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汉语国际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提升

发布时间:2022-10-23 16:40:05 浏览数:

摘 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国家形象直接影响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汉语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密切相关,消除“文化渗透论”对汉语国际传播事业产生的消极影响,将有助于建构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策略,在新媒体时代下抓住新机遇,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必将进一步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汉语国际传播;国家形象;软实力;“文化渗透论”

当前,汉语国际传播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开展,这种发展的态势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说它是机遇,我们可以理解为,汉语国际传播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如果通过汉语国际推广传播出去的是充满正能量的中华文化,那将大大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上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从而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说它是挑战,是因为在汉语国际传播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诸多不确定的困难,甚至包括“中国文化渗透论”的威胁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疑虑,这其中伴随的负能量的传播将损坏中国的国家形象。《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首次提出要“增强国家语言实力”,并将语言文字提升为国家的“战略性文化资源”,重申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迫切要求。2015年10月,*****访英期间,出席了英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此前,虽然已有相关专家学者[2][3][4][5]讨论过相关的问题,但是2015年12月6日在上海召开的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提出了汉语国际传播新时期的新任务,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汉语国际传播事业,辩证地认识汉语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关系。

一、汉语国际传播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2010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越来越重要,世界各国也越来越重视与中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的开放政策、开放眼光不仅体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也体现在语言文字方面,特别是当前国际交往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语言的国际传播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作为传播的主体,我们要推广汉语,可是作为传播的客体,世界各国人民愿不愿意接受汉语和其接受汉语欲望的强烈程度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如果能够形成我们愿意“推”、世界各国人民愿意“拉”的局面,对汉语的国际传播将是极为有利的。近年来,全球流行的“汉语热”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若干年前,中国留给世界人民的印象只是瓷器、茶叶、丝绸等物品的提供者,而现在当他们再谈论中国时,会对纳米科技、中关村、铁路建设,甚至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等新的话题更感兴趣。为了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中国政府对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方面的塑造和提升日益重视,无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还是2014年北京APEC会议的成功举办,都对展示中国日益增强的国家实力和良好的国家形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语国际传播的途径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出版物等纸媒的传播,也有现代流行的形象片、纪录片传播和网络传播,但是目前最重要的还是以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汉办)在海外成立孔子学院和开设孔子课堂的方式进行的汉语国际传播。

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汉办2003-2007年工作规划“汉语桥工程”,同年11月,国家汉办在韩国首尔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所孔子学院,截至2014年底,已在全球建立了475 所孔子学院,开设了851个孔子课堂,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126 个国家(地区)[6]。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教授汉语的非营利性机构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无论是从传播的速度,还是从传播的广度、深度上来说,都表明了我国在汉语国际传播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文化渗透论”与汉语国际传播

“在全球化环境下,文明多样性成为共识,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理解成为各国谋求发展的共同需求。中国的发展成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重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7]。”但是,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加之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一些国家明显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并把这种压力理解为来自中国的威胁,于是不和谐的反对的声音开始出现了。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文化入侵论”“中国文化渗透论”等,将中国推向了世界舆论的风口浪尖,严重诋毁了中国和平发展、维护世界安全、绝不称霸的国家形象。在一定时期内,中国国家形象的受损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

针对“文化渗透论”的舆论,中国国家汉办原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原总干事许琳解释说:“孔子学院无意输出中国价值观,因为那种做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不同。孔子学院只想通过语言文化交流,增进中外相互了解和友谊。‘软实力’只是政治家和媒体冠以的概念,实际是语言文化交流。中国希望世界人民能了解真正的中国,并非说中国十全十美,也不是要刻意宣传什么,或者输出价值观。渲染中国文化渗透,有的是担心,有的是故意,这是没有根据的。”[8]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學人文学院院长、孔子学院理事苏赞尼也对记者说:“孔子学院是加强中西交流的一种好方式。作为国外最庞大、最具权威性的汉语培训和中华文化推广机构,孔子学院在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上作出了重要贡献。”[9]实际上,汉语国际传播是全球客观需求与中国主观动因的结果。[10]

“文化渗透论”可能跟我们目前过于强调文化传播的策略有关。汉语国际传播分为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两个部分,在汉语国际传播战略的初期是以汉语教育为主的,但目前文化传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既有不同,又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不可偏颇。一味地只进行汉语传播或文化传播,将二者割裂开来,不利于汉语国际传播的进一步开展。目前这种过度强调文化传播的做法严重阻碍了汉语国际传播的健康、全面的发展。上海外国语大学金立鑫教授认为,推广汉语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应该是适合“做”而不适合“说”的[11]。过分的地域文化宣传和对某一语言的推广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接受国有意或无意抵制,更不用说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与很多国家尚有差异。因此,笔者建议,目前以文化传播为重的策略应该逐渐调整为汉语传播与汉文化传播并重的策略,使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齐头并进。虽然“中国文化渗透论”使中国的国家形象受损,并对当前进行的汉语国际传播事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通过汉语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持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将会增进相互了解,减少误会与冲突,逐渐消除“中国文化渗透论”的消极影响,为中国营造一个和谐、和平的国际人文环境。

三、通过汉语国际传播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

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目前正以良好的态势发展,如果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策略,在新媒体时代下抓住新机遇,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必将进一步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繁荣发展。

(一)“走出去”与“引进来”

汉语使用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20%[12],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相对于世界通用语英语而言,世界上其他国家掌握汉语的人还是少数,所以世界各国人民也缺乏对真实中国的认识和了解。联合国虽然将汉语列为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但是在国外举行的各种会议上,真正把汉语作为通用语言的几乎没有。汉语在外交、贸易、科技、教育等国际交流领域的使用还十分有限[13]。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为传播本国的语言和文化都在努力地开展各项工作,有的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了,甚至将其纳入本国的国家战略发展框架,如英国文化协会、德国的歌德学院、法国的法语联盟、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日本的国际交流基金会等,这种文化传播策略使得上述各国在政治上也获得了更大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也积极在世界各地纷纷建立孔子学院和开设孔子课堂,实施汉语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增强国家的软实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4月,《中国语言生活状况》第1卷英文版发布,正式在柏林和纽约出版,向世界传递中国语言学、中国学术、中国政府的声音,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中国语言学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从更高层次上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14]

中国在努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在国内也要努力地进行汉语推广,进一步加强实施“引进来”的战略,通过国家汉办、各级政府、各高校提供丰厚的奖学金等,吸引大批的对中国、汉语、中华文化感兴趣的世界各国、各个层次、各个专业的优秀学生来中国留学。“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少留学生来到中国以后,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们眼中看到的真实的中国跟他们在本国从各种途径了解到的中国大相径庭。来华留学生通过自己在中国日常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与体会,进一步感受真实的中华文化与民情,重新认识与理解中国,并通过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传播中华文化,消除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与负面认识,维护中国的国家形象。

(二)新媒体与新机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进入了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具有“超媒体”的强大功能,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新媒体发展到今天,正与平面媒体、有声媒体整合为“混成”媒体方阵,共同发挥社会传媒的作用[15]。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加快捷,形式更加多样,这也给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如“汉语桥”中文比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五届,为世界各国热爱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青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网络孔子学院采用远程汉语网络教学系统,为全球汉语学习者及全球孔子学院师生服务,在汉语国际传播事业中的作用也日渐突出。此外,手机应用软件、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给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我们应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抓住新机遇,加快汉语国际传播,努力推动汉语进入外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使之成为一些国家的主要外语。2013年11月,英国文化协会发布《面向未来的语言》报告,公布对英国具有战略意义的10种关键语言。其中,汉语位于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法语之后,位列第四,重要性超过德语、俄语和日语。不仅如此,英国还宣布从2014年起,将汉语列为英国小学生的必修课。

随着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进一步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进而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文化方面的互动与交流也会越来越多,这必将有效地深化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识,同时有助于更好地塑造和提升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将吸引更多留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从而促进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继续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即将在沪召开[EB/OL].http://sh.people.com.cn/n/2015/1203/c134768-27241227.html,2015-12-03.

[2][11]金立鑫.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国家策略和学科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2(4):97-103.

[3]李宇明.语言也是“硬实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5):68-72.

[4][10]包文英.汉语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J].国际汉语敎育, 2013(4):64-70.

[5]吴应辉.汉语国际传播事业新常态特征及发展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 2015(4):27-34.

[6]孔子学院2014年度发展报告[EB/OL]. http:///20090418/n263464287.shtml,2009-04-18.

[9]部分海外孔子学院负责人驳斥“中国文化渗透论” [EB/OL].http:///link?url=FJdXbFZ-msUJGC1KsyFYHxj2mwlYFOTWAZXq_h79OJz40eKfM-baTYvjQ11QXsxAVw14s460leoYCZTYrcrzVK,2016-05-26.

[13]許琳.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N].光明日报,2009-10-15.

[14]教育部语言字信息管理司.2012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0.

[15]李宇明. 201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序[C]//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2015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编辑 潘雅 校对 吕伊雯

推荐访问:汉语 中国 提升 形象 传播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