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加强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10-21 17:10:05 浏览数: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等学校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两级管理模式的意义和两级管理的现状。阐述合理配置管理权限,把原属职能部门管理的大部分职权下放到二级学院之中,使二级学院成为既拥有相应自主权,又能相对独立运行的准办学实体。同时,二级学院在拥有办学自主权之后通过优化结构,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统和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等方法,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46-02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和对外交流的活跃,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生产迅猛发展,许多学科交叉融合出新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人们意识到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对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在日益增大。很多高校也为适应时代发展纷纷增设新学科、新专业,学校内基本办学单位的数量快速增加。同时,随着高校扩招实施等因素,导致基本办学单位的规模已经与之前一个学校相当,这些新问题出现使原有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在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实质是通过理顺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使学院变成办学的主体,提高他们的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因此,近年来在我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热点之一。

一、原有校系管理模式的弊病

1.系级组织机构繁多,管理成本过高。原有的管理体制中往往系一级单位过多,少的有十几个,多的达到三、四十个。虽然系一级机构小,但是系担负着行政职能,因此五脏俱全,各系都设系主任、副系主任、书记、副书记等中层干部,组织机构设立系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同样需要配备各种管理人员,管理成本高负担过重。

2.管理幅度大,办事效率过低。在旧有的管理体制中,系的自我管理权限比较小,许多局部工作都要提到校一级决策层上来。从而导致校一级决策层直接管理的项目、人员过多,管理幅度过大。作为校长既要做宏观规划,决策又要忙于具体事务,使得校长们的工作由于信息传递不完备、不及时,很难快速的做出正确决策;同时由于面广量大,导致校一级对需要决策事情难于有客观、清晰的认知,往往容易造成决策失误。而学校的职能部门和系除应对日常工作外,对多数事情没有决策权限,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3.相邻相近专业重复引进人才和购置设备,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在以往的校、系两级管理模式中,一直走着条块分割的路子。系之间本来可以集中建设和使用的课程、实验室、教育资源等等,被重复建设。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也使高校在管理上耗费高昂低效的成本。

4.在校系管理体系中,由于学校的大量行政、后勤事务都要通过系管理实施,而系同时承担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任务,使得它们很难集中时间和精力搞好学科、专业的建设。而使系下面的教研室真正掌握学科专业培养方向,因此不利于形成“大学科”的整体优势。

二、运行两级管理模式的意义

1.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可以把相关的系按学科相近原则合并为一个院,院实系虚。合并后系不再是行政管理单位不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只作为一级的教学、科研单位。合并前系一级的中层干部和组织机构通过选聘和优化组合,组成学院一级的领导班子和组织机构,从而精简系级单位的管理机构和富余的管理人员。通过调整和精减的管理机构应更加合理,重新选聘的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作风应有很大提高。有利于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队伍,提高工效作率和管理水平。

2.有利于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就必须让任何一级管理机构都应保持一个适当的管理幅度。实行两级管理,可以增加高校内部管理层次,缩小校一级的控制幅度。学院也可以根据学校责权利分工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人、财物等进行适时综合调配,学院还可以对全院各系的教学、科研、对外交流等工作进行统一管理。

3.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在学科建设方面,以学科为基础来组建的学院,可以从组织行政管理上确保消解原有专业、学科之间的壁垒,打破原专业间难以交叉融合的局面,统筹调动原来分散在各系、所的各种资源,拓宽和优化原有的学科结构及专业结构,促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大学科群的发展。同时,凭借学科群和大学科优势,可以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和适应性强并拥有先进科技知识的综合化高素质人才,促进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校院两级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校院两级管理经过十几年探索,有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然而在高校推行的两级管理不仅涉及学科关系的重新组和调整,同时也涉及高校内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责、权、利的再分配。从目前实际运作过程来看,这些关系的重新界定和理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校、院工作职责划分界定不清,难以实际操作。造成管理重心无法实质下移,权利仍然集中在校一级决策层和各职能部门,院在承担责任的同时没有得到相应的人、财、物权利,责大权小。

2.在规模和效益方面下功夫,不注重内涵建设。

3.对划分后的工作职责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

4.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学院三重一大问题的决策是实行院长负责制,还是党政共同负责制,还是交由二级教代会或者教授委员会讨论决定,目前为止全国高校没有统一规定。

5.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对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缺乏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体系,部分院校即使有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无法全面、准确和客观地评价职能部门和学院的工作业绩,不利于形成有效的激励。这也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管理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实行校院管理应该注意的事项

1.合理配置管理权限。两级管理的关键就要使办学自主权进一步下放。通过调整校级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和权限,把原属职能部门管理的大部分职权下放到二级学院之中,赋予二级学院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所属干部师资调配、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较大程度的决策权,使其成为既拥有相应自主权,又能相对独立运行的准办学实体。

2.优化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当前二级学院是在规模与水平的交替变化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较大幅度扩充规模之后,应把工作重点转向充实学院内涵与提高办学水平上来,同时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自身的需要,不断及时地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优化结构。同时,从内部建设着手,扬长避短,找准和消除制约学院发展的结点,从而在竟争中靠优势特色取胜。

3.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统。通过制定校院两级管理办法等文件,确定学校和学院间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办事流程,明确校、院在职能、机构、决策机制和权限,明确学校、学院两级在人、财、物等方面可以支配的办学资源;通过制定、实施对学院的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抓住关键,掌握动态,使学院对发展现状更清楚的认识;通过制定行政监督、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等实施办法,建立起对学院工作的监督、制约、保障等相关体系,使学院的指令和学校的政策规定等得以正确执行,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可以使学校和学院内部管理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4.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二级学院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学校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制定学院总体目标,然后在学院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可行性原则、量化原则、联动原则、协作原则等制定学院内各个部门和单位、各个管理层次的子目标,各组织部门内的每位教职工确定自己为实现组织目标的个人目标,从而形成了整合一致的管理目标体系。二级学院通过制定一系列目标任务实现了从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的转变。通过目标管理明确任期内所必须完成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等工作任务,才能做到有效分解学校发展的总目标,使得学校发展真正落到实处、见成效。

总之,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不但是一个系统的理论问题,更可以说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调整的问题。高校管理工作状况和管理效能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整体水平。因此,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和创新的不断深人,逐步实现校院管理职能的相应转变,提升二级学院管理水平,强化学院在学校中的二级管理地位,充分发挥学院在全校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苏朝晖.高等学校建立学院制管理模式的意义[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2]张炳生,姚志远.论高校两级管理体制的完善[J].中国高教研究,2006.

[3]祝建兵.普通高校二级管理模式运行中权利让渡思考[J].学术探索,2007.

[4]王德祥.高等学校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思考[J].发展,2010.

[5]王鲜萍.目标管理在高校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整合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09.

推荐访问:管理模式 两级 实践 思考 校校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