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原则包括2篇

发布时间:2022-09-22 12:40:04 浏览数:

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原则包括2篇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原则包括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InnerMongolia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原则包括2篇,供大家参考。

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原则包括2篇

篇一: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原则包括

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ISSN 1009-4458,CN 15-1207/G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向度 作者:

 宋效峰 收稿日期:

 2020-7-13 网络首发日期:

 2020-09-10 引用格式:

 宋效峰.***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向度.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5.1207.G.20200908.1551.004.html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1 ***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向度

 宋效峰 (安徽财经大学 法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摘

 要:***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同时又具有宽广的世界视野,是值得与国际社会分享的重要理念成果。其在全球生态治理、生态安全等方面的深刻论述,有助于凝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共识,促进实践层面的全球多边进程。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日益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而共同建设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生命共同体,反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学意蕴。尤其在传染病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价值得到进一步凸显,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全球生态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D641

 在全球化背景下,生态领域日益成为典型的全球公共领域,生态治理也成为关乎人类永续发展的全球治理焦点。但由于近年来逆全球化现象回潮——例如美国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国际社会对于全球生态文明的未来图景在抱有期待的同时也伴有焦虑。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致力于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全球生态治理新模式,向世界发出积极和明确的信息。在这样一种宏大的生态叙事下,***生态文明思想综观当今国情世情新变化,吸收中外先进文明成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成为新时代中国向世界贡献的一项重要理念成果。***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开放包容、内外兼修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具有鲜明的世界面向,代表着一种以美好世界建设为目标的新型文明形态。它所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契合时代价值,在不同类型国家之间促成最大公约数,积极引导着全球生态秩序的变革方向。

 一、***生态文明思想贯通国内国际两个层面 ***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指南,也是主动与世界分享的中国智慧,在生态价值追求上实现了国内与国际两个层面的逻辑统一。它不仅指明了国内生态环境治理的方向,也为中国深入参与全球生态环境事务提供了纲领性理念。

 [1] 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中,***生态文明思想显著提升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例如,将在中国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会期由 2020 年 10 月后延),所确定的主题便是“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各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而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实践,则为应对全球生态问题、化解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新范例、新参照,代表着全球新兴生态文明的方向。

 [2]

 2015 年 9 月,***在出席第 70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呼吁国际社会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3]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中国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绿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收稿日期:2020-7-1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全球治理变革背景下中国特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战略研究”(18BGJ041)。

 作者简介:宋效峰(1973—),男,山东蒙阴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当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法。

 网络首发时间:2020-09-10 10:19:49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5.1207.G.20200908.1551.004.html

  2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河北塞罕坝林场的成就也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褒奖。《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 2017 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召开,库布其治沙模式作为中国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被写入《鄂尔多斯宣言》;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也成为目前全球唯一致力于推动世界荒漠化防治的大型国际论坛。

 ***生态文明思想不仅着眼于当下世界,也着眼于长远前景,充分考虑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代际公平问题,强调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在这一意义上,全球生态治理是最能体现人类共同命运的领域——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不但为本国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外溢效应,为保护和建设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作出贡献。由此,对内建设美丽中国、对外建设美丽世界,既要为当代人着想也要对后代人负责,构成了***生态文明思想相辅相成、逻辑统一的时空维度。

 二、全球化视域下***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 ***生态文明思想着眼于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规律,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内核突破了西方文明传统中的“人类中心主义”,辩证地提出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观点。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系统论思维,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外两个向度,并力求两者的内在统一、和谐共生与协同发展,凸显了 21 世纪中国在全球生态治理领域的智慧与担当。

 首先,***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了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道法自然的精髓,吸收了当代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揭示了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继承和发展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从自然辩证法角度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构成了***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人类终归是自然的一部分,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最终伤及人类自身。基于此,可从中升华出生富有时代价值的生态全球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治理观和生态民生观。

 在实践层面上,***生态文明思想对于世界经济转型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各国经济发展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仍面临着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任务,国际社会需要共同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诸多问题,如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全球暖化、生物多样性等。而***生态文明思想从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新高度,准确把握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问题,在更高层次上追求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不仅为中国推进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指明道路,也为实现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理念和方法论指导。

 [4] 从美丽中国到美丽世界,中国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置于更加开放的全球生态治理视域下进行,从而彰显出中国智慧对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可分享性、引领性和实践性特质。

 其次,当前中国的国际角色定位决定了其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将会产生积极的外溢效应。中国致力于成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具体到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则正在成为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它不仅积极推进本国生态文明建设,还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样板引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

 [5] 新时代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其开放的全球视野,揭示了人类社会从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走向集约型绿色发展模式的规律,必将引导全球向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型生态文明转型。工业文明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严重对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工业化后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适时提出了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他所倡导的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主流生态价值观。

 在实践层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以及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大国,并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污水处理能力。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也已启动,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之一。2018年,中国在环境保护部基础上

  3 组建生态环境部,从顶层设计上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的治理能力。中国积极承担与自身角色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在致力于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有意愿和能力为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正日益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相关绿色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对此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中国现在致力于向世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深入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当今世界需要中国这样负责任的国家在全球生态环境议题中发挥引领作用。” [6]

 再次,***生态文明思想关于全球生态治理的认识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特质,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其治国理政理念与经验的外部拓展。***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他深刻洞察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发出了加强全球生态治理的最强音。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 由此可见,***生态文明思想并不局限于中国本位,而是一开始就具有宽广的全球视野和人类情怀。它不仅注重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及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还着眼于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生态治理变革,体现了国内治理与国际治理相统一的内在逻辑。

 中国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动力,既源于自身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需要,也来自于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角色期待。有关美丽中国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对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正在产生显著的正外部性,有助于提升全球生态治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一方面中国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制定了“十三五”碳强度约束性目标和 2030 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另一方面,中国帮助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根据中央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部署,到 2035 年生态环境质量将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并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届时中国将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变革与转型而成为一个生态强国,从而有能力为全球生态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三、***生态文明思想的全球生态治理观 ***生态文明思想有着丰富的全球生态国际合作内容,极为重视通过合作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在荣损与共的地球村环境下,只有通过全球生态合作共治,才能克服所面临的各种生态风险,走向美丽世界的永续发展新时代。***全球生态治理观强调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正确途径,从而把全球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迄今我国已与 100 多个国家开展了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与 60 多个国家、国际及地区组织签署了 150 余项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并率先发布《中国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向联合国交存《巴黎协定》批准文书,寻求全球治理议程与本国发展战略之间的紧密对接。

 首先,共商共建共享是全球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同时,“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

篇二: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原则包括

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四篇)

 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一)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生态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本文主要是从当前全球经济化的大前提下分析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发展,阐述两者之间的联系。经济全球化于生态环境有利也有弊需要用辩证的角度去思考,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从全球的整体角度出发,寻求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以及相关的措施方案。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世界生态问题,治理对策 从我们能够获知的历史中,我们知道,人类已经遭遇过几次大的生态危机。第一次生态危机是发生在 200 多年万年前的第四期冰期。当时,世界大陆的 32%为冰川所覆盖,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生物纷纷灭绝,唯有人类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了下来,他们学会了在任何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本领。第二次发生的生态危机是渔猎时代的食物危机。第三次是农业时代的土地危机,虽然也为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最后都是以人类文明的更大发展告终。然而现在,我们所面临的第四次生态危机就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是指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并降低起生存质量的重大有害问题。从时间上来看,它具有跨世纪的特点,全球生态

 环境问题产生与上个世纪,现在存在并且在 21 世纪仍然不能完全消除;从范围上来看,它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从程度上来说,具有严重性,表现在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的特点。它涉及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全球的大气质量恶化、水资源的溃乏和污染、森林草原植被遭受严重破坏、野生的和稀有的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土壤沙化,耕地面积减少、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核污染使环境质量恶化等重大环境问题。这次环境污染和破坏范围大、影响深、污染源、破坏源多,它威胁到整个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从而使保护地球环境第一次成为全球性协同动作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它对全球性的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发展、以及政治、外交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一、世界生态问题发生的原因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环境问题一直高居国际政治议题前列,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常常引起国际纠纷,环境问题已经与国际政治、经济、外交、贸易、人权、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等问题广泛地交织在一起,成为世界问题的复合体。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同时又促进了全球环境合作,推动了环境的全球化治理。全球化的发展,既是全球范围内的利益分割、互补、互助、共享的过程,也是全球自然资源重新调整与分配利用的过程。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最深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扩张。

 1、资本的扩张是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产生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资本的扩张本性。为了追求利益,在资本的驱动下,世界贸易逐步发展起来。当资本“奔走于世界各地”的时候,自然地便成为推动全球化的强大力量,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却加重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2、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使生态环境的恶化。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拥有一定的科学技术,因而这些国家通过全球化进行一个国际分工,将原材料供应以及一些低效率的工作灯转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是第三方国家,由此,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不可避免的生态环境污染。

 3、由于资本的扩张发达国家通过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资源性经济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将一些高耗能、高物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夕阳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实现环境污染转移。

 4、更有一些国家利用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环境,转嫁环境污染。

 二、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肺”。人类初期,地球上生长着 80 亿公顷的茂密森林,而现在仅仅只有 28 亿公顷。“地球的肺叶”—森林已被割去了 2/3。而且,世界森林正在以每年 1600 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差

 不多是半个德国的面积。在非洲,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木材,然而正是因为如此,非洲人长期用木柴作燃料,乱砍滥伐森林,直到把林地变成寸草不生的沙漠。其次,发达国家对非洲森林资源的掠夺,是非洲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说,1991年至1995年,每年有12.6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被烧毁或砍伐。尽管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3.92%,人均森林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7%,但中国的砍伐至今从未停止过。美国《时代》杂志报道,地球上 80%的原始森林已被伐倒毁灭,大部分饮用水严重污染,大部分湿地退化、消失,大部分可耕地丧失种植能力。

 再看看中国,目前,中国 90%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累计开垦草原约2000万公顷。还有一些地方在草原乱挖野生植物,不合理开采草原水资源,对草原生态造成严重破坏。近年来,中国草原地区人口、家畜数量不断增加,2006 年全国牛、羊饲养量分别是 1978 年的 2.7 倍和 3.5 倍,全国草原平均超载牲畜34%,较上世纪80年代增加17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国草原每年约减少 150 万公顷,北方草原已向北退缩约 200公里、向西退缩约 100 公里,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持续。

 中国是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沙漠化的土地达 66.7万公顷,居于世界首位。目前,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 262.2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 27.3%。据报道,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共发

 生了沙尘暴 5 次,60 年代 8 次,70 年代 13 次,80 年代 14 次,90年代 23 次,而 2000 年一年就发生了 12 次。风沙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萎缩,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全国有 60%的贫困县集中在风沙地区,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北部被沙漠包围,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包括占国土面积 37%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等 5 个省的自治区在内的干燥地带。西北大片的干旱区,黄风肆虐,荒漠化肆意蔓延,是地球上生态最为脆弱、敏感的地区之一。

 海洋被认为是生命的摇篮,面积高达地球总面积的 70%,90%以上的生物生活在海洋。虽然地球 70%的面积都被水覆盖,但是地球上的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其中只有 2.5%的水是淡水,在淡水中只有 0.3%的水是便于人类利用的河水或湖水,而且在地球上分布十分不均匀,有些地区每年人均可支配的水量不到 1700 立方米。根据联合国及斯德哥乐摩环境机构1998年4月的一份报告,到2025年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将受到用水短缺的影响。1992 年里约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的组织者之一、前英国驻联合国大使克里斯潘·蒂克尔指出:“世界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用水问题,将来会有更多的战争是由于争夺水而不是争夺油导致的。”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对于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而言,在

 全球化的帮助推动之下,人们的生态意识在全球化过程中大大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普遍增强,逐步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在全球化时代,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共同需要,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为国际环境合作的实现提供了政治、经济基础。为国际环境合作提供了法律平台。为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基础。

 当前,中国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忽视甚至是无视生态环境保护而长期积累下来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结构问题,就是生态危机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个结构问题,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必须建立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发展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安全体系、体现现代文明的生态文明体系。1、寻求替代能源,发展水电、风能、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清洁能源。2、发展生物质能源。

 在科学发展观的框架下,党和国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战略,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战略思想,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必须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建设中做到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持续发展与环境的高度统一。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http://wenku.baidu.com/view/7bbba262caaedd3383c4d33b.html 杨良化: 《人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写在世界环境日的报告与思考》 联合国:《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世界正在变热:这意味着什麽?》,《幸福》杂志, 葛秋芳:《世界水源短缺节水迫在眉睫》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运动》

 论当代世界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二)

 摘要 进入 8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世界生态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世界生态问题与人类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全世界发展的考察,揭示了生态问题出现的原因,世界范围的社会发展与全球生态环境破坏的联系,进而探析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生态问题原因分析治理对策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是指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并降低起生存质量的重大有害问题。从时间上来看它具有跨世纪的特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与上个世纪现在存在并且在 21 世纪仍然不能完全消除从范围上来看它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从程度上来说具有严重性表现在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的特点。它威胁到整个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从而使保护地球环境第一次成为全球性协同动作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它对全球性的经济增长和现代化的发展、以及政治、外交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1]

 全球性的生态问题自古有之,纵观历史,人类已经遭遇过几次大的生态危机。第一次生态危机是发生在 200 多年万年前的第四期冰期。当时世界大陆的 32 为冰川所覆盖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生物纷纷灭绝唯有人类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了下来他们学会了在任何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本领。第二次发生的生态危机是渔猎时代的食物危机。第三次是农业时代的土地危机虽然也为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最后都是以人类文明的更大发展告终。然而现在我们所面临的第四次生态危机就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进入 8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为什么当代生态问题如此严重,影响如此之大?下面我们探讨世界生态问题及其主要形成原因。

 [1]《1992 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环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一、世界生态问题现状 1987 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一份题为《我们共有明天》报告中警告说:“存在着急剧改变地球和威胁地球上许多物种,包括人类的生命的环境趋势。每年有 600 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旱地变成无用

 的沙漠。它的总面积在 30 年内将大致等于沙特阿拉伯的面积。每年1100 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这在 30 年内将大致等于印度的面积。在欧洲, 酸沉降破坏了森林和湖泊以及各国的艺术和建筑遗产; 它还可能使大片土壤酸化以至到不可恢复的地步。矿物燃料的燃烧将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之中, 造成了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种“温室效应”到下世纪初可能将全球平均气候提高到足以改变农业生产区域, 提高海平面泛滥沿海城市以及损害国民经济的地步。其它工业气体有耗竭地球臭养保护层的危险, 它将使人和牲畜的癌症发病急剧提高, 海洋的食物链将遭到破坏。工业将有毒物质排入人的食物链以及地下水层, 并达到无法清除的地步。” 1988年6月5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环境日。“就在这同一天, 地球上大大小小的工厂又排出 1400 万吨二氧化碳,几十万吨石油, 垃圾和有毒金属被倾入大海,又有 500 平方公里森林被毁,14000 公顷变成沙漠,600 多万吨土壤随水土流失,400 万人因环境污染而致病。”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是破坏它, 同时也会毁灭自己, 还是珍爱它? 是留给子孙后代一颗蓝色的星球, 还是一堆灰暗的垃圾? 人们别无选择。[2] 大气质量恶化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温室效应”的影响, 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趋势的发展, 这是当代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首要大敌。

 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匮乏 水资源紧张是人类面临的头号问题。淡水占全球水的2.6%,只有不到 1.2%在土壤和空气中, 贝加尔胡又占其中的 1/5。全球淡水总储

 量为3.5亿立方米, 人类生产与生活能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只有105亿立方米。目前缺水情况已相当严重, 有 28 个国家被列为缺水或严重缺水国。[3] 世界上现有1/10的河流遭污染。目前全世界有10几亿人口饮用污染水, 有的国家地表受污染高达 70%左右, 欧洲北海一些水域捕鱼有 1/3 因污染而不能食用。全世界有 20 亿人口饮水紧张。到 2000 年全世界的人均淡水资源将比目前减少 20%以上, 而缺水国将有所增加。

 [2]杨良化:《人类正面临着严峻的...

推荐访问: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原则包括 环境治理 生态 原则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