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机制包括3篇

发布时间:2022-09-22 12:40:04 浏览数:

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机制包括3篇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机制包括 2013年第1期环境与持续发展ENVIRONMEN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No.1,2013建立推动机制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机制包括3篇,供大家参考。

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机制包括3篇

篇一: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机制包括

13年第1期环境与持续发展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S U S T A I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N o . 1, 2 0 13建立推动机制应对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尚宏博王华(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际环境政策研究所, 北京10 0 0 29 )【摘要】

 19 7 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以来, 特别是19 9 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 全球环境治理快速发展, 国际社会设立了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相关机构和机制, 开展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无数会议和谈判, 制定了众多环境公约、 协定和规则, 建立了相应的资金机制, 针对各种全球环境问题以国家为主体实施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行动, 以联合国框架为主体的全球环境治理结构逐步建立和发展。

 然而, 从国际社会设定的环境目标的实现程度看, 多数情况是进展甚微。

 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着全球环境规则的执行力不足、 联合国系统的效率不高、 全球发展不平衡和传统的发展模式尚未改变、 全球层面缺乏环境与发展的统筹协调、 对国际竞争的顾虑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瓶颈、 全球环境治理缺乏推动力量等挑战。

 本文建议, 全球环境治理的进一步改善, 需要加强全球层面环境与发展的统筹协调, 探索不影响全球市场公平竞争的资金和技术援助机制, 建立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推动机制。【关键词】

 全球环境治理; 执行力; 效率; 推动机制中图分类号:

 X 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 7 3—28 8 X ( 20 13)0 1—0 0 12—0 61全球环境治理的现状1. 1对全球环境治理的理解近几十年来, 特别是上世纪9 0 年代以来, 一些国际组织和西方学术界对“治理” 的讨论越来越多。

 在对治理的众多理解中, 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一词的定义相对比较全面, 即,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法的总和, 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 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 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 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的特征总结为:

 治理不只是一整套规则, 也不只是一种活动, 而是一个过程; 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 而是协调; 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 也包括私人部门; 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 而是持续的互动。基于上述理解, 可以说, 治理一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应对共同事务的各种方法的总和, 因此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现实表现形式; 另一方面是指更加强调协调、 协商的应对共同问题的方式。全球治理的说法是将治理的概念延伸到了全球范围, 如当前的联合国体系及其他各种全球性国际组织和非正式的国际组织在制定和实施全球性规则。

 而全球环境治理则是全球治理在环境领域的体现。

 全球环境治理这一概念目前尚无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 但它已经被频繁地在许多官方和非官方的场合使用。

 在这些被使用到的场合, 全球环境治理往往被用来指为保护全球环境而建立起的一系列全球性组织机构、 资金机制、 规范、 程序、 公约、 标准、 措施和行动等的总和。全球环境治理是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而逐步发展的。

 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 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 如“八大公害” 事件, 引起全球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19 4 8 年在联合国体系外成立的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可以说是全球环境治理最早的萌芽, 它的成员不仅包括政府、 政府部门, 还有非政府组织。

 之后, 各种非政府环境组织越来越多地关注环境问题, 使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环境问题提上政治日程并制定了相关法律。

 同时, 各国意识到许多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层面的行动去解决, 从而开始推动国际合作。20 世纪6 0 年代新建立的非政府环境组织, 如世界自然基金会、 地球之友、 绿色和平等, 都开始就一些环境问题游说各国政府。

 在这一时期, 大量关于环境问题的书籍和文章也进一步激发了政府和公众的环境意识, 如19 6 2年的《寂静的春天》 、 19 7 2年的《增长的极限》等。

 这些都逐渐使各国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在上述背景下, 大量联合国专门机构开始关注环境问题, 如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气象组织、 国际民航组织、 联合国粮农组织、 国际海事组织等。

 但这些活动缺乏协调。

 为此, 19 7 2年, 联合国在瑞典的提议下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

 这次会议将环境问题提上了全球治理日程, 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 建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全球环境治理可以说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之后, 19 9 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20 0 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将全球环境保护的共识和行动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阶段。

 国际社会积极推动实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 、 《21世纪议程》 和《可持续作者简介:

 尚宏博, 硕士, 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环境合作、 全球环境治理等万方数据

 尚宏博等:

 建立推动机制应对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 13.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 , 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的环发合作深入发展, 众多国际环境条约应运而生。

 全球环境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1. 2当前的全球环境治理结构19 7 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以来, 特别是19 9 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 全球环境治理快速发展, 国际社会设立了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相关机构和机制, 开展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无数会议和谈判,制定了众多环境公约、 协定和规则, 建立了相应的资金机制, 针对各种全球环境问题以国家为主体实施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行动, 以联合国框架为主体的全球环境治理结构逐步建立和发展。

 当前,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全球环境治理主要包括三部分要素, 即参与主体、 制度与规则的制定、 制度与规则的实施。1. 2. 1参与主体在这里, 全球环境治理的参与主体是指能够参与全球环境制度与规则的制定和实施, 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相关方。

 当前, 从实际情况来看, 结合各方的观点, 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一是联合国体系内的相关机构和组织。

 联合国系统内有30 多个机构和项目涉及环境问题和事务, 形成了以联合国大会和经济社会理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 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核一6 ,I作机构, 以联合国各专门机构及其他机构如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环境管理集团等为主体的跨领域、 多层次的体系, 在全球环境治理中起着组织、 协调和推动作用。

 二是非联合国系统内的国际组织和机构, 如全球环境基金、 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

 另外, 也有许多非联合国系统的政府间机构、 组织、 国家集团等积极涉足环境领域事务, 它们常常是在一个领域或次区域范围内活动, 有自己独立的环境方案, 如欧洲委员会、 经合组织、 20 国集团等。

 三是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是全球制度与规则的制定和实施的主体, 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四是全球性的行业协会和企业。

 这类主体既对全球环境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发挥着重要影响力,也是许多全球环境规则的直接实施方。

 例如, 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 IN T E R T A N K O )、 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 IN T E R C A R G O )等就可以参加国际海事组织的正式会议并发言, 而国际空运和海运企业就是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条约和规则的直接实施者。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设立的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主体也是企业。

 五是非政府组织和机构。

 非政府组织在全球环境治理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通过越来越多地参与和影响全球环境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其影响力在逐步增强。1. 2. 2规则的制定全球环境原则、 规则、 程序、 标准是全球环境治理的主要手段, 其中最核心的是关于全球环境保护的原则、 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确定的各国责任和国际市场的企业责任。

 目前, 关于全球环境保护的宣言、 公约、 议定书等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庞杂的体系, 而在国际社会确定的环境目标中, 各方认为比较重要的已经达到了9 0 项。在制定规则的过程和形式方面, 国际社会制定这些规则所采取的模式基本是通过举行有最大多数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如缔约方会议等, 以各国协商一致为基础制定相关规则, 如臭氧层保护、 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所制定的全球目标以及各国的履约责任。

 个别情况下的国际环境规则采取的是多数通过的模式, 如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某些海洋环境保护的规则和标准就采取了多数通过的模式。

 但协商一致模式仍然是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 即全球环境保护的原则、 目标和各国责任的分担需要以各个主权国家的共识为基础。从全球环境治理的不同参与主体在有关规则制定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 首先, 目前绝大多数全球环境规则是通过主权国家的协商一致来制定的。

 因此, 主权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 而且由于采用协商一致原则, 各国在规则制定中都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

 当然, 在这一过程中, 有的国家发挥着推动作用, 有的国家则比较被动地应对。

 其次, 有关科研机构为全球环境规则的制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科学基础,或者是科学建议, 因此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第三, 非政府组织虽然不直接参与规则的制定, 但其通过在规则制定过程内外利用自身的专长摆事实、 拿证据和发表立场看法, 对规则的直接制定者发挥着影响力。另外, 跨国公司、 国际行业协会、 媒体、 公众等也在规则制定过程中发挥着场内外的影响力。1. 2. 3规则的实施当前, 正如全球环境保护的责任主要由主权国家为主体去承担一样, 全球环境规则的实施, 也主要以主权国家为主体去完成。

 在这一过程中, 各国需要将各自承担的责任转化为国内法律法规或者政策措施, 将责任分解到国内企业和公众, 完成各自承担的目标, 从而实现全球环境保护的目标。在主权国家外, 如上文提到的, 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由于在其商业活动中经常伴随着跨国界的环境问题,由一个国家去管辖存在困难, 因此全球环境规则也在越来越多地对这些企业进行直接规制。

 例如, 从事国际运输的船舶需要遵守海洋环境保护的有关国际规则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以依据清洁发展机制的有关规则开展温室气体减排量的交易, 从事固体废物进出口的企业要遵守国际上有关废物进出口的规则, 另外还有化学品进出口企业、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企业等等。

 虽然这些企业在违反规则后仍然需要由一个国家去处理, 但不能否认这些企业作为全球环境规则万方数据

 ・1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 13年第1期实施主体的属性。从全球环境规则监督机制的角度来看, 负责管理、协调有关规则实施的全球性组织, 如国际海事组织、 相关公约秘书处等, 也是全球环境规则的实施主体。

 另外. 有些非政府组织被赋予了直接参与有关规则实施的资格。

 例如,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为《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提供秘书处的只能。

 该机构在全球建立办事处, 在监督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主要作用。1. 3全球环境治理的成效19 7 2年人类环境会议4 0 年以来, 人类的全球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世界各国在经济与人口、 资源、 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取得诸多积极进展, 全球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入, 以联合国系统为主体的全球环境治理结构逐步得到完善, 应对各种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条约应运而生。

 但与此同时, 全球环境治理执行力不足的状况长期存在, 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很不均衡, 生态恶化、 环境污染趋势未能得到根本扭转, 如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困难重重。

 发达国家高能耗的生活模式尚未得到改变, 发展中国家高能耗、 高污染的生产模式要得到转变仍然面临严重的资金不足、 技术手段缺乏、 能力建设薄弱等困难。

 国际金融危机、 气候变化、 粮食和能源危机、 自然灾害等挑战,进一步加重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负担。

 全球环境保护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从国际社会设定的环境目标的实现程度看, 多数情况是进展甚微。

 联合国环境署20 12年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5》 显示, 国际社会商定的9 0 项重要的环境目标中只有4 项取得了显著进步, 4 0 项目标取得了一些进步, 但鱼类种群破坏与退化、 气候变化与干旱等24 项目标几乎停滞不前, 还有8 项目标的情况还在继续恶化。根据上述情况, 对全球环境治理在过去的成效可能有两种评价结果, 一种是国际社会商定的环境目标不够实际, 全球环境治理还是取得了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其能够达到的效果, 另一种是, 国际社会商定的环境目标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 全球环境治理并没有实现预期效果, 因此需要得到改善。

 然而, 不论是哪种评价结果, 全球环境保护的目标仍然远远没有实现是不争的事实, 国际社会对全球环境治理有进一步的期待, 全球环境治理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2全球环境治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要实现全球环境保护的目标, 全球环境治理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几乎伴随着全球环境治理发展的始终, 延续到了20 12年6 月 份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 而且将在未来继续下去。

 在针对这一问题的观点中, 既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观点, 也有研究人员和非政府组织的观点。

 结合19 7 2年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合作进展, 着眼全球环境与发展的未来, 全球环境治理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 1全球环境规则的执行力不足在20 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前后, 各方形成的比较普遍的共识之一, 就是各国在过去众多的全球环境规则下所作的承诺没有很好地兑现, 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执行力不足。

 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未能履行其出资承诺。

 19 9 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为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环境, ...

篇二: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机制包括

3 卷第5期2 0 11年9 月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Jo u r n a lo fC h a n g c h u nU n iv e r sityo fT e c h n o lo g y ( S o c ia lS c ie n c e s E d itio n )V 0 1. 23N o . 0 5S e p . 20 11口政治学・哲学・管理学研究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背景、 现状与对策吴昊1麻宝斌2( 1. 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吉林长春130 0 12; 2.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吉林长春130 0 12)[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发明, 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 但与之伴随相生的则是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 并不断侵袭着人类生存的家园。

 因此, 为了人类文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世界各国必须以合作的姿态, 共同应对这严峻的环境形势。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全球环境问题及全球环境治理的基本要义与遵循原则, 然后介绍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发展历程与存在问题, 最后提出了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全球环境治理; 中国参与; 现状与对策[ 作者简介]吴昊( 19 8 4 一), 男。

 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 0 9 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研究; 麻宝斌( 19 7 3一), 男,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公共治理研究。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工业的兴盛,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剧增, 全球变暖趋势明显, 尤其是近年来, 全球范围内的反常天气已给人类敲响了环保的警钟。

 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面前, 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缘于环境的公共属性, 所有人都别无选择地待在同一条船上, 故而, 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亦绝非邻家之事, 任何国家都不能凭借“诺亚方舟” 置身事外。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经济增长最具潜力的国家, 中国必须在全球环境共同治理的制度框架之内, 依据自身定位, 明确理应承担的责任, 并积极付诸实践, 以一种负责任大国的意识来不断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的长足发展. 并以此坚决避免“公用地悲剧” 在全球环境领域内的蔓延。

 “这既符合中国的利益, 也符合世界经济的利益” 。

 …一、 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背景( 一)全球环境问题与全球环境治理19 世纪以来, 麦金德的大陆心脏说、 马汉的制海权理论一直都在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会对一个国家的外交策略以及国际政治关系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自20 世纪7 0 年代以来。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诸多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譬如, 水污染问题、 大气环境恶化问题、 噪音污染问题、 土壤退化问题、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固体废物污染问题、 核污染问题等, 正在严重危害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面对此种情形, 19 7 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 报告, 该报告阐明了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必须给予严重关注的共同问题。

 “全球性问题难以孤立解决, 必须加强合作和整体协调。

 大量全球公共问题和共同危机的出现, 使得国际合作越来越必要, 共同安全和共同发展等理念越来越成为各国政治家的共识” 。

 [ 2]我们正处于一个互相依存的时代, 由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人与自然、 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日益密切。人与自然本应是处于一种和谐交换物质与能量的良性互动状态, 但是, 由于工业革命、 科技信息的迅速发展和人类生态意识、环境意识的缺乏, 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 并且在区域化、 全球化的相伴之下, 全球性环境问题日显突出。一般认为, 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造成全球环境质量下降, 产生对全人类生存不利的影响, 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由于全球环境问题只是全球诸多问题之一, 若对全球环境治理的框架进行构建与完善, 则毋庸置疑地要以全球治理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为逻辑起点进行持续性研究与探索。

 所谓全球治理, “指的是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制解决全球性的冲突、 生态、 人权、 移民、 毒品、 走私、 传染病等问题, 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

 [ 33—8 ~万方数据

 缘于全球环境问题的逐步产生与不断蔓延, 全球环境治理问题的研究及探讨于20 世纪7 0 年代应运而生, 并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为主要标志。

 通常认为, 所谓全球环境治理就是基于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发生及蔓延, 从而有针对性的构建、 完善解决机制, 大致包括对水污染问题、 大气环境恶化问题、 噪音污染问题、 土壤退化问题、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固体废物污染问题、 核污染问题等不同方面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框架范围内的研究与探索。

 以期逐步优化全球环境, 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l二)全球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全球环境治理是全球治理在环境领域的具体运用及体现。

 借助于全球治理不同层面的研究现状, 可以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坚实的实践基础。

 基于对全球环境治理框架构建进行缜密细致的探讨分析。

 明确世界各主权国家必须遵循的共同原则对于各国自身以及全世界均有不可替代的理论价值。( 1)共同合作原则。

 在全球不同领域的活动中, 坚持世界各国共同合作的原则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有力杠杆。

 而且, 由于环境领域问题的繁多性、 矛盾的繁杂性、 任务的繁重性, 仅靠一国之力难以奏效。

 “当今全球挑战要求我们承认并积极参与命运相互交织的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合作” 。

 n ’ 因此。

 世界各国理应在遵循全球共同合作治理原则的基础之上, 增进了解、 求大同、 存小异, 共同积极参与有关全球环境治理的各种活动。

 以此不断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的框架体系, 其共同参与治理的主体应该主要包括:

 各主权国家、 政府间或非政府问的国际组织、 全球性的跨国公司以及全球的所有社会公民。( 2)权责对等原觋IJ。

 由于全球问题的层出不穷及其不断扩大蔓延的趋势, 致使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合作、 共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

 在全球治理已弥漫的复杂国际关系中, 合理确定各个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 并不断探索其践行路径. 具有不言而喻的实践价值。

 在国内外不同区域、 不同层次的活动中, 坚持权责对等、 权责一致的原则是维护其各种活动良性开展运作的必要性前提。

 过去由于各个国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不一、 发展状况迥异, 故而, 全球环境治理活动的开展在全球共同合作原则的指导下, 按照实质平等的主旨性要求, 坚持全球环境治理责任平等、 权力对等的原则是符合历史渊源及现实状况的。总之, 只有理性认识全球环境背后的问题, 树立共同合作的意识, 自觉承担自身应有的责任, 才会为全球环境治理框架的构建提供前提性的理念共识。

 进而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现实的思想基础。( 3)包容性增长原则。

 包容性增长原则首先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 0 7 年提出, 并且被写人中国的。

 十二五” 规訇J之中。

 包容性增长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是相对的, 它倡导经济、 环境、 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基本达到共同可持续发展, 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而且, 世界各国具有平等的机会。

 亦应恰当地共享全球经济的发展成果。

 台理地承担全球环境治理的相应责任。

 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南北发展差距看似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实, 凡事均有“度” 。

 尤其在全球经济遭受危机之时. 既不能因噎废食, 也不能亢奋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弥补经济损失。

 正如包容性增长所要求的, 在保持经济与环境处于合理协调发展的限度之内。

 是完全可以实现二者互补共赢的。二、 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中国自19 4 9 年建国以来, 经历了三大改造、 第一个五年计划等时期, 中国已对各种环境问题产生了较高的认识。

 中国于19 7 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并借此开始积极参与各种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

 基于19 7 8 年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对外交流合作逐步扩大。

 从而, 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程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一)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发展历程中国在不断加强改革力度、 扩大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尽管要持续面对人口、 资源、 环境等诸多发展瓶颈。

 但是, 中国依然从自身国情出发。

 通过了许多国内有关环保的举措, 提出了经济与环保并举、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

 而且, 中国还积极参与了全球环境治理的相关活动, 譬如, 中国于19 9 2年,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中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控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 并以此彰显了中国坚决维护自身以及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进而保持了一个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形象及负责任的态度。自从19 9 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签署之后。

 全球就进入了可持续发展时代。

 环境保护也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前提。

 与此同时, 中国也积极参与了全球环境治理的各项活动, 例如, 19 9 7 年。

 在日本东京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的补充协议——《京都议定书》 , 其目标为:

 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恰当的水平, 以此防止剧烈的气候变化对人类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20 0 7 年, 中国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参与制定了。

 巴厘路线图” , 从而以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为基础, 明确了世界各国努力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的具体领域; 20 0 9 年。

 中国在哥本哈根积极参与商讨了《京都议定书》 承诺到期之后的后续方案, 即20 12年至20 20 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此次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 20 10 年底, 中国积极参加了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 旨在希望能够通过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 以替代20 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 并将各国在20 0 9 年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的减排协议纳入到联合国决议中。l二)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9 一万方数据

 中国自从19 7 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 尤其是19 7 8 年改革开放后, 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扩大。

 而且, 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广度及深度亦渐次延伸。

 当前。

 中国在不断加强国内环保的基础之上。

 正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各项活动, 但是, 同于自身国情及复杂的国际形势, 难免存在力所不逮的局限。( 1)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国内诉求。

 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 中国有盛有衰,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动力, 新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

 尤其在经济危机时期。

 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并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虽然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时期。

 而且, 在“十二五” 规划纲要中, 将经济增长速度降为7 %, 但是,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国内诉求亦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中国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时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需求。( 2)环保立法及政策跟进不足。

 任何社会的发展均是一个基于客观基础, 并由量变逐步达到质变的过程,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口多、 底子薄、 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这些均是中国不可避免的天然缺陷。

 而且当前, 中国正在进行政治凄§ 济等方面的全面性改革。

 而且, 市场化, 城市化趋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广开来。

 因此, 中国天然的客观缺陷以及当前的特殊阶段国情, 致使中国环保方面的立法及政策跟进不足, 从而导致了局部地区出现了人与自然失调的不良局面, 最终影响了中国在参与世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时应有的作用。总之, 全球环境治理是一项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合作的系统性工程, 但是, 囿于中国自身的局限性, 中国在遵守负责任处理环境问题的承诺、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时, 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不同层面的困境。

 如果中国恰当合理地处理自身所面临的困境, 则必然会对全球环境治理减轻许多压力; 反之, 如果中国未能合理应对所处困境, 则将会对tl身以及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效应。

 因此, 中国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以应对自身在全球环境治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 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三、 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对策就中国自身而言, ti 19 7 8 年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譬如, 经济方面的物质基础明显夯实, 在20 11年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而且, 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软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国际影响力亦正在逐步增强。

 但是,伟大成就的背后却是不可回避的资源大量消耗、 环境生态的日益恶化。

 因此。

 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过渡, 是中国对治理全球环境问题应承担的必要责任与义务。( 一)树立合作意识. 国家利益与全球环境治理兼顾全球化让世界各国紧密地相互依赖,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的主题, 而基于中国人与自然、 人与人、 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传统思想而构想的“和谐世界” 则是实现并维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目标, 指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 基于中国国内构建“和谐社会” 的价值目标, 在诸多国际重要场合, 中国国家领导人均有建设“和谐世界” 的提法。

 譬如, 20 0 5年9 月 ,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 周年首脑大会上发表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 该文第一次向世界阐明了构建。

 和谐世界” 的价值理念。

 由此可知。

 世界范围内的“和谐世界” 正是中国国内“和谐社会” 的必然延伸, 亦是践行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治理的必然路径。

 中国在“十二五” 规划的指导下, 正在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等协调人与tl然的指导理念,由此而延伸至整个世界。中国正以高速的发展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故而, 在世界上塑造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就显得甚为重要, 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是几乎世...

篇三: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机制包括

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四篇)

 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一)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生态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本文主要是从当前全球经济化的大前提下分析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发展,阐述两者之间的联系。经济全球化于生态环境有利也有弊需要用辩证的角度去思考,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从全球的整体角度出发,寻求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以及相关的措施方案。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世界生态问题,治理对策 从我们能够获知的历史中,我们知道,人类已经遭遇过几次大的生态危机。第一次生态危机是发生在 200 多年万年前的第四期冰期。当时,世界大陆的 32%为冰川所覆盖,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生物纷纷灭绝,唯有人类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了下来,他们学会了在任何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本领。第二次发生的生态危机是渔猎时代的食物危机。第三次是农业时代的土地危机,虽然也为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最后都是以人类文明的更大发展告终。然而现在,我们所面临的第四次生态危机就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是指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并降低起生存质量的重大有害问题。从时间上来看,它具有跨世纪的特点,全球生态

 环境问题产生与上个世纪,现在存在并且在 21 世纪仍然不能完全消除;从范围上来看,它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从程度上来说,具有严重性,表现在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的特点。它涉及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全球的大气质量恶化、水资源的溃乏和污染、森林草原植被遭受严重破坏、野生的和稀有的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土壤沙化,耕地面积减少、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核污染使环境质量恶化等重大环境问题。这次环境污染和破坏范围大、影响深、污染源、破坏源多,它威胁到整个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从而使保护地球环境第一次成为全球性协同动作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它对全球性的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发展、以及政治、外交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一、世界生态问题发生的原因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环境问题一直高居国际政治议题前列,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常常引起国际纠纷,环境问题已经与国际政治、经济、外交、贸易、人权、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等问题广泛地交织在一起,成为世界问题的复合体。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同时又促进了全球环境合作,推动了环境的全球化治理。全球化的发展,既是全球范围内的利益分割、互补、互助、共享的过程,也是全球自然资源重新调整与分配利用的过程。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最深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扩张。

 1、资本的扩张是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产生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资本的扩张本性。为了追求利益,在资本的驱动下,世界贸易逐步发展起来。当资本“奔走于世界各地”的时候,自然地便成为推动全球化的强大力量,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却加重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2、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使生态环境的恶化。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拥有一定的科学技术,因而这些国家通过全球化进行一个国际分工,将原材料供应以及一些低效率的工作灯转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是第三方国家,由此,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不可避免的生态环境污染。

 3、由于资本的扩张发达国家通过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资源性经济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将一些高耗能、高物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夕阳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实现环境污染转移。

 4、更有一些国家利用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环境,转嫁环境污染。

 二、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肺”。人类初期,地球上生长着 80 亿公顷的茂密森林,而现在仅仅只有 28 亿公顷。“地球的肺叶”—森林已被割去了 2/3。而且,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 1600 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差

 不多是半个德国的面积。在非洲,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木材,然而正是因为如此,非洲人长期用木柴作燃料,乱砍滥伐森林,直到把林地变成寸草不生的沙漠。其次,发达国家对非洲森林资源的掠夺,是非洲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说,1991年至1995年,每年有12.6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被烧毁或砍伐。尽管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3.92%,人均森林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7%,但中国的砍伐至今从未停止过。美国《时代》杂志报道,地球上 80%的原始森林已被伐倒毁灭,大部分饮用水严重污染,大部分湿地退化、消失,大部分可耕地丧失种植能力。

 再看看中国,目前,中国 90%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累计开垦草原约2000万公顷。还有一些地方在草原乱挖野生植物,不合理开采草原水资源,对草原生态造成严重破坏。近年来,中国草原地区人口、家畜数量不断增加,2006 年全国牛、羊饲养量分别是 1978 年的 2.7 倍和 3.5 倍,全国草原平均超载牲畜34%,较上世纪80年代增加17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国草原每年约减少 150 万公顷,北方草原已向北退缩约 200公里、向西退缩约 100 公里,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持续。

 中国是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沙漠化的土地达 66.7万公顷,居于世界首位。目前,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 262.2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 27.3%。据报道,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共发

 生了沙尘暴 5 次,60 年代 8 次,70 年代 13 次,80 年代 14 次,90年代 23 次,而 2000 年一年就发生了 12 次。风沙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萎缩,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全国有 60%的贫困县集中在风沙地区,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北部被沙漠包围,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包括占国土面积 37%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等 5 个省的自治区在内的干燥地带。西北大片的干旱区,黄风肆虐,荒漠化肆意蔓延,是地球上生态最为脆弱、敏感的地区之一。

 海洋被认为是生命的摇篮,面积高达地球总面积的 70%,90%以上的生物生活在海洋。虽然地球 70%的面积都被水覆盖,但是地球上的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其中只有 2.5%的水是淡水,在淡水中只有 0.3%的水是便于人类利用的河水或湖水,而且在地球上分布十分不均匀,有些地区每年人均可支配的水量不到 1700 立方米。根据联合国及斯德哥乐摩环境机构1998年4月的一份报告,到2025年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将受到用水短缺的影响。1992 年里约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组织者之一、前英国驻联合国大使克里斯潘·蒂克尔指出:“世界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用水问题,将来会有更多的战争是由于争夺水而不是争夺油导致的。”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对于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而言,在

 全球化的帮助推动之下,人们的生态意识在全球化过程中大大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普遍增强,逐步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在全球化时代,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共同需要,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为国际环境合作的实现提供了政治、经济基础。为国际环境合作提供了法律平台。为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基础。

 当前,中国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忽视甚至是无视生态环境保护而长期积累下来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结构问题,就是生态危机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个结构问题,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必须建立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发展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安全体系、体现现代文明的生态文明体系。1、寻求替代能源,发展水电、风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清洁能源。2、发展生物质能源。

 在科学发展观的框架下,党和国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战略思想,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必须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建设中做到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持续发展与环境的高度统一。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http://wenku.baidu.com/view/7bbba262caaedd3383c4d33b.html 杨良化: 《人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写在世界环境日的报告与思考》 联合国:《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世界正在变热:这意味着什麽?》,《幸福》杂志, 葛秋芳:《世界水源短缺节水迫在眉睫》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运动》

 论当代世界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二)

 摘要 进入 8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世界生态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生态问题与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全世界发展的考察,揭示了生态问题出现的原因,世界范围的社会发展与全球生态环境破坏的联系,进而探析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生态问题原因分析治理对策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是指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并降低起生存质量的重大有害问题。从时间上来看它具有跨世纪的特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与上个世纪现在存在并且在 21 世纪仍然不能完全消除从范围上来看它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从程度上来说具有严重性表现在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的特点。它威胁到整个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从而使保护地球环境第一次成为全球性协同动作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它对全球性的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发展、以及政治、外交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1]

 全球性的生态问题自古有之,纵观历史,人类已经遭遇过几次大的生态危机。第一次生态危机是发生在 200 多年万年前的第四期冰期。当时世界大陆的 32 为冰川所覆盖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生物纷纷灭绝唯有人类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了下来他们学会了在任何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本领。第二次发生的生态危机是渔猎时代的食物危机。第三次是农业时代的土地危机虽然也为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最后都是以人类文明的更大发展告终。然而现在我们所面临的第四次生态危机就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进入 8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为什么当代生态问题如此严重,影响如此之大?下面我们探讨世界生态问题及其主要形成原因。

 [1]《1992 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环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一、世界生态问题现状 1987 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一份题为《我们共有明天》报告中警告说:“存在着急剧改变地球和威胁地球上许多物种,包括人类的生命的环境趋势。每年有 600 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旱地变成无用

 的沙漠。它的总面积在 30 年内将大致等于沙特阿拉伯的面积。每年1100 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这在 30 年内将大致等于印度的面积。在欧洲, 酸沉降破坏了森林和湖泊以及各国的艺术和建筑遗产; 它还可能使大片土壤酸化以至到不可恢复的地步。矿物燃料的燃烧将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之中, 造成了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种“温室效应”到下世纪初可能将全球平均气候提高到足以改变农业生产区域, 提高海平面泛滥沿海城市以及损害国民经济的地步。其它工业气体有耗竭地球臭养保护层的危险, 它将使人和牲畜的癌症发病急剧提高, 海洋的食物链将遭到破坏。工业将有毒物质排入人的食物链以及地下水层, 并达到无法清除的地步。” 1988年6月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环境日。“就在这同一天, 地球上大大小小的工厂又排出 1400 万吨二氧化碳,几十万吨石油, 垃圾和有毒金属被倾入大海,又有 500 平方公里森林被毁,14000 公顷变成沙漠,600 多万吨土壤随水土流失,400 万人因环境污染而致病。”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是破坏它, 同时也会毁灭自己, 还是珍爱它? 是留给子孙后代一颗蓝色的星球, 还是一堆灰暗的垃圾? 人们别无选择。[2] 大气质量恶化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温室效应”的影响, 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趋势的发展, 这是当代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首要大敌。

 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匮乏 水资源紧张是人类面临的头号问题。淡水占全球水的2.6%,只有不到 1.2%在土壤和空气中, 贝加尔胡又占其中的 1/5。全球淡水总储

 量为3.5亿立方米, 人类生产与生活能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只有105亿立方米。目前缺水情况已相当严重, 有 28 个国家被列为缺水或严重缺水国。[3] 世界上现有1/10的河流遭污染。目前全世界有10几亿人口饮用污染水, 有的国家地表受污染高达 70%左右, 欧洲北海一些水域捕鱼有 1/3 因污染而不能食用。全世界有 20 亿人口饮水紧张。到 2000 年全世界的人均淡水资源将比目前减少 20%以上, 而缺水国将有所增加。

 [2]杨良化:《人类正面临着严峻的...

推荐访问: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机制包括 环境治理 机制 生态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