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回忆我的**公开课课堂实录2篇

发布时间:2022-09-26 12:40:04 浏览数:

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课堂实录2篇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课堂实录 录部编版八年级《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实录第一部分 习情境导入,检查预习师: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代表1000多人齐聚杨家岭大礼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课堂实录2篇,供大家参考。

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课堂实录2篇

篇一: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课堂实录

部编版八年级《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第一部分

 习 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师:1944 年 4 月 10 日,延安各界代表 1000 多人齐聚杨家岭大礼堂,以空前隆重的仪式和沉痛的心情。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追悼大会。逝者既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也不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抗日英雄,而是一位平凡、普通却又伟大的母亲。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周恩来、林伯渠、谢觉哉等中央、边区党政军负责人一起参加了追悼大会,并亲笔题写了挽联,对这位母亲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对她朴实而光辉的一生表示敬佩和感激,感谢她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位英雄,感谢她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培养了一位杰出的领袖。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她就是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

 大家听了,有什么感觉? 生 1:太了不起了!

 生 2:领袖们都对母亲肃然起敬!

 师:是啊!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有说一遍,有说两遍,有说三遍的)好,同学们大多读了一遍,有部分同学读了两遍,极个别同学读了三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看看这些字词,你会读吗? :

 屏显:读准字音 佃农(

 )祖籍(

 )仪陇(

 )溺死(

 )劳碌(

 )私塾(

 )

 衙门(

 )横蛮(

 )不辍劳作(

 )饱尝(

 )妯娌(

 )

  和睦(

 )差役(

  )迁徙(

  )

 生 3:读字音。

 生 4 板演易写错的字:辍、睦、徙 师:看来有些同学预习时有点偷懒,对一篇课文的理解,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很重要。大家在本子上再写一遍。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齐读:

 :

 屏显:

 【学习目标】

 1、了解母亲的平凡伟大。(重点)

 2、学习语言的质朴无华。(重点)

 3、体会情感的博大深沉。(难点)

  第二部分

 大 跳读,识母亲平凡伟大

 师:钟太夫人为什么得到这样的礼遇?她是怎样的人?让我们走进《回忆我的母亲》,走近钟太夫人。请大家翻开课本,找到大屏上的两段话,自由读一读:

 屏显:

  1.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

 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 ...... 16.。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生 5:读 生 6:读 师:作者开门见山写到“我爱母亲”,但是临终前也未曾见上一面,他爱母亲吗?母亲是怎样的人?请大家从文中找答案,用下面的句式来说话,注意带着情感说话:

 母亲,您是那么 (性格/品质),我记得 (时间/时代背景), (事情)。

 师:谁来说一说? 生 7:母亲,您是那么勤劳,我记得幼时,您整日劳碌着。

 师:母亲怎么“劳碌”呢?找一找,有没有更具体的叙述? 生 7:第 4 段写母亲一早起来要煮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

 生 8:第 6 段,还亲手纺线。

 生 9:还有第 7 段,砍柴。

 师:好,家里人多,活也多,母亲任劳任怨,很勤劳。继续。

 生 10:母亲,您是那么聪明能干,我记得幼时,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您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师:“却”可以改为“总”吗? 生 10:不可以...... 师:大家想一想,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 11:我们觉得可以,总能更能突出母亲的智慧能干,她总能把粗糙的饭做得有滋有味。

 师:嗯嗯,你说得也有道理。同学们想一想,“却”是表示什么意思的连词呢? 生:转折。

 师:那这句话和谁形成转折?再想一想。

 生 12:不可以。因为,这里主要形成和地主富人家形成对比,被他们不屑一看的饭做得有滋有味,那才叫一个聪明能干。

 师:太棒了!形成了对比,来突出母亲的勤劳能干。这些都是儿时的记忆,是母亲的天性使然。有没有哪种品质,是为生活打磨所致?继续。

 生 13:母亲,您是那么和蔼可亲,我记得幼时,您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我们这样的大家庭里,大家相处都很和睦。

 生 14:母亲,您是那么宽厚仁慈,我记得一直以来,您同情贫苦的人,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生 15:母亲,您是那么深明大义,我记得新旧思想尖锐冲突下,我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师:一家人东挪西借供作者读书,盼他“支撑门户”。也就是考科举,走仕途。可是朱德却要去革命救国。当时,家人不理解,包括很疼爱朱德的养父——伯父也认为“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母亲不反对,还给予慰勉,同学们觉得可信吗? 生 16:可信,母亲是有思想基础的。作者其实是深受母亲影响。第 7 段、8 段和12 段都写了:母亲同情贫苦人,周济比自己还穷的亲戚,境遇凄惨时同情穷苦农民、反感为富不仁者,期望中国民族解放成功。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是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日益坚强起来,在被压迫中增强了反抗意识的。而这些,也影响了作者。

 生 17:母亲,您是那么支持我,同情革命,我记得抗战以后,您知道我所做的事业,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知道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师:大家说得很好!看来,大多数同学读得还是很细致的。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坚强不屈、有朴素的阶级意识、深明大义、支持革命、同情革命的人。大家看出这些事情,作者写起来一点不杂乱,用了什么顺序? 生:时间顺序。

 屏显:

 师:关于母亲的回忆,事情一定很多。但是作者选择了典型的材料,以时间为序,写出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革命阶段,母亲给作者的启示、鼓励和支持。这些启示、鼓励和支持,又无不表现着一个普通劳动妇女的勤劳本色。

 这是作者看到的、了解的、被特定的时代打磨出勤劳坚强品质的母亲。这是一个属于作者生活和记忆的“母亲”。这也是散文的一个特点:散文是作者特殊体验的呈现。请同学们记下来。作者深深爱着母亲。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采访过他,文中有这样一段:

 :

 屏显:

 提起了母亲,朱德将军满脸温情和悲痛。生他的时候,母亲不过二十刚过 的年龄。她比一般妇女要高大一些,强壮一些,裤子和短褂上,左一块右一块都是补丁,两只手上突显着粗粗的血管,由于操劳过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头发在后颈上挽成一个发髻,两只大大的褐色眼睛里充满了贤惠,充满了忧愁。

 ——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钟太夫人其人】

  朱德的母亲出身于一个贫寒的流动艺人家庭。在她很年轻的时候就嫁给仪陇马鞍场的朱家老二——朱世林。朱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明末清初,连年战争的四川,人烟稀薄,朱家便由广东迁到这里,成了“客籍”人。他们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十分贫苦。朱母身体高大结实,因此嫁到朱家之后,就成了朱家的主要劳动力。周恩来总理在公祭大会上说:钟太夫人以勤劳的习惯、革命的意志教养了朱德。支持、鼓励朱德参加革命。

 公祭大会上 中共中央的挽联:八路军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

 毛泽东的挽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

 周恩来等共挽 : 教子成民族英雄 ,举世共钦贤母范;

 毕生为劳动妇女 ,故乡永保好家风。

 师:大家看,钟太夫人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这样伟大的母亲,朱德怎不爱呢!

  第三部分

 华 细读,品语言质朴无华

 达 (一)体会夹叙夹议的表达 师:母亲深爱着作者,用她的勤劳、坚强支持并影响着作者。作者也深爱着母亲。作者对母亲的爱是深厚的,他语言的表达有什么特点呢? 生 18:感觉作者的语言很朴实,不华丽。

 师:怎样的语言是华丽的呢? 生 18:使用修辞的吧。

 生 19:有描写的。

 生 20:文绉绉的......(生笑)

 师:什么样的语言叫文绉绉?(生笑)

 生 20:引用一些诗句啊,名言啊,修饰词比较多。

 师:对!生动形象的语言,修饰、渲染的多,往往文学味十足。那么,怎样的语言是朴实的呢?说说你的看法。

 生 21:没有修饰和渲染,没有修辞,没有描写。

 师:那,有什么?大家找出句子,细细读一读,品一品。

 :

 屏显:

 1.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来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师:八个孩子多吗? 生:多!

 师:是啊!前面加了一个“只”,你看出了什么? 生 22:母亲觉得少。因为,她生了十三个儿女,被迫溺死了 5 个。她是心有不忍的。

 师:是啊!“只”是个副词。如果,你是母亲,那时那刻,你会怎么想?

 生 23:心如刀割。

 师:你会怎么想?用第一人称,心理描写,就是心里话。

 生 23:孩子,你不要怪妈妈啊!我也没有办法,我心里痛得要死啊!

 师:好!心痛!无奈!作者写了吗? 生:没有。

 师:作者怎么写的?读: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生读。

 生 24:作者直接写的感受。

 师:这是作者的感受。这是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者的想法。

 生:议论。

 师:好。我们了解“议论”这种表达方式。

 屏显: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师:前面几句话呢? 生:记叙。

 师:对。简单记叙了事情。我们了解一下“记叙”这种表达方式。

 :

 屏显:

 记叙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师:夹叙夹议。不渲染,不修饰,叙议结合。你读出了什么? 生 25:母亲无限的心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师:朴实的语言,也含情。同学们可以继续在文中标划出类似的句子。

 学生标划夹叙夹议的句子。如:在农民和地主的斗争中,母亲从切身的经验里增强了朴素的阶级意识,并启发了作者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 ( 二) )处 体会副词、标点的妙处 师:我们再换一种方式。大家看大屏:

 屏显:

 示例 1:

 母亲 是个好劳动

  是 总是

  亮 天不亮

  就起床

 煮饭, ,种田

 种菜, ,喂猪 师:用诗歌的方式去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 26:读。(缺乏节奏感)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 27:他读得节奏感不好。

 师:比如......你可以说的具体点,然后自己试一试。

 生 27:诗节的形式,就是为了断开一个长句,然后强调。他没断开。(断开读了一下)

 生 28:我觉得“总是”要重读一下,这样更能突出母亲的勤劳。

 生 29:老师把逗号标红了,也是为了强调吗?他没读出来。

 师:大家说得很好!为什么用标红逗号呢?去掉可不可以?改为顿号可不可以?读一读试一试,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读。

 生 29:逗号停顿的时间比顿号长,更能强调母亲干的活之多,更能突出母亲的勤劳,表达出作者的心疼和关爱。如果没有标点,也起不到强调的作用。

 师:你分析得很准确。标点也可以传情。一个“总是”,也让我们看到了母亲成年累月的辛劳,看到了母亲的勤劳。重读中,我们读出了朱德对母亲勤苦劳做的敬重与心疼。勤苦劳做却总也吃不好、穿不好,保护母亲、爱护家人,改变现实、反抗压

 迫的种子就在心里悄悄种下了。质朴无华的语言亦能传递出深深的爱。大家在试着读一读第二首“诗”吧!

 :

 屏显:

  示例 2:

  大年除夕

 地主威胁退佃

 逼我们搬家

 一家人

  哭泣着 连夜分散

 人手少、遇天灾

 庄稼没收成 母亲没有灰心 她更同情穷苦农民 更反感为富不仁 母亲沉痛的 三言两语的诉说 启发我 反抗压迫 追求光明

 生自由读。

 师:大家读着这些句子,不觉得这也是一首诗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作者寄情于事,夹叙夹议。他突破家庭的范围,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写出母亲的平凡和伟大。他把深深的敬爱和怀念都渗透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不用铺张渲染的描写,只以朴实、简洁的叙述来表达自己深沉的感情。真挚的情感永远是文章最打动人心的力量。华丽,亦或朴实,没有好坏,只有作者个性独特的呈现。独特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表达,也是散文的一大特点。

 :

 屏显:

 寄情于事、夹叙夹议 真挚的情感永远是文章最打动人心的力量

 第四部分

 沉 探究,悟情感博大深沉 师:除了爱,你觉得作者对母亲还充满了什么情感?读 14、15、16 段,说说怎么理解这种情感?

  :

 屏显:

  14.我应该 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15.我应该 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16.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 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师:这三段可以说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同学们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了? 生 30:感谢。

 师:读读最后一段,还有? 生 30:感恩。

 生 31:还有报恩。“尽忠于......” 师:对!“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怎样的痛啊!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朱德的报恩有何不同? 生 30:他把对母亲的回报,给了党和人民。

 师:是,这是多么崇高的情感!母亲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她是普通劳动人民的一员。回报母亲,不就是回报人民吗?作者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生 32:抒情。

 生 31:还有议论。

 :

 屏显: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师:去掉可不可以呢? 生讨论。

 生 32:不可以,这一段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师:朱德是党和军队的领导人...

篇二: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课堂实录

母爱的诗句

 • 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

 • 2.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

 • 3.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王建《墨萱图 · 其一》 )

 • 4.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蒋士铨《岁暮到家》 )

 • 5.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蒋士铨《岁暮到家》 )

 你如何评价自己的母亲?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

 ——毛泽东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第一课时

 应会记识

 • 溺 死(

 )

 妯娌 (

 )(

 )

 • 佃 农(

 )

 劳 碌 (

 )

 私 塾 (

 )

 • 周 济 (

 )

 慰勉 (

 )(

 )

 • 不 辍 (

 )

 • 任劳任 怨 (

 )

 为 富不仁(

 )

 nì zhóu li diàn lù shú jì wèi miăn chuò yuàn wéi

 多音字和形近字

 多音字

 横

 ( héng )横竖

 ( hèng )蛮横

 形近字

 籍( jí )祖籍

 藉( jí )狼藉

 徙( xǐ )迁徙

 徒( tú )徒弟

 辍( chuî )辍学

 缀( zhuì )点缀

 聊( liáo )聊天

 卿( qīng )公卿

 掌握字词

 读懂朱德的母亲

 • 文章开头即说:

 “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 再读课文,思考:母亲的 “ 勤劳 ” 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时间标志

 段落起止

 事例

 作者小时候

 第 11 段

 大革命失败

 去年

 ( 1943 年)

 母亲是个 “ 好劳动 ” , “ 整日

 劳碌着 ” ,做饭、纺布等

 第 13 段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9 年

 第4 4- -6 6 段

 第 12 段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85 岁高龄仍然 “ 不辍劳作 ”

 读懂朱德的母亲

 • 除了 “ 勤劳 ” 这一品质之外,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请以 “ 我认为母亲是一个 ____的人,我是从 ______ 中看出来的 ” 句式回答。

 宽厚仁慈

 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持家有道,教子有方

 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烟酒。

 深明大义,支持革命

 对 “ 我 ” 参军的做法不反对,给 “ 我 ” 慰勉。

 坚强不屈,爱憎分明

 遭遇灾难,母亲没有灰心,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

 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为强烈。

 读懂朱德的母亲

 • 母亲人物形象归纳:

 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持家有道,教子有方

 坚强不屈,爱憎分明

 深明大义,支持革命

 读懂朱德

 • 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

 “ 我应该感谢母亲。

 ”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 “ 我 ” 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我对母亲的有着怎样的感情?

 ①母亲教给 “ 我 ” 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②母亲给了 “ 我 ” 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③母亲教给 “ 我 ” 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 “ 我

 ” 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作者简介

 • 朱德( 1886- - 1976 ),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 政治家 、 军事家 ,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十大元帅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 。

 共和国十大元帅 :

 朱德

 彭德怀

  林彪

 贺 龙

  陈毅

  刘伯承

  罗荣桓

  聂荣臻

  徐向前

  叶剑英

 读懂我们的母亲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本文围绕母亲“ 勤劳一生 ”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 时间 为纵向顺序 ,以 母亲的优秀品质 为横向顺序, 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推荐访问: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课堂实录 公开课 母亲 回忆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