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卫生管理专业是干嘛的8篇

发布时间:2022-09-25 09:00:04 浏览数:

卫生管理专业是干嘛的8篇卫生管理专业是干嘛的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位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扎实的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公共事业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卫生管理专业是干嘛的8篇,供大家参考。

卫生管理专业是干嘛的8篇

篇一:卫生管理专业是干嘛的

事业管理专业学制:四年

  培养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位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扎实的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公共事业管理基本技能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熟悉基本的医药卫生科学知识,具备比较全面的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具有利用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科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专业的操作技能。

 主要课程名称

  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等数学、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卫生统计学、宏微观经济学、社会心理学、卫生政策、管理信息系统、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医院管理学、管理文秘、英语、计算机、体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

 就业去向

  医药卫生、科教、社会医疗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的医政管理、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医药企业或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事业单位,医药相关的科研与教学机构等。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专业实习大纲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专业实习大纲 本科(包括专升本)毕业实习大纲一、目的要求 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能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观察和理解我国卫生事业机构、网络的组织、运行现状和发展趋势,推进学生参与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基本掌握卫生事业行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疾病控制管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等重要管理方面以及管理资料收集、统计、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能较熟练地参与管理实践,处理管理实际问题,熟悉管理方案制定,成为理论联系实际,工作求实认真,适应改革形势的卫生事业合格管理人才。二、实习内容行政管理: 了解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卫生厅、局、处)以及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疾控部门等卫生事业单位行政组织体系,行政管理的主要功能以及运作模式及规律。了解卫生事业发展改革遇到的问题与应对的方针政策。掌握行政管理工作中规划、检查、控制、应对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

 1、掌握卫生事业单位组织、机构网络框架设置及运行现状。2、熟悉卫生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主要的职责分工。3、了解卫生事业单位目标管理、决策管理和计划管理的意义和实施。4、了解卫生政策法规和卫生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实习单位的管理规范和实施效果。5、了解卫生事业单位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其内容,了解医德教育的方法。6、了解卫生事业单位经济收入与成本核算等基本运作模式。。7、了解卫生事业单位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方式、控制与评价方法、保证体系以及组织实施等。8、了解实习单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和实施流程。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者的基本任务之一。熟悉医院医疗管理各个环节的全过程,认识和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态度,运用目标管理手段,搞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1.掌握医院医疗系统结构及其各部分要素成分相互结合的形式。2.了解医院医疗管理的七方面管理的基本内容:门诊、急诊、病区医疗、护理、医技科、预防保健等方面。3.了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方式、控制与评价方法、保证体系以及组织实施,参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4.熟悉病案管理和医院统计,学会医院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医院经济活动等项指标的区分、资料收集与统计分析。5.了解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范围及医疗事故与纠纷处理的方法。6.了解相关卫生政策法规和医院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以及医院加强医德建设和自律行为的做法。7.熟悉医疗保险的政策法规和内容,学会医院控制医疗费用合理支出的办法。8.了解和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公共卫生管理: 通过参加疾病控制、慢性病防治、社区卫生服务等公共卫生管理活动,了解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现状、目标和任务,了解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方法与流程。结合公共卫生管理理论,学会公共卫生管理计划、实践、评价的方法。1.了解一个具体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目标、任务和当前的具体举措。2.参加社区疾病控制、慢性病防治、妇幼和学校保健的工作,学会健康指标的资料收集、统计与分析。3.通过具体事例,学习公共卫生管理事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4.了解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方法与流程。5.了解社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现状,参与维护和运用。 人力资源管理: 了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初步学会制定人才培养规划、人力资源调配、业绩考核和奖惩以及员工薪酬福利管理等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1、了解人才管理的政策法规,了解激励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法。2、学习人力资源预测和人才培养、引进、调配规划制定。初步掌握岗位聘任制的管理方法和人才合理流动的基本原则、渠道、形式和具体措施。4、学习根据不同的考核对象和考核目的,采取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技能。5、参与职工薪酬与福利的管理。6、参与计算机人事管理的实践工作。

  科研及教育管理: 了解科研管理的基本模式;了解教学管理的基础知识、教学管理的规律和教学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1.熟悉科技规划与计划的三种分类方法。掌握按科技规划(计划)编制的七个程序。了解科学管理的四个环节。2.熟悉科技管理的基本模式。了解课题与项目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熟悉课题项目的来源及选题原则,掌握科研课题的分类及管理模式。3.了解科学研究和重点学科建设的相互关系,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了解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请的顺序及项目管理的方法。4.了解我国专利法和著作权法基本内容。5.了解医学教育运行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内容。学习教学计划运行管理中的工作程序,基本掌握编制校历教学任务书、教学进度表以及课程表的基本方法。6.了解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7.了解成人教育的特点,着重掌握其不同于全日制教育管理的主要环节。了解继续教育的基本概念,继续教育的现状及有关规章制度。三、实习具体安排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专业本科(专升本)学生可以自行联系或由学习中心指派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卫生厅、局、处)或医院、防疫站(所)、疾病控制中心、社区卫生中心等卫生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习应在实习单位的行政管理、业务质量主管、公共卫生建设等主要管理部门,如院办公室、门急诊部、医务处(科)、护理部、社区预防保健科、人事与科教部门进行,每个部门六周,共 12 周。 学生实习,在听取单位、科室负责人或带教老师介绍实习单位的性质、工作任务、管理模式和常规工作制度基础上,要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参加科室的日常工作,结合实际了解实习单位在卫生体制改革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和举措,并负责一、二项具体事务的管理,取得实效和经验,同时做好工作记录。 每个科室实习结束,学生应写书面小结一份,并由实习科室主管和带教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一次出科考试,对实习生予以鉴定。学生在实习期间应努力参与所在实习单位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维护、数据更新和利用。学生自进入实习单位起,即应联系和聘请毕业论文书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可以和实习带教老师为同一人,也可以另行聘请,但一般应是副高职及以上职称,或具备研究生学历的中级职称卫生事业管理人员。毕业论文的内容,应紧密围绕当前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管理、改革、发展问题,做到有数据,有分析,数据支持结论。毕业论文书写期间,学生应密切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听取指导;毕业论文格式一般为论著,不申请学位时也可以是综述。毕业论文书写从进入实习单位起,为 20 周。

篇二:卫生管理专业是干嘛的

研究浅析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现状与对策朱一丹1祝力维2( 1. 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辽宁大连儿6 0 23; 2. 鞍山师范学院, 辽宁鞍山114 0 0 7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 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卫生事业人才的培养. 卫生管理本科学历教育对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但目前我国高校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证书发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应从明确专业需要、 合理设置课程、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改善就业现状入手。

 使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得到更好的培养, 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关键词:

 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现状; 对策中图分类号:

 G 加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 2—564 6( 2011)0l一009 2—02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愈发莺视健康问题, 我国卫牛事、 Ip 也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

 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兴医疗机构的不断建立都表明我国对卫生事业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为适应国家卫生事业发展需i要, 许多高校都开始成立p 生事业管理专业。

 培养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的德、 智、 体全而发展的, 重点面向基层T的. 为卫生事业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u 了[一、 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全国就业形势}I益严峻的今天. 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对于每一所高校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但由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探索尚不成熟, 从目前高校中卫生事、 №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就业现状来看. 笔者认为高校卫生事业管理等业主要存在以卜. 几方面问题: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管理课程不成体系为r 适应圜家医疗机构对管理人才的需要。

 许多高校都在培养医学和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势必要面临如何解决好医学专业课与管理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和课时比例问题, 而大多学校的教学模式足先教医学课两年. 再教口生事、 Ik 管理专业课一年。

 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过于滞后。

 对以后的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

 此外, 医学课程的教学课时过多, 而且课程比较枯燥,考试形式也比较单一, 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

 不懂得知识如何运用, 两年下来能够领会的知识甚少。

 此外, 管理课程设置不成体系, 如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可生学院将《管理统计学》 和《统计学上机应用》 课程没置在不同学期,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没有连续性, 单一的理论课程教授形式效果并不理想,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 学生学业不精由于医学课程过多。

 导致管理课程教学时间过紧。

 学生不但没有学好管理专业的知识。

 而且对医学知识也是一知半解。

 这样下来, 高校不但没有达到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而且导致学生的学业不精。3. 专业师资力量缺乏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是高校根据专业特色. 贯彻“宽口径、 厚基础” 的培养方针, 增强学生专业能力创新性和能动性, 因而对于师资的要求较高。

 口生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f J新兴学科. 专业教师并不多. 能够进入教育系统的一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更是凤毛麟角, 因而各高校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等业的教学及管理活动的教师多是来源于管理学院、 社科学院等其他学院。

 这些教师对于卫生事、 址管理专业没有全面的了解。

 也不能从市场及社会需求的角度上提出专业发展规划。

 在教学活动中. 还不能将专q k 课程和卫生事业领域的时事有机结合, 这无疑影响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和层次。4 . 学位证捂颁发不合理如大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毕业后颁发的是医学学位证书, 但学生不能考取医师资格征, 也不能从事临床丁作。

 如果去企业的管理部门, 学牛还不具备管理学位, 这也是导致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5. 就业形势不理想学牛的就业前景看似很宽广。

 但大多数氽业和部门都不需要刚刚毕业、 涉世不深、 没有T 作经验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如医院的管理部fJ人员一般都是之前从事一线临床丁作的。

 同时。

 本科毕业生能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比率甚小, 报考研究牛的比率较大但通过率较小。

 就业形势的不理想也会导致高考中许多考生不愿报考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招牛难就“k 更难。

 这样的恶性循环极不利于卫生事、 世的全面发展。二、 对策笔者在分析高校卫生事业现状的基础上。

 发现了许作者简介:

 朱一丹( 19 8 8 一), 女, 辽宁营口人, 主要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研究。JoIJRNAL~嚣薰。塑器囊齄努髂罂弱菲万方数据

 多高校共同存在的问题。

 因此。

 医学院校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 应积极构想解决方案与应对措施。1. 明确专业需要是前提开设一门专业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适应国家需求的人才。

 所以高校在开学初期就应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岗位需求。

 专业定位关系到学生的理论知识、 专业技能、 综合素质的实现。

 因此高校在明确了社会对于本专业的要求之后. 更要突出专业特色, 优化教育模式。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 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 也要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以便与他人更好的沟通。2. 合理设置课程是基础每个专业的教育都离不开课程的设置, 如果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生就很难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动手实践的能力。

 让学生多在医院实习. 尽量做到在医院里授课, 让学生多了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 在大学二年级适当地增加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 让学生对管理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要合理设置课程的先后顺序。

 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课程建设应当贯彻“以学科基础指导课程设置” 为原则. 专、 Ik 课程必须突出口生事业管理的特点, 必须以卫生事业管理课程为核心。

 其他课程为辅助, 采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授课。3. 加强师资队伍建没是条件针对目前卫生事、 世管理专业教学中。

 教师队伍比较薄弱的现状, 高校应拿出相应的措施积极改进。

 通过引进人才、 培训人才等多种手段优化教师组成的知识结构、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使其更适合专业发展。

 , 高校还应加大资金投入, 按学科门类引进相荚人才。

 加强对现职教师的专业培训, 鼓励其参加各级各类的学术交流会、 专题讲座等, 并通过申报科研课题、 撰写学术论文等科研T 作提升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

 通过多种手段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科建没的叮持续性发展。4 . 改善就业现状是目的就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主要问题. 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不甚乐观。

 影响就业形势的因素有很多, 如学生对工作环境、 待遇条件要求过高。

 用人单位对学生学历、 工作经验要求过高. 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等种种因素都影响着就业率。要提高学生就业率, 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首先, 高校应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蠼造专业品牌,不断提高竞争力。

 充分利用学生会, 精心组织、 统筹安排,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引导和指导。

 大力开展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各项活动. 不断提高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莺学牛的个人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积极创设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工作的机会和平台。其次. 应重新规划课程设置以适应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 提高教师的师资力鼍, 丰富教学方法。

 通过课程中的实验教学、 案例教学将理论知识向实际运用环节拓展,着力让学生通过小论文、 实习论文的撰写等对基础知识进行实际检验。最后. 应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校方应积极提供招聘信息. 联系多家用人单位来本校进行招聘, 扩大学生的就业面。

 在学生临近毕业时。

 除积极做好职业测评工作, 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之外, 也要多开展新老生交流活动. 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

 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育还不够完善. 不能满足卫生系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必须致力于培养符合二十一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才。

 认识到过去的不足, 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促进我国卫生事业迅猛发展。参考文献:[ 1]王孺. 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 )( )9, ( 2):

 132一134.[ 2]张屹立, 陈立明, 万成松. 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 J]. 西北医学教育, 2009 , ( 3):4 4 3—4 4 4 . 4 53.[ 3]许亮文, 孙淑秀, 徐洁蕾, 李宇阳, 张良吉, 毛晨佳. 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J]. 医学与社会。

 2009, ( 11):

 60—62.[ 4]方正松. 浅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问题[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 ( 1):

 193—19 5.[ 5]宋桂芝, 洪瑾. 关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与设想[ 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l,( 4):

 85—87.( 责任编辑煜畅)o辽辽丁丁经经济济职管业理檠嘉霞震二o●_ —●_ -年第●_ -期-TTTT-0 9 3万方数据

篇三:卫生管理专业是干嘛的

事业管理学 第一讲

 绪论

 教学目标

 掌握卫生事业的性质和方针 熟悉我国卫生服务环境、成就和问题

 了解卫生事业管理学概述和发展历程

 一、卫生事业管理学概述

 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卫生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

 卫生事业具一定公益性质

 目的是增进社会成员健康

 其特点:

 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高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

 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

 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

 卫生服务的垄断性。

  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的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

 优化卫生政策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科学地编制和实施卫生计划 提升卫生系统功能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应用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研究卫生管理活动的组织结构、基本特点,运行机制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管理科学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特点的学科。

 研究中观管理

 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

 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理论方法

 研究世界各国卫生管理经验

 研究与国情适应的卫生政策

 研究相适应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 二、中国卫生事业的性质和方针

 中国卫生事业的性质

  社会公益事业

  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

  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发挥作用 (一)福利性是指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各级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投入 医疗保障中的福利政策 财政投入的福利政策 医疗卫生服务性收费的福利性

 对预防保健服务免费或适当收费 基本医疗服务收成本,非基本可等于或高于,特殊则按供求关系自主确定。

 (二)公益性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卫生事业是使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受益的公益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

 举办卫生事业不收取投资回报。

 卫生事业享有政府给予的某些特权。

 卫生事业机构应承担公共义务。

 政府对卫生工作进行政策干预和法律管理,以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

 卫生公益事业可以实行福利政策,也可以保本经营,但基本特征是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群体,让公众受益。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

  预防为主

  中西医并重

  依靠科技与教育

  动员全社会参与

  为人民卫生方针健康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以农村为重点

 

 做好农村卫生工作,保护和增进农民健康是各级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

  初级卫生保健是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龙头工程”。

 

  积极、稳妥地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制度。

 

 加强农村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

 

 巩固与提高农村基层卫生队伍。

 

 高度重视和做好贫困地区的卫生工作。

 2.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我国控制疾病形势的需要。

 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

 认真做好“五大卫生”工作。

 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

 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都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加强卫生宣传、开展健康教育,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

 3.中西医并重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和独具的特色与优势。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的建设。

 根据中医药发展需要,多种形式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努力造就新一代名中医。

 改革、完善中药材生产组织管理形式。

 4.依靠科技与教育 加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

 深化卫生科技体制改革。

 办好医学教育,培养一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卫生专业队伍。

 5.动员全社会参与 各级党政领导重视

 社会各部门协作配合 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6.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 农村卫生、预防保健、中医药三个战略重点 依靠科技与教育 动员全社会参与 三、卫生事业的环境

 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1.国际范围内先进的医学技术和我国经济状况的矛盾 2.城乡矛盾;二元经济结构,乡村的经济、文化低于城市 3.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矛盾 ①经济差的地区不能自我解决卫生问题 ②适应所有地区的政策难以出台 ③分级决策的体制尚未完全形成,基层领导的知识和决策水平也比较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低。

 4.工农群众人数众多与自身资源缺的矛盾

  80%人口的经济资源、知识资源、组织资源、权力资源比较少,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5.问题的复杂性与智力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  人口众多,情况差异大,需解决问题复杂,科学教育事业落后,人才缺乏。

  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公共事物的程度比较低,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6.卫生事业管理者的社会目标与自身利益的矛盾。

  管理者的社会目标是争取卫生事业取得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 管理者有自身利益,部门、行业利益交织  部门、行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使管理者处于两难状况。

 我国卫生事业成就:

 我国卫生事业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两个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卫生事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

 1.卫生服务适应市场需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使人们富裕起来了,但财富的占有明显分化,对卫生的需求出现了不同的层次和有差异的服务。

 卫生管理者需研究社会需求,分析所在地区、城市、社区的卫生需求,从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偏好提供服务转变为根据社会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提供卫生服务。

 2.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培养新一代卫生管理者

 市场经济促进了决策机制的改革。

 由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逐渐转向分级决策的体制转变。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快速推进。

 卫生管理干部越来不适应新形势。卫生事业外环境的变化,使得培养一大批有知识、善思维、肯负责管理者的迫切性日益突出。

 3.用活用足政策、除弊兴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许多卫生政策都会影响卫生机构的行为。

 如医院由统收统支的事业单位转变为自收自支定额补贴单位会对医院行为方式造成什么影

 响? 按照服务项目付费的方法会对医院行为产生什么作用?都需要管理者去调查研究,对其正反两方面的效果,得出清醒的认识,并研究兴利除弊的办法。

 4.懂法律、法规 懂卫生法律,不能做触范国家法律的事。

 学习市场经济运作规则和其它法律法规,避免在经济交往中陷于被动。

 5.了解和掌握新形势下人力资源配置的规律 社会成员追求自己经济利益具有合理性,经济收入的差异成为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单位人”逐渐向“社会人”转变。

 许多卫生政策会通过影响卫生人力的经济收入进而影响卫生人力配置。

 卫生管理者要学会认识各种卫生政策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要预见和驾驭事物的发展,就要学会用新的理论眼镜去观察事物。

 6.学习组织文化,促进单位健康发展

 重新协调劳动者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使大家处理好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组织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

 7.与时俱进

 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新事物,社会变革会传递许多新信息。新事物、新信息不可避免地要对卫生管理者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产生影响。如企业承包制,产权制度改革,医院是否效仿,国有医院一统天下是否合理。

 卫生管理者要观察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理论、具有新观念。

  要不断学习有关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要不断学习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伦理学等一切与卫生事业发展有关的学科知识。

 要不断学习现代医学的新进展和新成果,要不断地学习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新知识和新理论。

 四、卫生事业的问题

 健康事业在社会发展目标中地位尚未确立

 政府在健康事业中职能尚待调整和明确

 卫生资源的配置机制尚不合理

 健康和健康权利的公平性有待提高

 农村卫生工作薄弱

 促进健康事业发展社会信息系统尚未建立

 医院产权制度改革问题需要解决

 政府对卫生投入不足 五、卫生事业管理学发展历程

 1978--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1985--

 创办卫生管理专业,招收本科生

 1986--

 卫生管理专业研究生

 专业科目: 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

 基础课目: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管理学基础等

 卫生事业管理学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体系和特殊的研究对象;引进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引进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医学科研方法学的理论和方法。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应用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研究卫生管理活动的组织结构、基本特点,运行机制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管理科学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特点的学科。

 1.卫生事业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管理学是基础,管理学的原则以及管理职能所包括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个方面都可得到应用,如卫生规划、目标管理、组织层次、控制与评价均是制定卫生政策的基础。

 2.与社会医学的关系

  卫生事业管理中对人群社会卫生状况的了解和卫生服务的主人都是建立在社会医学研究的基础上。

 3.与卫生经济学的关系

 卫生事业管理学需要研究卫生事业的经济问题,研究卫生系统投资比例、投资的技术经济效果、医疗卫生设施管理和组织管理等都需要卫生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4.与卫生法学的关系

 通过卫生法学的研究,有助于卫生事业管理借助法律手段、为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服务。法制管理是卫生事业管理的手段之一,对搞好卫生事业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讲

 卫生组织体系

 教学目标

 掌握卫生组织体系的概念和构成,我国卫生行政组织体系的设置,卫生服务组织的层级和城乡设置差异; 熟悉与健康相关的其他行政组织设置,卫生服务组织的职能分工,卫生第三方组织的类型,我国卫生组织变革的原因。

 一、卫生组织体系概述

 (一)卫生组织体系相关的概念 组织:指为实现目标,按一定结构形式、规则和程序所形成的权责角色结构。

 “一个组织的成功,94%取决于系统因素,6%取决于人的因素。

 ——美国管理学家戴明博士 健康组织体系(health organization system)

  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人群的健康需求、通过区域卫生规划、以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为目标的各种不同的组织群。

  卫生组织体系具有专业协作的综合性特点:

 越往高层,分工越细; 越往底层,综合越强。

 二、卫生行政组织体系

 (一)我国卫生行政组织体系设置 卫计委 省市自治区卫生厅 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卫生局 县、县级市、区、旗卫生局 (二)卫生监督组织 原来以各级卫生防疫站为主体,06 年卫生部组建执法监督局,现在的卫生监督组织包括卫计委的执法监督局,省以下政府的卫生监督所。

 主要职能:协助政府履行卫生行业的监督、管理。

 执法依据:《中华人民国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

 (三)其他健康相关的行政组织 中医药管理局(副部级)

 国务院直属机构,卫计委代管 主要职能: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组织 国务院直属机构 职能:负责对药品的研究、生产、流通、使用进行技术和行政监督,负责对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开展对重大事故的查处,负责对保健品的审批。

 爱国卫生运动组织 各级政府的非常设机构,是国家政府和群众团体共同组成的特殊形式的政府组织,由各级人民政府领导,负责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国和各地爱国卫生和防治疾病工作。

 职能:拟定组织贯彻国家和地方爱国卫生和防治疾病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统筹协调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动群众灭四害(苍蝇、蚊子、老鼠、蟑螂)、讲卫生、防治疾病活动,普及卫生知识,进行健康教育等等。

 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组织 劳动与社会保障组织 三、卫生服务组织体系

 (一)卫生服务组织体系设置 1、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是以疾病治疗为主,同时具有预防、康复、健康咨询等多种功能相结合,为保障人民健康进行服务的服务组织。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是运用预防医学理论、技术进行卫生防疫工作监测、科研 、培训相结合的专业机构,是当地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的指导中心。

 主要职能:

 疾病预防与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3、妇幼保健机构 从事妇幼卫生业务工作的专业组织,包括各级妇幼保健院、所、站及儿童保健所。

 负责妇幼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婚前体检、优生、遗传咨询、保健、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和宣传任务。

 4、健康教育机构

  面向社会实施健康教育的职能部门。

 5、卫生信息机构

  研究、编制卫生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管理标准的建设、组建卫生系统信息网络、公众信息的提供与维护、为决策部门提供信息等等。

 卫计委网站:http://www.moh.gov.cn

 广东卫生信息网(http://www.gdhealth.net...

篇四:卫生管理专业是干嘛的

十一章 卫生信息管理 一、 授课对象:

 06 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二、 授课时间:

 3 课时 三、 教学目标:

 1. 掌握信息的特征 2. 掌握卫生信息的内容和功能及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3. 了解我国卫生统计学的构架。

 四、 教学内容要点:

 1. 掌握信息的特征 2. 掌握卫生信息的内容和功能及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五、 教学方法及授课安排:

 结合实际, 课堂讲授为主, 辅以课堂讨论。

 六、 思考题:

 1.

 简述卫生信息的基本功能。

 2.

 简述医学科技信息工作、 卫生统计信息的作用。

 3.

 卫生行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必须了解的三类信息是什么?

 七、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 为什么要提出卫生信息系统 良好的管理是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的先决条件, 管理过程需要决策, 而决策需要信息,

 而且, 医生、 护士等卫生服务的提供者的决策过程也需要信息的支持, 所以信息的收集、 处理和使用方式的科学化、 合理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 现行卫生信息系统的问题 (一)

 收集的信息不是所需的数据 因为数据的收集者不了解使用者对数据的要求, 所以, 所收集的数据不是所需要的数据的情况经常出现, 管理者必须的数据常常没有收集到。

 (二)

 数据质量差 因为数据收集人员的专业技能差、 缺乏必要的培训、 缺乏积极性等原因, 数据质量差是个普遍现象。

 (三)

 数据收集方法之间整合不足 整合不足的直接原因是标准不统一, 深层原因是不同的数据使用机构按自己的要求单独建立数据收集方法和标准, 并且垂直管理, 导致数据不能共享,

 浪费很大。

 (四)

 缺乏及时的报告和反馈 数据传输、 汇总、 分析等过程非常复杂, 导致当使用者得到数据时, 决策已经作出。

 还有就是因为垂直管理的原因,

 数据只是传给高层管理者, 基层即使收到数据和反馈, 往往已经过时。

 (五)

 信息利用差 我国信息利用差的现象很普遍, 主要原因为信息提供者和决策者之间沟通不足, 信息的描述过于专业化, 非专业人员难以利用。

  第二节

 卫生信息系统框架 一、 卫生信息系统结构 (一)

 卫生信息系统结构

  1.信息产生过程 包括:

 数据收集、 数据传输、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 信息表达 2.卫生信息系统管理结构 A, 卫生信息系统资源:

 人员(规划者、 管理者、 统计学家、 流行病学家、 数据收集员等)、硬件、 软件、 财政资源等 B, 规章制度 (二)

 常规数据收集方法 1.卫生机构数据收集 A, 以卫生机构为基础, 由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在完成日常卫生保健的同时收集, 这是为保健对象和卫生保健管理、 监控资源使用和卫生服务以及疾病检测来收集数据的最典型方式。

  B, 哨点报告 通过一定数量的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接受专门训练和监督来收集和报告一系列通常较为复杂的疾病或行动的数据。

 信息较完整、 精确 缺点:

 收集的数据质量不高、 卫生保健提供者在此方面化的时间太多, 所收集的数据属于不同的系统。

 2.社区数据收集 现在卫生信息的收集已经扩展到社区, 大多数社区数据收集系统由地方或者卫生机构的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管理, 作为常规卫生单位信息系统的一个扩展, 其数据可以用于多个目的。

 3.人口登记系统 生命统计的有关数据常常由人口登记系统来完成, 回顾行抽样调查和前瞻性社区随访研究也是获取生命统计相关资料的一个办法。

 (三)

 非常规数据收集方法 1.快速评价方法 卫生保健的管理者和提供者必须掌握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目标人群的有关健康行为, 而常规报告往往不能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社会科学研究往往消耗太多时间, 有时必须用定性研究的方法, 集中研究某个问题或者某个方面, 称为快速评价方法。

 快速评价主要包括:

 现场观察、 个别访谈、 目标群体讨论等方法。

 2.调查 (1)

 家庭调查, 单目标随机抽样家庭调查可以获得许多数据, 但是费时、 费钱。

 难以把资料从调查人群扩展的全国范围。

 现在越来越普遍使用标准化的、 多目标的调查, 在全国范围内抽样。

 (2)

 诊所出口调查 即用户调查, 被广泛用来评价服务对象对卫生保健的满意度以及对保健质量的感受。

 (四)

 常规与非常规方法之间的关系 帮助管理者回答不同的问题, 信息来源方面、 数据收集工具方面都可以做到互补。

 二、 卫生信息系统与卫生系统的关系 卫生信息系统是卫生系统的一个功能实体。

 卫生系统分为初级、 二级和三级, 具有三种类型的管理功能:

 保健对象管理、 卫生保健管理和卫生行政管理 (一)

 保健对象管理功能:

 在初级水平及转诊水平上为保健对象提供医疗、 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的优质服务, 信息使用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等。为他们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是他们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

 (二)

 卫生保健管理功能

  卫生机构可以分为初级卫生机构和次级卫生机构, 他们的功能可以分为提供服务的功能和行政管理功能, 为其决策过程提供信息, 是卫生信息系统的职能。

 (三)

 卫生行政管理功能 卫生行政管理功能包括制定政策和法规、 部门之间的协调等等, 必须以每一水平上的卫生系统的特殊管理功能为基础, 进行卫生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分析。

 (四)

 基本公共卫生管理功能 通过运用针对环境和社区的方法, 采取一系列基本和必要的行动来保护大众健康并治疗疾病。

 卫生信息系统必须为之提供相关信息。

 三、 将卫生信息系统改革与卫生改革有机结合 卫生信息系统是卫生系统的一个功能实体, 卫生信息系统的改革应该与卫生系统的改革紧密联系。

  第三节

 利用卫生信息决策 一、 决策是如何制定的 收集卫生信息是进行决策的一种辅助手段, 良好的信息有助于形成好的决策, 好的决策又可以产生一系列新数据, 又可以刺激新决策的产生, 从而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结构。

 第三节

 利用卫生信息决策 现实的决策过程非常复杂, 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数据人群应该意识到决策制定所处的政治环境, 并加强能够影响决策的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

 二、 加强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利用的途径 (一)

 数据特征 1.所有权和实用性 当卫生信息的利用者从设计阶段就积极参与时, 就能够获得一种所有者的感觉, 能够加强信息与信息需求者之间的相关性。

 2.有效性和可靠性 如果决策者相信数据具备有效性和可靠性, 则信息被利用的几率就大增。

 所以, 保证信息质量是关键。

 3.数据汇总 影响数据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数据的汇总, 数据如果不符合用户的要求, 则难以被利用,所以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汇总是提高数据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4.信息适应用户要求:

 信息应该具有高度选择性, 适应每一个用户的要求 5.反馈的及时性:

 很多时候, 因为信息到的太晚, 只好在没有信息的情况下决策,

 (二)

 所需决策的特征 决策的类型影响到信息的利用程度, 短期问题的决策比长期问题的决策更需要信息, 信息按照决策者的要求进行汇总, 能够加强信息的利用程度。

 (三)

 组织特征 卫生部门利用信息的程度比其他部门和产业要低。

 对利用信息作出优质的决策进行奖励, 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明确建立信息合并规程等方式能够加强信息的利用程度。

 (四)

 数据人群和行动人群之间的文化差异 数据人群和行动人群之间存在文化差异, 这种差异能够影响信息在他们之间的传递, 也使得信息不能适应决策者的需求, 所以, 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显得非常重要。

  第四节 管理与评价 (一)

 资源需求 1.培训人员 2.卫生信息系统的供给、 获取和分配 3.计算机硬件、 软件及维护 (二)

 规章制度 1.卫生信息系统整体管理 2.定义数据收集标准 3。

 数据传输、 处理以及报告规则 4.保密性和隐私权 5.培训设计和标准、 产物以及材料分发 6.计算机使用 7.设备和供给的获取和分发系统

篇五:卫生管理专业是干嘛的

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势的 SWOT 分析陈然,李绍华(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摘要:随着我国高校实施扩招计划,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作为医科类院校中的特殊群体———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其就业前景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该文用 SWOT 分析法,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形势,提出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实现完全就业的新思路。关键词:SWOT;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势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D669. 2;R19文章编号:1005-5916(2012)04-0349-0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管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卫生管理本科学历教育是我国卫生管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输送合格的卫生管理人才,毕业生大多进入各大城市、各大医院以及卫生管理机构工作。随着 1999 年我国高校扩招计划的实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大学生的一部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前景也引起了学校以及社会的关注。1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势的 SWOT 分析1. 1 优势(Strength)我国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多由医科院校开设,医学课程开设全面,基础夯实,毕业生医学知识丰富,并秉承了医学院校惯有的治学科学严谨的浓厚学风 [1] 。同时,我国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在专科教育和成人卫生管理教育的基础之上逐步发展而来,有一定基础可循,有一定人才培养经验可供借鉴。卫生事业管理的本科教育在整个卫生管理教育体系中居于主体和重点地位,具有较广知识面和基本管理素质的卫生事业管理的本科毕业生将成为卫生系统管理人才的主要来源,有关调查显示,社会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学历要求本科生占了50%以上。由于举办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相对较少,招生数量小,学生择业面宽,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事业单位、医疗机构以及医药相关单位工作。以我院为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率保持稳步增长,许多毕业生进入国家卫生部以及上海、江苏、深圳、广州等地卫生管理机构工作,在就业去向上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在医院、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高校就业,医院以及事业单位是学生的首选,在就业层次上以省级、地市为主。因此,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就业层次较高,较其他医学类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1. 2 劣势(Weakness)根据相关文献对部分院校进行的调查显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医学类课程比重过大,平均达到 44. 8%,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发展其他能力的机会较少 [2] 。此外,很多院校的课程设置还体现出卫生事业管理 = 医 + 管的落后教学观念,对比国外以及社会对卫生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方调研,我国的大部分院校对经济学和法学的课程安排明显不足,常常只开设实用性课程,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教授,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广而不精[3,4] 。本科生高考填报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第一志愿的人数很少,而大部分是第二、三志愿甚至服从志愿调配到本专业的。很多学生对本专业的相关背景、学习目标、今后从事的工作知之甚少,并存在其他专业的学习以后照样可以从事管理工作,本专业的学习意义不大的想法,故难以促成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将其作为自己人生事业的志愿。从前些年卫生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工作单位的层次及单位性质来看,大部分集中于省、市一级的机关、医院和卫生机构,这造成了我们的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到县级单位去锻炼学习,每年去县级单位的学生不足 10%,尽管基层卫生事业改革很需要我们的毕业生。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等级、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观念不能及时更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1. 3 机会(Opportunity)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加入 WTO,以及知识经济的冲击,给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带来就业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就业的机会[5]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深入,医疗服务行业多种所有制并存,卫生机构自主经营权的不断扩大,同时随着中国正式成为 WTO 的成员,根据 WTO 相关协定的要求,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将面向世界开放,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职能转变,由“办卫生”到“管卫生”,这些新情况都不是经验管理能够解决的,社会对适应科学化、职业化卫生管理工作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6] 。目前,我国的各类卫生管理人员总数已达 60 万,而 90% 的管理人员未经过系统的卫生管理专业培训,未通过自学系统地掌握卫生管理知识。如果按 3% 的自然减员率计算,每年约有1. 8 万人退出卫生管理队伍,这些空缺的岗位需要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补充,这又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诸多的就业机会。1. 4 威胁(Threat)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研究生供小于求,本科生供过与求。近几年,一些知名院校以及一些地方医科类院校都设立了9 4 3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年 4 月第 32 卷第 4 期

 卫生管理的相关专业,虽然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数量没有明显增加,但是整个人才市场上相似的毕业生却大量出现,这客观上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学生除掌握扎实的卫生管理知识外,还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富有团队合作精神,要能熟练操作电脑和应用软件,并具有较强的英语对话能力 [7] 。此外一些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均出台优先录取本地生源的毕业生的政策,外地的毕业生一般要求是研究生学历,使得就业难度加大,竞争更加激烈。2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实现完全就业的几点思考医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他们中的特殊群体———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错综复杂,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一个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政府的扶持,用人单位的配合,作为学生本人以及高校来说,也应该从自身出发,创新观念,改善培养模式,为毕业生的就业打好基础。2. 1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就业时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学生核心能力的竞争,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竞争。作为培养者的学校,应该在保证完成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多为他们提供实践平台,锻炼他们的科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和自控能力等,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塑造自我、提高自我,实现自我的完善;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来说,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配合现今的社会需求,开拓思路,开阔视野,涉猎方方面面的有益的知识,只有采取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才能使得学生在就业时具有典型的核心竞争力。2. 2 更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知识经济、国际化等的冲击,使就业形势不断变化,高校应该针对这一现实情况,组织专业人员,加强就业指导,适时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学生正确评价自我,摈弃已有的三甲医院、沿海开放大城市、事业单位等固有定式,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把就业意向转向基层或西部欠发达地区,相对来说那里的拔尖人才、高学历毕业生集中度较低,能为学生提供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2. 3 提升学生的择业能力卫生管理专业就业的去向主要是医院、卫生事业单位以及一些卫生机构。在开展就业指导时,可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工作要及早进行,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对专业有了很好的了解,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用人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出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要根据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鼓励学生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增加社会竞争力。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人士到学校与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职业实践活动,为学生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等。通过灵活多样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良性互动。此外,还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注重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就业问题上沟通,使家长在学生就业方面起良性影响。2. 4 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卫生管理专业属于公共事业管理学科,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们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可以按照专业发展要求,拓宽实习基地、搭建就业平台,使实习与就业相结合,这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更流畅、更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是实现理想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会收到就业的最佳效果。走访用人单位,既可以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又可促进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达到推销毕业生的效果。请进来,定期或不定期的把用人单位请进来,召开专场招聘会,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联系已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请他们介绍自己找工作的经验、教训、方法和技巧,充分发挥往届毕业生的资源优势,挖掘他们工作单位的用人信息,宣传推荐毕业生,“滚雪球式”的扩大毕业生就业。2. 5 创新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培养根据用人单位对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为了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应重新规划课程设置,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要继续推广卫生管理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载体,给教师定课题、交任务、压担子,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只有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形成适应新时期卫生管理教育发展的教师体系,才能使学生专业知识更加扎实、稳固。学校应该从社会需求层面来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向,细化专业,制定新的培养方案,能够培养出适应市场机制、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换句话说,学校不要只是负责“生产”学生这种人力资源,还要考虑人才“销售”,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订单式”的培养。参考文献[1]杨江林,况成云,柴云.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卫生管理人才[J]. 中国卫生资源,2005,5(1):120-121.[2]杨江林,况成云,庄红平. 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西北医学教育,2001,9(4):205-207.[3]张旭,陈立明. 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 重庆医学,2006,35(6):564-566.[4]汪金鹏,江启成. 当前卫生管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9):543-544.[5]刘宪亮,孔雪峰,张丽萍,等. 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社会需求情况调查[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8):504.[6]梁万年. 卫生事业管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7.[7]王悦,李鲁. 卫生管理人才素质结构的需方调研及其综合考核体系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1):23-25.作者简介:陈然(1980- ),男,江苏盱眙县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收稿日期:2012-01-10)0 5 3 Chinese Rural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April 2012,Vol. 32,No. 4

篇六:卫生管理专业是干嘛的

章卫生规划管理第一节 卫生规划概述第二节 卫生规划的原则与程序第三节 卫生规划评价第四节 区域卫生规划

 第一节 卫生规划概述 一、 卫生规划含义 二、 卫生规划功能 三、 卫生规划目标和目的 四、 卫生规划任务 五、 卫生规划意义

 一、 卫生规划含义卫生规划, 又称卫生发展规划, 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按卫生事业的客观规律确定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 速度和规模,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提高卫生事业整体效益和效率的科学计划方法。

 卫生规划的实质是为解决一定的卫生问题, 实现一定的健康目标, 消耗一定的卫生资源而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行动。

 二、 卫生规划功能卫生规划的主要功能是为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卫生发展实现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和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中, 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但是, 市场机制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 一定领域内, 发挥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但在提供公共产品的领域, 在所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具有外部作用的公益性部门, 例如卫生部门, 则单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不能实现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

 卫生领域市场机制功能不全, 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的观点获得广泛认同。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近半个世纪的经验证明,除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之外,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还有一只“看得见的手” , 那就是“政府” 。

 政府的宏观调控, 可以纠正因为市场机制功能不全所引起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状态。但是, 政府的宏观调控必须有根据, 要调查研究, 要经过科学论证, 经过各部门协调。

 卫生规划就是要发挥这种作用, 为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卫生发展实现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和重要手段。

 三、 卫生规划目标和目的卫生规划优先和保证实现的目 标是满足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基本卫生服务是指卫生服务提供者根据接受服务的居民健康状况, 遵循医学与公共卫生学原理和原则, 按照常规要求, 认为必需提供的卫生服务。基本卫生服务应采用成熟的, 成本效果好的适宜卫生技术, 由掌握该技术, 并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行业许可证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和风险小。所谓成熟, 是指效果确实, 对机体损伤条件提供, 成本效果好, 群众经济上有承受能力, 愿意接受的成熟的卫生技术。所谓适宜卫生技术, 指区域内经济上有化的卫生体系, 合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事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保护和增进全体居民的健康。卫生规划的目的是建立协调、 高效、 优

 四、 卫生规划任务卫生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卫生事业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 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导下, 系统、 动态地分析卫生事业的历史、 现状和趋势, 科学地制定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 目标及措施, 合理组织、筹集、 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 从而改善、 提高卫生工作的社会经济效益, 保持卫生事业协调、稳步、 可持续发展。区域卫生规划是当前我国卫生工作中的一个热点。

 考虑到我国卫生发展的现实情况, 当前区域卫生规划有两个主要任务:

 使卫生资源供给能力与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相适应, 使供需之间大体处于平衡状态。① 统筹规划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生问题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 选择效果好、 费用低的干预措施, 通过区域卫生规划, 采取干预性卫生项目的形式提供最基本的卫生服务。②按照地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卫

 五、 卫生规划意义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卫生规划不仅解决卫生部门的问题, 而且解决卫生部门与社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不仅解决当前的卫生问题, 而且解决卫生战略发展问题; 不仅规定卫生事业的未来发展目 标, 而且规定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因此, 卫生规划对维持和发展卫生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节 卫生规划的原则与程序 一、 卫生规划原则 二、 卫生规划程序

 一、 卫生规划原则卫生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编制和实施卫生规划必须遵循科学的指导原则。 (一)

 整体性原则卫生规划的整体性原则就是从卫生事业的系统出发, 正确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1 正确处理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达到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要求。2、 正确处理卫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卫生保健服务需要的关系, 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为依据,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3、 正确处理预防、 医疗、 保健、教育、 科研的内在关系, 保持卫生事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二)

 功能性原则卫卫生规划的功能性原则就是在兼顾卫生事业各组成部分、 各构成要素的利益和统筹安排, 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对重点项目实行政策和资源倾斜。

 体现在三个方面:注重卫生系统预防、 医疗、 保健、 康复、 健康教育等整体功能的完善和发挥。注重基层卫生组织综合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发挥。l注重对卫生系统重点项目实行政策和资源倾斜(三)

 结构性原则卫生规划的结构性原则体现在:l在机构设置上体现医疗、 预防、 保健、 康复、 健康教育、 医学科研等各类卫生机构的均衡布局, 在地域布局上体现城乡 兼顾原则。卫生资源配置上体现数量、 质量与功能的互补发展。卫生专业设置上体现基础、 应用与开发的有机联系。

 (四) 最优化原则预测和决策是卫生规划的核心, 只有系统掌握卫生服务信息, 及时了解最新动态, 运用现代统计手段, 科学地预测和决策, 从而优化卫生规划。(五)

 动态化原则卫生规划是以未来为导向, 卫生规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规划预测和决策缺乏精确性, 在规划实施中可能出现各种难以预见的问题, 使规划偏离目标。

 因此, 必须以控制论为基础评价和发现规划实施中的缺陷和不足, 不断解决问题, 在实施、 评价和调整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卫生规划目标。

 二、 卫生规划程序 (一)

 卫生规划编制的前提条件 编制卫生规划应具备下列四个前提条件:1、 卫生规划必须有政府组织编制, 作为国家或某一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一部分。2、 必须组织专门的规划班子, 由政府的有关部门组成卫生委员会, 并建有领导、 管理干部和专家组成的专门规划工作班子, 负责规划编制的具体操作。3、 必须有信息的支持, 社会、 经济、 卫生等信息将是编制规划的基础和依据。4、 必须对规划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这是保证卫生规划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

 (二)

 卫生规划程序 一个完整的卫生规划编制程序包括下列过程:卫生规划管理规划准备工作形势分析卫生问题诊断确定卫生发展目标确定实现卫生发展目标的对策与措施分析资源需要及开发策略制定实施计划卫生规划的实施、 监督与评价图5-1 卫生规划程序

 1 . 卫生规划编制准备1)

 解决认识问题:

 就某一地区来说, 地方卫生行政官员及政府分管卫生的主要官员对卫生规划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质量。

 此外, 当前的卫生政策及发展趋势也直接影响到规划实施的可行性。

 因此, 要正确分析和判断政府及卫生官员的态度及卫生系统内外环境的变化趋势, 从而判断是否有开展卫生规划研究的必要及有无推进卫生规划实施的可能。

 2)

 做好规划研究设计:

 卫生规划研究设计应包括:

 规划背景、 规划目的、 内容及方法、 研究过程、 阶段成果、 研究的组织、 研究的经费预算及研究进度等内容。

 这里需注意的问题是就研究内容与规模要周密考虑, 尽管所有卫生规划都需要考虑类似的问题, 但具体到某一地区, 其研究的内容受诸多因素影响, 如已往的规划工作、 现有的技能和资源以及对研究结论的急需程度等因素。

 一方面应确保所有相关问题都考虑到, 另一方面也要避免重复过去己做过的工作。

 应以整个地区的卫生发展需要为依据, 而不是依据规划自身的需要来确定规划的研究内容、 过程及方法,发挥规划资源的使用效益。

 3)

 提交规划研究设计, 争取最高管理层的批准:

 规划研究设计获得最高管理层(政府最高管理层)

 )

 的批准可带来下列几方面益处:第一, 保证规划研究的权威性;第二, 保证规划研究资源的提供;第三, 宣传规划项目 活动, 争取有关人员参与和配合研究项目开展有了主要文献;第四, 据此组织、 协调规划研究项目 实施工作;第五, 据此检查评价规划研究项目 实施进程与效果。

 2. 卫生形势分析规划的卫生形势分析目 的是为编制规划提供客观、 可靠的科学依据, 是寻找居民主要卫生问题, 确定规划目 标和工作指标, 选择策略措施的基础。

 正确地对卫生形势分析关系到规划的正确性、客观性、 科学性和可行性。

 1)

 卫生形势分析主要包括:

 社会、 经济环境状况, 卫生环境状况, 人群健康状况, 生活行为状况及卫生服务状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收集哪些信息和如何收集这些信息;二是如何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为规划编制服务。社会、 经济环境状况需收集与分析信息主要包括:

 自 然环境、 行政区域、 人口状况、 文化观念、 社会环境及经济状况等。卫生环境状况需收集与分析信息主要包括:

 生活卫生条件、 劳动卫生条件等。人群健康状况需收集与分析信息主要包括:

 总体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及社会健康状况等。生活行为状况需收集与分析信息主要包括:

 吸烟行为、饮酒行为、 饮食习惯、 吸毒与性行为及就医行为等。卫生服务状况需收集与分析信息主要包括:

 卫生资源状况、 服务提供状况、 卫生管理状况及卫生产出状况等。

 2)

 形势分析所需的信息资料收集渠道与方法:⑴ 常规报告系统。

 凡在常规统计系统中能够收集到的数据均应从这些系统获得。

 常规统计系统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⑵ 专题调查。

 对编制区域卫生规划所必须但在常规统计系统又收集不到的数据, 如居民卫生服务需求, 病种分类, 疾病经济负担, 卫生资源数量、 结构、 分布及利用等资料数据的获得则需要组织专题调查。⑶ 已有的研究成果。

 在用数据做分析、 推论、 判断时, 所使用的技术参数如各层次医院的平均住院日、 卫生人员的合理工作量等, 要注意利用社会上已有的研究成果。⑷ 社区健康档案。

 获取区域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特征及流行、 分布状况资料, 如社区健康档案比较完备的地区, 通过查阅社区健康档案往往能获得更加准确、 可靠的资料。⑸小型座谈会。

 对于一些必要的定性资料收集, 可考虑采用小型座谈会形式, 如群众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及期望等。

 3. 卫生问题诊断卫生问题的诊断应在形势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而就某一地区来说, 往往有诸多卫生问题, 而要在某一时期解决所有卫生问题是不现实的。

 因此, 应选择出那些普遍性、 关键性的卫生问题作为规划解决的主要对象, 并据此制定规划的目 标和干预措施, 确定资源配置和调整的方向。主要卫生问题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主要健康问题, 包括一些危害人群健康生命的主要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第二类是主要卫生资源配置问题, 主要指卫生资源配置、 布局和使用效率方面, 以及与卫生服务需求不相匹配的供需失衡方面的问题。

 1)

 主要健康问题诊断:

 主要健康问题的诊断主要依据两方面:一是依据问题及其倾向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程度, 包括问题的作用强度、 作用范围、 危害程度及影响;二是解决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干预措施的成本及效果。问题的作用强度是指发生率与作用的持续时间; 作用范围主要是指其影响面及其分布; 危害程度包括致病、 致伤、致残程度、 智力与工作能力的损害、 社会经济资源的消耗等; 影响主要指对健康和卫生发展的影响,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政治上的不利影响。主要健康问题诊断方法有:

 问题排列法, 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

 , 标准法, 专家评价法等。

 2)

 主要卫生资源配置问题诊断:

 主要卫生资源配置问题的诊断主要依据四个方面; 一是卫生资源总量、 结构及其各层次分布量是否与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相匹配, 是否能满足基本卫生服务的提供? 二是卫生资源总量、 结构与分布是否有效、 经济, 是否能够解决已确定的主要健康问题? 三是现有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如何, 是否存在资源的短缺或过剩? 四是改变目 前卫生资源配置现状的突破口是什么?

 4. 确定卫生规划发展目标卫生规划目 标的确立是卫生规划编制中的重要环节。卫生形势分析和主要卫生问题的确定的目 的是为了 确定今后一段时期卫生发展的方向和目 标, 进而选择实现目 标的对策与措施, 改善人群健康状况, 合理配置和优化卫生资源, 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目标通常是指组织预期达到的目的和期望经过努力未来达到的程度。

 卫生规划目标体现了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在规划期限内发展卫生事业, 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的决心, 表明政府运用规划指导进行宏观调控的预期目的, 解决主要卫生问题的程度。

 因此, 卫生规划目标的确立不能以机构、 人员、 设备的发展量为目标, 应针对主要健康问题和主要卫生资源问题, 并以优先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导向。

 1)

 卫生规划目标确定原则⑴ 明确性:

 目 标的表达应当使执行者能够明确地领会其含义, 不至于产生模棱两可的感觉。

 也就是说, 目 标表述应尽量做到只有一种理解。⑵ 适宜性:

 适宜性关系到规划目 标所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在实际中确实存在和急需解决, 而且这一问题的解决无论从国家和地方法规和政策角度看, 还是从社会文化观念角度分析都是需要和可以接受的。⑶ 可行性:

 可行性指所确立的目 标应是在现实中可行的或切实可以实现的。

 可行性要求规划人员在确定规划目 ...

篇七:卫生管理专业是干嘛的

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培训目的 • 掌握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 熟悉基本的管理原理 • 熟悉有关的理论和原则 • 了解管理的基本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管理概述 •

 管理是人类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越来越多地依赖各种各样的组织力量完成社会功能,社会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各个组织群体功能的发挥,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管理的定义 • 管理是指一个有效组织或机构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运用一定的管理职能和手段,有效利用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的协调活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管理的定义包函的四层意思 1、 管理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过程

 2 2 、管理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过程

 3 3 、管理是对组织资源的获取、组合与运用,以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

 4 4 、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管理的目的 •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 “有效”的含义:即效率和效果

  效率= 产出/ 投入

  效果是活动的结果,即预期的目标

  只有在效果和效率同时达到时,组织才会有好的绩效。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管理什么 • 合理利用资源 • 协调人际关系 • 适应外部环境 • 开发上层领导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管理的职能 ☆ 计划职能:明确要做什么 ☆ 组织职能:明确怎么做 ☆ 领导职能:明确靠什么做 ☆ 控制职能:明确怎么样做的更好 ☆ 创新职能:维持什么,改变什么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不同层次管理者履行管理职能的时间分布 0 0102030405060基层 中层 高层组织计划控制领导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管理者的角色 分类 10 种

 人际关系的角色 挂名首脑或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人 信息传递的角色 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的角色 创新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管理者的技能 • 技术技能:指完成某一特别技术领域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

 • 人际技能:指与他人协作、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 概念技能:指管理人员应具有的抽象思考、整合组织资源和活动的能力。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需要的技能

 基层

  中层

 高层 概念技能

 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

 概念技能

 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

 概念技能

 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管理基本原理 • 系统原理 • 人本原理 • 动力原理 • 能级原理 • 反馈原理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系统原理 •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1 、整体性:

 最基本的特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组成。

  2、 、 目的性:

 明确的目的。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目的。

  3、 、 层次性:

 结构上有层次。系统与子系统。

  4、 、 动态性:

 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是绝对的 。

  5、 、 开放性:

 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周围环境发生各种联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 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 1 、人是管理的主体,只有人才能担任管理活动的领导者角色。

 2 2 、在各种管理要素中,人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为重要。

 3 3 、现代管理必须做好人的工作,使人性得到完美的发展。

 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人本原理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动力原理 • 任何 管理活动都需要动力,要使管理活动持续高效地运行,管理者就必须充分重视运用动力,激励员工的行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组织的活力。这就是动力原理。

 • 人的需要:物质需要(生理、安全)和精神需要(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

 • 物质动力、精神动力

 • 激励过程:①未满足的需要 --- ② 紧张 --- ③ 内驱力 ---④ 产生行为 --- ⑤ 满足需要 --- ⑥ 压力降低

 •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能级原理 • 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和不同能量的复杂系统,在系统中,根据不同的能级,建立层次分明的组织结构根据能力安排与能级相适应的人员担负管理任务,给予响应的权力和报酬,是有效管理的基本保证。这就是能级原理。实际上就是有关组织设计和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

 • 有关组织设计和人员配备的基本原则:

 1 1 、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结构

 2 2 、职权、职责和利益明确

 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取其酬、获其荣、惩其误

 3 3 、适时调整管理的能级,保持人员与能级相对应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反馈原理

  ◆所谓反馈就是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反作用于输入信息,并对信息再输出发生影响的作用过程。

 信息反馈要做到:灵敏、准确、有力

  反馈过程如图:

  输入 转换 输出 反馈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履行四大职能应注意的问题 • 管理者在履行四大职能中应注意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有关理论、原则和方法。分述如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决策 • 所谓决策就是在两个以上的方案中做出选择并实施的过程。

 • 决策制定的过程:

  ①确认问题---② ② 确定决策标准---③ ③ 给标准分配权重---- ④ ④ 拟定被选方案--- ⑤ ⑤ 分析方案----⑥ ⑥ 选择方案----⑦ ⑦ 实施方案---⑧ ⑧ 评价决策效果 • 决策的合理性:理性假设、有限的理性、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与决策类型(程序化、非程序化决策)、群体决策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计划 • 计划是指确定组织的目标、制定达到目标的整体战略、开发一套分计划以便整合及协调各种活动。

 • 计划的类型:

 战略计划:

 总目标、地位; 作业计划:

 细节的计划; 短期计划:1 年内的计划; 短期计划:5 年内的计划; 短期计划:

 介于短期和长期之间的计划; 具体计划:

 目标的计划; 指导性计划:

 指导性原则。

 医疗计划、计免计划、疫病控制计划、健康促进计划。

 • 编制计划的步骤:

 ①分析环境---② ② 确定目标---③ ③ 拟定方案---- ④ ④ 选择方案 案--- ⑤ ⑤ 拟定派生计划----⑥ ⑥ 实施和监督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组织 • 组织结构 1 、直线型结构:最简单,拥有指挥的一切职权。

 2 、职能型:下级直线主管接受上级直线主管的领导,还必须接受上级个只能机构的指挥。

 3 、直线职能型结构:命令统一原则形成的直线系统;专业化原则形成的职能系统。

 4 、矩阵结构:复合结构组织。纵向— 只能系统;横向— 项目系统。

 5 、委员会:集体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组织形式。

 •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服从目标、专业化分工、统一指挥、责权一致、管理宽度、集权与分权、精干和高效、稳定性与适应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领导 • 领导者与管理者

  领导是指影响一个群体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扮演领导角色的人为领导者。

  并非所有的领导者都是管理者;也不是所有的管理者都是领导者。

 • 领导者权力的来源

  强制权力、奖赏权力、合法权力(职权)、专家权力、感召权力。

 • 领导的作用

 指挥、协调、激励 • 领导方式

  基本类型:

 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激励理论 • 需要层次论 • 激励— 保健理论 • 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 • 期望理论 • 公平理论 • 强化理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需要 社会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激励 -- 保健理论

 • 赫茨伯格的激励— 保健理论

 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极满意

 中性

 极不满意

 ●

 成就

 ●

 认同

 ●

 工作本身

 ●

 责任

 ●

 晋升

 ●

 成长

 ●

 监督

 ●

 公司政策

 ●

 与监督者的关系

 ●

 工作条件

 ●

 工资

 ●

 同事关系

 ●

 个人生活

 ●

 与下属的关系

 ●

 地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 • 成就需要:追求卓越和成功的需要 • 权力需要:影响和控制他人的需要 • 归属需要:追求友好和亲密的需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期望理论 •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

 A :努力----- 绩效的联系

 B :绩效----- 奖赏的联系

 C :奖赏----- 个人目标的联系

 个人 努力 个人 绩效 组织 奖赏 个人 目标 A C B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公平理论 •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报酬的 衡量 工作更努力、低估报酬 高于公平的报酬 保持同样工作水平 产生不满、降低产出、离开组织 公平的报酬 低于公平的报酬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强化理论 •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理想行为 不利行为 减少 重复该行为 惩罚 重复该行为 奖励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控制 • 所谓控制,就是指监督检查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保证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 控制的过程:确定标准、衡量实际绩效、比较实际绩效与标准的差异、采取纠正行动。

 • 控制的类型:

 1 1 、前馈控制:又称为事前控制或基础控制。

 2 2 、现场控制:又称为过程控制或同期控制。

 3 3 、前馈控制:又称为事后控制或结果控制。

 • 有效控制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经济性、灵活性、标准的合理性、多重标准、控制关键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管理循环 • “ 管理循环”又称为“PDCA” 循环,美国统计和质量专家戴明提出。

  1 、计划(P )-----① ① 提出问题,②找出原因,③确定目标,④制定计划。

  2 、实施(D )-----⑤ ⑤ 执行计划

  3 、检查(C )-----⑥ ⑥ 检查实施情况,找出偏差

  4 、处理(A )-----⑦ ⑦ 纠正偏差,⑧处理遗留问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全面质量管理 •

  戴明提出的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含义为:

  强烈地关注顾客

  坚持不断地改进

  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

  精确地度量

  向雇员授权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管理的基本方法

  •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法律的方法

  行政的方法

  经济的方法

  教育的方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法律的方法

 •

 法律方法是指运用法律规范和具有法律规范性质的各种行为规则进行管理的方法。

 • 法律方法的特征

 强制性、规范性、概括性、稳定性、可预测性。

 • 法律方法的运用

 ■保证社会和组织运行的必要秩序

 ■调节管理要素之...

篇八:卫生管理专业是干嘛的

章 绪论 一、卫生事业 1、卫生事业: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2、卫生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卫生事业具一定公益性质;目的是增进社会成员健康。

 二、卫生事业的特点:

 1 政府在卫生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2 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

 3 卫生事业服务全体人民 4 卫生事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三、中国卫生事业的性质:

 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发挥作用。

 四、卫生事业管理 1、概念:是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通过合 理配置卫生资源将最佳卫生服务提供给全体居民,对卫生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 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2、卫生事业管理的 主体: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 3、卫生事业管理的客体:①卫生组织体系;②卫生系统活动;③社会卫生措施 4、 五、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定义 1、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与国情相适应的卫生政策

 研究与正确的卫生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与工作方法

 研究我国及世界各国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 2、学科特点: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强,是一门多学科理论、方法和直至相交叉的应用型学科。

 3、相关学科

 管理学

 组织行为学

 社会学

 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学

 卫生经济学

 卫生法学

 公共政策学

 财务管理学 4、管理的本质:协调

 第三章

  卫生规划 一、卫生规划,是一种按卫生事业的客观规律确定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速度和规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事业整体效益和效率的科学计划方法。

  二、区域卫生规划 1、概念: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一般以市(地)行政区域为规划单位)

 2、 区域卫生规划 特点:

 针对特定区域  核心是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 涉及社会各个部门  是从战略角度研究卫生问题

 3、意义 ①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充分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的需要 ②是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的重要途径 ③是政府主管部门转变职能、实现对卫生事业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手段 4、区域卫生规划原则 ①坚持健康需求导向。

 ②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③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④坚持统筹协调发展 5、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的程序 ①编制准备 ②卫生形势描述:社会、经济状况,卫生资源状况,人群健康状况,生活行为状况及卫生服务状况。

 ③卫生问题诊断:健康问题;卫生资源配置问题 ④确定区域卫生规划发展目标 ⑤拟定实现发展目标的对策和措施 ⑥分析卫生资源需要及资源开发策略 ⑦编制区域卫生规划方案 ⑧区域卫生规划方案可行性论证 ⑨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与评价:

 适宜度 评价)

 (放在规划实施之前); 6、区域卫生规划的周期:5 年 7、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原则 ①县级医疗机构承担:常见病、一般疑难性疾病的诊疗 ②市级医疗机构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症的诊疗

 第四章

 卫生组织体系 一、卫生组织 1、组织:指为实现目标,按一定结构形式、规则和程序所形成的权责角色结构。

 2、卫生组织(health organization):指以促进、恢复和维护人群健康为基本目的的机构或团体。

  二、卫生组织体系 1、卫生组织体系: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人群的健康需求,通过区域卫生规划、以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为目标的各种不同的组织群。

 2、卫生组织体系具有专业协作的综合性特点:越往高层,分工越细;越往底层,综合越强。

 3、 分类 ①卫生行政组织体系:管理卫生事务的卫生行政组织构成(卫生行政组织如卫生部,卫生厅)

 ②卫生服务组织体系:直接提供卫生服务的组织构成(卫生服务组织如医院,诊所,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卫生科研机构); ②卫生第三方组织(第三方组织如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

 三、卫生行政组织体系的设置:

 中央政府(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

 省市自治区卫生厅

 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卫生局

 县、县级市、区、旗卫生局 (2)卫生行政组织的特征:①权威性;② 服务性;③系统性:多层次,复杂结构的社会管理系统;④动态性;⑤法律性 (3)卫生行政组织基本职能:指挥;计划;监督;协调 (4)执行第一线卫生监督执法任务-----县级卫生监督部门 (5)中央一级的预防服务提供组织----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四 、 卫生服务组织 体系设置:

 1、 分类(多选)

 ①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是以疾病治疗为主,同时具有预防、康复、健康咨询等多种功能相结合,为保障人民健康进行服务的服务组织 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运用预防医学理论、技术进行卫生防疫工作监测、科研、培训相结合的专业机构,是当地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的指导中心 ③妇幼保健机构:从事妇幼卫生业务工作的专业组织,包括各级妇幼保健院、所、站及儿童保健所。负责妇幼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婚前体检、优生、遗传咨询、保健、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和宣传任务。

 ④健康教育机构 ⑤卫生信息机构 2、 我国几乎不存在完全符合标准的非政府组织 3、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1)我国城市卫生服务组织的特点:

 ①1997 年前,分为市(中心医院、专科医院、市中心防疫机构等)、区、街道三个层级;2、②1997 年后,市级卫生服务体系得到迅速发展,区级机构逐渐萎缩,街道级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变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 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是“六位一体”: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指导。

 (2)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中的 “守门人”作用:管理服务/费用/健康

  1)决定用药/检查/转诊/住院

 杜绝浪费

  2)主动管理健康

 提高健康水平、生存质量及成本/效益 5、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1)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2)特点 ①县级卫生机构(中心):承担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基层转诊、急救以及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及业务指导职责。

 ②乡镇卫生院(枢纽):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服务,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③村卫生室(网底):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预防保健任务,提供常见伤、病的初级诊治 (一般不得向医院模式发展)

 (3)

 农村卫生三大法宝: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合作医疗制度;乡村医生 注意: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分为两条线(城市和农村)-城市以社区保障,农村以新农合-新农合的原则-低水平,广覆盖。

 6、第三方组织:第三方组织即非政府组织,是独立于政府和服务组织之外的一类组织。

 特点: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五、 各国卫生组织体系概况:

 英国(政府导向型):1、行政组织:卫生部:制定卫生政策;大区办公室:管理地区卫生局、医院联合体;地区卫生局:评估居民需求,购买卫生服务;社区卫生委员会:维护病人与社区利益。2、服务组织:服务机构实行分级制,呈金字塔形;全科诊所是一级卫生保健服务的主体,政府为社区居民购买服务,实行 GP 首诊和双向转诊;三级医疗机构(专科医院)不负责一般诊疗。

 美国(市场导向型):1、行政组织:卫生和人类服务部:制定政策、分配资源、协调卫生相关机构关系;州公共卫生局: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在内的公共卫生事务;地方卫生局:负责地方临床、预防。2、服务组织:公立医院不到三分之一,私立医院占绝大部分;非营利性医院占大多数;预约式就诊,三级诊疗 德国(社会导向型):1、行政组织:联邦:多部门管理;州:设卫生部(有独立立法权)

 基层:行政卫生处。2、服务组织:公共卫生体系:联邦-州-县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开业医生、医院、康复机构、护理机构四类;医院有公立医院、非营利医院、私营医院三种形式;公立医院占主导,其次是非营利医院。

 第五章

 卫生政策 一、公共政策 (public policy) (一)公共政策的涵义 1、政策 :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辞海》 2、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 1.政治性 2.目标性 3.价值选择性 4.强制性 5.普遍性 6.相对稳定性 (三)公共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政府依据特定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2.调控功能:指政府运用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各种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

 3.分配功能:必须解决分配给谁?如何分配?分配应兼顾公平与效率,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调动积极性

 二、公共政策的类型 1.从政策层次的角度 1) 元政策 :也叫总政策,是制定政策的政策,对其他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

 价值性元政策,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方向性元政策,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程序性元政策,如民主集中制

 2) 基本政策 :是党和政府为维护和协调事关国家和整体利益,而对社会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发展所规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行动准则,通常是政府涉及各个部门的政策,如我国的 卫生工作方 针。基本政策是连接元政策和具体政策的中间环节。

 3) 具体政策 :是在基本政策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它是基本政策的具体化,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规定的行动目标、任务和准则。如我国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等。

 2.从社会生活领域的角度 ①政治政策是政府在政治领域中为处理政治问题、协调政治关系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政治体制政策、政党政策等 ②经济政策是政府在经济领域中为处理经济问题、协调经济利益关系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③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领域中为处理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关系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卫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

 ④文化政策是政府在文化领域中为处理各种文化问题、发展文化事业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如科技政策、教育政策、体育政策等。

 三、卫生政策 1、卫生政策的基本作用:① 指导作用;②控制作用;③调节作用

 四、工作方针 1、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核心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战略重点: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发展中医药

 第六章 卫生系统绩效评价 第一节 概述 一、绩 效(Performance )的概念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绩效指的是“组织期望的结果” ,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包括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和组织绩效等多个方面。

 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绩效是某一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源投入与产出情况的衡量。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绩效是每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分工应该承担并履行社会职责(义务)的能力与效果等。

 二、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 绩效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和组织的员工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二)绩效管理的特点 以组织目标为核心 保证目标内在一致性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四)绩效管理的关键步骤和原则 1.绩效管理的关键步骤:

 目标管理 绩效考核 激励与控制 2.实施绩效管理的原则 (1)清晰的发展目标 (2)量化的考核标准 (3)一定的组织文化和员工职业素养 (4)绩效考核体系要“三重一轻” :重过程、重结果、重效率,轻便快捷、便于实施 三、绩效评价 (一)绩效评价的概念 绩效评价是以组织目标的实际实现效果为价值取向,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和定性对比,对组织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效益和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对被评价对象做出合理、量化的综合评判。

 (二)绩效评价的分类 根据评价的对象:成本业绩评价、财务业绩评价、综合业绩评价 根据评价的层次:组织绩效评价、部门绩效评价、项目绩效评价和个人绩效的评价 根据评价的范围:全方位绩效评价、局部性绩效评价 根据评价的阶段:事前评价,事中评价、事后评价 (三)绩效评价要素 1.评价者 2.被评价对象 3.评价的维度和指标 4.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5.选取单一指标或者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四)绩效评价的逻辑框架 投入( inputs )主要是指各种资源输入,如设施、人力、资金、政策等; 过程( process )是指有组织、有步骤的工作或行动,如开展培训、实施干预措施等; 产出( outputs )是指产品输出或卫生服务等; 结果( outcome )指产生的直接结果; 影响( impact )是指产生的长期效应。

 (五)绩效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在具体选择和应用绩效评价方法时,还需要注意评价的精确性问题。

 (六)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 1.评价目的 2.评价者 (1)单一主体评价 (2)多元主体评价

 第二节 卫生系统绩效 一、卫生系统

 1、卫生系统( Health System ):

 指拥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通过 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为个人和集体提供防病治病等卫生服务 的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2、 卫生行动是指无论是个人卫生保健、公共卫生服务还是部门间发起的以增进健康为首要出发点的行动。

 3 3 、卫生系统的目标

 ①促...

推荐访问:卫生管理专业是干嘛的 卫生管理 专业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