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图形居多的明代瓷砚

发布时间:2022-11-04 12:50:05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陶瓷砚的历史非常悠久。秦汉时期就有了陶砚。魏晋南北朝出现了青瓷砚,多为三足或多足辟雍式,隋唐时期继续流行。在此同时,开始生产瓷砚。隋唐砚以石砚为主,瓷砚不多。宋代瓷器工艺空前发展,瓷砚烧制产量不少,形式多样,可惜传世罕见。元代瓷器虽有特色,有精品,但由于当时统治者是马背上的民族,崇尚武力,读书人地位低下,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不如以前受到重视,瓷砚自然被冷落。明清两代统治者提倡文治,科举制度兴盛,文化艺术繁荣。读书人苦读诗书,习惯用朱砂圈点眉批,修改文章;各级官员批阅公文也用朱砂。朱砂含铅,不易清洗,在用墨的石砚上使用多有不便,文人士子多以瓷砚研磨朱砂,且瓷砚价廉实用,便于携带,瓷砚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明朝瓷砚生产达到一个高峰。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制瓷业大量生产瓷砚。这时青花瓷艺已臻成熟,据说明永乐年间引进国外苏麻离青料,青花纹饰更加清新明亮。以青花瓷砚为主,还有红釉、仿哥釉、仿汝釉等多种单色釉。圆形砚、辟雍式砚是主要形制,但变化多样,还有椭圆砚、碟形砚、钟形砚等等。纹饰方面也丰富多彩,人物、虫鸟、鱼藻、花卉等都有表现。明代不同时期生产的瓷砚,制式、纹饰有所变化,不尽相同。早期瓷砚以鼓形居多,砚身鼓出,有实心也有空心,砚面多微凹,外围沟槽,成辟雍式。砚面一侧有小口通空腹,或挖假注水口。边墙常绘青花弦纹或动物花草,实笔点画文饰,简洁明快。明中期以后,砚制已不全是鼓腹,多为圆饼状,实心。砚面仍下凹,绕沟槽,作砚池。砚面与圈足不施釉,露坚细白胎。明代后期烧制瓷砚,风格大致与中期相同,只是制作工艺稍粗,纹饰颜色略淡。明代瓷器另一个特点是多有题款。由于明代瓷砚产量大,传世多,前些年在文物店、古玩市场很容易购得,且价格不高。明初的瓷砚,保留了许多元代特色;清初的瓷砚,又继承了明代风格,要对瓷砚准确断代,难度不小。下面介绍十几方我收藏的瓷砚,定为明砚,是否有当,敬请同仁指教。

(一)青花开光寿桃瓷砚(图1、2),径11.2厘米,高3.2厘米。砚作辟雍式,实心,面微凹,作砚堂,外围沟槽作砚池。堂、池、缘无釉,露白胎。腰身平直,绘青花锦地开光寿桃,寓意健康长寿。底圈足,露白胎,内平展,施白釉,绘青花两圈弦纹,内书青花行书:“大明宣德年制仲秋月吉旦日。”砚造型稳重圆满。胎质坚细洁白,釉汁肥润,釉色明亮。明永乐到宣德社会稳定繁荣,瓷业发达,青花开一代奇葩。宣德瓷常题款遍布全身,具有纹饰细、口沿厚等特点。

(二)鼓形白釉瓷砚(图3、4),径10厘米,高3.4厘米。砚呈矮鼓形,实心。面微凹,无施釉,胎质细腻,上残留朱砂痕。周围沟槽。砚身稍凸,上缘列一圈小鼓钉,下接两圈弦纹。底为稍宽圈足,内上收,平展。沟、缘、壁、足、底均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釉汁肥润。圈足和底釉汁特别肥厚,但覆盖不全,多处露火石红胎。全器古朴厚重,包浆自然,为明早期制品。

(三)青花网纹圆瓷砚(图5),面径8.6厘米,高2.8厘米。砚呈扁鼓形,实心,面微凹,周围沟槽,前部有三个假注水孔。面、沟、缘未施釉,露白胎,质细而坚,砚面尤为润滑。砚身稍凸,绘青花鱼网纹,上、下缘各有两条弦纹。底平,无施釉,露细密白胎,上有墨痕,也可作砚堂磨墨。全器圆浑饱满。

(四)白釉素瓷砚(图6),面径12.2厘米,底径12.5厘米,高3.6厘米。面中间微凹,无釉,露胎,极其细腻润滑,上有朱砂迹。沟槽外边缘高起。边墙外撇,成上小下大。圈足,无釉,露土红色胎。沟、缘、壁、底均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黄,釉汁肥润均匀。全砚光素无纹,简朴实用。

(五)黄玉才记白釉瓷砚(图7、8),径10厘米,高2.4厘米。砚面呈辟雍式。砚堂中间下凹,无施釉,露白胎,坚细润滑,墨痕斑驳。边缘高起,稍宽,砚身直下,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黄,呈米黄色,柔和悦目。底和圈足均无釉,露坚细白胎。平底中间青花行书“黄玉才记”,可能是砚主人姓名。全器规整稳重。

(六)大利吉铭碗形大瓷砚(图9、10),面径22厘米,底径13厘米,高8.5厘米。砚形如大碗,内置圆虫形砚堂,不施釉,白胎上显多条旋纹,虫嘴、鼻、眼夸张。周沿留有水槽及注水口。砚身内敛,底作圈足式,足高壁厚,大方稳定。足、底无施釉,露火石红胎,稍粗糙。碗外壁施青白釉,白中泛青,有“卵青”效果。半边青花行书“壬申造,大利吉”。其制作方式是砚身与砚面分开制坯,后粘合为一体烧制。砚体硕大,线条美丽,墨痕斑斑,包浆老旧,应是明中期制品。

(七)状元及第长方瓷砚(图11、12),长13.5厘米,宽9.4厘米,高4.4厘米。面有起边,内分砚堂、砚池两部分,中间阳线隔开。砚堂长方形,砚池扇形,均无釉,露白胎,上墨痕斑斑。四边侧施白釉,绘青花绵地,深蓝。左右两侧中间开光绘青花鲤鱼图,两尾壮硕鲤鱼,腾空而起,跃出水面,下面波浪翻滚,水草摇摆,生动有趣,也寓意鲤鱼跳龙门,与砚上文字相呼应。砚前后侧上半部线框内分别有青花行书“金榜题名”、“状元及第”。底有高边框,无釉,露白胎,稍粗。腹手内施青白釉,周沿绘青花线框,内书青花行书“大明嘉靖年制”。全器稍欠精细,为民窑所制,富民俗味。

(八)白釉长方瓷砚(图13),长11厘米,宽8厘米,厚2.5厘米。砚体前大后小,四倭角。面有边框,一字池。砚堂无施釉,露细润白胎,外围细沟槽。底平。池、边框、边墙均施白釉,釉色洁白莹亮,上布满小裂片。右边侧青花行书“香山”二字,疑是砚主人名号。底平,只有少许白釉,大面积露火石红胎。全器朴素无华,面、底墨迹斑驳,为实用砚,德化窑产品。

(九)白釉饼形瓷砚(图14),面径13.1厘米,底径12厘米,高3.5厘米。面无釉,露坚细白胎,上留墨痕。面中间微凹,外围两弦纹。边墙施乳白色釉,上有三条阳线弦纹。底平,无釉,露胎,墨迹斑斑。全砚实心,厚重,简朴实用。

(十)青花龙纹圆瓷砚(图15、16),径7.5厘米,高2.5厘米。实心,砚呈辟雍式。平展的砚堂和沟、缘均无施釉,露细润白胎。面一角开蝶形假注水口。边墙微鼓,施白釉,上绘青花二龙戏球。线条简洁流畅,充满动感。底上收,施白釉,书青花行书“大明万历年置”。外圈足,无釉,露白胎。全器釉汁肥厚滋润,蓝白分明,光洁如新,品相完好。

(十一)青花鱼纹圆瓷砚(图17、18),径8.4厘米,高1.5厘米。圆饼形,实心。面中间稍凹,边围两弦纹,一靠边处开三角形假注水口,颇深。边墙直下,施白釉,绘青花鱼草纹:四尾鲤鱼漫游水草之中,灵动自如。底上收,外围稍宽圈足,内施白釉,在两圈青花弦纹中间,书青花金瘦体“大明万历年制”。面、缘、足无釉,露浅黄色胎,稍显粗糙。砚面虽留有些许墨痕,但不常用,似只供摆设赏玩。

(十二)仿哥釉盘形瓷砚(图19),面径15.2厘米,底径13厘米,高3厘米。砚呈盘形,上大下小。面平展,有明显旋纹,无釉,露灰白胎,细腻润滑,布满墨痕。周沿沟槽,稍宽。边缘一处小破损。砚身内敛,上缘一圈缝线纹(少见此种纹饰),下缘两弦纹。底上收,有明显旋纹,残留墨汁。外围圈足。除砚堂和底中部无釉汁外,其余均施黄绿釉,釉汁肥润,布满小裂片,仿哥釉。砚体颇大,简朴厚重。

(十三)碟形瓷砚(图20),面径14厘米,高2.2厘米。砚形如碟,宽而矮。面中间微凹,无釉,露白胎,细腻润滑,布满朱砂痕。外围沟槽,稍浅。边墙弧形内收。圈足宽、短,无釉,露灰白胎,有些残缺。底上收。沟、缘、壁、底均施白釉,白中泛青,釉汁滋润,釉色柔和明亮,上布满小裂片,金丝铁线交错,十分秀雅。

(十四)白釉碗形瓷砚(图21),面径12厘米,高3厘米。空腹。面中间稍凹,外围沟槽,有一注水孔通空腹。面、沟、缘均无釉,露白胎,坚细润泽,布满朱砂痕。砚身弧形内敛,施白釉,绘两丛兰叶,潇洒飘逸。圈足无釉露白胎。底亦施白釉。全器釉色洁白明亮,制式简洁朴实。

推荐访问:明代 居多 图形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