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视力检查实验报告小结9篇

发布时间:2022-10-08 11:50:04 浏览数:

视力检查实验报告小结9篇视力检查实验报告小结 实验三视力、视野和盲点的测定1 一、视力(视敏度)的测定1、实验目的(1) 学习视力的测定方法。2(() 学习视力的测定方法。(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视力检查实验报告小结9篇,供大家参考。

视力检查实验报告小结9篇

篇一:视力检查实验报告小结

三 视力、视野和盲点的测定1

 一、视力(视敏度)的测定1 、实验目的(1 )

 学习视力的测定方法 。2( ( )

 学习视力的测定方法 。(2 )

 学习视力(视敏度)成像的原理。

 2、实验原理视力又称视敏度、实验原理视力又称视敏度,指眼(中央凹)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功能力。临床规定,当能分辨二点间最小视角为1分时,视力为1.0,两点距离为115mm。,指眼(中央凹)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功能力。临床规定,当能分辨二点间最小视角为1分时,视力为1.0,两点距离为115mm。3

 3、实验操作(1)、实验操作(1)

 将视力表挂在光线均匀,充足的墙壁上,表上第10行第10行 的“E” 的高度应与受试者眼睛在 同一水平 上 ,受试者站或坐在距表 5米 远的地方。(2 2 )

 受试者自己用遮眼板遮住一眼 , 测另一眼的视力 。4(2 2 )

 受试者自己用遮眼板遮住一眼 , 测另一眼的视力 。受试者从表的第一行开始,一次指点符号,受试者按指示棒说出各符号缺口的方向,然后依次指向各行,直至受试者完全不能分辨为止,此时即可从视力表上直接读出其视力值。受试者从表的第一行开始,一次指点符号,受试者按指示棒说出各符号缺口的方向,然后依次指向各行,直至受试者完全不能分辨为止,此时即可从视力表上直接读出其视力值。

 (3 )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眼的视力。(4 )

 如受试者对最上一行符号(视力值为0.1)都无法辨认,则另受试者向前移,直至能辨认最上一行为止,此时测量受试者与视力表的距离,按下列公式推出其视力。)都无法辨认,则另受试者向前移,直至能辨认最上一行为止,此时测量受试者与视力表的距离,按下列公式推出其视力。5受试者视力=0.1 ×受试者与视力表的距离(m )/5m小数记录值 0.1 0.12 0.15 0.2 0.25 0.3 0.4 0.5 0.6 0.8 1.0 1.2 1.5五分记录值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4 、测定项目左右眼视力测定。

 5m 距离,第10 行“E” 与眼同高。6

 二、视野的测定1 、实验目的(1 )学习视野的测定方法。7(2)学习使用视野计和了解正常的视野范围。()学习使用视野计和了解正常的视野范围。(3 )了解视网膜、视觉传导和视觉中枢的功能。

 2、实验原理视野、实验原理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 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力传导通路及视觉中枢的机能。,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力传导通路及视觉中枢的机能。8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在相同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光次之,绿色最小。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在相同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光次之,绿色最小。

 3、操作步骤(、操作步骤(1 )

 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最常用的视野计是 弧形视野计。它是一个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形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它是一个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形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 ° 。

 该圆弧上有刻度 , 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9360 。

 该圆弧上有刻度 , 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视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在圆弧内面中央装一个固定的小圆镜,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置于托颌架上。托颌架上方附有眼眶托,测定时附着在受试者跟窝下方。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视轴之间的夹角。视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在圆弧内面中央装一个固定的小圆镜,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置于托颌架上。托颌架上方附有眼眶托,测定时附着在受试者跟窝下方。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2 )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眼眶下缘靠在眼眶托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眼眶下缘靠在眼眶托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3 )

 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白色10视标,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之刻度。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以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同法测出对侧相应的度数。视标,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之刻度。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以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同法测出对侧相应的度数。

 (4 )

 将弧架一次转动45° °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 次得8 个度数,将视野图8个点依次相连,便得出白色视野的范围。个点依次相连,便得出白色视野的范围。(5 )

 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出该侧的红色、绿色视野。11(6 )

 同法测出另一眼的白色、红色、绿色视野。

 4 、测定项目测定左、右两眼白、红、黄或蓝、绿各色视觉的视野范围。(要求绘图)测定左、右两眼白、红、黄或蓝、绿各色视觉的视野范围。(要求绘图)8 个度数:0 °、45 °、90 °、135 °、180 °、° 、 ° 、 °12225 ° 、270 ° 、315 °

 三、盲点的测定1 、实验目的(1 )

 学习盲点的测定方法 。13( ( )

 学习盲点的测定方法 。(2)根据视网膜成像的规律及相似三角形原理,从盲点投射区域测出盲点的位置及大小。)根据视网膜成像的规律及相似三角形原理,从盲点投射区域测出盲点的位置及大小。

 2、实验原理盲点、实验原理盲点 是视N 离开视网膜的部位,此处无感光Cell不能感光。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不能感光。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 生理性盲点 。由于生理性盲点的14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依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依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3、操作步骤(、操作步骤(1 )

 将白纸贴在墙上,受试者立于纸前50cm处,用遮眼板遮住一眼,在白纸上与另一眼相平的地方用铅笔划“处,用遮眼板遮住一眼,在白纸上与另一眼相平的地方用铅笔划“+” 字记号。受试者注视“+” 字。将视标由“+”字中心向被测眼 颞侧 缓缓移动。此时,受试者被测眼直视前方 , 不能随视标的移动而移动 。

 当受试者15眼直视前方 , 不能随视标的移动而移动 。

 当受试者恰好看不见视标时,在白纸上标记视标位置。然后将视标继续向颞侧移动,直至又看见视标时记下其位置。由所记两点连线之中心点起,沿着恰好看不见视标时,在白纸上标记视标位置。然后将视标继续向颞侧移动,直至又看见视标时记下其位置。由所记两点连线之中心点起,沿着各个方向向外移各个方向向外移动视标,找出并记录各方向视标刚能被看见的各点,将其依次相连,得动视标,找出并记录各方向视标刚能被看见的各点,将其依次相连,得 一个椭圆形的盲点投射区 。

 (2 )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定理,可计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及盲点直径。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定理,可计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及盲点直径。中央凹 就是眼球中视神经结成束的地方,正对瞳孔 , 如果光线正对正对着落入中央凹 , 椎体细胞16孔 , 如果光线正对正对着落入中央凹 , 椎体细胞和其它感官细胞充分发挥作用,看到的视野图像最清晰。和其它感官细胞充分发挥作用,看到的视野图像最清晰。

 17

 4 、测定项目(1)测定自己的盲点,证明盲点的存在。()测定自己的盲点,证明盲点的存在。(2)盲点到中央凹的距离。()盲点到中央凹的距离。(3 )盲点的直径。18 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mm )= 盲点投射区域与“+”号的距离×(15 ÷500 )mm 盲点直径(mm )=盲点投射区域的直径×(盲点投射区域的直径×(15 ÷500 )mm

 参考值:1 、生理性盲点呈椭圆形,垂直径7.5cm ±2cm,横径,横径5.5cm ±2cm 。2 、生理性盲点在注视中心外侧15.5cm ,在水平线下1 5 。19下1.5cm 。

 五、思考与问题1、一患者左眼颞侧视野、右眼鼻侧视野发生缺损,请判断其病变的可能部位。、一患者左眼颞侧视野、右眼鼻侧视野发生缺损,请判断其病变的可能部位。2 、夜盲症患者的视野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203 、试述测定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和盲点直径的原理。4、在我们日常注视物体时,为什么没有感到生理性盲点的存在、在我们日常注视物体时,为什么没有感到生理性盲点的存在? 5 、当盲点范围发生变化时,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篇二:视力检查实验报告小结

选择题 1 C 2 B 3 C 4 A 5 D 6 B 7 C 8 D 9 B 10 D 11 C 12 A 13 D 14 B

  二、填空题 1 教学 2 教学价值取向 3 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 基本事实 5 心理特征 6 正常发育 7 创造才能 8 系统化 9 认识过程 10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1 间接 12 直接经验 13 基础 14 智力发展 15 赫尔巴特 16组织者 17 基本准则 18 重要保证 19 完成教学任务 20 口头语言 21 讲解 22 语言表述 23 复习谈话 24 练习法 25 动手能力

 1.什么是教学,包含哪些方面?

 (1)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2)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3)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4)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1) 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 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 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1)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

 (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4. 什么是教育任务,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什么?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

 (1) 教育目的; (2) 学生年龄特征; (3) 学科的特性; (4) 教学的时空条件。

  5. 普通学校教学任务有哪些?

 (1)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 培养学生注意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6. 普通中小学传授系统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指标是什么?

 (1)能促进青少年学生智、德、体、美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具有一个现代人所具有的素质;

 (2)能为他们参加现代生产劳动和政治文化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

 (3)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进行创造发明奠定初步的基础。

 7. 怎样理解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的教学任务?

 (1)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不仅是顺利地、高质量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 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要求,因而这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以思维为核心的认识能力;不仅要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体力,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特别是要通过发展性教学,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推理、 证明、 探索和发现,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8. 现代教学是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

 现代教学非常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

 9.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如何?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间接认识世界。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10.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那些?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11.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12. 教学中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与人类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有什么不同?

 (1)教学中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简约化;

 (2)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

 (3)选择的材料是经过改造的、少量的,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13. 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 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1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规律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15.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1)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2)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3)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4)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

 (5)教师要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验。

  16.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有何区别?

 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创造它; 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17.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8.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

 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

 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19.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2)讲授要注意启发; (3)讲究语言艺术。

  20. 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

 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技巧;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21. 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 (3)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 (4)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22.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 (2)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 (3)严格要求。

  23. 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材料,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 (2)重视语言指导及教师示范的作用; (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 (4)及时检查结果,要求学生按规定写出实验报告。

  1. 怎样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

 (1)原则的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

 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

 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起直观的作用。

  2.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1)原则的含义:

 启发性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提问、激疑,启发他们的思维,不仅启发学生理解知识,还要理解学习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3)举例,略。

  3. 巩固性原则的含义及要求是什么?

 (1)

 原则的含义: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

 第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安排好复习的时间等。

 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 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贯彻要求有哪些?

 (1)

 原则的含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进行讲授。

 第二,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要围绕重点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以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基本观念和基本技能。

 第三,由潜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不可违反。

  5. 试述因材施教原则。

 (1)原则的含义: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 说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原则的含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产中的实际运用等。

 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

 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第四,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篇三:视力检查实验报告小结

殊 儿 童与 师 资 研究 年 第 期·总 第 期准 反 早 见 二 少 七值誉早 见 岁 之 书 力 方 色 勺 “ 意 东 去 莎 公卜节 亏实 验 报 告沈 云 裳、李季 平、徐 洪 妹、陈 稚 玲一、问题提出低 视 力儿童 教 育 于 本世 纪 五 十 年 代 初 首 先在美 国 蓬 勃兴起。六 十 年代 初美 国 低视 力教 育权威 首 次在 美 国 视 觉 障碍 儿 童 教 育 杂志上 发 表 了 有 关 低 视 力 儿 童 运 用 残 余 视 觉 进 行 阅读 学 习 的实 验报告。实验结果 证 明低视力 儿童 运用 视 觉 进 行阅读 不 会 损坏他们的 残 余 视 力,由此推 动 了 世 界 各 国 对 视 障 儿 童 实 施 分 类 教 育 的 实施 和 发 展。我 国 是 年 在 上 海盲校 开始 盲 和低 视 力 分 类 教 育 实 验 的, 经过 十 年 探 索, 再次证实 了 充分运 用低 视 儿童残 余 视 力进行 视 觉 阅 读具 有 三 个方面的实效 第 一、扩大 了 儿童的 知 识面 第 二、提高 了 儿童 的社会 适 应 能 力 第三、儿童的残 余视 力 并 未 因 使 用 而导致 恶 化。低 视 儿 童 的 教育 研 究, 以往大都是 停 留在 低视 儿童 运 用 视 觉 进 行阅 读 的可行 性方 面, 而对如何 根据 低 视 儿童 的 视 觉 缺 陷, 运用 针对 性 的视 功能 训 练去 开 发其 视 觉 功 能 的潜 力 及 用 什 么 标 准客 观 地 评 估 低 视 儿童 视 功 能 发 展 水 平 等 方 面则缺 乏 系统研究。总之, 在低视 儿 童 视 觉 功 能开 发方 面 还缺 乏 一 套完 整、科学 而 系 统 的 训 练 内容 和训 练 方 法, 以及 评 估低 视 儿 童 视 觉 功能的 客 观 标准。本课题的研 究 目 的 就 是要 摸索 出一 套适合我 国 国 情 的 训 练 低 视力 儿童视觉 功 能 的科 学 方法 及 评 定 低 视 儿童 视 觉功 能 的评 估标 准, 以进 一步 提高 低 视 儿童 视 觉 功能的效率, 促进视觉 潜 力的 开 发。二、实 验过程 与 方法儿 童 低 视 力 的 视 功能训 练 以 前 在 国 内 研 究的 不 多, 缺乏 经验与 资 料, 课题 组 收 集 到 的 国 外有关 资 料也 是 有限 而 零散 的。为完成本 课题 的研究, 本组 人 员 在 参 照 国 外 的 有 关 资 料 的 基 础 上,从 国 内低 视 儿 童 实 际 出 发, 经过二 年 的 摸 索 实践, 在远、近 视 力 训 练 上 形 成 了一整 套 系 列训 练内 容, 并设计 了 评估表。从 年 月开 始, 校 内开设 视 功能训练 课, 利用 课 内 外 时间 正 式 开展训练并进行 测 试, 经过二 年 的实验, 完成了 课题 研究。具体 内 容 如下视 功 能 训 练 内容、方 法与训 练材料 的确定视 功 能训 练依据 眼 睛 注 视、跳 动 和 追随三 种基 本 形 式 而 定。它 包括 远 距 离 视力 简 称 远 视力 和 近距 离视 力 简称 近 视 力 训 练 两 方 面。鉴于国 内 目 前对 残 疾 儿 童尚未 进行 早期 干预, 低视儿童 进 校 前普 遍 未 经 过正规 视 力训 练, 不少 儿 童都 处 在 能 看 却 看 不 清,想 看 又 不 会 看 的 现 实状况。因 此, 我们 认为, 国内 儿童低 视 力 的 视功 能训练内容应由视 觉基 本能力 和 视 觉基 本技 能 两 方

 特殊 儿童 与 师 资研 究 年 第 期·总 第 期面组成。视 觉 基本 能力 包 括 视 觉 认 识 和 视 觉记忆。视觉 认识 是 视 功 能发展的 基 础, 通过 形 状、大小、颜色 三方面的 视 知觉训 练, 使低视 儿童逐渐 认 识 事物 和 现 象 的 种种外部特 征, 形成 视 觉 印象 视 觉记忆是视 功能发 展 的高 级 阶 段, 它可使 低 视 儿童将 看 到 的 部 分 目 标 或事物 模 糊 的 全 貌 变 得 完整而 清 楚, 帮 助他 们 较准确 的 了 解他 们所 看 到 的 一切。视 觉 基本 技 能 则 是 视 觉 操 作 中 如 定象、定位、识别、追 随、搜 寻 等 有 关 技能。通过 训 练, 使低视 儿童 学 会 视 觉 操 作, 掌握视 觉 技 能, 建立 视 觉印 象, 形成 视 觉 记忆, 从而 促 进 他 们 视 觉 运 用 能力 的 提 高。儿 童 低 视 力 的 视 功 能训 练方式有动 有静, 既有让 儿童在玩 玩 具, 做游 戏中有 意 识 的进行 视 觉功 能 训 练, 又有 系 统的 图 片 训 练。根 据 训 练 需要,课题 组成 员 设 计 编 著 了 《 低 视 力康复 训 练 图 谱》系 列,图 谱 分大、小 两 种, 大号图 谱 共 幅, 用于远距离 视 功能训 练, 小号图 谱 共有 幅, 主要用于 近距 离 视 功 能训 练。图 谱 内 容包括视 觉定位、认 识、辩 认、追 随、搜索 和 视 觉 记忆方 面。训 练 内容 由 易到 难 编 排。每 幅图上 都有指 导用 语, 训练者 可 按编排 次 序进行 训 练, 也可按实际 需 要 另 外调 整。经中 国 残疾 人 联 合 会 康复 部 审 定, 该图 谱已 于年 月正 式 出版, 供应全 国。视 功能评 估 方法 及 测试材料 的 制定视 觉功能评 估 是 低 视 教 育 中重 要一环, 它包括 医 生 临 床性评估 和 教师的教 育性评估。教育 性评 估 在 国 外 已 有 不 少经验, 但缺陷在于 对 形状 辩认 和 阅 读 能 力 缺 乏 准 确 定 量 的 评 估 方 式。用及 对 比 敏 感 度 测试 卡进行 检 测, 可提供患 者有 关 阅 读 能 力 的 确 切 数 据,但价 格 昂 贵, 一张测 试卡要 美 元。从 国 情 出发, 经我们 反 复 研 究, 认为视觉最 主要 的 功能之一 为 形 觉, 儿童 视 功 能 的提高与 否 可 以 从 视 力处 理 形 觉 信息 的速度方 面 来检验, 因此我们 在 了解 眼 疾、病 因、视 障原 因及 远、近 视 力 状 况 基 础上, 还 专 门设 计 了 图 形、数字 和 汉 字 三 种 测 试 量表。图形 检 测 是 一 张 印有 开 口 的 圆 形 图, 开口 的方 向 有 上、下、左、右 四 个 方位, 但开口 方向的排列完全 是 随意而不 规 则 的。数字检 测 是 一幅印有阿 拉 伯 数字。

 一随意 排 列 表。汉字 检 测 是 根 据儿 童年级水 平 印 制 的 前 后 字 无 联 系的单个汉字排 列 表。为 正 确 检验 处理 信息 的 速度, 本实验 规 定 测试 在 秒钟内进 行。测试时, 儿童 在 同一 时 间内分别 划 出 指定 的 图 形或数字、或 用 个别检 查方 法读 出 汉字。确定实 验对象整 个 实 验对象 及 对 照 组儿童均来自盲 校 低视 力 班的低 视 力儿 童。为 了 排 除视 力 和 智力的 因素, 能使实验的结果 更 具 有科学 性, 我们把一些视 力状 况 良 好或智 力 差 异 过 大的低 视 力 儿 童排除 在 外,只 选取远、近视 力 和 智 力状 况 及使用 印刷 体 文 字时间较为 一 致 的低视 力 儿 童分别作 为实验对象 和 实验控制对象, 同时 还 选 取 年 龄及文化 程 度 相当的 天 津盲 校 的 名 低 视 力 班的儿童和上 海盲 校低 视 力班 的一 部 分 儿 童 作 为 实 验 的对 照 组。以 控制年 龄 因 素对实验 结 果的 干 扰。实 验组与 对 照 组 儿 童 人 数分 布 情况卜 然一 年 组 二 年 级 三 年 级 四 年 级训 练 二 年 实验 组训 练一年实验 组训 练半年实验 组对 照 组实验 实施步骤一年 通 过 断 续 实 验,着 重 积 累 资料, 摸索儿 童视功能 训 练 内 容、方法 及 材料 制 定。年 月 一 年 月 进 行系统 的训 练 实验 和 前后 检 测评 估。鉴于 低视儿童的视觉功能 涉及 到 儿 童 的视 力 及 智 力 状 况, 故实 验 实施之 前, 先对低 视 力儿童进行 远、近 视 力检查 和 瑞 文 测 验检 测 智 力,把视 力 和 智力 状 况 较 为 一 致 的 儿 童 随机 分为 实验组 和对照 组。为保证 实 验数据的精 确, 实验前后 的 视 力 检 查, 都由市 眼 防所 一 位 主 治 医 师 担

 特殊 儿童 与师资研 究 年第 期·总 第 期任。分别 用图形、数字 测 试 表检 测 实 验组 和对 照 组 在 实 验前 的 视 功 能 水 平。对 实 验 组 低 视 儿童分 别进 行 为 期半年、一年、二 年 的 视 功 能训 练。训 练一年、二 年 期 的 实验组 是本 校一、二 年级 低 视班 学 生, 视功 能训 练列 进课 表, 以每 周 一 节 课 时间接受系统的 视 功 能训 练 训 练半年期的实验组是 本 校 三、四 年级 低视 班 的 部分 学 生, 以课 外 活 动 形 式, 每周 两 节课时 间集中 训 练。训 练 周 期结束 时, 再对实验组 和 对 照 组儿 童进 行 视 功 能指 标的 测定。三、实验结果从统 计 结果看, 视 功能 训 练在 一定程 度 上有 助于 提高低视 力儿 童 的 视 觉效率, 特别是训 练实 施二 年 的实 验组, 儿童 远、近视 力 在训 练 后 都有明显 提 高, 儿童训练 前 后 的 视 力 变化 差异均达到 显 著 或 非 常 显 著, 但 这种 视 力 提 高 的 趋 势 在训 练 实施 一年的实验 组 中没 有充分 体 现 出 来。原 因之一 是 否 在 于训 练 过 程还未 结 束 加上 第 一 年 训 练 内 容侧 重 在远 视力方面, 所以, 在近视 力 发 展上无显 著 性 差异。表 一 训 练二年 实验 组 训 练 前后 低 视 力均 数差异检 验人 远 视 力 近视 力数左 二 右 左 右 二万训 练 前训练 后久 连夕 夕一一一 一表二 训 练 一 年 实验组 训 练 前 后 儿 童视 力 均 数 差 异检测人 远 视 力 近 视 力数左苏右 左 二 右万训练 前训 练 后就 个体 而 言, 无论是训 练 二 年 实 验 组, 还 是训练一 年 实 验 组, 儿童的 视力 在训 练前 后 都 发 生了 一 定 的 变 化, 有的在原有 的视 力 等级 水 平 内 变化, 而 有 的则 突 破 了 原 有 的 视 力 等 级水平, 实验结果 见 下面 表三、表 四、表五、表 六。表 三 二年 训 练 实 验组 训 练前 后 儿童远视 力残 疾程 度人 数分 布表 五 一 年 训 练 实 验 组 训 练 前 后儿 童 远 视力 残 疾程 度人数分布训 练 前 习 练 后优 于 一 级低视 力 视 力一级低 视 力 毛 视 力。二级低 视 力 成 视 力训 练 前 训 练 后一 级低 视 力 镇 视 力二 级低 视 力 呱 毛 视 力三级 盲 镇 视 力表 六 一年 训 练 实 验 组 训 练 前后儿 童 近视力 残疾程 度人数分布训 练 前 训 练 后优 于 一 级低视 力 视力一 级低视力 毛 视力。表 四 二 年 训 练 实验 组 训 练 前 后 儿童近视力残疾程 度人数分 布训 练 前 训 练 后优 于 一级低 视 力 视 力一 级低 视 力 簇 视 力实施 结果 发现 视功 能训 练 时间 越 长, 低视 力儿 童在图形、数字方 面 的 检 测 速 度 越 快 而训 练 时间的长短不同, 对汉字 检 测 速 度没有显 著影 响。

 特殊 儿童 与 师 资 研 究 年 第 期·总 第 期表七 训 练时间 分别为 二年、一 年、半 年 的图 形 检测 方差 分 析表 九 训 练时间 分 别 为 二年、一 年、半年 的 汉 字 检测 方差 分 析间一 内组 一差 异 来 源组 间组 内总 差 异平 方 和 自 由 度 差 异 来 源 自由 度一总 差 异平 方 和一表 八 训 练 时间分 别 为 二年、一 年、半年 的 数 字检测 方 差分 析差 异 来 源组 间组 内总差异平 方 和 自由 度实 验组中 的低 视 力儿 童 在图形、数 字及汉字 检 测 方 面 的 速 度 要 明 显 快 于 对照 组 中 的 低 视力儿童。一 一表 十 训 练 一 年、二年 实验组 与 二年 级 对 照组 图 形、数 字 检 测 均 数统 计表窗气、 之人 数 图 形 数 字了万值万值训 练一、二 年 实 验 组二 年 级对 照 组表十 一 训 练 半年 实 验 组与 三、四 年 级 对照 组 图 形、数 字 及汉 字检 测均数 差 异 检 验三 塑 偿竺 黑字 一 又一字 一 数 一 形 一 图一项淤 旦人 数阮一 训 练半 年 实 验 组三、四 年级对 照 组无 论是 实验组 还 是对 照组 图形、数字检测 指标均 与 汉字 检 测 指 标 之 间 存 在不同程度 的相关 关 系, 而数字与汉字检测 的 相 关 程 度 要 高 于图形 与 汉 字检 测之间的相 关。表十二 实验 组、对 照组低 视 力儿 童 图 形 与 汉 字、数字 与 汉 字 相关系数人 数 图形 与 汉 字相 关系数数字与 汉 字 相 关系数训 练 一、二 年 实 验 组训 练 半年 实验 组三、四 年 级 对 照 组四、分 析 讨论根据 世 界 卫 生 组织 关于 视 力残疾的定义,视 力小 于 大 于 或 等 于 则为一 级 低 视力,视 力 小 于 大 于 或等 于 则 为 二 级 低视力 视 力 小 于。大 于 或 等 于 则 为三级盲。从 实 验 结 果看, 不 论是二 年 期、一 年期 还是 半年 期 的 实 验 组 成 员, 训 练 后视 觉 状 况 都 有 了 改善, 而且 不 少 还 突 破 了 原 有 的 残 疾 等 级 水平, 如在二 年 期组 内, 远视 力 方 面, 一级低视 力 由原来的 一 名 儿 童 上 升 到 四 名 儿 童, 三级 盲 的 儿童从二名减 少 到 零。近 视 力 则 从 优 于一 级 低 视力 的二 名上 升 到 四 名 儿童。同样, 在训练一 年 实 验 组 内, 远视 力在训 练前 没有 一 名 儿童 达 到 优 于 一级 低视力的水 平, 而训 练后 则 上 升 为二 名 儿童 在近视力 方 面, 训练 一 年的 实 验组 儿童 由原来优 于一 级低 视 力 的 四 名 上 升为 六 名。特 别 是完成 训 练 任 务的二 年 实 验 组,儿 童 训 练前 后 的 远、近 视 力 的提高的 幅 度 均达到显 著 或非 常 显 著性 差异。对 上 述 现象, 我们 能否 就此 可 以 认 为视 功能训 练能提高低视儿童的视 力呢 由 于儿 童 的 视 力状 况 的 变...

篇四:视力检查实验报告小结

言 物理诊断实验课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对基本技能的学习全面掌握体格检查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临床见习是通过对临床典型疾病的了解及全面的体格检查让学生掌握一套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疾病的方法为将来做好临床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实验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三年制)教学使用中西医临床等专业可参考使用.

  实验一 基本检查方法、一般检查 计划学时 3 【目的要求】

 一、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检查方法 二、熟练掌握一般状态、皮肤粘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重点掌握血压、体温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

 【实习方法】

 一、教师示教后,每两位学生一组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并随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二、结束前教师小结同学存在的共同问题。必要时再示范一次。

 三、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习器材 手电筒、压舌板、体温表 、皮尺。

 四、实习内容

 (一 )生命体征

 1体温 口测法测前注意消毒将汞柱甩到 36 ℃以下测时舌下放置 5分钟然后读数记录。

 2呼吸 通过视诊观察胸、腹部的运动的频率和节律要求观察一分钟。

 3脉搏 一般常用桡动脉处通过触诊记录一分钟频率和节律的结果。

 4血压 (略 ) 二一般状态

 发育通过身高、体重、年龄与智力之间的关系判断为正常或不正常。

 营养 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发育情况综合判断为良好、中等或不良。

 神志 清晰、模糊、谵妄、昏睡、昏迷。

 体位自动、被动、强迫。

 表情 正常、淡漠、烦躁不安、痛苦、忧郁。

 面容急性面容、慢性面容、贫血面容、病危面容、二尖瓣面容、肝病面容、肾病面容、甲亢面容、粘液性水肿面容等。

 步态正常异常步态蹒跚步态醉酒步态共济失调步态等

 三皮肤

 色泽发绀苍白潮红黄疸色素沉着。

 弹性正常减弱。

 检查方法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位用食指与拇指将皮肤捏起正常人于松手后皱折立即平复弹性减弱时皱折平复缓慢见于长期消耗性疾病或严重脱水的病人。

 温度正常增高冰冷。

 湿度正常、湿润、干燥。

 冷汗即手脚皮肤发凉而大汗淋漓称为冷汗夜间睡后出汗称盗汗。

 皮疹注意有无。如有则注意其类型包括斑疹玫瑰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

 出血出血点 (淤点 ),紫癜淤斑血肿。

 蜘蛛痣为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枝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而得名。

 检查方法 用火柴干或指尖压迫蜘蛛痣的中心 (即中央小动脉干部)其辐射小血管网即褪色。

  毛发分布正常增多稀少。

 水肿轻度、中度、重度。

 检查方法以手指按压检查部位后受压组织就会发生凹陷称为凹陷性水肿。而粘液性水肿及象皮肿虽有组织明显肿胀但指压后无组织凹陷可资鉴别。

 瘢痕、溃疡

 四淋巴结

 检查顺序及部位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区颏下区颈部 (颈前、 后三角 )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等。

 检查内容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红肿压痛移动度有无瘢痕及瘘管等。

 大。要使患者检查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松弛。检查颌下淋巴结时要被检查者低头。在检查颈部淋巴结让被检查者头稍低使偏向检查侧。检查锁骨上窝淋巴结时让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头部稍向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右侧右手触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检查腋窝淋巴结时检查者以右手检查左侧左手检查右侧、一般先检查左侧检查者左手抓住病人左腕向外上屈肘外展抬高约 45°右手指并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逐渐达腋窝顶都滑动触诊然后依次触诊腋窝后、内、前壁再翻掌向外将病人外展之上臂下垂 触诊腋窝外侧壁。

 检查腋窝前壁时 应在胸大肌深面仔细触摸。

 检查腋窝后壁时应在腋窝后壁肌群深面触摸 (见图 1)。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右手扶托被检查右前臂以左手小指抵在肱骨内上髁上其他三指 (食、中、无名指 )并拢在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间沟中纵行横行滑动触摸换手以同法检查左侧 (见图 2)。

  图 1腋窝淋巴结检查 图 2滑车上淋巴结检查的部位

 【重点】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检查方法测血压、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

 【难点】间接叩诊与深部滑行触诊法。

 【主要设备仪器】血压计、体温表、体重称、软尺等。

 实验二

 头部及颈部检查 计划学时 3 【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头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实习方法】

 一、教师示教后,每两位学生一组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并随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二、结束前教师小结同学存在的共同问题。必要时再示范一次。

 三、书写实验报告。

 【实习内容】

 一、头部及其器官的检查

 头颅 头发 (量、色泽 )、形状 (正常、方颅 )、大小 (正常、小颅巨颅 )、压痛、肿块、头皮。

 眼眼眉 (有无脱落 )、睫毛 (有否倒睫 )、眼睑 (下垂、水肿 )、眼球 (突出或凹陷、运动自如或受限 )角膜 (透明、云翳白斑 )瞳孔 (形状、大小、对光反应包括直接和间接反应 )调节反应。结合膜 (充血、出血砂眼滤泡 )巩膜 (黄染 )。眼球运动检查检查时医师置目标物 (棉签或手指 )于受检者眼前 30~40 cm 处嘱病人固定头位眼球随目标方向移动一般按左 → 左上 → 左下右 → 右上 → 右下 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观察眼球运动是否受限。

 翻转眼睑要领 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上睑中部的边缘 嘱病人向下看 此时轻轻向前下方牵拉然后食指向下压迫睑板上缘并与拇指配合将睑缘向上捻转即可将眼睑翻开。翻眼睑时动作要轻巧、柔和以免引起病人的痛苦和流泪。

 鼻外形 (正常、蛙鼻、鞍鼻 )、鼻翼煽动、鼻中隔偏曲鼻衄、分泌物、及鼻旁窦压痛 (颌窦、额窦、筛窦 )。

 鼻旁窦检查方法检查上颌窦时医师双手固定病人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置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询问病人两侧压痛有无区别。检查额窦时一手扶持病人枕部用另一拇指或示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向上按压。或以两手固定头部双手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询问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别。检查筛窦时双手固定病人两侧耳后双侧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后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

 耳耳廓外形分泌物乳突压痛听力。

 口腔气味、流涎。

 唇色、溃疡、疱疹。

 口腔粘膜色 溃疡出血点色素沉着斑疹。

 牙齿数目、色泽、形状。缺齿、义齿、龋齿、齿龈 (出血、齿槽溢脓、色素沉着铅线 )等。

 舌伸出位置 (正中偏斜 )、震颤 (有或无 )舌体 (正常、肿大 )、舌苔 (色、厚薄 )、舌乳头萎缩或肿胀 )。

 咽部及扁桃体咽部有无充血出血点分泌物。扁桃体 (大小、颜色、分泌物 )见图 3。

 I 度扁桃体肿大

  Ⅱ度扁桃体肿大

 Ⅲ度扁桃体肿大

 图 3扁桃体位置及其大小分度示意图

 1腭垂 2扁桃体 3咽腭弓 4舌腭弓 腮腺正常肿大。

 二、颈部检查1.颈部的外形、颈部血管、颈部的姿势与运动、颈部皮肤与包块、肝颈静脉反流征、颈部淋巴结2.甲状腺及气管的检查。

  1血管

 (1)颈静脉过度充盈正常人坐位时颈静脉不明显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下 2/3内。

 若取 30 35°的半卧位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 称颈静脉怒张。表示静脉压增高。见于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上腔静脉综合征等。

 (2)颈动脉搏动 正常人颈动脉搏动微弱或看不见。

 颈动脉搏动增强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等。

 2甲状腺

 (1)检查方法

 视诊有无肿大肿大程度 (I 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 II 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

 Ⅲ 度超过胸锁乳突肌者 )及对称性。检查时请病人作吞咽动作可见肿大的甲状腺随吞咽动作向上下移动以此可与其他颈部肿块鉴别。

 触诊可用双手或单手两种方法进行。

 ① 双手触诊法检查者可位于病人背面触诊时嘱病人配合吞咽动作随吞咽而上下移动者即为甲状腺检查左叶时右手食指及中指触摸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左轻推甲状腺右叶右手食、中无名指触摸甲状腺的轮廓大小及表面情况有无压痛及震颤。用同法检查右侧。双手检查法也可在病人前面进行检查者以左手拇指置于甲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向左轻推右叶右手三指触摸甲状腺左叶。换手检查右叶。

 ② 单手触诊法检查者右手拇指置于环状软骨下气管右侧将甲状腺轻推向左侧食中、无名指触摸甲状腺左叶的轮廓、大小及表面。也可用左手检查甲状腺右叶。

 3气管正中、偏移。

 检查方法病人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直立状态医生将食指与无名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食指与无名指中间若距离不等则示有气管移位。

 临床意义正常人气管位于正中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时可使气管移向对侧肺不张时气管移向患侧。

 【重点】头部器官及颈部检查。

 【难点】甲状腺的检查方法。

 【主要设备仪器】手电筒、压舌板、视力表、软尺等。

 实验三 胸部、肺和胸膜检查 计划学时 3 【目的要求】

 一、掌握胸部的体表标志及其临床意义。

 二、掌握肺部视、触、叩、听诊等基本检查方法并认识其正常状态。

 三、掌握正常胸部检查顺序。

 四、能正确分辨出清音、浊音、鼓音与实音。

 五、能掌握肺部正常呼吸音的种类分布及各自的特点。

 【实习方法】

 一、教师纠正上次实验及实验报告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先进行示教然后每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结束前教师根据同学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小结。必要时再示范一次。

 三、书写实验报告交带教老师批改。

 【实习内容】(一 )胸部体表标志见图 4 - (1) 4 -(2) 4 - (3)

 图4(1)胸部体表标线与分区(正面观)图4(2)胸部体表标线与分区(背面观)图4(3)胸部体表标线与分区(侧面观) 确定腋前、中、后线时被检查者上臂应外展使上臂与躯干成 90°角。

 在胸部表面利用骨骼标志分区及划线便于胸部病变定位。常用的体表标志如下

 1骨骼标志锁骨肋骨、胸骨胸骨角 (路易氏角 Louis 角 )第七颈椎棘突肩胛骨下角。

 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联接处向前突起所形成的角。此角与第二肋软骨相连是计算肋骨的标志。

 第七颈椎棘突为背部颈椎与胸椎交界的骨性标志低头时更为明显的突出用以计数胸椎的起点。

 肩胛角被检查者端坐双手下垂时肩胛角的位置相当于第七或第八肋骨的水平。

 2窝及区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腋窝。肩胛间区、肩胛下区肩胛上区。

 胸骨上窝胸骨上方的凹陷部气管位于其后。

 肩胛上区 在背部肩胛冈以上区域。外上以斜方肌的上缘为界相当于上叶肺尖的下部。

 肩胛下区在背部两肩胛下角连线与平第 12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

 肩胛间区 背部两肩胛骨之间的区域。

 3标志线 7条垂直线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肩胛下角线、后正中线。

 锁骨中线通过锁骨肩峰端与胸骨端二者中点的垂直线正常男子此线常通过乳头。

 腋前中后线通过腋窝前皱辟后皱辟所作的垂直线为腋前后线腋前、后线间等距离的平行线叫腋中线。

 前正中线通过胸骨中央的垂直线。

 后正中线通过脊椎棘突的垂直线。

 肩胛下角线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直线。

  (二 )肺部检查

 1视诊

 注意事项病人可取坐位病情严重者可取仰卧位医生应从不同角度按一定顺序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

 视诊内容

 (1)胸廓形态①正常形态为圆柱形前后径与横径之比为11.5,两侧对称 无局部凹陷或凸起。②病理胸廓可见桶状胸、扁平胸及佝偻胸(鸡胸佝偻病串珠。

 肋膈沟漏斗胸等)。

 (2)呼吸运动注意观察呼吸频率 (应在病人不觉察时计算之 )、节律类型深度以及两侧呼吸运动是否相等。

 (3)胸壁静脉在上腔或下腔静脉梗阻时可出现侧枝循环有胸壁静脉怒张 并注意血流方向的检查。

 2触诊 : (1)胸壁压痛用手指轻压胸壁。正常无压痛如有压痛要注意胸部压痛的部位程度、深浅特别要注意胸骨有无压痛。

 (2)胸廓扩张度检查者两手置于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腹壁嘱患者作深呼吸运动观察比较两手的扩张度是否一致。

 (3)语颤将两手掌 (亦可用更敏感的手掌尺侧缘 )平贴在病人胸廓两侧的对称部位 (不用力加压 )嘱病人用同等强度重复发 "Yi"长音比较两侧的震动感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依次检查不能遗漏。注意正常人语颤分布前胸上部较下部强右上胸部较左上胸部强后胸下部较上部强肩胛间区亦较强。

 (4)摩擦感以手掌平放腋窝及前胸下部嘱病人作深...

篇五:视力检查实验报告小结

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实验目的  了解视力的测试原理,掌握视力(视敏度)的概念与测试方法。

  了解视野的影响因素,掌握视野的概念与测试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实验原理  一、视力 ( 视敏度visual acuity )的测定:

 1 、视力是指 眼能分辨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2、 、 视力用 视角 的大小表示。

  * 视角 是指物体上的两点的光线投射入眼时,通过节点

 相交时所形成的夹角。

  * 视角越小视力越

 好,反之就差。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 国际常用的检测视力表有两种:一种:landolt 环测定视力,图标为带缺口的环,以能分辨最小缺口所对应的视角的倒数为检者 的视力;一种是通用的snellen图 图 ,由一组大小 不一的字母E 构成。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 在良好的光照条件下,人眼能看清5m 远处视力表上第10行 行E 字形符号的缺口方向时,视力正常,以1.0 表示,此时视角为1 分(1/60 度,1 分度)。

 * 若只能看清第10 行以上的则视力>1 ,为视敏度低。

 * 若能看清第10 行以下的则视力< < 1 ,为视敏度高。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 二、视野的测定

 单眼固定 注视正前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 用视野计测算,将结果记录在图纸上,称为视野图。

  * 视野大小与各类 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范围、人的面部骨骼结构以及视觉中枢的机能状态 有关。

  * 统一光照条件,不同颜色目标物所测得的视野不同。

  白 白 >蓝 >红 >绿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180

  白 。

 。

 120

  黄 。

 。

 100

 蓝 。

 。

 60

  绿 绿红 红 。

 。

 色觉视野 130 。。

 白 白 95 。。

 黄 黄 80 。

 。

 蓝 蓝 45 。

 。

 红 红 40 。

 。

 。

 。

 绿 绿 水平方向的色觉视野 垂直方向的色觉视野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实验器材  国际标准视力表、

  遮眼板、

 指示棍、

 米尺、

   视野计、

  各色视标、

  视野图、

  笔。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实验步骤 1. 分两大组,1 组先测视力,2 组先测视野,然后交换。

 2. 两人一对,互换测试。

 3. 按实验指导步骤进行测试。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视力测试步骤和方法  1 、视力表挂在光线充足的墙上,视力表的第10 行图形与受试者眼睛在同一高度,受试者站在5 米外 的远处。

  2 、受试者一手用遮掩板遮住眼睛,另一眼看视力表,按照实验者的指点说出表上的图形。由表 上端的大图形 开始向下测试,直到能 辨认清楚最小的图形 为止,依照视力表旁边所表注的数字来确认其视力。若受试者对最上一行图形不能辨认,则须向上移动,直到能辨认清最上一行的图形为止。

  3 、用同样方法测试另一只眼的视力。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视野的测试步骤和方法  1 、介绍视野计的构造:

  分为固定和手持的两种,  常用的为固定式视野计。

  主要构造:一金属制半圆弧,  圆弧内面中央装有固定的小  圆镜(圆弧直径为30cm ,  上有0-90 。

 刻度)。视野计  背面有圆形角度盘。测定时,  受试者的下颌置于托颌架上,  调整托颌架的高度,使眼托位于受试者眼眶下方。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 2 、受试者背光,将眼托贴于被测眼眶下部,被测眼的目光注视小镜,另一只眼用眼罩遮住。

  3 、实验者旋转半圆弧使之与地面垂直(指针指示在0 ),将视标放在半圆弧内,由远端慢慢向轴心移动,当受试者清楚看到视标的颜色时,记录视标所在处的刻度,并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

  4 、依次旋转半圆弧,继续检查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360 个方位的视野。检查完毕后,将所测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得到完整的视野图。

  5 、依照相同的方法,测试黄、红、绿各色视觉的视野。

  6 、依照同样的方法,测定另外一只眼睛的视野。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注意事项 1. 注意光线,视力测试时需光线充足;视野测试时,需背向光源。

 2. 可适当休息,避免眼睛疲劳而影响实验结果。

 3. 视野测定时,要求实事求是的接受实验,不要猜测可能的测试结果,知道看清楚才能判断为正确。

 3. 注意视野图的干净,划好不同经纬度的连线。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实验报告 1. 姓名(小组)、学号。

 2. 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步骤(方法、过程)。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果:

 把结果准确精练写出来。

  视力…… 。视野……。

 。

 讨论分析:

 您的视力、视野属于什么水平,解释……。

 。

 4. 结论: : 将本试验做简明小结

篇六:视力检查实验报告小结

办医政发〔2011〕 74 号文件附件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临床路径 ( 2011 年版)

  一、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一)

 适用 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 ICD-10:

 H259)。

 行白内障囊外(ICD-9: 13. 59)

 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ICD-9: 13. 71)。

 ( 二)

 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 年)。

 1. 症状: 无痛性、 渐进性视力下降。

 2. 体征: 检查可见晶体皮质、 晶体核、 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 导致视力低下,

 眼前节检查基本正常。

 3. 眼底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

 (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2006 年), 符合以下条件可以选择白内障囊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 1)

 晶体混浊明显导致视力低下不能满足患者需要,而行白内障手术能提高视力。

 ( 2)

 眼压及眼前节检查正常。

 ( 3)

 直接或间接眼底检查无明显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眼底疾病。

 ( 4)

 眼底 B 超检查无明显异常。

 ( 5)

 晶体核较硬( 四– 五级核)

 患者不具备行白 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条件, 或无超声乳化仪设备的基层医院。

 ( 四)

 标准住院日 为 5– 7 天。

 (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H25. 9 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 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路径。

 ( 六)

 术前准备 1– 2 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

  ( 1)

 手术前全身常规查体;

  ( 2)

 专科检查: 视力( 裸视及矫正视力)、 眼压、 冲洗泪道; 裂隙灯检查、 晶体混浊情况、 眼底; 角膜曲率、 眼部 AB超及人工晶体测算。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角膜内皮镜检查、 光学相关断层扫描、 激光视力。

 ( 七)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术眼滴抗生素眼液, 酌情治疗原发病( 高血压、 糖尿病、冠心病)。

 ( 八)

 手术日 为入院第 2– 4 天。

 1. 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必要时行心电监测。

 2. 手术设备: 手术显微镜。

 3. 手术中用材料: 显微手术器械、 人工晶体、 黏弹剂、 显微缝线。

 4. 术中用药: 缩瞳药( 必要时)。

  5. 输血: 无。

 ( 九)

 术后住院恢复 3– 5 天。

 1. 必需的复查项目 :

 视力、 眼压、 裂隙灯检查、 眼底检查等。

 2. 术后用药:

 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水至手术后一个月 , 每日 点药次数递减, 酌情使用角膜营养药、 非甾 体类眼水。

 ( 十)

 出院标准。

 1. 眼压正常。

 2. 伤口 愈合好。

 3. 无明显眼前节炎症反应。

  4. 人工晶体位置正常。

  ( 十一)

 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术后角膜水肿明显, 眼压高, 眼前节反应较明显需用药观察, 其住院时间相应延长。

 2. 出现手术并发症( 晶体后囊破裂、 玻璃体外溢、 晶体核脱入玻璃体腔等), 需要手术处理者, 不进入路径。

 3. 出现严重手术后并发症( 人工晶体位置异常、 视网膜脱离、 眼内炎), 不进入路径。

 4.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 合并青光眼需行青白联合手术者, 不进入路径。

  5.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 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同时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者不进入路径。

 6.

 合并全身疾病、 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治疗, 不进入路径。

 7.

 需全麻者不进入路径。

  二、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

 H25. 9)

 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ICD-9:

 13. 59、 13. 7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5– 7 天 日期 住院第 1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询问病史, 完成体格检查及眼科专科的常规检查:

 视力(裸视和矫正视力); 眼压;冲洗泪道; 散瞳后检查眼前节、 晶体混浊程度及眼底检查 □ 住院医师书写病历 □ 上级医师查房, 制订诊疗计划 □ 完成眼科特殊检查:

 显然验光、 角膜曲率、 AB 超, 人工晶体测算、 角膜内皮检查等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眼科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 手术眼点抗生素眼水 □ 针对全身病的常规用药 临时医嘱:

 □ 术前胸透、 心电图、 血尿常规、 血糖、 常规生化等检查(尽可能入院前完成检查)

 □ 冲洗泪道 □ 测眼压、 裂隙灯、 眼底检查 □ 显然验光 □ 角膜曲率、 眼部 AB 超、 人工晶体生物测量 □ 角膜内皮检查(必要时)

 主要 护理工作 □ 病区环境介绍, 指导患者尽快适应病区环境 □ 入院护理评估、 介绍责任护士、 护士长、 主管医生 □ 医院相关制度介绍 □ 执行长短期医嘱、 生命体征监测 □ 饮食宣教, 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吸收食物及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 生活护理:

 1. 指导患者全身清洁(包括洗澡、 洗头、 剪指甲)

 2. 告之患者保持大便通畅, 有利于术后伤口修复 □ 介绍相关疾病的护理知识 □ 介绍相关检查、 治疗、 用药等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 完成入院第一天交班报告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 原因: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 2– 3 天 (手术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继续完成眼科特殊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术前评估 □ 完成术前小结、 术前讨论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高风险协议书、 自费用品协议书 □ 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 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 □ 上级医师术后查房, 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术后):

 □ 眼科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 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眼水、 膏 □ 非甾体类眼液(必要时)

 □ 角膜营养眼液(必要时)

 □ 口服抗生素(必要时)

 □ 降眼压药物(必要时)

 □ 止血药(必要时)

 □ 眼压 Qd □ 裂隙灯 Qd/Bid □ 换药(术眼清洁)

 Qd 临时医嘱:

 □ 局麻或心电监测下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 术前 1 小时快速散瞳剂点术眼 4– 6 次 □ 术前半小时广谱抗生素静脉滴入(必要时)

 □ 术前半小时止血剂、 镇静剂肌肉注射(必要时)

 □ 酌情全身使用降眼压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 执行长短期医嘱、 生命体征监测 □ 健康宣教:

 术前、 术中注意事项 □ 完成术前交班报告 □ 执行术后长短期医嘱、 生命体征监测 □ 健康宣教:

 告之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后注意事项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完成手术当日交班报告 □ 观察动态病情变化, 及时与医生沟通, 执行医嘱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 原因: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 5– 7 天 (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上级医师查房 □ 观察视力、 眼压、 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清晰度、 前节反应、 人工晶体位置等 □ 术中如有后囊破裂等并发症, 需重点观察人工晶体位置 □ 评估术后视力、 角膜、 眼前节等恢复情况 □ 住院医师完成术后病程记录、 出院小结、 出院带药、 出院证明 □ 上级医师决定出院时间 □ 向病人告之出院后促进术眼恢复的相关注意事项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术后):

 □ 眼科术后二级护理常规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它)

 □ 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眼水、 膏 □ 非甾体类眼液(必要时)

 □ 角膜营养眼液(必要时)

 □ 散瞳剂(必要时)

 □ 降眼压药物(必要时)

 口 止血药(必要时)

 □ 眼压 Qd □ 裂隙灯 Qd/Bid □ 换药(术眼清洁)

 Qd 临时医嘱:

 □ 间接检眼镜检查 □ 显然验光 □ 出院医嘱:

 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眼水(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眼水每周递减, 用至术后一个月停药), 非甾体类眼液、 角膜营养药, 降眼压药物(必要时), 定期门诊复查 主要 护理 工作 □ 执行术后长短期医嘱、 生命体征监测、 观察术眼情况 □ 健康宣教:

 告之患者术后及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进行出院指导:

 生活指导、 饮食指导、 用药指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 原因: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 ( 2011 年版)

  一、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 一)

 适用 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泪囊炎( ICD-10:

 H04. 401)。

 行鼻腔泪囊吻合术(ICD-9-CM-3: 09. 81)。

 ( 二)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眼科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 年版)。

 1. 症状:

 泪溢, 内眦皮肤潮红、 糜烂, 有分泌物。

 2. 体征:

 鼻侧球结膜充血, 挤压泪囊有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自 泪小点溢出, 泪道冲洗不畅。

 3. 辅助检查:

 碘油造影(必要时) 。

 ( 三)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眼科学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 年版), 符合以下条件者可选择行鼻腔泪囊吻合术。

 泪囊大小基本正常, 无出血性疾病, 无鼻科相关禁忌症。

 ( 四)

 标准住院日 为 5– 7 天。

 ( 五)

 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H04. 401 慢性泪囊炎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 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路径。

 ( 六)

 术前准备 1 天。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

 泪道冲洗、 血常规、 凝血分析、 鼻科会诊。

 2.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泪囊碘油造影。

 3. 当手术患者合并全身重要器官疾病时, 需由相关科室会诊, 实施必要的诊疗。

 ( 七)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 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 》( 卫医发〔 2004〕285 号)

 执行,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 八)

 手术日 为入院第 2 天。

 1. 麻醉方式:

 局麻。

 2. 手术方式:

 鼻腔泪囊吻合术。

 3. 手术内置物:

 无。

 4. 术中用药:

 无。

 5. 输血:

 无。

 ( 九)

 术后住院恢复 3– 5 天。

 1. 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 :

 泪道冲洗。

 2. 术后用药:

 必要时全身应用抗菌素 3-5 天, 使用呋喃

  西林液滴鼻, 3 天后首次冲洗泪道。

 ( 十)

 出院标准。

 1. 伤口 清洁, 无红肿溢脓。

 2. 泪道冲洗通畅。

 ( 十一)

 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泪 总 管 阻塞需再行探通术或 义管 植入术, 不进入路径。

 2. 术后 3 天内泪道不通可请鼻科会诊, 去鼻腔内血痂后再冲。

 3. 术后出现严重感染, 不进入路径。

 4. 出现全身疾病, 住院期间需继续治疗, 不进入路径。

 5. 需全麻者不进入路径。

  二、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泪囊炎(ICD-10:

 H04. 401)

 行鼻腔泪囊吻合术(ICD-9-CM-3: 09. 8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

 5– 7 天 时间 住院第 1 天 住院第 2 天 (手术日)

 住院第 3 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询问病史及查体 □ 上级医师查房 □ 术前小结、 术前讨论 □ 签署有关知情同意书 □ 鼻科会诊 □ 完成病历书写 □ 完成眼科特殊检查 □ 鼻腔泪囊吻合手术 □ 完成手术记录及术后病程 □ 术后查房

 □ 上级医师查房 □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溢脓等□ 完成病程记录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眼科三级护理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他) □ 抗生素眼液 □ 滴鼻剂 临时医嘱:

 □ 冲洗泪道 □ 泪囊碘油造影(必要时)

 □ 血常规 □ 凝血项 □ 鼻科会诊 长期医嘱:

 (术后)

 □ 眼科二级护理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他) □ 必要时全身使用抗生素 □ 抗菌素眼液 □ 滴鼻剂 □ 止血药物(必要时)

 临时医嘱:

 长期医嘱:

 □ 眼科二级护理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

 他) □ 必要时全身使用抗菌素 □ 抗菌素眼液 □ 滴鼻剂 □ 止血药物(必要时)

 临时医嘱:

 □ 伤口清洁换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 入院宣教(环境、 规章制度、 饮食、 有关疾病的护理、 治疗、检查、 用药等)

 □ 入院护理评估 □ 执行医嘱

 □ 执行医嘱, 生命体征监测 □ 健康宣教:

 术前、 术中注意事项□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执行医嘱, 生命体征监测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 原因:

 1.

 2.

 □无

 □有, 原因:

 1.

 2.

 □无

 □有, 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 4 天 住院第 5 天 住院第 6– 7 天 (出院日)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观察伤口情况 □ 完成病程记录 □ 观察伤口情况 □ 上级医师查房, 决定出院时间□ 完成病程记录

  □ 进行出院指导:

 门诊复查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 眼科二级护理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 /其他)

 □ 必要时全身使用抗生素 □ 抗菌素眼液 □ 滴鼻剂 □ 止血药物(必要时)

  临时医嘱:

 □ 伤口清洁换药

 长期医嘱:

 □ 眼科二级护理 □ 饮食(普食/糖尿病饮食/其他) □ 抗菌素眼液 □ 滴鼻剂 □ 止血药物(必要时)

  临时医嘱:

 □ 伤口清洁换药

 出院医嘱:

 □ 抗菌素眼液 □ 滴鼻剂

 临时医嘱:

 □ 泪道冲洗

 主要 护理 工作 □ 执行术后医嘱、 生命体征

 监测、 观察术眼情况 □ 健康宣教:

 术后注意事项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执行术后医嘱、 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术眼情况 □ 健康宣教:

 术后注意事项 □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 执行出院医嘱 □ 出院指导:

 生活、 饮食、用药等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 原因:

 1.

 2.

 □无

 □有, 原因:

 1.

 2.

 □无

 ...

篇七:视力检查实验报告小结

被看目标物的两点光线投入眼球的交角。

  眼睛能分辨被看目标物最近两点光线投入眼球时的交角称为临界视角。

 视力为1.0即视力正常此时的临界视角=1度若视力下降则临界视角值增大。

 L D 视角

 视力视力是眼睛分辨物体细节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用临界视角的倒数来表示即 视力=1/临界视角

 一般视野视野是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人眼能觉察到的空间范围通常以角度表示。

 色觉视野不同的颜色对人眼的刺激不同所以视野也不同。白色的视野最大黄、蓝、红、绿色的视野依次渐小。

 【盲点及基本原理】

  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为盲点。由于盲点的存在视野中也必然存在盲点的投射区域。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依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定原理和方法。

  器材国际标准视力表、遮眼板、指示棍、米尺、视野计、各色视标、视野图表、铅笔等  实验对象学生

  实验目的掌握视力、视野和盲点的测

  视力的测定 1受试者站在距离视力表5米远的地方用遮眼板将左眼遮蔽用右眼看视力表。从第一行开始依次向下指直到受试者不能辨认最小字行为止依照表旁所注数字确定其视力。

 2用同一方法测右眼。

 3若受试者眼不能辨认第一横行可让其向前移动直到看清为止。

  受试者视力=0.1x受试者与视力表的距离/5m

  视野的测定 1视野计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受试者背向光源。

 2受试者下颌靠在视野计的托颌架上调节高低使眼眶下缘靠在眼眶托上眼与托颌架中心点小镜子处在同一水平面。用手或遮眼小板遮蔽一眼另一眼固定注视弧架中心点。

  (3)旋转弧架到水平位置主试者手持白色视标在弧架内侧面从外向中心慢慢移动并随时询问受试者直至受试者看见视标为止。重复数次得出一致结果。将能看到视标的位置上的数值标在视野图纸上的相应经纬度上。

  4转动弧架至不同经纬度用同样方法测定45° 、90° 、135° 、180 ° 、225° 、270° 、315° 等不同方向的视野并分别将测得的数值记录在视野图纸上。

 5用同样的方法测定红色和绿色的视标。

   盲点的测定

 【方法与步骤】

  1将白纸贴在墙上受试者立于纸前50cm处用遮眼板遮住一眼在白纸上与另一眼相平的地方用铅笔划一“+”字记号。令受试者注视“+”字。实验者将视标由“”字中点向被测眼颞侧缓缓移动当受试者刚看不见视标时在白纸上记下视标所在位置。然后将视标继续向颞侧缓缓移动直至又看见视标时记下其位置。由所记二点连线之中点起沿着各个方向向外缓移视标找出并记录各方向视标刚能被看见的各点将其依次相连即得一椭圆形盲点投射区域。

  2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定理可计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及盲点直径

  注意事项

  1、检查视力前应摘去配戴的眼镜不要揉眼睛检查时不要眯眼睛或斜眼看。

  2、使用遮眼板时不要压迫眼球以免影响视力。

  3、视野计要对着光线放好受试者背光而坐。

  4、在实验过程中受试者略休息避免眼睛疲劳而影响实验结果。

  5、被测眼一定要固定在注视弧架上的中心点眼球不能转动而是用余光观察视标。测颜色视野时一定要看清是什么颜色方为有效。

  1.你的左右眼裸眼视力各是多少某受试者在1.5米的地方能看清视力表上第一行由上向下数他的视力是多少 你的左或右眼的视野如何将白、红、黄、绿等颜色的2.视野在视野图纸上标出如讲义中涂上颜色并说明视野大小的排列把视野图粘在实验报告上。

 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定比定理计算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与盲点的直径。

 3.

 图3-7c

 视错觉图

篇八:视力检查实验报告小结

及其应用

 一、 本章整体分析1.内容安排科学探究 提出 问题—设计实验与内容标准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等科学内容

 作用 —对光的会聚作用成像规律放大镜应用投影仪照相机与眼睛望 远镜与显微镜作用 —对光的发散作用凸透镜透镜凹透镜应用 —近视眼镜生 活中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应用 —透镜的奥秘

 2、 教材特点:

 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1)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

 了 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4)

 探究并了 解光的折射规律。本章如何体现新课标的思想:生 活气息浓厚 , 人文色彩鲜明, 学生活动增多 ,过程探究加强, 学科渗透出 现, 科技知识加重。

 (用好导图)

 现行苏科版教材与原人教版教材的比较人教版教材强调整体性苏科版教材知识结构生 活原理应用 生 活(从学生 体验出 发)科技思维方法演绎法 为主(先用 定理再推演)探究、 归纳、 发现(从生 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习 方式重难点课堂听课为主课内外活动强调“做中学”单纯知识点内容重要知识点及科学探究内容

 二、 各节教学建议4.1

  透镜1、 教学目 标(1)

 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 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实像和虚像, 也能成缩小的实像。(2)

 探究辨别凸透镜种类的多 样方法 , 并尝试对各种方法 的优劣做初步评估。(3)

 尝试用 简单方法 测凸透镜的焦距, 了 解透镜与人类生 活的关 系 。

 2.课前准备器材:

 凸、 凹透镜(或近视镜、 老花镜)

 , 平行光源, 薄膜(学生 自 带)学生 课前调查 :

 前往眼镜商店了 解眼镜的种类及其度数。学生 课前活动:

 试制“冰透镜” , 在阳光下点燃火柴, 总结并相互交流成功的经验和体会。

 3、 教学设计(1)

 本节设计思路通过让学生 经历 3个递进的活动:

 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由观察了 解---区 别比较--- 定量测量展开活动,引 导学生 通过“做” , 通过“解决问题” , 通过“交流与合作” , 感知有关 方法 构建相关 的科学内容。

 (2)

 知识点的教学A、 从学生 的生 活感受(凸透镜会聚太阳光)

 出 发, 还可通过观察平行光源照射凸透镜、 凹透镜的情况, 归纳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B、 在画出 光路图的基础上学习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的知识。C、 光折射的可逆性改为在课外实践与练习 中让学生 发现和探究思考。

 (3)

 活动指导活动 1

 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感知体验)活动 2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摸” 、 “看” 、“照” 、 “晃” )活动 3

 测定远视眼镜的焦距(平行光聚焦法 )用 小型平行光源(或太阳光)

 做课前实验后在课堂交流, 或者作为课后室外活动。(4)

 信息库 的处理A、 凹透镜的虚焦距在第一节透镜时采用 , 用 于辅助说明凹透镜之发散作用 。B、 眼镜的度数=100/ f 活动4.3时采用 , 用 于建立透镜与生 活的联系 。C、 眼镜的构造与调节在第三节讲解近视眼与远视眼时采用 , 用 于说明近视眼、 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

 (5)

 课外实践练习 的采用1、建议让学生 用 铁丝制成水膜透镜, 在课外用 “看一看” 的方法 完成后写出 小实验报告。

 在老师检查 和批改作业后让学生 在班级交流。

 (开放性)2、对学生 进行安全及卫生 教育。

 (教育性)3、自 行探究光折射的可逆性原理, 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猜想、 设计实验以及验证假设等方面的科学探究能力 。

 (过程性、 能力 性)4、做好课外观察实验, 为下节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铺垫。

 (探究性)

 4、 课外拓展课外实践A、 自 制简易 平行光源:

 用 小玻璃瓶装水制成小“凸透镜” , 让手 电 筒 的小灯泡当 作光源。B、试测凹透镜的焦距

 4.21、 教学目 标(1)

 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会使用 相关 的器材,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 数据和资料。(3)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善于总结物理规律。(4)

 培养学生 交流合作、 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

 2、 课前准备(1)

 器材:

 凸透镜、 蜡烛、 光屏、 刻度尺若干、 黑纸(2)

 家庭小实验先用 放大镜观察台 灯灯泡的灯丝, 再增加透镜与灯泡的距离 , 在墙壁上接收灯丝缩小的像。3、 教学设计(1)

 本节设计思路从“意外的发现” 引 出 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观察实验过程, 从“整体” 到“局部” , 先观察随着物距变化凸透镜成像情况的总的变化情况, 然后再分不同 情况进行探究。

 探究思路:

 先使凸透镜成某种性质 的像, 然后再收集相关 数据(以往教材是先给定物距, 然后观察像的性质 并记录像距)

 , 要求学生自 己分析数据归纳规律, 通过交流合作进行评价。(2)

 知识点的教学A、 物距、 像距和实像的概念可通过边讲边做的方式,以信息快递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B、 在探究出 凸透镜成像规律后, 可用 投影将学生 实验表格中的数据向全班展示, 从而总结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C、 在探究过程中启发学生 得出 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的规律。

 (3)

 “活动” 指导本节的科学探究活动按照一般步骤(本节为5个步骤)

 展开。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 过程的重要性,避免重结论、 轻过程的倾向, 教师针对开放性问题适当 设疑。

 如光屏上没有观察到像有哪几种原因 ? 请同 学们用 实验来回答。又如, 用 黑纸将凸透镜遮住一半 , 请同学们猜想光屏上的像缺少了 一半 吗? 再用 学生 手 上的实验来检验你的想法 。

 (4)

 课外实践与练习 处理P29评价手 册(过程评价)1.可作为课外实践问题采用 。4.可作为本节探究实验的思考题回家完成。4、 课后拓展课外活动:(1)

 请课外活动小组组织活动:

 观察教室中的投影仪,通过阅 读说明书 和观察幻灯机的结构和成像特点, 搞清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应用 。

 4.31、 教学目 标(1)

 了 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2)

 了 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

 养成自 觉保护视力 的良好习 惯。2、 课前准备器材:

 照相机及其说明书近视眼镜、 老花眼镜(学生 自 带)

 3、 教学设计(1)

 本节设计思路从照相机入手 展开本节教学, 通过观察照相机了 解照相机的主 要构造和基本原理, 基于学生已有的对照相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借助比较和类比的方法 过渡到人“眼睛” 的教学之中, 在导学视力 的矫正这部分内容时, 应注意开展好眼睛的作用 这一学生 探究活动, 通过互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 自 行得出 结论。

 (2)

 知识点的教学学习 照相机的原理可再次演示烛焰成倒 立、 缩小的实像(有条件的可用 课件代替)近视眼、 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学生在生 物、 生 理卫生 课上已经接触过, 可让学生 谈一谈眼球的构造。

 议一议你所知道的近视眼和远视眼。

 在给凸凹透镜带个眼镜活动之后, 可请眼睛已经进视的同 学谈一谈体会:近视经过以及佩戴镜片的种类, 带与不带眼镜的的区别。

 以及用 取下的近视眼镜来观察看到的字 与原先有什么不同 。

 使学生 搞清近视眼镜片为凹透镜, 远视眼镜为凸透镜。

 (3)

 “活动” 指导给透镜戴个眼镜的探究实验要求每位同学动手 参与探究过程, f为 10 ~ 15 cm, 两种镜片应选择度数深一些的, 在分组实验时也可改变一下顺序, 先取下“近视” 或“远视” 眼镜, 让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后戴上“近视” 或“远视” 眼镜, 使烛焰成清晰的像, 这样更能突出 其矫正作用 。(4)

 信息库 的处理人的眼睛的构造(可配合投影图片)

 可让学生先作讲解。

 关 于人的眼睛调节可形象地说明人的眼睛是一架自 动变焦“照相机” , 有关 生 活•物理•社会中的“电 影与视觉暂留” , 可让同学动手 先在家做好卡片,在课堂交流, 既生 动又精彩。

 (5)

 课外实践与练习 题的采用在书 本上第3题中, 可补增加查 阅照相机的发明史这一内容, 第5题说明青少年视力 下降原因 题可结合评价手 册照相机一课课外实践第2题, 设计表格书写调查 报告的形式来完成。4、 课后扩展课外实践(1)

 自 制简易 照相机模型(2)

 制作一幅防治近视眼的宣传广 告。

 4.4

  望 远镜和显微镜1、 教学目 标(1)

 了 解望 远镜和显微镜的主 要组成和基本原理(2)

 初步了 解望 远镜发展的历 程及其在人类探究宇宙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 培养学生 对物理学的热衷。(3)

 初步了 解显微镜的发展过程及其应用 前景 , 从而引 导学生 认识科技对人类生 活的重要性。

 2、 课前准备(1)

 器材:

 凸、 凹透镜若干(2)

 上网查 找资料A、 望 远镜、 显微镜的发展历 史B、 最新科技成果:

 目 前最大的太空望 远镜, 目 前最新的分辨率最高的显微镜。

 3、 教学设计(1)

 本节设计思路从望 远镜的发明史引 入新课教学, 用 望远镜激发学生 探究欲望 , 通过课堂探究活动, 利用 与本节相关的信息资源, 渗透STS教育, 让学生 学一点物理学史。经历 探究活动, 了 解望 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及作用 ,引 起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极大关 注。(2)

 知识点的教学物镜和目 镜的观念可通过信息快递方式呈 现。

 要让学生 自 己通过实验得出两种类型望 远镜的构造和成像特点, 注意归纳两种望远镜和显微镜物镜与目 镜的种类的共同 点和不同 点, 进行望远镜、 显微镜物镜与目 镜长短的比较。

 初步了 解两次放大的原理。

 (3)

 “活动” 指导活动4.5A、 制作伽利略望 远镜用 凸透镜——物镜( f 较大)凹透镜——目 镜活动要点:

 注意观察看到的景 物是正的还是倒 的, 像的大小是否变化?观察现象, 互相交流B、 制作开普勒望 远镜用 凸透镜——物镜( f 较大)凹透镜——目 镜( f 较小)活动要点:

 观察像的变化与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观察现象, 互相交流

 调换两凸透镜的位置, 观察较近物体有何变化?结合课前查 阅 资料, 提出 讨论的问题:你们制作的望 远镜哪个属于伽利略望 远镜? 哪个属于开普勒望 远镜? 哪一类更适合观察地面上的物体?哪一类更适合作为天文望远镜?活动 4.6

 将画有红色箭头的白纸平放在桌面上, 在白纸上用 两本厚 书 架起玻璃, 玻璃与白纸的距离 较小, 在玻璃上用 滴管滴一滴水, 尽量使水形成小水珠, 而不要流淌开来, 用 放大镜作为目 镜观看小水滴下方的箭头,应将放大镜由下缓缓向上移动, 不能碰到小水珠。通过以上活动, 讨论显微镜将物体放大许多 倍的原理。

 (4)

 生 活• 物理• 社会内容的处理让学生 在查 阅 资料基础上充当 讲解员 , 最好采用扫描图片或实物投影的方式配合教学。4、 课后拓展课外实践1.外出 参观光学仪器厂、 天文台 、 医 疗 单位等生 产单位和应用 单位, 撰写调查 报告和小论文。2.有条件的学校组织课外天文小组活动。3.模拟显微镜成像情况, 探究将蜡烛二次放大原理。

 4.5

  光的折射1、 教学目 标(1)

 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 能从众多 与光有关 的现象中辨别出 属于折射的现象, 能用 光的折射规律揭示生 活和自 然界中的一些现象。(2)

 通过探究, 了 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

 作用 的原因 。(3)

 通过对有关 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 猜测、 检验、联想等活动使学生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

 2、 课前准备器材:

 水槽、 玻璃砖、 三棱镜、 激光小手 电 筒3、 教学设计(1)

 本节设计思路从三个富有探究性的活动出 发, 让学生分析、 归纳出 光的折射规律, 从而揭开透镜的奥秘。通过大自 然中的自 然现象, 找到生 活• 物理•社会的联系 , 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2)

 知识点的教学A、“三线”共面 结合实验和书 上图形讲解B、 可补充折射角 概念(迁移)C、 让学生 从实验自 行得出 折射规律(完成课文填空)D、 三棱镜的作用 (出 射光线向底部偏折)

 (3)

 “活动” 指导活动 4.7

  水槽实验借用 化学实验室中的塑料水槽活动 4.8

 玻璃砖实验重点观察射出 玻璃砖与射入玻璃砖的光线是否平行?方法 1 .

  在玻璃砖旁制造些烟雾入射角 不宜过大或过小方法 2 .

  插针法 (替代法 )

 活动 4 .9

 三棱镜实验将三棱镜、 光屏固定在铁架台 上, 使三棱镜的毛面向里且和光屏平面贴紧, 用 激光笔沿光屏向三棱镜发射一束激光, 观察并记录光线穿过三棱镜的行进路径, 开展此活动时要将观察、 猜想、 检验、 联想有机的结合起来。

 (4)

 课外实践与练习 的采用1 .

 经过猜一猜、 试一试(可用 两只激光笔做)

 请学生 回答为什么? (折射时光路可逆)(5)

 分析图4-35时, 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详见《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03年第3期完成评价手 册中过程评价、 课外实践

 4、 课后拓展成立天文兴趣小组组织参观、 考察天文方面的活动, 观测天文现象, 围 绕生 活• 物理• 社会举办一次学生 当 主 角 由全班参加的“天文与科技发展” 的交流汇报会。知识梳理归纳小结, 完成评价检测A、 B

篇九:视力检查实验报告小结

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一、实验目的  了解视力的测试原理,掌握视力(视敏度)的概念与测试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二、实验原理 视觉的产生:

 1 、眼内折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上(类似凸透镜成像原理)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2 、眼内感光系统将外界光刺激转换成电信号,形成在视觉神经上传递的动作电位,视觉中枢接收到神经冲动,在视觉中枢内形成虚幻的影像。

 感光系统: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二、实验原理

  人眼的折光系统过于复杂,有多个折光界面,并且每种介质折光率也不同,为了研究方便提出了假想眼模型。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二、实验原理 AB/Bn=ab/bn

 1.5/500=ab/15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二、实验原理 视力 ( 视敏度visual acuity )的测定:

 1 、视力是指眼能分辨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

 2、 、 视力用 视角 的大小表示。

  * 视角 是指物体上的两点的光线投射入眼时,通过节点相交时所形成的夹角。

  * 视角越小视力越好,反之就差。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二、实验原理

  正常人眼视觉为一分角时(1/60 度)视网膜上两点的像踞为4.4 微米,大于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因而物像的两个点可同时刺激两个视锥细胞,而且中间还夹有一个未受刺激的视锥细胞,冲动到达中枢后,可形成两点分开的感觉,所以能辨出两点,这是制定视力表的依据。可分辨的视角越小,则视力越好。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二、实验原理

  通常用所能分辨的最小视角的倒数来表示视力,即视力=1/ 可分辨的最小视角,通常将视例1/1 分角=1.0 (对数视力表为5.0)

 )作为正常视力标准。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三、实验器材  国际标准视力表、

  遮眼板、

  指示棍、

 米尺、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四、视力测试步骤和方法

   1. 受检者在距视力表5 5 米处站立,用遮眼板将左眼轻轻遮上,先查右眼,后查左眼,均为裸眼视力。

  2. 可先从 1.0 一行视标认起。如果看不清再逐行上查,如辨认无误则逐行下查。要求对每个视标的识别时间不超过5 5 秒。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四、视力测试步骤和方法 3 3 、规定 0.1 ~ 0.3 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1 1 个; 0.4 ~ 0.8 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2 2 个; 1.2 ~ 2.0 各行中每行不能认错3 3 个。超过这一规定就不再往下检查,而以本行的上一行记为该受检者的视力。

 4 4 、重复测量另外一只眼睛。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注意事项 1. 检查视力前,应向受检者讲解检查视力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他们的配合。配戴眼镜者应摘去眼镜( 包括隐形眼镜) ,检查裸眼视力。

 2. 检查如采用自然光线,应选择晴天,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以便前后对比。

 3. 检查前不要揉眼,检查时不要眯眼或斜着看。检测人员应随时注意监督。

 4. 用遮眼板时,检测人员要提醒受检者不要压迫眼球,以免影响视力。

 5. 不宜在长时间用眼、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即刻检查视力。至少要休息10 分钟以后再做检查。检查若在室内进行,受检者从室外进入后也应有15 分钟以上的适应时间。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实验报告 1. 姓名(小组)、学号。

 2. 实验题目、目的、原理、步骤(方法、过程)。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果:

 把结果准确精练写出来。

  视力……。

 。

 讨论分析:

 你的视力属于什么水平,解释……。

 。

 4. 结论: : 将本试验做简明小结

推荐访问:视力检查实验报告小结 小结 视力 检查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