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失独老人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0-24 13:40:05 浏览数:

摘 要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孩子是父母一生奋斗的中心。老人更希望孩子长大后像乌鸦反哺一样孝顺自己,让自己颐养天年。但是,孩子的离世使他们缺少了日常生活的照料者与精神生活的慰藉者。目前我国政府针对失独老人出台了部分政策,国内学者也逐步重视对该社会问题的研究。本文基于国内学者的理论知识对目前失独老人的基本情况、生活困境和相应措施进行详述。

关键词 失独老人 精神养老 生活困境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城镇失独老人精神养老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长春市为例”,项目编号:20151 0200011。

作者简介:徐焕娣、陈鑫、邬雅娜,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政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1-167-02

造成失独老人这一群体不断壮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分为政策性因素和非政策性因素。众所周知,中国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口经济增长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鼓励夫妻只要一个孩子,从而减轻我国的人口负担。非政策性因素包括独生子女因生病、自杀、意外事件等原因离世。

一、失独老人的基本情况

首先是从失独老人的数量上来看,从中国社工时报得知,在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个,每年大约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此外,我们还从2013年长春市妇联调研报告中了解到截止2012年6月,长春市一共有独生子女908932人。目前,根据国家政策,年龄达到49岁而领取特别补助金的有33034人。很不幸的是这一群体的数量目前仍呈现上升的趋势。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女方年满49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家庭,夫妻领取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居民,每人每个月领取270元、340元,农村的每人可以领取150元、170元。并且中央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进行区别待遇。 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为失独老人出台的政策补助。

二、当前中国失独老人生活存在的问题

(一)失独老人物质生活保障面临危机

我们从政府目前对失独老人出台的扶助金政策中了解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结合我国现下的物价水平,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政府目前的扶助金不足以满足失独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此外,如果失独家庭的独生子女因病离世。那么在失去子女之后,这部分家庭还要忍受经济上的困难。更严重的问题是随着这一群体年龄的增长,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很少的或者是几乎没有外部收入,很多失独老人面临着老年露宿街头或者是沦为老年乞丐的悲惨境遇。

(二)失独老人面临的精神困境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观念里根深蒂固着天伦之乐的思想,每个老人都希望自己儿孙绕膝。对于失独老人来说,失去他们唯一的孩子,就相当于将这一美好憧憬给彻彻底底打碎了。他们无法接受子女已经离世的现实,整天郁郁寡欢,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与人沟通。长此以往,很容易患上身体疾病甚至是心理疾病。根据红枫中心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2月对北京100位失独父母进行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显示,60%以上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处于抑郁状态的、饮食及睡眠不好的均超过60%;有强迫症状的超过50%;有精神分裂症状的、人际关系紧张的、偏执的、敌对的,均超过40%;有自杀倾向的达到38%;感到自卑的高达70%。由于失去唯一的子女他们已经尝受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到了老年他们还要忍受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疾病,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三)失独老人社会地位受到忽视,社会存在感不强

国家行政学报之社会管理关于《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失独老人的社会生活重建》中通过调研失独老人与周围邻居或社区的人员联系和人际交往,得出研究结论:失独老人目前的生活困境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缺乏足够的社会关注,也很少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失独老人失去子女之后,不想和其他人过多谈论家庭琐事,害怕自己的伤疤被一次又一次的揭开,也害怕看到其他家庭的美满幸福生活让自己更难过。所以失独老人逐步淡出了自己原来的生活圈子,独自将自己关闭在家中,不与人沟通。失独老人无论是从个人层面还是从社会层面,都面临着与外界关系的断裂。生活上的困境,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得不到来自社会的支持与关爱,使失独老人成为中国当下又一弱势群体。

(四)如何安置晚年,养老问题严峻

从红枫志愿者协会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失独父母都不怕死,对他们来说,活着面临物质上的匮乏,精神上的折磨是最可怕的。他们害怕自己生病后无人照顾,入住养老院的门槛高且自己有可能无力承担相应的花费。失独老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无人照料,去医院看病无人陪同,入住养老院没有人为他们签字。虽然国家规定这样的特殊情况,入住养老院可以找近亲或者是单位给开证明。但是很多单位和个人害怕承担责任,因此失独老人入住养老院就成了难题。让人心酸的失独老人的内心独白是:自己哪天在家里去世也没有人知道。失独老人养老已经非常严峻,成为当前中国失独老人生存保障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还不是十分健全,特别是针对失独群体,还没有相当完善的特殊扶助政策。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已成为我国一个独特的庞大群体,若政府没有制定好保障独生子女家庭利益的政策,势必会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也会使国民的养老保障陷入僵局。因此如何解决失独老人目前面临的生活困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目前国内提出的解决方式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政府提供政策全方位

政府政策充分考虑到失独老人的经济问题、物质生活、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方方面面,让失独老人尽量享受到和其他有子女的老人同样的晚年生活。2012年中国计生协启动了“计生特殊家庭(失独家庭)帮扶模式探索项目”,该项目在启动的第一年里,就建立了15个地区项目试点,指导各地从实际出发,从生活扶助、经济补助、精神慰藉、养老关怀等方面对失独老人进行物质上的补助和心理上的疏导。上海在2008年就推行了独生子女意外保险计划,父母可自愿用每年60元的独生子女奖励费购买保险,在独生子女因病身故、意外身故或患重大疾病时,得到最高6万元的补偿。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独老人经济上的问题。但是目前这样的措施仅限于我国比较发达的地区。像上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政府有能力为失独老人给予更多的物质补助。但是对于其他相对落后的地区,这样的政策是行不通的。出台什么样的有关失独老人的特殊政策才能惠及整个失独群体是政府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呼吁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相关志愿服务

面对我国社会保障压力日益加大的困境,学者一方面不仅呼吁政府作为,另一方面还建议调动社会力量,帮助失独群体走出养老困境。比如北京市的志愿者服务,北京市市区计生协召集了各驻地部队战士、学生、社区志愿者、医生,让他们与 “空巢家庭”结对子,及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帮助与关怀;北京昌平区已为失独父母建成7个“心灵家园”活动室,成立了17个关爱互助小组。另外还设立了30万元“心灵家园爱心救助专项基金”,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组织跨区县幸福之旅、提供免费健康体检等。在江苏省南通市开展的“生育关怀亲情牵手”活动中,南通市海安县让326名民营企业主加入参与社会志愿活动的队伍中来,同时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提供技术、资金和物资帮助等等。因此,对长春市失独老人的扶助也可以借鉴上面的方式。长春市有大学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大学城的优势与临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学校相关公益社团组织参加志愿活动。这样一方面解决社区对失独老人的帮扶问题,一方面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失独群体内的互帮互助

失独老人在失去唯一的子女后会产生抑郁、苦闷、不想见到外人的心理。他们一方面叹息自己失去唯一子女的不幸遭遇,另一方面,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困境,一味希望政府全权承担,甚至埋怨政府政策不到位,没有满足他们对物质、对精神慰藉的需求。这种消极应对生活困境的方式会让他们产生更糟糕的厌世情绪。长此以往会产生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疾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这种苦楚,所以失独群体的抱团取暖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调节方式。因此现在有很多失独老人自发组织建立起失独者QQ群,他们可以在群里相互慰藉,相互舔舐伤口。部分失独者还会定期在一起举办一些活动,大家说说笑笑,相互鼓励进而走出失独的阴霾。相似的,德国在2006年由家庭事务部部长尤尔苏拉·范德勒茵曾带头开展了“多代屋”活动,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年轻人与老年人组合,让不同代的人在一起交流从而使老年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同时,一种名叫“老年之家”的互助养老方式也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借鉴,这种养老方式是让老年人自发组建大家庭,共同分担家务,相互帮助,一起参加娱乐活动,同样享受家的温暖。具有相同遭遇的失独老人在一起诉说心中的遭遇未尝不是一种心理上的发泄,将长期郁积在心里的苦闷发泄出来,对失独老人的心理健康有好处,这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慰藉的方式。

(四)失独群体的晚年养老方式

国内学者总结了很多可供失独群体选择的晚年养老方式。例如社区居家养老,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各个社区中建立的养老护理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良好的餐饮、家政、护理、医疗保健、娱乐活动以及心理咨询等服务。护理院是针对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严重障碍、生活不自理又缺人照顾、高龄衰弱或其他需要长期医疗护理的老年患者设立的集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养老机构。社区托老养老是从分散化的居家养老向集中化的社会养老的一种过渡。但是,我国许多地区的社区托老中心由于设施简陋、功能单一、服务不专业、政府优惠不到位等诸种原因门庭冷落。社会养老是指老年人入住到养老机构度过晚年生活,包括老年公寓和养老院。此外还有家庭式养老、以房养老等。这些养老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国内学者有的倾向于以房养老,有的倾向于家庭式养老。不同层次的失独老人,因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身体健康状况等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养老方式。

失独老人是由于响应国家政策而产生的特殊群体。现在的失独老人都是当初为相应政府号召,在特殊年代做了一个公民应该做的。相应的,政府和社会有责任和义务去帮他们拂去丧子之痛,给予他们安稳的晚年生活,不至于使他们流落街头备尝人间冷暖。

参考文献:

[1]马一.当代中国失独家庭救济机制的系统构建.山东大学学报.2014.

[2]王宇.我国城镇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及路径选择——以徐州P县为例.浙江财经大学.2013.

[3]“失独家庭”亟须帮扶过“坎”.长春市妇联报告.2013.

[4]一个民间组织的公益实践:失独父母的救赎之路.中国社工时报.2015.

推荐访问:中国 对策 老人 生活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