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鱼类维生素C营养研究情况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4 16:00:13 浏览数:

【摘要】维生素C对鱼类具有重要的营养作用,通过实践研究得出,维生素C是鱼类确保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成分。在持续不断的探索研究下,关于维生素C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十分可靠,并且相关的资料信息也得到了大量积累。本文首先概述了维生素C的基本性质,其次对鱼类维生素C营养研究情况做了一番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鱼类;维生素C;营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S9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02-02

维生素是鱼体内物质代谢中必不可少的特殊营养物质。其不属于构成机体结构的物质,也无法提供相应的能源,但其涉及到新陈代谢的调节过程,对鱼类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合理控制,保证机体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

1.维生素C的基本性质

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结晶体,能够与水相融,具酸性,维生素C易遭到氯化胆碱等碱性物质及氧化剂的破坏。对鱼类的坏血酸病发挥较好的防治功能,所以还可将其称之为抗坏血酸。

维生素主要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种类型,其中涵盖在脂溶性维生素范畴的有维生素a、维生素K、维生素D、维生素E,都伴随脂肪被吸收,而且能在在鱼体脂肪内贮存起来,无法做到合成。水溶性维生素的组成部分有叶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烟酸、生物素、胆碱等,这些难以在鱼体脂肪内贮存,因此需从鱼饲料中获取。尽管动物体中的维生素含量较低,但其却是必须具备的。没有维生素的鱼将出现大量的疾病,其中维生素C的缺乏,将使得鱼类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大大削弱,进而带来水肿、肾出血现象,威胁到了鱼的生长。维生素D3的缺乏,会造成鱼类骨骼钙化,同时还导致维生素a、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给其他疾病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维生素b1的缺乏,会引起鱼体畸形,神经炎、消化系统紊乱;维生素C的缺乏,会制约鱼类骨骼发育及生长;烟酸的缺乏会造成鱼类贫血,消化道不畅,神经功能受阻;胆碱的缺乏,会影响脂肪代谢,容易得脂肪肝。

2.鱼类维生素C营养研究情况

2.1鱼类维生素C营养的需求量

对鱼类维生素C需求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加之现阶段在维生素C需求量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比如,鱼类生存场所的水体环境、生理状态,需要哪一种剂型的维生素等,这些都会对鱼类维生素C需求量造成影响。

现阶段,通过什么样的指标准确的衡量鱼类在水溶性维生素方面的具体需求,每位 研究人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由于多数B族维生素只能在鱼类肝脏中蓄积到一定程度,剩余的量会快速排泄掉,所以能够保证肝脏内蓄积众多的水溶性维生素的饲料维生素含量就能作为此类型维生素的需求量。虽然实际大量报道了鱼类维生素C需求量,但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及实验人员关于营养需求量方面理解各异,因此最后呈现出来的实验结果间差异明显。

当前,采用哪一种指标对维生素C不足和具体需求量的问题进行准确有效评价争议不断。大部分研究人员都通过肝脏、鱼鳃、肌肉等机体组织的维生素C沉积量以获取鱼体维生素C营养情况。部分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得出,肝脏维生素C沉积量和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间属于一种正相关(r=0.98)的关系,肌肉、鱼鳃的维生素C沉积量和饲料维生素含量间不存在丝毫的相关关系。

2.2维生素C营养与鱼类免疫

鱼类主要是利用自身免疫系统抵抗各种病原体的侵害,切实保障机体生理功能和稳定体内环境。维生素C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与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所谓特异性免疫,只要指的是个体生活中与抗原异物接触而产生的对抗原异物有效抵抗的免疫力。参与真骨鱼类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核心组织及器官共涵盖了胸腺、脾脏和消化道淋巴细胞与血液淋巴组织,细胞共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等类型。存在于颌鱼类血清内的免疫球蛋白和哺乳动物的IgM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哺乳动物相比,鱼类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较高,软骨鱼和肺鱼是高分子量的IgM五聚体,硬骨鱼是高分子量的IgM四聚体。鱼类抗体产生特点有:存在较长的抗体形成时间,缺乏较快的抗体滴度提升速度,而冷水性鱼类所花费的时间将更长;不具备较强的免疫记忆,在水温的影响下,二次应答和初次应答没有高的抗体效价比率,部分鱼类所进行的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没有任何区别,实际形成的抗体均属于IgM。所以鱼类抗病原体入侵过程中,其非特异性防御发挥着突出作用。

维生素C是免疫应答中不可少的核心部分。有学者研究后得出,对于剂量大的维生素C能保证鱼类形成对部分细菌性及病毒性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每天的食物中加入高剂量的维生素C使虹鳟特异性抗体产量不断增强。

此外,维生素C可以增强补体活性;在有颌鱼类的进化及免疫球蛋白形成后,主要利用典型渠道来进行鱼类补体激活。鱼类补体涉及到特异性防御和非特异性防御,类似于高等哺乳动物,发挥着由典型渠道激活的细胞溶解作用。每天的食物中加入高剂量维生素C保证虹鳟、青石斑鱼血浆补体具有较好的活性。相关学者认为,维生素C在补体活性方面产生的影响和C1的合成有着一定的关系。激活补体典型渠道的第一补充成分就是C1,Clq是C1的一个组成成分,在它的胶原样区域中存在大量的羟脯氨酸残基。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鱼类维生素C营养研究工作在我国形成时间不长,不过伴随试验方法、检测方式的日渐成熟,鱼类维生素C营养的研究会朝着利用组织、细胞或者分子水平上的指标评价其需求量的方向上发。为此,涌现了诸多的鱼类维生素C需求量、维生素C和鱼类免疫等研究工作,实际成果明显,积累了诸多的资料信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开来.维生素C对刺参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明建华.大黄素和维生素C对团头鲂生长、非特异性免疫以及抗应激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孙书静.水产养殖的几种饲料添加剂[J].农村养殖技术,2011年12期.

[4]林建斌.鱼类营养因素与肉质的关系[N].中国渔业报,2010年.

[5]尹娜,邵庆均.饲料维生素C、维生素E在水产动物免疫作用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饲料,2011年16期.

推荐访问:鱼类 维生素 若干 营养 思考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