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完整)

发布时间:2022-12-30 09:50:05 浏览数: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简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共分四个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我在学习中长大》、《我和规则交朋友》、《我的角色与责任》。每个单元下设三到四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完整)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简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共分四个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我在学习中长大》、《我和规则交朋友》、《我的角色与责任》。每个单元下设三到四个学习主题,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父母,关注自己);

  2、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2、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

  二、学情简析:

  本班共有23名学生,其中,从本校二年级直接升上来13人,前水峪教学点转入9人,外地转来1人。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但同时,三年级的孩子又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的预设: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2、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3、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二)技能目标

  1、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3、了解自己的态度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

  (三)素质目标

  1、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公正、民主、*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四)情感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2、

  感受与同学见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等相处、互相帮助。

  四、培优转差措施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2、从学生生活中一些*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五、减负提质措施

  1、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六、教学进度与逐周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授课数 备注

  1《开学第一课》1课时

  2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1、我爱我的家》1课时

  3《2、我们的学校》1课时

  4《3、我们的社区》1课时

  5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1、我学会了》1课时

  6国庆放假1课时国庆节

  7《2、向"谁"学》1课时

  8《3、做学习的主人》1课时

  9《4、大家都在学》1课时

  101--2单元复习2课时

  111--2单元测试与讲评2课时

  12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1规则在哪里》1课时

  13《2规则有什么用》1课时

  14《3我们给自己定规则》1课时

  15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1、我是谁》1课时

  16《2、我的责任》1课时

  17《3、我能做好》1课时

  18 3--4单元复习1课时

  19 3--4单元测试与讲评1课时

  20 期末复习1课时

  21期末复习1课时

  22期末考试1课时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有学生38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18名,年龄大多在9岁。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编制了“家庭、学校和社区”、“我在学习中长大”、“我和规则交朋友”、“我的角色与责任”四个单元,共12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安排2-3课时,一册书安排30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三、教材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注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帮助学生建立现在社会所要求的消费观念,特别应避免儿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倾向。

  3、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4、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品德实践中提高道德素质,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从学生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认真、思想纯朴,进取心强。对各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学生的见识面也较广,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上课积极发言,肯动脑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些条件对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都能起到有效的帮助。但是学生年龄小,加上家长对本课程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对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参与率不够高。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全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感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培养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4、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各种职业的劳动都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劳动都是光荣的,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工作计划《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能力与方法:

  1、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初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能自觉地遵守竞争规则。

  2、借助“家庭树”的形象理清家庭结构;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人的辛苦操劳,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关心和体贴家人。

  3、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克服自己的惰性,改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采访、调查等活动,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感受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学会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懂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懂得取长补短能够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古今中外名人从小勤奋好学的故事;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知道一些勤学、惜时的格言和谚语,使这些含意丰富的箴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掌握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了解“绿色食品”;懂得农业生产、工人生产劳动以及日常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全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关心和体贴家人;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一些勤学、惜时的格言和谚语;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难点:

  1、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

  2、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二 、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我们一起成长》·· 6课时

  第二单元 《我的家庭》··· 8课时

  第三单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课时

  第四单元 《七彩的社会生活》·· 8课时

  机动······ 2课时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阅读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1)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篇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简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三年级三个班共139人,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大多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

  二、教材简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安全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长与他人;7、家乡哺育了我。

  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册有前三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主要进行自我认识与同学关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进行安全生活教育;第三单元主要进行与家庭生活有关的教育。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注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如《我想要我能要》帮助学生建立现在社会所要求的消费观念,特别应避免儿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倾向。

  3、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如《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4、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态度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感受与同学见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等相处、互相帮助。

  4、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5、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6、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公正、民主、*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7、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8、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9、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10、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

  约。

  四、课时安排

  第二周——1、自画像(2课时)

  第三周——2、同学之间(2课时)

  第四、五、七周——3、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2-3课时)——4、同样是学习(2-3课时)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八周——5、我不耍赖皮(2课时)

  第九周——6、*安回家(2课时)

  第十周——7、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2-3课时)

  第十一周——8、心中的110(2课时)

  第十二周——9、家庭树(2课时)

  第十三周——10、父母的疼爱(2课时)

  第十四、十五、十六周——11、现在的我能做什么?(2-3课时)——12、家庭的记忆(2-3课时)

  第十七、十八周——13、我想要,我能要(2-3课时)第十九周复*结

  第二十周期末考查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

  一、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三(1)班的品德与社会课,通过了解,三(1)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总会有几个学生顽皮,组织纪律涣散。虽说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但孩子们接受的品德教育和常规教育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学校,这就需要老师能耐心地指导,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和常规教育,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督促学生改正缺点。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将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劳动、手工和活动课程等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它包括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但主导价值是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碰到的道德问题做出准确的判定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朴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老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讨论和交流,大胆发言。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使用电教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思品教学质量。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第一周 我的自画像 2课时

  第二周 别人眼中的我 1课时

  第三周 心中有阳光 1课时

  第四周 温馨的港湾 1课时

  第五、六周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1课时

  第七周 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 1课时

  第七周 说说我们的学校 1课时

  第八周 校园里的发现 1课时

  第九周 给学校画张“地图 1课时

  第九周 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2课时

  第十周 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 2课时

  第十一周 看地图,找家乡 2课时

  第十二周 家乡的山和水 2课时

  第十三周 我的家乡变了样 2课时

  第十三周 家乡明天更美好 1课时 第十附近 我喜欢过年 1课时

  第十五周 家乡的风味小吃 2课时 第十六周 小城故事多 2课时 第十七周 一起采风去 2课时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三年级共有三个班 ,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能按照《小学生守则》要求自己,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正。在去年的期末检测中,合格率100%,但是,也有少数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够强,表现在上课爱讲小话,课余时间不够自觉。这学期,将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 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历史等相关的内容有机融合,设置了综合性学习主题,按单元结构呈现,分五个单元。教材具有综合性、开发性、情感性,形式活泼等特点。每个主题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突出主题间合乎生活逻辑的联系渗透。这样有利于形成社会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协调发展。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面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开发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情感性、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教材形式活泼,富有童趣。它版面新颖,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并采用对话,富有亲切感。

  三、教学要求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生活中要养成文明礼貌关心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关爱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与他人*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与集体生活。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6.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7. 初步知道在*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8.知道世界 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 和不同 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措施

  1、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念,去探究。

  3、充实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切感。

  4、拓展教学空间,创造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念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5、采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我学习,我快乐 3课时

  1、 时光老人对我说 1课时

  2、我有一把金钥匙 1课时

  3、今天我进步了吗 1课时

  第二单元 家庭因我更美丽 3课时

  1、妈妈,您放心吧 1课时

  2、我爱我的家人 1课时

  3、 我们共同面对 1课时

  第三单元 共享友爱阳光 3课时

  1、 大家都是好朋友 1课时

  2、你的心情我理解 1课时

  3、友爱是相同的 1课时

  4、为了友谊,我们共同努力

  第四单元 谢谢你,家乡的劳 动者 4课时

  1、清晨,谁在为我们 忙碌 1课时

  2、 家乡的打工族 1课时

  3、 行行出状元 1课时

  4、“小蜜蜂”在行动 1课时

  第五单元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3 课时

  1、 56个民族是一家 1课时

  2、多彩的民族风情 1 课时

  3、民族团结一家亲 1课时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有学生38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18名,年龄大多在9岁。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编制了“家庭、学校和社区”、“我在学习中长大”、“我和规则交朋友”、“我的角色与责任”四个单元,共12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安排2-3课时,一册书安排30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三、教材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注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帮助学生建立现在社会所要求的消费观念,特别应避免儿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倾向。

  3、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4、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

  一、学情简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三年级三个班共139人,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大多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

  二、教材简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安全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长与他人;7、家乡哺育了我。

  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册有前三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主要进行自我认识与同学关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进行安全生活教育;第三单元主要进行与家庭生活有关的教育。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注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如《我想要我能要》帮助学生建立现在社会所要求的消费观念,特别应避免儿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倾向。

  3、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如《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4、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态度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感受与同学见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等相处、互相帮助。

  4、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5、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6、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公正、民主、*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7、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8、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9、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10、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

  约。

  四、课时安排

  第二周——1、自画像(2课时)

  第三周——2、同学之间(2课时)

  第四、五、七周——3、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2-3课时)——4、同样是学习(2-3课时)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八周——5、我不耍赖皮(2课时)

  第九周——6、*安回家(2课时)

  第十周——7、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2-3课时)

  第十一周——8、心中的110(2课时)

  第十二周——9、家庭树(2课时)

  第十三周——10、父母的疼爱(2课时)

  第十四、十五、十六周——11、现在的我能做什么?(2-3课时)——12、家庭的记忆(2-3课时)

  第十七、十八周——13、我想要,我能要(2-3课时)第十九周复*结

  第二十周期末考查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2)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篇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学情简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三年级三个班共139人,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大多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

  二、教材简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安全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长与他人;7、家乡哺育了我。

  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册有前三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主要进行自我认识与同学关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进行安全生活教育;第三单元主要进行与家庭生活有关的教育。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注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如《我想要我能要》帮助学生建立现在社会所要求的消费观念,特别应避免儿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倾向。

  3、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如《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4、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态度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感受与同学见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等相处、互相帮助。

  4、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5、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6、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公正、民主、*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7、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8、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9、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10、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

  约。

  四、课时安排

  第二周——1、自画像(2课时)

  第三周——2、同学之间(2课时)

  第四、五、七周——3、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2-3课时)——4、同样是学习(2-3课时)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八周——5、我不耍赖皮(2课时)

  第九周——6、*安回家(2课时)

  第十周——7、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2-3课时)

  第十一周——8、心中的110(2课时)

  第十二周——9、家庭树(2课时)

  第十三周——10、父母的疼爱(2课时)

  第十四、十五、十六周——11、现在的我能做什么?(2-3课时)——12、家庭的记忆(2-3课时)

  第十七、十八周——13、我想要,我能要(2-3课时)第十九周复*结

  第二十周期末考查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但也有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3)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篇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三(1)班的品德与社会课,通过了解,三(1)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但也总会有几个学生顽皮,组织纪律涣散。虽说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但孩子们接受的品德教育和常规教育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学校,这就需要老师能耐心地指导,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和常规教育,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督促学生改正缺点。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将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劳动、手工和活动课程等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它包括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但主导价值是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碰到的道德问题做出准确的判定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朴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老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讨论和交流,大胆发言。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使用电教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思品教学质量。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

  一、学情简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三年级三个班共139人,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大多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

  二、教材简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

  1、我和我的同学;

  2、我要安全地成长;

  3、我的成长与家庭;

  4、我的邻里生活;

  5、我的"成长与学校;

  6、我的成长与他人;

  7、家乡哺育了我。

  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册有前三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主要进行自我认识与同学关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进行安全生活教育;第三单元主要进行与家庭生活有关的教育。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注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如《我想要我能要》帮助学生建立现在社会所要求的消费观念,特别应避免儿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倾向。

  3、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如《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4、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态度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感受与同学见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等相处、互相帮助。

  4、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5、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6、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公正、民主、*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7、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8、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9、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10、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一班学生共35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3人。由于是新组建的班级,学生来源复杂,来自全县各个乡镇和街道小学,学生学习成绩和思想水*参差不齐,但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幸福家庭伴我成长》;《我在学习中长大》;《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每个单元下设了三——四个主题,共11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重点难点

  1、了解家庭的构成,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他们他们对社会及家庭的贡献。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2、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3、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等相处、互相帮助。

  4、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构成,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他们他们对社会及家庭的贡献。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3、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等对待,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4、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5、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6、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面图和线路图。

  7、知道学校的组织机构,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

  8、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等相处、互相帮助。

  9、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五、教法学法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4)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0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主题,即:“说说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这三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第二周:《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

  第三周:《社区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第四周:第一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五**:《移动的画板》

  第六周:《合作的乐趣》

  第七**:《地图是一幅画》

  第八**:第二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九**:复习

  第十**:《我家的日常购物》

  第十一**:《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

  第十二**:《购物的学问》

  第十三**:第三单元的总结与提高

  第十四**:综合活动

  第十五**:学生社会生活考察活动

  第十六**:复习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2

  光阴飞逝,一学期的工作又临近尾声,蓦然回首,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本学期,所任教的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也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在这一学年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现对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注重指导,使活动能顺利操作。

  对学生的指导,要从活动方法、活动要求、活动过程的组织等方面进行,使学生先学会操作,再从操作的过程中学会知识,逐步形成能力。“小组学习”是我们常用的活动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们学会了合作探讨,培养了一种集体精神。

  (二)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能力。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发展。

  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成绩,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1、基本情况:三年级学生大部分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松散,学习能力较弱。

  2、具体措施: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道德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时我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3)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课件,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关注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3、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3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二班共有学生64人,男生有34人,女生有30人,同学们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级体。但是还存在着所有独生子女共同的特点—自私,无论做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还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学生们聪明活泼,积极进取,通过三年学习生活的锻炼,他们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各个班的成绩相差不大。整体上看由于大都是独生子女,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自私的特点。这些行为习惯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面。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行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

  二、成绩和经验

  (一)经验

  1、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明显。

  2、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主要是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学习习惯和两操习惯,环境卫生的教育,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1、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 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2、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3、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才能有所提高,而且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4、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习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

  5、利用电教媒体,比如录象、课件等,形象生动的使学生受到教育。

  (二)成绩

  1、学生知道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而自豪,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

  2、学生知道了一些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创新发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们学习,积极动脑动手,参加一些科技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坚强持久的表现,是学习进步,事业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质,每个人都在*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磨练和培养自己的毅力。

  4、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在取得成绩或受到表扬时不骄傲,不断进步。

  5、树立了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面对失败,不灰心、不气馁,积极进取,争取最后胜利。

  6、能分清是非界限,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学习了分清是非的方法,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7、学生知道了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也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

  8、学生懂得了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爱护,见到同学损坏名胜古迹的现象都能自觉批评、劝阻。

  三、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

  说道理,同学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言行不一。

  2、学生和教师的 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长思想品质、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往往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4、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5、学生不能把学到的道理和实际行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一点是做的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教育,切实使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6、不能有效的运用电教手段

  7、应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也、社会公德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不同与其他的行业,我们教育的是一群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光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采用多渠道的沟通,势在必行。

  4、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5、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6、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作到防患于未然。

  7、加强备课的力度,上好每一节课。讲求上课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课,学到扎实的知识。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4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二班共有学生64人,男生有34人,女生有30人,同学们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级体。但是还存在着所有独生子女共同的特点—自私,无论做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还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学生们聪明活泼,积极进取,通过三年学习生活的锻炼,他们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各个班的成绩相差不大。整体上看由于大都是独生子女,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自私的特点。这些行为习惯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面。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行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

  二、成绩和经验

  (一)经验

  1、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明显。

  2、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主要是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学习习惯和两操习惯,环境卫生的教育,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1、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2、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3、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才能有所提高,而且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4、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习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

  5、利用电教媒体,比如录象、课件等,形象生动的使学生受到教育。

  (二)成绩

  1、学生知道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而自豪,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

  2、学生知道了一些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创新发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们学习,积极动脑动手,参加一些科技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坚强持久的表现,是学习进步,事业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质,每个人都在*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磨练和培养自己的毅力。

  4、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在取得成绩或受到表扬时不骄傲,不断进步。

  5、树立了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面对失败,不灰心、不气馁,积极进取,争取最后胜利。

  6、能分清是非界限,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学习了分清是非的方法,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7、学生知道了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也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

  8、学生懂得了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爱护,见到同学损坏名胜古迹的现象都能自觉批评、劝阻。

  三、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

  说道理,同学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言行不一。

  2、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长思想品质、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往往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4、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5、学生不能把学到的道理和实际行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一点是做的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教育,切实使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6、不能有效的运用电教手段

  7、应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也、社会公德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不同与其他的行业,我们教育的是一群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光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采用多渠道的沟通,势在必行。

  4、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5、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6、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作到防患于未然。

  7、加强备课的力度,上好每一节课。讲求上课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课,学到扎实的知识。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5

  本人承担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德育成绩

  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通过本期教育,学生整体有所提高。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

  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对学生的评价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

  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6

  本学期我承担了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把握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能力

  上课时我能够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二、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积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能够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努力做好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其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存在的问题与教训

  1、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2、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3、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五、将来努力的方向和措施

  在今后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我要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深深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作为一名教师,我会把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有机渗透,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从小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他们努力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7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们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级体。他们聪明活泼,积极进取,通过三年学习生活的锻炼,他们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整体上看,不少学生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自私的特点。这些行为习惯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面。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行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

  二、成功经验

  1、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明显。

  2、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主要是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学习习惯和两操习惯,环境卫生的教育,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1、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2、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3、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大唱特唱瑶族山歌,积极参加唱红歌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始终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才能有所提高,而且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4、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习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2、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长思想品质、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往往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学生的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3、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1 / 9 4、部分学生不能把学到的道理和实际行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一点是做的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教育,切实使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公德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4、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作到防患于未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8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二班共有学生64人,男生有34人,女生有30人,同学们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级体。但是还存在着所有独生子女共同的特点—自私,无论做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还需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学生们聪明活泼,积极进取,通过三年学习生活的锻炼,他们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各个班的成绩相差不大。整体上看由于大都是独生子女,表现出娇惯,好吃懒做、任性、主动性差,自私的特点。这些行为习惯是今后教育的主要方面。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不能有效的落实到行动上,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践。

  二、成绩和经验

  (一)经验

  1、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育效果明显。

  2、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主要是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学习习惯和两操习惯,环境卫生的教育,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1、上课、备课是关键。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2、抓好训练,学以致用。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3、抓好落实,常抓不懈。

  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水*才能有所提高,而且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光靠课堂上的说教是不行的。

  4、对于思想品质良好的同学,再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习惯较差,思想观念差的同学,从生活中入手,正面疏导,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

  5、利用电教媒体,比如录象、课件等,形象生动的使学生受到教育。

  (二)成绩

  1、学生知道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而自豪,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

  2、学生知道了一些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创新发明、搞科技小制作的事例,并向他们学习,积极动脑动手,参加一些科技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有毅力是意志坚强持久的表现,是学习进步,事业有成不可缺少的品质,每个人都在*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磨练和培养自己的毅力。

  4、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在取得成绩或受到表扬时不骄傲,不断进步。

  5、树立了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面对失败,不灰心、不气馁,积极进取,争取最后胜利。

  6、能分清是非界限,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学习了分清是非的方法,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7、学生知道了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也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

  8、学生懂得了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人人都应爱护,见到同学损坏名胜古迹的现象都能自觉批评、劝阻。

  三、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

  说道理,同学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言行不一。

  2、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3、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学生的影响来自于多方面,家庭、社会、学校。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其他方面不容忽视。有些家庭教育受家长思想品质、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往往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行,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仍然有一定的难度。

  4、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5、学生不能把学到的道理和实际行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这一点是做的最欠缺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教育,切实使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上。作到理论联系实际。

  6、不能有效的运用电教手段

  7、应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四、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的修养

  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也、社会公德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不同与其他的行业,我们教育的是一群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光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采用多渠道的沟通,势在必行。

  4、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5、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6、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作到防患于未然。

  7、加强备课的力度,上好每一节课。讲求上课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课,学到扎实的知识。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9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新课标要求:《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人、走近世界。本册教材划分为五个单元:《我学习,我快乐》、《家庭因我更美丽》、《共享友爱阳光》、《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体现了“同心圆扩大”的教材设计框架。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习研究教材特点,钻研新课标的要求,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让学生学有所获。现就本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使孩子们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得到较好培养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例如我在讲授《我学习,我快乐》这一单元时,我积极开展“把各种有趣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己的感想”的活动。要求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时间表并总结自己好的学习方法,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班上60个学生都建立了自己的小档案,这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从身边的人或事影响孩子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讲授《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这一单元时,我要求他们做一回小记者,采访身边或者亲人中的打工者,写下自己的采访记录。寻找身边的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己制作一张“状元榜”。孩子们都做得很认真,不仅了解了身边的劳动者,还树立了勤劳致富的观念,形成了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双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分享观(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难同当难减少)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0

  本学期我承担了三(5)班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任务。为了更好的上好本册教材,我积极学习研究教材特点,钻研新课标的要求,尽量做到一课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现总结如下:

  一、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结合自己新学期的新计划新目标,将自己想象中的新形象展示给同学们,形式可用图画,可以有文字或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懂得从别人处获得建议和帮助,以促进自己不断成长。

  二、加强环保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我随时随地引导孩子们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我通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环保的好公民。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教材,采用中队主题会的形式开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

  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有充分的理论指导,才能避免以往满堂灌的错误。

  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有很大的进步。能够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行为错误,提高水*。

  当然,教学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2、有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仍然是个难题

  3、上课形式单调、说教意味浓厚,枯燥乏味,实际效果存在欠缺。

  在今后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我要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必要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好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教育势力,共同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不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同时结合学校的活动如:家长会等有效的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5)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10篇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八个单元。

  1、数与代数:a主要学习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b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c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年、闰年,能判断*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a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b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主要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教学进度表(略)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在经历每一个主题实践活动都生成了一些与学科课程相关的能力。于此,我们想以学科实践活动为基点,开展系统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以推动学生综合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4、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关注社会的好品质。

  5、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6、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

  三、活动措施:

  1、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

  2、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

  3、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5、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6、指导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2、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作为观察的主题,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观和简单的器材(各种瓶子、脸盆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13、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4、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15、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16、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以及

  18、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19、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20、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一辆纸车。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1、通过观察比较稻谷、大米和米饭,观察比较碘酒和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细致地观察。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习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的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22、科学知识: 认识稻谷、糙米和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3、探讨米饭的来历时,体验“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从小懂得爱护粮食。意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生活做出的杰出贡献。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认真听别人的意见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矗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起始学期。充分考虑三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们学习了观察》

  1、《走进科学》本单元用一个主体活动“校园寻宝”来架构全单元的教学,以“宝贝”(学生依“寻宝清单”找到的自然物)作为研究的对象,按“寻找”、“观察”、 “整理”的顺序,依次设计出《校园寻宝》、《观察“宝贝”》、《整理“百宝箱”》三课,试图让学生在科学史的引领下,初步学习观察、分类、简单制作等方法,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愉悦,激发起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与热情。

  2、《身边的动植物》本单元学习的是生命科学部分的内容,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本单元以认识常见动植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在学习分类、归类,同时渗透关爱生命、敢于质疑的情感态度教育。

  3、《土壤》本单元正是以 “土壤里有什么?”、“土壤里为什么能长出庄稼?”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土壤的构成,了解土壤对于人类的作用,感悟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意义,并主动参与到保护土壤的行动中来。从探究能力的训练上看,本单元与三上其他单元一样,以观察、分类、比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兼顾其他探究能力的培养。

  4、《奇妙的水》本单元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我们所熟悉的“水”,观察水的形状、测量水的体积、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涪探究“流动的水”的力量、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形式,等等,让儿童从多方面了解水的性质,加深对水的认识。儿童对水的认识越深刻,就觉得水越奇妙,会从心底里觉得水的珍贵,自觉产生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5、《空气》本单元编排了“周围的空气”、“流动的空气”、“压缩空气”、“空气中的灰尘” 4课,按“找空气→观察、研究空气→保护空气”的顺序,组织教学。“空气中的灰尘”研究主要让学生知道空气是不纯净的,里面含有尘埃和其他杂质,空气污染越严重的地方,空气中所含的杂质越多,教育儿童要保护环境,保持空气的洁净。

  6、《各种各样的材料》本单元教材力图通过对几种生活常见物品制作材料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作的,我们身边的物品各种各样,组成它们的材料也是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在对不同材料的研究中,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7、《我们学习了观察》本单元共设计了“我学习了观察”、“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两课,在第一课中,以西瓜等为载体,牵引学生,对如何做好观察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使学生对观察有较全面和更新的认识。这是“回顾”。接下来在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中则是在总结的基础上“再实践”,走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路线。学生在这一课里将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观察研究岩石。

  三、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3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四、教学安排:(每周3课时)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一周 《校园寻宝》《观察“宝贝”》

  第二周 《整理“百宝箱”》

  第三周 《身边的植物》

  第四周 《常见的.动物》

  第五周 《本地的土壤》

  第六周 《土壤的种类》

  第七周 《土壤的保护》

  第八周 《认识水》《流动的水》

  第九周 《溶解》《浮与沉》

  第十周 《地球上的水》

  第十一周 《周围的空气》

  第十二周 《流动的空气》压缩空气》

  第十三周 《空气中的灰尘》

  第十四周 《形形色色的材料》

  第十五周 《我们的衣服》

  第十六周 《纸》《材料的应用》

  第十七周 《我学习了观察》

  第十八周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第十九周 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考查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5

  一、秋学期教学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学情分析:

  三(5)班共有学生50人。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

  三、本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六、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进行一些尝试。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6、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8、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

  9、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0、在处理教材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数与代数”领域以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的加和减)为主线,结合安排了认识常量单位(克与千克、24时记时法)以及直观认识分数(一个物体或图形*均分得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重点:认数与四则计算;难点:24时记时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在二年级观察物体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安排了从这三个角度观察一些简单的物体和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三视图);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础上,教学这两种*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重点:周长意义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难点: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础上,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大些、有时小些,学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重点: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能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呈现;难点: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了五次实践活动,其中《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与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动,而《农村新貌》是场景型的活动。重点让学生知道独立探索的同时要加强合作交流,明白“倾听”、“尊重”、“互补”会让问题解决得更好;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1、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的质量观念。

  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第二单元

  1、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三单元

  1、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2、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通过多种活动,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四单元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与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五单元

  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第六单元

  1、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八单元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第九单元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第十单元

  通过总复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七、教学进度:

  测量,7课时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9课时

  四边形,6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时、分、秒,3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可能性,4课时

  数学广角,3课时

  总复习,4课时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2、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作为观察的主题,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观和简单的器材(各种瓶子、脸盆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13、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4、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15、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16、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

  18、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19、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20、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一辆纸车。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1、通过观察比较稻谷、大米和米饭,观察比较碘酒和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细致地观察。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习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的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22、科学知识: 认识稻谷、糙米和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3、探讨米饭的来历时,体验“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从小懂得爱护粮食。意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生活做出的杰出贡献。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认真听别人的意见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工作计划。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2、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作为观察的主题,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观和简单的器材(各种瓶子、脸盆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13、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4、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15、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16、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7、了解古代的造纸技术和现代的造纸工艺,通过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节约纸张。

  18、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19、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20、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一辆纸车。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1、通过观察比较稻谷、大米和米饭,观察比较碘酒和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细致地观察。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习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的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22、科学知识:认识稻谷、糙米和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3、探讨米饭的来历时,体验“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从小懂得爱护粮食。意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生活做出的杰出贡献。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认真听别人的意见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教学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六、课程编排及进度

  周次

  计划进度

  (标明所讲授的章节或题目)

  实际

  进度

  备注

  第1周

  新的交响曲--新学期新打算

  本周未正式上课

  第2周

  认识并了解教材

  第3周

  成长手册---快乐“成果袋”

  周一中秋节放假

  第4周

  书包里的环境问题

  第5周

  调查访问

  本周四九月月考

  第6周

  研究性学***纸的变迁

  周一至周五休息;周六、周日上班

  第7周

  学会合作与助人

  第8周

  我为奥运做点儿啥

  第9周

  小组交流

  第10周

  我来动手试一试--剪纸圈

  第11周

  每天时间巧安排小组交流

  第12周

  小组汇报会

  第13周

  我是小当家--做个节约用水的小模范

  第14周

  交流汇报会

  第15周

  研究家养动物

  第16周

  讨论交流

  第17周

  实践活动评价

  第18周

  评选优秀学生

  第19周

  期末监测

  周一元旦放假;本周期末监测

  第20周

  1月13日寒假开始

三年级上册教学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八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四、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五、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

  1、探索自然 2课时

  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 2课时

  3、问题银行 2课时

  4、发现问题宝藏 2课时

  第二单元五官兄弟:

  1、游乐场 2课时

  2、瓜果交易会 2课时

  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

  1、寻找秋天 2课时

  2、果实累累的季节 2课时

  第四单元 有趣的动物

  1、寻访蚂蚁 2课时

  2、动物怎样过冬 2课时

  3、上夜班的动物 2课时

  第五单元 蚯蚓小导游

  1、探访蚯蚓的家 2课时

  2、蚯蚓的房前屋后 2课时

  3、蚯蚓的邻居 2课时

  4、落叶到哪里去了 2课时

  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

  1、自转旋翼 2课时

  2、降落伞 2课时

  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

  1、科学,生活的朋友 2课时

  2、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 2课时

  3、美好的展望 2课时

  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1、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2课时

  2、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 2课时

  3、我也能当科学家 2课时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6)

——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0篇

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两个班的.英语,这两个班的学生差别稍大点,不光是成绩方面,学习习惯的差别也是很大。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对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日常对话用语和一定量的词汇。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有一定的困难,不敢开口,单词掌握不住,需要本学期来加强学习英语的能力,同时本学期应该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

  《新版小学英语》在保留原教材“激发学习兴趣;强调语言运用;突出教材实用性;提供多种配套”等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兼顾城乡学生特点,进一步体现了教材的发展与创新。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

  3、能认读所学词语;

  4、能用所学语言进行语境交际;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态度。

  字母教学目标:

  1)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2)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

  3)字母的正确书写;

  4)字母手写体和印刷体的辨别;

  5)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字母。

  四、教学措施

  1.单词的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学生在学习单词时,教师要渗透与话题有关的交际用语,让学生在交际中学单词,感知语言。

  2.教师设计较为真实的情景,帮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使用语言。在句子教学时要与单词的学习相结合。

  3.教师要本着“体验、反思、归纳、总结、计划”的原则设计活动,即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语言,对所感知的语言进行反思后再对该语言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再设计新的活动来加深印象。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始终围绕形式、意义和功能三个方面,并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4.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起始阶段,要坚持大量输入,少量输出,扩大接触面和文化视野,注意“听、做”在前,“说”在后。

  5.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6.正确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五、教学进度表

  1-2nit1

  3-4Unit2

  5-6Unit3

  7-8 ReviewtheUnit1-3

  9-10Unit4

  11-12Unit5

  13-14Unit6

  15-16Review

  17-18Review

  19Review

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这些学生都是第一次学习英语,以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英语,要求他们从基础开始学习,所以对学习英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养成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始终保持高昂、积极的热情。从上学期的期末成绩看,这个班的语文、数学学科成绩较差,因此,要从根本上解除他们学习差的顾虑,向他们讲明英语是三年级的起始学科,要想学好英语并不难,只要从现在开始,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大胆说,积极做,努力唱,就能学好英语。在*时的教学中,更要特别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这些闪光点,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然后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这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对班里一部分优秀学生要教育他们不要骄傲,不要以为自己的语文、数学成绩不错,就不用努力了。这样认为就错了,要教育他们英语同其他学科没什么联系,要从头开始,同其他同学展开比赛,比一比,看谁学得,记得快。

  总之,要通过种种手段和方法,对他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各方面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勇往直前,不甘落后,这样,使他们处在一种比学习的氛围之中,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11个模块,内含一个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分两个单元。一般情况下,第一单元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内容,第二单元提供若干任务型练习,包括一首歌谣或小诗。在这一册,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所以设计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句,主要内容包括:问候并回应;询问姓名、年龄、地点、物品名称,并给予回答;数字1———12;谈论人、物品、地点、动物;表达自己的喜好等。所有内容都是依据语用、语境和语义相结合的原则而呈现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结合语用和语境掌握语句和语词的基本语义,逐步获得最基本的运用英语的能力。

  这册教材编写的总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教材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册教材吸收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语言的交际能力。贯彻语言应用的基本原则,把知识和技能目标融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从而体现教材提出的把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结合起来的总思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起始阶段采用“全部动作反应法”,让学生在有节奏的说唱中体验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行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表演中学,从而为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顺利地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结构:

  这册书在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上都贯穿“学会学习”的主题。还特别设计了学习评价的栏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突出兴趣激发,教材从内容、形式、方法、插图及装祯设计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选择话题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需求,如学校、家庭、饮食、玩具、动物、颜色、数字等。语言材料真实地道,活泼有趣,让学生易学乐学。教学形式强调多样化,其中包括对话、歌谣、小诗、歌曲、游戏、活动、绘画、剪贴等,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感知语言,习得语言。

  重视双向交流。这册教材注重中西方文化的渗透。如:本册第一模块安排了“Greetings”,通过学习这一模块,使学生了解东西方国家的人们在见面时的问候习惯是不大一样的;第四模块安排了“Colours”,结合学习颜色的词汇,让学生辨认*、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的式样与颜色;第五模块安排了“Numbers”结合学习听词,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幸运数字;第八模块安排了“Friends”,结合学习询问年龄,让学生知道在西方国家,对小孩子可以询问他们的年龄,如果对成年人,尤其是妇女,就不能这么问,因为那是很不礼貌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听、说、认读109个单词(包括文具、人体部位、颜色、动物、职业、数字等6个话题),并能简单地运用。

  2、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

  3、能听、做、演8个游戏。

  4、能听、做25个“TPR”活动。

  5、能唱8首歌曲。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多设计“TPR”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用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五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

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数与代数”领域以万以内的认数和四则计算(笔算和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三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的加和减)为主线,结合安排了认识常量单位(克与千克、24时记时法)以及直观认识分数(一个物体或图形*均分得到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重点:认数与四则计算;难点:24时记时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在二年级观察物体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安排了从这三个角度观察一些简单的物体和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三视图);在一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础上,教学这两种*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计算周长的方法。重点:周长意义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难点: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领域,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可能”“一定”“不可能”的基础上,教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大些、有时小些,学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重点: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能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呈现;难点: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了五次实践活动,其中《称一称》、《周末一天的安排》、《周长是多少》、《摸牌与下棋》都是操作型的活动,而《农村新貌》是场景型的活动。重点让学生知道独立探索的同时要加强合作交流,明白“倾听”、“尊重”、“互补”会让问题解决得更好;难点:如何有效地组织活动。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单元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

  1、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的质量观念。

  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第二单元

  1、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三单元

  1、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

  2、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通过多种活动,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四单元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与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3、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五单元

  1。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第六单元

  1、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七单元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八单元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第九单元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第十单元

  通过总复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七、教学进度:

  测量,7课时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9课时

  四边形,6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时、分、秒,3课时

  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可能性,4课时

  数学广角,3课时

  总复习,4课时

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较强的活动能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吅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因而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计划如下: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二班共有 人,其中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从学习习惯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学习愿望比较强烈,但还有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力不集中,好动好插嘴,行为、语言无约束性,作业拖拖拉拉。从能力看,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动口能力,但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意识,思考过程欠条理性,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意识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够,还有个别学生根本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思维,动作缓慢,学习独立性差。

  二、指导思想

  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目的: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教材要求,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效果。

  四、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

  1、 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 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五、 教育目标要求:

  1、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基本构造以及身体各部分的不同功能。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作息规律。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好集体卫生和个人卫生。

  4、培养安全意识,了解并掌握遇到危险时的自护和自救常识。

  5、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注意预防传染疾病。

  6、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讲文明、懂礼貌,互助团结。

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新形势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较强的活动能力、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和团结吅作的精神,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和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新任务。因而本着科学、全面、可比、可行性原则,制定本计划如下: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二班共有 人,其中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从学习习惯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学习愿望比较强烈,但还有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力不集中,好动好插嘴,行为、语言无约束性,作业拖拖拉拉。从能力看,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动口能力,但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意识,思考过程欠条理性,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意识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够,还有个别学生根本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思维,动作缓慢,学习独立性差。

  二、指导思想

  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目的: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教材要求,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效果。

  四、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

  1、 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 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五、 教育目标要求:

  1、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基本构造以及身体各部分的不同功能。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作息规律。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好集体卫生和个人卫生。

  4、培养安全意识,了解并掌握遇到危险时的自护和自救常识。

  5、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注意预防传染疾病。

  6、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讲文明、懂礼貌,互助团结。

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有两个班,这些学生因初步接触英语,对它有些陌生也有些好奇,学生中大部分的人都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但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在启蒙学习阶段,小学生是否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对于他们打好基础,学好英语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深入研究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正确理解,把握和处理教材,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用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去帮助他们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在新学期里我会主动接近并了解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英语的兴趣,去认真的了解和学习,从而能在新学期里取得好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小学开设英语的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使用,教材的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形式多样活泼,很符合该年龄阶段的儿童。教材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体现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上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贯彻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应用的基本原则。

  根据教材编写的宗旨,现将教材具体分析如下

  1、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体系编写。话题、功能、结构、任务四个方面紧密联系、融为一体,既吸取国外教材注重交际、情景真实的优点,又发扬国内以往教材结构清晰、系统性强的长处,以利于学生在掌握语言基本结构的同时获得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句型不是通过机械性的单句操练进行教学,而是溶化在有情景的对话之中,力求使学生在操练句型时就学到现实生活中有交际价值的语言。

  2、内容浅显易懂、重点突出,题材结合实际、贴近生活,语言正确规范、真实地道,插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比较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

  3、采用循环式编排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点面结合、不断复现”的原则。

  4、在安排词语和语法项目时采用了“早渗透”和“重积累”的方法。所谓“早渗透”,是指某些词语和某个语法项目在进行正式教学之前,先在前面课文中少量出现,使学生对之有所接触和了解,以便正式学习时比较容易领会和掌握。所谓“重积累”,是指把已学过的词语或语法与教授内容结合起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逐步扩展,不断积累。

  三.教学目标

  三年级英语上册教材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激发起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树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

  打好语音,语调基础,帮助他们具备初步的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听:能够根据听到的单词、短语或主要句子选出相应的`图画。

  2、说;能够模仿示范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3、读:能够辨认字母(大写和小写)和主要单词。

  4、写:能够描摹字母(大写和小写)和主要单词。

  5、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五.教学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4、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5、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6、活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每单元各个板块进行整合,重组,降低难度。

  六、实施方案

  1、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设计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人物,在学中学会交际。

  2、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多说多练。

  3、规范学生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引导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英语,如耳、眼、口、鼻、身等。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才能组织安排课堂,如唱歌、跳舞、画画等。

  七、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Unit1Hello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Hello./Hi.Goodbye.I’m?.What’syourname?Myname’s?.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

  2、能够听说、认读crayon,pencil,pen,eraser,ruler,pencil-case,book,sharpener,bag,school,并能用英语介绍文具。

  3、能听懂所接触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Unit2Colours

  1.听懂,会说Goodmorning!/Goodafternoon!Thisis?.Nicetomeetyou./Nicetomeetyou,too.Let’sgotoschool.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2.能够听说、认读head,eye,face,ear,nose,mouth,finger,hand,body,leg,arm,foot这些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并能用英语介绍自己身体的部位。3.能听懂所接触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Unit3Lookatme

  Howareyou?Fine,thankyou.等问候语的学习。Howareyou?的得体运用。

  Fine,thankyou.中fine一词字母i的发音不容易到位。表示赞成别人提议的感叹语Great!和Howareyou?的答语Verywell,thanks.的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在不同情景中准确运用各种打招呼用语及问候语,语音语调自然。

  Unit4Weloveanimals

  教学重点:学习表达Ihavea?(我有??);常见的动物单monkey,rabbit,panda,cat,dog;感叹词语Wow!Cool!Great!Super!

  教学难点:感叹语Great!的发音中ea组合发[ei],需要多次练习;Ihavea?一句与后面表示某物的单词的连贯朗读。进一步学习常见的几种动物的单词monkey,dog,duck,panda,cat,rabbit。三个单词中的字母a都含有相同的音[?],提示学生找共同点,使学生简单了解一些语音知识。

  Unit5Let’seat

  教学重点:表达自己喜欢的食物以及为别人提供或请别人吃东西的日常用语:Ilike?Havesome?

  5个表食品的单词:chicken,hotdog,hamburger,bread,Frenchfries。教学难点:chicken,bread和Frenchfries三个单词的发音

  Unit6Happybirthday

  重点:能认读数字1—10。能按指令语做相应的动作。

  难点:数字的准确发音,尤其是3、5、9三个数字的发音要到位。

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7

  一、秋学期教学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学情分析:

  三(5)班共有学生50人。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个别学生的计算还没有过关。二是理解题意的能力不强。三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课堂上讨论不起来。四是课堂学习习惯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的习惯很差,表现为作业马虎、插嘴、课堂活动缺少主动性和对活动的专注。五是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同伴间缺乏合作与竞争。

  三、本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册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有余数的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六、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结合课题,在课堂交流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些调查、分析,进行一些尝试。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6、注意将数学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数学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8、严格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

  9、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0、在处理教材时,注意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不要随意拔高和降低难度。

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8

  转眼间,假期匆匆而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转眼间,孩子们都上三年级了,作为班主任的我既高兴又有些许担心。这个班级是我从一年级一直带上来的,可以说跟班级的学生已经是比较熟悉了,对班级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偏差生都了如指掌,所以对再次进行综合教育方面有了进一步打算。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我特制定三(4)班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目标,围绕学校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主要内容,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上好每一堂课,规范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实施切实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探索班级工作的新特色。

  二、学生概况:

  本班共有49位学生,其中男生26人,女生23人,全是老生。大部分学生在纪律、学习等方面表现良好,但小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这块还欠佳,主要表现在作业不按时完成,早读不喜欢开口,上课不够认真,如周雅琪、赵芯悦、吴海涛等。

  三、工作目标:

  本学期我班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培养一个团结、向上、文明的集体。

  四、工作重点:

  1、继续抓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行为。

  2、搞好班级卫生工作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

  3.重视每位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形成一定的能力。

  五、具体工作:

  (一)、常规教育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已经比较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比较熟悉的。但是他们正处在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转化的阶段,许多地方还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充分利用班队会和晨会的时间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利用升旗仪式、班会,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3、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如:对于学生的书写姿势,我将采用“看谁最棒的活动”进行监督,并在课堂上随时提醒与帮助。

  (二)、班级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堂纪律

  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我们班的宗旨是“说到就要做到。”

  2、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所以在大课间活动时,我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自己学会在乐中学习。

  3、午间纪律

  中午学生来校有的比较早,为了安全,我让班干轮流值日管理班级。学生在午休前可以看书,可以练字,也可以订正作业。午休时就全部孩子进入阅读节奏。另外,轮流值日既让班干得到了锻炼,又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老师的不易,从而慢慢长大、懂事。

  (三)、卫生方面

  讲究卫生很重要。俗话说,病从口入。整理好卫生,既能使身体健康,又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个人卫生:要求衣着整洁,做好“三勤”,桌洞勤清,物品勤摆,两操勤做。

  2、班级卫生:每天早、中、晚分派值日生清扫,设立专人监督岗,进行检查与监督。对于主动、及时打扫卫生的同学或小组,进行奖励。同时利用黑板报,专栏美化班级环境。

  (四)、班干部的培养方面

  班级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来管理是不够的,而班干部却是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这学期我将采取班干部责任制,使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有个性的人,使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管理。

  (五)、其他方面

  1、班级管理中还应注重个体的发展,在各项活动中挖掘各种人才及学生的潜力,使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能在某一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继续开展各种活动。如:文明花、书法花、发言花等各种评比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力推出新人、新作,让每个孩子都敢于面对大家展示自我,充分锻炼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充分利用班级板报中的德育阵地,加强管理。

  2、班级管理中还应注重家校携手,共同教育。本学期,我计划第一、所有的孩子,我必须电话访谈3次以上。第二、针对学习、生活习惯还不是很好的孩子,我将邀请他们的家长到校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第三、对于屡教不改的孩子,我将采取家访形式,让家长们更加清楚目前孩子存在的问题,从而商量相应的措施。

  还给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这学期,我将会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用心去交流,用欣赏的眼光寻找孩子身上的每一处闪光点。我相信,只要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我们就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上述措施只是我对班级本学期的初步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加以改进。

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9

  一、学术条件分析

  初三的孩子好奇、积极、善于表达、善于模仿。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可以激发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注意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害羞感小。他们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界定,发音器官比成年人灵活,所以模仿外语的语音点远比成年人容易。他们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薄弱。他们热爱玩耍、唱歌、玩耍和活动,这些都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一些初三学生仍然有固执和懒惰的倾向,比如上课坐立不安,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学习效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有趣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习得语言的"环境,并尽最大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任务

  1.这学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能力。

  2.加强英语口语表达和课堂听力能力;培养积极的态度、自信、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本学期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起学习英语的初步自信;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简单的英语日常交流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和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感、语音语调,帮助他们形成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重点:26字母教学(字母教学最重要)、会话教学、词汇教学。困难:

  1、字母的发音和书写,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发音,学会用正确的书写形式书写字母;

  2.会话式教学,学生可以在相应的情况下学会说相应的话,进行简单的交流。

  五.具体措施和方法

  1.关注学生情绪,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组织和课堂安排灵活,以学生为主体,时间短,频率高,保证学生多次接触英语并有足够的练习,增加每个学生的练习量,开展双人小组、多人小组、排排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认真学习教材,改进教学方法。贯彻强化说多练的原则,注重基础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直接表达思想的能力,拓展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3.坚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利用英语教学的视听资源——图片、图表、录音等多媒体软件,以及肢体语言——手势、动作、表情等进行演示。结合各种人物、场景和现场表演,和他们交朋友,一起玩游戏,一起听和说,让他们在有趣、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英语不是一件苦差事,并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李尔王的热情高涨

  4.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备课、听课、复习、作业、写作、朗读、口语练习、提问和语言行为习惯的培养。

  5.注意传授知识和适时评价相结合。要特别注意及时表扬学习落后的学生取得的进步。让进步的学生感受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学生发现差距,及时提高。

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0

  一、教材分析(略)

  一、教科书编写的目的及编写指导思想

  1.使学生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即以“学会做人”为中心,发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自己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帮助教师克服传统教学观念的惯性,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人格发展,从而使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

  2.使学生成为从社会生活出发实现知识整合的过程。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等角度)地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3.使学生成为在实践、体验、感悟中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体验,感悟建构的学习策略,关注思维过程及其体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帮助教师超越,以知识直接传承,思维单一路径为特点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从直接传授转向间接传授,从简单呈现结论转向关注过程体验,从信息单向传输转向多向交流和多元选择的教学策略的转变,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实践体验,感悟中,通过自己的建构实现发展的过程。

  一、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1.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为基本要素整合学习内容。

  2.采用跨学科的编写方式,体现同时学习的原则。

  3.具有充分的活动性,弹性和延展性。

  二、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和体例

  1.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1>总的框架结构:各大单元下均包若干单元(长单元,短单元结合)。本套教科书所含单元的次序主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再考虑逻辑次序。因此,每一年级教科书包含从个人到世界的8个单元。

  <3>学习信息的呈现结构:文字、图像、学习活动三个系统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形成生活情景——问题线索——参考信息——行动方案——方法建设(工具使用)的内容呈现结构。

  <2>学习重点:旨在引导学生多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教科书标明“关键词”,明确将要学习的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

  <4>学习活动:即活动部分,教科书力求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辩论,演说,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影片欣赏,展览,竞赛,讨论,小新闻,小评论等,依据教材内容加以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____________个学生,大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快乐。本人已任教了一学年。对全班每位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对本册内容的学习不会有困难。再加上我校处于城郊交际处,学生的见识面也较广,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上课积极发言,肯动脑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些条件对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都能起到有效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动的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既不自满也不自卑,善于为别人拥有长处而欣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懂得既要竞争,又要相互合作,才能获得成功。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3.感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培养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时间非常宝贵,要珍惜时间。

  4.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各种职业的劳动是光荣的,要珍惜劳动成果,要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地主动地学习他人的成长,初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能自觉的遵守竞争意识。

  2.了解家庭中的亲戚及称谓,明白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中发生在长辈身上的故事。了解家里的喜和乐。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人的辛苦,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3.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克服自己的惰性,改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采访、调查等活动,了解不同的职业特点,感受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学会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懂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懂得取长补短能够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古今中外名人从小勤奋好学的故事;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知道一些勤奋、惜时的格言和谚语,使这些含义丰富的箴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掌握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知道农村是农作物的家园,了解“绿色食品”;认识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变化;懂得农业生产,工人生产劳动以及日常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1.《天生我才必有用》.①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②照镜子活动,目的在于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点。③设计合理活动,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④开展“我能行”实践活动。

  2.《我要向你学习》.①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懂得人有所长,物有所短的道理。②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长处和短处。③通过故事会明白取长补短的重要意义。

  3.《竞争与合作》.①故事屋《我们能赢》,使学生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竞争无处不在。②用“评议角”的方式竞争规则的教育。

  4.《我来画棵家庭树》.①绘制家庭树,理解家庭树的象征意义,理解家庭的含义。②“智慧谷”,写出亲属的称谓。

  5.《我家的故事》.①讲述家的故事,初步了解家的功能。②写一个“我家的故事”,体会“我爱我家”的情感。

  6.《家人关爱我成长》.①婴儿成长的过程图及“故事屋”,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②古诗《游子吟》,小调查,我的生日,引出我们要报答的养育之恩。③“采摘爱心苹果树”是具体的行为指导。

  7.《欢迎来我家》.①知道自己家的布局,了解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家周围的环境。②利用小表演懂得如何待客做客。

  8.《‘问号’之歌》.①阅读文中诗文,让学生明白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充满问号。②利用故事屋,活动角,了解古今少年好学勤学的榜样故事。③师生收集勤奋好学的格言、谚语。

  9.《做学习的有心人》.①利用文中的故事及学生收获的故事,说明“只有耕耘才有收获”。②测试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关注测试的过程,谈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用“聪”字引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10.《寸金难买寸光阴》.①背诵《明日歌》理解含义。②学生表演,从中明理。③组织一分钟活动。④设计和执行课余时间表。

  11.《生活中的你我他》.①利用猜职业的方式导入。②让学生谈谈新的职业种类,体现与时俱进。③采访活动,了解各行各业。

  12.《热闹非凡的市场》.①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去问,认识一些商业场所。②通过了解调查,比较各种购物方式,货物摆放方式,价格及收款方式的不同,对各行各业有个初步的了解③安排一次体验活动。

  13.《农产品的家园》.①通过观察图景,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明白农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②教师介绍“胡柚的旅行”。

  14.《走进工厂》.①图片引入,充分理解生活用品与现代化工厂的联系,理解生产中的分工与合作。②参与一座工厂,亲身体验工厂中的分工与合作。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7)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会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共设计了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来自社会的爱)。

  这四个单元教育主题是:第一单元主要是在爱的阳光下;第二单元主要是我们共欢乐;第三单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第四单元主要是寻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点难点

  “寻路和行路”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以儿童的成长与安全的关系为教育内容,从校外探路出发,激发学生对出行有很大的学问认识,最后落实到保护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学目标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家人爱的关怀下,懂得爸爸、妈妈的艰辛,以达到关爱社会。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解感谢他人。

  4、初步了解个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学看*面图,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懂得爱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

  4、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5、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1

  我的领里生活(第一单元)

  2

  2

  1.邻居家的小伙伴,《1》

  2

  3

  2、不给邻居添麻烦《7》

  2

  4

  3快乐的领里生活《13》

  2

  5

  4快了的童年

  2

  6

  5听听老师的心里话

  2

  7

  1、我的成长与学校(第二单元)

  8

  为了介绍我们的学校

  2

  9

  2、我是教室美容师

  1

  10

  3、我送老师一朵花

  2

  11

  我的成长与他人(第三单元

  12

  我的劳动感受

  2

  13

  有多少人为了我

  2

  14

  不说话的朋友

  2

  15

  家乡哺育了我i第四单元

  16

  我的家乡在哪里

  2

  17

  请到我的家乡来

  2

  18

  期末复习考试2

  2

  2

  3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

  一、学情简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三年级三个班共139人,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大多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

  二、教材简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安全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长与他人;7、家乡哺育了我。

  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册有前三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主要进行自我认识与同学关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进行安全生活教育;第三单元主要进行与家庭生活有关的教育。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注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如《我想要我能要》帮助学生建立现在社会所要求的消费观念,特别应避免儿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倾向。

  3、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如《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4、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态度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感受与同学见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等相处、互相帮助。

  4、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5、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6、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公正、民主、*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7、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8、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9、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10、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

  约。

  四、课时安排

  第二周——1、自画像(2课时)

  第三周——2、同学之间(2课时)

  第四、五、七周——3、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2-3课时)——4、同样是学习(2-3课时)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八周——5、我不耍赖皮(2课时)

  第九周——6、*安回家(2课时)

  第十周——7、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2-3课时)

  第十一周——8、心中的110(2课时)

  第十二周——9、家庭树(2课时)

  第十三周——10、父母的疼爱(2课时)

  第十四、十五、十六周——11、现在的我能做什么?(2-3课时)——12、家庭的记忆(2-3课时)

  第十七、十八周——13、我想要,我能要(2-3课时)第十九周复*结

  第二十周期末考查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率100%,但也有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课程是在中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等地交流和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共三个单元,计十三课。课时安排为每周两课时。

  第一单元认识我自己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周次时间

  1、两年来的变化(2课时)第二周

  2、我的优点和不足(2课时)第三周

  3、我的兴趣和特长(2课时)第四周

  4、相信我能行(2课时)第五周

  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单元我爱我家

  5、说说我的家

  6、我是怎样长大的

  7、爸爸妈妈真辛苦法制教育:了解环境卫生法规规范自身行为

  8、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9、共建文明家庭第三单元我们的班集体

  10、说说我们班法制教育:了解环境卫生法规规范自身行为

  11、同学友谊要珍惜

  12、我们应该这样学

  13、团结合作才能赢法制教育:课题四:用火安全

  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1

  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1

  课时)2课时)(2课时)(2课时)(1课时)第六周

  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3

推荐访问:教学计划 上册 品德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00字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