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媒体传播与校园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10-20 15:50:04 浏览数:

摘    要: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新媒体以传播迅速、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等特点,已成为当代校园文化的主要媒体。本文从传播意义、传播应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探讨新媒体对校园文化的传播影响。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校园文化    传播路径    山东华宇工学院

文化传播是指思想观念、经验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又称文化扩散,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1]。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更是以思想、教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民族发展之大计,校园文化传播更是传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2]。二十一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媒体以独特的传播优势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一、新媒体传播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都离不开传播载体,纵观校园文化传播历史,从校刊校报、报栏报亭、校园广播再到数字化平台教育教学,各种形式的传播途径,承载着校园文化传播的历史。当前,以新技术发展为支撑的新媒体又给校园文化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新媒体傳播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获取知识渠道多样化

现如今,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娱乐、看视频、看新闻、聊天等,据2018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比例高达98.6%,以“95后”为主的当代大学生是典型的“掌上生活”一代[3]。手机的广泛使用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多元化渠道。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改变了以往照本宣科枯燥的知识传播模式,让大学生更形象生动地了解教材内容。通过电视、网络、电脑、屏幕传播等多种形式,学生不仅及时获取信息,而且通过不同途径了解传播更丰富的内容。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山东华宇学院完善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设备900余台,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电子设备;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88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集锦在线等15个数据库;拥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千兆带宽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二)打破时间和空间维度

传统的口头传播和文字传播,传播速度慢且范围小,容易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内容失真的现象。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传播采用数字化平台——QQ、微信、校园贴吧、论坛等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用在现场,即可通过手机视频、公众号发布、贴吧讨论等实时获取新闻资讯,且传播范围广泛,使内容更加真实有效地传播。

(三)搭建数字化交流平台

以往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只能通过面对面的形式,若一次不能传达完成,则需多次面对面沟通,传播速度慢且费时费力。现如今,学生和老师进行沟通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能完成,老师通过语音发送给学生表达意思,学生通过接收可以及时获取,并通过语音或者图片拍摄的形式实时有效地表达问题。在传播过程中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更可以使及时解决问题。以往的学校通知只能通过各部门逐级传递,导致学生不能及时获取,现如今只需要在QQ群或者微信公众号上查阅,就能实时获取内容。通过数字化平台,方便学校及时有效地获取学生需求,在生活、学习和活动方面都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学院通过校长信箱的形式,及时获取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山东华宇工学院贴吧和微信公众号搭建数字化的传播平台,发布院校信息。

二、新媒体传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一)教学授课

以往只能通过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对多的传播模式授课,若一堂课上老师所说知识点未记录完成,只能通过再次询问或者图书馆查阅的方式解决,传播效率低且知识储备不完善。数字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能在课上获取老师传授的知识,若遇到课堂上的知识没有吸收,则学生可以课下通过老师讲课的PPT获取知识点,或者通过课堂录像获取老师的全部讲课内容。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在浏览器搜索关键词能获取相关知识,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山东华宇工学院的“形势与政策”课程采用优学院APP软件即可在线学习,不受课堂限制,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便可完成课业内容;蓝墨云班课的教学系统让同学及时与专业老师进行有效沟通,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2月8日,中央电视台1套《新闻联播》栏目报道了华宇工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果。这种“互联网+思政”的新型教学方法让课堂“活”了起来,之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遭到了冷遇。我校思政部顺应形势发展变化,课上大胆鼓励学生使用手机,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手机从“低头工具”变成“抬头利器”。

(二)校园活动

素质教育不仅需要课堂上知识的传授,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目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一个学校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的综合体现。传统的校园活动传播只能通过校刊和广播进行,并不能完全传递活动形式和内容,不能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号召力不强。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活动的传达不仅通过校刊、广播、各种数字平台的组织号召,更会在各班以PPT、宣传片的形式传情达意,使学生及时有效地获取活动内容,激发大学生的热情和参与感。在元旦晚会、运动会、各种大型会议的传播上,山东华宇学院更是利用操场大屏、数字终端、校园广播电视台等途径,实时转播活动画面,使学生及时获取通讯。

(三)自主学习

与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大学体现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能力。自学是一个大学生思维力、创造力、自制力的综合体现,是大学生获取课堂外知识、考取各类证书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数字化的文化传播模式,不仅使大学生实时获取课堂内容,通过网络信息的搜集学习更是增加了学生获取不同知识的途径。山东华宇工学院通过与智慧树在线教育运营服务平台的合作给学生提供了拓展知识的选修课程,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进行自主终端学习,并可在线与老师交流学习内容。

三、新媒体传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一)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时间过长

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向全国100多所高校的1021名大学生发起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80%的大学生每天手机使用超过3小时,其中10.87%每天使用手机超过10个小时[4]。“低头族”逐渐在校园内蔓延开,随处可见学生过马路玩手机,吃饭时玩手机,讨论时玩手机。新媒体传播让学生获取实时有效信息的同时影响学生现实中与人沟通的能力。

(二)新媒体传播内容良莠不齐

由于新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特性,使传者和受者之间界限模糊,多对多的传播模式使有益信息的获取更便捷,同时让不良信息迅速发散。而且,开放式的新媒体环境,让大学生每天获取来自不同媒体的思想传播。大学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由于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经验少,错误信息的获取会对大学生的观念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四、新媒体校园文化传播的措施

(一)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大学生正处于自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作为传播优秀精神文明的大学校园,对于教书育人起着关键作用。已经步入成年的大学生,对于自主选择和认知都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合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观念,教育学生对于网上传播的不良信息要及时删除,做到不传播、不宣扬。山东华宇工院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都会从各方面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意识到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仅会使身体受到辐射,给健康带来危害,而且易造成孤僻自卑等心理疾病,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影響学业和自身发展。

(二)加强网络不良信息的过滤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多媒体化应当把握舆论导向,完善校园网络检测与管理机制,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5]。由于新媒体的多元化,使校园文化传播失去舆论导向,对于正确思想观念的传播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要增强学校在校园文化传播中的权威观念,发布准确信息,加强对于发布平台的不良信息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获得更多及时有效的信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时要提高发布平台的责任感,这就需要加强国家网络主管部门的监管机制,对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及时传播,对于网络中的不良观念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多形式的新媒体平台发布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增强网络优秀先进传播理念。

总之,校园文化的传播首先离不开良好的传播机制和途径,保证学生获取有益信息是开放式新媒体环境文化传播的先决条件。

文化传播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山东华宇工学院为代表的新媒体校园文化传播模式给高校新媒体传播带来一定的启示。构建良好的数字化文化传播平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起着推动作用,新媒体的实时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获取文化知识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同时大学生应提高辨别能力,吸收新媒体中的有益文化,抵制不良文化思想传播,营造良好的新媒体校园文化传播环境。

参考文献:

[1]搜狗百科.文化传播[EB/OL].https://baike.sogou.com/v804132.htmfromTitle=文化传播,2019.06.16.

[2]颜维琦,曹继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上海交通大学:将美育传统引入思政实践[EB/OL].http://news.youth.cn/jsxw/201901/t20190131_11860101.htm,2019.01.31.

[3]徐皓.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N].光明日报,2019-03-01(09).

[4]熊丙奇,李文超.2018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报告[J/OL]. http:///a/255109253_100008212,2018.09.20.

[5]孙文杰.论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构建[J].学习与实践,2013(01):135-140.

通讯作者:宋  婷

指导老师:胡建华

推荐访问:传播 媒体 校园文化建设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