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容5篇

发布时间:2022-09-11 19:40:03 浏览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容5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容 “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 【摘要】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本性的重要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容5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容5篇

篇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容

dquo;以人为本” 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

  【摘要】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本性的重要理论,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融入“以人为本” 的理念,有利于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满足大学成才的需要, 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本文分析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 的必然性, 并从三个方面, 就如何构建“以人为本” 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往往给人一种脱离实际、 说教、 枯燥的感觉,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没有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 思想特征以及行为特征出发, 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 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远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 这就决定整个教育过程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 要从大学生的学习、 工作、 生活情况入手, 这样的教育才能贴近大学生, 使他们认识到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

 那么如何有效的构建“以人为本” 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也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 的必然性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 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

 现阶段, 我国已经进入了 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 它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 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承担者, 他们能否全面发展就决定了我们国家的未来。

 目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 与世界各国的经济、 文化、 政治交流日益频繁, 西方社会的价值理念对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构成了强烈冲击, 其中难免会对大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这就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把握时代特征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坚持“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与世界观, 从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 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 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研究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科学, 它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目标, 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其意识指导的, 所以高校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但是现阶段, 各高校普遍存在轻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 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要掌握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并且为他们营造一个学习、 工作与生活的氛围, 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社会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坚持 “以人为本” 的思想政治教育符合马克思关于人本性的理论。人是一种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存在, 他们不但能够被外力所塑造, 同时还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创造自己。

 外力塑造是哲学上的外因, 主观能动

 性则是内因, 而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人为本” 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把教育与人们的尊严、 情感、 价值观念等一系列意识层面的东西密切联系起来, 通过教育将人们思想意识提升到一个高度, 从而使他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 也实现了社会价值。

 因此, 马克思关于人本性的相关理论, 客观上也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

  二、 构建“以人为本” 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方法

 一是构建大学生广泛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学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力, 只有充分尊重了 学生的权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突显, “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得以贯彻。

 这些权力包括参与权、 知情权以及选举权等等。

 不尊重学生的权力, 甚至是蔑视学生的权力, 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不但影响“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 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 从而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

 动员大学生积极的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鼓励与引导积极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 使他们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以及相应的思想。

 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 教师组织学生对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当讨论结束之后, 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剖析, 让学生知道如何来看待、 分析以及处理这些社会热点问题, 从而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对于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 要召开表彰大会, 从而鼓励学生去参与实践, 从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身心。

  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据相关统计显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每况愈下, 这一群体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高达 20. 5%。

 比如近几年发生的大学

 生犯罪案件, 马加爵案、 药家鑫案、 复旦投毒案等等, 均与大学生的心理有很大关系。

 现阶段,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 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 要在课堂上添加心理学的相关课程,解决一些共性问题。

 其次, 要开展心理健康的宣传活动, 比如办校报、 宣传栏、 宣传手册等等, 普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最后, 健康心理咨询中心, 做好同学们的心理辅导工作。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已经进入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利用好这一工具, 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要抓好网站建设工作, 栏目设计要新颖, 内容上要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努力做到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网站的建设、 维护与管理工作尽量要由学生来完成,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的模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善具有巨大意义。

  三、 结论

 综上所述, “以人为本” 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符合马克思关于人本性的理论, 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可以从扩大学生的参与性、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利用网络技术等方面入手, 强化“以人为本” 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芳, 孟祥瑞. 以人为本视域下新型大学师生关系问题探究[J]. 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02)

  [2] 张红梅. 和 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J]. 传承. 2012(14)

  [3] 岳海.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微[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10(06)

  [4] 郑长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24)

篇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容

iddot; 总第448期 ·理 论 界 2011 第 1 期□李伟雄1张伟锋2茹雪丽3中共党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已90周年了。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 〕开发运用中共党史中蕴涵的丰富资源,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一、中共党史的丰富内涵与育人功能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称,概指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2〕总之,党的历史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二、党史教育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1.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党的认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满腔热血和辛勤汗水铺洒在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崛起的道路上,铸起民族发展历程中的一座座伟大丰碑;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继续不断前进。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赤诚,这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历程缺乏深切感受。因此,加强党史教育,阐明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必然性,突出党的本质和主流,深入论述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先进性,充分反映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的历程,有助于加深大学生对党的认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衷心拥护党的领导。2.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3〕崇高的理想信念能给人以正确的方向和无穷的力量,指引人们自觉为实现人生目标和社会理想而不懈奋斗。党史教育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及许许多多生动感人的事例和英雄人物为素材,不仅内容生动、鲜活、形象,而且容易使大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并能克服空洞说教的不( 1.陕西师范大学( 2.陕西师范大学( 3.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旅游与环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陕西陕西陕西西安西安西安710062 )710062 )710062 )摘要:中共党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内涵丰富,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共党史教育内容主要包含党的奋斗发展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等。深化党史教育需采取多种方法与途径。关键词:中共党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 〕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6547 ( 2011 )

 01-0200-03[ 收稿日期 ] 2010-09-12[ 作者简介 ] 李伟雄 ( 1989- ),男,广东始兴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2008 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伟锋 ( 1985- ),男,陕西宝鸡人,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2008 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地理科学;茹雪丽 ( 1989- ),女,陕西宝鸡人,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2008 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 教育求索 】200

 · 总第448期 ·理 论 界2011 第 1 期足,从而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振兴中国的唯一正确道路;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发生的历史巨变,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更加清楚地体会到党和人民不懈探索的艰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社会前进的方向的基础上,自觉继承革命前辈的优良作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信心满怀地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潮流中来。3.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重要的力量源泉,〔4 〕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好教材。努力开发党史资源,认真开展党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领会党的宝贵经验,把握党的建设和发展规律;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自身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党所提出的历史任务和远大理想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有助于大学生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光荣历史,对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实践及实践中展现出的伟大精神的学习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主要内容1.党的奋斗发展史教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人民的和谐与幸福、为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党的奋斗发展史作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斗争历程的记录,蕴涵着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本、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情感之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之源。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奋斗发展史教育,要把党的历史放在1840年以来中国170年的大背景中,认真研究和大力宣传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揭示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作出的重大贡献,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深刻揭示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深刻揭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历史必然性,把党的历史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动力。〔5〕在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也曾经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犯过错误,遭受过不同类型的挫折甚至失败。因此,要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艰辛探索,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没有相同的模式可用,探索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失误甚至失败也就难以避免。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科学辩证地分析和看待党的失误、曲折与教训,分清主流与支流、成就与失误的关系,充分认识党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和艰辛探索,充分肯定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贡献。2.党的理论创新史教育回顾建党90年来的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指导着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前进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理论上的创新工作,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6〕的科学论断。他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

 ”〔7〕2006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共党史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8〕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史气势恢宏、波澜壮阔,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许多的历史经验和精神力量。不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史,就无法感知理论的光辉和魅力,也无法理解其深刻性、科学性和革命性。为此,对大学生进行党的理论创新史教育,要让他们懂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是积极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始终不渝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历史。3.党的自身建设史教育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始终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品质的历史,就是一部始终锤炼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历史。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紧密联系治国理政的实践,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作风,主要包括党的七大上系统总结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强调的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十一大上邓小平同志强调“一定要恢复和发扬”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民主集中制五个作风;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大兴的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四个作风;等等。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内涵与特色的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这些作风和精神,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为核心,以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为基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灵魂,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行为活动的基本规范,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9 〕对大学生进行党的自身建设史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只有深入了解我们党在自身建设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的形成、发展脉络,才能深切体会到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应当结合新的时【 教育求索 】201

 · 总第448期 ·理 论 界 2011 第 1 期代条件充实、丰富和创新我们的党的优良传统,通过党史宣传学习,使党的优良传统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思想并成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和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行为方式。四、深化党史教育,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1.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中强调“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10〕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11〕高校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主渠道,把中共党史作为教育主线与教学重点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 ,〔12 〕增强党史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以党和国家重要纪念活动为契机以党和国家重要纪念活动、重要党史人物的纪念活动为契机,推出一批又一批有影响的书刊杂志和影视作品,有助于大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历史知识和优良传统,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升华思想境界,从而更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人民选择改革开放这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由之路的历史必然性。结合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史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报告会、座谈会、展览会、知识竞赛等,引导大学生学习革命先烈、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身上体现的崇高境界、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范,自觉引以为标杆,激励自己积极进取、发奋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时代大学生。3.以党史教育基地为依托高度重视和备加珍惜党的历史,注意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13〕包括革命纪念馆、纪念地、陈列室、著名人物故居、烈士陵园、重大事件和战斗的遗址遗迹等在内的党史教育基地承载着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体现着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卓越的建设成就,是我们党思想宝库的重要内容载体。依托党史教育基地所承载的丰厚革命历史资源,充分发挥其教育塑造功能,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加大对党史教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和展室的实物、图片、文字资料的收集、研究资金的投入,注意布展的规范性、科学性、严肃性,配备务实负责的领导班子,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建设网上展馆,挖掘党史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覆盖面,重点突出某一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精心组织大学生开展夏令营、冬...

篇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容

日期:2018-09-13项目基金: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2018CG02731)第一作者:罗晓林(1985-),男,闽南师范大学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尊崇英烈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内容罗晓林a ,梁楹b(闽南师范大学 a.历史地理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摘要院尊崇英烈教育本质上是爱国主义教育、英雄教育和信仰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的重要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拼图。近年来,各类侮辱、丑化、抹黑和诋毁英雄烈士的事件屡见报端。高等学校作为尊崇英烈教育的主阵地,面临教育空间相对封闭、教育平台活动固化和教育内容缺乏创新等问题,教育成效甚微。为此,要从拓展教育空间、拓宽褒扬教育渠道、创新教育平台、整合教育内容和创造教育广域磁场等方面推进高等学校尊崇英烈教育,发挥其价值引领、时代精神和时代责任引领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关键词院高等学校;大学生;尊崇英烈;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院G414曰G641 文献标志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8-9713(2018)06-0702-05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抬头,部分人举着“学术自由”的大旗歪曲中华民族历史,不断有社交媒体披露各类侮辱、丑化、抹黑和诋毁英雄烈士,以及在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场所通过个人新媒体帐号发布歪曲、亵渎和调侃历史事实的恶劣事件。这类事件被不少网络大 V 利用网络传播的广泛性、时效性特点,通过新媒体平台迅速在网上发酵,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高等学校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和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新时代高等学校开展尊崇英烈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现实课题。一、尊崇英烈教育的内涵(一)尊崇英烈教育本质上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培育国民国家认同感的教育。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定不移地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和爱国精神,这是其重要主题。为弘扬爱国精神,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从立法的角度将每年 9 月 30 日定为烈士纪念日,其中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在对时代楷模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重要指示时提出要倡导爱国奉献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毫无疑问,新时代尊崇英烈教育在本质上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体现。(二)尊崇英烈教育实质上是一种英雄教育英雄教育是弘扬英雄人物道德品质、英雄事迹和开展英雄纪念活动用以引导他人向英雄学习、看齐的一种道德教育。尊崇英烈教育是以英雄烈士及其事迹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活动。两者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上具有相似性。******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颁发纪念章仪式上提到,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烈士是为国家、社会和集体奉献牺牲的人,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是推动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坚强力量。《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开展班会活动,以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培育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和关爱英雄的时代意识为主题。尊崇英烈教育实质上是一种英雄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在培养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内之一。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圆园18原11,20穴6雪:702-706允燥怎则灶葬造 燥枣 杂澡藻灶赠葬灶早 粤早则蚤糟怎造贼怎则葬造 哉灶蚤增藻则泽蚤贼赠渊Social Sciences Edition冤袁圆园18原11,20穴6雪:702-706DOI:10.3969/j.issn.1008-9713.2018.06.012

 罗晓林等:尊崇英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内容 第 6 期 窑 窑(三)尊崇英烈教育根本上是一种信仰教育信仰教育从心理结构和内容特质上看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不同,但在德育体系中从理论的角度去统整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理想教育是必要的,其具有高于后者的价值内容和心理特质,并具有对教育对象的终极价值关怀 [1] 。尊崇英烈教育是对教育对象开展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教育对象明确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信仰决定了国家的政治方向和文化方向,更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尊崇英烈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有信仰的力量和学习的标杆,进而引导大学生学习英雄烈士的优秀人格,追随英雄的人生价值观,做国家和民族的脊梁。二、高等学校开展尊崇英烈教育的必要性(一)尊崇英烈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的重要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价值引领的意识形态实践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到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价值引领包含认知价值、政治价值和信仰价值引领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把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尊崇英烈是对英雄烈士牺牲和奉献的价值认识,是从认知层面对英雄烈士在价值方面的认可,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的重要方向。(二)尊崇英烈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三条提到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客观、科学的审视不同时代英雄烈士为民族、国家作出的牺牲和奉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公正和爱国的体现,对英雄烈士的崇尚、捍卫、学习和关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的表现,应当深度挖掘英雄烈士的革命精神、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三)尊崇英烈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含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树立大学生对英雄烈士的崇尚、捍卫、学习和关爱,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另一项要义,在各级教育教学中开展尊崇英烈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体现,更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四)尊崇英烈教育是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拼图国民教育也叫公共教育,以国家实施的各类学校教育为体现。国民教育体系是主权国家对国民提供的不同层次、形态和类型的教育服务系统,并通过制度和法律等形式确立的一种教育体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民教育体系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民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尊崇英烈教育本质上是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方面。尊崇英烈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根本任务的急切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民教育体系的一块重要拼图。三、高等学校尊崇英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育空间相对封闭,没有形成教育合力高等学校开展尊崇英烈教育有赖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前者主要是各类公共必修课中开展的尊崇英烈教育以及公共选修课中涉及英雄、烈士选题等内容课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等及其他公共选修课。后者主要是党团活动开展的各类尊崇英烈教育,如党支部、团支部开展的主题党日、团日活动中的各类红703

 沈 阳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第 20 卷 窑 窑色参观活动、精神学习活动。当前尊崇英烈教育空间比较封闭,基本依赖于第一课堂中教育者的教授,以陈旧枯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英雄人物为教授内容,以简单的讲授为教学手段,难以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形成对英雄、烈士的新认识,难以挖掘新时代英雄、烈士的精神价值。同时,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活动大多单打独斗,各自为政,教学层面很少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中尊崇英烈教育的内容进行论证、关联,很少走出课堂、走近英雄烈士和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场所开展与实践、历史相关的教育。这类红色参观活动和精神学习活动大多依赖于团学工作开辟的第二课堂,两者缺乏联动,在推动高等学校开展尊崇英烈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崇敬英雄、尊重烈士的意识中缺乏同向而行的合力。(二)教育平台活动固化,无法实现预期成效党团组织和社团组织是高等学校开展各类活动依托的主要平台。高等学校开展尊崇英烈教育大多由党团组织和大学生社团利用主要纪念日开展诸如参观、学习、重温仪式、扫墓、敬献花圈和服务社会等活动。这类活动相对固定,缺乏变化和创新,往往是年复一年重复开展,参观、学习也大多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就近开展,久而久之,活动形式大于内容,缺乏真正深入学习、理解、升华和内化,成效不显著。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类知识、信息的新平台。目前,新媒体平台的开拓和构建已经逐渐走到高等学校教育平台的前面。然而,搭乘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便车,利用新媒体即时性、广泛性的特点,向大学生推送生动活泼、乐于接受的各类尊崇英烈教育的信息和内容却少之又少。新媒体平台应成为高等学校开展尊崇英烈教育的新路径、新阵地。此外,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繁杂,教育重心以专业技能培养和提升为主,德育以固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教育平台有限。高等学校对于积极开展尊崇英烈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缺乏从教学、党团活动和新媒体教育平台等多方面协同考虑的顶层设计,无法有效推动高等学校在教学、党团活动和新媒体教育平台中多管齐下,拓宽教育渠道,搭建多维教育平台,形成各类教育平台百花齐放的局面,影响尊崇英烈教育的成效。(三)教育内容缺乏创新,难以担当时代责任中小学教育中关于英雄烈士的人物和文本内容主要有刘胡兰英勇就义、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舍身堵枪眼和刘英俊舍身拦烈马等,虽然教材几经修改、重印,但是关于英雄烈士的脚本却缺乏创新,多以简单叙述故事为主线,经常是一个故事讲了几代人。英雄烈士的文本相对久远,难以对大学生带来现实的触动。因此,应当创新教育内容,挖掘英雄烈士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展现出的精神和气节,弘扬时代风气、民族骨气和国家正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尊崇英烈教育应当挖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各行各业涌现的英雄烈士,从人民公仆、军烈到见义勇为的普通民众,从国之栋梁到乡土义士,让尊崇英烈教育具有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历史风骨,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感、现实感,拓宽受众,让大学生认识到身边就有很多值得崇尚、捍卫、学习和关爱的新时代英雄。通过尊崇英烈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使其具有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四、高等学校尊崇英烈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拓展多维教育空间,拓宽褒扬教育渠道新时代随着社会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空间逐渐出现结构分化、主体多元、职能分化和角色分化等趋势 [3] 。这些变化需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拓思维,拓展多维教育空间。多维强调的是立体、系统和全面。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大体上可以分为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前者指现实中的学习生活空间,后者指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息息相关的网络空间 [4] 。尊崇英烈的教育空间相对封闭,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为主。第一课堂的实体空间主要是教室,第二课堂的实体空间主要是校内外开展教育的即时区域,即校园、餐厅、运动场、宿舍和社会实践基地等。网络空间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新领域,目前以博客、论坛、微博、微信、贴吧和 QQ 空间等为主要场域。拓展多维教育空间,实现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多方位的德育体系是目前高等学校开展尊崇英烈教育的新路径。褒扬先烈、教育后人是尊崇英烈教育的主旨,在拓展多维教育空间的同时拓宽褒扬教育渠道,利用英雄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烈士陵园和纪念日等拓宽褒扬教育的活动渠道;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打造微信、微博、QQ 空间和论坛等尊崇英烈教育阵地,拓宽褒扬教育的大众传播渠704

 罗晓林等:尊崇英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内容 第 6 期 窑 窑道;利用当下各行各业的时代英雄烈士事迹,丰富课程教育教学素材和文本,开设与尊崇英烈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拓宽褒扬学校教育的课程渠道。(二)搭建教育活动平台,掌握舆论引导话语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 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 2017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7.72 亿,年龄结构的 10~19 ...

篇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容

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白 ll融合与构建 胡建新 ( 衢州学院 党委,浙江 衢州 324000) [摘量, 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育人职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把这 “三支队伍” 纳入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的有机整体, 构建走向融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形成合 力并取得实效。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支队伍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2528 ( 2014) 07— 0123. 003 要] 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 “ 立德树人” 根本任 务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并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不 同程度存在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够全面、方法 不够灵活、没有形成教育合力等问题。笔者以为,其中合 力问题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问题,直接影 响着其有效性的发挥。我们要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切实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有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能否形成主 要取决于 “ 三支队伍”,即: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他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育人职 责,有着不同的育人功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

 他们也有着各自的边界和相对的局限性,谁也不可能无所 不包,或者相互替代。只有把这 “三支队伍” 纳入学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体之中,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并相 互融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一、 专业课的育人功能与价值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以下简称 《 意见》 ) 指出:“高等学 校各门课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 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

 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 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这不仅肯定了专 业课的育人功能与价值,也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三个方面 的要求:

 是认识要求。每位教师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各门

 课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缺乏这 认识就不可能有育人的自觉,更不可能做好育人工作。

 认识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教师充分认识 到专业课育人的功能、价值和职责,才能真正发挥其现实 的、应有的作用。

 二是素质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 “ 高度负责的态度,

 率先垂范,言传身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这些 素质方面的要求都可归为 “人格”,人格包括个性特征和 品格特征,其品格特征是人格的核心。人格具有巨大的教 育力量,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说过:“ 在教育工作 中,任何规章制度,无论想得多么巧妙,都不能替代教育

 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 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教育力量。

 三是方法要求。“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 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 面”。“渗透” 的教育方法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 为有效的方法,这也是专业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最有价 值的方面。

 专业课教师的教育作用不可替代。首先,对于每位学 生来说,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专业课堂上度过的,每天 一一

 与专业课教师接触、交流、互动的时间最多,专业课教师 对学生的影响时间较长。其次,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 育更具有隐蔽性和渗透性,因为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是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来完成的,学生表面 上是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如果专业课教师有把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育之中的自觉和能力,那 么,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 “渗透”,久而久之就会起 到 “潜移默化” 的效果。第三,学生愿意被专业教师所 影响,尤其受学生所敬重的教师影响最大。如此的教育

 作用是其他教育力量所不可替代的,因此,具有思想政 治教育的自觉,把德育融入知育,是每位专业课教师必 须承担的重要职责。

 事实上,部分高校德育与知育相分离的现象还普遍存 在,很多教师只完成了知识传授这一项任务,而把更为重 要的 “立德树人” 搁置了一边。如果说 “ 立德树人” 是高 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课堂教学就是 “ 立德树人” 的 重要手段。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学业的发展,首先要解 决的应该是学习态度问题,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业发展之 本,本质的问题解决了,作为表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也 就自 然解决了。而学习态度问题本身属于 “德” 的范畴。

 因此,课堂教学应以 “立德树人” 为旨归,不能以知识的 灌输为目的,否则就脱离了教育之本。思想政治教育也是 门艺术,需要知识与技能的支撑,不可以随意而为之,

 否则,有可能是盲目的,也有可能是反向的。因此,作为 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应有育人的自

 觉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一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与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 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 意见》指出:

 “ 思 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 学的本质要求。

 ” 这就是我国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目的和意义。由此可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不是 为了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把知识传授作为载体来提高大 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

 当前,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 努力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教学 效果明显改善,但不容否认,也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个很重要的原 因就是,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多地只是关注了学生 的知识掌握,而没有关注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 立;更多地只是告诉学生一个结论,却没有去证明这个结 论的真理性。比如,告诉学生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

 却没有证明为什么,学生心里的疑惑还是没有解开。这种 强化知识、弱化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会变成了一种 “ 强迫的教育”。所以就出现了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分数或 是学分,虽记住了知识概念,却不能按照知识概念所要求 的方向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从而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本质要 求。因此,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 方法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师要洞察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迷茫困惑、关注热点、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帮助其解 决思想问题。课程内容应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 学生,课堂教学要更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学生的

 独立思考和互相交流,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另外,

 还需要教师既要有丰富深厚的知识功底,又要有声情并 茂的教学艺术,一个没有知识储备的老师无论怎样也不 会受学生欢迎的。

 三、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育人功能与价值 思想政治工作者是专职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高校核心队伍是辅 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比,他们的 教育实践活动是在传统的课堂外开展的,通过以 “服务为 导向”,以 “ 学生需要为导向”,以 “ 自主学习为导向”,

 以 “ 自我教育为导向”,以 “ 自我管理为导向”,以 “体验 成功为导向”,为学生构建更好的成长环境,搭建更多的

 实践平台,以此来实现教育目的的。

 辅导员的核心职能是思想政治教育。《 意见》和 《 普 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都对辅导员的身份和角 色作了规定:“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 人,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 量。⋯⋯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 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 常思想政 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 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

 同时还对辅导员提出五项工作要求和八条工作职责。无论 是从辅导员的身份和角色来看还是从辅导员的工作要求 和职责来分析,辅导员的核心职能都是 “ 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辅导员工作的本质是教育,其所从事的管理工作也 是为了服务于教育。

 辅导员的价值取向是教育实践,在传统的课堂之外通 过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搭建更多的实践平台,来 落实 “立德树人” 的教育目标。他们把教育要求融入到校 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日常生活与管理中,让大学生在实践 中感知、领悟和接受,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 教育。这种日常化的具有大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

 我教育特点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始终与大 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是大 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坚实基础,其教育效 果不仅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而且其教育作用也 在不断地凸显。浙江省委宣传部年度 “ 重大舆情调研” 课 题组, 专题就浙江省 “ 90后” 大学生的精神追求状况,作 了深入的调查研究。7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就读期 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

 然后, 面对新时期、 新特点和对辅导员提出的新要求,

 面对大学生呈现出的价值观念多样化、需求方式多层化、

 心理变化复杂化及 “ 90后” 大学生的新特征, 很多辅导员

 显得有些茫然失措,只能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机械地重 复,使人们对辅导员的教育作用产生了质疑。这主要是由

 于辅导员的专业素质与适应性问题造成的。分析辅导员职 业的新特征和对其提出的新要求,辅导员所应具备的素质 指辅导员在有效履行职责开展教育与管理活动中所表现 出来的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品格 和能力的总和。因此,提升以政治素养、职业理想、人格 特征、教育与管理能力、知识结构、研究水平为核心的辅 导员综合素质,已成为辅导员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发展,其内涵和外 延也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已经由纯粹的意识形态教育转变 为 “ 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思想 政治教育” 的主要任务是主持学生的政治学习、 思想改造,

 随时掌握教职员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情况。“在全校师生员

 工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总路线 和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地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 品质。

 ” 而当前的主要任务正如 《 意见》指出的:“ 以理想 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

 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 育。

 ” 价值取向的变化也带来了实施途径和方法的变化。

 在实施途径上,由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单兵作战转变 为以 “三支队伍” 为主的全员协同育人;在教育方法上,

 更加注重实践、互动、渗透和体验。这 “三支队伍” 在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呈现出了很强的不可 替代性,形成了一个鼎足而立的 “铁三角”,他们的功能 与价值主要体现在知识性、实践性和渗透性上。他们所开 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平行的,也不是机械地相加,而是 有机地融合、 相互支持、 相互依赖。

 如果仅凭某支队伍“ 单 打独斗”,无论怎样努力,最终也是难以完成好 “立德树 人” 这个根本任务,即便是把任何一支队伍的作用发挥到 极致,而忽视其他两支队伍的作用以及三者的互动和融 合,也都无法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使命。因 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构建不能仅仅局限于以辅 导员为代表的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而是要着眼于 “三支队伍” 的共同建设与发展。

 “ 三支队伍” 都要树立 育人意识,增强育人自觉,承担育人职责。专职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队伍,重点要提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为学生 搭建更多的实践平台,创设更好的成长环境;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师要着眼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重点解决好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问题,课程 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课堂教学要建立 互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在互动和思考中让学生接受并内化 于行动。还可引入 “慕课”、“ 反转课堂” 等课堂组织形式 和教学方式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专业课教师 要重点解决知识传授与育人的融合问题,要加强师德师风 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育人自觉,以高尚的人格影响人,

 以高超的艺术教育人。只有深刻认识到 “ 三支队伍” 的育 人功能和价值,加强 “三支队伍” 建设,构建走向融合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 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 :张楠

篇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容

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十八大论文

 基于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精神赋予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内涵,自 16 号文件颁布以来,十七大、十八大继承与发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精神。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关键词:十八大 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16号文件颁布后的十余年发展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党的十八大及系列会议精神赋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内涵,需结合时代发展与国家导向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与时俱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 16 号文件颁布后的十年取得了重大进展,16号文件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原则及工作任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又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指出了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

 首先,是基本原则的继承与发展。16 号文件和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要“育

 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德育”置于教育的重要位置,十八大报告的描述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两个词合并成一个词来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目的,将“德”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将其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进一步发展、凝练与升华,有助于真正推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其次,是基本任务的继承与发展。十七大继承了 16 号文件的主要教育内容,同时更加清晰的、有重点的提出了要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加强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教育,加强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十八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是关乎民族发展方向和国民价值观的根本问题,相对十七大增加了或更加明确了法治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创新精神培育和实践能力提升,提出了教育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再次,是基本目标的继承与发展。十七大将“人民满意”引入教育目标,同时将“合格”和“可靠”二词去掉,充分体现了我党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十八大将教育的服务对象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再单独提“教育现代化”,统筹思考教育的目标,使建设目标更加明确。

 二、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引领和政治信仰教育体系

 纵观十八大报告全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贯穿其的一条主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把握这条主线。胡锦涛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巩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思想引领和政治信仰教育体系要着重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史党情党性教育、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五个方面来构建与开展工作。党史党情党性教育要围绕党的革命光辉历史和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来开展,从党史党情中感受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意识形态尖锐斗争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围绕华夏文明 5000 年的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来开展,从儒、墨、道、法各系的古人智慧中寻求今日治国理政的智慧,巩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三、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指出,对一个国家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对一个人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践行作为学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的行动纲领,主要围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公正法治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五个方面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主要体现国家层面的教育内容,这一层面教育要突出民族特色,结合时代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公正法治教育主要体现社会层面的教育内容,这一层面教育要重点推进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推进社会形成法治氛围,使大学生成为懂法、传播法、维护法的重要载体,推动司法公信,推动人们自由、平等、公正的发展;社会公

 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个人层面的教育内容,这一层面要结合大学生实际,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为教育重点,立足个人发展,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侧重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四、基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提升和意志养成教育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思想引领、道德教育与素质提升、意志养成相结合,要将育人责任落实到学校每一位教育、管理、服务者身上,将具体工作结合到资源配置的环节之中,培养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才。素质提升和意志养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素质提升有助于形成良好意志,良好意志又能提高素质提升的速率与质量。素质提升和意志养成主要从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实践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培养、自强自信自豪感培养、良好学风养成五个方面来开展教育活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席卷中国大地,李克强总理的这一号召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特别是年轻一代,他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实践能力提升要着眼于“实践”二字,**学校教育的理论学习与社会需求的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将实验室、调研室、实践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通过实践学分制、优秀项目培育、奖励机制等建立学生实践长效机制。社会责任感培养要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将寒暑假定向志愿服务项目与日常志愿服务项目结合,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从社会中汲取成长动力,培养社会责任感。自强自信自豪感培养要将国家发展、社会需求与个人成长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在和平年代依然保持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精神,树立对个人、

 对国家的自信自豪。良好学风养成主要围绕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来开展,信息社会的到来,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学习能力必不可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关乎学生成长成才,党的十八大精神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高校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8.

 [2]***.***关于核心价值观的论述[N].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11-24.

推荐访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容 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