学生的诚信产生了 怀疑。

 应该指出, 有这种行为的中国学生是少数, 然而就是这样的"少数", 已经让中国学生的名誉受到了 极大的损害。

 另外, 目前美国有些教授不愿理会部分中国学生的推荐信,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推荐信根本就出自学生自己之手, 已无参考性可言。

 这也是诚信受到损害以后的必然结果。

  我在微软研究院也曾碰到过类似的问题。

 一位来这里实习的学生, 有一次出乎意料地报告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结果。

 但是, 他做的研究结果别人却无法重复。

 后来, 他的老板发现, 这个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 挑选, 只留下了 那些合乎最佳结果的数据, 而舍弃了那些"不太好"的数据。

 我认为, 这个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术突破, 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

 最后想提的是一些喜欢贪小便宜的人。

 他们用学校或公司的

 电话打私人长途、 多报销出租车票。

 也许有人认为, 学生以成绩、 事业为重, 其他细节只是一些小事, 随心所欲地做了,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 就是那些身边的所谓"小事", 往往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

 一些贪小便宜、 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性为一个贪图小利、 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 最终因小失大。

 中国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很值得记取。

  生活在群体之中 与大多数美国学生比较而言, 中国学生的表达能力、 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要相对欠缺一些。

 这也许是由于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的不同而造成的。

 今天, 当我们面对一个正在走向高度全球化的社会时, 生活在群体之中, 做出更好的表现,得到更多的收获, 是尤为重要的。

 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不论你做出了 怎样优秀的工作, 不会表达, 无法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 那就几乎等于白做。

 所以, 在学习阶段, 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 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类人交往和沟通, 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 甚至在公众集会时发表演讲, 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绝不只是你的"口才"。

 哈佛大学的 Ambady 教授最近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他让两组学生分别评估几位教授的授课质量。

 他把这几位教授的讲课录像带先无声地放两秒钟给一组学生看, 得出一套评估结果。

 然后与那些已经听过这几位教授几个月讲课的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 两个小组的结论竟然惊人的相似。

 这表明, 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 非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同样重要, 有时作用甚至更加明显。

 这里所讲的非语言表达方式是指人的仪表、 举止、 语气、 声调和表情等。

 因为从这些方面, 人们可以更直观、 更形象地判断你为人、 做事的能力, 看出你的自信和热情, 从而获得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

 对于一个集体、 一个公司, 甚至是一个国家, 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性的。

 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

 像 Windows2000 这样的产品的研发, 有超过 3000 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 写出了 5000 万行代码。

 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 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 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以前我在别的公司时却也曾见到过相反的现象。

 一项工程布置下来, 大家明明知道无法完成, 但都心照不宣, 不告诉老板。

 因为反正也做不完, 大家索性也不努力去做事, 却花更多的时间去算计怎么把这项工程的失败怪罪到别人身上去。

 就是这些人和这样的工作作风, 几乎把这家公司拖垮。

 为了培养团队精神, 我建议同学们在读书之余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工作。

 在与他人分工合作、 分享成果、 互助互惠的过程中, 你们可以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 你千万不要不愿意把好的思路、 想法和结果与别人分享, 担心别人走到你前面的想法是不健康的, 也无助于你的成功。

 有一句谚语说, "你付出的越多, 你得到的越多"。

 试想, 如果你的行为让人觉得"你的是我的, 我的还是我的", 当你需要帮忙时, 你认为别人会来帮助你吗? 反之, 如果你时常慷慨地帮助别人, 那你是不是会得到更多人的回报呢? 在团队之中, 要勇于承认他人的贡献。

 如果借助了别人的智慧和成果, 就应该声明。

 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帮助, 就应该表示感谢。

 这也是团队精神的基本体现 做一个主动的人 三十年前, 一个工程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进入科技最领先的 IBM。

 那时 IBM 对人才的定义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 埋头苦干的人。

 斗转星移, 事物发展到今天, 人们对人才的看法已逐步发生了 变化。

 现在, 很多公司所渴求的人才是积极主动、 充满热情、 灵活自信的人。

  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 你应该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 而是应该主动去了 解自己要做什么, 并且规划它们, 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 有几个是唯唯诺诺、 等人吩咐的人? 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研究项目, 你需要以一个母亲对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和爱心,全力投入, 不断努力。

 果真如此, 便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

  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还应该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意见。

 其实, 这也是一种进取心的体现。

 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并从中汲取教训, 就不可能有更大的进步。

 比尔‐盖茨曾经对公司所有员工说过:

 "客户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

 从客户的批评中, 我们可以更好地汲取失败的教训, 将它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 除了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你还应该努力寻找一位你特别尊敬的良师。

 这位良

 师应该是直接教导你的老师以外的人, 这样的人更能客观地给你一些忠告。

 这位良师除了可以在学识上教导你之外, 还可以在其他一些方面对你有所指点, 包括为人处世, 看问题的眼光, 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等等。

 我以前在苹果公司负责一个研究部门时, 就曾有幸找到这样一位良师。

 当时, 他是负责苹果公司全球运作和生产业务的高级副总裁, 他在事业发展方面给我的许多教诲令我终身受益。

 如果有这样的人给你帮助, 那你成长的速度一定会比别人更快一些。

  中国学生大多比较含蓄、 害羞, 不太习惯做自我推销。

 但是, 要想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就必须学会说服他人, 向别人推销自己或自己的观点。

 在说服他人之前, 要先说服自己。

 你的激情加上才智往往折射出你的潜力, 一个好的自我推销策略可以令事情的发展锦上添花。

 例如, 有一次我收到了一份很特殊的求职申请书。

 不同于已往大多数求职者, 这位申请人的求职资料中包括了他的自我介绍、 他对微软研究院的向往、以及他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合适的人选, 此外还有他已经发表的论文、 老师的推荐信和他希望来微软作的课题等。

 尽管他毕业的学校不是中国最有名的学校, 但他的自我推销奏效了。我从这些文件中看到了他的热情和认真。

 在我面试他时, 他又递交了一份更充分的个人资料。

 最后, 当我问他有没有问题要问我时, 他反问我:

 "你对我还有没有任何的保留? "当时,我的确对他能否进入新的研究领域有疑虑, 于是就进一步问了 他一些这方面的问题。

 他举出了两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最后, 我们雇用了这名应聘者。

 他现在做得非常出色。

  挑战自我、 开发自身潜力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 有一天, 老板突然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接替他的工作? 我非常吃惊, 表示自己缺乏像他那样的管理经验和能力。

 但是他却说, 这些经验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 而且他希望我在两年之后就可以做到。

 有了这样的提示和鼓励,我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

 果然, 我真的在两年之后接替了 他的工作。

 我个人认为, 一个人的领导素质对于他将来的治学、 经商或从政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任何时候、 任何环境里, 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

 同时, 我建议你给自己一些机会展示这方面的能力, 或许像我一样, 你会惊讶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潜力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

  给自己设定目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 但是目标千万不可定得太低。

 在二十一世纪, 竞争已经没有疆界, 你应该放开思维, 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 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标准, 才会有准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

 另外, 只在一所学校取得好成绩、 好名次就认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是可笑的, 要知道, 山外有山, 人上有人, 而且, 不同地方的衡量标准又不一样。

 所以, 在订立目标方面, 千万不要有"宁为鸡首, 不为牛后"的思想。

  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一样, 但是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则会有天壤之别。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

 "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

 你更应该在乎的是:

 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

 "你应该永远给自己设立一些很具挑战性、 但并非不可及的目标。

  在确立将来事业的目标时, 不要忘了扪心自问:

 "这是不是我最热爱的专业? 我是否愿意全力投入? "我希望你们能够对自己选择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 对前进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无所畏惧。

 谈到对工作的热爱, 我认识的一位微软的研究员曾经让我深有感触。

 他经常周末开车出门, 说去见"女朋友", 后来, 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办公室里看见他, 问他:

 "女朋友在哪里? "他笑着指着电脑说:

 "就是她呀。

 "对于工作的热爱, 比尔‐盖茨也曾有过非常精彩的阐述, 他说:

 "每天早晨醒来, 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 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 几个月前, 《北京青年报》 上曾有一场探讨比尔‐盖茨和保尔‐柯察金谁更伟大的讨论。

 由于从小在美国长大, 我并不知道保尔和他的事迹。

 但是, 我非常赞同保尔的这段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所以, 你应当选择一个你真心热爱的事业, 不断地挑战自我、 完善自我, 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精彩和充实。

 

 己的潜能。

 对自己判断过高的人往往容易浮躁、 冒进, 不善于和他人合作, 在事业遭到挫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李开复的第二封信 什么是情商? 在现代社会, 如果你只知道智商而不晓得情商的话, 你至少在意识上已经落伍了 。

 许多心理学家早已明确地指出, 单单使用智商的标准考...

篇四:老师鼓励学生的名人例子

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很多时候他们都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依然拥有阳光心态,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1

 苏格拉底单身的时候,与几个朋友住在一间窄小的房子里。有人见他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样子,便问到:“几个人挤在一起,太不方便了,有什么可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开心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先后结了婚,一个个都搬走了。只有苏格拉底这个单身汉仍住在那里,他还是那么快活。那人又问:“一个人住多寂寞啊,你为何还那么高兴?”苏格拉底说:“有很多书陪我哩。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有这么多老师与我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为我答疑解惑,这怎会不令人快活呢!”

 过了几年,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既嘈杂又不安全,而且上面的住户还经常往下面泼污水,丢脏东西,卫生条件糟透了。那人见他还是一副春风满面的样子,吃惊地问:“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你也感到高兴吗?”“是呀!”苏格拉底说,“住一楼的好处太多了!进门就是家,

 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容易,不必费很大的力气;朋友来访方便,不用一层楼一层楼地去打听……最妙的是,还可以在空地上养花种菜,哈哈,简直是乐趣无穷!”

 一年后,苏格拉底与七楼的一位朋友换了房,从最低层搬到了最高层,依旧很快乐。那个人故意问道:“先生,想必住七层楼也有诸多好处吧!”苏格拉底说:“是啊,你猜得没错!例如,多爬几阶楼梯可以锻炼身体,有利于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累眼睛;没有人在头顶打扰,白天夜晚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他问:“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觉得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如意呀?”柏拉图说:“快乐与否,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2

 徐霞客从小便立志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成年后,由于放心不下寡母,他迟迟没有出行。母亲了解儿子的心意,对他说:“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像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在母亲的鼓励下,21 岁的徐霞客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背着简单的行李,告别了母亲和妻子,开始了他一生孤独而漫长的行程。他在每年的春天出门,深秋返回,与家人作短暂的团聚之后,再于翌

 年的春天出游。在徐霞客 34 岁那年,他的母亲病倒了,看着年迈重病的母亲,他决定中断游历,留在母亲身边尽孝。可是,这位 80 高龄的老人却并不赞成这个决定,一再催促他再次出游,去完成考察祖国山河的使命。母亲病愈后,见儿子仍无出门的打算,便坚决要求陪同儿子一同出游。面对毅然决然的老母亲,徐霞客只好答应下来,陪同母亲走出了家门。考虑到老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徐霞客只带母亲游历了宜兴和句容等地。这段象征性的行程虽然短暂,亦无风无浪,却为徐霞客后来的游历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三十多年间,徐霞客靠两条腿先后游历考察了十六个省,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他一直坚持写游历日记,陆续写下了2000 多万字的游记,遗憾的是大部分文字已经流失,只留下一部 40 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3

 安格拉·默克尔出生于德国北部港口城市汉堡,母亲曾经是位英语和拉丁语教师。安格拉的爸爸是当地一位有名的神学院院长。安格拉的父母对她要求很严,总希望她能够出类拔萃。她牢记父亲对她的教诲,在各个方面都很刻苦,即使是在最差的体育方面,她也做到了坚持。

 安格拉 12 岁时,有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那是在体育课上,老师要求大家练习在跳水台上跳水。一群小女孩都已勇敢地从 3 米跳台跳下水后,只剩下一个小女孩

 没有跳了。她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原地,就是不敢迈出脚步。老师在旁边鼓励她,周围的同学也在鼓励她,但她就是害怕,还流下了眼泪。

 “还有几分钟就要下课了。”老师有些不耐烦起来,说话的语气已经带着一些责备的味道了。小女孩听了,腿抖得更厉害了,但是她艰难地退了一小步,又前进了一大步,往池子里看了看——3 米的高度对一个小孩子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挑战。突然,周围的人看见她闭着眼睛跳了下去,水花溅得很高,但掌声却响了起来。

 “安格拉,我们都为你自豪,你是怎样战胜自己的胆怯的?”旁边一个叫弥洁娜的伙伴问她。这个叫安格拉的 12 岁的小女孩已经抹干了泪水,穿上了衣服。但她用发颤的声音慢慢地说:“我突然想起了爸爸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在困难的时候就算闭着眼睛也要往前迈一步。”

 大家听了这句话,都受到了鼓舞,纷纷报以更热烈的掌声。

 因为这样一个信念,安格拉没辜负父母的厚望……

推荐访问:老师鼓励学生的名人例子 鼓励学生 例子 名人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