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母乳洁白草原翠绿民歌大美

发布时间:2022-11-14 11:10:02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戊寅年(1938)农历9月9日夜晚9时,我出生于科尔沁草原扎赉特旗南端的阿巴干西坡村。据说,母亲白天参加过祭天仪式后,晚间就生下了我。我家姓包(孛儿只斤氏),贵族血统,属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我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的长弟拙赤·合撒儿,蒙古历史上有名的神箭手。我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地位显赫。爷爷巴拉珠尔拥有大量土地和牧场。我是巴拉珠尔的长孙,活佛赐名扎木苏(加错),藏语意为大海。

阿巴干西坡村地处扎赉特旗最南端,濒临嫩江西岸仅十余华里。为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蒙古人过着游牧生活,种植少量的黍米等农作物。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朝推行“移民实边,借地养民”政策,阿巴干西坡村被划入放垦区。1905年,秦姓汉族人家迁入阿巴干西坡村,率先从事农业生产。后来又有张姓、何姓、孟姓汉族陆续迁入。阿巴干西坡村由蒙古村落变为蒙汉杂居村落。其人口迅速增加,从十几户扩展到三十余户。1910年,清朝政府设立镇东县,管理放垦区内事务,实行“蒙汉分治”政策。至此,阿巴干西坡村正式脱离扎赉特旗。经过几次变化,现属于吉林省镇赉县莫莫格蒙古族自治乡。

民国初年至20年代,汉族农民子弟被蒙古人同化,操一口流利的蒙古语,并和蒙古人家通婚。上世纪30年代末,阿巴干西坡村已发展为一百多户的大村落,人口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汉族人口超过了蒙古族人口。蒙古人实现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兼事畜牧业,过着半农半牧生活。

一、民歌——草原文化的纽带,音乐审美的底色

如果说我的家庭有什么特别之处,倒不在于贵族出身和拥有财富,而是另有一个特殊身份,那就是当地有名的长调民歌世家,传承着一份无形的丰厚遗产。我的洁吉嘎是当地有名的长调歌手。我的父亲、爷爷、奶奶和姑姑,都会演唱民歌,只是没有我母亲那样出名而已。

我感到自己是幸运的,从心智初开的婴儿时期始,便听着母亲哼唱的《摇篮曲》长大。

勒勒车呵车轮是宝贝,

犴达罕呵犄角是宝贝,

海青鸟呵翅膀是宝贝。

黑花雕弓弓弦是宝贝。

你的眼睛瞳仁是宝贝,

我的孩儿是娘的宝贝。

年龄稍大,跟母亲学儿歌《青蛙调》、《金龟子》。每当惊吓丢魂,头痛脑热,母亲便举行招魂仪式,演唱优美动听的《招魂曲》。科尔沁民歌的旋律,伴随着母亲洁白的乳汁,点点滴滴,流进我的血脉,融入我的灵魂深处。

对于我们这一代蒙古人说来,民歌——既是草原文化的纽带,又是音乐审美的底色。从孩提时代起,民歌为我的音乐审美意识涂抹上一层翠绿绿的草原底色。从此以后,无论哪个民族的美好音乐,只能丰富我的音乐审美,而绝不可能取而代之。我本能地认为,世上最美的音乐是蒙古族民歌,终生难忘的是母亲的歌声。

阿巴干西坡村的宗教仪式、婚礼仪式上,必须演唱相关的长调礼仪歌曲,这是祖先传下来的规矩,不能随意改变。我的母亲所唱的长调民歌,绝大部分是古老的礼仪歌曲——蒙古语称之为“图林·道”。诸如颂歌、赞歌、祝酒歌、训诫歌、宗教赞美诗、思乡曲、婚礼歌等。至少有20来首科尔沁长调歌曲,为别的歌手所不掌握,单靠我母亲传承下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母亲演唱的长调民歌中几乎没有情歌,全部都是礼仪歌曲。显然,科尔沁蒙古人的生活中,宗教仪式和民俗仪式是最稳定的因素,往往相传数百年乃至上千年,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与此相关,大凡宗教仪式和民俗仪式上演唱的长调歌曲,因仪式本身而得到广泛应用和传播,辗转传承至今。反之,科尔沁蒙古人脱离游牧生活,改事农业生产以来,长调情歌便从人民生活中逐渐消失,被短调情歌所取而代之。由此可知,宗教仪式和民俗仪式,犹如一口黄金铸造的保险柜,形成保护长调礼仪歌曲的有效机制。

二、母亲口述长调往事

母亲讲述年轻时演唱长调的经历,我感到特别有趣。其中有几件小事,大都与蒙古人的民俗礼仪活动有关,至今记忆犹新,不妨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黄豆菜发酸”的故事

阿巴干西坡村巴拉珠尔家族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演唱长调歌曲。例如,每当家里来访尊贵的客人——诸如札萨克官吏、活佛喇嘛、邻村牧主、亲戚朋友时,主人必须设宴隆重款待,不可些稍许怠慢。宴会开始时,必须演唱长调礼仪歌曲。我的母亲洁吉嘎,以及我的表嫂嘎日布,两人形成最佳组合。大凡向客人敬酒献歌,均由她们两人来承担。母亲的精彩演唱,为我们家族赢得不少荣誉。

然而,迎来送往的客人中,也有个别难伺候的人,喜欢挑理找茬,寻机滋事。据母亲说,有一位客人,每次来到家里做客,必定逗留整日,饮酒听歌,久久不肯离去。我的母亲则必须肃立在酒桌前,随时向他敬酒唱歌,苦不堪言。尤其在盛夏的日子里,由于逗留时间过长,竟然使黄豆菜发酸变质云。

(二)“客人发难”的故事

巴拉珠尔家里来访的客人中,有些人是长调歌手。他们的习惯是点歌欣赏,有些歌曲百听不厌,让我母亲反复演唱。歌声勾起用他们往日的回忆,或哭或笑,往往不能自拔。有时在歌声中昏然睡去,母亲便省略歌词,只唱开头和结尾。不料,客人突然惊醒,拍案而起。

“停下,停下!”客人立即叫停,母亲只好停止歌唱。

“请您吩咐。”

“你知道这首歌有几段歌词吗?”

“我知道。”

“你刚才唱了几段?”

“对不起,我只唱了开头和结尾。”

“你是欺负我不会唱歌吗?告诉你,别看我睡着了,哪怕你少唱一句,我都会知道。——这首歌是跟谁学的?你把他叫来,我要亲自问他,这首歌应该这样唱吗?”

母亲自知闯了大祸,羞愧得哭起来。

“孩子,我告诉你,这首歌应该这样唱。”客人的态度缓和下来,开始自己歌唱,并且为母亲讲解示范。老一辈歌手的教导,居然使母亲听得入神,受益匪浅云。

(三)“冻伤耳朵”的故事

推荐访问:母乳 翠绿 民歌 洁白 草原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