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经验做法5篇

发布时间:2022-08-26 08:30:03 浏览数:

乡村振兴经验做法5篇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汇总010篇 【篇一】 170多亩的湖泊碧波荡漾,偶尔掠过水面的白鹭姿态轻盈,岸边一排排农舍错落有致,四周群山云雾缭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经验做法5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经验做法5篇

篇一: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振兴经验材料汇总 0 10 篇

  【篇一】

 170 多亩的湖泊碧波荡漾,偶尔掠过水面的白鹭姿态轻盈,岸边一排排农舍错落有致,四周群山云雾缭绕„„常住人口不过百来人的 ** 村,近年来成了网红“打卡地”。

 ** 村坐落在 ** 省 ** 市 ** 县 ** 镇东湖尖山脚下。“每年 3 月,漫山遍野的李果就会开花,水库被花海包围,吸引很多外乡人。因为靠水,到了夏天非常凉爽,过来消暑的游客很多。”** 村村支书 ** 告诉记者。

 然而,曾经的 ** 村村居环境一度脏乱差。据 ** 回忆,厕所都是旱厕,臭气熏天,村里随处可见瓦砾和鸡圈,垃圾遍地。

 自 2014 年开始,** 村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借助政府下拨的专项资金,相继进行旱厕改水厕、统一规划鸡圈、房前屋后绿化等。

 记者近日走进 ** 村时看到,大块的石头和泥土散落在村路两旁,手推车三三两两地停在路边,地上有些石板被掀开,与一旁的山水相当“违和”。“我们在整修排污管道,估计到春节前后就把废弃物清理完了。”** 说,之前村里排污管道混乱,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被随意排到山林田间,产生臭味。为此,全村在去年 9 月底开始整修排污管道,将它们连起来,统一通向新修建的污水处理池。

 ** 解释说,相较于春夏旅游旺季,冬季是淡季,客流大大减少,他们就趁这个空档期抓紧查漏补缺,改造村貌。

 旖旎风光,往往与水结缘。冬日的阳光下,站在 ** 村村口,只见碧绿群山怀抱波光粼粼的湖面,而在湖光山色中,青瓦白墙点缀其间。

 “** 水库供应全镇用水,也是 ** 村景色的核心、吃‘生态饭’的抓手。”熟悉** 村的 ** 镇干部吴善荣说,为了保证水库清澈,** 村进行了集中清淤,在岸边种绿植,严禁游客垂钓,还在湖边山上大规模绿化,确保没有一处山坡裸露,严防水土流失。

 数年的努力,保证了好山好水好村容。** 村 2016 年成为 ** 市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2017 年被评为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2020 年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雨和民宿合伙人陈奕龙说,** 村依山傍水,传统民居保存得较好,还有独特的喜宴、村宴等民俗,让人颇感亲近。

 美丽乡村引来了游客和商家,也留住了鸟。尽管村里时常有游客欢闹,在距离** 水库几公里的一片山林中却是一片静谧。“长枪短炮”在一座木棚里架起,摄影爱好者们屏住呼吸,注视镜头。

 “这是‘鹇来谷’观鸟摄影基地,位于早已荒废的陈坑自然村,有上百种野生鸟类,其中包括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引进企业将它开辟成摄影爱好者拍摄鸟类的地方。”** 说,基地租赁荒山、闲置房屋等,每年给村民们带来 7 万多元收入,还吸引了客流。为确保“鸟类天堂”不被破坏,** 村严格限制基地商业开发,不许乱挖乱建。

 ** 村村民 ** 今年 50 多岁,在村里种过地、帮人办喜宴、外出当保姆,都没挣到钱。如今凭着一手好厨艺,她在农家乐里看到了希望。“看到村里环境变好了,游客也多了,我就想回来专门做菜。去年开办了农家乐兼住宿,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入几百块,这在以前都不敢想的!”** 说。

 【篇二】

 ** 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加强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激发农村活力,开创农村发展新局面,推动辖区各村环境更宜居、经济更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强化组织领导,把机制用好用活。坚持组织振兴先行,成立 ** 街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不断完善“三农”工作领导机制和街道班子成员挂点联系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清单,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头雁”关键,强化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大力锻造懂业务、有担当、作风好的农业农村工作队伍,层层压实工作责任,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促一级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有序、实施有效。

 加强环境整治,把措施抓细抓实。全面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全街共配备保洁员 141 名,设置垃圾堆放点 520 个,实行包片包干、重点整顿和经常督查,自开展全域环境整治以来清理生产工具、乱堆乱放建筑材料 350 处 6530 吨,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场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 3484 处 6320 吨,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 326 处 2985 平方米,拆除危房、旧房、弃房 198 间 8050 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 222 处 4009 平方米,完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水体污染整治 133 宗,清理空地巷道 8430 平方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 605.4公里村道巷道硬底化和 81 条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今年以来完成 6 个卫生公厕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数 8950 户,实现普及率 100%。

 决战脱贫攻坚,把经济带富带强。发挥 11 名驻村干部和 1 名党建指导员的骨干作用,坚持党建、扶贫两手抓,累计入库扶贫项目 52 个,落实各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 1215.03 万,投入 772 万元入股绿萝种植、大棚蔬菜、种鹅养殖等项目强化产业扶贫带动效应,积极促成各村产销协议签订开展消费扶贫,达成约 4.3 万元销售额,同时对全街外出务工的 256 名贫困人口实行一人一案跟踪帮扶机制,重点发挥贫困村、贫困人口自身的“造血”潜能,多措并举实现街道 8 条行政村贫困户 424 户 915人全部脱贫,脱贫率 100%。

 突出示范效应,把特色做大做亮。积极推动辖区华龙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乡村振兴标杆,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强”的总要求,在珠海三灶镇的帮扶下,大力发挥“漠阳红”示范引领作用,投入约 1650 万元推动落实 8 个自然村 40 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成上村文化活动室和下村文化广场丰富村民休闲娱乐,累计投入 532 万元落实种鹅养殖、光伏发电、智慧农业等扶贫项目,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全村 67 户、153 名贫困户达到脱贫出列标准,实现脱贫率 100%,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至 6.5 万元,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发挥党员作用,把干劲鼓足鼓旺。结合“党员亮身份、党群心连心”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和党员中心户深入各家各户开展志愿活动,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动员,带动广大村民群众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到户,共同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中,全街共 2670 人次投入到三个三”清整行动,村民对村庄环境的保护意识得到了长足提升,在思想和行动上形成自觉,农村长期以来的“脏乱差”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篇三】

 头雁领航,能人兴村。** 省 ** 县深入实施把村干部培育成头雁、把产业大户培育成村干部和把致富能人培育成党员的“三育”工程,选好“领头雁”配好“当家人”,培育乡村振兴主力军。

 把村干培育成“领头雁”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村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不要让他们流血又流泪。”**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曾菲说。

 乡村振兴,头雁引领是关键。** 县采取“走出去”形式,组织村干部到脱贫攻坚示范村、产业强村、小康村等参观学习,让村干部开阔视野,启迪思路,提振信心,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龙泉镇马鞍村党支部书记刘天富通过“党贷富”贷款 30 万元入股村级产业扶贫合作社,发展紫红提子和葡萄 500 余亩,实现了村干部到产业大户“蜕变”。

 ** 县根据村干部的技术特长和村级产业现状,鼓励和支持村干部带头发展村级产业项目,对入股村级产业发展且能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帮助协调项目,贴息贷款补助,累计把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育成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或产业大户 210 名。

 把大户培育成“当家人” “产业大户带动能力强,把产业大户培育成村干部,村里才能发展,群众才有盼头。”雅灰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杨光周从事基层组织建设近 10 年,对产业大户担任村干后的蝶变效应体会深刻。

 ** 县通过对种养大户进行摸排,选出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好、致富能力强、产业成效佳、示范带动好的产业大户,采取“一带一”“一带多”捆绑培养方式,引导参与村里有关工作和公益事业,鼓励参加村级事务管理,邀请列席村级发展研究讨论会议,有针对性培育成为村干部,累计培育产业大户成为村干部 127 名,突出带动带富导向配强“当家人”。

 兴仁镇摆泥村党总支书记张有军通过“一带一”培育,把养猪大户和吊瓜种植能手吴小辉培育成为村委会副主任,并明确其担任村级扶贫产业合作社吊瓜产业专班组组长,带动发展种植吊瓜、竹笋及中药材 338 亩。

 把能人培育成“急先锋” “我们聚焦培养什么人、怎么选拔人、怎么培养人和怎样留住人等问题导向,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推动农村党员发展„„”** 县干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吴永先说。

 ** 县注重从致富能人、合作社负责人、复转军人、知识青年、返乡创业农民工中培育党员,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引导向其党组织靠拢,把群众口碑好的致富带头能人和知识青年培育成党员,切实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头源水。

 “把蓝图变为现实关键在人,把致富带头能人和知识青年培育成党员,对乡村振兴暨开启新时期农村建设新征程是关键之举。”排调镇党委副书记杨华胜说。

 排调镇党委突出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导向,引导各个农村党支部培育“急先锋”,比如也改村党支部把生猪养殖大户王泽莉等能人培养发展成为党员,并选举成为镇人大代表,带领村里妇女发展致富。

 据悉,** 县把致富带头能人和知识青年培育成为党员 71 名,累计培育村级后备力量 561 人。

 【篇四】

 近年来,** 省 ** 市安定区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通过发挥本土人才的名人效应、基地平台的示范效应、教育培训的技术效应,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实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本土人才发挥“名人效应”。将致富能人、技能名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有一技之长的务工人员等对象,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由乡镇建立起农村实用人才储备库,实行统一管理,并明确专人进行动态更新登记。目前,全区共储备各类“土专家、田秀才”142 名。同时,借助“土专家、田秀才”名人效应,发挥其优势特长,通过现场指导、专题培训、现身说法等方式,主动向群众开展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科普宣传和先进技术推广,有效地发挥了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

 搭建平台发挥“带动效应”。围绕全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人才+基地”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创业,创办基地,带领农户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广泛吸纳各类优秀人才参与经济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开展“双百四联”助力脱贫攻坚活动,从市、区涉农部门选派 70 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组成技术服务小组,深入全区 176 个贫困村积极开展技术帮扶。目前,已联系贫困户 840 户、协会 70 家、项目 50 个、基地 45 个,开展集中培训 23场(次)2700 余人。

 教育培训发挥“技术效应”。按照“整合资源、政府下单、农民点菜、部门主厨”的思路,先后整合培训资金 300 多万元,在 ** 理工中专实用技术及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10 期 1500 人,在 ** 明理职业培训学校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 7 期 1081 人,泥瓦工、砌筑工培训 1 期 146 人,会同区委农工部、区农业局、畜牧局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及助推产业扶贫村干部赴外培训 8 期 320 人,不断更新农村实用人才知识储备。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平台,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提高技能、拓宽致富道路。

 【篇五】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省 ** 市坚持党建引领,铸造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积极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当好乡村振兴组织者、推动者、先行者。全市 4236 条自然村全部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杨梅镇等 4 个镇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省定贫困村笪桥镇柑村被中组部确定为组织振兴建设试点村。

 对标对表、敬终如始,强化使命担当。以大学习大培训为抓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作为各主体班次培训和基层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的重点内容,今年在乡村振兴领域中共培训 75 场8800 人次,其中市级培训 6 场 2300 人次,镇级培训 69 场 6500 人次,有效教育引领党员干部增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安排 3名副处级领导分别挂点联系化北、化中、化南三大片区督查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成立 23 个督导组对 23 个镇(区、街道)、341 条有精准扶贫任务行政村进行明

 查暗访全覆盖。目前,全市 341 条任务村,其中省定贫困村 39 条,在册贫困人口共12856 户 28966 人,已全部脱贫退出,贫困村也已全部出列。

 响鼓重锤、尽锐出战,建强党员干部队伍。一是精准选配党组织“头雁”。以村级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调整撤换 135 名年龄偏大、能力不胜任的村级党组织书记,规划 1436 名“两委”干部后备人选。精准排查出 31 个重难点村(社区)进行集中整治,调整 18 个重难点村党组织书记。二是选好用好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全面完成 39 个省定贫困村和 20 个软弱涣散村(社区)第一书记的选派工作,共选派全脱产驻村“第一书记”57 人、驻村党建指导员 35 名,选派 117 名“第一书记”到非贫困村挂任。结合工作表现和实际需要,重新调整 341 条村的扶贫干部。三是发挥党员引领作用。高标准建成 12 个党员志愿服务站,构建 69 支市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23 个镇(区、街道)全都成立 1 支以上党员志愿服务队。今年来开展活动 1600 多次,进社区累计服务群众 10 万多人次。同时构建“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的三级党建网格,组建一级网格 367 个,二级网格 4068 个,三级网格 7630 个,配备网格员 18182 名,联系服务农村家庭约 27 万户 140 多...

篇二: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振兴工作经验做法

 我们按照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着力夯实乡村振兴强根基。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战斗力,筑牢乡村振兴坚强保障。一是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三农’”工作要求,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成立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配齐班子、明确定位,具体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推动。聘请专家学者,组建智库团队,联合知名国企、金融机构、涉农企业、行业协会,共建战略联盟,强化农业农村政策研究、指导培训,项目策划、金融服务,着力培养一大批产业人才、本土人才、干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二是充分发挥乡镇“龙头”作用,选优配强镇街班子,持续抓乡促村。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高质量推进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三是着眼换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分类分层分批集中轮训;组织经验丰富、实绩突出的优秀村书记,开展强弱结对,帮带提升。全市确定增收项目 **x 个。四是着力构建以基层组织为引领,群众自治组织、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提振农民精气神,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农村、入人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推动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一是出台现代农业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概念规划,巩固提升高产粮、有机菜、设施果树等特色产业,明确发展方向、功能布局,推动区域集中,形成规模优势。推进有机农业区域化集群发展。二是加快土地规模流转,大力引进工商资本,培强壮大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合作社、家庭农场,增强联农带农能力。三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争创

 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四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高位衔接,提高综合效益。加快构建现代农产品营销体系,开拓多个产品营销渠道,在大中城市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店和大型商超营销专柜。

 三、数字赋能驱动发展。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编制《数字化规划建设方案》,选聘知名专家学者,组建数字化研究院,提供智力支持,开展培训指导。二是成立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通基站,加快向村级延伸。三是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对农业生产经营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现代农业“数字底座”,集中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动主导产业率先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高效化、经营网络化、服务便捷化。四是建设综治理信息化平台,以乡村旅游为核心,开发乡村旅游服务全程数字化服务,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开创乡村建设新局面。坚持项目带动,创新多元投入,为乡村建设注入资金活水。一是及时掌握项目动态,及时化解堵点难点。二是抓住上级扩大“三农”支持力度的政策机遇,强化资本运营,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方式,为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引得源头活水来”。

 五、全面落实民生优先硬任务。积极回应诉求,兴办民生实事,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一是严格对照“四不摘”标准,持续跟踪收入支出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跟进帮扶。二是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引导在外人才、大学生、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三是引导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开展“一卡通”试点,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四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抓好农业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生态旅游搭高台 乡村振兴唱大戏

 一、 基本概况 **镇全镇国土面积 168 平方公里,其中湖面 40 平方公里,辖 28 个行政村,2 个社区,总人口 8 万余人,其中镇区人口达 4万人。是中华诗词楹联之乡、中国石雕艺术之乡,也是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中国绿色古镇、全国生态特色旅游镇。

 **是一座千年古镇。**因湖而生、因湖而兴,已有 1233 年的建镇史,是大冶三大古镇之一,境内有三元阁、荆王坟、黄巢囤兵遗址,冯京旧宅遗址、唐末古民窑等古迹遗址。千百年来,**先民在**湖上荡桨划舟、撒网捕鱼,造就了“日有千名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的繁华,古镇商贸盛极一时,素有“金汉口,银**”的美誉。

 **是一座区域新城。**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地处武汉、黄石、鄂州三市接壤之中心,处于 239、314 省道,106、107、316 国道等主干公路组成的方格之中,大(冶)广(州)、武(汉)黄(石)高速侧翼而过,锦冶大道、武棋路、鄂(州)咸(宁)高速,武(汉)阳(新)高速穿镇而过,距武汉仅半小时车程。

 **是一座诗意水乡。**湖是浅草型淡水湖和国家级湿地公园,湖岸曲折,港汊密布,周围三百里,渔户数千,由桥墩湖、扁担塘、小泗海、余山湾、宝莲湾等水面组成,承雨面积 500 平方公里,涨水时有 99 个港汊,增添迷人的湖光山色,境内“沼山叠翠、樊湖夕照、天狮望月、三元毓秀、二龙戏珠、古桥流水、金竹幽谷、石壁雕魂、世外桃源、荷田莲乡”等**十景,沼山乡村公园被评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

 二、**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一)平面推进,用“拼图”的办法构建全域旅游。

 一是农旅结合。构建“湖上舟船蟹、民垸鱼莲藕、大畈粮油菜、山间桃

 李茶、路边樟桂杨、庭院花草果”全领域生态格局,初步建成了万亩林果、万亩花卉、万亩蔬菜、万亩粮油、万亩湘莲、万亩水产等六个“万亩基地”。

 二是湖旅结合。全面对接**湖生态新区建设规划,切实加强“五水共治”,通过东西两港,大力实施“退田还湖、引湖入城”计划,着力打造“城在湖边、湖在城中”的梦里水乡。

 三是工旅结合。积极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厂区”创建,广顺石雕将废弃的采石区规划建成“石雕博物馆”,熊成石雕计划引进现代化生产线,运用三 D 技术生产石雕产品,引导游客参与生产体验,把今天的工厂变成明天的公园。将利用境内的1.2 亿年的“火山弹”和近 3 亿年的大型波痕地质遗迹,打造集科普、观光于一体的地质公园。

 四是文旅结合。冯京连中三元,创造了古代科举史上的一段佳话,我们将三元阁打造成青少年励志成才的摇篮。茶山村刘煌庄是中华诗词协会授予的唯一一家诗词楹联之庄,男女老少都能吟诗作对,我们将利用这一品牌建设诗词楹联学校。依托万亩湘莲基地,打造独具特色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挖掘历史资源,红星半岛古窑址群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我们将结合生态旅游项目,打造“唐瓷小镇”。

 五是城旅结合。对旅游村申报宅基地的农户,镇政府免费提供风格各异的设计施工图纸。镇区内所有公益项目、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在规划设计上都要突出古建风格,已建成**老街步行街、石雕元素景观长廊,汉唐风情商贸街正在建设之中。同时大力实施“森林进镇、公园下村”计划,初步建成了沼山乡村公园、农科荷田公园、秀水湾生态园、枫彩四季生态园、石雕文化产业园和古镇商贸文化街等六大文化休闲板块。

 (二)纵深发展,用“揉面”的办法促进产业融合。

 一是点点融合。实行全域招商,全民招商,按照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渔则渔的原则,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引进能人、大户、企业、团体等多种力量,拓展“独资、合资、融资”多种渠道,促进乡村旅游项目点多生根、遍地开花。

 二是点线融合。通过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商贸业、服务业、加工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使农村由单一农业经济逐步转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经济,沼山桃花节,带动了农家乐的蓬勃发展,农副产品被抢购一空。沼山十里休闲农业示范带,吸附鱼菜共生、采摘体验、草莓甘蔗、千亩水芹菜原产地等十多个项目在这里共生共荣。。

 三是点面融合。以渔文化、民俗文化、乡村气息为底蕴,以沼山乡村公园、荷田公园为支点,以“梦里水乡”、“人文乡愁”为特色,促进“湖、城、山、水、田、林、村”一体化发展,打造集滨湖度假、乡村旅游、生态养生养老、文化休闲、康体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之都,逐步把乡村田园变成景区景点,民居农舍变成旅馆客栈,乡村道路变成景观走廊,乡村劳作变成旅游体验,农副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村民农户变成旅游经营者。四是线网融合。坚持“田间地间抓生产,手握鼠标闯市场”,把无公害种植与原生态体验结合起来,吸引游客上门采摘;把传统制作工艺与“互联网+”等现代营销模式结合起来,引导农副产品生产企业用传统工艺生产,用现代销售模式,把传统的好品牌做好叫得响的大品牌,把提篮小卖的土特产变成养生时髦的抢手货,由沼山村委组建的德嘉合作社将 328 家农户组织起来,以“种管一条线、服务一条龙、电商一网通”的方式,将地理商标产品狗血桃销往广州、北京等地。

  (三)立体构建,用“发 酵”的办法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绿色引领嬗变。坚持把创建森林城镇与美化家园相统一,把造林与造福相统一,持续开展的“绿满**”行动,变成荒山荒地造林8000 多亩,公路绿化里程近 200 多公里,村庄绿化植树 29 万株;初步建成镇区、林区、园区三者融合,乡村、村庄、院落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三网合一,生态林、产业林和景观林三林共建的镇村绿化生态体系,使现在栽下去的树,成为十年后的“生态林”,二十年后的“绿色银行”,三十年后的“生态环境”。二是品牌引领裂变。**是中国石雕艺术之乡,我们正在创建“特

 色小镇”,建设集“石雕产业园、石雕商贸街、石雕展览馆、石雕石村落、石雕景观带”等为一体的石雕文化产业园。引导石雕企业采取“网上订单+送货上门”,“线下生产+线上销售”、“微拍群+客户群”等方式,促进“工艺走出去,石材引进来”与“大师请进来,产品走出去”双向互动,使之成为石雕大师的摇篮、展示石雕艺术精品的窗口、引导石雕技艺趋势的平台。

 三是产业引领核变。利用桃荷资源,实施“桃荷+”战略,厚植“桃荷+农业+生态+旅游+胜地+养生”五大优势,利用荷桃景观,集中山、水、田、桃、寺、乡村六大资源,构建“桃荷生态、桃荷文化、桃荷思想、桃荷生活、桃荷神话、桃荷爱情”六大系列景观区。沼山村植入“女儿红”风俗,生产制造的“桃花酿”系列酒饮品,农科村正在研发生产荷叶系列产品,以“保健、养颜”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四是党建引领聚变。丰富“党建引领聚变。丰富“党建引领.活力村庄”载体,深化“活力田园、活力园区”路径。促进党建带动产业发展、村庄治理、乡风文明,促进无职党员“有梦、有岗、有责、有为、有威”。刘煌庄老党员的诗词楹联文化梦、民间协会党员的石雕梦、沼山村、大垅村党员的公园梦……一个个梦想在**的山水间争相绽放,一个个身影活跃在桃林李下,一面面党旗映红了山村。

 三、**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取得的基本成效 (一)乡村旅游助推产业发展越来越旺。

 一是“变卖石头为卖生态”。我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先后整顿关闭五小企业 13 家,20 多座小土窑,关停煤矿 3 家,铁矿 2 家、砖瓦厂和造纸厂 3 家。另一方面,我镇积极打造“春有花、夏有果、秋有景、冬有乐”的四季美景,既卖瓜果,又卖生态。

 二是“变卖资源为卖资本”。我镇与武汉大学合作搭建的生态金融工程平台,已有 7 家企业签订了股权托管交易协议,湖北天造农林公司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新四板牌上市。

 三是“变卖面粉为卖面包”。坚持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国嘎子”、

 “保香连康”、**豆折等农副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设备更新,技术改良,产品包装成为**特色的品牌;**湘莲、**螃蟹、“水芹菜”、“狗血桃”成为**地标产品的品牌。

 (二)乡村旅游助推生活环境越来越美。

 一是变田园为公园。我镇投资近 5 亿元,完成了**老街道、**街门楼,沼山乡村公园门楼、沼山乡村公园、农科荷田公园、秀水湾生态园,三元路家长伴读休憩园建设,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了滨湖路、旅游路、樊湖大道,建成了石雕元素景观带,吸引居民在这里漫步健身,成为家门口的公园。

 二是变家园为公园。切实做好村庄整治、新建和改造房屋 620 栋,改厕 350 个,新建公厕 35 个,安装路灯 600多盏,硬化绿化乡村公路 38 公里,对景区内的房屋刷白披绿、做文化墙,在渠道、堤坝上栽花种草,引导农户对房前屋后按“农味”立体美化,做到“春有花草迎风开放,夏有葡萄绕藤而生,秋有菊花朵朵金黄,冬有松柏长青常绿”,让一山一水都有旅游气息,一墙一瓦都有旅游风情。

 三是变果园为 金园。玉桃基地利用山坡种桃子,林下养土难,林中办农家乐,多种经营、立体发展。沼山村还把村里的石碾、石磨、风车、水车等传统工具集中起来,供游客参观,参与糍粑、豆折的制作过程,举办采莲船、排字锣等民俗表演活动,将村内空闲的农舍集中管理,向各旅行社招租,吸引市民周末到农村住农家院、摘农家菜、吃农家饭。

 (三)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治理越来越好。

 一是变“被人管”为“我来治”。村文化礼堂、医务室、小卖部,是村民喜欢集中的地方,农闲时节和茶余饭后,老百姓大多在此聚集,我们把这里的负责人变成“社情民意寻访员”,在这里搜集舆情,征集民意,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及时向村里反馈,便于“两委班子”与群众沟通,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让农村家家联系紧起来、守望相助兴起来、干群关系亲起来。

 二是变“独...

篇三: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振兴经验做法合集 5 5 篇

  【篇一】

 ** 省 ** 县突出党建引领,通过“建强组织”“发展产业”“聚拢人才”展开乡村振兴美丽和谐的“新画卷”。

 建强组织,启动乡村振兴“强引擎”。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依托专业合作社、产业龙头、产业基地,通过采取“社社 **、企社 **、村社 **”的方式组建党组织,走出一条围绕产业建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双向发展新路径。**县立足让党组织撑起产业发展主心骨,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组建、方便管理原则,把 20049 名农村无职党员编入产业党小组,共成立 8 个产业党总支、87个产业党支部、1500 多个产业党小组,夯实基层组织“桥头堡”,打造产业发展“强引擎”。该县瓦屋镇成立食用菌产业党支部,下辖 11 个党小组 62 名党员,覆盖全镇11 个食用菌基地,充分发挥出党建引领作用,增强了党建带动力。该县马楼乡成立蛋鸡养殖产业党支部、蔬菜种植产业党支部、香菇种植产业党支部等党支部,形成“三驾马车”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动乡村振兴强大马力。

 发展产业,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适地发展特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深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主旋律,实现乡村蝶变。** 县围绕村村上产业、户户有项目,对资源丰富的村,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对产业突出的村,引导成立产业合作社;对经济基础好的村,鼓励入股分红,发展加工、经营、服务等产业,目前,血桃、葡萄、蓝莓、软籽石榴、香菇及农家乐等一大批产业蓬勃发展。该县张官营镇深挖产业潜能,助推食用菌产业园集约发展,实现辖区内包装、团购、冷库共用,在废物利用等方面达成合作协议,食用菌年产突破 1000 吨,年产值 800 多万元。该县董周乡投资 2500 万元建设五里岭林果产业园区,培育了“** 硒梨”品牌,建成了林果农贸市场,涵盖产业带贫基地 5 个。覆盖董周、观音寺、仓头、库区四个乡 36 个行政村、2800 多户参与林果种植,林果种植面积达 5 万余亩,年产果品10 万吨,产值达 2.65 亿元。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 2 万人次,稳定就业 1 万余人。让

 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聚拢人才,注入乡村振兴“永动力”。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立足人才链,打造技术链,汇聚发展“永动力”。** 县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批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外出农民工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组织县域 105 名“田秀才”“土专家”,抽调 58 名科技人才,组建县农业科技服务团。遴选 234 名第一书记,选派 518 支驻村工作队,让“人才杠杆”撬开乡村振兴的大门。该县库区乡吸引了 9 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种植蓝莓,使全乡蓝莓种植面积增加了近 1000 亩,为 3000 余名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该县瓦屋镇在县科技特派员张杰的指导下,采用国内领先的液体制种技术,研发出优质食用菌品种“庆丰五号”,目前全镇年种植香菇 1037 万袋,产量突破 1 万吨,突显技术创新“动力源泉”。

 【篇二】

 再过 2 个月,** 县 ** 镇 ** 村党支部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将迎来成立后的第二轮分红。这个有 390 名社员参加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第一年就实现群众受益、集体增收。该村村民杨新安,去年秋季全家 6 口人土地收入比上年增加了 1800元。

 目前,全市已有 798 个村成立合作社,入社农民 4.05 万户,集中经营土地 24.06万亩,村集体年均增收 3 万元,户年均增收 2000 元,探索出农业大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党支部发挥组织优势,**农业规模化经营难题 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比例较低,农业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效益不高;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增多,“谁来种地”问题凸显。同时,农村党组织服务群众没有抓手,全市还有许多村庄集体经济收入不足 3 万元。

 思路决定出路,能不能由党支部牵头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蹚出一条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市委决定采用“先试点、然后逐步推开”的办法进行积极探索。2016年 4 月,宁津县保店镇陶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成为全市第一家由党支部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实施“以地入股、按股分红”的土地股份化、集约化运营

 模式,被称为“陶庄模式”。“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就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推进和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耕、种、管、收、售全程统一服务,形成‘村党支部+土地股份合作社+乡镇为农服务中心’的模式,实现富民强村互融并进。”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2017 年,这一创新办法在全市推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相较于其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单打独斗”,党组织的组织优势,为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带来极大便利。在县乡各级党委支持下,每个乡镇都建起为农服务中心,合作社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实行种子、肥料、农药等“统购”,耕种、灌溉、防治、收割等“统管”和农产品“统销”,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合作社采取租赁等方式,解决农机具缺乏的问题,又通过农机农艺配套,实现了耕、种、收集约经营。因为用量大,能够以批发价购买农资,肥料每袋至少便宜 10 元,再加上种子、农药、机械等费用,亩均可节约开支 50 元。同时,规模化种植有效开发出田埂、多余道路和边角未利用土地,增加了土地实际利用面积,实现了土地增潜和集体增收。”** 县** 镇 ** 村党支部书记、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郑传蓬分析说。

 产业链求突破,规模农业加速转型升级 “合作社的利润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通过以批发价团购农资产品,实行大型机械连片作业,每亩每年生产成本能降低 100 元左右。二是提高亩产收益,通过统一种植高产优质品种,避免不同品种混杂影响,每亩每年增收 100 多元。”宁津县陶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负责人宋成槐说。他介绍,去年全村通过统一耕种,每股累计分红 1000 元,农户的亩均收入比过去提高 200 多元。同时,群众的更多收益还在账目之外。

 据测算,由于土地规模经营,各村外出打工经商的人员农忙时不用赶回来,每人每年能节省误工费和路费 1000 元左右。留守老人、妇女腾出了时间,有的搞起了养殖、加工项目,有的直接到合作社打工挣“双份钱”。对于村集体而言,有了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平台更大。一年多来,众多村集体通过整理沟、渠、埂、路等边角土地,盘活农机设施设备等存量资产,以集体资产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齐河县胡官屯镇沙张村通过土地整理新增集体耕地 130 亩,仅此一项每年集体增收

 10 万元。

 各地党组织还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链做文章,一方面,在结构调整上采取“两步走”,合作社刚成立时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综合考虑人才、技术、基础等条件,逐步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新六产”发展。另一方面,在经营方式上“两结合”,就是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化经营深度结合,积极搭建社企合作平台,在发挥农业合作社自身经营优势的基础上,引入成熟市场主体共同做大做强。

 ** 县桃园街道西杨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等 3 个合作社和农业公司合作,专门种植糯玉米,县乡农业专家全程跟踪指导,效益比普通玉米高一倍。在临邑县,林子镇苗甫庵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主动对接“农字号”龙头企业,以每亩 3 吨、每吨 280元的价格销售青储玉米,当季亩均收益 840 元。“目前全市已有 134 个土地股份合作社与 51 个农业公司开展合作,合作项目从传统粮棉种植到青储玉米、杞柳种植等,种类越来越多。”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介绍。

 立足产业促党建,产业、组织同步振兴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合作社要持续健康发展,选好“当家人”至关重要。目前,全市已成立的 798 个土地股份合作社中,751 名村党支部书记依法兼任理事长,2245 名村“两委”成员依法进入管理层,各地再由村民投票推选出信任的种地能手参与合作社日常管理,让专业人干专业事。

 “过去,很多基层党员反映,组织生活无事可议,党员参与度不高。自从有了合作社,这些村党支部的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从此有了鲜活生动的内容,党员们都踊跃参与,组织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县桃园街道西杨村党支部书记杨春安说。“成立合作社,不仅是把碎片化的土地集中起来,更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搭建基层组织帮民致富、为民服务的新平台,群众把个人奔小康和集体发展捆绑在一起,心与党组织贴得更紧,集体事情大家参与、重要问题大家商量,这才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根本性举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廷国表示。

 目前,全市有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村,仅占到全市农业村的 10%。“工作开展之初,我们就明确支部主导、群众自愿、风险共担、集体增收四个原则,在具备

 条件的地方先行推开,成熟一批,推行一批,不搞一刀切,不设时间表,同时继续支持、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陈廷国说。

 【篇三】

 近年来,** 省 ** 县着眼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突出制度创新,健全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有效**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人难选、干不着、干不好、干不了”等突出问题,为乡村振兴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领头雁”队伍。

 健全选拔使用机制。围绕解决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综合能力偏弱,大批优秀年轻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村党组织书记“人难选”问题,畅通选任渠道,让更多优秀人才走上乡村振兴舞台。打破以往“就地取材”模式,采取“内挖、外引、择优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考察选人、考选用人、择优选派等形式,扩大选任范围,先后从机关干部、大学生、退伍军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等优秀群体中选配村党组织书记 277 名。注重培养青年党员、青年干部、青年人才,建设 18 所“头雁孵化”学校,成立 17 个农村“三青党支部”,实行集中授课和实践锻炼方式,培养后备干部 1680 名,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带不走、留得住、顶得上”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聚焦村党组织书记补贴报酬偏低、岗位吸引力不强、积极性不高等“干不着”问题,建立健全经济上有保障、社会上有荣誉、政治上有前途的激励保障机制。大幅提高经济待遇,2019 年以来,县财政累计列支 2.1 亿元用于村党组织书记补贴报酬,村党组织书记平均每人每月报酬达到 4500 元,最高的可以达到 6900 元。大力提升政治待遇, “时代楷模”、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挂职县委常委,20 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挂职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考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 2 名,考录招聘乡镇公务员、事业人员 6 名。

 健全帮扶培养机制。为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资金、政策等问题,多领域多层次加大扶持力度。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扶上马、送一程”,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育培训。选拔 361 名村党组织书记到浙江大学、** 农业大学等高校参加专题培训,对全县 1006 名村党组织书记开展 4 期集中轮训,帮助提

 升素质能力。通过设立产业基金、整合涉农资金、明确土地出让金的 30%用于乡村振兴等措施,支持村党组织书记带领群众干事创业。设立 2 亿元乡村振兴重大专项基金,将“头雁工程”专项资金列入预算,设立 1000 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实施产业项目。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为解决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存在的上台前“热情高涨”、上台后“原地不动”等问题,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管理机制。压实乡镇党委责任,每季度开展乡镇党委书记抓“头雁工程”述职考核,全年考核末位的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引导党委书记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每月开展基层党建“四不两直”督导调研,重点抓“四议两公开”落实等村级规范化运行,定期曝光亮丑,倒逼规范履职。2019 年以来,284 名村党组织书记因工作被动被取消绩效奖励,6 人被免职。建立健全村级班子定期分析研判机制,严格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利清单制度,广泛推行村干部离任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确保依法依规履职尽责。

 【篇四】

 近年来,** 省 ** 市 ** 区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致力**基层治理新问题,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以“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以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带动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双进双促”模式,通过“四个双向”措施,助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迈入“快车道”。

 “双向进入”搭平台,拉响乡村治理“主引擎”。坚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等优势结合起来,鼓励村“两委”成员带头领办合作社或者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新型经营主体,为基层党组织参与新型经营主体管理运行搭建了平台。大力吸收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及参与乡村治理撑起了“后台”。近年来,全区共有 144 名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有 277 名村“两委”成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初步构建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了共建共治的新格局。

 “双向组建”强核心,筑牢乡村治理“火车头”。强化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

 心地位,采取“产业带上建党委、产业链上建支部”的方式,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成立产业园党委 2 个、合作社党支部 39 个,合并调整合作社党支部59 个,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采取在农村党员干部中选派一批、在新毕业大学生党员中选拔一批、在复转军人党员中选聘一批等“三个一批”措施,选派合作社党建指导员 150 ...

篇四: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振兴经验做法材料 0 10 篇

  【篇一】

 近年来,** 市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干部群众辛勤耕耘,农业农村发展硕果累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画卷全面展开。

 2020 年的最后一天,时值隆冬,清晨分外严寒,可 ** 市黄铺镇陈桥村丰泽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米加工车间里却是一派火热的景象。种粮大户陈哲元和老乡们开动铲车,将今秋收获的一堆堆稻谷铲进“排队”装粮的卡车里。

 农业现代化绘新篇 “国家粮库开仓收粮咯!”陈哲元十分喜悦。这两年,合作社不断推广水稻新品种,运用侧深施肥、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有了这些优势,我们合作社积极为其他粮食种植户提供代种、代收、代加工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了粮食稳产增效。”陈哲元说。

 近年来,** 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高标准农田 31.32万亩,建成专用品牌水稻生产基地 10 万亩,打造 2 个 5000 亩优质专用水稻单品种种植示范片。今年,该市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全年粮食作物总产 20.62万吨。

 碧绿的茶叶,金黄的瓜蒌,鲜嫩的食用菌、肥美的牛羊肉„„丰富的土特产品增添了人们舌尖上的幸福感。

 这个季节,走进 ** 有余跨越瓜蒌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定会有一阵阵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粒粒饱满的瓜蒌子经过烘干、调味、分装、打包后,变成了一份份傲人的销售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我们一年能卖出 200 万斤的瓜蒌子。”有余跨越瓜蒌公司常务副总李华介绍。作为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余瓜蒌公司通过优质种苗培育、瓜蒌籽原料收购等方式带动当地 60 余户瓜蒌种植户脱贫增收。该企业正积极推动瓜蒌全产业链发展。

 ** 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19 年农业总产值 45.18 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 23.38%。截至目前,该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 110 家。数字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蓬勃发展。

 美丽乡村展新颜 平坦干净的村道、错落有致的砖房、整洁宽敞的广场„„环境整治后,** 市梅城镇潘铺村焕然一新。

 “潘铺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绿化率,开展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潘铺村党总支书记王友庭介绍。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 市以“环境整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及村庄清洁行动,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农村旱厕改造 4.1 万户,建设 14 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工程,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全覆盖。

 村庄干净了,变美了,村民们的精气神也有了改变。

 “现在大家伙儿开始在房前屋后种点树、养点花花草草,美化居家环境。”郭南松说,乡亲们把村规民约牢记于心,体育和文化活动多起来了,文明的行为多起来了,好人好事多起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田野中吹拂。

 这些年,** 市以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为载体,制定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系列评选活动,以争创最美人物扮靓最美乡村。

 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中全会精神让乡村干部群众感到无比振奋。王友庭说,村里将进一步注重美丽经济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借势天柱山旅游,把潘铺建设成为 ** 的后花园。

 “明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工作要起好步、开好局。”** 市农业农村局金泉水表示,** 将谋深谋细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规划、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规划等,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篇二】

 近年来,** 省 ** 市 ** 县 ** 镇 ** 社区坚持把党建引领融入新农村建设,围绕党建品牌化建设,开展“党建领航”行动,促进乡村振兴。社区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抓特色促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按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基础设施改造、乐器制作产业发展和民俗文化旅游的科学定位,走出了一条党建聚力引领、特色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旅游相融合的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之路。

 党建领航,凝心发力筑牢基建精魂。投资 700 余万元,提升改造党员活动场所,建强党组织服务阵地,高标准建设总面积 4500 平方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档升级“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党史纪念馆、“第一书记”纪念馆等场所,逐步成为集“党群、政务、商贸、社区、文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党群服务体系,成为社区服务民生、凝聚民心的坚强阵地。配齐配强基层党建工作力量,配社区副书记 1 名,党性教育活动常态化,实行党员分类管理和党员积分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固定活动日、“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扎实开展理论学习研讨,推进党员教育管理的日常化、规范化、常态化,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大幅度提升。开展“党员做榜样,献礼十九大”等专题活动,党员开展“亮身份、戴党徽、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每名党员公开进行“一句话承诺”,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愈加凸显。研究制定首问负责、限时办理、办结反馈等规定,规范了服务流程,改进了干部作风,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幅度提升。

 文化搭台,产业融合催生经济热点。** 社区是“中国民族乐器之乡”“江北乐器第一村”“全市 30 个旅游特色村”,主要生产二胡等民族乐器,二胡产销量占全国销售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近年来,社区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抓住全省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特色旅游小镇的有利时机,依托 ** 村作为“全市 30 个旅游特色村”、二胡制作专业村的平台,制定了“弘扬民乐文化,打造古韵二胡小镇”的发展规划。一期投资 1000 多万元,建设了二胡文化广场、二胡展厅、二胡博物馆等场所,举办中国(**)首届二胡文化节暨第三届二胡制作工艺大赛,开设网店 30 余家,“**”“鲁杰”等两大乐器制作品牌名声远扬,乐器远销山西、陕西、河南等近 20 个省市。项

 目二期室外二胡产业综合体,占地 150 亩,计划投资 1000 万元,近期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室外演奏、培训、生产作坊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项目三期专业艺术体验综合体,计划投资 1000 万元,重点打造高品质的二胡家庭作坊和音乐民宿,用特色文化产业打响“特色旅游小镇”名片,积极创建“省级特色旅游示范村”。

 民生攻坚,项目改造创建美丽 **。整合各类资金 2200 余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农田水利、文化惠民、爱心助学等 21 项民心工程。社区先后硬化村内道路 7.2 万平方米,其中沥青路 2.7 公里,栽植绿化苗木 3.8 万株,安装路灯 326 盏,架设供电线路 4300 米,改厕 225 套,疏通下水道 2.8 万米,新建党群服务中心 1 处,改造村级办公场所 6 处,建文化广场 6 处,改造汪塘 3 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 个,修桥 1 座、蓄水坝 1 处,新建多媒体教室 1 处,图书室 2 处,社区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在加强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注重扶贫扶志,累计开展文化惠民、爱心助学、健康义诊等活动 20 余次。

 此外,** 社区精准引入扶贫产业,通过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拱棚,带动老百姓种植蔬果、菌菇,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陈邵村、前海沿村、** 村等均有不同规模的大棚和拱棚,共计 300 余亩,种植的西红柿、辣椒、西瓜、香菇、蘑菇等新鲜蔬菜瓜果深受市场欢迎,“绿色无公害、订单式种植”不仅打响了品牌,更是富了百姓腰包。

 【篇三】

 ** 省 ** 县聚焦国漆产业文化示范区建设,探索推行“循环党建”模式,以党建循环推动发展循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质量效率最优化,有效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水平。

 坚持组织共建、循环运行,构建区域化引领格局。统筹 5 个村和 2 个企业党支部、196 名党员,组建国漆产业文化示范区党总支,纵向建立组织建设、政策宣讲、产业发展等 6 个功能党支部和 10 支党员攻坚服务队,形成纵横结合的党组织格局。党总支统筹党的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利益联结、文明创建 5 项任务,适时组织功能党支部、攻坚服务队深入 7 个党支部,循环开展服务活动、解决存在问题,推动资源要素在示范区循环流动。

 坚持队伍共育、循环配备,锻造联动化引领队伍。实施“头雁”计划,按照现任与后备 1:3 比例,采取集中培训、结对帮带、外出考察“三合一”模式,培育各类干部 196 名;村(企业)党支部和功能党支部同步,发展 23 名优秀人才入党,全覆盖轮训党员 960 余人次;依托 2 个企业引进创新创业人才 43 人,“1+N”帮带培育“土专家”“田秀才”192 名。党总支统筹配备人员队伍,根据工作任务需要,推动各类人才在示范区循环流动,提升人才综合利用水平。

 坚持活动共抓、循环开展,健全协同化引领机制。建立活动联抓机制,每月开展 1 次主题党日、每季 1 次政策宣讲、半年 1 次述职评议、每年 1 次党建拉练,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严实起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党组织协调抓总、农户土地入股、企业提供种苗、协会培训技术”模式,发展漆树 5000 余亩,种植黄精 4000亩,成立专合社 5 个、产业协会 6 个,村集体年收入 20 余万元,村民年增收 240 余万元。建立服务发展机制,村(企业)整体联动,循环到各党支部开展阳光党建、廉政窗口、农技科普等服务。

 坚持和谐共治、循环推进,实现最大化引领效益。深化文明创建,组建乡贤队伍、文艺队伍、志愿队伍,循环开展孝老爱亲、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移风易俗活动,5 个村和 2 个企业成功创建市县文明单位。深化基层治理,引导完善《村规民约》、制定治理章程,健全议事决策、纠纷调处等机制,成立“卫生维护队”“治安联防队”等自治组织 10 余个,循环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治理格局。深化成果共享,建设 300 亩文化主题公园,修建漆彩缤纷、茶马古道、等景观 8 组,整治微田园 560 处、绿化庭院 8600 平方米。

 【篇四】

 ** 省 ** 市 ** 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为,着力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乡村振兴“主心骨”,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兴村担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扎实推进支部核心工程。深化“星级评价”达标创建机制,将乡村振兴纳入评价重要内容,2017 年共评选出“五星级”村党组织 44 个、“四星级”129 个、“三星

 级”98 个,营造了“学比赶超”氛围。推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职”,设置矛盾调整、政策宣传、公共卫生、文明倡导等 8 各岗位,全区 1.8 万名农村无职党员实现了“有岗有位、有位有为”。去年以来,共投入 900 多万元大力推进 32 个村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党务、政务、社务“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大力实施“头雁”引领工程。以省定贫困村、红色村、软弱涣散村为重点,调整撤换了 11 名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建立挂职锻炼制度,实施“村官大学生”工程,累计有 212 名村干部完成了大专学历提升。强化第一书记选派和管理,派选了 122 名优秀区直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推行“候任村(社区)干部”制度,共选拔配备了 412 名,其中 35 条贫困村配备了 36 名,为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任务注入了源头活水。

 全力培育兴村人才。深入实施人才驱动工程,开展科技下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 9 期 635 人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 850 份。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和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吸收“人才回乡、青年回村、乡贤回归”。去年以来,选聘了 54 名“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131 名大专以上学历“候任村干部”到镇村任职。结合临海经济、山区特色等产业需求,注力滨海渔业人才孵化、沉香产业人才培养。目前,全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140 人,其中现代青年农场主 9 人,经营主体带头人131 人;推去年以来累计举办“三农”专题培训 1540 多场次,参与党员干部群众 3.6万多人次。

 【篇五】

 近年来,** 省 ** 县 ** 镇紧紧围绕“优化提升特色产业、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发展”的理念,推动各项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创新党建+新模式,厚植农村发展基础。助推乡村振兴,精心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做强“党建+产业”,提升带动力。依托村级党组织,结合各村特色优势资源,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成立合作社,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充分激活产业发展

 潜力。按照“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规划发展思路,坚持“长短结合、短期优先”的原则,着力形成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力推行“党支部+企业+电商+农户”的新模式,不断释放产业红利,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产业,用美丽乡村托起美丽经济,为农村改革提供了可学可复制的样板,通过“党委示范引领、基地辐射带动”,进一步促进群众致富增收,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做优“党建+治理”,提升引领力。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载体,完善村规民约和自治组织。结合党员固定活动日,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传播、环境卫生整治评比等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和成绩赢得群众拥护,着力打造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工作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大入户、大走访”活动排查涉黑涉恶线索,鼓励群...

篇五: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乡村振兴战略经验做法总结 2 篇

 目录 第一篇 ....................................................................................................................................... 1

 一、我县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经验做法 ............................................................... 1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3

 三、下一步推进措施 ....................................................................................................... 3

 第二篇 ....................................................................................................................................... 5

 首先,坚持产业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 5

 其次,坚持引培并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 6

 最后,坚持以文化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 7

  第一篇

 一、我县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经验做法

 (一)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1.健全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办法和监管机制。落实镇街村居和保洁公司责任,一月一考核,一月一兑现,将保洁经费直接与保洁效果挂钩,力求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真运转、见成效。连续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县美丽办联合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相关县直单位成立了×个督导组进行了不间断督导,全县的农村环境面貌获得了稳步提升。

 2.加快农村厕所改造。投入×亿元,全县×个镇街同时开工,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达标村、生态宜居村梯次推进。去年完成×户改厕任务,计划×月底基本完成改厕任务。

 3.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村村亮建设方面,2019 年灯基础施

 工已完成×%,已安装灯×盏。目前该工程正在顺利推进。

 4.强化村庄绿化建设。全面推进城区、水系、道路、农田林网、镇村造林大绿化行动,打造多层次立体式绿化系统,确保创 成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森林城市。重点打造了×个省级森林乡镇, 对×处镇街驻地进行了绿化提升,重点打造了×个森林村居,其中×个村庄申报了省级森林村庄。截至目前有×个镇街,×处镇街驻地,×个村庄已完成绿化建设,建立了×处镇街全民义务植树基地,镇街驻地绿化覆盖率达×%,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全县 累计种植乔木×万余株,灌木×万株,累计建设绿地×万平方米, 累计投入×万元。

 5.大力实施坑塘治理。制定了美丽乡村坑塘整治任务包保分解表。按照坑塘整治要求,各包保组按照任务分工进行了坑塘现状调查。以镇街为单位建立了坑塘整治工程电子档案,做到一村一档,一坑一档,档案内容包括面积、位置、现状照片、治理责任人、管理责任人等。为推进工程进展,确保工程质量,采取半月一调度,各包保组按照任务分工进行了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

 (二)示范镇村创建工作。我县从 201×年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 201×年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建设“美丽幸福金乡”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目前,全县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处,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完成美丽乡村达标村建

 设×个,××小镇、××材料小镇被评为省级特色小镇,××镇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小镇,××镇××村荣获全国文明村。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资金瓶颈问题。乡村生态振兴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除了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了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外,尤其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其余部分主要靠县财政投入,由于我县经济比较薄弱,这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的进展。计划项目资金安排与基层和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由于规划定位较高,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基础配套等工程量大,投入资金也相对较多,因为整治多、整治任务重,资金配套压力较大,只好“看菜吃饭”、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而基层和群众要求加快建设的愿望又很迫切,由此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大蒜质量下降和种植污染严重。大蒜种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品种问题,我县大蒜种植时间长,品种退化现象严重,缺乏知名大蒜品种。二是大蒜重茬病害严重。三是由于化肥、农药及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大量流失、板结、污染现象严重。以上原因造成大蒜产量及品质大幅下降,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到金乡大蒜的霸主地位。大蒜品牌利用不到位。

 三、下一步推进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镇街、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领导协调机构,主要负责人亲

 自抓,分管负责人靠上抓,科室、站、所负责人具体抓,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部门之间要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凝聚所有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创新农业各项补贴方式方法,大力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统筹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规模养殖粪便有机肥转化、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工作。积极探索农业高效节约用水、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治理的长效支持政策。推进特色农业保险试 点工作,创新绿色生态农业保险品种。大力发展“财政惠农信贷通” 等产品,推进全县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引导信贷政策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项目倾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将农业绿色发展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和领导干部生态资源环境离任审计重要内容。研究制定具体可行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职责分工和具体要求,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结合美丽乡村达标率覆盖考核工作,出台考核细则,对各镇街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对农业绿色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对落实不力的进行问责。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乡村生态振兴的理念、政策和成果,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工艺技术和设备应用,引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开展技术改造,改善经营管理。从国民教育、新闻宣传、

 科学普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入手,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抵制奢侈、低碳循环的良好风气,努力营造全民支持、全民参与乡村生态振兴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篇

 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验做法

 首先,坚持产业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乡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按照“一轴两带”(工业主轴、两侧农业产业带)发展布局,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一是持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开办 “企业+自管委+农户”的“家庭工厂”,将纺织产业生产作业流水线引进老百姓家中,优先在×、×聚居点试点后再总结推广,实现群众不出家门也能挣钱,探索出一条村企融合发展的路子。

 二是持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乡初步形成了以芦溪-大同-仁加靠山一侧为主的左侧农业产业带,以同盟村为主的右侧农业产业带。通过土地流转、已征土地“以租代管”模式,形成以猕猴桃、茶叶、特色种植为主的近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带。从经济上看,这种千家万户“划田埂而种”,小块农田生产效率

 低,规模化程度不够,收入水平不高,加之大量农民务工,造成土地经营分散、闲置,土地产出率难以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三是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全乡村级集体经济存在来源单一、收入少、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因此,盘活现有房屋、厂房、土地、设施设备等资产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实现“资源变资本、产权变股权、农民变股东”。

 其次,坚持引培并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一是提升乡村振兴人才素质。现代农业发展关键在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农业的未来。我乡正在探索与×农业大学、辖区内纺织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办学方式,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开展纺织生产、特色果蔬种植培训,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二是引进专业化农村人才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鼓励高校专家学者、在校大学生、企业家等群体,以志愿者、创业就业等方式投身农业农村,夯实农村发展人才支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突击队。要加大培育新型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力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高现代农业经营水平和效率。

 三是选优育强农村干部队伍。选派优秀年轻乡镇干部驻村工作,“把最能干的人派去打最硬的仗”。再则,乡村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在返乡回村的“能干人”、下乡创业的“实干家”中发展党员,用知识、能力充实党支部。

 最后,坚持以文化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中央 1 号文件发布以来,我们认真组织学习相关内容,重点抓好措施的对照性细化,结合我×各项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搞好农村精神文明、文化生活,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涵养文明乡风,增强乡村“软实力”。

 一方面在“关键小事”上勇于作为。在农村,厚葬薄养、铺张攀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风气蔓延。农村是人情社会、熟人社会,要在红白喜事、结婚彩礼这些“关键小事”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不良习气蔓延。

 另一方面在新村管理上找突破。×乡聚居点不同程度存在环境卫生差、私搭乱建多、乱堆乱放杂、群众意识淡薄等问题。通过探索和实施“四张清单”管理制度,从私搭乱建、菜园治理、卫生秩序、文明创建等方面治理出一些成效。

推荐访问: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振兴 乡村 做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