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10篇

发布时间:2022-09-08 10:50:04 浏览数:

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10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实事求是》2018年第6期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挑战与路径选择马蓉睿(中共烟台市委党校政经教研室山东烟台264003)摘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10篇,供大家参考。

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10篇

篇一: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事求是》2018年第6期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挑战与路径选择马蓉睿(中共烟台市委党校 政经教研室 山东 烟台 264003)摘 要:******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崭新开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扎实推进乡村“五大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五大振兴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4641.2018.06.14******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崭新开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梦想,我们不仅要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更要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乡村振兴道路。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历史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意义。从历史角度看,它是在新的起点上总结过去,谋划未来,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描绘了乡村振兴的新蓝图。乡村振兴战略较过去“三农”政策有重大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国家战略层面:

 “四化同步”向“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转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之后五年时间,前三“化”均有飞跃发展。但“农业现代化”的滞后,已成为我国现代化短板,拖累了“四化”同步发展的进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行“就业优先战略”、 “生态环境优先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又首次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表明“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党的工作重中之重,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规划深度、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提升到崭新的高度,为今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指明了方向。(二)城乡关系层面:

 “城乡统筹” “城乡一体”向“城乡融合”转变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工业和城市相对发达,农业和农村却相对落后,城乡协同发展的要素市场仍未建立。为改变这种差距,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这一过程在不断发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是城乡之间的差距。为此,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调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下,乡村不再是城市的附属,而是与城市相互独立、并行发展,最终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三)农业农村自身层面:

 “农业现代化”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变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令大部分一产从业人员进城务工,但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和过低的收入水平没有得到根本改善。2017年,******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要让农业经济、农村空间、农民生活同时实现现代化,这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新思考。68

 经济 《实事求是》2018年第6期二、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农民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均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加上诸多因素制约, “三农”却成了我国现阶段现代化的短板。(一)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1. “农业产品”供需失衡,供给质量亟待提升。当前, “农业产品”并不局限于农产品,还包括由此衍生出的二三产业的产品,但普遍存在同质性、单一化、低品质、缺乏安全性等问题。例如,大多数村庄仍以传统种植、饲养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少主导的龙头产业;村庄普遍缺乏自有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少数村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如乡村旅游,定位不够清晰,极易出现同质化倾向,很难带来明显的收入增长。2.农业市场竞争能力不足。一是经营规模长期偏小。调研发现,绝大多数村仍然进行一家一户、分散、全包模式的小农经营,极易受劳动力和市场信息的影响。截至2016年底,我国经营规模在 50 亩以下的农户有近 2.6 亿户,占农户总数的97%左右,经营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2%左右,户均耕地面积5亩左右。

 [1] 小规模经营造成土地产出率低、资源利用率不高,使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二是生产成本高。2004年,中国与美国的水稻、小麦、玉米与大豆四种粮食的每亩总成本比值只有 0.51、1.37、0.73、0.75;而 2015年,中美比值上升到 1.24、3.10、1.56 与 1.39。

 [2] 中国的农业成本一直在上涨,主要源于土地、物质、人工成本的快速上涨。由于人均耕种面积较小,大部分地区难以开展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只能依靠人工投入。一方面导致人工与土地成本持续升高,另一方面导致过多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效率低下。3.农村普遍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农村没有集体经济,仅靠小农户经营很难令农民致富。少数有集体经济的村对集体资产的运作效率也不高,常有将集体资产一次性流转出去的情况,不能为村集体带来持续性收益。另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够丰富,不能形成龙头产业凝聚劳动力、带动收入增长;少数村尝试建设“股份合作制”集体经济,但目前注册合作社法人只能是个人身份,这为村集体财产利益分配带来隐患。(二)城乡要素难以合理流动1.农村缺乏多元化人才。一是农村劳动力结构严重失衡。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剩余村民老龄化严重,素质参差不齐,宗族观念、本家意识严重,法制观念亟待提升,传统小农思想根深蒂固,群众教育跟不上。二是村干部整体能力不强。一方面,村两委普遍年龄偏大、素质不高、党性不强;部分村干部对乡村事业重视程度不够,对基层治理工作缺乏主人翁思想,延续旧有观念, “管理”思想严重, “服务”意识淡薄。村干部任期太短,更迭频繁, “看摊守庙” “老好人”思想严重,选举不想得罪选民,这就造成三年任期,部分干部只有在中间一年会干些实事。另一方面,两架马车很难磨合,大部分村两委出现“一肩挑”的情况。这些问题极易造成干群关系信任度低。三是农村人才尤其是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乡村人才政策不灵活,很多政策不能落地,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2.农村缺乏资金、技术支持。一是政府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管理支农资金的部门过多,支农资金的整合与使用效率低下;中央地方财力分配不合理,上级部分项目只提要求不给资金,部分上级专项资金需要地方配套;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农村很难争取资金支持,镇级缺少可支配财力。二是社会资本下乡不通畅。社会资本下乡仍存在体制机制障碍,资金很难流向“三农”;支农金融政策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农民很难通过信贷审核,对返乡创业造成极大障碍。3.农村资源浪费严重。部分农村耕地闲置、撂荒的问题非常严重,却因种种原因很难流转,导致其他土地即使流转也难以连片,规模经营存在障碍。农村宅基地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每年因农村人口进城新增的农村闲置住房有5.94亿平方米,市值达4 000亿元。

 [3](三)农村环境与生态问题比较突出1.化肥和农药使用过量、低效,污染环境。中国是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大国。从总量看,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1/10,化肥用量占世界的1/3,农药用量占世界的1/7;从强度看,我国平均化肥使用量达到400公斤/公顷,是世界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上限225公斤/公顷的1.8倍,是欧美国家平均使用量的4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从利用率看,2017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农药利用率为38.8%,尚未完成到2020年要求的“40%以上”的目标。

 [4] 长期的过量使用、利用率低下,导致农产品质69

 《实事求是》2018年第6期经济量跟不上,严重污染生态环境。2.养殖业污染问题突出。每年因饲养生猪等动物产生的畜禽粪污达38亿吨,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四)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帐较多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差距非常大。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仅有17.4%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53.5%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47.7%的农户使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36.2%的农户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55.8%的农户使用现代能源做饭取暖。种种数据表明,农村“七改”工程迫在眉睫,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亟待提升。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好“五大振兴”2018年3月8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好“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这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了具体路径,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走一二三产融合之路仅靠农业单一产业,并不能使农民富起来。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多渠道的去增加收入”。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的内涵更为宽泛,既可以当地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也可以依托外部的龙头企业向上游生产环节挺进,不管以何种方式实现各主体和各产业的联结,都必须让农业得到稳定发展、让农民得到真正实惠。1.推动农业一、二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2018年3月1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部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一要发展农产品保鲜、储藏、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鼓励建设粮食烘储中心、果蔬加工中心。二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工作思路, “种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实现全村“抱团”闯市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2.推动农业一、三产业融合,扩大农民收入领域。(1)利用科技进步推动劳动分工,实现规模化服务。一要推动农业领域科技进步。支持研发现代农机具、促进军民融合机械化生产。二要推动农业领域劳动分工。一是创新土地托管服务方式。通过土地全托管或半托管等模式,为农户提供所有或部分生产经营环节的服务,解放土地对农民的桎梏,增加农民工资性、分红性收入,节约农业生产经营开支,提高效率。二是搭建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平台。为给土地托管服务提供硬件和技术支撑,重点开展测土配方和智能配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烘干贮藏或冷藏加工、庄稼医院、农民培训等服务,提供“一站式”公益性服务。三是成立合作社联社。利用已经存在的各村合作社资源,由村集体带头成立合作社联社,实现劳动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三要实现规模化服务。2016年,我国开始实行土地三权分置;2018年,我国首次创新宅基地三权分置,这为我国农业实现规模化服务提供了政策保障。在耕地、宅基地流转后,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公开招标,走集约化发展道路;要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修建完善生产路、机耕路,配套大口井、扬水站,发展节水灌溉(如以色列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抽沙压土改良土壤,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统一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统一储藏和销售农产品。(2)互联网销售助添农业振兴。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保质期短、市场供求信息不畅等因素,导致了农产品普遍存在“卖贱、买贵、滞销”的怪象,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和居民消费体验。互联网作为更加通畅、便利和广阔的销售平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案。各地可对本地农产品设定统一高标准,统一收购、加工、网上宣传和销售;并参照“盒马鲜生”案例,把线上销售和线下体验相结合,将生鲜食品、餐饮服务一站式购物融为一体,可令市民即刻吃到购买的生鲜和半成品农产品,解决“农民卖不掉、市民买不起”的问题。(3)发掘农业创意特色。一要发展乡村创意旅游。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8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7 400亿元,从业人员900万,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30万,带动700万户农民受益。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天然的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中国乡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把体验、科技、文化融入到旅游业中。例如,中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遗产地总数为15项,位居世界首位。其他地区可效仿农业文化遗产,充分利用当地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因素,把农业生产、历史文化同自然资源融为一体,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产业。二要“讲好乡村故事”。现阶段,商业竞争愈演愈烈,谁更早发掘出自己产品的故事和70

 经济 《实事求是》2018年第6期品牌价值,谁就能更早地抢先市场。如果初创公司人员配给不足、资金缺乏却想做营销,成本最低、最能带来品牌传播效应的策划方式就是给自己的品牌策划一个好故事。3.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探索新型农业综合体。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将现代农业生产空间、居民生活空间、游客游憩空间、生态涵养发展空间等功能版块进行组合,相互依存、相互裨益,形成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田园综合体。例如,江苏省镇江扬中市的“渔光一体”示范项目,把光伏产业、养殖产业、休闲旅游巧妙结合在一起。引入循环水、陆基集装箱等先进养殖设备,对澳洲淡水龙虾、草鱼、鲫鱼、黄颡鱼等多种水产品进行套养,提高渔业养殖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水上产出清洁电力,输送到国家电网,真正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复合利用,形成上有光伏发电、中有观光旅游、下有水产养殖的产业景观一体化格局。(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筑牢“三农”发展基石1.加强“舆论引导”。要多宣传家乡的美好前景,让外界看到家乡变化,感受发展温度,形成振兴乡村的热情。定...

篇二: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管理53 2019.11总第 221期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振兴与发展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领域,对乡村发展的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乡村问题一直深受党和国家持续、重点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反映了党对乡村发展的高度重视,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困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乡村振兴关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不仅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提出的更高要求,更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主要的表现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乡村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这已经成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以弥补的主要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振兴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这一战略。(一)乡村农业生产管理方式粗放,产业化水平不高我国自古以来的小农经济决定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不强、集约化困难,对于市场的随机应变能力不足。专业合作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数千户家庭的分散经营与变化莫测的市场有机连接起来,从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但是,目前在乡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制度还不健全,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真正参与其中的很少,同时,流转土地的农户人数较多,而大农户人家偏少,田地面积分散,运营模式散漫,大型农业设备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无法大规模的使用,造成了集约化生产困难,农业生产任务繁重,生产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地顺应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需要,制约着我国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对于农村产业发展来讲,长期形成了以户为单位进行生产,村民习惯于单干。因此,农户对于农产品的发展链延伸,目光较为短浅,产品的质量与规模也难以保障,与市场对接不起来,缺乏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二)乡村人口比例严重失衡,土地可持续性发展不强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农村逐渐陷入了老龄化、“空心”化的状态。农村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村庄可见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儿童,这一方面造成了大量土地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及其路径分析郭柳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 ] 乡村振兴关乎亿万农民,而民是国之根本,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当前,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着乡村经济产业低端化,乡村农业人口“空心”化,乡村农业用地贫瘠化,农村精神文明空虚化,乡村基层组织家族化等困境。确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 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五大重要路径,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开创乡村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本文立足于当前乡村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困境,通过分析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 关键词 ] 乡村振兴

 重要路径

 新篇章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志码:A

 经济管理54 管理学家 CHINA MANAGEMENT MAGAZINE搁置、耕地弃荒,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青壮年主力军,缺乏带动农村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农村的产业化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难以推进。同时,农业发展需要的职业农民,农村产业需要的年轻劳动力、科技人才队伍力量非常薄弱,缺乏专业农业知识的农民在培育耕地时,不合理以及盲目过量使用化肥所带来的毒副作用正在使土地受到大面积的污染,土地日益变得不可持续性使用。农产品市场发展规律,农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迫切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三)乡村精神文明世界匮乏,基层组织家族化色彩严重目前,传统朴实的邻里风情、村庄认同感正日益被市场上金钱至上的论断所污染,农村人民身上勤劳、善良、崇知的美好品质正在被逐渐消耗。传承文化、作为精神寄托的农村学校纷纷撤点并校,乡村教师向城市流动的意愿强烈,流失现象严重。同时,农村日常文化生活单调,与城市建设相比,农村最基本的休闲娱乐、文化场所比较单一。农村居民在闲暇时主要通过看电视或者听广播来消磨时间,这种以个人独自行动为主的活动,会造成村民之间的互动性和参与度低。长此以往,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枯燥乏味,他们会产生孤独感,其精神世界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农村基层组织根植于我国社会的最基层,其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农民最根本最切身的利益,自市场化改革以来,社会上很多人开始追求金钱至上,冷漠、人情浅薄大行其道,乡村干部豪强、霸道现象也很严重,很多人利用权力为家族牟取豪利,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农民真正的利益诉求,基层治理危机的程度日益严重。三、突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一)补齐“三农”这块“短板”,**我国农业经济问题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乡村问题仍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 。当今,乡村发展成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难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现代化建设中的“短板”,补齐这块“短板”是**我国农业经济问题的新钥匙,只有补齐这块“短板”,我国才能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 。(二)着力促进产业振兴,大力推进高质量农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村发展已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成功解决了我国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我们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向前进,不能只一味地追求数量上的增加而不关注农产品的质量,要加快推动农业发展从数量上的扩张转变为品质上的提升。1. 依托城市市场需要,发展绿色优质农业对于地处城市郊区或者受城市经济生活影响较深的一些农村地区,要推动农村产业与城市化发展相结合,依托城市经济的牵引作用来为农业现代化带来市场需求和结构转型,瞄准现代都市农产品的精确定位,加快推进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转型升级,优化农产品的生产力布局,促进农业由增加产量转向提升品质。2. 依托乡村优势资源,发展品牌特色产业每个村庄都有其独特的资源条件,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有品牌有特色的农产品,发展独有的优势产业,同时将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有机结合一起,不断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开发观光农业、休闲娱乐、民宿经济等新的“农村 + 旅游”模式,促进乡村产业向生活化生态化方向扩展。3. 利用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有序发展实施大型龙头企业工程项目,促使农业企业与农村合作社、普通农户共同构建一个利益共同体,打造农业品牌;全方面提高农产品的精细加工能力、产业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严格化管理;开展农产品品牌培育项目,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其价值链。同时,粮食生产也决不能轻易放松,要促使粮食产能稳步发展。四、结语总之,中国要强大,农业必须振兴,农村必须美丽,农民必须富裕。农村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村庄的本土特色做好做优做强,以村庄独有的优势产业带动乡村整体发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其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一个振兴的实现,会促使其他几个振兴的实现以及村庄整体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谱写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参考文献:[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N].人民日报 ,2017-10 -28(1).[2]茶溪 .品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3(8):13-15. [3]韩长赋.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今中国农民问题[J].求是,2014(1):21-24.

篇三: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18 年第 17 卷第 22 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 ( 17 )

 22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及实现途径□郗世伟【内容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对提高农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

 为了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概念阐述入手,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层意义上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探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最后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途径,给出了具有参考性价值的个人建议。【关键词】乡村战略;重要性;战略实施;途径【作者单位】郗世伟,河北广播电视台农民频道

 一、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概念阐述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对农村发展问题备受重视,从过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现在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农村、农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部署。

 而现如今,在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中,党和政府专门针对农村发展问题,提出了促进乡村发展的一个新的战略———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用二十个字来概括其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战略成为新时期指导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作用,它将成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激活农村活力、弥合城乡差距的重要秘密武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明显地表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对该战略实施的坚定决心。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而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这一重要区域就必须进行改变,提高农民生活条件,彻底消除贫困县、贫困村等。

 与我国城市发展速度相比,乡村经济远远落后,振兴农村经济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手段。正是由于城乡差距大,所以很多农村的青壮年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拼,这种做法不仅给城市的交通、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带来很大的负担,而且还不利于农村的发展。虽然在城市可以挣到一些钱,但是却制造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不利于和谐社会氛围的形成。

 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常重要。

 这种做法一方面能够让农村的劳动力留在农村,让年轻人为建设自己的家长而付出努力,避免他们外出打工;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缓解城市各方面的压力。

 即使城市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乡村经济跟不上节奏,那么就很难对外公布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振兴乡村刻不容缓。

 农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大部分,他们对生活的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出我国国民的幸福感,而要提高农民的幸福感,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劳动收入,振兴他们家乡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他们体会到作为农民的幸福感、满足感、优越感。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非常显著的意义,从小的方面来讲,能够提高农村总体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使得他们不用再背景离乡,而且还能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从大的方面来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缩小贫富差距,让农民感受到国家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决心,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

 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党和国家实实在在为农村发展做出努力的表现,同时也是为农民谋幸福的重要举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虽然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生活过的也很拮据,很多时候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和教育。

 尤其是粮食价格的下跌,如果农民还完全依赖于种粮食卖钱来维持生活,那将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得不到保证。

 当然,这也是很多农民外出打工的原因之一。

 这就要求国家能够采取相关政策,给农民更多获得收益的途径,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能很好地解决农村经济问题。

 在人们身边能够看到很多农民都住上了楼房,其生活水平与一些城镇居民基本相同,而之所以能够达到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一方面是依靠他们自身的努力,但是更重要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他们有更多获取收益的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明显的表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对该战略实施的坚定决心。

 从现在到2020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完成这个重要任务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推进,但由于农村发展条件和自身能力的差异,所以在实际中也存在着不协调、不平衡问题。

 目前,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 5 ·万方数据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年第 17 卷第 22 期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8 ( 17 )

 22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短板带来的不利影响。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完成补齐农村这块短板,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广大农民群体能否同步满足小康社会的要求,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格局。

 借助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途径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角,要想完成该任务,就必须发动光大农民群体参与进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目标。

 农村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所要关注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除了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外,还要能引起农民的共鸣,获得他们的帮助。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问题,仅仅依靠资金补助是远远不够的。

 要让农民能够依靠国家的帮助而自行发展,外力只能发挥辅助的作用,而要真正意义上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从农民自身做起,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根据农村资源的特点设立环境友好型的工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能力,扩大他们的收入途径。(一)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

 “想致富先修路”,只有当交通便利以后才会有更多的厂商愿意来农村投资,从而带动农村的经济。

 同时,农村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也影响着农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所以,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这些领域的水平。

 很多农民来到城市打工,有的人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嫌弃农村的教育水平不高,会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带来影响。所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提高农村经济的同时要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

 教育水平对农村影响甚大,没有一个高标准的教育水平就很难保证农村的生活水平能持续增长。

 教育对农村产生的影响很深远,这也是从根本上促进农村发展的突破口和立足点。(二)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有很重要的意义。

 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主力军,而不是一个观望者,他们的能力决定了战略实施的效果和速度。

 对农民进行教育应该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很多农民的知识水平停留在小学或者初中,甚至于还有文盲的存在,这就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提高对他们的教育,一方面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非常有利,有利于他们的生活和今后对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要向他们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会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据统计,那些学习成绩优益的学生大多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父母有很多是公务员和教师,这就显示出教育的意义,教育不仅影响的是一代人,而是会影响多代人。

 所以,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从文化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出发,全面培养农民,让他们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与他们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奠定基础。(三)向农村积极引进投资企业。

 单纯的发展农业并不能快速地提高农村经济,所以应该按照农村当地的特点积极引进投资企业。

 虽然农村并没有像城市那么繁华的环境,但是劳动力较为廉价,而且地皮价格也要便宜的多。

 所以,国家应该以农村的优点吸引投资企业,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那些合适的企业来农村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留住农村的青壮劳动力,避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的发生。(四)向农村引进各方面的人才。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保证,要想让农村获得发展,就必须有各方面人才作为保障,所以,必须清楚地知道农村发展所需要引进的人才类型,根据各个地区发展的特点引进不同的人才。

 比如,对于种植大棚菜的农民来说,要向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鼓励他们参加培训,掌握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技巧。

 科学化种植是发展农村农作物的一种趋势,尤其是对果园、生态园这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发展方式而言更是如此。

 所以,应该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向农村引进人才。

 教育人才的引进是发展农村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引进人才中的重中之重。

 对于那些想学习技能的农民,国家应该给予支持,并统一培训,让农民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而对于医疗等方面,也要引进相关人才,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切实为实现农村振兴战略做出努力。五、结语一言以蔽之,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实施从小的方面来讲,能够提高农村总体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使得他们不用再背景离乡,而且还能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从大的方面来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缩小贫富差距,让农民感受到国家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决心,进一步提高农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

 与此同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参考文献】[1]陈美球,王庆日,蒋仁开,朱美英. 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用地保障:实践创新、实现路径与制度安排———“农村产业用地政策创新与乡村振兴”研讨会综述[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3[2]郭晓鸣,张克俊,虞洪,高杰,周小娟,苏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 农村经济,2018,1[3]廖彩荣,陈美球.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6[4]姜德波,彭程. 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衰落现象:成因及治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视角的分析[J].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8,1[5]唐任伍.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及策略[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3[6]梁海艳. 中国流动人口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7,10[7]马华,马池春. 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体系及其时代意义[J]. 国家治理,2018,1[8]涂全中,陈凤,徐棋. 新形势下潜山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路径探析———基于 SWOT 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 6 ·万方数据

篇四: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书万 信,龙迎伟.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价值及实现理路[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7):327-330.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8.17.081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价值及实现理路万 信,龙迎伟(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能够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业实现良好发展的一项国家重要战略工程,其内涵十分丰富,具体包括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主体、发展客体、推进方式、最终旨向等 4个方面。此外,乡村振兴战略在协调工业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业人口的生产积极性和构建世界农业发展中国样板、提升我国农业发展的国际地位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意义。因此,必须坚持我国农业优先发展、切实解决农业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做好我国农业社会的共享发展工作、持续增强我国农业发展的对外开放与合作力度,在全面促进农业各项事务大力发展的基础上大力积极推进党的 2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价值;“三农”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8)17-0327-04收稿日期:2018-05-02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编号:16YJA71001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委托项目(编号:16WTB31)。作者简介:万 信(1992—),男,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E-mail:845184526@qq.com。通信作者:龙迎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E-mail:1764476943@qq.com。  2017年 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进一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1] ,这一方面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再次明确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此外,十九大之后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阐述,更加科学地提出能够促使我国农业事业实现强有力发展的科学思路及实践方式。因此必须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针,在促成农业正向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 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从乡村振兴战略字面意思来看,就是通过各类科学发展方法有效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腾飞。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说,即在良好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农村更好发展、农业更加繁荣、农民更加富裕的目标,进而最终在我国实现社会全领域、全对象、全区域的小康。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之所以能够成为党中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农业发展战略,并不是由其单纯的字面意义所决定的,而是由于其本身蕴含着一系列深刻内涵,具体表现在农业发展主体、发展客体、发展推进方式以及发展最终旨向等方面。从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来看,广大农业群众既是促使其实现的根本动力,同时又是农业发展成果的基本受益主体。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我国社会发展关键时期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农业发展战略,同时也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走向的伟大思想,更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自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中央在建设主体以及成果的享有主体方面不断地进行明确,这主要体现在 2个方面。一方面,从建设主体来看,在继承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科学思想的基础上党中央进一步指出,实现农村振兴,我们有******把舵定向,有党中央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有全党全国全社会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有社会主义的强大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 [2] ,这在充分体现出党中央领导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了我国亿万农民在乡村振兴伟大工程中的发展潜力。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在实际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积极发挥他们在农业社会各项发展事务中的首创精神,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最终促使乡村振兴的真正实现,这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就受益主体来看,它更加明确地说明广大农民群众应是我国农业发展成果的基本受益主体。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因果角度来看,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建必然会推动发展成果的共享,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这也完全符合党中央所提出的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 [3] 这一科学定论。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客体来看,“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其基本发展内容。在 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2] 。要真正实现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首要任务就是必须清楚乡村振兴的客体。对此,乡村振兴战略— 7 2 3 —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 46卷第 17期

 充分明确了实现农业振兴的基本发展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在实际农业发展中它们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即经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推动力量,政治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统领力量,文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稳定力量,社会建设是检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成功与否的决定力量,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性实现的保障力量。因此,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充分将“五位一体总布局”作为我国农业实现振兴发展的建设对象,这与党中央在十九大上所指出的实施好这一战略,必须科学制定规划,强化制度供给,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让亿万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4] 的总体要求保持一致,为我国实现农村更美、农业更强、农民更富提供了无限的发展可能。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方式来看,以渐进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农业的科学发展。任何一项国家发展战略都有符合其自身特点、社会发展潮流的实施方式,乡村振兴战略也不例外。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在 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所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施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总体原则,即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5] 。由此可见,在乡村振兴实现过程中秉承渐进的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 2个方面,一方面,这符合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发展的总体现实状况。目前,由于受气候、人文、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农业发展差距依旧比较明显,要在短时间内实现不同地区农业的同时、全面振兴发展是不现实的,也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条件所不允许的。因此,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在厘清农业社会各项事务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渐进的发展方式充分实现各区域农业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另一方面,采取渐进方式推动我国农业实现振兴发展充分遵从了我国有关政策发展的基本要求。从政策实现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近年来,党中央一直强调政策的构建与发展要充分遵循渐进理念,即任何一项社会发展政策的生成不能一蹴而就,而要以过程为单位采取渐进发展的步骤来推动其最终实现。因此,作为我国政策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也必须在充分遵循渐进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设计与合理推进,从而切实提高其合理性与接地力。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旨向来看,以实现全体农业人口的“解放”来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要求各级政府号召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工程中来,共同绘制我国农业发展的美好蓝图。就农业人口的“解放”而言,首先,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体农民在经济物质方面的解放是最基本的目标,即在农业社会逐步解决农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的需求问题,这是实现全体农民物质解放的外在保障。其次,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实现农民群众的精神解放,即在充分实现农民群众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其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这是推动他们实现精神解放的内在动力。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是在充分实现农民物质与精神双重解放的基础上促使其形成参与农业发展的主体意识,从而通过亿万农民的力量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的振兴。对此,******曾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需求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5] 。因此,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体农民的进一步“解放”为契机积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趋势。2 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价值作为决定我国农业、农村、农民未来发展命运以及社会总体发展走向的一项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考察与把握我国农村发展现实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农民大众相关发展诉求的基础上所创造出的极具时代气息的农业发展战略。它对我国未来的农业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具体包括以下 3个方面。2.1 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推进工业与农业同步现代化发展,充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型国家,农业对于我国各项社会事务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工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加快了工业现代化的步伐。但农业与工业在现代化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较低、资金的投入缺口较大、社会的关注度低等方面,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乡村振兴战略能够较有力地突破农业在实现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瓶颈问题,有效实现农业与工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首先,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效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的现代化问题,即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的现代化是其首要解决的问题,该战略将培养人的现代化作为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先导,在不断提升全体农民现代化水平、培养农民现代化农业发展思维、掌握实现农业现代化各项技能的基础上,为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实现提供持久动力。其次,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对发展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即它能够在对农业发展资源充分实现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大力减少因资源调配不合理或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所造成的各类障碍弊端,其最终目标是要在充分实现物尽其用、适得其所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有力发展,逐步缩小农业与工业在现代化发展中的差距。此外,乡村振兴战略对于统筹城乡实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即在城乡区域充分实现工业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城乡人口在收入、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所存在的差距,从而在充分减少因发展差距问题所导致的各类城乡发展矛盾的基础上有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2.2 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充分实现我国的粮食安全,全面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民大众的生产积极性粮食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础,同时更是我国社会实现充分发展— 8 2 3 —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 46卷第 17期

 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由于受特殊地理环境、人口等因素的影响,粮食安全一直是影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在充分实现我国粮食高产、优产以及保障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在我国实现农业飞跃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提高我国农产品产出的质量与数量,在进一步满足社会粮食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实现社会的稳定运行,为实现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近年来,随着农产品生产、销售同质化趋势的日益显现以及农产品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日益减弱,导致广大农民逐渐丧失了生产热情,这非常不利于我国农业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对此,乡村振兴战略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导可促使我国农业不断进行深化改革,持续提高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科学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结构,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效益、农业人口日常生产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3 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为世界农业的发展树立中国样板,为世界农业发展问题提供中国解决方案,不断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的国际地位目前,世界各国在农业发展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仍然比较明显。在世界农业发展中第三世界国家普遍比较落后,发展中国家正在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实现农业发展的崛起,而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农业科学技术、人才培养还是在农业成果的产出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受世界气候、战争、贫困等自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诸如大批粮食贫民的涌现、区域性饥荒问题的加剧、缺粮地区政府的倒台等问题在世界各地频发,时刻影响着全世界人民的正常生活,扰乱正常社会发展秩序。对此,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解决世界农业发展问题方面同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我国能够充分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理论基础科学打造出中国农业发展的优秀样板,...

篇五: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振兴的实现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正确认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基础上,着眼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着力深化农村“三项”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三大”体系、着力打造农村“三支”队伍,加强科学谋划,抓牢关键环节,完善政策体系,扎实有序推进。

  1 深化农村“三项”改革

  继续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要探索和完善家庭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通过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落实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以及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措施,稳定农户的承包权,并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或入股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方式,放活农村土地的经营权,让农户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家庭实质性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改革。要统筹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逐步实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价同市,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积累一定的初始发展资金,使集体成员能够充分享受到集体土地出让带来的增值收益。要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在保障一户一宅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自愿退出机制,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要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空心村”闲置宅基地拆旧复垦力度,按

 照增减挂钩要求,通过公开拍卖土地复耕券等方式,进一步盘活农村宅基地资源,促进农村宅基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所有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清产核资,科学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原则,在城中村、城郊村和集体经济发达村,率先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资产量化到户,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把过去集体资产集体统一经营变为今后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经营,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在传统农区农业村成立经济合作社,作为今后财政扶持资金的承载主体和发展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登记管理,解决好农村集体资产归属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不严、流转不畅等问题,建立一套既能体现集体经济优越性,又能调动个人积极性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

  2 构建农业“三大”体系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进一步加大农业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要素结构的优化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实现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促进农业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要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打造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化集群,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要以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等方式,推动不同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开展组团式融合发展,共享农业全产业链带来的增值效益。要积极培育农业新兴产业,深度挖掘农业所蕴含的观光、体验、休闲、教育等多种功能,推进都市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以及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现代特色产业发展。要以现代化的冷链储藏运输设施设备作支撑,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业,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进一步加大粮食等大宗农作物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引领,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搭建集生产、教学、科研、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聚焦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加大联合攻关力度,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要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应用,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覆盖率。引导和推广农业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方式,广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原产地地理标识农产品。严格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农业清洁生产,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要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带动小农户参与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获得更多增值收益,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运用,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推动土地流转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机制,通过实现农业服务全程化来推动生产服务型农业规模经营。

  3 打造农村“三支”队伍

  创新选拔一支基层干部队伍。要创新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采取“公推直选”“跨村任职”“村官定制”等形式,将带动能力强、

 群众威望高、办事公道正派的优秀党员选拔为村支部书记,运用现代远程教育、专题培训、现场观摩等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对其进行集中轮训,使其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头雁”。要拓宽基层干部选人用人渠道,从种养致富能手、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和外出务工返乡农民等优秀人才中,优先选拔一批懂经营、善管理、视野广的能人进入村干部队伍,优化基层干部结构,使其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航人”。

  培育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积极构建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于一体的培育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业、人社、扶贫、教育部门“四路并进”的培育机制,采取省、市、县分级推进以及课堂培训、线上培训、田间培训、基地实训等多种方式,着力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以及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专业技能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挥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

  培养稳定一支服务“三农”工作队伍。要从事业上、感情上、待遇上多为基层“三农”工作者着想,稳定一支对农业有认同感、对农村有归属感、对农民有亲近感的基层工作队伍,让其能够心系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承担起服务乡村振兴的重任。要稳定一支科研水平高、年龄梯次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研发和推广更多的实用农业技术,帮助家庭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要筑巢引凤,吸引一批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归雁”队伍,发挥其见识广阔、熟悉农业、了解农村的优势,带领和服务小农户共同创业致富。要稳定一支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队伍,把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大任务落实到

 位,把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一二三产业融合、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政策要求宣传到位,服务好、推动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

 中国增色

 ***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基层代表纷纷表示,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好政策托稳农民愿景。“******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我们非常振奋。”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代表说,乡村振兴战略给广大农民吃了颗“定心丸”,“听完***报告的当晚,不少村民给我打电话表达喜悦之情,为党的好政策鼓掌叫好。”

  “乡村振兴战略让乡亲们对新时代有了更多新期待。”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广西寨党支部书记刘富珠代表说,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多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五年来村里总收入增加到 2000 多万元,让我们看到了走向富裕的光明前景。” “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将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湖南省石门县莱士单采血浆站有限公司员工周先朋代表是一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希望更多在外的乡亲们承担起建设美丽家乡的责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新理念引领农业升级。

 “当***讲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河南省辉县市裴寨村党总支书记裴春亮代表表示,在农业大省做基层

 党支书,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学会引导农民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运用现代化农业机械、依靠绿色高效农业,多产粮、产好粮。” “在党支部带领下,我和乡亲们一起成立了由 65 户农户入股的合作社。”作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江西省丰城市秀市镇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雷应国代表格外珍惜国家赋予的荣誉和使命,“我们合作社将继续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帮助乡亲们更快致富。” 主心骨开拓农村新局。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五星村党总支书记黄丽萍代表表示,必须在农村始终加强党的领导,“我们这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得做好广大农民的贴心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指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湖北省秭归县在宜农民工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王华君代表认为,脚上无泥巴,手上无力气,“只有真正热爱美丽乡村,才会把农民当亲人,把农村当家乡。”

 “农村稳定是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五一村党支部书记许光园代表在农村工作了 17 年,“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信心倍增,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乡村振兴的实践思考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全面发展。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

 文化繁荣离不开经济繁荣,经济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当年的徽商走出大山、勇闯天下,积累一定财富后回乡兴文重教、建祠修谱,由此带动了徽州文化的繁荣兴盛;徽州文化又反过来滋养徽商,助推徽商不断走向强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黄山市始终把农村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注重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叠加,初步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比如黄山积极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茶业综合产值突破 120 亿元,出口占全国的 1/10,带动茶农人均增收4300 多元。比如泉水鱼,这是我国首批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农耕文明的重要体现。当前“吃泉水鱼”已成为黄山乡村旅游新亮点,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文化注入经济,有利于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为文化振兴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可谓农业因文化生辉、文化因农业添彩。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

  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徽州人重要的生活理念。历史上,徽州就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习俗养成,就有“永禁泥沙垃圾入河,违者罚银三两”的乡规民约。近年来,黄山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外在绿”与“内在绿”的有机统一入手,始终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外在绿”就是外在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黄山市坚持点面结合、系统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黄山、齐云山、太平湖、牯牛降等关键景点保护,深入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82.9%,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 100%,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在 95%以上,PM2.5 年均浓度 23 微克/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绿色世界、天然氧吧。“内在绿”,就是内在的生态理念。黄山市聚焦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全省率先启动农药集中配送、全面推行生物低残留农药;在基层创新设立“垃圾兑换超市”,

 鼓励村民以捡拾的垃圾就近兑换生活用品,实现了“村民得实惠转观念、政府花小钱办大事”的双赢。

  以徽州文化保护为重点,打造“有乡愁”的新乡村

  文化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作为徽州文化的发祥地,黄山现存 8000 多处地面文物遗存、4000 多种文献、1300 多个非遗项目、超百万件文书,堪称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集聚区。这些文化遗存绝大多数分布在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很重要的就是让这些珍贵文化留下来、活起来。近年来,黄山市高度重视文化资源保护,持续推进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对空间形态 4 类 116 处、单体形态 12 类 3358处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

篇六: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振兴战略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实现理路 中 国改革的序幕是从农村拉开的,在改革开放 40 周年之际,乡村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党中央在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重大部署的基础上,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实现理路,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现实依据 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时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对现阶段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建设的主要目标的深刻把握。充分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现实依据,是科学规划乡村振兴道路实现路径的重要前提。

 (一)走乡村振兴道路是顺应新的历史方位研判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国正在经历着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1]乡村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蓄水池,其价值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彰显,同时,就我国发展的现

 状来看,乡村发展的不充分已成为制约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要掣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好不好、乡村振兴道路的中国特色强不强,从本质上影响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时间节点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继续推进乡村摆脱贫困的同时,还必须在乡村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为亿万农民谋取更多的福祉;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集中发力点,旨在使发展不充分的乡村能够紧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二)走乡村振兴道路是应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需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13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从根本上表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社会供给角度看,尽管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大、程度加深,但是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社会、文化等功能并未得到充分挖掘,乡村的价值并未充分体现。从社会需求角度看,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强烈,但全国绝大多数农民还无法享受和市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同时他们渴望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收入、更宜居的住房和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因此,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农村应

 该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应着力的地方,农民应该是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最迫切群体。

 (三)走乡村振兴道路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现实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引擎,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现阶段,农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根基性产业,面临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结构失衡等深层次矛盾;农村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农民作为经营农业的主体,劳动力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农村缺乏懂技术会经营的工作队伍。因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不论是在农业发展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或是在农村建设方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还是在农民培养方面,鼓励青年人才返乡创业,都是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布局谋篇,旨在改革农业产业体系,激活农村内生动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补齐短板。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基本内涵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内涵就是要立足于我国现实的农情农力,以解决‚三农‛突出问题为核心,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导向,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系

 统规划乡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着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体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全面升级的农业是走乡村振兴道路的本体 从历史维度来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曾对农业发展做出的要求是‚生产发展‛,强调以增加粮食产量为目的,重在保障农产品的大量供给,进而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原动力。党的十九大则把农业发展的要求提升到了‚产业兴旺‛的新高度,这意味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促进农业发展方向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不仅要突显农业在生产农产品方面的基本功能,而且要更注重挖掘农业在生态、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衍生功能,使全面升级的农业在走乡村振兴道路的过程中发挥支柱性作用。

 从现实维度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绝对水平在逐步提高的同时,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不容忽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滞后于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步伐,很多农产品的供给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从而造成了大量积压,相反,国外农产品却充斥国内消费市场。加之,农业生产所依赖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发展绿色农业步履维艰。因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必须进一步巩固,不断深

 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推动农业全面转型的引领作用。(二)全面进步的农村是走乡村振兴道路的载体 从横向来看,十九大强调的‚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发展要求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有本质区别:‚村容整洁‛主要针对我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很多地方存在大拆建、农村居住环境差等现象提出的;‚生态宜居‛则对农村整体的人居环境改善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求基本的村容整洁,而且要控制农业发展造成的面源污染,充分发挥农村的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管理民主‛是在我国农村正处于税费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强调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更加强调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重在促进干群关系和谐;‚治理有效‛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在治理内容、过程和方式等方面注重自下而上调动基层群众参与各项事务的积极性。‚乡风文明‛虽然在字面上没有改动,但在内涵上也有了新的变化,不仅要传承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优良传统文化,更要和新的历史特点的不良风俗习惯作斗争,从而促进乡村的全面进步。

 从纵向来看,过去党中央关于农村发展的政策紧紧围绕工业和城市发展对于农村的需求来制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片面强调农业发展,整个农村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围绕农业展开的。政策扶

 持的导向也更多关注的是农业如何增产、农民如何增收、生产要素如何有效配置到城市,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现代化建设,对于农村向何处去的问题缺乏系统规划。但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 20XX 年、2035 年、2050 年为时间节点,精准定位了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各个时期需要完成的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对于农村发展方向及其价值的重视。此外,20XX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做出了更全面、更长远、更细致的规划,旨在从理论、规划和行动上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实现农村现代化。

 (三)全面发展的农民是走乡村振兴道路的主体 新时代,党中央对农民的获得感是否提升高度重视。一方面,从‚生活宽裕‛向‚生活富裕‛转变,意味着在物质方面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了更高的期待。‚生活宽裕‛是基于当时农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逐步转向小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生活富裕‛则是基于多年来农民增收渠道普遍拓宽、生活水平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做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r 民作为经营农业的实践者和振兴乡村的推动者,不仅渴望在物质方面得到满足,而且更加渴望丰富的文化生活、优美的居住环境、强烈的社会身份的认同等,这都是新时代我们需要逐步改善的方面。

 农民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好的中坚力量。但是,在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相对优势的人力资本都流向城市,振兴乡村缺乏人才支撑。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为乡村振兴留住人才,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23 各级地方政府和涉农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主动承担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艰巨任务,通过自主建立农民职业培训夜校和高薪引进人才相结合的方式,把社会各界人才吸引到振兴乡村的伟大建设中来,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汇聚力量。

 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主要原则 在新型城镇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历史变革。一方面,随着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涌入城市,农村缺乏人气,很多乡村逐渐衰落,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另一方面,乡村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乡村自身的发展。因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统筹考虑,科学把握其主要原则。

 (一)坚持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为保障 坚持各级党委对乡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鲜明特色。党中央做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重大决定,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落实。一是科学规划、具

 体布局,需要党委统筹。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农村发展情况差距较大,加之城镇化进程参差不齐,哪些村庄需要振兴,哪些村庄需要改进,具体依靠什么特色品牌激发乡村内生活力,这都需要各级党委在遵循乡村建设自身规律的基础上系统布局。二是巩固完善基本经营制度,需要党委引领。十九大做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的庄严承诺,展示了党中央对稳定农村承包关系的决心,旨在让更多的涉农主体放心探索集体经济的多样化实现方式。此外,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确权等方面需要在党委的引导下逐步完善法律法规,确保土地流转政策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正常运行。三是破除农村体制机制障碍,需要党委领导。一方面,改革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各项社会福利制度,涉及城乡之间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迫切需要各级党委妥善处理好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纠纷;另一方面,走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需要地方政府改革现有的财政支农制度,在财政收入有限的刚性约束下,如何撬动有限的资金向推动乡村振兴的项目流动,进而实现最大化利用,是新时代各级党委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二)坚持以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导向 坚持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导向是在对我国农村发展现状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安排。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用五个‚亟待‛

 来突显坚持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优先发展‛意味着从人力物力到财力智力的配备都要率先考虑农村。

 从现阶段面临的挑战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具有战略性。农业是影响‚四化‛整体进程的软肋,农村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基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是社会矛盾主要方面的现实情况,补短板是新时代振兴乡村的主要任务。未来一段时期,一方面,不仅要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量消除产品无效供给,而且还要以现代化的强农支农供给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另一方面,应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农民在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方面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强烈,同时也是优先得到满足的群体。从新时代实现的目标来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具有长远性。总结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以欧美日韩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适时开展振兴乡村计划,使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实现了城乡之间共生共荣发展。相反,以拉美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忽视了乡村存在的价值,导致大量失业农民涌入城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乱,这也是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因素。因此,基于正反两面经验的总结,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全面振兴乡村进而建设现代化强国必须牢牢把握的原则。

 (三)坚持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基本遵循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对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战略的继承超越,同时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基本遵循。一方面,要促进生产要素由单向流动向双向互动转变,构建城乡共生共荣发展新格局。在过去的城乡关系中,由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加之市场经济的驱动,使得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向了利润较高的工业和城市,农村发展缺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就要致力于打通城乡资源共享渠道,撬动城市的创新性生产要素向农村回流,让市民在农村寄托乡愁、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让农民也能在城市享有优越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要推动发展方式由政府行政推进向激发农村内生动力转变,营造政府和市场共助乡村振兴新局面。在之前的城乡关系中,农村始终处于‚被统筹‛‚被引领‛的被动地位,政府行政力量的干预在农村发展中居于主导性地位,单向的‚输入式‛发展模式忽视了农村的内在潜力。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旨在通过制度重构、赋予产权、激活要素等方式调动农民积极性,让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助力我国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好。

 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路径探索 全面探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路径依赖,重在以新...

篇七: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 乡村振兴战略 ” 的重要意义

 及路径建议思考

  作为全国农业大区,XX 要和全国同步推进乡村振兴。该文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及这一战略的新亮点和总要求,并针对 XX 农业农村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建议:向供给侧发力,提高农业效益;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小城镇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等。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同时乡村振兴战略被庄严地写入了党章,成为新时代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它的提出,顺应了新时代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反映了新时代,对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1 1 、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来理解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按照木桶理论的解释,一个国家的富裕和强大,取决于最弱的那个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短板就在农村,难点就是农村的贫困人口脱贫;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短板也在农村,难点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而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十三亿多人口,八亿农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我国,农村依然占据着中国一半以上的土地,农民依然是群众中最大的集体。在这样一个农村幅员辽阔,半数以上的国民是农民的国家,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自然避不开“三农”问题。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强,农业就必须得强,所以农业农村不实现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

 我们现在虽然有六千多万贫困人口已经稳定脱贫,但我们还必须要看到,现在农村依然有大概四千万的贫困人口,而且这四千万贫困人口,大部分是集中在深度贫困的农村地

 区。脱贫攻坚成了振兴乡村的关键节点。如果贫困地区脱不了贫,乡村振兴就成功不了。

 2 2 、從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需要来理解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三农”发展的不充分。

 而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有待得到满足的最大群体。这个群体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他们在教育、收入、医疗卫生服务、居住条件、社会保障、稳定的工作等方面的需求更迫切的想要得到满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举措。******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被写入党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总抓手,是指一切工作的总依托。这个战略定位意味着,今后‘三农工作将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统领。所以说,要从根本上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繁荣,使农民增收,我们就必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有助于促进

 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生活才能过得富裕,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实现农村和谐美丽。

 3 3 、从聚焦 X XX 工作总目标的需要来理解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XX 的贫困多集中在南疆地区。不仅贫困人口多,而且贫困程度深。从全国情况看,南疆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这几年来,虽然 XX 农业农村发展上了一个新水平,但城乡之间、南疆与北疆、农区与牧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很突出,“三农”内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也很明显。

 所以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提高农牧民收入,让广大农牧民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我们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为XX 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二、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概念提法的新亮点新变化和总要求 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既是给农业农村的发展定下的方向和目标,又是乡村振兴应达到的具体标准。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20 字总要求相比,五句话就有四句不同,而且顺序也作了调整。由“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体现的是层次和要求上的升级。从“村容整洁”提高到“生态宜居”,静态升级到动态,强调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从村庄面貌干净整洁、拓展到整个农村的生态环境,而且还要注重人的获得感,达到“宜居”状态。乡风文明则是要求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充分地认识乡村的文化价值。治理有效就是要注重治理的效果,形成集融合乡村的民主自治、法治和德治为一体的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更加富足。体现的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公共服务。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的特征出发,立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的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可以说内涵更加丰富,目标更加高远。与前二十字总要求相比,后二十字的总要求,是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升华。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对“三农”发展到新的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对新时代“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三农”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

 三、对 XX 推进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XX 的发展要聚焦在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和增进团结上。要全力提高农牧民的收入,使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巨大的飞跃。

 1 1 、向供给侧发力,提高农业效益

 XX 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条件。近年来,XX 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农产品健康、绿色的品牌形象也得到了广泛传播。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与需求不平衡,供给质量不高、农业生产布局不够合理等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从供给侧发力,解决好类似于:什么样的小麦能打出最好的馕等群众切身需求问题,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提升 XX 大宗农作物供给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生产从追求“增产”到追求“提质”的转变。

 2 2 、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现 代化,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还比较低。所以,必须要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完善供应链,拓展农业增值空间,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得到更多经济利益。同时,还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像我们所说的,要善于让鸡蛋从里面打破,因为那是新生命,而如果从外面被打破,那它就仅仅只是食物而已,所以要激发农业农村的内生动力。

 小农户分散经营,阻碍了 XX 现代化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大型农机装备的应用,所以我们要以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的、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更多形式多样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全面化,服务环节全程化。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3 3 、加快小城镇建设

 要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把城市和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和实施,把解决“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水电气、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设施。

 4 4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三农” 工作队伍

 现在“‘70 后不想种地,‘80 后不会种地,‘90 后不谈种地”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要推进乡村振兴,就必须要强基础,就要锻造一支信念坚定、勇担使命、本领高强的乡村治理队伍、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和农业经营队伍。要注重增强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从而使其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发展的要求。以积极地、有效的、开放的政策吸引更多有知识、有

 能力又热爱农村这片土地的各方面优秀人才,把他们的创造力和能力智慧发挥出来,更好地为“三农”工作服务。

 XX 作为农业大省,我们更要以实施乡村振興战略为契机和抓手,进一步推进 XX“三农”工作更好发展,为 XX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基础 。

篇八: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程名称:形势与政策教育(四)

 1 授课时间

  2019

 年

 月

 日 第

 13

  周 星期

 第

  节

 授课章节

 专题一:乡村振兴的时代意义与规划蓝图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主要原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部署,要求学生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掌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明确乡村振兴五大中心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难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总要求和主要原则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及过程

 旁批

 一、教学导入:

 最近,“华农兄弟”的视频在网络上十分火爆,成为新晋网红。但是这一个组合和一般的网红不一样,他们不是描绘繁华的大城市生活,而是把关注点放在中国最基层的农村。

 “华农兄弟”拍摄的视频是介绍自己在家乡江西省赣南市全南县一个小村庄的务农生活,其中,视频里可爱的竹鼠、野猪、小鸡等其他小动物博得大家的普遍关注,再加上视频当中展现的田园风光、中国农村农业大发展的图景以及淳朴的民风为这些视频创造了过亿的点击量。【“华农兄弟”在B站的粉丝数已达到275.3万(2019.3.17 11:42),播放数达到2.4亿(2019.2.8 11:42)】

 虽然视频里也不乏一些被人们视为“比较血腥”的内容(比如说:早期视频还只是摘摘果子野菜、喂喂竹鼠的日常,后来逐渐拍了一些吃竹鼠的视频,包括吃竹鼠的理由和下厨的过程,而这些理由包括:吃太多了,中暑了,打架了,抑郁了,受内伤了等),但是更多的人评价,在“华农兄弟”的视频里看到了这个组合热爱生活、认真负责的态度;(多数网友评价他们拍摄的视频质量还是比较高的,看得出花了很多心血);看到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珍爱自然资源的行为;看到了他们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正在努力规划自己的蓝图。

 播放“华农兄弟”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讨论,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 我们都知道,******曾经是乡下知青,在陕北当过 7 年农民,后来始终关心关注指导“三农”,对农村情况有深切感知,对农民群众有深厚感情,对“三农”问题有深刻思考。在 2013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三个必须”: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5 年,在吉林省调研时从历史维度审视“三农”发展规律时指出“三个不能”:任何时候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2016 年,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议上,从全局角度明确了“三农”工作重点“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2017 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指出,要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2018 年,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谋划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确立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

 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 13 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以照抄照搬的经验。在******“三农”思想的指导下,乡村振兴战略将为亿万农民描绘一幅怎样的图景,如何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了全面了解乡村振兴的伟大蓝图,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二、 讲授新课:

  第 1 课时: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第 2 课时: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主要原则 第一节课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及城市。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这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建立在农业基础薄弱、大而不强的地基上,不能建立在农村凋敝、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洼地里,不能建立在农民贫困、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鸿沟间。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三农”思想的重大举措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情系农村、心系农民,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在河北正定、福建和浙江工作期间,他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不懈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对做好

 3 “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形成了******“三农”思想。

 一是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通过强调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与国家强、美、富之间的关系,对“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行了高度概括。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二是坚持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三是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小组会议审议农村改革议题,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不管怎么改,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四是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五是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

 六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在吉林省调研时指出,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在贵州省考察期间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调整完善。

 七是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强调,新农村建设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

 八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强调,办好农村事,关键在党。党管农村工作事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党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4 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这些思考实践,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思想沃野和实践源泉。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起点新征程

 近些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不错。2004 年以来我国农业连续 13 年实现丰收,2013 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 5 年稳定在 12000 亿斤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质的飞越。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等这些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也供应充足。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五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012 年是 2.88:1,到 2016 年已经降到 2.72: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制度开始并轨,8000 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6600 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在新的起点上,党中央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农情,着眼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顺应城乡关系阶段性变化,遵循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律,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部署,这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看,有的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农业发展个比不上,农村发展跟不上,农产品供应不足,农业被国际大资本垄断,不能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大量失业农民涌向城市贫民窟,乡村和乡村经济走向凋敝,工业化和城镇化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会动荡,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当前,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农村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事,我们也要看到,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在现代化进程

 5 中,城乡比重一升一降,是客观规律。我国拥有 13 亿多人口,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灭亡,城市将长期共生共存。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70%,农村仍将有 4 亿多人口。推进现代化,不能把 4 亿多人口落下。40 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40 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进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仍是农业农村,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矛盾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资源配置上最大的不平衡还是城乡不平衡,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我国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变小,农民在减少,村庄也在减少,但现实的国情是,农村还有 6亿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农民是最值得关怀的最大群体的现实没有变,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变。

 农业农村经济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农业的质量发展不充分;农业生产的规模与效益不平衡,农业的效益实现不充分;农业的生产与生态功能不平衡,农业的生态功能发挥不充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不平衡,农业国际市场和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不充分。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色就要打折扣,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就要受到影响。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依然是短板。打个比方,如果说现在工业已经进入 4.0 时代,那么农业农业县嗲话还处于 2.0 和 3.0的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增强紧迫感。应当认识到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是是“三农”,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头重头在“三农”,到 2050 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础在“三农”。

 没有农业农村的时代,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这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国家整体战略和农业农村战略关系来讲,如果说,在决胜全面小康阶段,我们要消除绝对贫困;那么,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阶段,就要缩小城乡差别,这是带有标志性的关键性的目标任务。为此,就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6 第二节课教学过程设计

 案例:通过“中国十佳小康村”江西省南昌市进顺村为例子,介绍进顺村从有名的贫困村一跃发展成为“中国十佳小康村”,就是因为一贯坚持“产业兴村”、“乡风文明”等重要原则。通过发展思路的转变,从兴建装订厂、米粉厂到兴建工业园、酒店、物流园等,不断紧跟时代脉搏,越做越强,使得村民一年比一年富裕,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进顺村坚持的“产业兴村”、“乡风文明”等原则就是当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原则。(摘自 2018 年 12 月 6 日《人民日报》)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主要原则

 作为重大的国家战略,乡村振...

篇九: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年 06 月 第 34 卷第 2 期• 9 •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尹

 宁( 中共邯山区委 宣传部,河北 邯郸 05600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是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强国的一项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也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① 2021年2月21日,国务院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问题的第十八个年头。乡村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文化强则农民强。显然,若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加强乡村建设中对文化领域的持续关注。因此,认清新时代、新形势下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意义,探索适合这一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十分有必要。一、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意义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后,******多次针对“三农”问题进行重要论述,反复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强与完善乡村建设工作,逐步仔细推进,强调要实现包括产业、生态、文化、人才以及组织在内的一系列乡村振兴建设。当前,我国正在向中等发达国家全面迈进,国家现代化的进程,离不开农村的现代化。从现实情况来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我国发展的短板。质言之,农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建设乡村文化已经颇见成效,但仍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去甚远。文化振兴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整个乡村振兴的成效以及传统文脉的传承。找寻振兴乡村文化的路径,不仅对新时代我国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实践中也将为解决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应用选择。因此,分析讨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意义,提出几条乡村文化振兴的可选路径,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提供一些实际借鉴。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62(2021)02-0009-03收稿日期:2021-03-17作者简介:尹宁,女,河北邯郸人,中共邯山区委宣传部科员。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2018年1月2日。业农村的现代化转型,在我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仍将占据重要位置,而文化振兴作为基层建设与基层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更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进行的充要条件。文化振兴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整个乡村振兴的成效以及传统文脉的传承。因而,文化振兴关乎乡村的复兴,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效能,是检验其成效不可或缺的衡量标准,意义重大。( 一 )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近年来,随着历史社会学与历史政治学等研究范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历史与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换言之,文化是国家与民族得以发展、传承、延续的支柱力量。纵观历史,作为贯穿整个历史发展进程的精神力量,文化以其特有的、持久鲜活的生命力,促进着社会的整体发展与治理。中国的基础在农村,未来也在农村,农村的发展关乎国家的整体发展。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崛起之路,更需要依托本国人民高度的文化自信实现,而同样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撑助力。

 Journal of

 Handan Polytechnic College Jun.2021 Vol.34

 No.2• 10 •( 二 ) 文化振兴决定乡村振兴的成效乡村振兴的成效不只是体现在物质层面,还体现在乡土文化的振兴方面。作为新时代农村主体的农民,其最基本层面的物质需求已然得到满足,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人类精神需求的体现。农民一定是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关心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才会尽己所能助力乡村建设与振兴。乡村振兴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就必须在兼顾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进行创造性地转化。保证乡村振兴获得高质量成效,要将文化作为建设重点贯穿整个战略实施过程,以点带面去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从而助力农村的建设、振兴与发展,最终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振兴成效。我国乡村治理从“民主管理”走向“治理有效”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进行现代化的文化建设,打造高效的政府,打破传统强政府、弱社会的旧局面,构建强国家、强社会的双强局面,实现国家——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 ) 文化振兴关乎传统文脉的传承回顾浩浩荡荡的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华夏大地的人民勤勤恳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骨髓。对美好品德的崇尚和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并蓄,已经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符号。悠久的传统文化告诉我们,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个民族特有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脉的延续与传承。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如中华民族般重视历史、重视文化。中国要耸峙于世界舞台中央,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离不开对波澜壮阔的华夏历史累积下的深邃精神文明财富进行挖掘和传承,只有如此,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脉才能够得以延续和传习,文化的自信才能够建立,从而实现文化振兴,为加快社会发展、民族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助推力量。二、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择正如前文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依托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复兴。当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与新背景的整体情势下,在理解了乡村振兴与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基础上,摸索并找寻乡村文化振兴的可选路径,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能够为我国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特别是能够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符合实际的操作建议。( 一 ) 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元素我国社会学泰斗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的文化总结为“乡土中国”,中华文化与生俱来具有乡土性。简言之,中国文化若要复兴,离不开乡村的复兴,乡村的复兴又与乡村文化复兴具有高度同一性。换言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1. 依托政策导向机制当下正是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关乎国家建设与发展大计的重要阶段。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农村建设的关注度很高,乡村振兴作为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势必需要依托国家政策导向机制中文化振兴的相关政策,为乡村建设与发展注入力量。2. 利用新媒体技术当前,我国已然走在后工业时代、数据时代的康庄大道上,新的媒体技术和大众媒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因此,依托新技术与流行媒体,可以将传统文化潜濡默化沁入乡土社会,进一步实现农村的发展与振兴,进而推动产业、生态、人才等方面的全面振兴,最终顺利补足国家发展短板,实现2035远景目标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二 ) 为乡村振兴打造人才队伍推动新时代的乡村文化振兴,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打造一支展现新时代精神面貌的专业人才队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与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高等教育方面也得到了卓越的提升。这也使得城市对乡村的虹吸效应愈发显著。因此,乡村振兴的实施亟需通过各地自身特点培育人才,在各级乡村建设成一支现代化的、高效的人才队伍,在宣传、制度、管理上与当前的总体发展水平相适应。当前,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等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需从内在的体制机制上实现青年与建设者再回归乡村。1. 以农村学校为切入点实施文化教育农村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正是农村实现发展的基础根底力量。以农村学校为切入点,开设文化课程,推广文化教育,可以系统宣传农村当地特有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乡村教育单位的助推力量,营造富有新时代特色的乡土文化氛围,从而为培养更多的乡村建设人才、使更多的新生力量确立乡村文化建设认同感提供可能。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年 06 月 第 34 卷第 2 期• 11 •2. 积极鼓励农村青年培养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意识是新时代青年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它既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认同的高度体现,也是一个民族永续进步和发展的强大持久性动力。高度培养文化自觉,在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充分吸收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前提下,实现新的创造性与可持续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各种模式层见叠出,为之后乡村人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实践正在表明,乡村振兴战略凭借着专门人才队伍的执行,正在向着全面实现的道路迈进。( 三 ) 为乡村振兴提供民间力量纵观古今,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乡村,中国的发展与乡村紧密联结,乡村的发展与农民参与正相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渐实施并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民主的观念与效度已深入广大农民心中。换言之,在我国的发展中,农民的民主参与和民主实践有着较强的基础。但是,民主作为舶来品,并未与我国乡村社会做到有效衔接。民间力量的挖掘,既包括农民,也包含乡村的自治组织。要因地制宜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势必要统合各渠道各方面力量。1. 发挥农民主体力量******曾指出,乡村建设是“农民的自身价值、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① 。广大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人,他们的参与决定了建设成效。物质基础极大丰富的今天,农业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农民便顺其自然地成为了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他们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文化发展,可以通过口口相传,将农村的传统文化散播开来。2. 发挥自治组织力量村民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新时代若要实现文化振兴,离不开基层协商民主的建设,离不开群众的参与意识,更离不开自治组织的主动作为。自治组织作为我国的基层组织,对我国基层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对我国基层文化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而,在走向现代化之路中,要加强农民和自治组织参与意识的训练,充分调动和扩大文化公共领域的作用,打造中国特色群众参与文化,使广大农民能够展现其主体性与能动性。三、结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石,是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的精神源泉,更是新时期重点工作之一。乡村传统文化振兴的有效实现,对于乡村整体的振兴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推动和支撑作用,在解决农业、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都必须能够为其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因此,在当下新时代与新背景的形势下,找寻一条振兴我国乡村传统文化的可选途径,是当前推动国家建设、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能够为当前我国推进和实现传统文化的振兴工程提供一些现实借鉴。参考文献[1]龙文军,张莹,王佳星.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解释与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19,(12):15-20.[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向苡心,郑继明.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定位、困境与实践路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4):280-282.[4]王冠丞.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0-15(008).[5]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分析及现状和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9,(04):176-181.[6]陈运贵.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检视与现实思考——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视角[J].皖西学院学报,2018,34(03):30-34.[7]张纯,赵丹.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根基、源泉与导向[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1):1-4+9+107.[8]刘璐.后扶贫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实现机制研究——以陕西安康为例[J].新西部,2020,(10):69-71.[9]潘娜,鄢奋.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意义和实践途径——探析***关于传承发展乡村文化的重要论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下转第49页)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2018年1月2日。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年 06 月 第 34 卷第 2 期• 49 •[13]江海燕,于法景,王亮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后康复(一)[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6).[14]林东宁,孙向群,李百川.康复护理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作用检验[J].医学与临床,2009,(20).[15]杨丽波,马珍珍.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康复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6).[16]郑煜晖,吴珊鹏,林清泉.股骨髁部关节内复杂骨折术后膝功能康复训练[J].中国康复,2002,(04).[17]陈碧英,钟秋影,杨叶香.关节镜下自体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15).[18]杨子民,赵雷,陈哲夫.同一肌肉离心/向心力量比值与肌肉损伤康复的效果[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3).[19]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748-749.[20]Wyatt,M.P.Edwards,A.M:Comparison of quadriceps and hamstring torque values during Isokinetic exercise.J.O.S.P.T.1981,3(2):48-56.[21]马利华,陆召明.运用等速测试法评定股四头肌、腘绳肌力矩值[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89,(3).[22]Comparison of isokinetic strength and H:Q ratio between ACL reconstructed athletes and non-injured athletes Ebrahim Khosravi,Gholamali Ghasemi,and Vahid Zolaktaf Br.J.Sports Med.,Sep 2010; 44:i12.[ 责任编校:张彩红 ]( 上接第11页 )[10]李辰,高君.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5(01):41-46.[11]田小林,郭芳.新时代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思考——以海南省为例[J].辽宁经济,2020,(11):50-52.[12]夏小华,雷志佳.乡村文化振兴:现实困境与实践超越[J].中州学刊,2021,(02):73-79.[ 责任编校:张勇 ]

篇十: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与实践路径❋闫

  坤党的十九大宣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征程的行动总纲领。******在报告中首次提出的 “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目标和途径。***历来高度重视 “三农”工作,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入思考中国农村发展问题。他关于农村工作的历次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 “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过去五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 “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追溯***乡村振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的理论渊源和时代意义,从学理上研究其主要内容和重大创新,理解和把握思想实质,将利于更好地指导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实践。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渊源与时代意义***乡村振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乡村发展和城乡融合经典论述的基本理论,针对中国具体国情,创造性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同时借鉴人类关于农村发展的有益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认为,农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① “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全部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

 ② 农业劳动生产率制约农业和工业之间社会分工的发展程度,决定城市和乡村的分离,以及农·9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笔谈①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张海鹏、郜亮亮对本文主要思路和观点的形成以及资料整理方面有所贡献,在此表示感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第 1 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第 28 — 29 页。《资本论》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888 页。

 业人口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

 ①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最初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局限于狭隘的物质生产方式,不存在城乡差别,一旦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社会分工就会发展,引起城市与乡村的分离。他们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② 人类文明的这一进步,推动了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时造成了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冲突。他们分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产业革命的胜利,如何彻底颠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乡村对城市的统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最后的对抗形式,“向城市集中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

 ③ “随着以前的自耕农的被剥夺以及他们与自己的生产资料的分离,农村副业被消灭了,工场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的过程发生了。只有消灭农村家庭手工业,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获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范围和稳固性。” ④ “在农业领域内,就消灭旧社会的堡垒——— ‘农民’,并代之以雇佣工人来说,大工业起了最革命的作用。这样,农村中社会变革的需要和社会对立,就和城市相同了。”资本主义现代农业的发展 “同时表现为生产者的殉难史”,“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量的增大是以劳动力本身的破坏和衰退为代价的”,“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为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综合,即农业和工业在它们对立发展的形态的基础上的联合,创造了物质前提。” ⑤ 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造成了这样的社会结果, “城市已经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这个事实;而在乡村则是完全相反的情况:隔绝和分散”。

 ⑥ “城乡之间的对立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城乡之间的对立是个人屈从于分工、屈从于他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的最鲜明的反映,这种屈从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并且每天都重新产生二者利益之间的对立。” ⑦ 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人类社会城乡对立的根源,一方面是生产力有所发展但又发展不足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谈到最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后应当立即采取的十项措施时指出, “9. 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0 5·中国社会科学

 2018 年第 9 期①②③④⑤⑥⑦参见何增科:《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观点述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年第 5 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第 184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第 683 页。《资本论》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857 页。以上引语见 《资本论》第 1 卷,第 578 、 579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184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184 — 185 页。

 步消灭。” ① 恩格斯写道,作为废除私有制的结果,未来新社会将 “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② “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 ③ 它在落后国家最慢最困难,在先进国家最快最容易。对于像法国这样小农仍占人口多数的落后国家,当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组织和发展合作社是农业农村向新社会过渡的主要社会形式。“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 ④ 生产资料的 “用益权,至少在过渡时期难以无偿地转让给个人或团体”, “由劳动人民实际占有全部劳动工具,决不排除保存租赁关系”。

 ⑤ 例如丹麦有许多大的个体农户,“应当把自己的土地结合为一个大田庄,共同出力耕种,并按入股土地、预付资金和所出劳力的比例分配收入”。

 ⑥ 规模经营不但会使现代科学技术得以在农业农村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农村的部分劳动力将会多余,有两种办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或将邻近村庄土地拨给农民合作社支配,“或是给这些农民以资金和机会去从事工业性的副业,尽可能并且主要是供自己使用。在这两种情况下,他们的经济地位都会有所改善”。为了逐渐把农民合作社转变为更高级的形式, “使整个合作社及其社员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跟整个社会其他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处于平等的地位”,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那时将有能力给这些合作社提供更多的便利”,包括低利率的抵押债务贷款和社会资金抽拨贷款。

 ⑦ 恩格斯同时告诫:“试图预先面面俱到地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制造空想,这种事情我留给别人去做。” ⑧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未来新社会城乡融合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重视农业现代化和技术化;二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历史先导作用和文明辐射扩散功能;三是合理布局城乡生产力和产业结构,包括工农生产的有机结合、生产力的计划利用和平衡分布、人口的平·1 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笔谈①②③④⑤⑥⑦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422 页,并见该页注释 2 : “在 1888 年英文版中这一条是:‘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通过把人口更平均地分布于全国的办法逐步消灭城乡差别。’” 《共产党宣言》是在恩格斯的 《共产主义原理》基础上撰写的,恩格斯当时在写第九条措施时还提道:“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305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308 — 309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第 306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第 370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267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370 页。以上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176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370 — 371 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267 页。

 均分布,以及城乡之间文化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接近。

 ①发展经济学关于乡村发展和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及其所反映的现实,也基本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城乡对立的经典论述。按照刘易斯等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农业和农村的主要功能是被动地向工业和城市转移过剩劳动力;舒尔茨则认为,需大幅提高传统农业部门的生产率,释放部分劳动力,使其流向工资较高的工业部门。

 ② 舒尔茨优先发展农业的主张得到张培刚 ③ 等许多发展经济学家的支持,他们提出了工农、城乡一体发展的思想。从世界范围来看,离开了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的发展,乡村衰落成为现代化及城镇化的普遍现象。面对这一挑战,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应对手段。相反,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落后和实行私有制,只能任凭乡村衰落不断加剧, ④ 纷纷落入 “中等收入陷阱”。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 超过 2000 美元、农业占 GDP 比重降到 15% 以及城镇化水平达到 50% 以上,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利时机。

 ⑤乡村振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时代意义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划清社会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与资本主义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界限。***指出,“发达国家大多数走的是剥夺农民土地,通过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来带动农村市场化发展,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如果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不仅会进一步扩大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使现代化建设成为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还会出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沦为城市贫民的问题。” ⑥ “尤其是要看到,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粗放扩张、人地失衡、举债度日、破坏环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通了。” ⑦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设起来的,农民问题始·2 5·中国社会科学

 2018 年第 9 期①②③④⑤⑥⑦参见周志山:《从分离与对立到统筹与融合———马克思的城乡观及其现实意义》,《哲学研究》 2007 年第 10 期;叶昌友、张量: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 《求索》 2009年第 12 期。W A Lewis

推荐访问:形势与政策论文乡村振兴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振兴 路径 乡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