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街道基层工作的调研报告9篇

发布时间:2022-09-06 10:20:03 浏览数:

关于街道基层工作的调研报告9篇关于街道基层工作的调研报告 XX街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XX街道成立于XX年,下辖X个社区。XX年以来,XX街道党工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区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街道基层工作的调研报告9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街道基层工作的调研报告9篇

篇一:关于街道基层工作的调研报告

街道创新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情况 的调研报告 XX 街道成立于 XX 年,下辖 X 个社区。XX 年以来,XX 街道党工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区委和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创建“经济活力街,人居魅力街”的工作目标,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基层社会治理呈现出碎片化、分散化、矛盾化的特点,街道党工委根据实际,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关于街道基层治理的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缘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却存着诸多方面的困境,如何理顺政府、街道、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将企业、组织和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保证社会经济生活长治久安是当前基层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全国范围内,各地区各部门都对基层治理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实践,如撤销街道、扩大社区规模的“铜

 陵模式”;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太仓模式”;依托领导系统、执行系统和支持系统相结合实现街道社区管理体制的“上海模式”;社区自治、议行分离的“沈阳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和培育社区自治的“江汉模式”。这些模式结合各地区实际和现实应运而生,有一定的积极借鉴意义,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借鉴这些优秀的经验并消化融合,同时结合 XX 街道实际,推出一套符合当下的社会基层治理新方法,是这次调研的目的。

 二、街道的实践:

 (一)党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新思路 一是构筑学习宣传网络。发挥街道工委把关定向、统筹指导、建强班子的责任。围绕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结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等为平台,扎实开展各项学习教育。

 二是构筑阵地管控网络。深入细致排查梳理街道意识形态管控阵地。依托社区管理体系,构建起“街道—社区—网格—阵地”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将全街 7 个社区划分为 29 个网格,覆盖辖区内所有意识形态管控阵地。

 三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XX 年年初,街道党工委研究出台《XX 街道 XX 年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点》,统筹安排

 全年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制定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逐条开列党建工作任务要点,明确完成时限及责任单位,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任务更加明晰化。

 (二)优化结构,凸显管理模式新方法 科学整合“大工委”成员单位工作力量,创新实施“大工委 红网格”管理模式。

 一是破除“围墙式管理”模式。采用聘用制形式,吸收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等人为社区党支部兼职委员,书记任“大支部”书记,“大支部”有效扩充了、壮大了社区党支部工作力量。

  二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开展工作并带头执行,要求每一名支部党员都具有“六种精神”,做到“六个带头”。

 三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我街德政园社区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群防群治“千人红袖章”行动计划,成立“慈娭毑”乘务岗,履行劝导店外经营,维护小区环境卫生,义务巡防、为居民排忧解难。

 (三)整合资源,凝聚社会组 织新力量

 一是健全服务硬件设施。促进各社区对办公服务阵地提质升级,将全民参保登记、社保、就业、社会救助、党员服务、党建、计生、文明创建等多项工作整合到一站式服务大厅。

 二是搭建社会公益平台。鼓励社区社区有技能专长和热心社区公益的人士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在居民小区安排合适场地,引进万众和等社会养老机构,为辖区内有需求的老人开展居家养老等爱心服务, 三是创新开展四微活动,发挥党员公共服务载体作用。为深入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增强党员干部存在感,各社区组织在职党员开展四微行动,帮助群众实现“微心愿”,搭建“微平台”、释放“微能量”、递送“微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是营造共建共享局面。我街恒达社区建立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居委—片区组长—楼栋长”四位一体的组织网络,以街道“朝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中心,在各小区设立“劳模工作站”,以点带面,进一步发挥模范的带动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研,街道整体在基层治理方面的效果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街道、社区三者关系还需理顺。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受政府领导,但当前街道存在职权不明晰,基本上只是在完成政府和各部门交办的“刚性任务”,街道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同样存在问题,政社分开的原则落实还不是很到位,居民社区治理体系还存在漏洞,人员、经费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保障机制还不健全。

 (二)基层治理人员队伍还需加强。我街道人员身份错综复杂,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当前我街有工作人员 X 人,共计 14 种身份。街道的工人和集体干部年龄都在 30—45 岁左右,大部分是中层干部岗位,他们也是街道队伍的中坚力量,这部分人受提拔使用的限制,工作平稳,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潜力难以挖掘。同时,我街道缺乏年轻和专业人才,基层服务和管理难以提品质。

 (三)社区居民间联系还需巩固。当前基层治理越来越依托科技的力量,但目前街道社区虽然搭建了各种微信群,但其吸引力不够,也难以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社区居民虽近在咫尺,却远若天涯;虽身在社区,但心在社区之外,对社区没有认同感。这对基层社区治理无疑构成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街道的建议:

 (一)加强以党建促治理。夯实基础,构筑坚强堡垒。压实党建主体责任。把党建工作目标任务量化、细化,列出责任、任务、问题三类清单,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级责任体系。多措并举,丰富党建载体,按照“一社区一特色”的理念,实现党建工作与日常服务管理的融合发展。实施“一核双融五化”党建工作模式,全面推进群众工作“连心”行动。

 (二)构建基层多元共治模式。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努力向民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高效型政府和法治政府转变,不断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让不同主体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与不同主体建立起沟通协作机制,吸纳更多的主体参与到基层政府治理当中,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奠定基础。

 (三)

 明确各项制度保障。健全规范基层治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惩治有权不为、有责不负行为,保护民众和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设置专门的领导机构和治理系统,建立职能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将治理深入到基层各个领域和角落;配备责任心强、勇于担当、熟悉法律的职业化管理队伍,形成治理目标、治理条件、治理措施齐备的基层治理保障体系。

 (四)提升辖区居民参与度。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时必然要跟各种利益打交道,由于每个人都是经济人,只有当居民认为参与社区事务跟自己利益相关,才会形成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动力和积极性。就业和生活如何保障是他们最为关切的个人利益问题。街道和社区应抓住这个与居民利益诉求契合的关键点,做好居民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广泛动员居民参与。同时通过文化手段动员居民参与,比如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社区动员宣传、社区公德培养、社区精神塑造等。借助于社区团队,让社区居民参加到社区团队之中,不仅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社区居民的组织再造,而且建构了社区居民的线下的有机联系。

 (五)构建基层社会自治的文化。不仅要赋予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权利和机会,更重要的是要增强新型社区的凝聚力,培育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激发基层社会活力,逐步培养社区居民的集体意识和行动能力,可以通过建立社区事务居民征询、居民公约等制度,发挥业主大会等制度作用,创建常态化的民意表达和协商议事渠道,通过搭建微信群、QQ 群等多种形式的虚拟平台,以及亲子互动、养身健康、娱乐等活动平台,积极培养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进而在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中让社区居民到实惠。

篇二:关于街道基层工作的调研报告

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多次强调,“社会治理的重点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要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如何有效的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作用,实现城市基层治理的创新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对于基层党组织,尤其像 XX 街道这种人口密集的老城区街道来说,显得尤为迫切。

 一、基本情况

 XX 街道成立于 XX 年,位于 XX 火车站商业圈,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区街道。下辖 XX、XX、XX 街 X 个社区,辖区面积 X 平方公里。全街有家庭户 X 万户、户籍人口 X 万人、常住人口数 X 万人。街道党工委下辖 X 个社区党委,X个基层党支部,其中“两新”支部 X 个,直管党员 X 名。目前两新党员 X 人,离退休党员 X 人,流动党员 X 名。辖区

 餐饮店面多,老年人口多,基础设施欠账大,一半以上居民是外来人口,街道、社区“兜底”压力非常大。

 从 XX 年 XX 区启动三大工程、九大行动以来,XX 街道党工委立足辖区实际和居民需求,以“品质提升”为主线,强化统筹协调功能,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治理始终,探索出“一网三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即:一张“红网”覆盖,社会化、精细化、专业化等“三化”为支撑,形成“一社区一品牌”的基层党建格局,使群众关切的城市管理、安全稳定、民生服务等问题得到精准、高效解决,社会治理显著成效。街道连续保持“省安全生产示范街道”和“省依法行政示范窗口”称号。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编织网格化“ 红网” ,形成基层治理最大覆盖。一是理顺党组织体系。根据楼栋分布特点、党员分布等情况将辖区划分为 X 个管理网格,党组织依格而建,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四级组织工作体系,推动党建网格与城管、综治、安全生产等网格管理单元进行“多网融合”,形成“横到边、纵到底、无盲区” 的兜底治理网。二是理顺“两新”组织管理。XX 年以来,对辖区内凡有三名及以上党员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实现“两新”党组织全覆盖。对非公企业管理采取“1+5”

 模式,即街道和社区的 4 名党建专干分别联点 5 家非公企业结成联系帮扶对子,对非公企业的党员教育、主题活动开展等实际问题进行联络帮扶,其中常青树老年公寓和湖南正阳光电集团两个非公党支部获评 XX 区红旗党组织荣誉。三是理顺网格责任权属。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推动街道、社区干部下沉网格,楼院党员浮出网格,在职党员回归网格,驻街单位党员融入网格,通过街道区域化党建联席会、社区共建议事会等机制,引导网格党组织有序研究处理网格管理事务和居民问题,形成了“网格事务党员管,社区事务大家办”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社会化格局,汇聚基层治理最大合力。一是强化“党建+物业”。以 XX 街社区为试点,探索党建与社区物业管理联建模式,打造“365 管家”项目。初步形成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共同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模式,在居家养老、物业服务等领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该项目获评 XX 区“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二是强化“党建+志愿服务”。XX 社区以“文明出行”“义工服务”“左邻右里”为支撑,共建打造“益起来吧”微公益党员志愿服务队。火车站社区发挥“银发先锋自治队”余热,发动辖区单位、居民群众组建“校园安全联盟”“爱心义剪”等志愿队。今年以来,开展健康课堂、义诊、爱心送教等志愿服务 X 次,《XX 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垃圾分类我能行”

 等宣讲活动 X 次,“我们的节日”移风易俗等志愿活动 X 次。三是强化“党建+区域共建”。以 XX 先锋共同体项目为抓手,与省文联等结对共建打造 365 管家”文联服务中心;与佳兆业联合打造党群之家、好女儿讲习点、创客空间为一体的商圈党建品牌——佳兆业广场党群服务中心;与晓园公园倾力打造全省首个党建文化主题公园,成为党建元素遍及、市民行步知史的红色教育基地。通过阵地联用、资源联享、治理联抓,形成区域化党建和社会治理“一盘棋”。

 (三)加强精细化管理,发挥基层治理最大效能。一是提档升级,优化街域环境。XX 年启动社区全面提质提档以来,街道以党建为引领,通过三年时间建设和优化社区服务阵地、停车场地、管网体系等基础设施项目,规范新增车位X 余个,安装家庭油烟净化器 X 余台,并依照“先限后退”的原则,取缔持续近 X 年的晓园早市顽疾,XX 街老宿舍区、朝阳一村等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二是党员带头,创建和谐街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政策解释、困难帮扶、亲情谈话等,在 XX 一村 X 栋危房拆迁工作中,实现 X 天签约清零、X 天腾房倒地,无人上访、无人阻工、无人有遗留问题的骄人业绩,同时平稳化解友谊东、擎天广场、潇湘国际二期等项目司法强征户遗留积案,街道连续三年实现“零非访”目标。三是多方联动,提升综合治理。街道纪检监察室、综治、城管、司法等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基层

 调解组织作用,围绕 X 热线和信访工作,建立“街道信访工作联合回访制度”,XX 年以来,受理各类民事纠纷 X 件,纠纷调解成功率达 X%,市民 X 投诉明显减少,居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四)坚持专业化原则,凝聚基层治理最大共识。一是补足精神之“钙”。创新学习方式,利用微信群开展“21 天跟读打卡学习”两期,发挥“银发先锋讲堂”“好女儿讲习点”等教育功能,开设“讲习夜校”点 X 个,开展党员集中春训、“学习强国”等培训教育 X 余场次,不断为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二是铸造“干事”队伍。推广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1+4”管理考核办法(即 1 套街道管理考核办法和目标管理、平时考核、群众满意度、重点事项奖惩 X 个分项评价细则),年终街道对所有干部予以评级,评定结果为“一类”的给予相应奖励,对评定为“三类”的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激励引导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三是成立“连心”帮扶队。X 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全部下沉担任网格员,既做政策理论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又当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群众诉求的办事员、居民群众的服务员,形成以党工委成员为核心,党建、民政等干部分工负责的“一核多元”的“连心”帮扶队。今年以来,街道 X 余名党员干部已入户走访 X 余家,收集群众诉求和建议近百条。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基层党务工作者流动性大,党组织统筹引领能力还存在一定差距。基层党务工作者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的现状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目前,XX 街道共有党员 591 名,其中 60 岁以上的退休老党员占近 60%,党员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党员干部结构的不合理,加之对有能力的年轻干部缺乏相应的“人才聘用机制”,导致人员流动性大,留不住人才,从而致使党组织统筹引领能力不足,离新时代社会治理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基层人员 配置和工作经费不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缺乏现实保障。当前基层治理事务杂、任务重,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仍面临配备不齐,经费保障不够的瓶颈,社会治理难以做到全覆盖。如:目前我街社区干部职数仍然未配齐,XX 社区缺员额编制 1 人。再如:XX 年 XX 街道创新打造全省首家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就耗费了 60 万,创新党建项目主要由街道工委统一实施,而党建经费主要由区里统一拨付至各社区基层,街道层级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等问题较突出,一时不易解决。

 (三)面对社会治理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基层党员干部不能完全适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教育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群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因找不到渠道或

 不愿意走依法维权途径,甚至少数群众片面强调个人维权,出现了信上访不信法、信闹事不信法现象。而少数基层党员干部不善于依法办事,遇到困难问题,习惯于“集中整治” “软治理”,导致潜在的矛盾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不能及时化解,加大了社会治理的成本。

 四、对策及建议

 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加凸显基层党组织作用,切实以党的坚强领导来构建和谐社会,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困难,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建议推进基层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机制的落实,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探索扩大、增设定向人员岗位的招录,解除基层工作者的后顾之忧,为基层留住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如:面向基层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基层工作人员,通过组织推荐、筛选等方式,多渠道搭建其成长进步的平台。

 2 、拓宽稳定的投入渠道,为基层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建议依据省市的相关文件精神和区财政实际,强化党建和社会治理经费保障。加大对街道、社区的创新项目的经费扶持,同时也建议将社区基层支部书记按照与“两新”支部书记同等标准给予相应补贴,以提高基层工作者干事的积极性。

 3 、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拓宽基层党员干部思维和视野。建议把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由区、各街道、各社区分级分领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升街道、社区、非公一线党务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创造进修学习、外出考察、参观交流的机会,让基层工作者开阔眼界、拓宽思路,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

篇三:关于街道基层工作的调研报告

街道 加强 基层治理能力 建设工作

 情况调研报告

  基层治理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当前特殊时期的考验,在基层治理中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坚持实事求是,以问题为导向,对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层在联系服务群众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与群众切身利益、幸福获得感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对国家治理体系实现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持续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这场突如其来的没有硝烟的战“疫”,直接考验着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基层工作人员要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

 水平,更好地服务好群众。笔者以 XX 区 XX 街道为研究对象,浅谈当前对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基层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少,负担重

 基层社区作为治理体系末梢,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更凸显出在重大卫生事件中的社区工作人员不足。比如:XX 街道王府管理区辖 X 个村改居(X 栋楼 X 余人)、X 个行政村(XX 户 X 余人),工作人员 X 名,人均负责 X 个村居、X人的大情小事,平时忙得团团转。在管理区出现确诊病例后,又负责起对被封楼的 X 户 X 名被隔离居民的生活用品保障、环境消毒等工作。舍小家为大家,24 小时值守解决居民疑虑和满足居民的需求,其工作压力倍增。

 因社区工作人员平时忙于事务,特别是流动性较大的社区,因平时没注意积累群众资源、治理资源,非常时期自然就更加无法识别群众、发动群众,导致关键时刻社区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在抗疫开始时期,针对社区里面的群众人员构成情况掌握得也不是很到位,虽然通过后期的摸底进行了统计,但是也暴露出基层人员不足导致的日常工作不到位的问题。

 (二)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淡

 在重大卫生事件中不能仅指望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关键在于能否让广大社区居民发挥作用。疫情当前基层组织还是倾向于包办一切,而事实上又力不从心。整个社会面的参与和协同还有较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开展联防联控工作需要大量工作人员,但基层出现了无人可用的窘境。虽然通过市区部门干部下沉基层以及紧急招募志愿者得以临时补充基层队伍,解燃眉之急,但也反映出在社区居民动员上的能力不足。大部分公众游离于公共空间之外,在突发事件中容易成为“看客”和“旁观者”,而难以成为“积极行动者”。特别是在流动性比较大的城市社区,由于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连接并不充分,陌生人社会状态并未完全转变,紧急时刻就难以形成有效且持续的互助和互救。

 在调研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部分群众对村居工作人员的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对村居工作人员的工作不配合。工作人员被群众破口大骂,甚至被打的事件也是时有发生。还有一部分群众不如实提供信息,给疫情防控带来很大的隐患。

 (三)先进技术普及差

 在此次疫情的应对处理中,工作人员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治理中的进一步应用有了更充分的认识。通过网上人口调查登记、爱城市 APP 和易通行 APP 等互联

 网技术,大大减少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实现了快速通行,人过有痕,后台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但是也要看到基层治理方面在先进技术上的运用的欠缺。比如:在人口摸底过程中是通过工作人员深入楼宇,逐户逐人地进行登记;平时运用最多的信息技术单纯地通过微信、QQ 群等。有的社区虽然安装了人脸识别硬件系统,但也是处于闲置状态。有的即使建立了所谓的“智慧平台”,由于缺乏运营和用户,在关键时刻无法发挥作用,暴露出区情不清、信息僵化、联结用户少、应用较孤立等“不智慧”的问题。可以说在基层治理中智慧化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基层信息化工具。

 (四)驻区高校疫情防控是重点

 XX 街道作为 X 所高校,拥有将近 X 万师生,两个商业街区的承载地,将是 XX 街道的下一个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高校招生范围遍布全国,开学后学生来自疫情状况不同的地区,长途返校途中的疫情暴露情况也不可预知。同时,高校人群构成不仅涵盖在校学生、教职员工,还包括厨师、保安、保洁等。高校师生的活动空间相对有限,且存在活动时间、空间、轨迹高度重合的现象。大量师生在高度重合时间内聚集教室、餐厅、图书馆等相对密闭场所,从而形成高校人群的高度密集特征,这使疫情防控的难度大大增加。

 二、对基层治理的意见与建议 以问题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极为鲜明的理论品格,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为鲜明的特征。因此坚持问题导向,紧密联系基层治理中的实际问题,对于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充实基层工作人员队伍,引入社会组织服务

 基层工作人员人手紧张这是导致很多基层工作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需要上级有关部门更进一步的指导与支持。短期内要自上而下用力,鼓励、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这样既能让机关干部带头走群众路线,也能够充实基层工作队伍。

 长期来看,要对当前基层工作事务,做好分级分类,对不该做、做不好的事项进行清理。从量、质方面提升基层工作水平,加大对基层干部的支持力度。比如:针对社区,通过放权赋权切实解決社区权责失衡问题,提高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拓宽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发展通道,加大物质和精神奖励力度等措施,提高基层岗位的吸引力。

 进一步探索广泛吸纳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到治理中来,把部分事务合理分解分流给市场和社会组织,各展所长,各尽其责建设治理共同体。通过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方式,大力培育社区社团。要进一步明确物

 业公司作为基层社会治理重要组织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定位,将社会治理责任纳入对其审核考评体系,发挥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二)了解群众,发动群众,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遏制住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出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这为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指明了方向。要把此次疫情防控中建立的“1+5+X”网格化等联动机制健全为长效机制并不断优化深化,拓宽共建“基层治理共同体”方式方法。依托本次的居民摸底情况,要认真梳理,并对人员的变动情况及时地掌握跟进,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团结群众,关键时刻才能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三)运用高科技,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正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在此次疫情中,

 通过全面的摸底,工作人员掌握了社区内居住人口和就业人口的数量、年龄、户籍地等信息,今后要保持动态更新人、地、建筑、设施、企业单位等数据。充分地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在日常治理工作中,基于动态数据的社区运行监测,可有效协助街道社区了解人群特征,获悉民需,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并开展后评估,辅助开展街道治理决策与公共服务。

 要以 XX 市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补足基层在数字基础上的短板,以区级或市级为单位建立服务于基层管理的智慧平台,实现与公安、医疗的数据分享,接入商超等服务企业,作为了解群众、服务群众的平台,实现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目的。这不仅是实现治理创新的重要途经,也是未来更好地处理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四)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

 虽然目前教育部要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高校不开学,但是作为拥有X所高校近X多万师生承载地的XX街道还是要提前谋划,需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与高校对接,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做好大学生开学前的各项准工作备。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严格落实校地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发挥地方组织优势和服务优势,多与高校沟通,了解高校在疫情防控方面的需求,尽力协调解决遇到的實际困难和问题,

 共同担起疫情防控和保障返校师生生命健康安全的责任。同时,充分发挥高校师资科研优势,结合当前疫情防控中基层社会治理显露出来的问题,加强与高校合作,开展专项研究,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篇四:关于街道基层工作的调研报告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推动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我县城市化建设进程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强力推进街道社区各项工作上台阶创特色、争一流。我办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走访、征求建议和意见、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充分听取驻区单位和居民不同意见。调研期间共走访驻区单位 12 个居民 50 户 74 人开会讨论 4 次外出参观学习 2 次。在此基础上本人经过认真梳理、总结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市街道办成立于 2002 年 8 月 正式开展工作于 2003 年 4月现有干部职工 50 人。街道办位于**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辖区界限北至**村(**村与***火车桥之间有 25 户 100多人 计划生育工作属街道办管理,但社区其它工作又不属于街道办管理);南至**桥、**大桥东至**烟草公司后墙 西至

 **及**沟辖区总面积 4.5 平方公里总户数 6554总人口23391 人其中农民 594 户 2507 人居民 4182 户 15307人流动人口 1778 户 5577 人辖区划分为 12 个小区分别由 12 个牵头单位协助管理。街道办辖南关、北关两个社区居委会指导下寺湾、道镇两个基层社区居委会内设计生站、人武部、民政站、司法所、综治办等工作机构承载着辖区内的党建、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化、科技、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党管武装等多项职能。

 二、近年来社区工作运行情况 1、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街道办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辛勤工作办事处现有 15 间办公用房一大间集体办公用房和一间会议室办公设备基本维持正常办公运转。南关居委现有办公用房 7 间会议室1 间建有社区支部办公室、警务室、计生卫生服务站、低保工作站但距一个标准社区“四室三站一场”还相差甚远。北关居委现在租房办公2007 年 10 月份由政府划拔了办公场所目前办公场所的维修工作全面展开。

 2、整合资源合理划分社区 街道办根据县委、 县政府相关规定与民政局一同按照“管辖区域与户数适当、界线明确、区域相对集中,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 将辖区划分为 2 个社区居委会 **

 社区、**社区 12 个居民小区** 。

 3、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街道办共有 50 名在职干部职工由于年龄、文化结构的参差不齐加之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缺乏社区工作经验制约着社区工作的快速发展。为了全面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办事处狠抓干部自身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促进的工作方针组织全体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干部对社区工作的认识开拓了视野明确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4、社区各项功能逐步趋向完善 社区的功能就是服务社会、服务居民充当城市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我办根据工作实践逐步探索理清了以县委政府领导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管理格局 全面完善社区各项功能 社区党建、社区精神文明、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保障等机制运转良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功能 基本达到社区服务的要求 健全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了“平安社区” 、 “文明和谐小区”系列创建活动。强化了“社区是我家 建设靠大家”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美化家园爱护环境极大的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推进了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合疗、卫生、救助制度得到健全社区旧貌得到

 改变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快速发展。

 三、当前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各级领导和部门对社区工作重视不够居民的社区意识不强 街道办事处虽然成立了数年对全县城市建设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仍有部分领导和部门、单位对街道社区认识不到位日常工作中个别领导和部门、单位对街道社区支持不够甚至有极少数领导和部门根本没有社区这个概念对街道社区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支持和参与。更有甚者将社区当成其“二级单位” 直接对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一度出现“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社区”的不良工作机制把社区当作“筐” 什么事都往里装许多业务不经过部门分解直接压到社区。导致社区承担的行政事务过于繁重更谈不上勤于服务居民。调查中发现驻区的部门、单位在日常工作上只认单位不认社区社会性工作突出部门、行业特征根本不能体现社区特点。加之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认识模糊。普遍认为社区就是开证明、管卫生对社区活动缺乏了解对社区工作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诸如此类现象的存在延缓了社区的健康有序发展。

 2、社区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街道办事处办公条件简陋不能适应新时期社区发展的需要不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无法满足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当前街道社区办公场所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是办公场所相对不固定不利于社区的长远发展二是办公场所太小30 名计生干部没有办公室只能聚集到一间大会议室办公过于简陋的办公场所条件严重制约着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更谈不上规模的扩大和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 三是办公条件简陋 虽然现有十几间办公用房但只是在一个楼层大厅内用简易的木制框架和简易木板隔置而成冬不保暖夏不隔热潮温阴暗如遇停电整个房间、楼道一片黑暗没法工作。而且这种简易办公房还存在极不安全的火灾隐患。四是根本达不到当前省政府提出的要建设“四室三站一场”的城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严重阻碍着街道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

 3、体制不顺权责不明 街道办的职能职责不清功能定位不准工作内容不明。一是目前社区居委会对自身性质不明属性不清定位模糊职责不明虽然社区居委做了大量的社区管理工作但他们的管理职权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上级职能部门的授予和法律的认可使社区居委在开展工作时显得没有权威缺乏力度。二是与辖区相关职能单位职责不清混乱管理多数部门往往把社区看作“二级单位”  直接对社区安排工作 形成“什么事都要社区参与 什么单位都可以指导社区工作”不良工作格局而且绝大数是只安排不投入直接导致社区负担过

 重。如街道社区本无居民宅基地审批职能但要承担土地矛盾纠纷调解等类似情况普遍存在。三是村居混住外来杂居社区管理“两张皮” 。红旗队村虽地处街道社区但红旗队村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属街道办管理党建、精神文明等其他一切工作由城关镇负责。类似交叉管理的诸多问题还很多严重制约着街道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

 4、经费不足社区费随事转问题有待于解决 社区成立以来在面向社区服务的同时有关职能部门把大量的工作任务下到社区实行了重心下移、职能下延而部门工作任务进入社区后却没有按“费随事转、权随责走”原则来开展工作没有把工作或活动所需经费转移到社区给社区带来了很多困难和矛盾。如有的部门搞一些调查工作只发一张样表要社区按户数复印分发有的部门下达工作任务还需社区制作画版、台帐要完成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还需街道社区投入大量的资金街道社区的环境卫生要求街道办管理负责但居民的卫生费用和其他所有收费是由城建部门收取街道社区本身没有固定的财政来源办公经费相当严重短缺。

 上述问题的存在 促使社区干部为了应付事务设法开辟财路但对真正应承担的社区建设等工作却无法投入精力、财力。

 5、居民参与不足共建意识不强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

 众性自治组织。要把社区居民委员会建成这样一个组织需要社区全体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行。然而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广大社区居民不理解、不支持社区工作参与共建积极性、共建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社区干部的下区调查、人口摸底、计划生育排查置若罔闻对于计外怀孕、超生现象没有任何强制性措施工作起来显得苍白无力看到社区干部上门干脆闭门不理甚至有谩骂现象许多共建单位对参与社区共建、支持社区活动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街道社区行政级别低对共建单位来说往往显得“人微言轻” 工作无法推进。

 6、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社区制与过去的单位制、街居制有所不同从管理理念上来说它强调以居民为主以人为本关注社区居民的物质利益、精神文明、政治参与、生活交往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方面日常事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干部对自身的定位较多地停留在“政府派出机构”的理念上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因而在社区服务范围、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在调查中同样可以看到对社区管理工作力度不够造成的负面影响此类情况集中表现在计划生育、系列创建活动等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内人口结构更趋复杂流动性加大管理难度增加存在的矛盾日益尖锐社区计

 生工作承载的工作量与计生队伍管理体制形成明显反差。目前街道办计生站仍为副科建制队伍人员太少与乡镇计生工作相比明显存在管理体制不顺重视不够。计生执法主体资格不明确不能有效地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

 7、城市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欠缺 现在我县街道社区人口已达到 2 万多人对比外市、县城市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办事处、富县、洛川、子长、宝塔区、**、安塞等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可以看出我县此项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 街道办人大机构只设人大联络员一人 副科 每次人大召开会议时辖区人民代表与城关镇人民代表一起组团在人大闭会期间人大代表的组织、联系和履行代表职务等各项活动仅靠联络员一人完成工作力度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到城市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四、今后社区工作建议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管理逐步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单位人”逐步向“社会人”的转变 使社区成为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群体的聚集点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为充分发挥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央中办发[2003]23 号文件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及国务院 《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 号 文件精神 结合我县街道社区工作实际

 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建设区管理领导体系 社区工作重在组织领导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下街道办事处成为一级管理的地位得到明确。随着权力的下放街道办成为街道行政权力的中心 “以块为主、各块结合”的基本模式已形成为了有效地克服各块分割一是建议成立由街道办事处牵头派出所、房管所、环卫处、工商所、医院、市容监察大队等单位参加的城区管理委员会。城区管委会定期召开例会商量、协调、督查城区管理和社区建设的各种事项制定社区发展规划。二是建立县级领导包小区工作制度健全社区“三层”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即决策层由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代表组成定期召开成员代表大会研究讨论决定街道社区重大事项执行层由街道党委办事处、社区居委一套班子组成人员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街道社区各项具体工作领导层由县级领导分别包街道社区十二个小区参与街道社区建设负责组织管理、协调、监督街道社区发展等具体工作通过建立县级领导包小区工作机制使县委政府把社区建设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重视研究我县街道社区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进一步明确领导体制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力度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发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建设之中。

 2、加强设施建设构建工作平台 按照**省政府出台“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实施十个重点项目”宏观调控政策依据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服务功能全覆盖。建议上级各相关部门在组织领导、政策倾斜、资金投入、工作措施等方面给予街道办更大的支持。力争使街道社区尽快、 尽早建成“四室三站一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机构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3、理顺体制关系重新划分街道办的管辖区域和管理对象明确单位职责和管理权限 街道社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中办发[2000]23 号文件提出的县委政府领导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街...

篇五:关于街道基层工作的调研报告

街道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XX 街道下辖 XX、火车站、XX 街 X 个社区,街道党工委下辖 X 个党(总)支,其中机关支部 X 个、社区党(总)支部 X 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支部 X 个,党员 X名。近年来,街道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天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根据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加大了党建工作力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 、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不规范,与社区建设的繁重任务不相适应。一是在领导机制方面,虽然成立了相关领导和议事机构,但联系沟通、协调运转机制不健全,只挂名不出征,成为摆设,上下联动出现断层现象,难以形成工作合力。二是长期的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体制,

 造成当前一些辖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共建合力不强,内在动力不足,离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三是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制约激励机制。大部分在职党员的“单位党员意识”较强,而“区党员意识”对较弱。

 2 、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有效的机制,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一方面是社区党员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不强。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大量下岗、失业职工中的党员将组织关系转移到了社区,但许多人内心却不能接受由“单位人”为“社会人”的现实,认为到了社区会失去单位的一些待遇,因此对社区党组织这个新家心怀顾虑,不愿融入。此外,党员分布复杂,同一社区中,有新经济组织党员、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还有流动党员,增加了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难度。如辖区火车站社区,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人流量大,流动人口多,对党员的管理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是社区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措施单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社区党员活动场所短缺、面积狭小,党组织的管理能力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社区中的一些党员的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党员管理教育模式僵化、内容单一,基本上沿袭了党政机关的传统做法,局限于定期组织读书看报、座谈讨论的小圈子里,缺乏趣味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3 、社区财力、物力的投入较少,自我发展能力欠缺,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方面,工作经费严重短缺。社区的办公经费主要靠很有限的财政投入和“化缘”来维持,经费短缺,给支部开展工作、活动造成一定困难和压力。社区党建财力、物力匮乏的情况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经济路子少,实现自我发展难度大。特别在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社区服务、壮大社区经济遇到的难题较多,如社区工作起步晚、基础差、市场潜力小,导致发展步伐慢、造血功能弱、发展空间窄等问题。

 二、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 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地区性、群众性、社会性工作日益要求由街道、社区来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兴城市街道、社区管理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市街道、社区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的增多,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迫切需要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这些组织中的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在城市工作中的覆盖面;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社区,迫切需要街道、社区党组织改变管理和工作方式,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社会群众的物质文化

 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给城市街道、社区的管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迫切需要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协调功能和街道、社区的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社区建设。为此,基层党组织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以推动城市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各级党组织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三、新时期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 1 、坚持文化理念创新,推动党建工作与时俱进。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个崭新的开创性事业,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在街道党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从辖区范围看,社区文化建设仍然不够理想。一部分社区认为,文化建设应由政府、企业或社会来办,与社区无关;文化建设需要“人、财、物”的投入,社区无能为力。一部分社区文化处于在建或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网络化、制度化的社区文化。因此,有必要创新社区文化理念,使社区居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共享、共建、共抓、共创”的理念,社区居民民主理念、法治理念、自治理念、发展理念、服务理念、环境理念、文明理念等等。只有实现了社区文化理念创新,才能推动街道党建工作与时俱进。

 2 、坚持文化载体创新,实现党建工作阵地化。

 街道党建工作要以社区文化建设为载体,把党的政治领导和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转化为居民的共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居民的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提高社区文化的参与率和持久度,同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处理好社区文化载体与企业文化载体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是“优势互补、服务互为、利益互与、资源共享”。因此,在进行社区文化建设时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载体。二是要处理好外来文化载体与本土文化载体的关系。我街地处长沙火车站繁华地带,外来人员较多。如果说市井文化是主流文化,那么外来文化便是亚文化。市井有利于安居乐业人口稳定,而外来文化是新鲜血液,二者相得益彰。亚文化既有丰富主流文化的一面,又有冲撞主流文化的一面。这就要求街道党建工作要善于整合,化冲撞为融合,化消极为积极。三是要处理好高雅文化载体与大众文化载体的关系。要不断提高街道文化的层次,当务之急是文化的大众化问题,要把文化还原于大众,积极举办一些书画、民乐、歌舞活动办科普墙、咨询台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3 、坚持文化内容创新,促使党建工作上新台阶。

 街道文化建设要立足于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街道党组织要办好群众最关心的事,办好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事,做到“民思我想、民需我做、

 民困我帮、民呼我应”,广泛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打造居住安心、就业称心、服务顺心、文娱开心的文明社区。社区党组织要依靠、动员和组织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活动,还要鼓励和支持社区党员参加志愿者服务组织,形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网络。通过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活动,相互沟通,促进了解,增加团结,增强凝聚力,使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4 、坚持文化方式创新,提升党社区党建工作的管理水平。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开展活动为样式,以目标管理为抓手。一是要围绕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密切关注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以及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文化项目,充分调动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共建的积极性。二是要围绕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主题,团结组织辖区单位和社区党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多种形式的文化共建活动。三是要通过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签订共建责任书的形式,对共建文化项目实行目标管理。按照“优势互补、双向服务”的原则,社区文化建设要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共建、党建共抓、文明共创。要采取联建方式,整合社区党建资源。联建既包括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结对

 共建,又包括辖区内不同隶属关系的党组织互联互建。通过这种联建,形成覆盖整个社区的党建工作网络,密切各单位党组织的关系,实现社区党的建设基础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成果资源的共享,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要通过广泛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文化活动,使辖区各单位积极为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提供场地、设备和经费支持;而社区党组织则大力加强下岗职工党员管理,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就业,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也为社区内各单位及企业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 、坚持文化保障体系创新,促进社区党建工作常效化。

 社区文化设施属文化硬件建设,它既是社区文化的“外型”,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一是要建设一批有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场地设施。社区党组织要积极兴建社区图书室、体育运动场馆等文化设施。二是要有一定的经费来源。稳定的经费来源和集约化利用社区资源是社区党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坚实保障,要把社区党建与发展社区经济结合起来。采取“财政支持、社区统筹、社会赞助、联建共创”的方法,为社区文化建设及党建创建提供保障体系。三是要制定确实可行的保障政策和措施。近年来,社区经济在促进城市发展,加强社区党建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制定

 一些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从而为社区文化建设和党建构筑长效保障机制。

 6 、坚持文化活动创新,体现党建工作多样化。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文化建设应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宗旨,运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因地制宜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把党建工作及育人工作寓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一是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大型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来彰显党建。二是定期或不定期、有组织或自发地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来丰富党建。三是成立社区各种文化活动组织来宣传党建。四是采用各种文化宣传形式来突出党建。五是健全社区各种文化服务中心来深化党建。

 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深深地吸引群众,并形成浓烈的文化氛围,在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开展党建工作,树立党员的形象,提高党员的威信,从而教育和影响社区居民,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篇六:关于街道基层工作的调研报告

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 存在

 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其中社区是党和政府治理城市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执政党开展宣传与执行政策方针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我国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基层组织建设之路。通过对 XX 市典型社区的实际调研和理论分析,深入剖析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问题和局限性,并对先进基层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推动基层组织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

 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所以新时代如何创新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四个伟大”确保党的基层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营造党建治理新格局,是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课题。

 一、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模式变迁 自 1996 年社区党建工作在上海率先提出以来,全国各级党委、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做了大量有意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我国社区党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代我国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最鲜明的特色是社区党建实现了与互联网时代技术的高度融合,标志着我国基层组织建设由“人力时代”进入“智慧时代”。

 (一)社区党建的概念

 “社区党建是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城市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组织、协调和指导辖区内各种类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完成地域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工作而开展的全部活动和全部工作的总和。它是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全体党员为主体,以服务群众为重点,辖区内各种组织整合资源、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的区域性党建工作”,社区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交叉与结合的

 空间和载点,同样是保障政府政策实施运行的基本单位,所以社区的党建工作则是保证党的领导有力的直接因素。

 “社区党建”一词是两种不同学科的创造性概念,属于社会学与政治学的高度融合,带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出于社会管理路径的探索,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通过“网格化”方法管理社会,确保社会高效稳定运行而划分的基本行政单位。另一方面则是政治属性,新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发展观念已经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各国执政党为争取民心,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逐渐将社区作为角逐政治资源的主要场所。所以不管是从社会管理属性还是政治属性,社区建设对国家发展具有双重属性维度展开的“战略意义”。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社区建设除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功能以外,还必须保证社区工作具有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战”作用,即社区党建工作,通过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保障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二)“ 智慧党建” 的含义

 “智慧党建”是“互联网 +”时代信息技术在党建领域中的新应用,是借助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技术对党的组织活动等进行智能管理,形成党员建设的智慧环境,我国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用智慧管理理念指导党建工作,应用新媒体等高新技术,使党建工作便捷高效,增进

 组织与群众的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力量,故而“智慧党建”模式应用而生,我国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也实现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走进了“智慧党建”时代。

 二、XX 市 XX 区 XX 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局限 XX 市 XX 区 XX 街道共有 X 人,下辖 XX 社区、XX社区、XX 社区、XX 社区、XX 社区、XX 社区 6 个社区。近年来,国家科技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方式呈快捷性、时效性、综合性等特点。面对新的时代特点,传统社区治理方式与基层组织管理出现了普遍“不适应”的局面,主要表现为社区党组织建设不完善、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不联动、社区党建工作缺乏创新性等方面。

 (一)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第一,XX 市 XX 区 XX 街道辖区内共有 9 个党支部,市党员 X 名,其中 60 岁以上党员占比 40%,流动型党员占比 12%;另外 XX 市是典型的移民型城市,同时拥有众多国有油田企业,随着大量退休职工组织关系的转进转出,造成了一定程度“口袋党员”现象的发生,所以不论是从历史因素和现实状况均加大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难度和辖区内开展社区活动与党建活动的组织难度,故而造成党员与党组

 织无法实现“互通”的局面。第二,党内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党内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造性,学习内容单调枯燥;另外由于党员结构的客观原因和部分党员的主观因素,不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党课学习效果持续性和放射性较差。第三,社区党组织主体责任难以很好落实,管党治党存在一定漏洞,党建工作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管理、严格管理的内在要求,从而导致工作出现一定程度机制紊乱、工作思路混乱问题,致使党组织的权威性受到削弱。

 (二)社区党建机制存在滞后性和缺乏互动性

 社区党组织不仅是管理社区党员和开展党员活动的领导组织,而且是引领社区建设、服务社区人民的主要阵地,故而社区党组织的建设具有双重属性。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存在社区治理主体责任不清楚、社区治理效率低下、社区服务体系紊乱等问题,经常出现权利和义务“真空区”,致使社区治理和党建工作无法正常“两条腿走路”。社区党组织在引领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有时是在社区治理中发生混乱和问题后,才与居委会、物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协调,无法提前做好科学规划,缺乏“前置性”功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其主要原因仍是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的问题,没有将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没有更好厘清社区党组织与居委会、物业公司之间的关系。另外,由于社区内存在一

 大批非公企业和单位,社区党组织对非公企业的指导和宣传力度上均无法准确发力,而且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其他国有企业,例如油田公司、银行、医院、学校等基层党组织联动性不强,这些原因均使社区党组织在进行政策指导和宣传等工作的覆盖率出现“真空地带”,主要原因是社区党组织在工作开展中主动性、互动性、联动性和功能的履行不够。

 三、XX 市 XX 区 XX 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严重阻碍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为彻底破除现实因素造成的党建管理藩篱,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方针,形成联动共抓共管的格局,全面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抓住“智慧党建”契机,破除基层党组织建设藩篱

 针对社区党建工作中的问题与难点,XX 街道党委积极探讨党组织如何发挥更大作用,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社区治理、党务管理,发挥社交软件拥有多功能作用,建立“全方位、多主体、宽领域”的社区党建复合治理体系,开发并应用“智慧党建”平台,整合党建资源,进行“智慧”创新与管理,并且成立 XX 街道官方公众微信号,要求下辖

 5 个社区分别建立拥有自身社区特色的官微,辖区内公众微信号进行友情链接和资源整合,利用新媒体实现与居民、党员的互联互通,提高工作效率,逐渐破除客观因素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影响。

 (二)建立“ 四化” 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

 建立以 XX 街道党委为核心的“四化”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一是努力做到党建责任落实“常态化”。进一步增强抓党建的主责意识,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从严抓好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责任制的落实。坚持党委会定期研究党建工作,不断增强互联网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程度,制定“智慧党建”工程推进计划,把党建工作“智慧”化纳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投入更多精力和财力,常抓不懈,确保抓实见效。二是努力做到示范点打造“品牌化”。结合 XX 街道特征,总结近年来党建工作经验,发挥 XX 社区开展“智慧党建”示范带动作用,突出 XX 社区特色品牌官微“幸福 XX”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将示范品牌的优点向街道辐射,面向全市推广“幸福 XX”智慧党建工作机制的先进性。三是努力做到分类管理“精准化”。结合大党委制度、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等载体,整合各方面资源,着力构建大党建格局。利用互联网云端技术分领域、分行业、

 分类别建立信息化党建工作台账,在专属网络平台持续开展党组织及党员教育管理政治工作,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和个别突出问题。四是努力做到制度建设“规范化”。研究制定智慧党建工作机制开展的详细计划,分领域建立党建规范化工作细则,明确工作任务,着力探索加强各领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重点结合互联网,利用大数据、云存储平台功能全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三)创建“ 六联机制” ,实现“ 互联互通”

 XX 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社企共建,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精诚合作,探索出了党员联管、场所联用、活动联办、平安联抓、环境联建、服务联做互动双赢的“六联”机制,推动“大党工委”模式的构建,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带动其他各類党组织,利用基于互联网平台建立的“六联机制”,实现畅通党员与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保障了基层党建组织活动的“常态化”,逐渐瓦解了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藩篱障碍,真正保障了基层党组织应具有的结构与功能。

 例如 XX 居委会位于 XX 油田采油三厂厂区内,居民多为油田职工或油田退休职工,XX 党支部的党员只有 47 名,而辖区内的油田退休职工党员却有 468 名,在职党员也有 33

 名。XX 党支部没有把党建视角局限在 47 名自管党员上,而是以建设“区域性、开放型”党建的思路,利用“智慧党建”互联网平台,积极主动开展与驻区医院、学校、企业等单位党组织的合作,成立党建工作联席会,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书,社企共建终于破题。另外 XX 党支部根据党员群体特点,利用“智慧党建”平台将党员信息进行分类“归口管理”,按照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分成助老助残、政策讲解、环境保护等11 个党小组,在网络平台上自助认领公益岗位,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建立作用发挥反馈制度,将在职党员参加活动、服务百姓的情况第一时间反馈给“智慧党建”平台,以此作为考核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任务量;将退休党员信息同样输入系统,实行“接续管理”,建立了离退休党员党支部,为服务群众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四、XX 市 XX 区 XX 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而言,XX 街道的实践探索证明,实现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方式,运用互联网使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高度融合,实现党建工作机制“智慧化”的路径,是完全可以有效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党的坚强战斗堡垒的。社区“智慧党建”工作机制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供坚强基层组织力量,全面有效推动新时期“智慧

 社区”“智慧党组织”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层次体现,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突破常规社区治理和党建工作中的固有藩篱,不断完善国家基层治理体系,为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和组织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开启了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模式。

 (一)秉持社区党建工作的双重属性

 社区党建工作具有社会性和政治性的双重属性,既不能完全将社区工作的社会性渗透于党建体系,也不能将党建工作的政治性暴露在社区服务结构中。杜绝基层党建工作“泛自由化”,要时刻保持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统领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服务群众、治理社会方面与社区工作保持一致,围绕公务服务功能进行高度融合,同时保持为民服务的宗旨性,从概念层次厘清含义,从性质维度保持距离,在功能领域形成统一整体。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对党建工作机制认识的转变是前提

 党的基层组织必须要始终向党中央看齐,向全国优秀的党建示范点学习,拥有战略眼光,不断更新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理念与方式,善于结合时代要求,适应国家和社会发

 展的新形势,利用新理念更好组织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加大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信息化培训,着力提升基层干部适应新时代的能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干部总体素质符合社会进步要求,使原先固有理念转型发展,激励基层干部结合自身多年基层工作经验,融合互联网思维,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推动基层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基层干部是社区治理的核心力量,基层社区干部的思维影响社区各方面工作的进行,所以加快“智慧党建”工作机制的学习与推广,必须首先使基层干部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党建工作机制进行全新认识。

 (三)应用数据平台,整合社区资源

 社区党组织是国家进行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在社区治理中,要时刻保持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秉持党组织的政治性,从而带动社区其他模块的结构功能性。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由基层党委牵头,不断整合辖区医院、学校、企业等各基层党组织资源,保障群众公共事业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协调辖区中小型单位实现数据共享,方便政府办公与百姓咨询。

 (四)实现共商共治,保障民意畅通

 社区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公共场所,关系每一位居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民生问题的主要集结点。通过开通网上便捷民

 意反馈渠道,实现居民与基层党组织共同治理,同时保证民意畅通,从源头减少群众对政府的偏见,实现共商共治,形成双向互动。群众与基层党组织的联动不...

篇七:关于街道基层工作的调研报告

街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肩负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我们党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在于始终加强自身建设,从严管党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地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形成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新常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高效、先进的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略的关键,也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保障。

 XX 区 XX 街道地处 XX 河东岸,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基层社会治理难度加大。近年来,XX 街道党工委通过夯实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抓住党小组“四化”联动“牛鼻子”,突出政治功能,在阵地、制度、平台和队伍建设上出实招,多措并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高质量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XX 街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1 、拓宽阵地,推动组织设置多元化。街道党工委从完善组织设置入手,不断拓宽党建工作领域。以社区党支部和居民小组为基础,根据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集散程度、群众生活习惯情况,划分 X 个网格,成立相应的网格党小组,探索“网格化管理,整合式服务”,提升基层组织管理服务效能。一是以“五事”为目标,提高认可度。在党员管理上,要求网格内党员做到“管好家庭事、关心邻里事、做好楼门事、参与村里事、关注社会事”。通过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在中心任务中引领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帮助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先锋模范就在身边。二是以“五有”为标准,增加融合度。在组织建设上,确保“有标识牌、有党员名册和联系方式、有活动计划和制度、有活动记录簿和签到簿、有学习材料”。通过规范党小组活动计划、工作流程等,

 提升党员、群众对党小组的认同感和融合度。三是以“五型”为参照,加大开放度。在平台建设上,打造不同类型的“党员之家”,其中专业协会型 X 个、外出务工型 X 个、参政议事型 X 个、学习先锋型 X 个、志愿服务型 X 个,每半个月举行一次党小组会。搭建以街道党工委为“辐射源”、以各类党小组为“辐射链”、以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为“辐射面”的“点”“线”“面”互促共进的基层党建功能圈。

 2 、强化管理,促进队伍建设规范化。坚持将“党性修养好、群众威信高、模范作用强”作为选配标准,采取党员自愿报名、民主推荐选举、支部严格把关的方法,选优配强党小组的管理服务队伍。一是在摸清党员底数上求突破。以党小组为单位,将全街 X 余名直管党员和 X 名在职党员全部纳入社区党员信息采集库,并建立流动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动态数据库,详细登记每名党员的个人基本资料和近期个人动态等情况。二是在完善管理台账上打基础。建立党小组工作台帐,完善党员参加活动的考勤、学习、会议、远教、实用技术培训等各项记录。三是在畅通沟通渠道上下功夫。建立党员QQ 群和微信群,定期发布党内的重大会议精神,并由党小组长及时传达到每位党员。通过全面排查,规范管理,从源头上杜绝了党员组织关系“空挂”“失联”等现象,确保街道每一名党员都回归到组织的大家庭。

 3 、健全机制,确保作用发挥实效化。为实施有效有序管理,街道党工委致力将党小组打造成为党内活动的“支撑点”、民生保障的“桥头堡”、社会治理的“润滑剂”,给党小组建设注入持续动力。一是完善党小组建设的规范性。街道党工委制定下发《加强街道党小组建设工作方案》,推行村支两委联系党小组长、党小组长联系困难党员、年老党员联系年轻党员、先锋党员联系普通党员的“四联”工作模式,形成用制度管人、以制度促工作的良好局面。二是增强党员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制定《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办法》,将党小组每位党员联系帮扶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参加各项活动等情况纳入积分范围,每季度进行排名公示,每年“七一”开展表彰评选。三是提升党小组长履职尽责的主动性。建立党小组长岗位激励机制及党小组场地补贴奖励机制,对党小组长进行定岗、定责、定期考核,每月为党小组长和家中设置党小组活动阵地的党员家庭提供经费补贴,并根据全年党员家庭在阵地建设、活动开展等情况进行评比,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党小组建设的热情。锦林社区党员孔利玲更是专门将家中一层楼的空间作为党小组活动阵地,受到党员群众一致好评。

 4 、搭好平台,实现组织活动常态化。为提升城市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街道党工委大力开展以“有形、有声、有爱、有为”为主要内容的“四有”党建创建活动。按照活

 动的统一部署,各党小组积极搭建活动平台,丰富服务内容。一是立足发展,建立议事共决机制。各党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议政”会,围绕生产发展、公益事业、社会稳定、环境整治及惠民政策等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广泛商议,改变以往党员干部唱“独角戏”、居民群众坐“冷板凳”的状况。二是立足服务,制定实事共抓办法。找准服务社区的切入点,各党小组建立党小组组长联系居民小组组长、党员联系居民代表制度,收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由社区“两委”会议、党员代表会议、居民代表大会等研究解决。“许多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到社区或街道,很快便得到解决。”西龙村的老党员周秀球深有感触。三是立足和谐,搭建情感交流平台。用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与辖区内单位、企业党组织共同联合举办促进相互交流、群众喜闻乐见、内容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党员零距离交流,开展邻里共帮共促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XX 街道党工委通过一系列举措,街道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得到了普遍加强。但要看到,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能力、作风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底子不牢,党 建基础“ 薄弱化”。突出表现为硬件不硬、软件偏软。硬件方面,大多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偏小,仅限于“办公使用”,难以满足服务党员群众的功能。没地方、缺资金的问题普遍存在。软件方面,制度牌匾上墙较多,但活动记录不经常、不完整,部分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执行不到位,特别是党小组会议不能按时召开,相关资料台账不规范、不到位,没有做到全程留痕、条理清晰。

 二是效果不实,党建创新“ 碎片化” 。党建工作创新浮在表面,零碎而不系统,只抓“点”的选树,在“线”的延伸和“面”的拓展上做得不够,整体效应发挥不足。有的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例如组织生活只讲究理念上的标新立异,但内容依旧形式单一,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时习惯于念报纸、读文件、看电教片、传达上级讲话的老套路,党员干部感觉内容空洞、枯燥,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是考核不严,党建问责“ 缺失化”。党建责任落实和问责机制不完善。部分党组织抓党建的主体责任履行不够,考核内容偏“虚”,考核结果运用和问责力度不够,对基层党组织不作为、慢作为的问责机制不健全。由于街道实际情况,近年来因为环保、信访、安全工作被问责的干部不少,但几乎没有因为抓党建而被问责的干部,致使基层干部对抓党建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基层党建抓得不够深入、不够扎实。

 三、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1 、坚持突出全面过硬,强化基层基础。一是夯实队伍建设。在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的基础上,继续充实党务工作力量,优化队伍结构、加强能力培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基层党务干部队伍。二是落实基本制度。大力实施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实现组织健全、制度完备、运行规范、档案齐全,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使党组织更有凝聚力、影响力。三是强化基本保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和基层干部激励机制,形成人财物向基层倾斜的鲜明导向。持续加强基础阵地建设,重点做好红色广场、红色长廊、红色标识等建设工作,注重阵地服务功能,实现阵地、工作、服务“三个全覆盖”。

 2 、拓展探索创造创新,提升服务实效。一是提高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机关干部“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党代表结队帮扶等活动,把服务群众落实到党员的日常行为和经常性活动中,为群众提供“一站式、零距离、一条龙”服务。二是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介、新技术、新传播手段,用现代科技元素增强活动吸引力。打破以往常规,探索“开放式组织活动”,将党组织活动适度向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党员和广大群众开放,方案策划、主题选定、活动形式

 等尽可能让党员群众“按需点菜”,提高参与率和积极性,增强社会影响力。三是坚持示范引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挖掘选树村(社区)、机关、企业、学校、非公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先进示范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全街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坚强有力。

 3 、严格全面从严治党,完善自我革新。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建责任清单,明确具体目标要求,推动各级党组织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党建工作督查考核,重视结果运用,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形成重视党建、大抓党建的鲜明导向。二是严肃党内生活。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过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促进党员干部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完善和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探索强化党内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三是加强关爱激励。要贯彻落实好选人用人相关政策,拓宽街道机关、村(社区)干部晋升渠道,让基层干部心里有盼头,工作有劲头,让党员领导干部打消顾虑,轻装上阵、开拓创新、勇闯敢拼,汇聚起改革攻坚、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

篇八:关于街道基层工作的调研报告

街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为落实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年”部署要求,聚焦六项重点任务,继续推进“三大工程”“九大行动”,XX 街道党工委在区委、区政府及区委组织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建引领、共建共享”为抓手,以夯实城市基层党建为统领,以提升社区服务品质为重点,以形式多元、内容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基本情况

 XX 街道党工委现有基层党组织 X 个,其中社区党委 X个、社区党总支 X 个 、“两新”党组织 X 个。直管党员 X 名,在职党员 X 名,流动党员 X 名,离退休党员 X 名,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 X 名,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 X 名。全街共划分党建网格 X 个、党务工作者 X 名。XX 年培训入党积极分子X 名,转入党员 X 名,转出党员 X 名。

 二、主要做法

 1 、强化党建政治引领,压实城市基层党建责任。一是组织生活严格化。按照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标准,严格落实专议党建和党建联点制度,专题研究制定《XX 街道 XX年度城市基层党建年度实施方案》《XX 街道讲“习”夜校实施方案》,组织召开 X 次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党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X 个,党工委班子成员到联点单位指导党建工作 X 次,上党课 X 次。二是主题党日常态化。制定下发《XX 街道关于进一步深化“芙蓉先锋”主题党日活动的通知》,X 个基层党支部均制定主题党日活动计划,特色开展“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先锋书包我来送”、“十九大应知应会知识大测试”、“百名党员送党课”等主题党日活动,融洽党群关系。三是创新项目实效化。重点推出“先锋零距离+”书记创新项目。以街道为主阵地,各社区为分会场,建立“互联网+直播”视频体系;依托“锋尚 XX”微信公众号,设置“先锋零距离”交流专栏;开设“先锋 XX”二维码扫描解说功能;开展“每季一星”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依托“有理大家评”项目,开展法律评论;集中力量打造集“专家、党员、群众”于一体的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品牌,做到“学习零距离、响应零距离、服务零距离”。

  2 、深化党建先锋示范,抓实党员学习教育管理。一是抓理论学习,用新思想武装头脑。与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街校共建”讲习夜校,通过“专家讲”“线上播”“上

 门送”等讲习方式,实现党员学习全覆盖;利用“中国共产党”“红星云”、“XX 党建”“先锋潮”等微信公众号,组织开展“积分兑礼品”“在线知识奖流量”等活动,充分调动辖区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抓教育培训,用新理论促进成长。积极推荐推荐明星书记 X 名、社区主职后备人选 X 名、优秀党建专干 2 名参加由区委组织部主办的“125”基层党建骨干培训,建立后备干部成长体系;邀请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德祥专题讲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XX 市委讲师团教研处长齐泊熊专题讲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通过专题培训逐步提高党员干部和党务工作者的政治水平和理论素养;组织党员先后到丰泉古井社区、德政园社区、隆平水稻博物馆等党员干部教育示范基地,开展“不忘初心”现场观摩学习,做到“学经验,促提升”的目的。三是抓兜底教育,用新方式落实管理。采取全天候错时上下班的方式,在街道、社区及居民楼栋设立党员摸底登记台,全面摸清直管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底数,圆满完成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工作;通过张贴公开信、悬挂宣传标语、网上发布公开信、巡防车流动宣传、社区喇叭广播、设立小区登记点等方式加强宣传,吸引党员主动前来登记;社区工作人员、楼栋长和志愿者采取晚上主动上门登记的方式,实现党员兜底管理全覆盖。

 3 、细化党建覆盖力度,落实两新组织提质增效。一是扩大组建促覆盖。坚持动态化摸排和常态兜底组建相结合,摸排出 X 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 1 家社会组织,将人数少于3 人的视可安电子公司、昭明金属材料公司 2 个党组织予以撤销;采取“联合建”形式组建 X 社区联合党支部;同时,加强离退休党员管理,实现党组织实效管理。二是延伸触角促帮扶。指派街道、社区党建专干 8 人为 14 个“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建立指导员任务清单,做好规范党组织活动、完善党建制度、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等工作,提升党员服务能力。三是典型示范促提升。重点抓好网圣腾飞党支部、博耐特党支部、XX 社区联合党支部等“两新”党组织党建工作,集中力量打造 1 个示范“两新”党组织和 2 个“红旗党组织”,以示范性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党组织建设。

 4 、优化共驻共建强度,夯实基层党建发展合力。一是组织共建。通过“阵地共享、活动共推、问题共议”等方式,选聘出职务高、能力高、素质高的 5 名街道大工委委员和 14名社区兼职委员,常态开展结对帮扶、社区建设、教育学习、研究讨论等共驻共建活动。二是区域融合。整合辖区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核矿局、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残联等资源,采取“阵地开放互享、资源统筹使用”的原则,通过“活动共办、服务共做、治安共防、环境共治”的形式,在党员蓝天保卫战、党员送党课、在职党员送服务等活动中,实现“条块联动、组

 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的六融合工作机制。三是街社互动。在辖区 5 个城市住宅小区打造2 个示范小区党支部,与居家养老中心结合打造 1 个特色“邻里中心”,提供家庭医疗、日间照料、亲子早教等日常便民服务和法律援助。同时,在小区楼栋开展“板凳会”“楼栋会”讲习惠民政策带来的好处及发展中的变化。

 5 、亮化党建品牌效应,切实抓牢基层党建品质。一是规范组织建设。按照党支部“一核双融五化”建设要求,形成“党委(党总支)建在社区、支部建在小区、小组建在楼栋”的党建三级格局,推动组织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常态化。二是重塑文化阵地。以社区提质提档为契机,把西边老旧社区建成“精品社区”、东边混合型市场社区改造成“示范社区”,重点对曾家坪、月桂社区党建文化阵地全面提质,在 XX 社区建成“党建文化公园”,在兴和社区打造“手绘党建文化墙”,不断提升社区文化品质。三是激活品牌载体。与湖南师范大学在全市率先授牌创建讲习夜校党员教育基地、与湖南省教育厅搭建在职党员学习交流平台、与 XX 农村商业银行建立XX 首批“党建+金融”社区金融服务站,扎扎实实为辖区党员群众提供贴心服务。目前,街道建立 6 个社区讲习分校、X个企业讲习所、X 个居民小区示范讲习站和 1 个讲习邻里示范中心,X 个讲习小组 X 名宣讲成员,开展各类讲习活动 X

 次。同时,打造“凌霄两堂课”、“紫薇薇课堂”“兴和和联盟”等党建子品牌,实现基层党建大联动,构建城市党建大格局。

 三、存在问题

  1 、基础阵地不够“ 精” ,党建品牌不够“ 响”。街道及各社区在党建基础设施配备不够强,党建活动室“一室多用”现象仍存在;“两新”党组织党建工作、党建活动室均存在面积不够大、平台不够完善等现象;党员群众互通互融共享平台未全面形成;街道及各社区虽创建了党建品牌,但个别品牌效应均未重点凸显和常态坚持,与组织部门主动对接的力度还不够强。

  2 、党建专干不够“ 专” ,活动形式不够“新 新”。6 个社区党建专干中,45 岁以上的党建专干有 4 人,35 岁-40 岁的党建专干有 2 人,普遍存在年龄较大、党建创新意识不够新、党建信息撰写能力不强等现象;6 个社区主职、社区副书记18 人年龄偏大,30 岁-35 岁以下 5 人,40 岁以上 13 人;“两新”党组织过于依赖街道和社区指导,主动创新思路抓党建的力度不足,在党建工作人员配备方面均存在“不专职、不专业、不专注”等现象;个别社区党员活动时常依赖于街道,党员活动普遍存在仿效现象,推陈出新的思路和创新意识不够。如在社区举办的讲习夜校活动,整场讲习讲习活动过于依赖街道,而社区自我创新、主动思考的力度却不够。

 3 、党员管理不够“ 细” ,作为意识不够“ 浓” 。由于辖区市场较多、五小门店较杂,加之市场内流动性党员基数大,造成流动党员管理较难,情况较为复杂;同时,随着离退休、失业及退伍军人等大批党员涌入社区,不同生活习惯及从业特点,导致党员活动组织难、党员参与度不高;个别年轻优秀党员干部常忙于备考而对条线工作有所放松,导致工作效率不够高。

 4 、教育学习不够“ 深” ,监管力度不够“ 严”。自街道开展讲习夜校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以来,虽在辖区掀起了学习“热潮”,但党员自身学习力度不够,深入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专题学习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对理论学习浅尝辄止,没有在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平日对社区及“两新”党组织开展党建专项督查和学习抽查的次数不够多,督查不够深入、不够严格。

 四、下步打算

 1 、健全党员教育机制,为基层党员“ 补脑”。一是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依托湖南省教育厅、湖南师范大学、XX农村商业银行等资源,通过锋尚 XX 微信公众号、米联视频直播、《廉洁 XX》期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二是突出讲习教育主阵地。在现有讲习夜校、讲习分校基础上,继续深挖资源、深研思路、深推典型,加大“走出去学习”力度,实

 现“订单式、互动式、直播式”讲习模式。三是促进党员素质大提升。开设基层党员素质教育提升班和党性素养观摩交流班,采取“集中学、轮流学、交流学”方式,重点培养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党员。

  2 、创新组织管理方式,为基层组织“ 强身” 。一是健全党建制度。明确党支部地位、职责任务、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党支部和支委成员考核制度,建立党支部支委成员职责,并对其发挥支委效应进行考核问责。二是完善服务机制。结合群众连心行动和讲习夜校进家门、送党课活动,完善党员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畅通民意渠道,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制度化、规范化,从制度层面解决党员“不想、不愿、不能”联系群众的问题。三是提升基础设施。在街道办事处一楼重点打造讲习夜校主阵地,在凌霄花街至民生亭沿线打造“红色讲习带”,深级打造“锋尚 XX”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党群互通互融共享平台,真正解群众诉求。

  3 、强化激励保障措施,为基层干部“ 提神” 。一是加大优秀干部培养力度,解决“有所盼”的问题。重点推选一批街道、社区后备干部为社区主职后备培育人选,开设后备干部理论提升班和岗位实践锻炼营,提升后备干部综合素质;采取“优者上,平者下,庸者汰”选拔方式,大力选拔和培育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二是提高

 基层干部“待遇”标准,解决“有所得”的问题。为街道聘用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开设每年 1 次的年度体检福利,做到关爱帮扶零距离;制定基层减负制度,减少工作安排“二传手”现象,做到工作帮扶零距离。三是健全党员关怀机制,解决“有所靠”的问题。通过党员连心行动,建立党内关怀机制,把经济困难的基层党员与干部结成对子,并通过“自愿帮、结对帮、动员帮”的三帮形式,帮扶困难群体。

  4 、改进基层领导方式,为基层班子“ 输血”。

 一是强化作为意识。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用人导向,突出考核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对不能胜任、干不出成绩、不作为的社区主职及时调整,激发基层班子作为意识。二是强化担当精神。深入学习中组部《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采取“领导带头讲、党员主动讲、群众自发讲”的方式在楼栋、小区、社区宣讲新时代担当精神,做到“担当带动担当、作为促进作为”。三是亮化品牌效应。推进***新思想讲习夜校重点党建项目,力争把“讲习夜校”打造成基层党建品牌和示范点;重点打造月桂“邻里中心” “新合小区”“X”2 个小区示范党支部和“新南天古汉国际广场”楼宇党群服务中心,形成党建品牌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篇九:关于街道基层工作的调研报告

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3 3 篇

 关于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

 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意见(*发〔2019〕27 号)》的文件精神,2021 年 10 月,区人大常委会就我区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充分听取了区司法局等职能部门、各镇(街道)和律师代表的意见建议,在探讨我区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现有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区积极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稳步推进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放事权基本做到有效衔接。

 (一)深入开展调研,制定工作措施。一是在改革工作开展前开展调研,充分了解各镇(街道)的准备情况和实际困难。区依法治区办通过对各镇(街道)的驻班指导、专题收集和汇总问题,制发了指导意见。二是各镇(街道)围绕改革工作的制度、人员队伍、工作业务等方面,对应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改革措施。三是区各执法部门有针对性地到各镇(街道)开展走访调研,及时掌握工作情况,助推解决实务问题。

 (二)精准实现事权下移。对市政府公布的行政执法类事权目录进行了梳理,按照“成熟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则,分两批下放各镇

 (街道)。第一批下放 1535 项,第二批下放 471 项,共 2006 项。行政执法类事权已全部下放到各镇(街道),并以公告形式对外发布。下放的事权整体运行状况良好。

 (三)分阶段大力展开部署。今年 3 月,区依法治区办召开各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推进会,由顾耀辉书记提出“五个一”的工作要求,明确各镇(街道)要组建以镇长(主任)担任组长的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领导小组。同时印发《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第一批)实施方案》。5 月,修改执法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将统筹推进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纳入执法协调小组职责。9 月,向其他镇(街道)推广丹灶镇“1+1+N”执法模式和桂城街道“1+2+N”的“快速反应”铁骑队伍。推动各镇(街道)组建以镇长为主任的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或改革领导小组。

 (四)搭建改革运行机制。围绕各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运行机制、指导、监督、队伍建设等方面,打造“1+6+N”工作机制,基本实现改革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目前已出台配套制度 12项。各镇(街道)、区各执法部门亦积极主动出台相关方案措施。

 (五)开展培训,打牢改革能力基础。一是通过统筹各镇(街道)和相关执法部门编制并开展执法业务培训;二是落实各镇(街道)驻班指导工作方案,建立驻班指导的长效运行机制;三是举办执法实务培训班,加强了各镇(街道)的执法队伍建设,提升了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六)灵活运用执法办案平台。目前,各镇(街道)已按照要求,全面启用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进行办案。行政执法“两平台”与智运平台的对接上线、深度融合,形成群众参与、部门办件、流程可见、结果反馈的闭环,打造“群众网格员吹哨,执法人员报到”的智慧执法南海模式。

 (七)广泛开展宣传。一是官方发布实行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权下放的公告,明确区、镇(街道)两级执法事权权限划分和执法人员的管理要求。二是通过专业机构制作的宣传视频展现各镇(街道)的相关承接任务。三是通过多家新闻媒体,对改革工作的推进会、现场会、“两平台”和区智运平台使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四是定期制作简报,提供执法改革的先进经验供互相参考。

 三、存在困难 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存在问题,制约了改革工作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

 (一)部分事权下放存在障碍。在机构改革后,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分局、文广旅体局、交通、医保 5 个单位的执法部门均属于市垂管部门,行政执法权仍属于市级部门,与当前改革工作由区委依法治区办作为统筹单位不一致。部分市级部门对执法事权的下放存在顾虑,个别执法事权未能实现下放。

 (二)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未充分发挥统筹指挥作用。部分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主任由常务副镇长担任,组织架构统筹力度略显不足。部分镇(街道)综合执法部门还是以“块状管

 理”为主,内部采取分片区管辖的模式,存在准备不足。镇(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对其同时作为综合执法委办公室这一协调机构的定位认识还不够,各项统筹机制未能完全有效运转,综合行政执法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三)执法人员和法制审核人员紧缺。虽然改革工作为镇(街道)共增加划拨了 700 多个执法编制,但短时间内难以招录到适格的法制员和执法人员,培养新招录人员也需要较长时间。目前大量执法辅助人员由于不再允许申领执法证,人才流失及人员分流也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执法工作量与执法人员配比严重不相适应,法律专业人才和法务工作者紧缺,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参差,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增编对镇街财政开支也带来相当的压力。

 (四)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主体错位,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有待提升。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将区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及行政检查权调整为由镇(街道)作为主体实施,但与之相对应的行政许可权却没有同步调整。造成审批、监管和执法分属于不同层级,难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综合执法办作为综合线的执法部门,需同时承接区级自然资源、城管、住建水利、农业农村四个执法部门的事权,但与之对应的审批权仍分属于不同部门。“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执法”的原则难以落实。

 (五)行政执法“两平台”推进不够顺畅,各监管执法信息平台有待整合。各级各部门存在多个监管执法信息平台,平台间的信息尚

 未融合,执法人员需要重复录入工作信息。“两平台”属于新开发的系统,系统使用繁琐、流程较为复杂、部分职能序列不完善,功能设计还有待完善,执法人员对新系统的不熟悉,和多个执法系统同时使用的情况,存在一定抵触和畏难情绪。

 四、几点建议 (一)继续推进事权下放。一是积极与市层面沟通协调,争取由区委依法治区办统筹包括市垂管部门执法事权的下放制度。二是充分开展调研,广泛征询意见,梳理本年度下放事权的承接情况,严格把控审查关,更精准统筹谋划下一批的事权下放。

 (二)充分发挥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的指挥统筹作用。提高政治站位,加深对改革工作的认识。落实由镇长担任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主任的制度,不断强化镇(街道)的执法主体责任,把改革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充分发挥综合执法委员会和综合执法办公室的统筹职能。

 (三)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业务水平。尽快搭建好执法队伍架构,有计划地招录法律专业人才,科学配置执法人员,持续提升执法人员的比例,按标准配备协管人员。发挥好法务工作者或法律顾问的作用,通过法制审查,把好行政执法决定的法律关。用好原有的执法人员,有效做好传帮带,顺利完成新旧执法人员的工作交接。加强与改革指导组的沟通联系,着力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业务水平、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确保事权下放能够“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四)加强指导,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根据镇(街道)需求出台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为镇(街道)开展改革工作提供制度支撑。促使多部门联合的执法模式向综合行政执法模式转变,确保综合执法落到实处。

 (五)大力推行“两平台”与智运平台的对接应用。根据镇(街道)的需求,促进“两平台”的优化升级,推动各镇(街道)持续用好“两平台”,做好服务与支持,各执法部门和执法单位实现行政执法案件全流程网办,持续推行“两平台”与智运平台的对接运行。

  关于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 (二)

 我市自全面推行街道综合执法以来,通过科学、合理配置行政资源,建立起规范协调、精简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了管理重心下移,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行政执法中长期存在的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权责分割、执法效率不高、基层执法薄弱等问题。但工作中也面临许多亟待应对和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尤其是“9.20”火灾事故的发生,暴露出当前街道综合执法工作在体制机制上的一些薄弱环节,引发了我们对街道综合执法工作的深入反思:

 一、 推行街道综合执法工作以来的基本情况

 一是有效地实现了管理重心下移。执法队的人、财、物管理权全部下放到街道,使执法资源与街道内的各部门资源、社区资源一样成为街道可以统一调配、整合的行政资源,有效地实现了管理重心的下移和责权的统一,使街道作为政府社会管理的战斗堡垒和一线单位,在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方面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凸现。

 二是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状况有了明显改进。全面推行综合执法以后,长期以来市民投诉较为集中且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得到有效查处的“六乱”(乱搭建、乱堆放、乱摆卖、乱挂晒、乱张贴、乱扔吐)和“三黑”(黑网吧、黑诊所、黑煤气)等违法行为大幅减少,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得到了加强,社会秩序、市场秩序和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市民的满意度有了一定提升。三是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过去多个职能部门分别执法改变为综合执法队统一行使,减少了部门间的职能交叉、权责分割现象,街道层面 70%的社会管理工作纳入综合执法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行政执法中长期存在的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问题。四是一系列创新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在全面推进综合执法改革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新的社会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如行政执法驻警制度、大鹏街道的巡查签到制度、布吉“大综管”协同执法模式、城管数字化指挥中心建设等,这种比较成功的探索,对政府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社会管理资源、革新对各项社会事务的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良好借鉴意义。

 二、街道综合执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推行街道综合执法在改革的方向和路子是正确的,也取得了明显的改革成效,但是由于在体制机制上尚不够成熟、不够健全、不够完善,街道综合执法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综合执法工作的管理范围过大 一是管理职能过多,涉及领域过广。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综合执法工作的决定》(深府[2006]268 号文件)赋予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21项执法职能,这些职能分别自15个职能部门、涉及 143 部法律法规、583 项执法事项。2008 年 9 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街道综合执法工作的补充规定》(深府〔2008〕190 号)对综合执法范围进行了调整,在职能范围上有所增减,减少的都是一些专业技术强、实际执法过程成中涉及比较少的管理事项,增加的都是难度高、责任大且现实生活关系紧密的职能,实际工作总量有增无减,执法任务繁重。二是职能范围调整幅度过大、频率过高、设置不科学。综合执法改革后不到 2 年的时间,龙岗区综合执法部门的职能范围就做了三次大的调整,从老“八项”到“21 项”,再变为“21+4”模式,后又增加查处非法办学、非法废品收购等职能,其间尚有数次小范围的变动,调整幅度过大,调整频率过高,使综合执法部门很难适应。况且新调入的执法职能均为其他部门行政管理事务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调整的原则并不一致,各职能之间缺乏内在统一性,管理事项也缺乏针对性,个别新生事项(如非法午托班问题)连基本的管理规范都没有,执行起来精力分散,无法形成整体管理效应。

 过多的职能、过大的管理辖区、过频的职能调整使得执法力量与执法任务比例严重失衡,导致了综合执法部门长期疲于奔命,同时,简单的集中不但没有彻底改变执法交叉的情况,甚至还产生了新的交叉,并使社会矛盾集中在一个部门,整体导致综合执法部门执法压力空前。

 (二)

 对违法自然人处罚执行难长期得不到解决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综合执法部门虽然对违法当事人可以进行处罚,但是却没有对当事人采取人身强制措施的权力,由于不能对违法行为的最根本最能动的主体形成威慑力,使得综合执法人员常年累月疲于奔命,执法效率大减、执法成本大增、执法威信大降。特别是对于结帮成伙反复进行违法活动的流动人员,处罚更是根本执行不了,甚至不断出现多次暴力抗法事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三)执法力量保障不够到位 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后,在大幅度调整管理职能的同时,并没有相应的调整专业管理队伍,“人随事走”的既定原则没有落到实处,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律人员十分匮乏。尽管市、区多次开展了各类执法培训,但是职能频繁调整、工作任务繁重等条件的限制,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专业性和覆盖面并不是十分理想。同时,街道办事处抽调执法人员从事其他工作、指派执法队执行其他工作任务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而抽调走的多是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不但使人少事多的状

 况进一步恶化,也使人员组成的结构性缺陷进一步加剧。面对范围广泛、内容庞杂执法职能,当前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四)管理模式不合理,实际运转不灵活 一是“条块管理”力度失衡,实际管理中问题多。目前的街道综合执法工作实施的是“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街道执法队的人财物全部交由街道办管理,执法工作由街道办调度指挥,由于街道管理力过于集中,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部门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街道领导多、法律意识不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等客观问题的存在,使执法工作出现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执法资源浪费严重、整体执法效果提升缓慢等诸多问题。二是任务来源多元化,绩效考核不统一。执法权相对集中后,尽管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不直接参与指挥管理,但是各部门、各专项办公室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交付执法...

推荐访问:关于街道基层工作的调研报告 基层工作 调研报告 街道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