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4 15:40:05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为探讨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适用于高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践研究验证。采用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和确定。研究结果:(1)构建了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2)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践研究显示,课程《体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得分为3.72分,评价结果为良,课程《运动营养学》的评价得分为4.30分,评价结果为优。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体系通过量化指标,使得评价更为科学化,使评价结果也更一目了然,可以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进行较客观、全面的评价。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体育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9)03-0006-05

Abstract: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discuss the index system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to construct information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suitabl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carry out practical research to verify it. Methods: the methods of expert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used to screen and determine the indexes. Results: (1)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nformational teaching quality was constructed, including 4 first-grade indicators, 10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30 third-level indicators; (2) the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nformational teaching quality showed that the evaluation score of course《physical Education Statistics and Measurement》 is 3.72, the evaluation result was good, the evaluation score of course 《Sports Nutrition》 is 4.30, and the evaluati on result is excellent. Conclusi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ed by this research could make the evaluation more scientific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 more clear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index. It could make a more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Information teaching;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quality appraisal;Theory course of physical education

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智能手机、各种APP为代表的信息化工具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教育部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教学信息化,是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其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一系列因素达到信息化[1]。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推进,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也需要推进,现将国内外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美国Lynette Gillis 博士构建了在线学习的认证标准,从可用性、技术性、教学性和其他几个方面对在线学习进行评价[2]。英国Laillard提出了虚拟学习环境的教育评价框架的会话模型,其评价对象为教师、学生、学生协作、教学环境下媒体应用等[3]。还有一项研究以课程开发、体系结构、教与学的结合、课程结构、教师支持系统、学生支持系统、评价系统等7个一级指标进行教学评价[4]。任颖在网络教学质量评价中指出网络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由网络教学准备、网络教学实施、网络教学改革和网络教学支持4个一级指标组成[5]。高鹏飞在高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中指出了评价体系的构成,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29个,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6]。也有研究提出,结合教务、课程系统整合,让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在教学平台上直接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7-8]。陈平等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健康评价需要以课堂教学系统的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为主要维度进行教学质量评价[9]。弋顺超等提出了农林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教师素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二级指标包括11项内容[10]。通过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相关文献分析,发现体育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的文章很少,为了更好的开展信息化教学,并对信息化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本研究将结合体育专业理论课信息化教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并进行实践研究。验证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为高校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临沂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学生开设的《运动营养学》和《体育统计与测量》两门课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为关键词,查阅关于信息化教学与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方面的书籍,收集并整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1.2.2 专家访谈法 本文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效度主要通过专家咨询法建立。内容效度是表示对某些检验内容进行合适与否的共识性判断。将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寄到校内外信息化教学评价研究的专家手中,请专家按照“不要、可选、一般、重要”的等级对指标进行评判。共寄给了13位专家,收到13位专家的回信,将回收的内容进行整理,专家评级“不要”票数超出1/3的指标删除,专家评级“可选”票数超出2/3的指标也删除。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如在指标体系中本来没有加“学生素养”一项,但有多名专家提意,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也很重要,应该加到指标体系中,经过课题组研究后,在评价体系中加入了“学生素养”这一指标。最终在参考专家意见和阅读参考大量文献的的基础上构建了《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既保证了指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也了解了不同指标的主要性。确定好评价指标体系后,对信息化教学评价方面的专家进行电话访谈,请专家根据经验和理解对指标进行权重确定,访谈13位专家,根据专家对指标的打分情况,通过计算每个指标的平均值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1.2.3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通过将《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转换成问卷模式,通过对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者进行调查,了解某一门课的信息化教学质量情况,《运动营养学》课的调查中,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29份,其中教师问卷2份,学生问卷26份,教学管理者问卷1份。《体育统计与测量》课的调查中,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6份,教师问卷1份,学生问卷34份,教学管理者问卷1份。

1.2.4 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处理均用excel软件由计算机完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 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論基础

2.1 构建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之一。认为评价主体是学生和教师。教师主要担任帮助和督促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的指导者,学生则在教师设定好的教学情境下,进行主动的和积极的学习,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则主要通过情景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究、意义建构等模式进行。信息化教学就是在现代教学技术的帮助下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构建。

2.2 形成性评价理论

形成性评价理论认为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讲究过程评价,如日常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感悟、能否达到全员参与等。可以是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互评。

2.3 发展性评价理论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观,评价者与评价对象配对,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由主评者与被评者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运动发展性评价方法,对被评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使其在教育评价活动中逐步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优化自我素质结构,不断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完全建立在互相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调动评价对象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改正缺点,达到发展目标。

3 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主要依据构建主义理论、形成性评价理论和发展性评价理论对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建构主义理论的评价主体强调教师和学生,本研究的评价体系也主要以教师和学生为评价主体。形成性评价理论强调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及能否达到全员参与等,在本研究中也是采用了全员参与,每位学生都参与评价过程。

在本研究的评价体系中也重点依据了发展性评价理论,如教师和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充分调动了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课题组从高校信息化教学中包括的要素入手确定指标,并通过专家咨询法,请专家按照“不要、可选、一般、重要”的等级对指标进行评判。将回收的内容进行整理,专家评级“不要”票数超出1/3的指标删除,专家评级“可选”票数超出2/3的指标也删除。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修订。最终在参考专家意见和阅读参考大量文献的的基础上构建了《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既保证了指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也了解了不同指标的主要性,对后面指标体系权重的把握提供了支撑。

指标权重是通过专家评议法确定的。权重确定的原则是一级指标权重之和为1,每项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权重之和为1,每项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之和为1。请专家根据经验和理解对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再通过计算每个指标的平均值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确定好每项指标体系权重后,写入评价指标体系,这样确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权重,既准确合理,又科学实用。

4 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践研究

为了验证本研究构建的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可行性,课题组对体育与健康学院开设的《体育统计与测量》《运动营养学》两门体育专业理论课进行了评价检验。在调查过程中,课题组将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表改成了问卷调查的形式,让课程的参与者对接问卷的三级指标打分。问卷打分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打分层次分为很好(5分)、好(4分)、一般(3分)、不好(2分)、很不好(1分)五个层面。问卷中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得分可以通过指标权重进行换算,并能最后计算出某课程评价的总得分。总得分通过对比V=(优、良、中、差)=(5分、4分、3分、2分、1分)来确定某门课的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如果总得分在4~5间表示优,在3~4间表示良,在2~3间表示中,在1~2间表示差。

二级指标得分=相应的所有三级指标得分*相應的指标权重的相加和;一级指标得分=相应的所有二级指标得分*相应的指标权重的相加和。表3的结果显示,课程《体育统计与测量》的总得分为3.72分,课程《运动营养学》的总得分为4.30分,通过对比V=(优、良、中、差)=(5分、4分、3分、2分、1分),得出课程《体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结果处于3~4之间,说本课程信息化教学质量较好,结果为良。而课程《运动营养学》评价结果处于4~5之间,说明课程信息化教学质量好,结果为优。《运动营养学》这门课程是本学校2017年度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在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评价改革等方面都下来大量功夫,采用了大量的信息化技术,所以从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四个方面的评价得分,结构都为优。而《体育统计与测量》课程没有进行教学改革,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评价、教学内容评价和教学环境等三个方面评价得分,结果为良,只有学生评价结果为优,所有这门课程还需要在信息化教学方面下功夫,多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上面实践内容的调研,验证了本研究中高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说明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可以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进行较客观、全面的评价。通过量化指标,使得评价更为科学化,使评价结果也一目了然。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1)构建了高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四个一级指标,包括教学素养、教学设计、教师实施、学生素养、学生学习、学习效果、内容特点、内容组织、物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十个二级指标,还包括三十个三级指标。

(2)对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实践检验研究,得出《体育统计与测量》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为良,《运动营养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为优。本研究构建的评价体系可操作性强,能教客观、全面的对课程信息化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5.2 建 议

(1)随着国家教育部教学信息化政策的出台,越来越重视信息化教学,但是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不同学科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要求也不一致,在构建信息化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根据科学课程的要求进行构建。

(2)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指标和指标权重的确定,这样能达到互补的作用。但是本研究由于经费有限,只进行了专家咨询,在后续的资助研究中,希望能再进行更深入的相关研究。

(3)本文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以体育理论课信息化教学为实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如果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Lynette Gillis.《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DB/OL].http://blog.sina.com.cn/lvmeng8448.

[3] Oleg Liber, Sandy Britain. 《A Framework for Pedagogical Evalua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DB/OL].http://www.leeds.ac.uk/educol/documents/00001237.htm

[4]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NEA) and Blackboard Inc.《Quality on The Line》 [DB/OL].http://www.ihep.org/press-room/news_release-detail.cfin?id=142

[5] 任颖.网络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3):74-77.

[6] 高鹏飞. 高校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7] 李茜,黄睿彦,张怀平.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构建[J].医学教育管理,2018,4(1):6-10.

[8] 赵颖.信息化平台下政法学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241-242.

[9] 陈平,陈仕清. 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8(12):48-50.

[10] 弋顺超,胡国强,杨绒会.信息化环境下农林类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7(22):88-90.

[11] 张学华.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调研及对策研究——以某高校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12] 王雪芹,奚凤兰,陈士强. 《运动生理学》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1):112-114.

[13] 李丽,赵文艳,赵玉华,等.体育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5):13-17.

[14] 杨淑媛,赵文艳,杜唯,等.PBL教学法在体育院校研究生运动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4):64-69.

推荐访问: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构建 信息化 实践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