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民国至文革前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2-10-20 15:00:05 浏览数:

摘 要:文章以民国至**前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类别、特点、发展及变迁史为切入点,首先参考各类文献、专著、论文、杂志、出版物等资料,并以个案为例重点分析这时期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其次研究各个时期的儿童审美及大众审美,从政治因素、社会心理、大众心态、思想文化及经济体制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儿童审美及大众审美发生转变主要因素;根据儿童读物插画类别,研究其艺术风格,分析其艺术特点,总结各个时期儿童读物插画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及发展。

关键词:儿童插画; 时代特征; 艺术风格

检 索:

中图分类号:J0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4-0033-03

Analyses of the Changes of Children’s Book Illustration Artistic Style from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Early Cultural Revolution

NIU Jin-jin ,SONG Run-min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2768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 on the formation, category,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and vicissitudes of children’s book illustration artistic style from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early Cultural Revolu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t first reference to all kinds of documents, books, papers, magazines, publications and other information and in case, and take some typical cases for an example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children’s book illustration artistic style in this period; Second study various periods of children and masses’ aesthetic preference, analysis of the change factors of children and masses’ aesthetic preference from the political factors, social psychology, mass mentality, ideology and culture, and researches in economic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hildren’s book illustration category, study its artistic style and analyze it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summarizes the various periods children’s book illustration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rt.

Key words :children’s illustration; era characteristic; art style

Internet :

儿童读物插画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儿童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具有教育引导的独特作用,而且在提高儿童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能力、丰富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儿童读物插画研究文献虽然很多,但是很难找到从儿童角度来研究儿童插画艺术风格的文献和书籍,儿童读物和儿童插画只是在大范围内对其进行泛泛研究,没有从根本上研究其类别、艺术特点等;对儿童读物插画的发展,只是笼统的进行阐述,没有从时代特征、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经济体制等因素具体进行透彻分析,没有发现中国儿童读物插画实质性的问题。儿童读物插画研究其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类别、特点、发展及变迁,将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论引入其间并深入分析,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民国时期(1921—1948)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

(一)民国时期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形成原因

1.民国时期中西文化交融的文化思想时代背景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初期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和措施,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同时推动了社会的进程并影响到儿童读物插画的内容表现形式。由于国民政府受西方影响,西方外来思想与文化如巨浪般汹涌而来,中国传统的守旧思想、文化价值观和信仰受到人们的怀疑与批判,广大青年群众掀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浪潮,当时一些知识分子意识到文化精神的守旧不变和萎靡停滞是国势衰弱的根源,人民群众都长期处于社会底层,长期受到守旧思想的影响,为此改变国家命运必须使广大人民群众觉醒,并激发起他们的革命热情。普罗美术思潮的兴起表现出大众当时对社会极度不满的生活态度,并演变为美术界颇有影响的左翼美术运动①。庄锡华在战乱中的学术构建中提到情绪调动是政治决斗中处于劣势的一方为了赢得战争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②。因此美术成为了革命的武器之一,不再以艺术的审美存在而是注重激发群众革命意识。儿童读物插画在此时期成为左翼美术运动的利器,对传统的守旧思想、文化价值观进行抨击。

此外因西洋美术的引入并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形态遭到猛烈抨击,使中国出现了许多美术学校、美术社团及美术展览等,为美术学习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便利的环境。因此儿童读物的插画艺术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大量反映儿童现实生活、社会阶级矛盾、底层人民群众深受压迫的插画作品,揭示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

2.民国时期大众审美观与艺术家审美观的转变

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文化思想、绘画风格及理念传入中国,在左翼美术运动的推动下,大众审美开始转变,人们逐渐抛开封建守旧的思想价值观,开始接受和欣赏西洋艺术。此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海派艺术家,这些画家远赴西方留学,把西方的艺术思想、设计理念、绘画技法带入中国,将其融入中国绘画之中,使中西文化及技法进行融合与交流。如海派代表人物谢闲鸥的作品《谢闲鸥人物仕女图集》继承了宋、元时期的绘画特点,中西结合创造了“竹筋描法”的独特画法。这一时期画家艺术审美发生转变,在继承传统绘画写意基础上,中西结合创造出笔姿简洁、线条遒劲的独特画法,不断探索新的艺术领域,为中国绘画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民国时期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特点

民国时期早起儿童插画具有乡土气息,由于国民政府发起新农村运动,使社会传统逐渐向现代转化,同时将西方文化、艺术引入中国,儿童插画艺术由于受其影响,在绘画上讲究线条有神韵,人物有结构,具有了文人气息,使其从“以文载道”向“画以载到”③转变,新颖的儿童插画不断出现,儿童插画艺术风格种类增多。如线描风格、写实风格、水彩风格、漫画风格等。像中国传统的线描风格其表现手法开始逐渐注重写实,线条流畅简洁,并注重物体结构、体积、阴暗等绘画技法。

水彩风格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水彩画是以我国南宗画的自由意识为远祖、以我国墨色为神髓,并与西洋画相结合的产物。具体特点是人物刻画生动细致,水彩着色轻薄,人物勾线简单概括,仍有传统绘画的精髓在其中;如《儿童世界》第二十八册封面插画作品,在动物的绘画上极为精致,羽毛肌理、光泽刻画的淋淋尽至。乌鸦表情神态栩栩如生,并在当时已经出现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为乌鸦穿上裤子,虽然表现手法还过于生硬,但为以后的绘画创作开启了先河,漫画是从西方引进的,采用西洋的钢笔黑白画法和中国传统毛笔勾线法,以幽默文字配以插图,讽刺和揭露社会上的阴暗,政治色彩十分强烈,漫画艺术从“生活而艺术”逐渐向“艺术为大众”转变。漫画风格在儿童读物插画中大量出现,像儿童刊物、教材、科学著作、故事小说等都有涉猎。民国漫画的主要代表人物丰子恺和张乐平。丰子恺为中国漫画作出巨大贡献,他填补了当时中国在这一新兴艺术领域的空白,同时开创了独具个人特色的融合了东西方绘画方式及技法的“感想漫画” 画派,这一画派在中国漫画界久负盛名。如漫画《高柜台》,描绘了一个衣服打满补丁的孩童,他点着脚伸长手臂想把手中的物品递给柜台内的大人。可是高高的柜台却挡住了他弱小的身躯,柜台上的大人一副全然不知的神态。这幅作品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暗讽当时的政府对底层儿童的冷漠,表达了对受压迫者的同情。同时丰子恺绘制了小学语文教材《开明国语课本》的插图,书中包括单幅漫画、小品、连环画等。一幅幅以儿童为描写对象,构图简洁、洗练的画作,带我们进入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童真世界。

提到张乐平首先想到的是《三毛流浪记》那个经典的大脑袋、三根头发、蒜头鼻、身材瘦小主人公的形象。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是一个受尽苦难、贫穷正直的孩子,他倔强的性格深入人心,在普通民众中引起了共鸣。三毛形象诞生于1935年刊登在《图画晨报》上,自1935年到1937年两年的时间刊登了二百多幅漫画,并出版了单行本。三毛的形象和遭遇深刻映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阶级矛盾、底层人民群众受压迫剥削的真实现状,反映了人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张乐平塑造的三毛形象即鲜明、动作生动有趣,题材又贴近生活,并且无需任何语言就能连续描述,寓意深远。

(三)民国插画形式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在民国这一特殊时期,随西方文化思想和外国资本的大规模涌入,中国的传统绘画风格受西洋画的冲击发生了改变。例如岭南画派的高剑父,他大胆的将中国传统绘画多种技法融合起来,确立相互关系,又借鉴了浮世绘和西洋画的光影、透视、解剖、构图和立体的表现技法,融汇中西、博采众长,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儿童插画因受当时新文化运动影响,绘画的技法和构图方式都向西方靠拢,运用了焦点透视。

“五四”运动后西方的透视法融入中国儿童插画的绘画风格中,儿童插画的透视法则包括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散点透视是中国的传统绘画的透视法则,又称作动点透视。著名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对散点透视法做出解释:认为画面中的空间立场可以在时间中徘徊移动,对多个视点集合并叠加铺成一副情思意境、借物抒情的意境③。像中国最为有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运用散点透视法,在一个画面中呈现多个场景和故事情节,主要表达平面二维内容。而在五四运动之后,绘画主要运用西方焦点透视,讲究立体空间、三维时空的观念,注重人体结构;其美术绘画思想被大家所认识,并逐渐运用到插画当中,最具代表的是丰子恺作品,作品大量运用焦点透视。

民国时期儿童插画艺术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吸收世界先进的设计构图和印刷技术,儿童插画兼具东西方之所长,使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艺术进行了大融合。虽然民国时期是全盘西化,强力的推行西方的绘画技巧,但也给传统艺术预留了一定的空间,为传统艺术继承与发展提供了相互参考的范本。此时儿童读物插画的色彩运用上,由于受民国时期印刷技术的限制,印刷颜色只能为单色印刷或双色印刷,印刷的用色上还是追寻着传统的单一用色。将中国传统文化、地域特点、民俗风情论引入并深入分析,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建国初期(1949—1965)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

(一)建国初期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形成原因

1.建国初期的时代背景

新中国初期国家把儿童插画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界既要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又要批判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既要反对“全西化”,又要反对“颂古非今”;将国外文化之精髓与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当时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内容;儿童是国家的花朵与未来,少年儿童工作提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战略地位,因此党中央在文化建设中大力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视儿童读物对广大少年儿童的教育作用,儿童插画作为文化艺术这一重要领域的重要科目得到充分发展,使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通过插画形式深入人心。此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稳定,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书籍需求量增大。而毛泽东在1953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还阐述了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推陈出新”,倡导艺术家有独立思考,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此时期许多民国时期插画大师重操旧业加入到儿童插画创作中,儿童连环画在这一时期更加丰富多彩,出现大批优秀作品像《哪吒闹海》《孔乙己》《大闹天宫》等。新中国倡导的文化政策使儿童插画艺术风格、种类不断创新,促进了中国儿童插画的繁荣。

2.建国初期儿童审美的转变

建国后至**前这一时期,中国刚从弥漫的战火中走出来,儿童的审美受到社会环境、人格特质、学校教育、艺术氛围的影响。首先在新中国成立后,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国家性质发生根本转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生活平静祥和,祖国一片繁荣。其次团中央将“儿童培养成革命接班人”、团结、培养和教育儿童成为团中央的重要工作,儿童审美倾向受到学校教育影响,并且将成人思想毫无保留的灌输给儿童,因此导致儿童艺术审美方向发生了变化,在艺术领域对事情判断和选择上基本趋向成人的艺术理念。再次建国初期制定的政策及倡导的文化思想,曾经不同程度地受到“左”的和陈旧观念的影响,儿童审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政治的干扰。在建国后至**前,虽然意识形态对文艺的控制比较宽松,儿童对事物的审美敏感性并不高,完全可以按照个人喜好来判断,这一时期受艺术氛围的影响,没有用纯粹的艺术来引领儿童的艺术审美趋向,这与**时期是截然不同的。

(二)建国后的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特点

1.传承中国绘画的线描风格

线描风格最受广大儿童所喜爱,是这时期主要的艺术风格。线描风格早在民国时期已经出现,它早已被儿童所熟悉并接受。建国之后又在艺术题材及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线描画以线描为主。线描风格传承了清明时期的小说绣像,以其线条流畅、清晰,吸收西洋素描明暗法,画面黑白分明④。线描风格强调造型的立体感,它与中国绘画“骨法用笔”相结合,在儿童插画艺术上得以充分发挥,更有一大批优秀的连环画作品问世,受到广大读者及儿童的喜爱,如《鸡毛信》《蓝壁毯》《新英雄儿女》等。线描风格对整个儿童读物及连环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的儿童读物插画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2.吸取西方绘画技法的写实风格

建国后的写实风格与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插画的写实风格有很大差别。两者面对的主要群体不同,民国时期写实风格主要面向成年人,注重艺术表现和感情的抒发。而建国后写实风格主要面向儿童,为适应儿童的感知方式,强调童趣在绘画上注重写实、绘画出的人物表情生动,光影明暗表达鲜明,大量运用明暗对比和透视等西方绘画技巧,使画面充满立体感,场景刻画更为真实,如《迎春曲》《互相帮助》《英雄村》等。水彩画作为这一时期写实风格主要代表,水彩画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作画,通过画笔的含水量的多少,表现色调浓淡和强弱,利用白色底和水彩颜料相互渗透溶解来表现对象,产生明快、明朗湿润融合的效果。如《红军万岁》《一本军事日记》《于子三》《幸福的童年》等,都是吸收西方绘画的绘画技巧进行绘制而成,充分体现建国后儿童插画行业的繁荣昌盛。

3.建国初期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述评

建国初期儿童读物插画风格表现出种类多样化的特点,如包含线描风格、写实风格、漫画风格、版画风格等。其中主要以写实风格和线描风格为主,出现也最为频繁。首先写实风格在建国初期继续蓬勃发展,其既有中国传统线描的勾线技法,又具有西方的冷暖搭配,绘画技法更加成熟老练。如丁深绘制的《互相帮助》儿童读物插图作品,描绘的动物形象更贴近现实、活泼可爱。然而建国之后的线描风格与民国时期有了较大差别,首先它在吸收西方注重人物表情、绘画阴暗分明的艺术技法基础上,再次回归到传统的线描手法当中。其次在人物的造型上更加注重绘画的笔峰走势,讲究实中显虚,以虚托实,绘画出的人物写实、生动流畅,这是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完美结合。然而建国后漫画风格逐渐向西方靠拢,其人物造型、艺术表达方式逐渐模式化,缺少中国传统特色,以丰子恺为代表的中国式漫画逐渐消失。总体来说,在此期间儿童读物插画在建国初期“百花齐放”的政策背景下得以继续发展。

三、结语

本论文通过研究民国至**前儿童读物插画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类别、特点、发展及变迁史,总结出童趣、童心、童真是儿童插画灵魂;因为插画家创作绘画时童心带来生动构图,童真带来明快的色彩,童趣带来活泼的内容④,所以儿童读物插画研究应对其深入透彻分析,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儿童审美角度来探究儿童读物插画的未来和发展。而现如今某些出版社和插画师有跟风的不良习气,不知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艺术手法、绘画特征来表现中国儿童读物插画内涵,因此中国插画家不仅要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而且要吸收老一辈艺术家的绘画功力,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并不断吸收国外的优秀绘画理念和艺术特色,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插画,拓宽中国儿童作家、插画家的眼光,完善、改进儿童读物插画中的不足,儿童读物插画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注释:

①薛永年,对抗战前新美术运动回眸探析[J].艺术生活,2005.(5):55

②庄锡华.文化传统与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历程[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③索米娅.民国时期期刊插图艺术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2

④一可、未名、王军,小人书的历史:漫谈中国连环画百年兴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参考文献:

[1]薛永年.对抗战前新美术运动回眸探析[J].艺术生活,2005,09(5):54-57

[2]庄锡华.文化传统与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历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1

[3]索米娅.民国时期期刊插图艺术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2.01-29

[4] 一可,未名,王军.小人书的历史:漫谈中国连环画百年兴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推荐访问:儿童读物 浅析 插画 文革 民国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