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校本文化:儿童“生长”的沃土

发布时间:2022-11-14 19:20:24 浏览数:

南京师范大学刘晓东博士在《儿童精神哲学》中充满激情地写道:“儿童不只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他还诗意地鱼游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儿童的游戏、儿童的梦想、儿童的艺术、儿童的思想、儿童的全部生活,都是史诗,都是描绘生命历史、精神历史的诗篇。”儿童天性自由,钟情游戏,具有史诗一般的思想与行为。儿童正如一棵刚破土的嫩芽,需要空间,需要滋养,需要呵护,更需要一片适合其生长的沃土。

生长是成长,但却是别样的成长:首先是更顺应自然、符合规律的成长;其次是更注重主体,以生为本,减少过多大人意志的成长;再次是更关注内因,以激发本性、激发自身潜能为方法的成长。这种成长健康、阳光,因而更强更壮。儿童生长需要文化的滋养,而校本文化氤氲于儿童身边,不陌生,有亲切感,便于心理认同,容易产生共鸣,所以,挖掘并利用好校本文化,能够培植利于儿童生长的肥沃土壤。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校园原址曾是千年资福寺,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曾落脚寺中,并留下了他为东莞而做的三篇文稿——《罗汉阁记》、《舍利塔铭》、《再生柏赞》。至今,校园还保存着光绪年间所建云的石舍利塔、青石大天井,两棵据传由资福寺僧人所栽的500多岁的大榕树,清朝东莞解元祖屋,后堂无病井,以及元朝至正六年所铸的至正大铜钟。学校利用校园文化资源,从生长的视角,构建了莞城中心小学校园“六节”文化活动系列,为学生搭建了丰富而多元的成长舞台。

1.挖掘“洪钟”文化,构建“至正洪钟节”,激励学生努力奋进。“至正大铜钟”为东莞资福寺之宝,莞城中心小学于1933年迁入资福寺,与大铜钟相伴近百年,很多校友朝闻钟响上学,暮随钟韵而归,对铜钟很有感情。2006年2月18日,莞城中心小学举行建校一百周年庆典,市领导、学校优秀教师、知名校友和家长代表共一百人,依次撞响“百年钟声”,其薪火相传之意,催人奋进之情,成为了新一代师生的文化印记。钟的宏阔,钟的正气,钟的励志,正是学子所要追求的精神。于是,学校把每年的校庆纪念日(2月18日)定为“至正洪钟节”庆典日,在1、2月份进行以“今天我为中心骄傲,明天中心为我自豪”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了解校史、评选洪钟少年、举办校庆等活动,营造“洪钟文化”,让学生知晓学校光荣的历史,增强身为中心人的自豪感和爱校情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做到“至正、至好”,为校争光。

2.挖掘“资福”文化,构建“养德资福节”,引领学生感恩乐助。资福寺是东莞有名的千年古寺,它建造的初衷是借助超越尘世的佛力,保境安民。莞城中心小学的前身是资福寺,“资”解释为“获取、给予”,“资福”现今可理解为“祈福、感恩”。我们把这一资源与学校德育整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资福学生,资福家庭,资福社会,努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把每年4月的第四个星期一定为“养德资福节”,在3、4月份开展以“孝感乐助,养德资福”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通过“讲资福寺故事,感悟养德资福”、“学雷锋,帮助别人我幸福!”、“让妈妈幸福过三八”、“为地球,添点绿,保护幸福家园——植树”、“感恩先辈,惜福今天——清明扫墓”、“寻找身边感人故事”以及“手拉手,幸福齐分享——对口帮扶”等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孝顺、懂得感恩、乐于助人。

3.挖掘榕树文化,构建“大榕树文艺节”,搭建多元艺术舞台。学校校园内有两棵见证了五百多年沧桑岁月的参天古榕,它们像是飘着长须的长者,牵着手,微笑地看着孩子们在他身边欢乐地唱歌跳舞、读书绘画……老榕树那种不求人类供养,却无私为人类奉献的精神也感染着每一个学子。学校把每年的5、6月份定为“大榕树文艺节”,开展以“七彩校园,展我才艺”为主题的系列竞赛、展示活动,通过歌唱、舞蹈、器乐、书法、绘画、手工艺、文学表演等活动,给每一位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激励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为多彩的人生奠基。

4.挖掘东坡文化,构建“东坡悦读节”,鼓励学生海量阅读。据史书记载,苏东坡被贬到惠州,经东莞时,得资福寺的比丘祖唐禅师热情款待。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以佛舍利施以资福寺的罗汉阁供养,并为东莞撰写《罗汉阁记》、《舍利塔名》和《再生柏赞》。苏东坡的文人风骨和旷世文才一直是历代莘莘学子的不懈追求。学校为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这一教育资源优势,便以“东坡”为学校悦读节命名,把每年7—9月定为“东坡悦读节”。其间开展以“悦纳万卷,至正人生”为主题的系列读书活动。以东坡文化为突破口,弘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举行阅读考级、评选“阅读之星”、“学习之家”以及辩论、演讲、朗诵、讲故事、作文等比赛活动,激励学生“悦纳万卷书,至正人生路”。

5.挖掘名人文化,构建“镜堂科技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拥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作品。他是莞城中心小学的校友,同时也是我们新校区的设计者。他业绩显赫,令后辈敬仰;他主动思维的习惯和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勇敢攀登、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是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生动教材。学校把每年10、11月定为“镜堂科技节”,开展以“主动思维,勇于创新”为主题的科技系列活动,通过“科技创新(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大赛”、“科技实践活动展示”、“评选科技小明星”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及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6.挖掘社区文化,构建“万寿康体节”,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莞城中心小学位于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的万寿路。“万寿”体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求,它与我校体育节“康体、健美”的宗旨相吻合。每年12月,学校都举办“万寿康体节”活动,开展大课间展示、队形队列比赛、篮球比赛、田径比赛、趣味体育、亲子游戏等各种体育活动。康体节旨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体质,锤炼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团队精神。每年康体节不仅项目多,而且范围广,涉及学生多,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强身健体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打造的校园“六节”,其目的就是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节日这个载体,赋予它精神内涵和教育价值。这一系列的节日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使校园文化活动井然有序,生机盎然。在“六节”文化活动过程中,学校始终重视“两深”思想,即深度策划和深刻体验;始终贯彻“三全”原则,即全体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始终坚持多方联动,即家、校联动,区、校联动。在活动中,我们还注意强化仪式、组织竞赛、评选优秀:

1.强化仪式。一个好的仪式能够成为节日活动的灵魂,一个好的仪式能让学校所倡导的理念和价值在行动中得到强化和升华,在一定程度上提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念。学校在每个节日文化活动中都举行开幕式和闭幕式,精心的策划让活动的内涵得以升华。

2.组织竞赛。竞赛是学校体艺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它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在校园文化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品格,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3.评选优秀。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评优,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六节”活动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各类型的大规模的评选优秀活动,并把先进人物及优秀作品在展区内展示。如“洪钟节”活动中评选“洪钟少年”;“资福节”活动中评选“孝感好孩子”、“乐助好儿童”;“文艺节”活动中评选“十大书法之星”、“十大绘画之星”、“十大手工艺之星”、“十大小歌手”、“十大小演奏家”、“十大小舞蹈家”、“十大小表演家”……

(梁惠权,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校长,523003)

推荐访问:沃土 校本 生长 儿童 文化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