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设计 >

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10篇

发布时间:2022-09-30 11:10:05 浏览数:

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10篇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第68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10篇,供大家参考。

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10篇

篇一: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

察物体》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第68 页及相关内容。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感受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 教学难点】

 辨认从左、右两侧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 教具准备】

 学生 4-5 人一组,每组一个恐龙。教师演示的熊猫、汽车、气球、正方体和 PPT。拍好正面观察熊猫正确与错误观察方法的图片;拍好侧面观察熊猫正确与错误观察方法的图片;拍好四人围着观察小汽车的图片;分别拍好熊猫、小汽车前后左右的图片供 PPT 展示使用。

 【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集中思维 我们在上课前学习一道口令,我说 1、2、3,你们说“阳光课堂,我最棒。”尝试几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二、自我介绍,增进友谊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有幸来到 XX 小学二(1)班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堂《观察物体》。看到我们班干净的教室;整齐的桌子;大家良好的精神风貌,我相信我们班是一个特别优秀的班集体,也相信大家在课堂上都能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同时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共同发展。好不好!

 生:表态。

 …… 三、创造氛围,激发兴趣

 师:现在我们互动一下,请一个同学对自己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生:自我介绍。

 师:你说得很棒!我们用右手来击一下掌。

 生:我们用右手击掌。教师观察学生是否按要求出手击的掌。

 师:说说你左、右手各有什么特长?(目的:让该学生及全班学生巩固一下一年级上册所学的方向)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活动,全体学生按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1.举左手,2.举右手,3.用左手拍拍右肩膀,4.用右手摸摸左耳朵。

 学生操作的画面

 生:完成老师的指令。

 四、指导观察,建立表象 师:请一个同学来正面观察熊猫,说说你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指导观察的方法)

 生:请一个学生来完成任务。(把熊猫放在学生的手里,让学生自己摆放观察的物体)

 我是大熊猫:熊科,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哟!

 观察指导:正面正确和错误的图片对比。(PPT 展示图片)

  师:再请你从左边观察熊猫。(指导观察的方法)

 观察方法总结 1 1:观察物体时,首先把物体放好,要让视线与观察面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生:该生继续完成观察任务。

 指导侧面观察的方法:

 侧面正确和错误的图片对比。(PPT 展示图片)

 观察方法总结 2 2:观察另一个面时,要将身体移到观察的侧面,而不能将身体总是固定在正面,把头歪到侧面去看。

 水平视线不在观察物上 侧着头观察是不对的 图 图 1 图 图 2 图 图 3 图 图 4

 连一连,下面图形是我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PPT 展示)

 前面

 后面

 右边

 左边

  生:边说边连。

 五、动手操作,深入观察

 学生分组操作观察恐龙,并完成作业。

 观

 察

 记

 录

 表

 (

 )面

 (

 )面

  (

 )面

  (

 )面

 图 图 5

 六、创设情境,换位思考

 师:接下来我们来观察玩具小汽车。(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观察,其他同这看 PPT)

 观察小汽车(PPT 展示)

 每个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小组内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完成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表:(图片要求模似情境)

 四人观察的图片:

 小红 小明 小丽 小华 图 图 6 图 图 7

  小明观察到的

  小红观察到的

 小华观察到的

 小丽观察到的

 学生说,老师在 PPT 上逐条出示答案。

 七、对比分析,突破难点 师: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相同吗? 1.以熊猫为例

 生:举手发言(观察熊猫的前面、后面、左面、右边都是不相同的)

 2.以货车为例

  生:自由发言(观察货车的前、后、左、右都是不相同的,特别是左右容易看错,因为观察方向不同,车头的朝向也是不相同的)

 师:有没有从不同方向观察时看到相同的形状,谁来说说?

 生:举手发言。

 最后教师展现纯色的正方体和小气球等,从四周观察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总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时,形状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相同。两种情况都存在。

 我是小法官。

 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形状一定相同。

  (

 )

 2.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形状一定不相同。

 (

 )

 3.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形状可能相同。

  (

 )

 4.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形状可能不相同。

 (

 )

 师:说说你对“可能”和“一定”的理解? 生:举手发言。

 “一定”有必定和必然的意思;“可能”是也许的意思,不一定会发生,与“一定”的意思正好相反。

 课后作业:做一做。

 图 图 8 图 图 9

 【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深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正确回答老师的问题作为评价学生的最高标准,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他们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乐于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是否有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我用到的课堂表扬与激励语有“你很有自己的见解”“你确实很有头脑”“你很棒”“你再思考一下”等,教师课堂评价的语言要注意激励的有效性,注重情感的投入;注意内容的翔实;讲究语言的机智。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是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辨别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如何创造符合学生实际的观察环境?如何把握学生观察物体的层次?又如何设计观察操作活动呢? 鉴于自己这三点思考,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为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四大特色:

 1.创设活动情境 首先在复习左右旧知的时候让学生拍拍肩,举举手,活动一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后利用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动画片人物熊猫引出新知。

 2.小组合作学习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采取了 4 人为一组的合作学习方式,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上观察玩具汽车,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只玩具汽车,然后让学生分 3 个层次进行观察:①本位观察;②换位观察;③全面观

 察。始终围绕“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验”这一宗旨,将学生单独学习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新知探索的全过程。

 3.拓展应用新知 数学是抽象的,生活是现实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我大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观察熊猫、吹气球、眼力大比拼等等,既延伸了数学知识,也让孩子们深切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悟出了“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这样的道理。

 4.优化教学媒体 我注重采取多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在选择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课件的形色声光和动态感知等特点,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具选择上,我精心挑选了一只玩具狗作为小组学习的工具,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还通过学具袋的反馈牌来进行眼力大比拼,巩固新知。我惊喜的发现:正是这些媒体有机的结合和恰当的选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创新的火花也时时迸发。

 观 察 记 录 小组成员姓名:

  (

 )面

 (

 )面

  (

 )面

  (

 )面 《观察物体》教学时注重“观察”的教学,观察是有方法,有技巧,有顺序的。如首先把观察的物体放好,我们视线尽可能与物体的观察面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记住物体的主要特点,如形状、颜色、头部指向等。

篇二: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

/p>

 《观察物体 ( 一 )》教学设计

 数学

  新授

 2

 10

 2021/8/6

 10:00-11:30

 本课是在教学了例 1 观察物体后进行教学的。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 何体的形状,是让学生从观察实物转为观察立体图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时 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分别对立体图形进行观察,体现了三视图知识的初步渗透。

 在例 3 中,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推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而且 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平面图 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推理技能。

 学生在学习例 1 观察实物时,经历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已经初步掌 握全面、正确的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同时会通过想象和对比等方法,辨认出从 不同位置看到的实物的形状。本节课是让学生从观察实物转为观察立体图形,具 有一定的抽象性,故教学时,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观察,可通过画一画所看 到的图形和比一比的环节,把抽象具体化,可能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并能相应地抽象出平面图形;在积累了 一定观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到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猜想、推测出简单的立 体图形。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并能相应地抽象出平面图形,其中对圆 柱和球的观察是学习的难点。

  数学课本及学习用具,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

 2

 环 节

 (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1-2 分钟)

 1.教师展示蛋糕全景图 和部分图,引导学生回 忆观察的知识和引出观 察主体—长方体。

 2.提问:想更了解长方 体吗?那我们这节课来 观察它吧。

 学生答题,回忆 观察的知识。从 喜欢的蛋糕联想 到长方体,了解 长方体的样子。

 从精美的蛋糕入

 手,激发学生主动 观察,回忆观察的 知识,同时引导学 生由蛋糕抽象出长 方体的模型。复习 旧知,勾起学生对 新知的预判,并为 新知的学习作好铺 垫。

 新知讲授 (8-10 分钟) 1. 观察长方体 2. 观察正方体 3. 观察圆柱 4. 观察球 5. 教学例 3 一、观察平面围成的几 何体 1. 观察长方体:教师播 放观察长方体的 2 个视频,并引导学生 观察长方体。

 2. 教师讲述动物观察 正方体的活动。教师 播放观察正方体的 视频。

 二、观察有平面与曲面 围成的几何体

 3. 教师讲述观察圆柱 情境,播放观察圆柱 的视频,引导学生观 察圆柱。

 三、观察曲面围成的几 何体 4. 教师讲述动物观察 球的情境。教师播放 观察球的视频,引导 学生观察球。

 5. 教师教学例 3,读 题、鼓励学生从不同 的 角度思考,并引 导学生有序思考。教 师播放特殊圆柱的 视频。

 1. 学生观看观

 察长方体的

 视频。(学习 观察的五大

 法宝:看一

 看、摸一摸、 说一说、画一 画、想一想) 并按观察的

 五大法宝全

 面观察长方

 体。

 2. 学生先观察 正方体再帮 助动物们解 决问题。

 3. 学生观察圆 柱后,根据观 察情境作出 判断。

 4. 学生判断观 察球的结果。

 5. 学生思考并 说明自己是 怎样想的,再 根据观察到 的一个面猜 想出立体图 形。

 通过三位小朋友观 察长方体并以拍照 的形式引导学生进 行观察和想象,掌 握观察方法。再通 过情境教学法,把 一个个观察活动呈 现在学生面前,学 生除了自己观察立 体图形之外,还能 透过屏幕身临其境 地进行想象观察, 再借助原有的观察 经验和方法,能正 确地进行判断观察 结果。从而突破了 现场教学活动的界 限,达到观察的目 的。同时,创设情 境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习 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

 3

  巩固练习 (6-8 分钟) 1. 基础练习:

 书 P70 第 3 题 2. 提高练习:

 书 P71 第 5 题。

  教师读题,引导审题, 讲解。介绍答题的技巧。

  学生在老师的指 引下做题。

 检测学生学习情

 况,及时反馈学习 效果,掌握学生的 学习情况,为往后 的学习和教学提供 依据。

 课堂小结 (1 分 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 的学习收获。

 学生回顾本节课 的学习内容,课 后并和小伙伴说 出学习收获。

 目的是巩固知识和 整理知识,形成知 识体系。

 七、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 一)

 可能相同 观察同一个物体 可能不相同 八、答疑设计 (5 分钟) 第 1 题:我看到的一个面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除了长方体, 还有其他可能吗? 【设计意图】发现部分学生对推测立体图形有困难,原因是对图形间的联系把握 不好,导致缺乏有序思考的过程,在这再次呈现思考过程,帮助学生沟通图形间 的联系,可以做到有序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第 2 题:针对教材第 71 页第 5 题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换一种摆法再试试。同学们 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

 (1)

 我想要③号小朋友只看到红色正方形,怎么摆呢? (2)

 我要摆成①号小朋友只看到红色正方形,怎么摆呢? (3)

 我要摆出来的图形让①号和②号小朋友看到的图形是一样的?怎么摆呢? 【设计意图】本题是开放性操作题,可是大部分学生摆的都是两排,和原图一样 的,只是换了个位置摆放。故在这设答疑,拓展学生的思路,并进一步观察简单 组合几何体,为以后学习三视图作好铺垫。

 备用题:

篇三: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

物体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学具、教具:

 学生 4 人一组,每组一个布老虎玩具;小汽车玩具一个,正方体一个;课件。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 口令游戏 师:请你挥挥你的左手(我就挥挥我的左手)

 师:请你高高举起你的右手(我就高高举起我的右手)

 师:请你用左手指指你的鼻子(我就用左手指指我的鼻子)

 师:请你用右手指指你的嘴巴(我就用右手指指我的嘴巴)

 师:请你用左手拍拍桌子(我就用左手拍拍桌子)

 师:请你用右手拍拍你的左胳膊(我就用右手拍拍我的左胳膊)

 师:请你用左手拍拍你的右胳膊(我就用左手拍拍我的右胳膊)

 师:请你坐如钟(我就坐如钟)

 小朋友们做的真棒。

 (二)

 课题引入,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班有一个小朋友过生日,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是谁过生日呀?课件出示图片

 1、 猜猜这是谁?同意吗?

 2、当你再看到另外一张照片的时候,你还确定它是马辉吗?

 3、看完第三张图片后,老师相信大家一定知道他是谁了!

 4、同一个人,为什么看到三张不同的图片呢?

 虽然是同一个人,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要想看到事物的整体,我们就要全面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5.下面我们一起来为刘宸唱生日快乐歌吧。(播放祝你生日快乐歌)

 (二)

 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老师特地为刘宸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生日礼物,你们想知道礼物是什么吗?下面来看看它是什么?(老师拿出布老虎玩具,放在桌子的正中间摆正。)我们一起来仔细的观察一下它,好不好?注意我们观察时是有要求的,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观察要求。(出示观察要求)

 1、 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师:我们已经学过前、后、左、右,请你悄悄的告诉小老虎,你坐在它的哪一面?

 生:我们分别坐在小老虎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1)

 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小老虎观察。

 (2)

 组内交流:你坐在小老虎的哪一面?看到小老虎的什么样子?

 (3)

 全班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说说自己坐在小老虎的哪一面,看到的小老虎是什么样的?

 (4)

 设疑探究:你们看到的是同一个布老虎,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不一样呢?

 小结:看来从不同的位置看到小老虎是不同的。

 2、 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如果你想看到小老虎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可以怎样观察?在不动小老虎的情况下可以怎么做?(请生示范)

 (1)

 换位要求:静、轻、快。

 (2)

 仔细观察,组内交流:你来到了小老虎的哪一面?从你这个位置看到小老虎是什么样子?与大屏幕上的第几幅图一样?这次看到的和换位前一样吗? 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把现在看到的小老虎的样子记在脑海里。

 三次换位后追问,想一想每次换位后看到的和换位前一样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同学们说的很对!原来我们换了座位,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角度也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三)重点观察,深化表象

 (1)

 对比观察:刚才我们观察的 4 幅图中,你觉得那两幅图比较相似?他们一样吗?

 (2)

 我们一起观察布老虎的侧面也就是左面和右面,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换位观察,小组讨论。

 (3)

 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小老虎右耳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小老虎的脸、四肢伸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四)情境模拟,发展空间观念

 (1)

 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站到小红的位置上,看看小红看到小老虎什么样子,再分别到小刚、小丽的位置看一看,并记住看到的样子。

 (2)

 想一想:回到座位静静的想一想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3)

 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五)游戏巩固,发展空间观念

 课上到这里小朋友们有些累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播放一起去郊游的音乐。请同学们离开座位轻轻快速的排成一队,围绕教室转两圈。

 勤于动脑,善于观察的史鑫小朋友在给汽车拍照。猜猜她是在什么位置拍摄的呢?请个小朋友站一下位置。

 (六)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听完这个故事小朋友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你有没有什么想给大家说的?

 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状

 不同 你们确定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正方体,他们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那样我就是说观察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七)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观察物体真有趣,看小动物们在观察小房子呢!认真看图仔细思考,他们分别是谁看到的?

 (2)你知道吗?

 (3)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处处留心观察,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八)作业站在不同的方向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那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的非常好。

篇四: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

察物体 看一看(一) 》 教案

  教 材

 《看一看(一)

 》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26 页、 27 页《看一看

  (一)

 》 。

 [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位置及左右等关系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

 教材先从情境入手, 组织学生观察长方体讲桌, 感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发展空间观念。

 然后通过各种认面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 上面, 进而学会辨认物体的形状, 为今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经历观察的过程, 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在同一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发展空间观念; 知道物体的正面、 右面、 上面, 能正确辨认从三个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 通过探索与交流,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观察、 猜测和空间想象能力。

 3、 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 交流与简单的评价,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 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 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 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 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转笔机、 长方体纸箱等。

 [教学流程]

  一、 情境激趣, 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老师的几张照片, 让学生猜猜照片上的是谁。

 师:

 为什么有同学看第一张第二张照片的时候没有猜出来? 又为什么照片上都是站着动都没动的许老师, 大家看到的不一样呢? 借机引出课题《观察物体 看一看(一)

 》 。

 (设计意图:

 通过猜猜是谁游戏,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集中注意力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

 二、 观察交流, 探索新知。

 1、 观察转笔机, 体会“不同位置观察, 看到的结果不同” 。

 (1)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本位观察转笔机活动, 各自说一说面前的机灵狗长的什么样,并指出屏幕上相同样子的照片儿;

 (2)

 顺时针的方向交换座位观察, 把每次观察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说一说和第一次看到的是否相同, 是哪一张照片。

 提出问题:

 换位之后每次看到转笔机的样子一样吗? 为什么会这样?

 小组讨论, 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通过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转笔机, 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的角度不同,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相同的。

 )

 2、 观察纸箱, 体会“同一位置观察, 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

 出示一个六个面颜色各异的长方体纸箱, 质疑:

 猜一猜, 站在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这个纸箱的几个面?

 小组实验后交流,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猜想、 验证、 交流中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

 )

 3、 认识正面、 上面、 右面。

 谈话:

 “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 刚才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三个面都有自己的名字。

 ”

 (1)

 给三个面取名字。

 (2)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寻找答案, 统一后板书。

 (3)

 出示长方体纸箱讲桌及班级中可能有的长方体物品并变换位置, 让学生指认三个面。

 使学生明白所谓的“正面、 右面、 上面” 是会发生变化的。

 (设计意图:

 大胆放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建立数学模型。

 )

 三、 巩固练习, 深化认识。

 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材 26 页的“连一连” 、 27 页“练一练” 中的 1、 2、 3 题, 利用课件, 全班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

 让学生动手认一认, 说一说, 连一连, 富有激情的学习氛围, 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 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

 四、 畅谈感受, 交流收获。

 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话想对自己或者大家说吗?

 (设计意图:

 巩固学生所学新知, 把抽象的具体化, 符号化,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

 五、 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1、 小小摄影师。

 老师示范当模特, 请学生上台拍老师的正面, 右面, 后面。

 2、 画家画画画。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一件物体, 试着把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结合着画为家长讲一讲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处处要用数学。

 )

 六、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本着“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 的教学思想, 我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基础上, 还创造性地安排了其他观察活动, 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法、 学法及教学媒介的使用]

  本节课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现” 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 操作、 猜想、推理、 交流等学习活动, 并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优化教学。

 为此, 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 转笔机、 长方体纸箱等。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创设了 完整的教学情境, 引领学生探究知识, 交流体会。

 我想:由于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上, 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乐于思考, 乐于实践, 乐于交流, 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但是与的学生活

 动得有些没有章法, 也许是大班级的原因吧, 如果是小班教学, 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同时对于大班级的教学, 我更应该认真思考, 如何在新课改实验教学中,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让学生学得“活而不乱” 。

  012346789a bcdfghi jklnopqrstvwxyzABCEFGHIJ KMNOPQRSUVWX YZ#! %&*() -+12345679abcde fgijklmnoqrs tuvwyzABCDEFHIJKLMNPQRST UVXYZ #! $%&() -+012456789a cdefghijlmno pqrtu vwxyzBC DEFGHIKLMNO P QSTUVWXY#! $% &*() + 0123457 89abcdfghijk lmopqrstuwxy zABCE FGHIJKL NOPQRSTVWXY Z #! $&*() -+023 45678a bcdefg hjklmnoprstuvwxzABCDEFGI JKLMNO QRSTUV WYZ#! $%&*) -+012356789abd efghijkmnopq rsuvwxyzACDEFGHIJLMNOPQR TUVWXY Z!$%&* () -012345689abcdeghijklm npqrstuvxyzA BCDFGHIJKLMOPQRSTUWXYZ#! $&*()-+01345 6789bcdefghjklmnopqstuvw xyABCDEFGIJK LMNOPR STUVWX Z#! $%&*) -+0 12346789abce fghijkmnopqr stvwxyzABDEF GHIJLMN OPQRS UVWXYZ#$%&*( )-012345679a bcdefhijklmn pqrstuvwyzAB CDEGHIJKLMOP QRSTUVXYZ#! $ %*() -+013456 789acdefghik lmnopqstuvwx yzBCDEFGHJKL M NOPRSTUVWXY #! $%&*( -+012 346789abcdfghijklnopqrst vwxyzAB CEFGH IJKMNOPQRSUVWXYZ#!%&*() - +12345679abc defgijklmnoq r stuvwyzABCD EFHIJKL MNPQR STUVXYZ#!$%& ( ) -+01245678 9acdefg hijlm nopqrtuvwxyz B CDEFGHIKLMN OPQSTUV WXY#! $%&*() +01234 5789abcdfghi jklmopq rstuw xyzABCEFGHIJ KLNOPQRSTVWX YZ#!%&* () -+0 2345678abcdefgijklmnoprs tuvwxzABCDEFHIJKLMNOQRS T UVWYZ#! $%&( ) -+012356789 abdefghijlmn op qrsuvwxyzA CDEFGHIK LMNO PQRTUVWXYZ! $ %&*() +012345 689abcdeghij klmopqrstuvx yzABCDFGHIJK LNOPQRST UWXY Z#!$&*() -+02 3456789bcdef ghjklmn oprst uvwxyABCDEFG IJKLMNOQRSTU VWXZ#!$%&*) - +012356789ab cefghijkmnop qrsuvwxyzABD EFGHIJLMNOPQ R TUVWXYZ#$%& *() -01234568 9abcdefhijkl m npqrstuvwyz ABCDEGH IJKLM OPQRSTUVXYZ# !$%*() -+0134 56789acdefgh iklmnopqstuv w xyzBCDEFGHJ KLMNOPR STUVW XY#!$%&*(-+0 12346789abcd fghijklnopqr stvwxyzABCEF GHIJKMNOPQRS UVWXYZ# !%&*( ) -+12345679a bcdefg ijklmnoqrstuv wyzA BCDEFHIJKLMN PQ RSTUVXYZ#! $%&() -+01245 6789acdefghi jlmnopqrtuvw xyzBCDEF GHIK LMNOPQSTUVWX Y#!$%&*() +01 2345789abcdf ghijklmopqrs tu wxyzABCEFG HIJKLNOP QRST VWXYZ#!%&*() -+ 02345678ab cdefgijklmno prstuvwxzABC DE FHIJKLMNOQ RSTUVWYZ#!$% &() -+012356789abdefgh ijlmnopqrsuvwxyzACDEFGHI KLMNOPQRTUVW XYZ! $%&*() +012345689abcd eghijklmopqr stuvxyzABCDFGHIJKLNOPQRS TUWXY Z#!$&*( ) -+023456789 bcdefghjklmn oprstuvwxyAB CDEFGIJKLMN O QRSTUVWXZ#!$ %&*) - +012356 789abcefghij kmnopqrsuvwx yzABD EFGHIJL MNOPQRTUVWX Y Z#$%&*() -012 345689abcdef hijklmnpqrstuvxyzABCDEGH IJKLMO PQRSTU WXYZ#!$%*() -+013456789bc defgh iklmnop qstuvwxyABC D EFGHJKLMNOPR STUVW XZ#! $%& *(-+012346789abcefghijkl nopqrstvwxyz ABDEFGHIJKMNOPQRSUVWXYZ# $%&*()-+1234 5679abcdefhijklmnoqrstuv wyzABCDEGHIJ KLMNPQ RSTUVXYZ#!$%*() -+ 012456789acd efghiklmnopqrtuvwxyzBCDE FGHJKLM NOPQS TUVWXY#!$%&*(-+012345789 abcdfgh ijkln opqrstuwxyzA BCEFGHIJKMNO PQRSTVWXYZ#! %&*() -+02345678abcdefgij klmnopr stuvw xzABCDEFHIJKLMNOQRSTUVWY Z#!$%&( ) -+01 2356789abdefghijlmnopqrs uvwx789abcde ghijklmopqrstuvxyzABCDFG HIJKLN OPQRST UWXYZ#!$&*() -+023456789b cdefgh jklmno prstuvwxyABCDEFGIJKLMNOQ RSTUVW XZ#!$% &*) -+0123567 89abcefghijk mnopqrsuvwxy zABDEFGHIJLM N OPQRTUVWXYZ #$%&*()-0123 45689abcdefhijklmnpqrstu vxyzABC DEGHI JKLMOPQRSTUWXYZ#!$%*() -+ 013456789bcdefghiklmnop q stuvwxyABCD EFGHJKLM NOPR STUVWXZ#!$%& * (-+01234678 9abcefgh ijkl nopqrstvwxyz ABDEFGHIJKMN OPQRSUVWXYZ# $%&*() -+1234 5679abcdefhi jklmnoqr stuv wyzABCDEGHIJ K LMNPQRSTUVX YZ#!$%*( ) -+0 12456789acde f ghiklmnopqr tuvwxyzB CDEF GHJKLMNOPQST U VWXY#!$%&*( -+012345789a bcdfghijklno pq rstuwxyzAB CEFGHIJK MNOP QRSTVWXYZ#!% &* () -+123456 78abcdef gijk lmnoqrstuvwx zABCDEFHIJKL MNPQRSTU VWYZ #!$%&() -+012 4 56789abdefg hijlmnop qrtu vwxyzACDEFGH IKLMNOPQSTUV WXYZ!$%& *() + 012345789abc deghijklmopq rstuwxyzABCD FGHIJKLNOPQR STVWXY Z#!$&*() -+0234 567 8abcdefghjkl mn oprstuvwxz ABCDEFGIJ KLM NOQRSTUVWYZ# !$%&*) -+0123 56789abd efgh ijkmnopqrsuv wxyzACDEFGHI JLMNOPQRTUVW XYZ!$%&*() -0 12345689abcd eghijklm npqr stuvxyzABCDF GH IJKLMOPQRS TUWXYZ#!$&*( ) -+013456789bcdefgh jklmnopqstuvwxyABCDEFGIJ KLMNOPRSTUVW XZ#! $%&*) -+012346789abce fghijk mnopqr stvwxyzABDEFGHIJLMNOPQRS UVWXYZ #$%&*( ) -+12345679a bcdefhijklmn oqrstuvwyzAB CDEGHIJKLMN P QRSTUVXYZ#!$ %*() - +012456 789acdefghik lmnopqrtuvwx yzBCD EFGHJKL MNOPQSTUVWX Y #! $%&*(-+012 345789abcdfg hijklnopqrstuwxyzABCEFGH IJKMNO PQRSTV WXYZ#!%&*() -+12345678abc defgijklmnoq rstuvwxzABCDEFHIJKLMNPQR STUVWY Z#! $%& () -+012456789abdefghijlm nopqrtuvwxyz ACDEFGHIKLMNOPQSTUVWXYZ! $%&*()+01234 5789abcdeghijklmopqrstuw xyzABCDFGHIJ KLNOPQ RSTVWX YZ#!$&*() -+ 02345678abcd efghjklmnoprstuvwxzABCDE FGIJKLM NOQRS TUVWYZ#!$%&*) -+012356789 abdefg hijkmn opqrsuvwxyzACDEFGHIJLMNO PQRTUV WXYZ! $ %&*() -012345689abcdeghij klmnpqr stuvx yzABCDFGHIJKLMOPQRSTUWXY Z#!$&*( ) -+01 3456789bcdefghjklmnopqst uvwxyAB CDEFG IJKLMNOPRSTUVWXZ#!$%&*) - +012346789ab cefghijkmnop q rstvwxyzABD EFGHIJL MNOPQ RSUVWXYZ#$%& * () -01234567 9abcdef hijkl mnpqrstuvwyz A BCDEGHIJKLM OPQRSTU VXYZ# !$%*() -+013456789acdefgh iklmnop qstuv wxyzBCDEFGHJKLMNOPRSTUVW XY#!$%& *(-+0 12346789abcdfghijklnopqr stvwxyzABCEFGHIJKMNOPQR SUVWXYZ#!%&* () -+1234 5679 abcdefgijklm n oqrstuvwyzA 9acdefgh ijlm nopqrtuvwxyz B CDEFGHIKLMN OPQSTUVWXY#! $%&*() +01234 5789abcdfghi jklmopqr stuw xyzABCEFGHIJ K LNOPQRSTVWX YZ#!%&*( ) -+0 2345678abcde f gijklmnoprs tuvwxzAB CDEF HIJKLMNOQRST U VWYZ#!$%&() -+012356789a bdefghijlmno pq rsuvwxyzAC DEFGHIKL MNOP QRTUVWXYZ!$% &* () -0123456 89abcdeg hijk lmnpqrstuvxy zABCDFGHIJKL MOPQRST UWXYZ #!$&*() -+013 4 56789bcdefg hjklmnop qstu vwxyABCDEFGI J KLMNOPRSTUV WXZ#!$%& *) -+ 012346789abc efghijkmnopq rstvwxy zABDE FGHIJLMNOPQR SUVWXY Z#$%&*() -01234 567 9abcdefhijkl mn pqrstuvwyz ABCDEGHIJ KLM OPQRSTUVXYZ# !$%*() -+0134 56789acd efgh iklmnopqstuv wxyzBCDEFGHJ KLMNOPRSTUVW XY#!$%&*(-+0 12346789

篇五: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

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P47 例 1、例 2、P49 练习十二第 1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 1、2、3、4 号,发给小组长一把茶壶。课件、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课前谈话

 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学生奶、飞机、教学楼、人物、茶壶等,让学生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谈话中揭示本次的课题《观察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为了方便每个小朋友观察,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把。请小组长从盒里取出来,小朋友们摸摸它!和它打打招呼吧!

 2.能叫出小茶壶各部分的名称吗?小茶壶要给大家作自我介绍。(课件动画展示)

 3.接着老师再指着实物,让学生认一认各部分名称。正确摆放:茶壶嘴对着 1 号座位的同学

 [设计意图:简洁明了,直入主题。动画铺垫,为下面孩子清楚描述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观察交流。

 师:下面,就请各小组同学仔细观察这把茶壶玩具,平视、头放低。然后再给组里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在几号位?看到了茶壶的哪些部位?但要注意:别人说的时候,其他人该怎么办?

 师:真聪明!那咱们就比比看谁看得认真,听得用心,说得准确,好吗?现在开始!(生独立观察,相互交流,教师行间巡视。)哪一组来给大家说一说?“别人说的时候,其他人该怎么办?”(4 个位置各 1 人)

 [设计意图:教师在小组合作前提出明确要求,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教师紧接着提醒学生:“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该怎么办?”使学生能尊重他人,学会倾听。] (二)换位体验,渗透思想。

 。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 1、3 交换 ,2、4 交换。

 你现在在几号位?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 (抽 2 人发言,2 号位和 4 号位)。

  师:剩下的两个方位,老师有新的要求。边走边看,并记住这个位置上的样子。最后回到原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都乐意参与的游戏,交换位置观察,使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体验,学生一定有所悟:观察的方位不一样,所看见的物体形状就不一样。揭示出这种辩证关系,渗透辩证思想。] (三)汇报交流,突破难点

 师:刚才你围着茶壶走了一圈,你有什么发现? 同是一只茶壶,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会不一样呢? 生 1:因为看的方向不同。

 生 2:因为站的位置不同。

 …… 师: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观察,一般情况下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了观察,下面陈老师就来考考你。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教师边说边举起照片:1 号)

 师:采访一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一男一女回答)

 (出示 2 号,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3 号 4 号 , 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仔细观察 2、4 号位这两组图画,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课件图片帮助理解左右相对关系)

 师:看来,要正确辨别形状,还真离不开仔细“观察”。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体验与感知,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利用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以学生为主线的思想明显突出,过程与方法

 有了突破,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气氛。] (四)举一反三,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 47 页例 1 情景图。他们看到的是小茶壶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请你把名字填在括号里。(投影反馈)

 师:这几个小朋友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我们还看到了这样的图片,(出示从上、下看的图片)你知道是怎样看到的吗? 师:刚才我们对茶壶进行了观察,是不是别的物体也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 (五)游戏巩固

 抢位置游戏(数学书叠放一起,判断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的兴趣。] (六)人物观察

  1.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茶壶和数学书,知道了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看到的样子不一样。下面我们来观察人物。

 2.师:引导学生说说在老师前、后位置,看到了什么,并讲判断方法。

 3.让一名学生上台,让其余学生判断则面的方法(看到他的左右手、耳朵,脸等,和他同一样方向,就能判断左右等)

 4.数学书 47 页,例 2,分别是谁画的? 三、分层练习

 过渡:好了,我们班的孩子,既会观察又会思考,了不起。

 (一)练习十二第 1 题 打开书,49 页,练习十二第 1 题。在书上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连。

 (二)出示一组孩子生活照照片,举手抢答是站在从哪个方向拍的? (三)判断题 先看一个球体实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形状一定不同。(

 )

 四、畅谈收获

 1.孩子们: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师:一般情况下,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有时我们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才能全面、准确认识物体。

 留心观察,换位思考,你会发现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下课!

 附: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1

  4

 茶壶

 2

 3

篇六: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

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具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引入复习内容。

 师:李白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是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

 形状都可能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2.出示复习目标。

 (1)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出示复习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我们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思考 (1)学习了哪些观察物体的知识? (2)如何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3)如何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4)如何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可举例说明)

 (5 分钟后汇报复习收获,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汇报的)

 4.想一想。

 学生根据复习指导的提示进行独立整理复习。

 5.说一说。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汇报,看来同学们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你们所复习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媒体出示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对老师想说什么话? 生 1:我又熟练的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生 2:我进一步知道了要正确画出自己看到立体图形的形状,首先要认真观察,看看哪些小正方体是隐蔽的,是看不到的,哪些是能看到的,画好了之后还要进行对照。

 生 3:我又明确了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的关键是找到隐蔽的小立方体。

 ...... 看来同学们这节课收获都很多,下面就利用所复习到的知识考一考大家。

 ?

 ? ? 分类精心精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所有文档经过整理后分类挑选加工,下载后可重新编辑,正文所有带 XX 或是空格类下载后可自行代入字词。

篇七: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

五单元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P67 例 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使学生知道观察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2、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 难点 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提问:

 故事中的三个盲人, 为什么对大象得不同的结论呢?

 教师说明:

 三个盲人由于他们摸的地方不同, 所以得到了三个不同的结论。

 今天我们要学会观察物体。

 出示课题:

 “观察物体”

 二、 新课。

 1、 教师出示一个魔方或不同颜色的正方体或长方体。

 请三个同学从不同位置(正、 反、 侧面)

 去观察这个物体。

 提问:

 你最多看到几个面的颜色, 你看到什么颜色的一面? 要想看到其他颜色的一面, 你需要怎么办?

 2、 出示一个准备好的动物玩具, 请三个同学从正面、 后面、 侧面去观察,说出你看到物体的形状。

 提问:

 在不同的位置能看到全貌吗?

 教师说明:

 由于从不同位置同时观察同一个物, 只看到物体的某一部分,它们的形状是不同的。

 3、 出示一个闹钟, 请全班同学从正面、 侧面、 后面看到。

 提问:

 在不同的位置能看到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你能说说这个同学在闹钟的哪面? 一个同学没有看到分针和时针, 只看到有几个旋钮, 你能说说这个同学在闹钟的哪面?

 4、 教科书 P67 例 1。

 提问:

 小明、 小亮和小红他们正在观察什么物体? 你能说说这些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他们三人, 为什么看到恐龙玩具的图形是不同的呢?

 教师说明:

 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图形也不一样。

 提问:

 怎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全貌呢?

 教师说明:

 只有从不同位置去观察, 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就能知道恐龙的全貌了。

 三、 练习。

 1、 分小组请同学坐到桌子的四边。

 (1)

 观察玩具, 说说都看到物体的哪部分? 互相交换座位继续观察,又都看到什么?

 (2)

 观察一摞数学书, 互相说说都看到什么?

  2、 教科书 P67:

 “做一做”, 在书上连线。

 3、 教科书 P70 练习十五的第 1 题, 连线。

 4、 教科书 P103 的第 7 题, 连一连。

  轴对称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68 的例 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 初步认识轴对称的现象, 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 难点 重点:

 理解什么是轴对称。

 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 观看图形, 引出课题。

 出示:

 蜻蜓、 蝴蝶, 树叶、 脸谱图形。

 告诉学生:

 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板书课题:

 “对称”

 提问:

 你能说说什么叫对称吗? (意思对就可以)

 二、 判断下面的图形, 哪些是对称? 哪些是不对称图形?

 △ △ △ □ (

  )

 教师说明: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对称的。

 三、 剪一剪。

 想一想, 用你准备好的纸怎样剪才能得到对称的图形, 几个人可先商量, 然后再动手剪一剪, 说说你怎样做就得到对称图形了。

 教师说明:

 把纸对折一下, 使两边完全重合, 这样剪出的图形, 就是对称图形, 折出的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 任何对称的图形都有对称轴。

 请同学指出上面教师出现的对称图形, 对称轴在哪儿?

 四、 教科书 P68 的“做一做”。

 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 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五、 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我们人的身上有对称的物体吗?

 教师说明:

 生活中的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 均衡的感觉, 对称给人以美感。

 提问:

 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呢? 圆呢? 折一折, 画一画。

 六、 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P70 的第 3 题。

 讨论:

 怎样就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的图形?

  教师说明:

 要画出某线段的轴对称图形, 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 就是该线段的对称图形。

 方法是①先数对格距。

 ②在对应的一方数好同样的格距点好点。

 ③连起来, 即成对称图形。

 请同学在书上画一画。

 镜面对称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69 的例 3。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观察、 操作, 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重、 难点 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 新课。

 1、 出示教科书 P69 的例 3 放大图或看书。

 提问:

 水果怎么能有岸上的小房子呢? 镜子里怎么会又出现一个同学和桌面上的东西呢? 湖面或镜面两边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 穿衣镜前的实践活动。

 提问:

 请你想象一下, 如果你在镜子前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

 请同学分别到镜子前, 面对镜子站好亲自体验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人怎样运动, 是不是像你们刚才所说。

 教师说明:

 请你想像一下, 当你左手拿书, 右手拿铅笔的样子, 镜子里会是怎样拿的?

 请三个同学要求到穿衣镜前试一试, 观察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 说给同学听。

 教师说明:

 当我们拿东西照镜子时, 发现了左手拿的东西, 在镜子里变成右手拿, 右手拿的东西变成了左手。

 这就说明照镜子时, 镜子内外的人上下, 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提问: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说明:

 这就是我们利用镜子做的对称活动, 镜面反映出的东西正好和我们相反, 这叫做镜面对称。

 板书课题:

 镜面对称。

 3、 练一练。

 教科书 P71 练习十五的第 5 题, 请同学说一说, 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并圈出来。(可以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断, 如果有困难, 也可以拿出镜子照一照后再判断。)

 二、 学生动手实践。

 1、 拿出各自准备好的镜子, 照一照书上的图或字。

 你从镜面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 请同学用镜子照一照纸上的钟表图, 说说:

 你发现了 什么? (事先印好的钟表图形。)

 教师说明:

 通过同学们用镜子照着书上的图、 钟表的图和字, 你们发现

  镜面上的力学和字都是反方向的。

 3、 教科书 P71“智慧狗” 给我们带来的思考题。

 提问:

 题里给的数字和时间都是哪里的数字和时间?

 提问:

 从前面我们做的实践活动, 知道镜子里的数字和时间都是什么样的? (反方向的)

 请你看镜子写出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最后, 教师带领同学运用两次镜子像能还原的道理, 帮同学们验证一下,也就是拿出一面镜子对着教科书照一下, 镜子里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4、 发现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现象。

 提问:

 镜面对称现象在我们周围你发现过吗? 有哪些?

 教师说明:

 镜面对称现象在我们身边有许多。

 镜面对称反映出的物体的形象与方向都是相反的。

篇八: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

物体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 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 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 师:

 同学们, 你们去过动物园吗? 动物园里都有什么呀? 谁来说一说? 老师今天也带大家去动物园看一看, 多么漂亮的孔雀呀!

 快来给它照个像!

  教师出示课件“观察物体” 。

 师:

 你知道上面的四幅相片都是谁照的吗?

 学生分组活动, 派代表说出答案, 教师操作动画, 对答案予以鼓励。

 师:

 你们说得很对!

 看!

 美丽的孔雀都开屏了 !

 师:

 生活中, 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 可能由于位置的不同, 也就是对物体的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

 2.

  师:

 这三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师(拿出一个汽车玩具, 走到教室中间)

 :

 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老师手上的小汽车, 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 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师:

 还有谁看到小汽车得车头? 请举一下手!

 生:

 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

 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不同位置观察小汽车看到的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

 , 这三个小朋友也在观察小汽车, 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是第几幅图呢?

  生:

 (充分讨论交流后)

 连线。

 师:

 如果我们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 你能试着画一画么?

 教师指导学生用玩具汽车做模型!

 分别观察汽车的前、 后、 左、 右、 上、 下等不同位置

  师: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 练习巩固

  师: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 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

  1. 下面这些图都是谁看到的呀?

  问:

 考虑一下, 如果只给你一个角度的图片, 你能认出它吗?

 2. 老师这里有几本书, 根据你看到的画面, 你能知道老师拿得是什么书吗?

 师:

 观察物体要全面, 要从不同角度、 不同的位置去观察, 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 的笑话。

 三、 教师小结

  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篇九: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

物体 教学内容:

 课本例 1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正确地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教室照片。为什么同样的教室拍出来的照片会不一样呢?站的位置不一样,角度不一样.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照相,用教室照片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

 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你们一个小熊,赶快看看吧。

 小组活动 1.定位观察 (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观察。

 (2)组内交流:你看到了熊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3)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是什么样的. 学生汇报.我看到是小熊的前面,有耳朵眼睛鼻子嘴.腿. 我看到小熊侧面,有一只耳朵,一个眼睛尾巴和两条腿. 我看到小熊侧面有一只耳朵,一个眼睛尾巴和两条腿一个商标. 我看到小熊后面,有一条尾巴两只腿. (4)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看到的位置不一样,观察的角度不一样. 要想看到小熊的全部,我们可以怎么做? 可以交换位置.

 2.全面观察 (1)再次观察:每组同学交换位置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把你看到的说给小组成员听

 (2)交流反思:你现在看到小熊的哪一面?为什么和刚才的不一样呢?角度不一样,位置不一样. 小结.我们同样都是在观察小熊,因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看到的小熊是不一样的. 那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请你快速判断下面的图片你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并且快速地移动到这个位置去?展示 4 个不同角度看到的照片,学生小组内移动。

 3.观察例题 有四名同学在观察熊猫,下面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明看到前面,小芳看到后面,小亮和小芳都看到了侧面。

 (1)对比观察:刚才有两个位置看到的熊的样子好像差不多,你们是怎样区分的?通过熊猫耳朵上的蝴蝶结进行区分.小亮看到的是耳朵有蝴蝶结的,小红看到的是耳朵没有蝴蝶结的。

 (2)明确认识:根据熊猫右耳朵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 1 同学们在观察卡车,下面的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 同学们看天安门,有 3 名同学给天安门城楼拍了照,你知道下面右边的三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3 下面是小动物一起在观看新房子,请你快速的告诉老师下面的房子形状是哪个小动物看到的 精彩两分钟,介绍盲人摸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告诉我们观察物体要观察的全面,不能只观察一部分就定义它,看事物要看的全面。

 探针基本练习. 4 选择正确的答案,用线连起来. 观察恐龙,四选三连线 观察货车,三选一连线 观察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茶杯照片连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角度

 位置

篇十: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

5 、 观察物体(一)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一、创设情境 , 引入新课

 1. 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着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摇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词?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学生有的说 “您好 ”,有的说 “谢谢 ”,有的说 “再见 ”。)

 2.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是正确的?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教师指出:侧面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的我们称为左侧面,右面看到的我们称为右侧面。

 3.揭示课题:虽然是看同一个正方体,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个面的文明词 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

 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初步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组织活动 , 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小熊猫。)

 老师为每一组同学各准备了一只玩具熊猫,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课件出示从前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拍摄的玩具熊猫照片。)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学生可能回答:

 生 1:我从正面看,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 2:我从右侧面看,从我的角度看,它的脚向前伸,它有粗壮的腿,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 3:我看到它有圆圆的尾巴,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玩具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提出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玩具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现在看到了玩具熊猫的哪一面? 引导: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了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这是因为同学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就不同了,所以看到玩具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交换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熊猫”,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3.连一连。(完成教材第 68 页“做一做”)

 谈话:(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同学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学生观看汽车图)这四个同学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三、联系实际 , 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 1 题)

 小动物们用照相机帮大象拍照,(出示动物拍照图)这四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小猴拍的正面,小鸟拍的上面,袋鼠拍的侧面,小熊拍的后面。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 3 题)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如:书、书包、铅笔盒„„你观察过吗?现在,请每组同学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了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并完成练习。)

 3.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 2 题)

 课件依次呈现圆罐子的图片(前面——后面——侧面),让学生说说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一个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发现有哪些地方会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呢? 学生积极发言。

 小结: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要想清楚、全面地观察物体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练习十七 7 的乘法口诀 用 7 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课时

 观察立体图形

 一、活动引入

 教师出示积木: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拿出积木搭一搭。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出示任意图形,或发出指令,组内成员搭一搭,看谁搭得又对又快。

 揭示课题:像这样的积木,没有确定哪个面是正面,我们通常把正对着我们的这个面称为正面。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积木继续学习 “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 设计意图】

 通过搭积木,感受每个面的形状,为新课探究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课

 (一)教学例 2。

 1.小组合作探究。

 把长方体摆放在桌子的中间,再让学生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长方体,并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2.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小刚、小强和小英也在观察长方体,从他们的角度,你能说说,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根据画面情境指出:第一幅图是小英看到的,第二幅图是小刚看到的,第三幅图是小强看到的。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观察正方体。

 小组合作,从积木中拿出正方体,正放在桌子中间,认真观察,说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指名回答: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4.小结。

 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我们看到的形状不同,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形状相同,因此,我们说:观察同一物体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5.学生观察。

 照样子,观察圆柱,你有什么发现?(上面是圆形,从侧面和正面看,都是长方形。)

 照样子,观察球面,你有什么发现?(不论从哪个位置观察,看到的面都一样。)

 【 设计意图】

 将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直观地感受到每个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的形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例 3。

  1.猜猜看。

 (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说明:这是老师从一个方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

 教师引导小结:它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还可能是长方体,因为有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我们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不能,要从整体上进行观察。)

 2.汇报交流。

 (教师出示正方体和有正方形面的长方体)小结: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方向、全方位地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比较准确。

 【 设计意图】

 结合教材内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和应用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 4 题。

 右边的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学生填写序号,并说明理由。

 2.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 5 题。

 拿出准备好的 3 个正方体摆一摆(两个在下,一个在上),小组合作,分别按下面要求拼拼搭搭,再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

 (1)说说你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

 (2)出示教材图,说说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连一连。

 (3)小组合作摆一摆。

 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说,一人搭。交替进行。

 【 设计意图】

 通过摆一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随时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去,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我们以后观察物体时,应从多个方面、全方位地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比较准确。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观察立体图形 观察同一物体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

推荐访问: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 二年级 物体 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