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15篇

发布时间:2022-11-19 11:50:06 浏览数:

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15篇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政府会计制度》在施行中遇到的难点分析  前言: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15篇,供大家参考。

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15篇

篇一: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政府会计制度》在施行中遇到的难点分析

  前言: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开始施行,标志着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政府会计主体的全面落地。针对在施行政府会计制度一年半的时间里,遇到的一些难点进行分析。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予以指正。本文纯属学习交流,非官方资料,仅供参考。

  难点一:财政拨款资金如何确认会计科目

  (一)难点的背景:公立医院直接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收到的财政拨款资金在进行会计确认时,确认为“财政拨款收入”是不存在疑问的。存在疑问的是,实际工作中,我国很多公立医院的同级政府财政部门不直接拨付财政拨款资金到公立医院,而是通过上级单位或者主管部门转拨的。这部分资金对于公立医院而言,究竟应该如何确认呢?(二)政策依据:1、《政府会计制度》:“4001财政拨款收入”是核算单位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2、《政府会计制度》:“4601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是核算单位从非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包括从同级政府其他部门取得的横向财政转拨款、从上级或下级政府财政部门取得的经费拨款。

  3、《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新旧衔接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通知》(财会〔2018〕34号):单位取得的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从同级财政以外的同级政府部门取得的横向转拨财政款,另一类是从上级或下级政府(包括政府财政和政府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款。在具体核算时,事业单位对于因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应当通过“事业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科目核算;对于其他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应当通过“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科目核算。

  (三)分析:1、无论是同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拨付财政拨款资金到公立医院,还是通过上级单位或者主管部门转拨财政拨款资金到公立医院,仅仅是拨款的方法方式不同而已,不应当作为是否确认为“财政拨款收入”的确认标准。2、收到的财政拨款资金是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本医院的预算(包括年初预算和追加预算)或者是纳入决算报表编制范围的“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的财政拨款资金才确认为“财政拨款收入”。3、当地主管部门(即卫健委或局)转拨的财政拨款,不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本医院的预算或者是决算报表编制范围的“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的财政拨款资金,且是本医院因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应当确认为“事业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4、当地主管部门(即卫健委或局)转拨的财政拨款,不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本医院的预算或者是决算报表编制范围的“财政拨款预算

  收入”的财政拨款资金,且不属于本医院因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应当确认为“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四)总结:公立医院收到的财政拨款资金可能确认的财务会计科目有: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

  难点二:何种资金确认为“上级补助收入”

  (一)政策依据:1、《政府会计制度》:“4201上级补助收入”是核算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拨款收入。2、“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略(见难点一)(二)“上级补助收入”确认存在的难点:当收到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的资金时,是应该确认“上级补助收入”,还是应该确认为“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三)“上级补助收入”和“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区别的关键点:“上级补助收入”是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用自身组织的收入和集中下级单位的收入拨入的非财政拨款资金。上级单位或主管部门取得的该资金,它的来源不是“财政拨款资金”。“上级补助收入”和“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区别的关键点是判断该资金是否是财政拨款资金。如果主管部门或者上级单位使用财政拨款资金

  拨付到核算单位,即确认为“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如果主管部门或者上级单位使用非财政拨款资金拨付到核算单位,即确认为“上级补助收入”。

  难点三:“捐赠收入”和“无偿调拨净资产”的区别

  (一)“无偿调拨净资产”是指无偿调入或调出非现金资产所引起的净资产变动金额。该资产是指依法确认为国有资产,它是国家所有,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在不改变国有资产性质的前提下,经主管部门批准,以无偿转让的方式变更国有资产占有权、使用权的行为。

  对于公立医院,接受“无偿调拨净资产”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资产的调拨不改变资产的所有权,改变的仅仅是资产的使用权和占有权;2、无偿调拨的资产在调入调出单位都属于国有资产,所以它一般发生在政府会计主体和公立医院之间;3、是非现金资产。(二)“捐赠收入”是核算单位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取得的收入。对于公立医院,“捐赠收入”具备以下特点:1、它可以是现金资产,也可以是非现金资产;2、接受捐赠的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占有权发生转移,即由捐出单位的非国有资产转变为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

  3、接受捐赠的资产对于捐出单位而言,属于非国有资产。所以它一般发生在非政府会计主体和公立医院之间。

  难点四:受托代理的资金和暂收款的区别

  1、受托代理的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占有权都不是受托单位自己的,只是受托暂时代理和代管,并非最后的实际受益人,除非委托人同意,单位没有占有、使用、获取收益的权利。

  2、暂收款资金是在收到该资金时形成了相应的债务,在债务期限到期前,单位有权使用、占有该资金、并利用该资金获取收益的权利。如果对方履责不到位或者豁免,单位有可能部分或全部不予以偿还。单位获取该资金收益的权利,可能是对方豁免或者违约。

  难点五:土地使用权的摊销问题

  《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第十七条规定: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不计提折旧;《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二十条规定: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

  问题:政府划拨的土地,没有使用年限,可以按照“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不计提折旧”,或者可以按照“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的规定不进行摊销吗?如需进行摊销,摊销的年限怎么确定?

  分析:一、《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第十七条列出了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5类:①文物和陈列品、②动植物、③图书档案、④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⑤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此处“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不是指国内的土地使用权,而是指经批准在境外购买具有所有权的土地。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置“境外土地”明细科目,进行相应的明细核算。二、《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第十五条规定:无法预见无形资产为政府会计主体提供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期限的,应当视为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一)居住用地七十年;(二)工业用地五十年;(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四)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五)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显然:政府会计主体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是“使用年限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总结:对于作为政府会计主体之一的公立医院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能按照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应当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如果证件中注明使用年限,按照注明的使用年限进行摊销,如果证件中没有注明使用年限,按照最高年限,即按照50年进行摊销。

  难点六:如何编制“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

  问: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如何确定该支出是属于“基本支出”,还是属于“项目支出”?

  分析:确定某个支出是否属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关键是确定该支出的资金来源的用途属于“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中的哪一个。如果该支出的资金来源是属于“基本支出”经费,则该支出是“基本支出”;如果该支出的资金来源是属于“项目支出”经费,则该支出是“项目支出”。

  即收到什么用途的资金,只能用于什么用途的支出。即来源于“基本支出”的资金,只能用于“基本支出”的支出,来源于“项目支出”的资金,只能用于“项目支出”的支出。否则就是资金挪用。

  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根据该支出是否属于“资本性支出”,或者该支出的金额大小,来确定是属于“基本支出”还是属于“项目支出”。

  只要有相应的资金,“项目支出”经费可以用于“资本性支出”,“基本支出”也可以用于“资本性支出”;“项目支出”经费可以用于大额支出,“基本支出”也可以用于大额支出。

  难点七:“折旧”和“摊销”等费用可以列入“部门预算”的支出吗?

  “部门预算”是按照《预算法》编制的,《预算法》规定: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实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指以现金的收付为标志来确定本

  期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凡在当期实际收到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凡不属于当期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

  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等不需要当期发生现金支出的费用,是不符合收付实现制的,是不应当列入“部门预算”的支出。

  “部门预算”的支出应当严格按照预算会计的口径去编制,而不是按照财务会计的口径去编制,即“部门预算”的支出应当严格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口径去编制,而不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口径去编制。

  难点八: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基础

  一、问题:《政府会计制度》施行后,公立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基础是按照什么样的口径去编制,是按照财务会计的口径去编制,还是按照预算会计的口径去编制?二、分析:1、《预算法》对预算管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条规定“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第五十八条规定“各级预算的收入和支出实行收付实现制”。根据这两条规定,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含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收入和支出应当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口径去编制,而不是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口径去编制。

  2、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对预算管理的规定:《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8号)第四十八条规定“政府决算报告是综合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年度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文件”;第五十六条规定“政府决算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规定,公立医院预算管理中的收入和支出是以预算会计的口径编制,即按照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决算报告是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来源,是年度实际执行的收支结果的反映,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即为年度实际执行的收支结果的反映。3、《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3号—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规定:公立医院是政府会计主体之一,是属于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34项应用指引中,没有专门针对医院的内容,只有专门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容,具体是《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3号—行政事业单位》的十四条“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行政事业单位应整合应用预算与其他领域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该应用指引提出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仅仅是指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的预算管理,并没有包括服务于内部管理要求的预算管理,它的内容也是指预算管理包括预算收入和支出,以预算会计的口径去编制,即按照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三、总结

  公立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首先应当按照预算会计口径编制全部收入和支出的预算,也可以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去编制财务会计口径下的全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预算。但是,按照预算会计口径编制的预算是强制性规定,按照财务会计口径编制的预算是非强制性的,仅仅是满足内部管理需求的。

  难点九:预算会计核算内容

  政策依据:《政府会计制度》“单位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一、理解该规定的层次理解该规定有两个层次需要掌握:1、该项业务是否纳入部门预算管理;2、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前提下,是否发生现金收支业务。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层次的业务,才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二、如何理解是否纳入部门预算管理1、政策依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新旧衔接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通知》(财会〔2018〕34号)中,关于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的具体内容是“单位应当按照部门综合预算的要求,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全部现金收支业务进行预算会计核算。未纳入年初批复的预算但纳入决算报表编制范围的非财政拨款收支,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2、理解该规定的方法是:是否纳入部门预算理的判断方法一:是否经过预算批复,判断方法二:是否纳入决算报表编制范围。

  3、实践操作中,对于财政拨款收支是否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疑问很少,因为财政拨款收支是经过预算批复的,它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是很好判断的;但对于非财政拨款收支因为好多是没有经过批复的,所以在操作中比较困惑,该规定从判断标准上解决了如何理解是否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即只要纳入决算报表编制范围的现金收支业务就是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

  三、现金收支业务中“现金”的概念解读在满足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前提下,预算会计的现金收支业务中的“现金”和财务会计中的六个方面的内容有密切关系,具体如下:1、库存现金;2、银行存款;3、其他货币资金;4、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5、财政应返还额度;6、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的款项。四、现金收支业务中“收支业务”的概念解读1、满足财务会计下既实际收到现金又确认收入同步进行的业务。2、满足财务会计下既实际支付现金又确认费用同步进行的业务。3、财务会计先期已经确认收入(或费用)现在才收到(或支付)现金的业务。(如收到应收账款、支付应付账款)。

  4、财务会计预计未来确认收入(或费用),但现在收到(或支付)现金的业务。(如收到预收账款、支付预付账款)。

  5、资金结存的三个明细科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货币资金”、“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之间的资金流动(不和别的科目发生关系),实质是资金的存在形式的转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支业务。但是预算会计要进行会计核算。

  例1: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提取现金时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

  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例2: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借:“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资金结存---财政应返还额度6、事业单位按照规定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不以财政资金作为偿还来源的债务本金。7、事业单位偿还自身承担的纳入预算管理的从金融机构举借的债务本金。8、事业单位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发生的现金流出。9、事业单位涉及增值税业务的收到或缴纳增值税的。10、跨预算年度的暂付款项。五、有现金收支业务发生但预算会计不进行核算的范围解读

  1、暂收款项该业务虽然发生了现金的流入,但它是暂时收取、将来正常情况下还要等额归还该资金的业务;过去、现在和将来正常情况下都不会形成财务会计的收入。

  2、非跨预算年度的暂付款项该业务虽然发生了现金的流出,但它是暂时支付、将来正常情况下还要等额收回该资金的业务;过去、现在和将来正常情况下都不会形成财务会计的费用。

  3、受托代理、代管的现金因该资金不是纳入决算报表编制范围的现金收支业务,所以预算会计不进行核算。

  4、应缴财政款因该资金不是纳入决算报表编制范围的现金收支业务,所以预算会计不进行核算。

  5、收到同级财政部门预拨的下期预算款因该资金不是纳入本年度决算报表编制范围的现金收支业务,所以预算会计不进行核算。

  6、货币资金之间的流动如从银行存款中提取现金;现金存入银行账户。

  7、根据有关规定收到的专用基金。该业务财务会计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专用基金”,预算会计不进行核算。

  8、处理毁损、报废实物资产过程中取得残值或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或过失人赔偿以及发生相关费用在处理收支结清前预算会计不进行核算。处理毁损、报废实物资产在处理收支结清,处理收入大于相关费用的,预算会计不进行核算。

  难点十:“结算差额”会计科目月末是否冲减收入

  一、政策依据:《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

  公立医院“结算差额”因医院按照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计算确认的应收医疗款金额与医疗保险机构实际支付额不同而产生的需要调整医院医疗收入的差额(不包括医院因违规治疗等管理不善原因被医疗保险机构拒付所产生的额)。”

  二、分析:1、2012年卫生部规划财务司组织编写的《医院财务与会计实务》中规定“结算差额发生时,应按比例调整收入,月末无余额”。但是,在药品零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和卫生耗材零加成的今天,药品收入(中药饮片除外)、卫生耗材收入已经和其他医疗收入的作用不再具有可比性了。如果再继续按照原处理办法“结算差额发生时,应按比例调整收入”,必然导致药品收入(中药饮片除外)、卫生耗材收入不是零加成。2、《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年报》把“结算差额”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科目进行填报。如果再继续沿用原处理办法“结算差额发生时,应按比例调整收入”,在填报《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年报》时,还需重新还原到未进行调整收入前的金额。这样做的后果是先进性调整,在填报报表时还原到未调整前的金额,不仅作了无意义的重复工作。而且,还造成了账表不符。三、总结:

  公立医院“结算差额”月末不再进行冲减收入,即不再进行“结算差额发生时,应按比例调整收入”,期末结转到“本期盈余”即可。“结算差额”进行成本核算时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到相关的核算单元即可。

  

  

篇二: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政府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张健来源:《大经贸》2020年第2期

  张健昆明市五华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以下简称《政府会计制度》),2019年1月1日起行政事业单位全面落实最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这次改革全面实施时间紧任务重,至今已经完成一个会计年度的有效实施。收付实现制是政府会计处理长期坚持的,以往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较少。相较于政府会计人员,新准则和我们传统会计处理的认识和操作都有不同,实行权责发生制及收付实现制,政策理解,沟通上的难度,政府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的转变,准则的要点把握,会计计量属性的增加,操作难度的增大,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等等一些问题,这一年,是政府会计人员工作较难的一年。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存在问题及对策

  引言

  传统政府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新政府会计制度应运而生。根据财政部统一要求2019年1月1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将全面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新制度的实施,已经顺利走过了一个会计年度,实践出真知,作为最基层的会计制度实施者,新准则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文章将针对实际工作中呈现出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工作的不够准确。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前按照要求做好清查,全面梳理单位资产负债情况。很多事业单位在日常资产管理中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如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应付账款、长期投资、待处理的盘亏盘盈固定资产等等,“摸清家底”,为施行新制度提供可靠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新制度实施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单位仓促建账,没有全面梳理单位资产负债情况,也没有对往来款中长期的呆账做处理,直接计入了新账。

  2、部分单位出现了预算会计为主,财务会计为辅的现象。原政府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实际工作中,一切财务工作开展围绕预算及预算执行,虽然目前实施的新制度,财务会计对单位作用没有凸显出来,部分单位的财务会计成了未完成新制度而必须做的,更多焦点仍旧集中在预算会计,财务会计成了辅助工作。

  3、政府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增大,对于会计人员能力要求更高。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相较于之前,工作量大大增加。一是新制度的双重记账,增加会计人员的操作量。二是新版财务软件的使用上,预算会计在实际操作中更强调了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的运用,以及在账务处理上与年初预算、年末决算实现连接闭口,对于会计人员能力要求更高。

  4、部门之间沟通对接要求高。部门之间对新制度理解运用程度标准不一,这在日常工作中,对部门之间级沟通要求高,尤其列入“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和“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支出”,每笔来款的功能科目和部门经济科目的收集,在实际工作中较为困难。

  5、政府财务会计实施标准有待提高。政府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在于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信息。目标是向会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政府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含运行成本,下同)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反映政府会计主体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决策或者进行监督和管理。目前一个会计年度实施下来,作为基层部门,对政府财务会计的目标在理解上还不足,实际操作上与预期目标的标准还有距离。

  6、政府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目前存在非会计专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虽然财政部门多次组织培训,但非专业人员在基础知识薄弱的情况下,完全掌握新制度,实现新制度目标,仍旧有困难,业务处理不规范情况仍旧存在。

  7、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因为在整个会计体系中,政府会计体系有较低的地位.社会对其认知度也较低,并且传统观念认为政府会计简单易学易做,技术含量不高,这些传统观念导致了单位对财务工作的不重视,一些单位财务人员都身兼数职,在新制度执行第一年,财务人员压力倍增。

  二、关于政府会计制度实施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大基层单位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审计力度。通过审计部门,对第一年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启动专业专项审计,被审计单位可以借此机会及时改正错误,并通过此契机,直接与专业人员交流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疑问,为日后更好的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打下坚实基础,避免一错再错,糊里糊涂的的执行新制度。各级部门准确实施新制度,部门之间的就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2、加大对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第一个会计年度已经执行完毕,实际操作的财务人员已经遇见各种类型的问题和困惑,建议财政部门组织专业培训和各种交流平台,及时答疑解惑。政府财务会计实施标准才能得以提高。

  3、加大单位领导重视力度。加大对政府单位领导层面的宣传力度,从根源上对财务工作提起重视,进行多层次的宣传教育。除此之外,还需凭借形式多样的宣传,借助于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领导对工作的认识、认可和支持,无疑是新制度实施的保障。单位重视财务人员的专业性和对工作的新要求,财务人员才能从繁杂的工作中剥离出来,专心从事财务工作。

  结束语

  首先作为基层政府会计人员,从事10余年政府单位会计工作,在实施了一年的新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根据工作实际及与身边会计人员交流,普遍存在文章内所表述的问题,更多还是存在轻财务会计的现象,注重社会效益,轻视利润、成本的核算。认为,政府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迫切需要得到提高,领导仍旧没有认清现有财务工作情况,保持传统观念,忽略会计人员工作量及重要性。最终才能科学实现我们的新政府会计制度目标,而不是见字答字,仅停留在账务处理上的双分录层面。强调政府应注重决算、预算,将财务及预算管理适度分离.关心自身财务会计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士振《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2018

  [2]陆涵燕.《新会计制度下政府单位会计核算应用范例》[J].商业经济,2018.

  [3]魏余江,郭继宏.《新政府会计制度体现十大亮点》[J].中国会计报,2018.

  

篇三: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资金来源多渠道利益分配多元化使会计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极不适应1993日以来会计制度的改革拉开了序幕使我国的会计制度进一步与国际化接轨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新会计制度并于200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

  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新会计制度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面临信心情况采取的

  新对策,它是符合我国经发展的,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进一步完善。由于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中,大胆地借鉴国际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体系,使我国会计制度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被国际会计界所认可和接受。这对于促进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国际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当中,面对国内外的各种各样的环境的考验和机遇,挑战和压力,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我们党和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问题对策引言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新形势的发展,我国的新会计改革制度也随之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近二十年来,财政部对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新会计制度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也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又一新高潮。它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我国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经济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会计制度发展的状况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是重要的政府行政法规,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的依据,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保护资产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经济信息,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节约生产成本,增强赢利能力,控制经济过程,考核经济效果,预测经济前景,从而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运行。

  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会计制度体系是从前苏联学习的,实施其间也结合我国具体实践及存在的问题有些小的修改。1979年——1992年,试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尝试是不成功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资金来源多渠道,利益分配多元化,使会计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极不适应,1993年7月1日以来,会计制度的改革拉开了序幕,使我国的会计制度进一步与国际化接轨,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新会计制度的

  1/8

  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也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又一新高潮。它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几年来,财政部对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这些改革的重大成果常常被称之为“新会计制度”。其实“会计”一词在人类历史上的出现已很久远,它是适应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因而会计制度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会计始见于西周,《周礼》中对职掌国家会计的“司会”的职责中记有“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1)以后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手工业也逐渐发达,民间开始使用旧式簿记进行记录和核算,还谈不上会计制度。直到本世纪二十年代,我国的会计制度还是很落后,除了大型银行外采用新式会计的企业极少,工商界通用还是以前的旧式簿记。总之,我国的会计制度一直处于一种落后状态。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一直努力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后,我国建成了独具特色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尝试。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速,在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背景下,我国在会计制度方面实施了以《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会计制度改革,实现我国会计制度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和过渡。在具体改革内容上,包括会计平衡公式的改革、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改革、会计报表体系的改革等方面,都大胆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基本上实现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这次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为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为此后进行的以增值税为主要内容的财税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提供了基础保证。使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进一步完善。由于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中,大胆地借鉴国际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体系,使我国会计制度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被国际会计界所认可和接受。这对于促进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国际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新会计制度实施及与旧会计制度比较

  (一)新会计制度实施分析关于新会计制度,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是在学术界,对其真正的含义仍然有争议,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界定一下,以便研究。关于新会计制度的准确叫法应分为两种:一种是官方

  2/8

  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叫法,即新会计制度应称为新的“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另一种是学术界的叫法,新会计制度应称为“新会计核算制度体系”。新会计制度既包括具体的会计制度,也包括会计准则,还包括其它涉及会计核算的规章等。我们通常所说的“新会计制度”实际上的涵义与上述两种规范叫法的内涵是一致的,是上述两种叫法的简化,也是会计实务工作者的一种通俗叫法。以下为了讨论方便,我们继续用这个简化的名称。

  新会计制度包括的内容有:一、新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系列。包括:“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收入”、“投资”、“建造合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中期财务报告”、“存货”、“固定资产”。二、新企业会计制度系列:包括《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

  (二)新旧会计制度比较与旧会计制度相比,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变化:1、适用范围不同。新会计制度是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行业会计核算制度,使不同行业的企业和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便于全国范围内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经济成分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对比分析和会总。旧制度是一种分行业和经济成分的会计制度,导致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口径不一致而缺乏可比性。2、新会计制度补充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并强调其重要地位。在会计核算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相一致的事项,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期未满之前,从法律形式上讲,所有权并没有转移给承租人,但是从经济实质上讲,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收益和风险已经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实际上也能行使对该固定资产的控制权,因此承租人应该将其视同自有固定资产,一并计提折旧和大修理费用。以前的会计制度有此规定,但没有明确提出是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现象越来越复杂,经济现现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会计核算比必须反映其经济事实,而不是简单的反映其经济形势。3、新会计制度扩大了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使资产价值更符合实际。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这是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新会计制度规定,如果各项财产发生减值,应当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这实际上是对历史成本原则进行的修正,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可以按照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价值计价,不再局限于历史成本。这项

  3/8

  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性原则的实施,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利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但是企业不能乱用此项规定,进行投机活动。这项变化增加了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内容,这些规定缩短了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的距离。

  4、新会计制度使谨慎性原则运用的更充分、更彻底。在我国,不少企业存在资产不实、利润虚增的现象。新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那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不符合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内容进行了修改,这对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企业虚盈实亏、短期行为等问题,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存在的风险加以估计,是企业单位能在风险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且对风险的发生也起到了预警的作用,保护了企业的利益。

  另外,新会计制度改变了部分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原准则,如:(1)现金的溢缺由过去的通过“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改为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核算;(2)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的提取不再通过“存货跌价损失”科目核算,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3)对于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转销时不再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而是作为资本公积入账;(4)出售无形资产的收入或损失不再记入“其他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而是通过“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等等。同时也对一些会计基本要素概念的表述重新作了规范,如:自唱、收入、负债等。

  三、新会计制度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工作在财政工作乃至整个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发重要,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WTO之后,新会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我国新会计制度面临的宏观国际背景1、加入WTO给新会计制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加入WTO为我国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加入WTO后,我们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必须遵循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经济交流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建立既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又较好地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会计准则体系显得日益紧迫。其次,加入WTO对我们改变会计工作的现状,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根据WTO规则的要求,对成员国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更加公开、透明,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状况。这些要求使得新会计制度得以顺利实施。同时,随着会计国际化步伐

  4/8

  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的加快,需要大批熟悉国内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高级会计人才。就我国会计人员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的现状而言,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面临巨大的挑战。第再次,加入WTO使我国的会计服务市场面临着机遇和严峻挑战。加入WTO后,随着国际同行业的进入,一方面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有利于我国的会计中介机构执业技能和质量的提高,给国内会计中介机构的发展提供机遇;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会计中介机构在竞争能力、执业水平、风险意识、职业素养等方面与国际同行业相比还存有差距,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需要扎实工作,迎头赶上。

  2、经济工作的深入发展对会计标准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做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必将走上世界经济舞台,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必将进一步加快。会计标准国际化既是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各国降低交易成本、筹资成本的客观要求。会计标准如果不实行国际化,中国企业要到境外上市,就需要分别按照国内、国际会计标准编制两套财务会计报告,这样,企业的筹资成本必然增加。今后,我们必然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待会计标准国际化问题。

  (二)新会计制度执行中所处的国内环境1、党和政府对会计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新会计制多的执行工作。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对会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朱镕基同志在视察国家会计学院时,对会计工作作出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重要指示,在历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分别从整顿会计秩序、深化会计改革、培养会计人才、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多次对做好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既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动力,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会计工作指明了方向。2、虽然新会计制度的制定适应了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会计核算工作重要性淡化;会计基础工作弱化;会计业务知识培训力度不足;会计管理体制设计不完善,使基层会计管理工作虚位;会计人员工作量大,责任重,待遇低,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环境不好;会计管理松动涣散迹象不断出现,一是会计业务管理部门放松了自我学习提高,对会计政策的理解把握不准,对变化的业务认识不到位,二是会计人员流动失控,三是会计队伍的智力资源流失较重。(三)与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的问题1、新制度实施时,四周“静悄悄”。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培训学习不到位。新基本制度实施,应该引起广泛尤其是会计工作者的关注,有关部门应进行相关人员的系统培训。但笔者

  5/8

  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的观察是:央行大部分员工未接到基本制度即将实施的信息,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对基本制度无清晰的认识。对基本制度的培训学习仅限中心支行级别以上会计财务科的个别人员,基层业务人员没有接受到有关培训,甚至没有见到基本制度的文本。二是新制度棚架,在基层会计部门实施滞后。

  2、新制度缺乏系统性说明。基本制度对会计工作做出了大的、原则性规定,对具体工作的指导性有的并不明朗。实际工作中不同的会计对同一条款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因此,应及时编制基本制度说明,给具体工作实务明确规范,使整个会计工作系统化、一体化、科学化。

  3、新制度存在六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没有对会计重大事项明确界定。会计重大事项是防范会计风险的重点环节。工作实践中,监督与被监督部门对有些会计事项是否归入重大事项存在理解差别,而且核算部门不同,对会计重大事项的认定范围也不一样。解决这种争议,微观上无明确的规章可循。二是对事后监督工作规范性规定欠缺。制度明确事后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一个环节,但没有提及事后监督业务的独立性和严肃性及框架性的工作规范。实际工作中事后监督中心很像个“回收站”,会计核算的收尾工作都集中在事后监督中心,人员紧张,工作繁重,监督重心偏移,难以达到设计的监督目标。三是计息规定太简要,不够明细。四是个别条款操作性不强。五是相关人员风险意识不强,顾及主要岗位休假影响正常工作,忽视道德风险的防范。五是新凭证的签章设计问题。新凭证个人名章签章栏舍去了“会计”,增加了“事后监督”。这会引发以下问题:1.会计主管责任缺失。2.事后监督参与事中控制。3.“事后监督”签章人不明确。事后监督签章的位置在会计凭证上排序是第一,责任重大,这个章该谁签?是监督主管还是监督员?怎样分配在监督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的责任?这个签章指向人模糊。4.淡化事中风险防范。会计凭证签章是因为见证责任而积淀下来的。新凭证中设计事后监督签章栏,令事后监督人员既承担了直接会计责任,又承担了监督责任,会弱化前台业务处理人员责任意识,淡化事前、事中控制,增加风险系数,不利于会计核算整体质量的提高。

  四、解决新会计制度执行中问题的对策

  面对会计工作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压力,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面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一)观念回归,重新审视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从口头重视变为思想重视,从业内重视变为整体重视,从员工重视变为领导重视。落实会计人员的待遇问题。建立科学的考核奖励机制。奖励措施务必具体、可操作;稳定会计队

  6/8

  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伍,吸引专业人才服务会计工作,再创央行会计工作新辉煌。(二)搞好调研,修订完善新制度

  任何规定都是基于当时的工作生态状况制定的,这种生态状况是变化的,因此制度的不适用状况是正常现象。但是好的制度是来源于对工作生态的不断适应。所以,我们的制度制定者要不断地深入会计工作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以人为本,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科学修订完善新制度,为央行会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三)尽快编制制度说明,增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

  编制制度说明,要对旧制度的有关补充规定进行整合筛选,来一次全面清理,对部门规章与基本制度冲突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纠正。制度说明应涵盖中央银行的全部会计业务,如凭证的使用、填制、传递、整理等,能细则细,务必具体;同时,还要能不断进行补充、丰富、完善,成为会计工作实务的具体指南。(四)建立会计业务部门的协调机制

  在这个机制下,会计业务部门间争端能够快速有效解决,相互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完成央行会计各项核算工作,保证资金安全,不断提升会计工作质量。(五)对会计凭证签章设计应慎重

  事后监督在会计核算中承担的责任与会计主管应承担的责任不能混为一谈。对签章的设计也应有明确目标,符合成规。(六)建立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

  明确会计监督业务的独立性、严肃性,理顺监督信息上传下达及横向交流的渠道,从科学、效率、便利的原则出发分配会计核算业务流程,提高监督效率,改变目前事后监督是“回收站”的现象。

  结语

  总结本文,本文通过对会计制度的发展的回顾,以及在现在社会的发展情况的介绍,阐述了新会计制度的发展的背景,及其在国内外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指出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我们党和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使新会计制度尽快与国际新的经济形势接轨,适应国内经济的发展趋势,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7/8

  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许昌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新会计基本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6).[2]杨时辰.中国会计的演变[J].会计之友.1999(9).[3]友良.中国近代会计审计史[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4]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5]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2004(19).[6]于波,邓菁晖.试析企业会计制度的新突破中国工会财会.2001(8).[7]王跃堂.经济后果学说对会计准则制定理论的影响[J].财经研究.2000(8).[8]王化成,徐志宏.会计准则与新会计制度全书[M].中国富计出版社.1993年.[9]黄菊波,张汉兴.新会计制度全释[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10]席伟.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案例[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4.[11]本书编写组.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决策[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12]本书编写组.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分析[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13]高金平.新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4]本书编写组.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15]阎达五.会计制度总览总释[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16]周加来,胡冬鸣.财务会计学新会计制度[M].南海出版公司.2001.[17]张平,崔振龙,胡胜校.新会计制度设计[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

  8/8

  

  

篇四: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在会计核算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相一致的事项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期未满之从法律形式上讲所有权并没有转移给承租人但是从经济实质上讲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收益和风险已经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实际上也能行使对该固定资产的控制权因此承租人应该将其视同自有固定资产一并计提折旧和大修理费用

  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新会计制度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面临信心情况采取的新对策,它是符合我国经发展的,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进一步完善。由于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中,大胆地借鉴国际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体系,使我国会计制度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被国际会计界所认可和接受。这对于促进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国际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当中,面对国内外的各种各样的环境的考验和机遇,挑战和压力,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我们党和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关键词:新会计制度问题对策

  Abstract:Alongwiththenewaccountingsystemistheeconomicdevelopmentandchangesintheinternationalsituationandaconfidencetotakenewmeasures,whichisinlinewithChina'seconomicdevelopment,promotethefurtherdeepeningoftheeconomicsystem,promotingtheestablishmentofthesocialistmarketeconomicsystemandfurtherimproved.Sincetheaccountingsysteminthebuilding,boldlyfromtheinternationallyacceptedaccountingmethodsandaccountingstatements,sothatouraccountingsystemgraduallyconvergewithinternationalaccountingpractices,theinternationallyrecognizedandacceptedbytheaccountingprofession.ThisiscrucialinChina'sfurtheropeningup,China'seconomyintheinternationalcommunitytoplayapositiverole.Butintheprocessofimplementinganewaccountingsystem,thedomesticenvironmentforawiderangeof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

  challengesandpressures,weshouldseizeopportunities,meetchallenges,advancewiththetimesandcontinuetodevelop.Ourpartyandthegovernmentshouldtakeactivemeasurestoadapttothedevelopingsituation.Keywords:newaccountingsystemresponse

  引言随着国内外经济形新形势的发展,我国的新会计改革制度也随之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近二十年来,财政部对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新会计制度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也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又一新高潮。它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我国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经济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一、会计制度发展的状况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是重要的政府行政法规,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的依据,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保护资产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经济信息,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节约生产成本,增强赢利能力,控制经济过程,考核经济效果,预测经济前景,从而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运行。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会计制度体系是从前苏联学习的,实施其间也结合我国具体实践及存在的问题有些小的修改。1979年——1992年,试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尝试是不成功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资金来源多渠道,利益分配多元化,使会计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极不适应,1993年7月1日以来,会计制度的改革拉开了序幕,使我国

  的会计制度进一步与国际化接轨,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新会计制度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也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又一新高潮。它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几年来,财政部对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这些改革的重大成果常常被称之为“新会计制度”。其实“会计”一词在人类历史上的出现已很久远,它是适应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因而会计制度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会计始见于西周,《周礼》中对职掌国家会计的“司会”的职责中记有“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1)以后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手工业也逐渐发达,民间开始使用旧式簿记进行记录和核算,还谈不上会计制度。直到本世纪二十年代,我国的会计制度还是很落后,除了大型银行外采用新式会计的企业极少,工商界通用还是以前的旧式簿记。总之,我国的会计制度一直处于一种落后状态。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一直努力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后,我国建成了独具特色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尝试。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速,在我国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背景下,我国在会计制度方面实施了以《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会计制度改革,实现我国会计制度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和过渡。在具体改革内容上,包括会计平衡公式的改革、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改革、会计报表体系的改革等方面,都大胆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基本上实现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这次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为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为此

  后进行的以增值税为主要内容的财税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提供了基础保证。使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进一步完善。由于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中,大胆地借鉴国际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表体系,使我国会计制度逐步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被国际会计界所认可和接受。这对于促进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国际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二、新会计制度实施及与旧会计制度比较(一)新会计制度实施分析关于新会计制度,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是在学术界,对其真正的含义仍然有争议,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界定一下,以便研究。关于新会计制度的准确叫法应分为两种:一种是官方叫法,即新会计制度应称为新的“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另一种是学术界的叫法,新会计制度应称为“新会计核算制度体系”。新会计制度既包括具体的会计制度,也包括会计准则,还包括其它涉及会计核算的规章等。我们通常所说的“新会计制度”实际上的涵义与上述两种规范叫法的内涵是一致的,是上述两种叫法的简化,也是会计实务工作者的一种通俗叫法。以下为了讨论方便,我们继续用这个简化的名称。新会计制度包括的内容有:一、新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系列。包括:“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债务重组”、“收入”、“投资”、“建造合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非货币性交易”、“或有事项”、“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中期财务报告”、“存货”、“固定资产”。二、新企业会计制度系列:包括《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二)新旧会计制度比较

  与旧会计制度相比,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变化:1、适用范围不同。新会计制度是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行业会计核算制度,使不同行业的企业和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便于全国范围内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经济成分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对比分析和会总。旧制度是一种分行业和经济成分的会计制度,导致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口径不一致而缺乏可比性。2、新会计制度补充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并强调其重要地位。在会计核算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相一致的事项,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期未满之前,从法律形式上讲,所有权并没有转移给承租人,但是从经济实质上讲,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收益和风险已经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实际上也能行使对该固定资产的控制权,因此承租人应该将其视同自有固定资产,一并计提折旧和大修理费用。以前的会计制度有此规定,但没有明确提出是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现象越来越复杂,经济现现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会计核算比必须反映其经济事实,而不是简单的反映其经济形势。3、新会计制度扩大了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使资产价值更符合实际。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这是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新会计制度规定,如果各项财产发生减值,应当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这实际上是对历史成本原则进行的修正,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可以按照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价值计价,不再局限于历史成本。这项性原则的实施,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利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但是企业不能乱用此项规定,进行投机活动。这项变化增加了计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内容,这些规定缩短了我国会计标准与

  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的距离。4、新会计制度使谨慎性原则运用的更充分、更彻底。在我国,不少企业存在资产不实、利润虚增的现象。新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那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不符合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内容进行了修改,这对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企业虚盈实亏、短期行为等问题,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存在的风险加以估计,是企业单位能在风险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且对风险的发生也起到了预警的作用,保护了企业的利益。另外,新会计制度改变了部分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原准则,如:(1)现金的溢缺由过去的通过“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科目改为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核算;(2)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的提取不再通过“存货跌价损失”科目核算,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科目;(3)对于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转销时不再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而是作为资本公积入账;(4)出售无形资产的收入或损失不再记入“其他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而是通过“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等等。同时也对一些会计基本要素概念的表述重新作了规范,如:自唱、收入、负债等。三、新会计制度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工作在财政工作乃至整个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发重要,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WTO之后,新会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我国新会计制度面临的宏观国际背景1、加入WTO给新会计制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加入WTO为我国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加入WTO后,我们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必须遵循国际通

  行的贸易规则,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促进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经济交流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建立既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又较好地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会计准则体系显得日益紧迫。其次,加入WTO对我们改变会计工作的现状,提高会计队伍的素质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根据WTO规则的要求,对成员国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更加公开、透明,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状况。这些要求使得新会计制度得以顺利实施。同时,随着会计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需要大批熟悉国内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高级会计人才。就我国会计人员的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的现状而言,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面临巨大的挑战。第再次,加入WTO使我国的会计服务市场面临着机遇和严峻挑战。加入WTO后,随着国际同行业的进入,一方面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有利于我国的会计中介机构执业技能和质量的提高,给国内会计中介机构的发展提供机遇;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会计中介机构在竞争能力、执业水平、风险意识、职业素养等方面与国际同行业相比还存有差距,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需要扎实工作,迎头赶上。2、经济工作的深入发展对会计标准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做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必将走上世界经济舞台,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必将进一步加快。会计标准国际化既是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各国降低交易成本、筹资成本的客观要求。会计标准如果不实行国际化,中国企业要到境外上市,就需要分别按照国内、国际会计标准编制两套财务会计报告,这样,企业的筹资成本必然增加。今后,我们必然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待会计标准国际化问题。(二)新会计制度执行中所处的国内环境1、党和政府对会计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新会计制多的执行工作。近几年来,党和国家

  领导人多次对会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朱镕基同志在视察国家会计学院时,对会计工作作出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重要指示,在历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分别从整顿会计秩序、深化会计改革、培养会计人才、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多次对做好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既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动力,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会计工作指明了方向。2、虽然新会计制度的制定适应了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会计核算工作重要性淡化;会计基础工作弱化;会计业务知识培训力度不足;会计管理体制设计不完善,使基层会计管理工作虚位;会计人员工作量大,责任重,待遇低,人民银行会计工作环境不好;会计管理松动涣散迹象不断出现,一是会计业务管理部门放松了自我学习提高,对会计政策的理解把握不准,对变化的业务认识不到位,二是会计人员流动失控,三是会计队伍的智力资源流失较重。(三)与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的问题1、新制度实施时,四周“静悄悄”。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培训学习不到位。新基本制度实施,应该引起广泛尤其是会计工作者的关注,有关部门应进行相关人员的系统培训。但笔者的观察是:央行大部分员工未接到基本制度即将实施的信息,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对基本制度无清晰的认识。对基本制度的培训学习仅限中心支行级别以上会计财务科的个别人员,基层业务人员没有接受到有关培训,甚至没有见到基本制度的文本。二是新制度棚架,在基层会计部门实施滞后。2、新制度缺乏系统性说明。基本制度对会计工作做出了大的、原则性规定,对具体工作的指导性有的并不明朗。实际工作中不同的会计对同一条款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因此,应及时编制基本制度说明,给具体工作实务明确规范,使整个会计工作系统化、一体化、科学化。3、新制度存在六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没有对会计重大事项明确界定。会计重大事项是防

  范会计风险的重点环节。工作实践中,监督与被监督部门对有些会计事项是否归入重大事项存在理解差别,而且核算部门不同,对会计重大事项的认定范围也不一样。解决这种争议,微观上无明确的规章可循。二是对事后监督工作规范性规定欠缺。制度明确事后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一个环节,但没有提及事后监督业务的独立性和严肃性及框架性的工作规范。实际工作中事后监督中心很像个“回收站”,会计核算的收尾工作都集中在事后监督中心,人员紧张,工作繁重,监督重心偏移,难以达到设计的监督目标。三是计息规定太简要,不够明细。四是个别条款操作性不强。五是相关人员风险意识不强,顾及主要岗位休假影响正常工作,忽视道德风险的防范。五是新凭证的签章设计问题。新凭证个人名章签章栏舍去了“会计”,增加了“事后监督”。这会引发以下问题:1.会计主管责任缺失。2.事后监督参与事中控制。3.“事后监督”签章人不明确。事后监督签章的位置在会计凭证上排序是第一,责任重大,这个章该谁签?是监督主管还是监督员?怎样分配在监督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的责任?这个签章指向人模糊。4.淡化事中风险防范。会计凭证签章是因为见证责任而积淀下来的。新凭证中设计事后监督签章栏,令事后监督人员既承担了直接会计责任,又承担了监督责任,会弱化前台业务处理人员责任意识,淡化事前、事中控制,增加风险系数,不利于会计核算整体质量的提高。四、解决新会计制度执行中问题的对策面对会计工作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压力,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面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一)观念回归,重新审视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从口头重视变为思想重视,从业内重视变为整体重视,从员工重视变为领导重视。落实会计人员的待遇问题。建立科学的考核奖励机制。奖励措施务必具体、可操作;稳定会计队伍,吸引专业人才服务会计工作,再创央行会计工作新辉煌。

  (二)搞好调研,修订完善新制度任何规定都是基于当时的工作生态状况制定的,这种生态状况是变化的,因此制度的不适用状况是正常现象。但是好的制度是来源于对工作生态的不断适应。所以,我们的制度制定者要不断地深入会计工作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以人为本,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科学修订完善新制度,为央行会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三)尽快编制制度说明,增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编制制度说明,要对旧制度的有关补充规定进行整合筛选,来一次全面清理,对部门规章与基本制度冲突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纠正。制度说明应涵盖中央银行的全部会计业务,如凭证的使用、填制、传递、整理等,能细则细,务必具体;同时,还要能不断进行补充、丰富、完善,成为会计工作实务的具体指南。(四)建立会计业务部门的协调机制在这个机制下,会计业务部门间争端能够快速有效解决,相互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完成央行会计各项核算工作,保证资金安全,不断提升会计工作质量。(五)对会计凭证签章设计应慎重事后监督在会计核算中承担的责任与会计主管应承担的责任不能混为一谈。对签章的设计也应有明确目标,符合成规。(六)建立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明确会计监督业务的独立性、严肃性,理顺监督信息上传下达及横向交流的渠道,从科学、效率、便利的原则出发分配会计核算业务流程,提高监督效率,改变目前事后监督是“回收站”的现象。结语总结本文,本文通过对会计制度的发展的回顾,以及在现在社会的发展情况的介绍,阐述了

  新会计制度的发展的背景,及其在国内外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指出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我们党和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使新会计制度尽快与国际新的经济形势接轨,适应国内经济的发展趋势,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篇五: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是能够适应当时预算管理的需要,但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当中,不能够做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更加直观、更全面的了解,甚至无法准确的计算行政机构的运行成本以及绩效状况。根据财政部财会[2017]25号文件要求,2019年1月1日起,中国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要改变原本实行的各种会计制度,统一的实行《政府会计制度》。新制度的有效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本文剖析新旧制度衔接以及新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新旧制度衔接时固定资产补提折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是否能够适应《政府会计制度》,如何能准确的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等,提出见解,希望能对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问题对策

  引言

  《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制度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直以收付实现制作为基础,这种核算方式反映了预算收支的实施情况,但不能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成本以及财务状况。且各行政事业单位原本的会计制度也都不尽相同,如行政单位实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统计时往往无法统一,由此,会计信息之间的可比性就比较差,会计报告质量相对不高。为了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需求,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有效的提高会计信息管理的质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自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实行内部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以及人员素质储备等方面夯实基础,确保《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有效的实施,本文结合政府会计改革的要求和《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的工作实践,浅谈几点思考[1]。

  1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有待改善

  伴随着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发布与有效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会计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变化。《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在制度转换日补提以往年度折旧,后续结合固定资产使用情况,按一定年限、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入相关成本费用。但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不是很高,对《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有一定制约。行政事业单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固定资产划转、调拨等环节手续不全;待报废固定资产数据未及时核实,也未及时完成报废申请和审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未执行或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家底不清、情况不明,致使不利于准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进行会计核算[2]。

  1.2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原行政事业单位所实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收付实现制操作简单,需要的会计核算技术少。而《政府会计制度》实行平行计账,即对同一笔经济业务既要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计账也要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计账。这就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长期在体制内工作,接触的都是简单的收付实现制,业务范围和新知识面非常窄,只熟悉自身的领域,专业经验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就难以应对。另外《政府会计制度》的实际应用尚处于摸索研究阶段,很多方面尚需不断调整、完善,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运用中会产生许多问题,增加了财务人员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因而降低了工作积极性。

  1.3“平行记账”导致工作量增加

  《政府会计制度》实际在平行计账。会计应具备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重职业技能,财务会计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则采用收付实现制。对于预算管理过程中的现金收支的业务,单位在采用财务核算的同时进行预算核算,也就是说,对于预算管理中包含的同一项现金收支业务,既要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又要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形成"双分录"的形式。这两种会计制度标志着以往单

  一制度的预算会计模式将被打破,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具有一定的平行性,全面、清晰地反映了单位的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平行记账"能够全面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但这无形中就将工作量增加了近一倍,而且新制度提到,对于其他业务,只需要财务核算,实际上,这增加了新制度执行的难度,在新制度下一笔经济业务首先要区分的是——是否需要进行双分录计账?然后才是具体如何计账的问题,因此在数量与难度均增加的情况下,而会计工作人员不增加的情况下,导致了工作量成倍增加。

  1.4会计信息管理存在问题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很大变化,与此同时,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是提高会计核算准确性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也是财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的有效依据。在信息化技术浪潮推动下,会计信息管理工作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对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和运用提出高要求,但是实际工作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技术运用很低,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实务工作中,一些财务人员需要面对海量的会计科目,进行繁杂的会计核算,各式各样的填报系统、统计系统、审批系统等工作,经常面临对同一数据源的多次重复录入工作、以及对同一事项的多次审批申报工作等。这样的状况即增加工作量、又增加错误概率,对财务数据缺乏灵活采集及联动运用的管理,往往是财务相关科室在负责此项工作,其他科室不配合不理解,导致很难将单位整体有效联动起来,对新制度的推行带来制约。

  2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应对措施

  2.1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构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意义在于满足现代财务管理的需要,提高政府公共支出的管理水平,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并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持。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为《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执行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部门作为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实行固定资产由专门人员管理,明确管理职

  责;完善固定资产划转、调拨等手续;及时核实报废固定资产数据,完成报废手续;严格的执行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的制度,定期核查各类资产,以确保实际资产价值与账面资产价值保持一致;加强固定资产对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固定资产的数量、取得成本、使用状况等清晰明了,为后续期间固定资产核算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3]。

  2.2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政府会计制度》实行伊始,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各主管部门以及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相关财务人员进行新旧制度衔接培训,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相关财务人员进行新旧制度衔接培训,但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很多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又严重欠缺,对新政策的分析理解更是不透彻,仅停留在政策表面,这样执行的新制度肯定是有问题的。虽然新制度已经执行至今,行政事业单位还应继续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及综合素养,以适应新制度的要求;财务人员在日常进行账务处理时也应该勤思索、多动笔,对于遇到的问题在知其然的同时还要知其所以然;地方财政部门、各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该创造沟通交流的平台,定期组织财务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分享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集思广益,通过交流解决问题、提升能力,通过单位、个人、集体之间的相互碰撞,有效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政府会计制度的后续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2.3加强宣传引起领导重视完成工作

  财务工作有一定的专业性,会计制度的变更对于非财务专业出身的单位负责人一般是不了解工作性质及工作量的。加强宣传,鼓励会计和财务人员不断地学习自我提升,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会计工作所产生的风险。财政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争取本单位负责人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做好协调沟通,还要取得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完成此次会计制度变更工作。财务部门可以制度科学合理的绩效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分工作任务,设置奖惩条例,鼓励本部门会计人员。同时也可以从其他部门调入人员充实

  财务部门的财务力量,必要时也可以招聘一些综合能力比较高的人才进来,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这样可以有力的保障《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

  2.4提升会计信息保管及应用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供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对生成的会计信息的保管、使用也应进行标准化管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储会计信息主要有纸质和电子两种存储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行政事业单位都应在会计档案的保管上制定具体的管理规则。确保所有会计信息都能安全、完整准确的被存储。政府会计主体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政府会计的主要经营活动是以寻求最广泛的社会效益为目标的,同时由于政府主体职能职责的特殊性也必须关注信息安全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强化会计信息的公开管理,在会计信息的使用上应设计标准化的流程,按不同层级使用者的需求建立与单位职能职责相适应的会计信息披露规则和标准以及规范的使用流程[4]。

  3结语

  随着我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也在日益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是,政府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的完善财务会计的管理制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和资金使用管理。财务从业人员要正视挑战,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应该高度重视、转变观念、顺应潮流,如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有所进步,《政府会计制度》才能顺利执行,才能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5]。

  参考文献:

  [1]邹奎.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影响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0):50-51.

  [2]杨揽月,叶健.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论,2021(11).

  [3]郭菲.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经贸实践,2021(6).

  [4]王菁,高淑敏,候培佳.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8).

  [5]张严.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加强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管理[J].中国市场,2019(16):156+158.

  

  

篇六: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政府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王律桃来源:《财会学习》2019年第19期

  摘要:《政府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促使政府会计体系逐步完善,满足新时期财政改革相关要求,对会计术语和处理范围进行了明确定义,对资产负债市场价值与经济实质性内容等考虑得也更加充分,具有重要的实施价值。但是《政府会计准则》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将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难以充分发挥准则最大作用。基于此,本文细化探究《政府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为提升政府会计工作综合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政府会计准则》;实施;问题;建议

  一、前言

  最新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在会计要素设置、准则名称、披露和计量模式以及政府会计结构等方面都有重要创新,这些创新和转变都对会计准则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准备工作比较繁杂,会计人员工作量更大,准则和制度之间需要有序衔接、同时政策要求变化幅度大,实施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政府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建议,从而促进《政府会计准则》更好的落实。

  二、《政府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准则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在《政府会计准则》当中,对具体会计操作没有提出明确限定,只有会计运用框架,而政府会计人员在开展会计工作过程中,只按照会计准则无法充分准确的落实与开展一系列会计工作。因此,需要加快制定与基本准则配套的系统化措施,细化具体准则。要充分实施《政府会计准则》,财政部门需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制定详尽的实施细则,保证新旧制度可以顺利转换[1]。由于新政府会计准则改革力度比较大,且革新任务很重,要求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积极做好准则培训工作,促使会计人员可以深刻理解并严格执行新准则。

  (二)政府会计人员工作量显著增加

  在《政府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还会持续颁布一系列新的具体准则与应用指南等,各种新规定对政府会计人员的工作也将提出更多要求,致使相关会计人员工作量也会逐步增加。新政府会计准则当中,要求会计计量、记录以及确认等环节,都要平行记账,这种要求使会计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息更加全面和详尽,不过会使会计人员增加工作操作量,并且对行政事业单位具体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权责发生制引入之后,一笔业务不仅要通过该制度实现财务相关要求,还要通过收付实现制对预算执行情况加以反映,对会计人员自身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部门针对会计人员制定激励机制,以逐步提升会计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综合业务素养[2]。

  (三)准则与制度之间缺乏有序衔接

  一般情况下,政府会计制度要以基本准则为指导,对政府各方面资产、净资产以及负债等具体会计要素与处理方法做出细化要求,但是我国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属于同步制定。新颁布的政府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尤其在3+5会计要素与双报告制度的基础上,难以与当前会计处理实现顺畅衔接。在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当中,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属于相互分离又相互连接的状态,要求政府部门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统一化制定与修订,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四)政策要求变化幅度大,实施具有一定难度

  以往政府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收付实现制是财务核算工作的重要基础,很少有部门或者工作人员采取权责发生制。新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明确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这一制度与原先的制度存在一定差异,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同时实施过程中,会导致会计人员对具体实施要求产生差异化认识,难以深层次理解最新政策要求。同时,以往不同地区与类型的政府部门,所使用的会计准则并未全面统一,面对统一化新准则的实施,导致会计与部门之间的沟通难以提高,并且政府会计工作人员是否可以准确把握准则实施要点,及时转变会计思维,都属于未知情况,难以有效保障准则实施效果。新政府会计准则当中新增了会计计量属性,导致会计操作难度更大,要求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要不断提高。由于政府会计准则改革力度较大、涉及范围较广,发布时间也不长,实际政府会计工作中存在诸多难点和重点,上下级沟通衔接也不够顺畅,难以保障准则贯彻落实。

  三、《政府会计准则》实施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政府会计体系,但是政府会计体系在整体会计体系中地位相对较低,缺乏必要的社会认知度,会对《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各级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加大力度宣传《政府会计准则》,在社会范围内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宣传该准则,同时对多个层次加强政府会计准则的宣传和教育。另外,还要通过多种新闻媒体等渠道,多样化的宣传《政府会计准则》,强化准则辐射范围和社会认知度,保证各级政府会计人员能够深刻理解并正确把握准则新内涵与新要求[3]。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对财务人员加强业务培训

  《政府会计准则》要实现贯彻落实,各级政府财务人员属于关键主体,因此,需要加强对有关财务人员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多种途径普及政府会计准则,逐步提升人員培训成效以及准则实施效果。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培训在岗政府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技能,并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为准则实施奠定坚实的人员基础。另一方面,国家会计学会等科研部门,要在高校教学中积极普及深入渗透新政府会计准则,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协同教育,使社会各个层次更加广泛与深刻的认识新政府会计准则。

  (三)加强制度衔接

  在《政府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还要配套制定系统化的政府会计制度、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等,多项制度配合下保证新政府会计准则可以更好的落实,发挥其改革会计政策和规范会计行为作用。在制定相关配套制度过程中,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政府会计人员以及会计领域专家等,对制度制定提供专业化、实用性建议,及时修改并完善具体制度,不仅要符合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相关需求,还要确保制度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相关配套制度在落实过程中,需要及时根据会计人员的操作,加强制度完善的改进,保证所制定的准则应用指南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为政府会计人员提供重要操作依据。

  

篇七: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政府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一我国政府的会计改革,当前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改革的攻坚阶

  段,面对着许多全新的问题、新的任务新的挑战。于20XX年1月18起,对20XX年10月制定的新的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正式实施,在较多层面都获得了完善以及进行了创新。但是在对其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于其中,文章将针对其中存在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一、实施中存在问题(一)上下级沟通要求高以收付实现制是会计基础,这是政府会计处理长期坚持的,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占据少数。相较于政府会计人员,新准则和他们对传统会计处理的认识不同,同时实行权责发生制及收付实现制,因此会带来政策理解,上的难度.且之前不同类型.地区的政府部门使用的准则不同,增加了沟通的难度,政府的会计人员是否可以较好的转变思想.很好的把握准则的要点不太确定。同时,增加的会计计量属性,增大了操作难度,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基于改革时间短.力度大h范围广的情况之下,工作的重点、难点,是怎样保正准则的良好实施,以及进行有效的沟通。(二)制度及准则衔接不畅正常政府会计制度,应基于基本准则的指导,详细规范政府各项净资产、负债、资产等会计处理方法,要素。而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的制

  定顺序较为独特。新公布的基本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之间有较大差异性.特别是双报告制度及新的“3+5会计要素,与现行的会计处理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新基本推则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需政府制定统一的政府会计制度.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已经于20XX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三)增大的政府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伴随着20XX年1月1日实施的新基本准则,会有一系列新的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公布。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相较于之前准则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会增加。在会计计量、记录、确认、报告各个环节.新基本准则的双重记账,促使会计信息更加详细和全面,增加会计人员的操作量.同时增加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要求。同一笔业务,需采用权责发生制满足财务要求.同i时要使用收付实现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对于会计人员能力要求更高,所以政府的会计人员需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不应该是仅仅按照强制措施进行管理,最终会增加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四)复杂的准则实施准备工作基本准则并未对具体的操作进行限定,是对政府会计的运用提供框果,政府会计人员想要开展相应的工作,无法单纯性凭借基本准则,需出台一系列和基本准则相配套的具体措施,需加快具体准则的制定。保证准则的实施,需财政部做的准备工作,有转换新旧制度.培训会计人员等.以及需制定出详细的准则,因为准则改革任务重.力度大,需各级财部做的准备工作,有转换新旧制度、培训会计人员等,以及需制定

  出详细的准则,因为推则改革任务重.力度大,需各级财政部广]周密部署,确保新准则的顺利实施,做好新准则的培训工作,以及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让会计人员理解,执行准则,要保障新准则得以有效落实。

  二、提出建议(一)对相关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的强化想要顺利实施新的政府会计推则,需以政府部门的财务人员为主,需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围绕新的政府会计推则,加大对这--推则普及的力度,将其培训效果及效益提升。不仅如此,中国会计学会等相关的科研单位,也需提升高校新政府会计准则的教学水平,需提升和高校之间的密切协作,提升社会对新政府会计准则的了解和认知。(二)宣传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政府会计体系的重大改革,基于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布,其也进一-步的完和健全了政府的会计体系。然而,因为在整个会计体系中,政府会计体系有较低的地位.社会对其认知度也较低,无疑会对政府会计准则的影响力产生影响作用。因此.需积极扩大这一准则的影响力,加强宣传的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单位的具体业务实际,积极宜传新的政府会计推则,实现对其普及,需进行多层次的宣传教育。除此之外,还需凭借形式多样的宣传.借助于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增强宣传海报的辐射范围及报道力度。促使政府的会计人员,可对其要求及内涵进行正确的把握。三、结束语

  强调政府应注重决算.预算,将财务及预算管理适度分离.关心自身财务会计方面的发展.是新准则改革的重点。新基本准则,将弥补当前体系中的空白,可限定及统驭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的会计工作,减少中国同其他国家交流的障碍,提升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甚至于满足核算的要求。为了保证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关部门]需制定出详细的规划。篇二

  20XX年10月,我国制定并发布了新的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并在20XX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相比较于原先的政府会计准则,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都有了创新和完善。本文围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分析了新的政府会计准则的创新点,并就如何推进新政府会计准则的实施提出了建议措施。

  第一,会计要素的创新。在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会计要素包含了八项内容,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其中,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以及预算结余这三个会计要素。而财务会计要素则包含了收入、费用、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这五个会计要素。预算会计要素主要是用于对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进行进一步的细分,而财务会计要素则主要是对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核算和监督。这八项会计要素都能够体现出可计量性、可定义性、可靠性以及相关性的要求,内涵和界定都比较清晰。除此之外,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还第一次将自然资源也在政府财务会计要素中进行列示,并归入了非流动性资产这一会计项目,这有助于摸清和梳理自然资源信息,方便会计

  核算。第二,政府会计结构的创新。在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共同构成了政府会

  计体系。其中,财务会计主要是围绕政府这一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和会计计量,而预算会计则是围绕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计量和反映。这种新的政府会计结构划分既可以涵盖政府财政的年度预算情况,同时又可以详细反映出政府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权益等的增减变动情况,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政府会计的合理性、全面性以及科学性,同时也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出政府会计主体的实际情况。

  第三,信息披露模式的创新。对于政府会计信息的披露,一方面是通过财务报告,另一方面是通过决算报告。根据新的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作为会计主体应当编报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其中,财务报告包含了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以及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主要是指政府各单位、各部门所编制的财务报告,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则是由财政部门所编制的,能够反映出政府整体运行情况、财务状况以及财政持续性的财务报告。政府的决算报告跟预算会计是对应的,围绕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计量和反映。政府财务报告则是跟政府财务会计相对应的,目标是围绕政府的运行情况、财务状况以及现金、资产等情况进行计量和反映。新的政府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结构在信息反映上比较全面完整,能够对政府的财务状况、预算收入产生正面影响。篇三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引导着我国的会计体系不断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变革的特点,推动中国市场经济稳定而持续发展。新会计准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其所推出的全新标准也需要会汁从业人员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然而,新会计准则自颁布和实施以来,在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也存在不少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1)新会计准则可操作性不足新会计准则基本上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其中原则性的规定太多,而具体的规定不够,因而可操作性显得不足。虽然随后颁布的应用指南对各项准则提供了一些具体解释和说明,但有些规定的线条还是太粗,不便执行。例如,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对公允价值怎么确定则规定得不够细致,从而使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大打折扣。新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分类晦涩难懂,有些分类披露的条款甚至连专家都看不明白,在所得税会计、企业合并等具体准则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这就必然妨碍了新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2)我国目前会计监管水平还难以适应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会计监管的主体往往成为制约新准则实施的—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内部审计力度相对薄弱,内部审计人员经常被精简。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专业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要让内审人员了解与吃透与国际趋同的新会计准则有一定难度。在实务

  操作中容易出现对政策理解的偏差,审计取证不足。我国的政府监管存在着监管主体过多,监管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等问题。

  (3)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不高也妨碍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新会计准则贯彻全新的理念,在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上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其中的公允价值、资产减值准备、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确定等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是一大挑战。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与国际同行直接对话,而我国现有会计人员能达到这种要求的还不多。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尚不能满足与国际趋同的需要。

  

  

篇八: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存在常见的

  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洪艳来源:《中国民商》2020年第09期

  摘要:我国政府会计工作长期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雖然建立了以财政预算执行为核心的会计体系,但是仅仅能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财务管理与政府组织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创新,该体系存在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如无法真实反映政府财政情况等。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规定于2019年1月1日在各类行政单位中,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存在常见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工作、加快财务软件配套升级、推动业财融合发展等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常见问题;制度衔接

  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益性的组织机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会对经济的决策与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会计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从2019年1月1日起国家对原有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政府会计核算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提升会计信息的参考价值。然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基于此,各个单位需要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及时洞察新政府会计制度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财务管理机制,积极的探究解决方案,以此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综合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明确了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属性更可靠地反映资产负债的价值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之后,明确提出资产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与名义金额。负债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值、公允价值,首次把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列入资产中,更加完整地反映了资产价值。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对财务核算、预算会计核算等基础核算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还规定了需要在同一账务系统背景下,做好双分录的核算工作,进而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管理、资产管理,直观的将单位的资产总值展现出来。

  (二)有利于合理的分配资金准确核算政府运行成本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政府的资源进行了整合,逐步构建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背景下的平行记账会计核算方式,各项经济业务都需要开展财务核算的工作,财务会计中设置业务活动费、单位管理费进行核算,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能够更好地归集单位运行中的各项费用,进行成本核算。与现金支出有关的经济业务都需要开展预算核算的工作,为年末决算提供预算数据,这种账务处理的方式,能有效的将不同的要素进行融合,并直观的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反映出来。还能了解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性,为各项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消耗,对内部的资源进行科学化分配,将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三)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当前属于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账务处理程序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个会计核算流程,进一步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当中体现了预算与财务会计的双功能。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中,财务会计执行的属于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并逐步形成完善的财务报告。预算会计执行收付实现制,选择适当的核算方式,并编制完善的决算报告。在会计制度统一背景下进一步创新会计核算方式,真正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在一起,以此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双功能”核算难度大,工作量倍增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了重构,主要的特点就是以“双分录”、“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为基础。在传统的预算会计体系当中,加入了财务会计机制,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显著提升。例如,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来说,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相关人员需要完成“双分录”的工作,也就是给出预算会计凭证与财务会计凭证。这种模式虽然能保障会计主体账账相符、账表相符,为后续的双报告编制做好铺垫。但是会在无形之中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整体会计核算难度提升。

  (二)新旧会计制度衔接存在问题较多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顺利的完成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就需要了解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财务会计科目的变化、预算会计科目的增加、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多方面的内容。虽然这些内容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财务人员加强新会计制度的学习,理解各科目包含的内容。例如资金结存科目在结转时需要把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项目经费逐笔进行结转,非常繁琐。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需要对固定资产类别进行精准的分类,原值进行准确计量等。

  三、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有效对策

  (一)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工作

  为了从根本上确保新旧制度的顺利衔接、平稳过渡,有效的贯彻与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各个单位就需要参照新制度中提出的重要规定,并做好相关的工作。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之前,就应当做好资产的全面清查工作,安排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做好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并结合清查与盘点的效果,根据全新的标准,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规划,并且与财务部门开展资产账实对比的工作,进而直观的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情况与资产状况。在此基础上,针对于长期挂账的往来科目,做好一系列的梳理调整工作,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会计账务处理的工作,准确录入新增的预算相关科目的金额,以此真实的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展现出来,逐步加强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的力度。对债务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价值等进行详细的说明。

  (二)加快财务软件配套升级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提升的要求,不断更新与调整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的软件,以此为新旧会计科目的衔接做好铺垫,并为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由于财务软件的专业性较强,需要经过一个适应的过程,各个单位也存在系统不稳定、会计科目缺乏完整性、账目明细不清晰等问题。需要与软件开发公司进行沟通与交流,如果出现了无法协调的问题,财政部门需要进行汇总,进行与软件公司的对接,阐述具体操作的问题,不断加快改进与升级的速度,加快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脚步。

  (三)以新制度的實施为基础,推动业财融合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以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行为基础,并实现业财融合的发展目标,实现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的结合,并且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保证决策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在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时候,加强成本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力度等,还需要归纳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管理范围中。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不仅仅是针对于会计核算数据,而是与业务计量标准、会计科目设置等有直接的关系,能统一口径,实现规范化的管理目标,并且思考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单位发展的意义。利用会计信息,能体现出业务流程,还需要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融合,整合人事、资产等,进而优化资源效益,确保会计核算工作到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与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得财务人员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前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并且不断更新内部的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合理的借助信息化技术,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在此基础上,领导层与财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重视程度,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保障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加强监督管控力度,确保资产管

  理、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到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红霞.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20(19):177-178.

  [2]安丽华.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20(11):142-143.

  

  

篇九: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政府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会计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新会计制度要求,新制度要落地,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新会计制度实施需要具体的会计人员来进行业务处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目前存在非会计专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无会计证人员兼任会计岗、原有老会计对新准则把握不准等多种情况。虽然会计主管部门多次下发文件,要求会计持证上岗,但是上述问题仍然存在。(二)固定资产折旧做法值得商榷,最新政府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需要计提折旧,按照要求**年1月1日新制度实施,事业单位之前购买的固定资产进行补提折旧。政府出台此项要求出发点是好的,可以摸清资产家底,但实际上会造成资产大幅减少却实际上都在用,反而无法真实反映资产真实情况。这种折旧方式会急剧降低拥有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利于反映资产真实情况。(三)平行记账不是平等记账,这种记账方式好处是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编制财务报告,预算会计编制决算报告,各司其职,能满足更加多元的信息需求。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核算较以往复杂、对人员素质要求高,涉及到现金的业务需要做两个分录,会计管理成本提高。一直以来学术界都提到要

  

  把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行结合,这种做法就是把已有的核算方法中便于提供信息的部分抽离出来。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对策1、建立更加完善的资产账务处理模式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不必考虑成本与利润,因此折旧也应该体现事实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为办公资产,资产的磨损程度低,大部分资产修复再使用成本低廉,因此在用资产有使用价值时或有可恢复价值时,完全不必计提折旧或是可以研究延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期限,不能简单以企业用成本调控利润的方式来计提折旧。2、强化责任,组织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与培训工作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规范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及资产管理。对资产进行清查,特别是用好资产管理软件,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做好往来款项、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资产管理。一是争取做到各时点都能计算出各单位生均、师均及各单位占地、占房、占固定资产、耗材消耗的报表,通过对比分析以发现浪费现象或管理漏洞,也能进一步指导下期预算。二是在资产采购预算编制前查看“家底”,防止资产浪费,使预算编制更具针对性。三是能对资产使用频率进行统计,把资产使用频率与绩效结合起来,就可进一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3、有利于事业单位廉政建设杜绝腐败事业单位一定要把决算报告还有资产负债表等等收入费用表提供出来,这是政府会计准则还有会计制度最为基本的要求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够反应出来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状况还有自己的流量等等数据。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不仅仅提供决算报告,还要提供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在内的财务报告,全面反映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政府部门的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对象,不仅仅是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还有广大的民众。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尤其是对资金的使用公开,有利于了解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和运行效率,加强了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由此保证了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减少腐败的发生。

  4、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单位应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前做好清查,全面梳理单位资产负债。很多事业单位在日常资产管理中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例如,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应付账款、长期投资、待处理的盘亏盘盈固定资产等等,应按规定报经批准后并及时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真实反映单位资产负债情况,“摸清家底”,为施行新制度提供可靠依据。由于新制度下基建账并入大帐,应及时清理未办理决算手续的基建项目,按照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分类将基建会计科目正确合理的并入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

  

  5、建立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为主,预算会计为辅的记账形式平行记账属于改革进行性中,并没到改革到位。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存在企业核算中也有例可循,这就是现金流量表,它反映的就是企业现金收付的业务,预算会计实际上也是一个现金流量的一个反映,我们现在的双系统记账,完全就是难以摒弃已经成熟的预算会计模式,但预算会计模式又不能完全反映各方对报表数据的需求。解决方法应该是建立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为主,预算会计为辅的记账形式,用备查账簿形式体现预算会计要求。面对不同信息使用者的情况,再由会计人员进行分析加工,做出对应信息使用者的配对信息。

  

  

  

篇十: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新政府会计制度相关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建议

  作者:周茂春李佳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年第12期

  摘要:财政部会计司2017年10月24日发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整体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取消了以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论文分析了财政部发布的政府会计制度,发现其会计核算存在的科目设置重叠、概念易混淆、税金科目过于复杂化等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折旧资产;累计盈余;

  为了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需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政部制定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计划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本次政府会计制度采取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而预算会计一般实行收付实现制;在会计核算中采取了平行分录的办法,并且要求政府会计主体同时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开启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新篇章,但政府会计制度在许多会计核算方面存在问题。

  一、部分科目设置过于重叠

  (一)可增设折旧资产和累计折旧科目。

  目前政府会计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科目。但在整体核算上思路基本一样,并且都设置了相关折旧科目,如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公共基础设施累计折旧和保障性住房累计折旧。这使得核算上重复性较大,并且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科目设置及核算的工作量,并且不易掌握,操作复杂。文章认为制度应该只设置折旧资产和累计折旧两个科目即可。一个属于长期资产类科目,另一个属于备抵类科目。在核算工作中,只要在折旧资产与累计折旧一级科目下,增设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明细科目即可。这样可以减少实务中科目的设置数量,也简化了核算的复杂程度,有利于理解和掌握。

  (二)取消投资收益与投资支出科目

  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设置了投资收益科目。而事业单位一般在平时投资类业务就很少,没必要单独设置此科目,可把其核算内容放到其他收入科目中,并且把其他收入一级科目下面设置投资收入、捐赠收入、利息收入和租金收入明细科目即可。预算会计部分把投资预算收益合并到其他预算收入科目中。这样,平行分录也易操作,且好掌握与理解。

  同时把预算会计中的投资支出放到其他支出中,这样在财务会计部分有其他收入与其他费用,在预算会计中有其他预算收入与其他支出,这样有利于平行分录的核算,也有利于对比分析。否则目前制度中,预算会计中存在投资支出、而财务会计部分却没有此方面的明确科目,无形中增加了核算的难度,也不利于以后报表分析与账账核对。

  (三)取消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代理资产核算功能。目前制度中,在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科目下设受托代理资产明细科目,用于核算单位委托代理、代管的现金与存款,可是却还存在

  一个受托代理资产一级科目。这就使得同样是受托资产内容,却在三个不同科目中进行核算,增加了核算工作量,也复杂了受托代理资产的核算内容。

  文章认为应取消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受托功能。取消在这两个科目下设受托代理资产明细科目的规定。直接在受托代理资产一级科目下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资产三个明细科目。这样与受托代理负债科目相配合。全面完整地核算受托代理业务活动,统一了核算的分散内容,更有利于掌握。毕竟代管的现金与存款不能当作单位的实际存款和现金来使用。这样设置受托代理资产明细科目,就有悖于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两个科目本质的核算内容,本身意义也不大。

  二、存在易导致误解的两个科目

  (一)取消待摊费用科目

  带有费用两个字的待摊费用科目极易被误解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费用类科目,但实质上却是流动资产科目,用于核算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文章认为应借鉴企业会计的核算办法,把此科目核算内容归并到其他应收款科目中。

  当产生摊销费用时计入其他应收款借方。摊销时,借方计入费用类科目,贷方结转其他应收款本期应摊销金额。这样既不需要设置摊销费用科目,又可以扩展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内容。只是把摊销核算类似于其他应收款的代垫款核算,只是需要以后分摊而不是收回罢了。

  (二)取消预提费用科目

  预提费用科目与待摊费用科目相比更易混淆。在资产类科目毕竟还存在一个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而在负债中不伦不类的存在一个带费用两个字的科目。更不易理解和掌握,会被误解为费用类科目。

  文章认为把目前制度中规定的预提费用科目内容归并到其他应付款科目。这样正好与资产中其他应收款替代待摊费用一样,也有利于掌握。否则既然设置了预提费用科目,却还单独为计提利息设置了应付利息,就更显重复。

  三、税金科目过于复杂化

  文章认为应取消应交增值税和其他应交税费科目,而增设应交税金科目,在其下设各类应纳税金的明细科目。比如应交增值税、应交个人所得税、应交企业所得税等等。这样既有利于掌握,也简化了税金方面科目设置,更有利于核算。

  四、权益法调整科目属于天外来客

  对于事业单位会计中额外多了一个“权益法调整”净资产科目、本来对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就很糊涂。又突然蹦出个权益法调整科目。更让会计人员从文字表面难以理解;不知道该科目调整什么,反而会被误解为调整账面成本的差额;文章认为应把此科目取消,增加累计盈余的明细核算,替代权益法调整科目。这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于核算中增强核算内容的对应性。

  五、债务还本支出与债务预算收入难找归宿

  在预算会计部分存在债务预算收入与债务还本支出两个科目,用于核算资金的借入与偿还,一般政府会计要求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做平行分录,可是在财务会计部分收入类与费用类中却难觅债务字样的科目,会使得单位会计人员在核算中感觉一头雾水,没有感到平行反而是找不

  到归宿。文章建议政府会计制度在此方面应统一口径、统一核算方式;这样有利于实务工作者的掌握与理解。

  六、净资本科目设置过于复杂化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进行了重新规范。财务会计部分设置了累计盈余、本期盈余、本年盈余分配、专用基金、权益法调整等多个净资产科目。而预算会计部分却设置了资金结存、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非财政拨款结余分配等科目。本来在净资产结转方面的核算就很难理解和掌握,科目再这样不一致,且名称各异,会复杂化更加难核算,增加了会计人员的核算难度;文章建议能否借鉴部分原来科目设置,使得既易于掌握,又能达到单位的核算工作目的。

  

篇十一: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另一方面新的会计制度较旧制度核算要求更细化更具体而且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如固定资产增加了折旧在建工程核算等但是基层会计主管部门在新旧制度衔接及执行过程中没能及时统一组织各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培训导致在具体核算中遇到的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新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作者:郭小芬来源:《现代审计与经济》2014年第06期

  2012年底以来,财政部相继印发了新修订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要求按规定的时间搞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和执行工作。然而,笔者通过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和一级预算单位财务专项检查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不到位,导致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督导不到位。基层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管理职能单位,在新制度的具体执行中,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只是在年底决算时要求各单位按新制度规定报送决算报表,对新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缺乏督导检查,导致部分单位对新制度知晓率较低,有的仍用旧的会计制度指导核算业务。

  (二)学习、培训不到位。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不是会计专业出身,一方面,这部分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平时核算工作基本是沿袭前任财务人员的核算方法,仅局限于把账务作平;另一方面,新的会计制度较旧制度核算要求更细化、更具体,而且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如固定资产增加了折旧、在建工程核算等,但是,基层会计主管部门在新旧制度衔接及执行过程中,没能及时统一组织各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培训,导致在具体核算中遇到的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三)财务核算软件更新不及时。目前,各单位使用的财务核算软件是由省财政厅2011年统一配发,具体会计账表、科目的设置依据的是旧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新的会计制度执行时间分别是2013年、2014年,会计账表、科目的设置较旧制度有所调整和变化,而财务核算软件没有根据新的会计制度规定及时进行更新。同时,财务软件部分操作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与基层实际业务矛盾的地方。

  二、改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检查宣传、督导工作。基层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管理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新制度实施的宣传力度,采取从业人员再教育、统一培训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提高知晓率,为执行贯彻新的制度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对基层各单位执行新制度情况开展专项督导检查,规定时限进行新旧制度衔接及执行工作。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会计核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作为基层单位财务人员,要通过自学、统一培训、再教育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及时掌握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制度的相关规定,依据国家统一制度规定进行业务核算,积累实战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为新制度的执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上下联动,及时升级更新财务核算软件。各基层单位要将在财务软件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逐级反馈给上级财政部门,各级财政部门进行汇总并反馈给软件设计单位,对财务软件进行完善,最大限度地适应基层实际情况;同时,财务软件设计单位应根据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账表、科目进行修改更新,使核算软件设置与新制度规定相一致,为新制度在各基层单位的顺利贯彻执行提供技术支持。(作者单位:城固县审计局)

  

  

篇十二: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

  政府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笔者通过对政府部门单位会计工作的检查与调研,发现当前政府部门单位的会计日常核算工作存在会计行为不规、信息失真严重等等方面的问题,若不加以纠正及防会造成不良的后果。本文拟对目前政府部门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政府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会计人员职责不明,有的领导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部分单位由于未给会计人员明确岗位职责,会计人员自己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得过且过;个别单位领导人、会计机构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授意、指使会计人员违规操作;个别会计人员职业纪律松弛,职业道德失,丧失原则,放弃职守;有的会计人员老好人主义作怪,知情不举,甚至共同作弊。2、会计基础较薄弱,会计核算不规。一是填制的记账凭证不准确。有的单位填制的会计记账凭证不能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容,会计科目名称不规,处理业务不及时;二是收受的原始凭证不规。有些财务人员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容填写不全;三是账务处理错误,科目运用不当,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核算不规。按照财政部文件规定,单位支出核算要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同时还要进行明晰的经济分类核算。但很多预算单位没有设立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

  1/9

  .

  级科目,仅经济分类进行核算,在填报决算时随意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四是长期不进行资产登记和清查,帐实不符;五是支出明细科目设置不统一。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后,重新确定了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财政部也于20XX分别下发了《财政部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两个文件,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账目的明细科目设置要求没能达到统一;六是不及时报送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决策参谋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七是工作不细致,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3、收支管理不规,制度执行不严。对各项收支管理,各级都明确的规定和制度,但少数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却有意无意地违反规定。表现在收入上,一是不使用正规收费票据。二是收入不入帐,或设法截留、隐匿或转移罚没收入、事业性收费收入、租赁收入等,私设"小金库"。三是行政事业性收费超围、超标准,加大群众负担等等。表现在支出上,一是经费使用不合理,一方面资金紧,一方面浪费现象严重。二是奖金津贴不按规定发放,变相提高职工待遇。三是有的禁令不执行,假借名义外出旅游观光、相互宴请、馈赠;四是有些单位采用加大采购费用,虚列劳务、工程、运费等虚假手段套取和倒出现金等等。收支管理不规,制度执行不严。

  4、往来不明、资产不清、呆账突出。部分单位的债权

  2/9

  .

  债务关系长期没理顺,也未进行清理,应收款项长期不进行催收,对形成的呆账未及时进行会计处理。部分单位对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也未照规定转作收入。个别单位将资金和财产借给与本部门行政和业务活动无关的其它单位和个人长期使用,有的已经形成了呆账。部分单位长期以来没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和盘点,没有按照会计凭证进行登记,或者是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致使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5、专项资金管理失控,专款不能专用。有的单位将专项资金专账核算错误地理解为要单独建账核算,有的单位甚至将专项资金交由会计机构以外的其它部门进行核算和管理;有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不进行专户明细核算,笼统放在往来中,不能清晰反映专款的收支全貌;有的单位正常经费不足,想方设法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管理的失控,使专款不能专用,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6、财务分析缺乏,参考价值不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乏适合本单位业务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人员往往用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编报说明来代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参与单位管理的机会少、意识不强,对单位的业务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缺乏了解,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只能根据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单纯的会计核算角度进行分析,不能从全局角度看待财务收

  3/9

  .

  支的合理性,因而做出的财务分析具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找不准问题的要害,导致了财政部门和单位领导都不能全面了解单位财务运行状况。

  7、控制度不健全,管理随心所欲。少数单位尚未建立控制度,有的单位虽有制度但多数未能遵照执行,流于形式、就连最起码的主办出纳分离、印鉴分离、票据领取与使用分离、制单与审核分离都没有做到。控制度不健全,往往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二、影响政府单位会计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的因素分析1、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政府单位领导,由于对财会工作缺乏了解,认为会计工作不过是"写写算算""收收支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任用的会计人员,不用说会计基础工作如何达到规化要求,就连最基本的会计科目和记账方法都搞不明白,人为延缓了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的进程。2、会计法宣传教育工作薄弱。会计法是依法规财务制度,确保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保证,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必须要掌握与严格执行的管理法则。但有的单位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对会计法的理解和掌握不够,真正理解和掌握会计法具体容并能效执行的人员并不多,而且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没经过系统的会计专业学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使得一些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没意识到会计法的存在。

  4/9

  .

  3、现行的会计制度不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一方面是1997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财政部根据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分别制定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行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分离。但随着行政单位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综合改革的深入,现有的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许多政府单位部职能交叉,既是行政管理部门,又是事业管理部门,在单位既有行政经费又有事业经费的情况下,适用哪一种会计制度就难确定。这样,就导致具体单位在选择执行的会计制度时既有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也有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还有一套账同时执行两套会计制度的。由于执行不规、不统一,影响财政年终决算报表的数据统计和对比。。

  

篇十三: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一、实施新会计准那么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新会计准那么为企业的盈余管理大开方便之门1、资产减值会计一直都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工具。2001年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八项计提〞进一步挤掉上市公司资产水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上市公司政策选择的余地,上市公司不切实际地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巨额冲销和巨额转回,在会计年度间随意调节利润。亏损的上市公司,更是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防止ST和下市。新准那么对减值损失的转回作了新的规定。在确定资产减值损失时,同我国现行制度和准那么仍保持一致,但在转回问题上,准那么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不得转回是针对长期资产减值而言,流动资产如存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的减值问题由其他的准那么来标准。新的资产减值准那么关掉了企业通过长期资产进行利润操纵的大门,但是企业仍然有其他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2、债务重组或者非货币性交易准那么可能使公司盈余管理本钱降低。原准那么不允许债务人将债权人的让步确认为重组收益,非货币性交易也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来确认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而新准那么中的债务重组交易将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收益、非货币性交易中以公允价值确认换入资产价值并确认臵换收益等。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上市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其他目的,通过债务重组或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

  货币性交易,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此外,也可以利用公允价值确实认问题来操纵利润。在兴旺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拟容易确认,但是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那么是一个难题。

  3、旧准那么规定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全部计入管理费用,新会计准那么将企业的研发划分成两个阶段,允许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并定期摊销。和以前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相比,大大降低了对当期利润的冲击。因此,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无疑会增加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利润调节空间。虽然新准那么对公司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定义进行了区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变数较大,很难明确划分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因此,公司如何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也就决定了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从而到达了操纵业绩,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4、利用借款费用的相关规定,也可以进行盈余管理。新准那么规定,如果相关资产的购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被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允许计入资产。由此,公司可能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和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打主意。例如,企业如欲提升业绩,需要扩大利息资本化范围,那么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使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符合计入资产的要求,另一方面,将已完工的固定资产长期作为在建工程核算,这样既延长了利息支出计入资产的时间,又减少了折旧的计提,从而到达操纵利润的目的。

  5、新准那么中,对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再仅仅局限于直线法,并且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因此,企业可能会通过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或

  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通过减少摊销年限和加速摊销来提高公司的业绩,或者以相反的手法来降低业绩,到达盈余管理的目的。

  6、上市公司只需要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就可以到达盈余管理的目的。新准那么要求公司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及预计净残值至少每年复核一次,只要与原估计有差异时,就应当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净残值,并且调整的方法采用未来适用法,不用追溯调整。因此,上市公司只要找到证据证明其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与原估计有差异,就可以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对业绩进行调整,从而到达操纵利润的目的。

  (二)实施新会计准那么过程中难操作的问题1、公允价值取得的可靠性难以把握,影响资产、利润指标的可靠性新准那么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政府补助等采用公允价值计价,企业往往难以取得可靠公允价值。比方: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只能参考同一地点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估计该出租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可靠性不够。因新准那么规定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那么不仅影响资产指标的可靠性,还将影响利润指标的可靠性。2、诸多职业判断是新准那么执行的难点新准那么中公允价值、减值准备、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折现率确实定等会计职业判断以及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是执行新会计标准的

  难点。在执行新准那么时,如果不解决这些难点问题,那么会使新准那么的执行流于外表,没有实质上的执行,随着各企业执行新准那么的力度的不同,会造成新的会计口径不一,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3、关于引入资产组的问题对于一些以单项资产为根底计提减值准备在操作上有困难的情况,准那么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就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看,资产组属于全新概念,引入资产组的概念将面临一系列困难。其一,资产组概念的运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我国的大局部上市公司没有编制长期现金流量的惯例,而这恰恰是采用资产组所必不可少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的测算普遍缺乏经验。其二,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划分方法不同,直接影响到资产减值准备应该计提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容易诱发盈余管理行为。其三,我们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中小企业居多,在识别资产组时仍然会面临诸多实际困难。4,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存货可变现净值、短期投资市价、长期投资可回收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等资料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根底。其中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实定需要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而贴现率是一个十分不稳定的因素,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同时使资产减值准备确认

  缺乏权威性。5,会计软件系统的转换和升级不畅。新会计准那么会计科目与原

  来的制度变化较大,广阔会计人员又不熟悉,软件工程师对会计又不懂,加上当时要求执行准那么的时间又紧,从而造成新会计准那么在开始实施时,软件系统的转换和升级不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会计准那么的实施。

  (三)会计监管本钱提高、难度加大由于新会计准那么赋予企业在会计处理上更多的职业判断,相应地会计监督的水平也必须相应提高,财政部同时发布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那么的目的不言而喻:为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强化专业监督提供有力支持。然而,由于新会计准那么给予企业更多的“会计空间〞,提高会计监督水平必然要求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监督本钱相应也会增加,监管难度相应也会加大。二、解决新会计准那么执行中问题的思路一个制定得再完美的会计标准,如果难以执行或者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是形同虚设。因此,我们要积极做好新会计准那么实施的有关配套和完善工作。(一)完善新会计准那么的各项配套政策我国当前尚缺乏有效地使用以原那么为根底的会计准那么气氛,因此不能奢望会计准那么从技术上禁绝各类舞弊造假行为,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治理与整顿,既保持会计准那么良好的灵活性,又防止会计政策被滥用。相

  关的法律配套可使我国制定的会计准那么具有更高层次的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准那么的配套不仅仅是发布足够的会计准那么,还必须对准那么有权威的解释。从现阶段来看,我国暂时还无法取消企业会计制度,非上市企业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实施会计制度。为了防止准那么与制度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还应加快修订?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使之局部内容与会计准那么尽可能匹配。

  (二)加快建设运用会计准那么的内外部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源头上遏制企业会计造假的最好方法。加强企业的内部监控主要包括: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优化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运作程序;建立先进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使获取实时信息成为可能,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响能力;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确保内控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三)完善会计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需要加快国内市场经济的开展,较为成熟的市场是进行准确会计职业判断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需要广阔会计人员从传统会计观念中转变过来,认知资产负债表不再是对过去经济业务事项及其结果的描述,而是对将来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的现时状态及应承当的偿债风险的反映。(四)公允价值的运用选择要有适度的灵活性对于金融工具等明确规定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查询活泼市场价

  格确定公允价值;对于其他无法取得确切证据说明公允价值可以持续可靠取得的资产,准那么规定可以采用账面价值计量的,那么不应勉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对于同一会计事项,不能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如同一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能局部采用公允价值、局部采用账面价值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对公允价值的取得,需要企业各部门共同配合,做好根底工作,取得可靠证据来证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五〕加强会计监管新准那么对会计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应其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财政、审计等监管部门的同志一方面要加强学习,一方面要加强监管,确保新准那么得到正确地实施。

  

  

篇十四: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困难和建议

  作者:李颖赛来源:《经营者》2018年第22期

  李颖赛

  摘要随着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颁布,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进入倒计时阶段,同时也会遇到一系列问题。本文试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基础上分析政府会计制度的背景与现状,以及实施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可能遇到的困境等问题,为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财务改革建议

  根据财政部(财会〔2017〕25号)文件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本文就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认知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在推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

  (一)从政府会计制度的发展史看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政府会计制度体系经历了初建阶段、逐步发展阶段、改革探索阶段、改革全面展开阶段等几个阶段的演变。而我国现行会计制度标准体系基本上形成于1998年前后,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国有园林与苗圃会计制度(暂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2010年以来,财政部为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先后对以上部分会计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出台了各个行业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本上满足了现行部门预算管理的需要。但是因为现行会计领域多项会计制度并存,体系繁杂、内容交叉、核算口径不一,造成不同部门、单位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同样的业务,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标准不同、会计政策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从而导致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较低。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现行会计制度标准体系必须改革。

  (二)从现实的政府会计工作看改革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大改革举措,2014年新修订的《预算法》对各级政府提出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新要求。由于现行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以提供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决算报告为目的,无法准确、完整地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家底”以及政府的运行成本等情况,难以满足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报告的信息要求。因此,为使政府会计工作能够提供符合《预算法》要求的财务报告信息,必须改革现行会计制度标准体系。

  二、政府会计工作的现状

  (一)政府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配备不当,造成会计岗位混乱,不相容岗位不能有效分离。有的单位的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除出纳一人外,其会计主管、记账、复核、

  凭证填制均由一人兼任;还有的出纳、会计由一人兼任;更有甚者,由于编制管理的限制,有的单位没有专职的会计人员,会计工作由办公室人员兼任。此外,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

  (二)财务信息披露不全面

  目前,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政府会计信息往往只反映当期实际支出、财政收入及预算执行情况,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隐性债务,对于应承担或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固定资产使用效益、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等未能有效披露。

  (三)内部控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合理和执行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当前,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不相容岗位不能有效分离以及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其无法有效执行等。

  (四)制度执行不到位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还有部分单位制度执行不到位、新旧科目衔接有出入,如应付职工薪酬科目部分单位还未启用。政府经济分类科目使用不规范,不能严格按照经济分类科目的注解去使用,前后会计期间业务处理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方面存在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遇到的困境

  (一)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单位的财务人员依据现金或者银行存款支付作为判断支出行为的标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然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彻底颠覆了这种理念,当前的情况是无论是财务人员还是单位领导对于政府会计改革的不可逆转性和紧迫性没有清醒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忙于应付当前的日常工作上。政府会计改革表面上看是记账方式的变革,是业务问题,本质上却是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根本性变革。

  (二)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编制管理的限制,不少单位的财务往往作为办公室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没有专职的财务人员或者配备的财务人员没有会计基础知识,从而出现财务人员的知识相对老化、知识结构普遍单一、专业能力不强等现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采用简单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而政府会计改革要求采用双体系核算,特别是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会计信息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人员对业务本身的熟知程度和自身的专业判断。

  (三)财务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IT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因而单位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也必须与时俱进。由于管理基础、人员素质的固有限制,不少单位还只是“脱离”了纸质账簿、实现会计电算化而已。熟练掌握财务信息化技术的人员较为稀缺,财务人员每天埋头于日常事务处理,再加上专业知识陈旧,日常又鲜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往往对财务信息化技术无所适从。

  (作者单位为漯河市人民防空指挥信息保障中心)

  参考文献

  [1]

  戴柏华.认真学习贯彻《政府会计准册——基本准册》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J].财务与会计,2016.

  

  

篇十五: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谢升艳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年第11期

  摘要:为适应时代变化,我国政府会计开始改革以便满足发展需求,政府会计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综合报告制度。本文就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会计改革;存在的问题;对策

  引言

  新的改革策略希望改变单一的预算会计,将预算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以获得高效率的政府会计系统。政府会计主要负责确认政府工作记录和相关计量工作,进行国家资源、国家资产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政府会计需要了解财务管理、计划落实等实际情况并进行分析。财政和行政都包含在政府会计,政府会计受人民委托和监督。

  一、改革现状

  新的会计改革方案提有许多创新之处。例如,我国传统预算会计系统将不再使用,改为综合性会计系统。新的改革措施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财务需要,并制定相关准则。政府会计改革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政务的公开范围比起之前扩大许多,但新的改革措施并不十分完善,政府会计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传统会计系统已经无法适应现代财政预算的需要,预算会计通常只能起到事后管理问责的作用,无法提前预防。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是根据国际政府会计的改革模式再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在这样的改革方案下,我国政府会计系统能够更好地跟进国际趋势,满足自身需要。

  二、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失准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仍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这是改革过程中较为主要的问题。我国政府会计制度存在不规范,会计报表不全面等问题。政府会计改革目标通常分为三个部分,从初级目标到中级目标再到高级目标。目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太过于关注总预算,太过于强调满足上级政府的会计需求,只在宏观层面给予关注和重视,而对于会计制度与会计工作相关的人员等微观方面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二)会计体系与财政改革不一致

  从当前情况看,虽然会计改革工作一直在进行,但是仍然没有出现一个明确的标准体系。随着政府部门的预算编制和制度改革不断地深入,相关部门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配合管理。预算会计仍然缺乏一定的明确性和规范性,会计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保障。从当下的预算制度可以看出政府会计管理方面缺少专业性强的会计工作人员,因此实际的会计工作缺少专业性。目前预算会计缺乏对资金流动的完整记录,记录不完整就无法精确反映资金流向和预算活动。政府会计工作陷入比较混乱的阶段,主要是各方面没有协调统一好。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不规范,相关部门需要给予重视,采取有效行动,对收入制度、预算编制等采取统一的管理。目前在政

  府会计改革过程中缺少专门的工作人员去执行改革管理工作,因此会干扰到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另外会计信息需求得不到保障,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反馈,使政府会计改革变得困难。

  (三)思维固化

  目前政府会计工作人员仍然是未改革之前的那一批人,工作人员早已养成了多年以来的工作习惯,更加熟悉传统的预算系统和工作流程,思维有了一定的固化,对于新的改革措施难免接受能力有限,存在抵触心理。另外,工作人员对于改革过程中推行的新的预算系统还不太熟悉,缺乏专业知识和了解,政府会计改革遇到的难题之一便是如何打破工作人员的固有思维。

  (四)财务报告缺乏透明度

  政府财务工作的公布有利于提高工作信息透明度,政府需要向公众提供更为精准的报告,报告需要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从目前的会计工作可以看出,政府会计工作部门提供的财务报告不全面,成本分析不明确,公共资产没有明确的记录,没能充分反映政府的耗用资产和运营成本,实际的收支信息也不明确,报告信息的编制存在不足。近年来,我国政府参与的基础建设、大型工程等项目不断增多,如果没有先进的改革理念将会拖慢政府的发展脚步,目前会计改革过程中仍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改革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有效地完善和监管,也不利于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制度的建设。政府财务报告公开程度较低,很多政府报告公众都无法在官网查到,政府工作缺乏公众的监督,影响公众的知情权,使政府的公信度下降。政府是替人民管理公共资产以及管理公共事务,需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因此政府会计需要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信息,提供较全面和完整的数据。但实际上,政府财务情况得不到全面反映,一些国有资产的处理情况没有明确,公共资产的实际使用率没有标明,政府负债情况不清楚,影响政府信誉和管理方式。

  三、改革对策

  (一)充分明确目标

  政府应组织培训,针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程度,尽快适应改革措施,尽量熟悉新的会计系统,尽快改变心态。在新时代,我国要紧跟国际的发展趋势,不断发展新理念,结合国情,提出创新性的改革。政府会计改革需要在制度的规范和指导下进行,因此政府会计的改革任务首先是明确改革目标,确定目标后才能更有针对性开展改革工作。与此同时,相关部门需要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促进政府会计的工作不断专业化和规范化,以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全面化和透明化。

  (二)权责发生制

  新的会计预算系统取代传统会计预算系统有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建立权责发生制是为了能够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统一工作准则,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将工作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担当。政府需要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促进工作人员转变工作思想理念,学习先进的工作方式,充分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推动改革进行。权责发生制的合理运用能够促进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政府会计工作需要进一步规范制度,完善财务报告,另外,政府会计相关工作部门需要清楚自身的工作使命,在实际工作中明确权责分工,部门之间需要有效的互动交流,尽快熟悉新的会计工作体系。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会计工作体系,促进改革的推进。

  (三)加强监管

  我国政府的会计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坚持政务的公开,提升财务报告的质量,健全相关法律,针对改革过程中的一些违规问题进行惩戒。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应当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在监管下更好的完成财务报告,反应出真实的政府财务情况,提升政府会计改革工作的规范性。

  

推荐访问: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 会计制度 新政府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