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学校考察报告范文学校考察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02 10:10:05 浏览数:

学校考察报告范文学校考察报告范文3篇**英才学校位于**市**县城西,始建于XX年,XX年成为魏书生教育思想实验校。以中华传统教育为德育依托,教育硕果累累,自建校至今连年获得x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考察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学校考察报告范文

  学校考察报告范文3篇

  **英才学校位于**市**县城西,始建于XX年,XX年成为魏书生教育思想实验校。以中华传统教育为德育依托,教育硕果累累,自建校至今连年获得**县中考第一名,被河北省评为“明星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在此之前,一直有一些问题困惑着我们教育工作者:究竟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最能触摸学生的心灵的教育?把升学率作为学校立校之本是唯一的途径吗?而现在,又是什么高招妙计能让一所仅建校十年的学校有这样骄人的教育成果?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XX年4月24日由进修学校副校长王瑞富带队,屈亚非、王玉林一行三人来到**英才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在考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带着期待、带着渴望、带着肩负的责任,认真听取了英才学校领导的介绍,并深入课堂与师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现把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走进**英才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横幅,折射着**英才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进学知楼,弟子规巨幅横匾、走廊墙壁上的图片、格言、标语等无不给人启示,让人驻足思考,处处彰显着浓郁的育人氛围。

  二、主要收获

  是什么让英才发展如此之快?

  用**英才学校校长张中山的话说:“**英才学校发展的四个关键词:魏书生、弟子规、解放军、细节。看似没什么关联,但就是这四个关键词成为英才学校前行的理念,成为英才学校成功的法宝。英才学校开办了十年,我是第四任校长,其发展是连续性的,就是因为英才用这四个关键词打造了英才特有的文化。”的确,根据我们与校方领导座谈及一周来的现场考察学习,我们感悟很深,收获很大。

  1、管理、服务精细。

  **英才学校编印的英才学校工作手册,从工作计划到办事流程均制定了科学而又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各个部门处室、每个人职责分明。

  **英才学校学生德行教育的“七个一”:①

  每天早晨一次诵读(弟子规);②每天中午唱一次军歌(午后第一节课前五分钟);③每晚一篇“道德长跑日记”(晚自习下课前);④每天一小时特长活动(全面育人发展特长);⑤每周升一次班旗(争做升旗班);⑥每“回家周”做一次孝亲作业(感恩体验);⑦每月一张消费清单(廉洁从教之一)。“七个一”里的每个“一”,都是细节;从“一”做起,就是抓住了细节,抓到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处。如果只从大道理上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就缺少抓手,就把德育变成了“远、大、空”;从“一”做起,就使德育成为“近、小、实”,让学生可观可感,可学可做,天长日久,好习惯自然养成。

  英才人深刻领会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精髓,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育人,具体的说是民主、科学。英才人用科学管理的态度,服务的精神,创设出和谐的教育,打造了英才的品牌

  教学,稳步提升教学质量,扎实有效。

  在师资不很稳定等问题的困扰下,连年夺得**县中考冠军,没有老师们勇于奉献、以校为家的英才精神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难以达到的,我们旁听了《编写提纲》的语文课,《代入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组》和《方案设计专题复习》的数学课,物理复习的习题课,虽然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是在注重双基,抓知识点严密训练方面,引导学生突出重点,找题眼,抓突破口,突破难点等共同特点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课堂上学生受到教育、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我们听课受启发、有收获——更是享受。

  4、家长学校拓宽了家校合作渠道。

  为了开发家庭教育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英才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首先是实实在在地办好家长学校,把家长委员会建到班级上,以提高家校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便于家长配合学校育子成人成才;其次是想方设法拓宽家校合作渠道,如家访、学校开放日、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家校通讯、“家校手拉手共育英才”活动、请专家为家长做家庭教育讲座,为全校1600多名家长赠送《德育报:家庭教育周刊》等等。这些活动对密切家校联系,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考察学习期间,我们聆听了《德育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国宏为900多名家长做的家庭教育讲座,对家长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启发。

  5、特色课启迪着每个学生的心灵

  每周一节的国学课是**英才学校固定不变的教学安排。以弟子规为蓝本,涉及到感恩、勤学、修身等方方面面。一节《大树》课让在场的学生、老师们感触很深,每个人都泪花盈盈。让学生知道感恩、学会责任、懂得珍惜。老师动情的讲解、身临其境的演说,使听者在灵魂深处引起共鸣。学生哭了,哭得那样动情,学生们流下的是悔过的泪水,是洗刷过去污泥的泪水,学生们用晶莹的泪水之花在心灵深处涅槃重生,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进取的动力。这一点让我们感到教育的力量和塑造灵魂的责任。

  我们听完两节国学课,在流下激动泪水的同时,回顾我们本地的教育,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已经迷失了方向,并且迷失了很久、很久……

  在教育的新理念层出不穷,教育改革眼花缭乱,教育口号喧嚣热闹、舍本逐末、逐渐失去本真的今天,教育家魏书生一再强调:守住!守住!!再守住!!!英才学校没有追新风、赶时髦,真正坚守住了教育的根,并且深深的扎在校园的土壤里,扎在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田里。魏书生说:“每个人内心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里面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英才人不但充分开发和利用了学生内心世界的教育资源,还敏锐的发现珍藏在其中的宝贵“筋脉”(上连几千年中华民族的血脉,今连你、我、他),并智慧的把这根“筋脉”制成了“琴弦”,用它弹奏出美妙的交响曲,领导、教师、学生,无不受到感化,为之感动,报与感恩。形成了其独特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以学习践行弟子规为突破口,开设了生动的特色课:国学课,电视课。师生学习践行弟子规:早洗礼(诵读、演讲),晚反思(填写道德长跑日记),假日行动(留孝心作业),成为美妙的“三步曲”,做到知行情合一,收到了神奇的效果。使老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学习、做事,都有了强大的内驱力。也难怪,这个学校自建校起从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开始,连年中考全县第一;在**市举行的初一初二期末统考中,全市174所中学,七门学科全市第一,其它学科都排在全市前五名;XX年教师节,建校才八年就获国家表彰,受到政治局常委们接见,并跻身于全国500强,成为全国的名校。

  影片《和谐拯救危机》里面说:只有中国的《弟子规》能够拯救世界,挽救地球不被毁灭。不说《弟子规》是否真的有那么神奇的力量,但是,我们坚信,《弟子规》一定能够拯

  救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使人变得更加“真、善、美”,世界由此变为和谐。

  三、几点启示

  1、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促进高效,提高质量。

  教育的一切出发点是育人,落脚点是育人,归宿点是育人,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特色并继承和发扬。结合实际,把德育工作做到适时、适度、作足、作细、作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适应高效课堂的内趋力,以人为本,创和谐教育。

  2、用心工作,用智慧办教育。创造性的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克服困难,办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教育。

  3、办学从调动积极性入手,尤其是调动教师发扬积极奉献的精神,争取社会大力支持、家长努力配合。去营造良好的教育外部环境、内部氛围。

  4、管理以有效为准。不论是教学的高效课堂模式,还是德育的细致深入有效;不管是教师的培养培训,还是学生的安全、全面健康、发展。工作不搞形式、不摆花架子,以有效、有实效、又高效为检验标准。

  5、结合自身实际,要求从严、品味从高、工作从实、从细。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特点的规范化创办特色学校之路。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事业的追求在于求真。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仅是在教书,更重要的是在教书的过程中育人、培养人。为师之人,当以“道德之德”完善自己,以“恩惠之德”施以学生。让我们共同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大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考察报告

  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考察报告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

  李梅

  一、发展过程

  早在80年代初,一些国家驻沪领事馆及驻沪机构就提出了外籍人员子女的在沪入学问题。为此,上海市教育局一方面给一些中小学(如市二中学、长乐路小学)下发了《关于各国驻沪领事馆及驻沪机构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通知》,让这些中小学向外籍人员子女开放,使其插班就读;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帮助外国领馆及企业开办小学,如帮助美国领事馆在其馆内开办小学,通过以上措施,暂时缓解了外籍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来沪外资企业不断增加。到1992年底,在上海的外资企业已有3500家,常驻人员7500多人。上述的插班就读和小型的外籍人员子女小学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市教卫办与有关方面商定,于1988年提出了外国人士来沪投资开办国际学校的设想,并通报各国驻沪领事馆、三资企业及外国驻沪机构。美国驻沪领事馆接到这一通报后不到一年,即于1989年3月21日照会市府外办,提出开办领馆人员子女学校,即上海美国学校的要求。经市府外办同意,上海美国学校于1989年3月31日在上海市教育局正式注册,成为上海市第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随着上海城市“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位置的确定,上海的人文教育环境、经济投资环境、科技信息和政策法规等,都具备了足够的条件。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因此获得了蓬勃发展。1993年,新增了三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海日本人学校,上海耀中国际学校,上海中学国际部。

  上海日本人学校由上海日本领事馆开办。该校租用徐汇区康健地区一所新建配套小学为教学点,开设年级从小学至初中,学生以日本学童为主。课程、教材、校历与日本国内学校基本相同,教师全由日本文部省派遣。为解决日益增长的入学问题,日本文部省提供部分拨款,同时通过公司赞助和私人集资,建立独立的校舍,扩大办学规模。

  上海耀中国际学校由香港耀中教育机构开办。租借长宁区仙霞小区的一所幼儿园和古北新区学校为教学场所。开设年级从幼儿园至初中,学生以港、澳、台及外籍华裔居多。开展双语教学是该校的特色之一,教学采用香港的英文学校模式,外籍和本地招聘的教师约各占50%,该校是目前上海入学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上海中学国际部由中美合资大千美食林有限公司出资,上海中学出场地、出师资,共同开办。教学点设在上海中学内一幢独立的教学大楼内,开设年级为初、高中,教学上集各国之长,结合中国实情精选国外优秀版本的教材,教师除聘用少部分外籍教师外,其他均由上海中学教师专任或兼任,学校管理也主要由上中来承担。

  1994年,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经上海教育局同意,开办了上海宋庆龄幼儿园国际部。校舍利用宋庆龄幼儿园的部分教室。教学中吸收国外先进的幼教方法,每班一位外籍教师,另配备一位有学历、经验、懂外语的原幼儿园教师辅助。幼儿园内实行教师定期轮换在国际部任教的制度。促进了园内教师的语言学习,也给教师学习国外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直接机会。

  到1994年,已经开办的四所国际学校办学规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据1991年9月统计,上海美国学校学生人数发展到334名,教职员数53名,上海日本人学校学生人数176名,教职员数34名,上海耀中国际学校学生人数254名,教职员数79名,上海中学国际部学生人数67名,教职员数14名。这四所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形式和管理,都初具成效。

  1995年由德国学校董事会创办了上海德国学校。以暂借龙柏饭店2号楼一个层面为教学点。该校开设年级从幼儿园至小学,教学上基本按德国的国内要求,教师全部是外籍。首次招收学生50名,同时以前开办的五所国际学校的招生规模又较1994年明显提高。其中上海美国学校学生人数473人,上海日本人学校学生人数229人,上海耀中国际学校学生人数585人,上海中学国际部中学生人数108人,中国福利会宋庆龄幼儿园国际部儿童人数60人。与此同时,法国学校已向上海市教委提出办学申请。

  由上可见,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发展过程是:80年代处于酝酿和初步发展阶段,89年建立上海美国学校。90年代初没有较大发展,到90年代中期的93、94、95年,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93年一年内新增国际学校3所,94年再增一所,五所学校学生总人数发展到1500多人。随着上海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国际学校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二、管理办法

  1993年,上海市教育局、市外办根据《上海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和国家教委《关于国外机构或个人在华办学问题的通知》,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在上海建办国际

  学校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就国际学校的建办原则与规范、审报程序、管理办法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随后讨论并通过了《境外团体或个人在沪举办国际学校的管理办法》。该办法共十三条,对意见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补充。

  上海的实践与立法,推动了全国的国际学校办学实践与法规建设。1995年4月5日,国家教委正式通过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该办法共二十条三十二款,对开办国际学校的审请条件、审批过程、办学方向、招生对象、聘任师资、场地、资金等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规定,是管理国际学校的重要政策依据和规范化的文件。

  三、办学特色

  六所国际学校的办学各有特点。美国学校、日本人学校和德国学校本国特色较强。耀中、上中国际部和宋庆龄幼儿园国际部富有中西结合的特色。现主要以后一类学校为例介绍国际学校的发展特色。

  1.管理体制

  国际学校引进企业和私立学校的管理制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市教委主要负责每年学生名单和教职员工的注册工作,一般不过问学校具体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同时市教委根据《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对新开设学校进行审核。学校与政府其它部门交涉遇到麻烦时,市教委负责协调。

  2.办学方针与培养目标

  国际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学校作为不牟利的社会事业,追求教育的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为此,国际学校确立了国际化、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中国际部以“博采人类先进教育之精华,吸取世界各国文化之精髓,传授当代科学技术之成就,培养二十一世纪之英才”为总目标。

  耀中教育机构的办学方针是:“拓展教育新路向,接受时代挑战,追求服务高素质;发展自我,回报社会,创造未来”。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分阶段目标:

  ①婴幼儿:在满足其体能、灵性、智能、语言、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发展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包括对人对事的关心和信任,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技能的掌握。

  ②中、小学:加强学科及知识性的学习,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学会自重自爱、树立责任感等为主要目标。

  3.教学与课程

  为求得与各国学制衔接,国际学校实行双语、双教材教学,以实现中西课程互补,多元文化融合。

  上中国际部打破原有的年级划分和班级授课制,采用小组和个体授课相结合的方法。国际

  部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一张自己的课程表,学校根据每个学生和各科的不同情况,配备专门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国际部借鉴美式教育的精华,融合中国教育之长,主课如数学、英语等,同时使用中、美两套教材,力争学生学得更精更好。

  耀中国际学校的课程主要有:英文、数学、中文、自然、地理、历史、美术、体育、戏剧、音乐舞蹈、运动、社区服务。

  美国学校的课程:英语、语言艺术、社会学、科学、数学、美术、音乐、中文和中国文化、体育等。

  日本人学校课程:国语(日本语)、社会、数学、理科、音乐、美术、技术、家政、保健体育、英语、中国语。

  4.师资结构

  日本人学校、德国学校以本国师资为主。上中国际部、耀中、美国学校,宋庆龄幼儿园国际部吸收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专业知识的中外籍教师任教。

  上中国际部规定,在海内外挑选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专业技术和资历的中外籍教师来校任教。教师上岗一律实行聘任制,聘期以一学年为单位,每年保持一定的解聘率。

  5.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良好的服务管理

  上中国际部有实验楼、电脑房、电化馆、影像厅、图书馆等教学设施,齐全先进。此外还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网球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溜冰场。同时还为一部分学生提供宽敞舒适的住宿,并配有专职的辅导员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6.学校与家庭合作、研究与实践结合

  耀中确认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很重视与家庭的共同配合。为建立多种沟通的渠道,鼓励教师与家长的合作,达到学校与家庭同步教育的目的。耀中设有教研部,由具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业人员负责,推行教育研究、课程发展、师资培训、出版等工作。

  四、问题与建议

  1.由于历史原因上海美国学校与上海日本人学校目前还是以驻沪领事馆作为开办者,如要求这二校确定自己的办学“定位”,尤其是要定位为以外籍人员子女为招生对象,还将出现许多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学校的办学与招生倾向于开放,中国人也乐于把子女送到国际学校就读。那么有没有可能依照一定法律,允许国际学校向中国人子女开放?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的问题。

  2.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里的中国教职员工,其人

  欧美高等学校道德教育史考察报告

  欧美高等学校道德教育史考察报告

  一

  在12世纪前,整个西方还没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但是,从事高等教育的学者与机构早在古希腊就有了,如苏格拉底、伊索克拉底(Isocrates)及其创办于公元前392年的教授雄辩术的学校,柏拉图及其阿卡的米学园(Academy)等培养哲学家、统治者的哲学学校;同时,也有为教士与医生开办的专业学院或学校,如为希波克拉底及他的医术开办的伊斯奇勒斯医学寺院等。在这些高等教育机构,特别在那些哲学学校或学园中,道德教育从一开始就被作为其重要目标甚至核心目标。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学会“应当怎样做人”,“敦促你(人)们专心向善”以“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在柏拉图那里,“如果你问什么是教育的用处,答案是简单的——造就好的人,而好的人就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谓“德行”指的就是中庸、勇敢、自制、公正、守法、友谊、温和等等。

  这些雅典的哲学学校,特别是柏拉图的阿卡的米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学园以及稍后的“类似学校”对于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样,古希腊高等教育机构中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传统也在中世纪大学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当然,同古希腊哲学学校与学园中学者在道德问题上的非政治性与非宗教性传统有所区别的是,中世纪大学中的道德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原先的世俗化慢慢地向宗教化过渡;在其中,罗马帝国晚期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奥古斯丁的“原罪说”、“禁欲论”与“灵魂不死说”对于道德教育的进一步被加强及其宗教化过程起了极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各个时期直至19世纪后期,道德教育在欧洲高等学校中的重要的或核心的地位基本上没有动摇过,所不同的只是各个历史时期中高等学校在道德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中有性质的改变。

  在美国,哈佛大学及其他最早建立的大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坚强信念与正直品性的部长与城市领导人”;所谓“道德”或“品性”就是美国化的、世俗化的清教徒道德规范,当然也有一些启蒙思想混和其中,具体地说有节制、缄默、秩序、真诚、公正、中庸、宁静、谦逊、贞洁、坚强、节俭、勤奋、惜时、清洁等等道德规范。在18世纪,大学是通过《圣经》的学习与道德哲学课及其他措施来培养具有如杰弗逊所说的“具有才智与美德的优秀人物”的;这些人将成为政治家、律师与法官以及其他专门人才,由于他们具有的才能、特别是高尚的德行从而成为“公共利益与个人幸福得以保障的支柱。”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在那里,布朗大学的校长弗兰西斯·威兰德曾说:“在年轻人的教育中,最重要的目的是道德品性的培养”,这句话代表了他那个时代的所有大学校长的共同看法。在具体的教法上,除了学习《圣经》与道德哲学课外,还有一种哲学研究课,由于大学与学院基本上成了教会的侍女或附庸,这种哲学研究的目的首先被规定为把所有知识连接成一个整体以合乎理性要求、调和科学与宗教的矛盾,或至少阻止科学对于宗教信条的削弱。此外,这种哲学研究课也要求教授那些对学生个人生活与专业活动有用的道德诫律,并使之运用于学生行为中。在教材方面,哲学家与教育家们还写作了许多“道德科学”的读本或手册,在其中,从私人道德到公共哲学与公民美德各个方面的诫律与规范都以明了、简洁的教条式组织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要求学生掌握。在当时,大学当局还通过宗教活动、教会服务活动、校长与教授的演讲以及其他各种活动去促使学生过虔诚敬神、正直高尚的生活;大学当局也制订一系列规则支持上述道德教育目标,这些规则又由罚款、记过、甚至在必要时开除学生的方式来强制执行;在其中,教师对于规则的执行起着重要的监督与管理作用,有些大学的校长们甚至在助手的帮助下给学生的道德品性打分数、评等级,并将其与学生的学术成绩联系起来作为评定学生的主要标准。此外,大学当局十分强调教师的言行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与道德发展中的“榜样”作用。许多大学认为,教育者个人的品性是学生道德成长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詹姆斯·麦考什则同每一个申请做大学教师的候选人亲自谈话以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稍后的另一位校长则说,他宁愿选择一个绅士而不是一个学者(如果这个学者的道德品性不符合他的要求的话)来做大学教师。在哈佛大学,有名的艾略奥特,校长虽然非常强调学问与研究的自由,但仍然很重视教师个人的道德品性。对于这种情况,教育哲学家威廉·弗兰肯纳在《道德教育的哲学考察》一文中曾作了归纳:“根据传统的观点,各种道德规则或价值和由此而来的品性应通过教育的而非法律的途径灌输给个人。那些教育途径不仅诉诸说理,也求助于培养习惯、运用奖惩或褒贬手段、采用规劝、榜样和问答教学等不同形式的灌输性方法。”总之,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最初几年,高等学校在道德教育方面的这一传统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二

  但是,从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起,这种情况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从表面现象看,首先是19世纪末高等学校中道德教育的开展变得越来越难,然后是20世纪初期逐渐的忽视,最后是在20世纪中期,道德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实际消亡。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源概括地说是:科学、特别是进化论、新物理学与新哲学的发现与发展对于宗教及其道德价值观的怀疑、批评与否定;工业与经济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冲击;现代城市的兴起、扩大及人口的增加与流动对道德价值观念及高等教育的冲击;社会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的变迁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对于道德与道德教育所产生的影响等等。

  具体地说,在上述社会变化与发展中,原有的宗教教条与道德价值、规范与新的社会状况的矛盾不断产生并扩大,新的道德问题不断产生,而解决上述矛盾与问题的新的道德价值观念尚未产生,或尚未发展到旧的道德价值观念体系在那个时代所具有的权威性与指导作用那样的程度。在这种新形势下,旧式的大学校长与教授的布道式的说教越来越显得过于简单化、教条化并落后于时代,与学术精神相背离;旧的哲学研究课、道德哲学课、伦理研究课等慢慢演变为纯理论性的、抽象的道德学课,只讲解或澄清伦理概念的含义,分析道德推理的逻辑与结构,比较各种伦理体系而不涉及真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不涉及学生的具体生活与日常言行,原先的规范伦理学及道德教育课变成了元伦理学课;同时,因为新时期的理智主义的学科训练倾向与功利主义的职业定向的课程的兴起,公民教育的目标与课程不再被大学师生及社会所重视,大学校长与教授对于学生的言行不再象过去那样过问;学校对于纪律、规则不再那么强调;学生的品行不再象过去那样被评定,甚至在教师的选聘上也不再强调个人的品德与宗教信仰;教授们只对评价学生的学术成绩负责,道德与行为问题则被留给系主任与有关的专门管理人员,而后者实际上不再真正关心学生的品行问题,而将注意力放在一些非道德领域的日常事务上,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看,理智训练与品德培养第一次在高等学校中被分割开来而出现了“两张皮”的状况。对此,托夫勒也正确地指出:“由于工业革命的浪涛冲击了古老的价值结构,新的情况要求新的价值,教育者便对此退避三舍。作为对传统神学教育的反动,‘教授事实并让学生们自己做出决定’被看成了进步的东西,文化相对主义和科学中立化取代了传统价值的主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高等学校完全停止了道德教育)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当然,一些明智的大学校长、教育家与思想家们即使在这个时期也未放弃过复兴道德教育的努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45年的《哈佛报告》——《自由社会的普通教育》。论文认为,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接受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大学的重要责任。《哈佛报告》指出:“大学必须停止它对于寓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与理论科学中的价值问题的忽视,大学应相信苏格拉底的教导——善的知识将会导向善的德性。”随着大学重视普遍教育的运动在整个欧美的展开与发展,高等学校对于道德教育又重新给予重视,各种有关人类道德价值的学科被开设、恢复、发展与加强。但是,即使在当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难题:应该在课程中规定多少比例的道德教育或公民教育的内容?如何将公民教育或道德教育的内容压缩编制到“核心”课程中去?这些具体而又重要的问题都没有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人们只是限于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的呼吁与匆促地设立许多有关道德教育的课程,却没有深入系统地考虑道德教育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到了60年代,由于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及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的影响,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理智主义、科学主义倾向在欧美国家的大学中弥漫开来。人们认为,民主社会的保障是产品的多少与核武器的数量而不是个人的道德,因此,高等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又很快从改革的幕前退到了幕后,普通教育运动只给道德教育带来短暂的光辉,道德教育再一次被人们看作是高等学校中的“软”领域而备受歧视与冷落。

  三

  但是,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起,高等学校中对于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忽视或取消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从60年代起,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发生了激烈的社会动荡与社会变化。民权运动、妇女权利运动、**问题、大学学潮、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发生,水***、贿赂、贫困、堕胎、吸毒、同性恋、安乐死、试管婴儿、用病人进行医学试验及残疾人权利等直接涉及道德与价值问题的事件与难题,以空前强大的压力出现在每一个公民与公共机构面前,并要求人们就此作出判断、选择与行动。然而,一方面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与传统道德教育在各级教育机构、公共机构中的衰落,另一方面由于在社会上还没有或者说不可能出现一种可让人们拿来解决如此众多复杂的道德与价值问题的灵丹妙药,即一整套明确、固定与普通的道德价值观念或道德规范体系。这样,一方面是社会机构与公众在这种社会变化与道德困境前不知所措,另一方面是他们的道德素质或水平的迅速下降。正是在这种状况下,教育界、公众与公共机构开始意识到道德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并呼吁要加强党校、特别是高等学校中的道德教育。盖洛普民意测验机构曾在1975—1976年度作过一个调查,其结果表明,在美国,有2/3的人认为,学校应在学生的道德发展方面承担起重任。在欧美发达国家,几乎有一半人口受过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本来,这些人在大学受教育的时期也是其发展道德品性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但是,大学生们的道德与价值观状况怎么样呢?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教会与宗教教义对于高等学校与大学生已失去控制与影响,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不再为大学生们所接受,在道德与价值领域,“上帝死了!”,那么,在复杂多变的新的社会生活与道德价值问题面前,“青年学生们到何处去寻找诸如关于宇宙、社会关系等难题的答案呢?”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们在道德品性与价值观问题上的实际状况是令人担忧的。有调查材料表明,大学生们承认,在过去的30年中,大学生们在课堂有过作弊与欺骗行为的人数比例在明显增长,大学生们越来越缺乏利他性,越来越专注于利己目标;在过去的15年至20年中,大学生们越来越希望自己“有很

  好的经济状况并使个人获得别人的承认”、“拥有支配他人工作的职权”;相反,对于政治事务、参与社团活动计划与改善环境的活动的兴趣越来越低;在最有能力的大学生中,只有5%的人预备将来选择在政府部门服务,在各项选举活动中,18—24岁年龄组的学生参加选举的人数比例持续下降,而且其下降速度比任何其他年龄组要快。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要求在大学建立一种“健全的道德教育”,以帮助大学生选择更高的道德标准、对团体与社会具有更大的公民责任心。有人指出,在道德与价值领域,“当我们失去了熟悉的路标,即使是有疑问的路标,我们还是会感到不安。世袭秩序的解体和已有权威的消失只是由不稳定的自愿机构的纪律代替了。”这些不安和疑问如何消除呢?“我们必须转向大学,它们是一种世俗化的教会。”

  于是,从70年代初起,大学又开始了对道德问题与道德教育问题的重视。首先是一些道德哲学家、神学家、法律教授和社会学家发表文章讨论各种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后来,有关个人生活与专业行为的伦理问题的课程出现在大学与专业学院的课程体系中,如医学院中设置医学伦理学以讨论堕胎、安乐死、病人医学试验与试管婴儿等问题,在行政管理学院讨论政治界的丑闻及其涉及的道德问题,在商学院讨论商业中的欺诈等问题,在工程学院中讨论工程带来的灾难问题,在新闻学院中讨论新闻中的虚假报道问题,在法学院讨论水***等问题;美国律师协会曾要求法学院系的主任们将专业责任心的教育作为律师资格教育的要求之一。在大学与学院中,实践伦理学与道德推理课程已逐渐渗入本科生的课程体系。以美国为例,在70年代后期,全美大学中这类应用伦理学课程已超过1000种。在德国大学的医学院、法学院等专业学院中也普遍设立了各种专业伦理学或应用伦理学课程。从性质上看,这种课程同20世纪初叶前的道德哲学课、哲学研究课的目的与方法是根本不同的。

  与此同时,大学还采用或创造了一系列道德与公民教育的措施与活动,如指导学生制订行为规则并公正地执行规则、指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服务)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与创造大学的道德环境及其道德标准与道德气氛等等。这些措施与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但也引起了如伦理相对论与灌输等重要问题;而且,从学生道德发展的角度看,其结果也不十分理想,1986年的美国教育部长贝内特在哈佛大学的演说中甚至说:“在形成学生的道德辨别力的责任方面,我们的大学与学院做得怎么样呢?除了极少数学院——大多数宗教与军事学院外,高等学校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什么作为的”。1989年,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则指出:“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几个目标中,‘培养公民的普通教育’显然是最不成功的目标”。

  教师赴外地学校参观学习考察报告

  **中学之行,本人感触良多,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打造高效课堂,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是我们教师掌控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原有的陈旧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的开发,严重阻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鉴于此,本人**中学之行,感觉课堂急需改革,感觉教师需要转变思想。

  转变三种思想。一是信任思想。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行很棒,改变以往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思想,不给学生任何机会。二是主体思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是主体的作用,教师围绕学生转,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一切权力被剥夺了。三是开放思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自由讨论,自由交流,发表不同意见,改变以往教师一味求标准答案,唯一答案,从而限制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从**的课堂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学生千奇百怪,层出不穷,思维活跃,表达流畅。

  改革三种模式。一是座位编排模式。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教师都喜欢按横纵的一定顺序排座,**中学学生的座位是分组坐,没有固定格式,大大方便了学生的交流机会,大大扩展了学生的讨论空间。二是讲课模式。今天大多数老师都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节课只听见老师的声音,学生都哑口无声。从**中学课堂中,不难可看出老师不易找到,即使看见老师在讲,也只不过讲基本概念、定义,时间不超过十分钟。三是评价模式。真正使教师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全身心的投入到素质教育上来,一改以往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树立三种理念。一是树立把时间让给学生的理念。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摆正自己的位置。45分钟的课堂只有不到十分钟属于你,不要全堂包办,目中无生。二是树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树立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让各个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在课堂中适时点拨,指点迷津。从**教学中,不难看出整节课基本上学生自己在讲台上讲,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及看法。三是树立把自由还给学生的理念。不要要求学生一个步调、一个版本、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学生在自由的天空中轻松的翱翔。

  培养一种习惯。提前预习,抓紧时间,完成教师的导学案,敢疑好问的习惯。教师上课一天前,要抛出导学案,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做到“两个本子”,“两种笔”,成果展示有韵味,评价体系挺严厉,扣分一杆就到底。

  解决一个难题,达到一个目标。全体教师振奋精神,要有一个高昂的精神风貌,立足讲坛。这是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上下齐心,同舟共济,必须吃得苦中苦,必须有得力的奖惩措施…否则…达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总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习**,转变思想为首位;培养习惯须毅力,打破常规要时间;提高质量是目标,上下一致过难关;循序渐进课改路,冰冻三尺几日寒。

  学校自查报告4篇

  为了落实上级各项收费政策,切实规范我校阳光收费工作,根据县局、学区管委会的安排,继续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专项检查。我校高度重视,专人负责,有计划、分步骤,认真开展自查,现将我校有关收费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财务管理领导小组,并设立举报电话、制作了举报信箱,建立了举报登记、查处督办制度和工作保密制度。在收费工作中按照“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标准,强化监督,从严查处,狠抓落实”的工作方针,学校在涉及收费的相关人员中进行统一思想的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加强收费管理工作就落实在他们的执行和操作之中,务必重视、务必认真、务必坚持原则。

  二、加强公示,严格执行收费的各项政策。我校严格按照京山县物价局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不增加收费项目,不扩大收费范围,不提高收费标准。学校按规定在学校醒目的位置张贴由县物价、教育部门统一印刷的教育收费公示表,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服务性项目收费经物价部门批示后,学生一律自愿,不硬性规定。不强迫学生收取上级审定书目外的任何资料费。

  三、明确要求,严格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学校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群众负担的各项规定,按照市政府、物价局和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认真执行有关部门规定的阿后方项目和标准。学校对开学收费坚持做到依法收取,执行“四公开”的规定,以增加收费的透明度,实行专人负责,校长一把手负责人对收费全权监督。

  四、落实责任,加大对收费的工作监管力度。我校能切实加强收费的管理,落实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学校适时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全体教职工的宣传和教育,增强依法收费的意识。学校所有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并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不截留、挪用和抵充收费。校长在收费签上有明确的监督机制,主要是管理透明化、群众知情化。

  五、不断加强规范收费力度,推进学校健康发展。学校收费牵涉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学校声誉和形象,是一项敏感工程。在收费问题上,每个人的每一举动都对信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学校制订了规范收费制度,落实了规范收费工作责任制,确保教育乱收费责任投诉为零,为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收费管理,为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而努力。

  六、整改建章,规范完善

  我校决定在坚持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相关财务制度,加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力争做到治理工作不留死角,反腐败工作能有更大提高。

  学校环保教育自查报告

  一、学校简介:

  绣惠镇中心小学是一九九六年镇委、镇政府投资300多万元新建的高标准完全小学。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1966名学生,教职工103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占地38000平方米,生均19.53平方米。现有校舍面积7696平方米。生均3.95平方米。我校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大绿化、美化校园力度,并将绿化和劳动教育、环境教育有机结合,现有绿化

  厕所,这一点亟待解决。

  六、教育效果与成果:

  学校长期抓实环境教育工作,从校领导到各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环境意识逐步增强,环保知识丰富。学生们在活动中加强了环境意识,增长了环保知识,养成了良好的环保文明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楼道内不追逐打闹,大声喧哗,自觉节约水资源,积极回收可再利用废品。

  环境教育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提升了师生的文明素质。先后有42名同学的环保征文获章丘市一、二等奖;有25名同学荣获章丘市“环保小卫士”称号。广大师生积极撰写环保论文,向有关单位和报刊投稿,多次获奖,教育成果显著。

  我校重视环保教育,多形式的开展活动,使我校环保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达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的目的,XX年我校被授予“济南市绿色学校”称号,XX年我校又被授予“山东省绿色学校”称号。

  环境与教育是人类面向21世纪的重要课题。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责任,为进一步增强师生的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环保事业的发展,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在学校环保、绿化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绩,使学校环保工作向更高标准迈进。敬请领导来我校指导、验收。

  德育示范学校申报验收的自查报告

  德育示范学校申报验收的自查报告

  我校按照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三建设”“两途径”为德育工作路子,打造文明学校品牌。

  一、“三建设”

  1、组织建设。为加强对全学区德育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工会**为副组长,少先队辅导员、村主任教师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特别支教家长为主任,含村长为成员的家长委员会。形成了“四线五级”德育管理网络。

  2、制度建设。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为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我校制定了一系列德育工作规章制度。诸如:《教师职业道德量化考核办法》《值周工作考核细则》《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升降国旗制度》《学校安全十不准》《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十条》等。把教师的德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计分,且按20%的比例进行教师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在教师晋级、晋职,调资等方面具有一票否决权。把学生的德育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雏鹰争章达标之星”等的重要条件。同样具有一标否决权。

  3、阵地建设。

  (1)、建好“两栏”“一站”。“两栏”即:校务公开栏和班级评比栏。校务公开栏对学校的大政方针政策,教职工福利,职称评定,评优选模等公示于众,提高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实

  现民主治校。班级评比栏对班级学生出勤、学习纪律、文明礼貌、清洁卫生等一日公布一评比,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思想,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一站”即:红领巾广播站。由少先队安排人员于每天中午12:40-13:30向校内外广播,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校内好人好好事,典型人和典型事,用政策教育人,用榜样带动人。

  (2)、办好“两报”“一刊”。由学校部门负责人和班主任负责主办,每期2次,通过从报刊上摘取,利用报刊原件,从网上下载,……收集选用资料,面向全体师生广泛宣传,培养学生科学头脑,更新观念,增长见识。“一刊”即:校刊。由教导处负责,将教师的经验论文和学生习作收集起来选编成刊,展现本校教师、学生水平和风范。

  (3)、挂好“两像”“一画”落实“六上墙”。营造良好的校园、班级育人环境,用环境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

  二、“两途径”

  1、政治学习途径。我校成立了中心学习小组,学校班子成员率先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每周三和暑寒假第一周时间,由工会负责组织教师集中政治学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两个条例”等,学习后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要求教师做到学用结合,想为学生之所想,用为学生之所用,忠实践行“三个代表”,使教育让人民满意。班队课由班主任不定时组织学生学习,学习《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安全十不准》《文明礼仪常规》学时事,学先进,努力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2、教育活动途径。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生教育活动。由工会负责组织教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通过征集意见,自查自纠,增强教师的自我认识,让教师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树行业新风。通过学生评教、社会评教、教师互评,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征文活动”增强了教师的光荣榜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观看十六大”“游三峡大坝,展祖国未来”激发了教职工爱党、爱国情感。在学生中,大力推进学校小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积极开展“小帮手”“小标兵”“小伙伴”“小卫士”“小主人”五小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文明、弘扬正气,逐步克服了一些学生不善合作,自制力不强等现象,使学生逐步养成了文明、诚信,勤学、守纪,爱国、爱党的良好品德。

  总之,我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宗旨,实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创建了县级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县级模范职工之家,营造出金坪小学靓丽形象。特再次申请县级德育示范学校的评比

  。望批准。

  学校年终考核自查报告

  对照标准自查反思

  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

  各位领导:

  大家好!

  今天各位领导来我校进行年终考核检查,在此,我代表全体师生向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是一所农村普通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约21870m2,生均占地22.45m2,

  19个教学班,974名学生,75名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67.8%,教师资格证持证率达到100%,55岁以下新课程、继续教育、计算机二级培训参训率都为100%。正副校长3人,均取得校长岗位培训合格证。学校校舍建筑面积6563m2,一座3920m2的教学实验楼,其中教室24个,设有生物、物理、化学三个实验室及语音室、图书室。一座1560m2的教师宿办楼,一座集微机教学、多媒体教学的教学会议室为一体的475m2综合楼,操场占地19亩。600m2的食堂因受地震影响,严重受损,即将拆除。XX年9月建成了一座471m2的沼气厕所,内附设猪圈及大棚蔬菜。

  本年度,我校工作总体情况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牢牢把握“德育是首位,教学是中心,效率是灵魂,质量是生命”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强了学校管理、安全管理、德育教育、教学管理、后勤保障和灾后重建等工作,全面推进了以质量为主题的素质教育,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办学方向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科研为先导,改革为动力,质量为主线,育人为根本”的办学思想,以“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为目标,以“好学、善思、明志、笃行”为学风,以“严谨、精深、博爱”为教风,以“求严、求实、求新、求真”为校风。一个校风正、学风浓学校已经形成。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新一轮课改为重点,以培养“五型”教师为抓手,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将新课程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高举质量大旗,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二、学校管理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好的领导班子是营造一所好学校的决定因素。我校行政会成员总共有12人,校长1人,副校长2人,党、团书记、工会**各1人,主任6人。多年来,学校一直十分重视领导班子建设,注重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管理水平,班子成员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结构搭配合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学校设有校长办公室、党支部、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团总支、工会等组织机构。教导处下设六个教研组。组织机构健全,岗位职责明确,实行分工合作,建立了“决策——执行——操作——反馈”系统。校长依法办学、抓全面、负总责。副校长分管一条线。党支部书记负责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工会及教师代表大会负责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执行层面,各部门严格按照学校的集体决策,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操作层面,认真组织实施。反馈层面,通过工会、教代会等途径,利用每学期的学校发展“金点子”征集、“师生需求调查”、“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信息,供决策层采纳。这样,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为了加强对教学这一中心工作的领导力度,增强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学校在实施年级组管理模式的同时,在领导班子中实行“四个一”制度,即主管一方面工作,带一门主课,下一个年级组,蹲一个教研组,实现了学校目标层层落实,班子成员人人有责。形成了整体工作校长统抓,局部工作有人主抓,教师代课有榜样,每个年级均被重视,教研工作保障有力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学校管理基本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体现效率与和谐。

  我校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每一个岗位责任人做到“九有”即:有目标、有责任、有信心、有思路、有步骤、有重点、有考核、有反馈、有特色。我们的策略是“靠精细创造公平,靠公平激发动力,靠情感赢得信赖,靠信赖激发热情”。学校的工作安排到哪里,考核奖励就跟

  到哪里,将教师的工作与考核直接挂钩,在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制度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向业绩倾斜,向正气倾斜,让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师德高尚、成绩突出的教师干得气顺,让年轻有为、积极上进的教师有施展的空间。推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创设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充分的成功机会,激发无限的创造热情,营造完美的教育环境,让每一名学生享受更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位教师从事更适合的教育,让学校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提高工作、学习的幸福指数。

  三、德育工作

  我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学校德育机构健全,有学校政教处、团总支、班主任、教师、家长、校外辅导员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学校每学期都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有措施、有方法。以加强感恩教育、书香教育、成功教育三大教育为重点,制定了详细的德育活动计划,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电视等资源,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致辞、演讲比赛,征文、手抄报展览、书画展、签名活动,告别不文明行为活动,募捐活动,迎奥运活动,诗歌朗诵会,争创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团员、文明班级、进步生、学优生活动等形式,分年级,分阶段落实德育任务。政教处定期开展学生仪表仪容、个人卫生检查和附近网吧巡查,以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抓常规促文明,抓好学生的习惯养成。学校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利用班团活动、升旗讲话等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在抓好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工夫。学校规定三、九月份是规范教育活动月,组织学生熟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举行“学规范、用规范”比赛。利用主题班会开展争“做文明学生”,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好评。学校还实施一日常规评价制度,每天都有学生值日,从宿舍到教室、从学习到生活对每个班级、每名学生的一日常规进行量化考核,使常规管理做到了科学化、制度化、日常化,有效的发挥了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利用积极评价来树立典型,影响、感染其他学生,在学生中掀起比学赶帮、百舸竞帆的学习热潮。学校定期开展“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的评选活动,让学生参与,由学生评比,选出先进,学习榜样,用身边人、身边事来鞭策先进、激励后进。校园广播宣讲先进事迹,培育氛围。学校宣传栏也定期更换内容,奖掖典型,鞭策后进。

  (三)、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定期到社区服务,到敬老院、卫生院、社区道路为做服务性工作,配合社区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文明活动,开展警校共建活动,聘请派出所法制副校长,每学期到校进行普法讲座2次。

  (四)、指导家庭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形成家长、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网,建立与家长联系制度,重视教师家访活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老师倾心爱护,定期交谈,解决学生学习上、心理上等负担。

  (五)、开展常规教育,传统教育。经常性进行时事教育,重大会议和国内国际重大事件,都及时进行专题教育,并做到有活动、有实效。组织诵读《弟子规》,用经典影响熏陶学生。

  四、教学工作。

  (一)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确保课程目标的完成

  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我校非常注重教学日常规、周常规和月常规检查的落实。一方面实行每周一次的年级组会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另一方面,每周按时检查教师的听课笔记

  和备、讲、辅、改、考情况,并填写《年级组日常规检查记载表》、《周常规登记表》和《月考核汇总表》。立足课堂,年级干部和教导处进行不定期推门听课。提倡教师早读、午写早到岗。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已经形成。

  (二)提高实践新课程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在新课改推行中我校要求教师要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要树立学生意识,一切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牢固树立新课程意识,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教师通过教学行为的转变、课堂教学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组织和指导实验教师按照新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大胆探索和创新。每周相互听一节课,每月写一篇典型教案和一篇教学反思相互交流。组织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促进教师在自省自悟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狠抓了“一转、一改、一培养、一变化、五优化”工作。注重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狠抓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室里的变革,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狠抓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注重课堂教学的优化。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手段的优化,教学环境的优化。

  可以看到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形成。师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交往互动中发展。教学改革方向逐渐明晰,课改理念己深人人心。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升。

  (三)以教科研为途径,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我校充分引导学校教师立足于问题研究,立足于校本研究,立足于课堂研究,掌握校本教研的基础流程,养成校本教研习惯,形成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

  1、落实教研工作常规:坚持每周每晚的教研制度。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制度。认真开展“每人一堂好课”、“示范课”等系列活动,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提高课堂效益。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结合对活动的认识和感受,进行认真总结,并组织了反思评比活动,使老师走上了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教研活动课题化。具体办法为:首先是找出本学科存在的突出问题;接着根据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定研究策略;再在校内上公开活动课,实施既定策略;听后认真评议,课后反思、研课交流,总结教学经验和方法,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这样以来,教学效果明显好转,学生学业成绩提升较大,及格率有所上升;最后,整理各组校本教研成果。

  2、教学管理部门做好跟踪调查和反馈。对课堂教学每时每刻全程参与,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晴雨表,特别是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反馈,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是改进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学校组织学困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式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到:教师上课时学生参与状况、我对教师讲课听懂程度、教师是否经常鼓励、作业量的满意度、作业批改满意度、教师是否经常个别辅导等十几个方面。最后,将调查原始材料及数据统计反馈给教师本人,教师根据反馈进行改进。

  3、以“教学能手”评比为契机,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教学业务技能比赛、教师基本功竞赛、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比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等活动。着力打造骨干教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4、建立校本教研长效机制。我校校本教研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学校领导参与各组活动。教研活动中做到“四有”:有中心发言人、有教研课题、有教学案例、有活动记载。使老师们能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研究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来提高课堂效率。强化备课组的职能,实施校园合作教研的机制和文化,探讨教师合作教研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改善教师专业发展的状态。本学年校内上公开课、研讨课、展示课达50多人次。

  (四)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学科整合

  我校远程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从一个新鲜事物转变成教师手中理想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我校现在配有学生微机教室2个,教师计算机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共计150台计算机,接入互联网。各个功能教室的《管理人员职责》、《设备管理制度》、《光盘播放管理制度》、《资源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等一应俱全,有专人管理。

  认真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本学期实行全员培训。通过课堂教学、上机实践、讨论等形式,使培训活动更好地开展。培训过程中,要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调查,随时了解教师学习情况。抓好对学生的培训。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系统地对全校学生进行电脑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目前我校每一位老师都能操作微机,下载制作课件,都能在多媒体教室上公开课。相关档案资料齐全规范。

  20**年我校上报10份远程教育成果,包括课堂实录、课件和论文,分别获得区电教中心一、二、三等奖

  (五)以毕业年级工作为重心,较好的完成了学校下达的目标任务

  毕业年级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综观一个学年的工作,从开始到中考结束,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先后召开毕业年级培优补差专题会、毕业年级体育训练工作会议、商议拟定四月调考复习备考计划的毕业年级备课组长专题会、如何提高一次性合格率的措施、家长会、学生会、教师专题会、质量分析、学法指导经验交流等教学专题会议;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毕业年级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中考又取得佳绩,中考校均分进入全区前三名,较好的完成了学校下达的教学目标。

  五、安全管理

  学校安全工作遵循“教育为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治”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原则。

  学校行政会的所有成员,组成校长领导下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校安全管理工作。

  1.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完备详尽的安全工作制度。包括《安全工作管理制度》、《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学生安全公约》《安全管理责任书》、《安全责任协议书》、《学生安

  全监督员职责》、《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全体教师会议期间各楼道负责自习纪律人员职责》、《门禁制度》、《门卫工作职责》、《教师安全职责一览表》等十余项制度,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无间隙、无漏洞的制度管理。

  2.学校实行安全工作岗位责任制。校长为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年级主管班级工作的中层领导,负责本年级班级的安全工作和校内以及校周围的安全治理工作的管理,各年级主管教学工作的中层领导,负责教育教学环节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领导小组的决定,主管后勤工作的中层领导,负责学校硬件设施的安全管理,班主任是班级安全的直接负责人。

  3.全体教师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安全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将安全教育落实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集会、讲座、报告会、黑板报、网络、知识竞赛、活动课,学科教学渗透等形式,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知识的结构、认识能力的差异等,开展安全教育。根据季节、地域、环境等不同特点选择重点内容,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火、防盗、防病、防溺水、防触电、防煤气中毒、防交通事故、防震减灾、防意外伤害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特别重视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充分利用警校共建、交通安全教育等形式,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减少交通事故。重视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在开展投掷、跳越、球类运动锻炼中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纪律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形成健全人格,并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4.根据《教育系统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了楼道疏散预案演练,陈仓电视台做了现场报道。

  5.加强安全检查和汇报。学校对具有安全责任的机构或个人,设安全检查登记本,要求总务处每周至少排查一次,各班级每天排查一次,对不安全隐患予以登记。对发现的问题,自己能排除的迅速排除,不能排除的及时上报对口主管,主管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上报校长。校办室要建立完整的排查档案,对排查人、排查时间、查出问题、解决方案一一记录在册。加强了校舍及各种教学设备器材和生活设施的安全管理和维修。

  6.制定修订了《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地方病工作制度》、《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工作方案》、《预防与控制甲流工作方案》等疾病防控工作制度。加强门禁检查登记,落实晨检、午检,重视对学生进行预防食物中毒教育,教育学生不吃生冷变质食品,不吃不洁和不明底细的食品,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坚持消毒工作,配合卫生院为师生接种乙肝疫苗、甲流疫苗。

  六、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经常性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有计划,有内容,具体可行。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推行师德信用承诺制,校长向教师承诺,工作带头在前;教师向学生承诺,以崇高的师德要求来规范自己。教师能为人师表,从不接受学生家长的礼品和宴请,不委托家长办事,不搞有偿家教、爱岗敬业、具有高度责任感。有自我发展意识,注重学习,更新观念,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和提高。

  2.以人为本,创造性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在物质分配,评优普级上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实行事务公示制度。建立教师岗位责任制,有比较科学的教师考核制度,做到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有机的结合,定性考核与量化考核结合,尊重教师的创

  造精神,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以学校考核小组评议为主,并让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建立了教师业务档案,详实记录,教师成长发展的全过程。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教育的持续发展要求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多年来,我校在市、区“强师兴教”精神指引下,重视和加强教师培训管理工作,努力拓展教师培训的渠道,。

  (1、积极贯彻市、区教育区教师培养文件精神,组织教师参加岗位职务培训、新课程培训、计算机等级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历提高教育等。

  (2、依托市、区、镇三级教学新秀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名师的评选活动,努力开展岗位练兵。

  (3、依据实际,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规范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了较为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

  二是用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每学期,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注重解决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了问题即研究的课题研究目标。

  三是以专家引领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我们先后聘请了西安高新一中、宝鸡中学、区教研室等名师专家来校讲座,同时尽可能创造条件到名校学习取经,促使教师不断教育教学观念和专业知识结构。

  四是积极搭建平台,加强教学督导,实施岗位练兵,激励、催化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的主要做法有:(1)、进行课堂观摩:按学科分组开展教研活动,分段推出“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研究课”、“成长教师观摩课”、“新教师汇报课”、“换岗教师见面课”等。教师之间开展听课、评课,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2)、开展跟踪指导:将各学科优秀教师组织起来,成立“评教赛讲、校本教研指导小组”,制定听课指导计划,定期听课、交流、评价、指导。(3)、视频教研:为了促进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注重课堂教学细节,有效开展评课活动,我们开展了视频教研,通过拍摄课堂实录,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

  五是通过现代远教工程的实施,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促使教师提高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现在我校80%以上的教师能够熟练的利用计算机编排试卷、进行成绩处理、上网交流学习。许多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授课。

  七、后勤管理

  学校后勤工作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学校各类物品采购,保管制度健全,定期检查、清点。学校财产分类造册,帐物相符、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后勤保障好师生学习、生活所需的物资供应,有消防、供水、供电生活设施,食堂有专人管理。

  严格财经纪律,遵守财务制度。

  建立收费公示制度和收费卡制度,学校实行一费制:收费有标准收据,接受社会监督。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学校综合统计、财务校产、文书等档案齐全,记载详实,立档规范。重视档案管理专档存放,专人管理,能及时检查,方便使用。

  八、灾后重建

  5.12地震,也为我校带来了新的机遇,按新的区域布局调整,我校与二中合为初中,政府总投资1307万,扩建征地19亩,新建3694m2的教学楼,可设32个教学班,满足1500名学生学习,新建3671m2的实验办公楼,设有理化生实验室、音乐、美术、地理教室、图书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阶梯教室、会议室等。新建729m2的餐厅,改建原3920m2的教学楼为学生宿舍,改建原475m2的综合楼为教师宿办楼。目前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建设,一所布局合理,雄伟壮观的千河一中即将矗立于千渭之汇.

  回顾我校一年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是管理水平和艺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如对独生子女,特别是留守学生如何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二是安全工作如何做得更好。有些是学校内部管理的完善问题,有些是政策不配套的问题,如学校的门卫、宿舍管理员、校医的编制设岗经费问题。

  三是如何提高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分配好绩效工资,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的幸福感。

  四是如何充分发挥使用好电教设施、图书、试验设施,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是如何在新课改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六是如何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受挫能力等。

  为**上述问题,我校今后的发展思路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德育为先,以教学为中心,以安全为保障,以活动为载体,以教研教改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落脚点,深入、细致地实施素质教育。为此,我们要:

  ——认真提高教师素质,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业务上提高,待遇上落实,提高教师的幸福感。

  ——抓住灾后重建机遇,使学校基础设施、教育教学设施全面达标,实现育人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硬化,营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好心理咨询室,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培养向上完善的人格。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针对独生子女、留守儿童、问题向上等机遇难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

  ——继续加强安全教育,认真推广体育活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继续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推荐访问:学校考察情况报告 学校考察报告范文 考察报告 学校 范文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