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7 19:20:03 浏览数:

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研究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找出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和不足,并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其专业特点出发,提出强化传统优势,拓展专业内涵;依据综合理念,修订个人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式,强调职业化训练等建议,从而为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培养和在校生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就业状况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11)02-0084-05

1998年,教育部面向2l世纪新专业目录修订后,原“铁道运输专业”更名为“交通运输专业”,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要求[1],全国各高校对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很多未开设交通运输专业的高校纷纷开设了交通运输专业。目前,全国先后有100余所院校设置了交通运输专业。

这些年来,高等院校在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培养方面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很少有关于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的研究。本文以江苏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为例,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对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一、 江苏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概况

(一) 专业基本情况

2002年江苏大学开始招收首批交通运输专业本科生。交通运输专业是我校开设的一个特色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运筹学、系统工程学、交通运输组织学、运输市场营销学、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和物流管理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能从事交通运输,汽车运用与管理,汽车维护与营销,物流企业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分为三个方向:交通运输管理、汽车运用工程和物流工程。

首先,交通运输管理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交通工程学、交通运输工程学、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城市客运组织与管理等基本理论和知识。毕业生具有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试验与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从事交通运输系统技术设施及技术装备设计与开发的初步能力。学生就业主要面向运输行政部门、大型生产企业、大型运输企业,主要从事公路、水路、铁路的行政管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企业客货运管理等工作。

其次,汽车运用工程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现代汽车技术及其应用服务的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毕业生具有现代汽车检测诊断和维护修理的基本技能,具有汽车市场营销、保险理赔、信息咨询、状况评估和车辆管理等能力。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汽车及零配件生产和营销

企业、汽车维修企业、汽车保险和金融企业、汽车运输企业等。

再次,物流工程方向的学生主要学习物流基础工程、物流新技术、物流管理、物流企业规划设计等内容。毕业生具有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的应用开发与系统规划设计的能力,熟悉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与科学分析方法,能够从事有关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物流工程设计、运作维护及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发与管理。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物流管理部门、大型企业的内部物流部门、科研院所、物流企业等,主要从事物流策划、线路设计、方案优化、营销等组织、管理工作。

(二) 毕业生就业情况

江苏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从2006年至今已有四届毕业生,以这四届毕业生就业数据为基础,按毕业生直接报到的单位进行区分,毕业生主要去向分为以下五类[2]:

第一类:政府运输管理部门。主要包括省(市、区)、地、县的交通局及其下属的公路局、运管局(所)、公路稽征处等。

第二类:汽车行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生产、改装、维修、检测、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第三类:运输企业。毕业生主要从事道路、水路等运输行业的普通客货运输、大件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国际货物代理的运载设备管理、运输组织等技术管理工作。

第四类:考取研究生。毕业生考上研究生的专业包括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车辆工程等。

第五类:其他。包括到保险公司(汽车保险理赔现场查勘定损岗位)和非交通运输行业就业,毕业时回生源所在地人事部门进行二次就业以及毕业生到不需学校提供就业协议书的单位就业等。

按照以上五类的标准,2006—2009年四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结果如表1,其中

2006届毕业生数量为40人;2007届毕业生数量为28人;2008届毕业生数量为50人;2009届毕业生数量为50人。

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50%左右在汽车行业就业,10%左右考取了研究生,不到10%在运输企业就业,极个别学生在政府运输管理部门就业,超过20%的学生在非交通运输行业就业,几乎没有毕业生去物流企业,主要因为随着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的逐步成熟,物流企业不再需求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

从学校特点来分析: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是以车辆工程为依托建立起来的,专业背景是车辆工程,很多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汽车运用工程方向,所以,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主要集中在汽车运用工程方向,因此,毕业生就业主要还是主要围绕汽车行业。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分析:汽车行业有很多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一些重要岗位工作,一部分毕业生已经进入了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汽车行业口碑一直很好。总的来说,包括汽车企业在内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特别是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是比较满意的,同时,业内人士都知道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是以车辆工程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所以,很多汽车企业愿意招收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

二、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分析

(一) 调查表设计与调查的实施

调查表设计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联系电话、单位性质、企业详细地址、接收毕业生人数等,以此来了解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就业单位情况;第二部分是对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调查,包括对目前已接收的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情况的调查和对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满意度调查[3-4]。

调查主要在历年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展开。调查采取向单位发送问卷和电子邮件,填写后收回或发电子邮件的形式。调查于2009年3月到2009年6月进行,共计发放问卷35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回收率为80%。

(二) 调查数据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人单位对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等满意度情况如下:

1. 对毕业生综合满意度(单选)。

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是满意的,其中有几家单位非常满意,没有不满意的情况(见图1)。可见,我校培养的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是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并且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2. 对毕业生基础知识的满意度(多选)。

用人单位对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在英语、计算机应用和社会知识这些工具技能型的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基本满意(见图2)。同时,也说明英语、计算机应用和社会知识这些工具技能型的基础知识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我校学生在英语、计算机应用、社会知识和管理知识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3. 对毕业生专业知识的满意度(多选)。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汽车检测诊断、汽车营销方面知识满意度比例最高(见图3), 由此可见,根据社会需求,用人单位普遍要求学生掌握汽车检测诊断、汽车营销方面的知识,这与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汽车运用工程方向是一致的。同时,对其他专业知识,如交通安全、交通管理、汽车保险理赔等也要有不同程度的掌握(见图3),这是由于当今社会对交通运输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也对我校交通运输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对毕业生能力的满意度(多选)。

对于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用人单位对其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满意度较高,对其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满意度较低(见图4)。由此可以看出,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这是我校学生培养环节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5. 对毕业生素质的满意度(多选)。

从毕业生具备的素质看,用人单位对其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的满意度比较高,其选择数占调查总样本数的比例均超过了45%,而对思想政治、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满意度不是很高(见图5),说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团队精神、敬业精神等方面是比较满意的。同时也说明,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更强调“做事先做人”的原则,只有先做好人,具备基本的素质,热爱所从事的职业,诚实守信,具备职业道德,相互协作,才能发挥潜能,做好事情,体现自身价值[5]。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2006—2009年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100%,且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都很好,说明我校培养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令人满意的,同时也是受到用人单位肯定的。但是,我校交通运输专业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是以车辆工程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很多专业课程都是围绕汽车运用工程设置的,而汽车运用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又不如车辆工程专业,造成了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在汽车行业的就业竞争力不如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同时,又由于交通运输管理和物流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相对较少,造成了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在交通运输行业和物流行业的就业竞争力不如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

从用人单位对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等满意度情况分析,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在交通安全、交通管理、汽车保险理赔等方面的知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毕业生的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锻炼;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敬业精神、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需要进一步培养。

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和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特点出发,提出以下建议:

1. 强化传统优势,拓展专业内涵。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应当在强化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拓展专业内涵,一是继续强化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优势,即加强汽车运用工程方向的培养;二是要以综合交通运输理念为指导,不断强化和发展在交通运输管理领域的传统优势地位,做到从单一运输方式(如道路运输)向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公路、铁道、水运)转变;三是增加运输经济方面的内涵,拓展专业新的发展方向。

2. 依据综合交通运输理念,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全国交通枢纽建设的步伐,道路、铁道、水运、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需要大量既掌握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又熟悉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管理人才。因此,交通运输专业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和趋势,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不能再局限于单一的运输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应当根据我校的情况,将其他运输方式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将运输经济或企业管理、技术管理等内容纳入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交通运输理念和实际能力,才能使我校交通运输专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3. 调整培养方式,强调职业化训练。

交通运输专业既包括与汽车、火车、轮船及其他运输机械相关的“硬件”,也包括运输组织、运输经济、市场营销、安全管理、售后服务等“软件”,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也有“软硬兼顾”的特点,这就需要交通运输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化训练。这些方式包括:

第一,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按照“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的原则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两个结合”指的是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三个层次”是指基础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和综合教育实践三个层次;“四年不断线”是指从大一开始到大四,每年都开设实践课,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去实践和学习[6]。

第二,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增强毕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转变毕业设计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积累的过程,将岗前培训作为毕业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整毕业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必须结合就业单位要求或就业意向,与指导教师共同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规范毕业生在就业单位(或自联单位)完成毕业设计,通过校内指导教师和就业单位指导教师的双重指导,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和针对性。

第三,聘任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增加参观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建立有实际意义的实习基地,强化实习质量。让学生通过深入行内企事业单位,并通过兼职教师的引导,熟悉工作流程,了解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第四,组织、指导和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如物流师资格考试和汽车维修中级技工证、汽车经纪人资格证、汽车营销师资格证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叶勇,邵毅明,饶惠.基于就业态势分析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思路调整方案[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63-67.

[2]马驷,王琳.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39-43.

[3]刘明星,曾萍.从用人单位的视角分析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及培养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0):163-164.

[4]杨正伟,张鸽盛.对研究生人才的社会需求特征研究[J].科技信息,2007(1):177-178.

[5]王欣.高校人才培养的顾客满意度研究——以河北省本科院校为例[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8:42.

[6]王歙萍,潘国俭,姚林华,等.专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4):29-33.

(责任编辑马双双)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duate Employment and Social Needs:

A Case Study of the Transportation Specialty of Jiangsu University

ZHOU Weiqi, LI Zhongxing, WANG Guolin

(School of Automobile & Traffic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mployers have raise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ransportation graduates. This paper, by making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the employers satisfaction with transportation graduates knowledge structure, ability and qualit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talents and social needs, with a view to benefiting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ncerned by exposing the problems in the fiel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eedback of the employer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specialty, it suggests that the traditional advantages should be further consolidated, the content of the specialty extended, the goal and the method of instruction revised and adjusted in the light of a comprehensive idea, and intensive training strengthened.

Key words:transportation; production of talents; social needs; the status of employment

推荐访问:高校学生 需求 就业 关系 社会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