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生活阅读答案五篇(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3-02-14 18:00:07 浏览数:

生活阅读答案1  同是一个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却用泥制的土杯子喝水。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  水,本来没有任何差别。差别就在盛水的器皿。  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生活阅读答案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生活阅读答案五篇(精选文档)

生活阅读答案1

  同是一个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却用泥制的土杯子喝水。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

  水,本来没有任何差别。差别就在盛水的器皿。

  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

  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甜美。从沙漠中走来的疲渴交加的旅行者是最知道水的滋味的人。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荫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的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样需要水。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1、差别就在盛水的器皿。句中水与器皿各指什么?

  2、文章写旅行者、农民和牧羊人喝水的感受都独立成段,能不能删节或浓缩?为什么?

  3、读完本文,你认为应当怎样生活?

  4、那个坐在绿荫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水壶的人,为什么品不出水的甜美来?

  参考答案:

  1水指生活 器皿指对待生活的方式和态度。

  2不能 这样写是为了强调说明怎样才能了解水。

  3只有经历考验才能品出生活中的滋味,所以要活得有滋有味就需要像从沙漠走出来的旅行者在田地里耕种的农民一样,为达到目标而付出劳动,为自己的追求付出汗水。

  4因为他不像旅行者牧羊人和农民那样需要水。

生活阅读答案2

  低碳与城市生活(张华)

  ①低碳经济更需要城市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需要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②丹麦哥本哈根市是城市绿色能源和绿色出行的典范,市民摒弃汽车,习惯用自行车或地铁等环保方式出行。哥本哈根以其风力发电出名,城市内共有5600座风车,为丹麦提供了l0%的发电量。

  ③瑞典马尔默是“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区,住宅区供暖空调利用海水和地下水能量,市内交通重点在于推广使用自行车,多条公共交通线路将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地带连接在一起,便利出行。马尔默已成为世界上不多的100%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市镇。

  ④加拿大温哥华鼓励采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连垃圾压实机都采用太阳能为动力。温哥华限制建私人停车场,且停车库与住宅分开销售,以此鼓励居民多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自行车。

  ⑤由此可见,低碳生活宜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国家、城市的不同能源特点选择合适的低碳生活能源结构、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模式,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⑥与低碳生活友好的电力来源可以是当地的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并且选择高效用电设备。

  ⑦人类活动需要交通工具,而交通工具也是能耗和排放大户,汽车的燃油只有13%用于牵引,另外87%被发动机本身、等红绿灯或者塞车所损耗。同样,选择交通工具也非常重要,乘坐出租车碳的排放量是坐公共汽车的7倍,是乘地铁的14倍。由此看来,城市的交通规划和人们的出行习惯也会影响碳排放。从能源消耗来讲,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更有利于减排。

  ⑧城市建筑能耗占城市用电的三分之一,建筑采暖空调、照明、办公设备等用电量大。工作场所尽量采用自然光和少开灯,夏季空调温度不要太低而冬季供暖室内温度不要太高等良好的工作习惯将减少建筑用能。

  ⑨借鉴国外城市发展经验,培育城市居民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文②③④段运用 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的观点。(3分)

  小题3:选文第⑥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品味选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响应低碳生活的一些做法。(勿与选文内容重复)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第①段内容或第⑨段内容。(意近即可)(2分)

  小题1:事例论证(1分) 低碳生活宜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国家、城市的不同能源特点选择合适的低碳生活能源结构、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模式,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意近即可)(2分)

  小题1:不能。(1分)第⑥段起到了过渡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流畅(意近即可)(2分)

  小题1:略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可以从开头、结尾来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从开头“低碳经济更需要城市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需要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或结尾“借鉴国外城市发展经验,培育城市居民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作用围绕中心论点来分析。②③④通过“丹麦哥本哈根市、瑞典马尔默是“明日之城”、加拿大温哥华”等事例论证了“低碳生活宜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国家、城市的不同能源特点选择合适的低碳生活能源结构、城市交通规划和出行模式,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这一观点。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本段主要作用为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低碳生活友好的电力来源可以是当地的核电、水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启下:选择高效用电设备。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根据文章的观点“低碳经济更需要城市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需要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或结尾“借鉴国外城市发展经验,培育城市居民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来谈谈自己响应低碳生活的一些做法即可。示例:不使用卫生筷、多步行上学、节约用纸、一水多用、多使用环保袋等。

生活阅读答案3

  我的小学生活

  (1)我上小学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说起来很遥远,几乎是一个空白,但有几件事,至今记忆犹新--

  (2)先说打架。我生性是外温内热,*常少言寡语,对看不惯的事便要说便要骂,憋急了还会动拳头一次姐姐被同学欺了,我不顾一切就去和他打架,谁赢谁输已经记不得了,甚至和我打架的同学叫什么名字也忘记了,只是后面的事是记得清清楚楚的:有人把我们打架的事报告给老师,和我同姓的老师把我叫去,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我骂了个狗血喷头,这还不算,他又用食指狠狠地在我头皮上锉,我头皮发胀发麻,疼得眼泪不住流了出来,可我没哭,更没有认错。

  (3)再说逃学。夏天很热,太阳黄黄地晃眼,我就逃学,去稻田里掏螃蟹。那时候田里螃蟹很多,田埂边有蟹洞,只要看洞口的泥土颜色是不是新鲜就知道里面有没有螃蟹了,我钓鱼不行,掏螃蟹还是很得手的,没用多少时间,就掏了一串,怕也有十几只吧,然后就摆渡过了四叉河,走一个多小时,到泰南镇上玩,中午没饭吃,当然也不可能有零花钱,就拿一串螃蟹换两个烧饼,算是午餐。这事父母不知道,还以为我上学读书了,后来校长家访告了状,不过,父母并没有责备我,连一句话也没说,因为我念小学时的成绩一直很好。

  (4)偷书看也是在小学的事。因为家贫,除了学校发的两本书,连一张纸片都没有,而我家的邻居是个地主,老太太嘴巴很啰嗦,老头比较严肃,却有一点书生气,他们的两个儿子是村里仅有的读书人,家里就有不少的古书,我在他家玩耍时看见,出于好奇,就拿(偷)了一本《列国志演义》回家看,小学的我居然也把这本书生吞活剥地啃完了,而且啃得津津有味,其实这也是我生*所看的第一本文学著作,我对文学的爱好就是从看这本书开始的。

  (5)有了第一次偷书看的乐趣,后面就一发而不可收了。那时的农家孩子是不可能不干活的,我放学回家书包一丢就出门,主要是挑草沤肥什么的,所以也不可能在家里看书,晚上是早早就睡觉的,因为连煤油灯也是要节省了用的,可是对偷来的书又急不可耐地想看,便动了个坏主意我的课桌很破很旧,桌面蛀蚀不堪,我就用小刀剐了一个洞,是上课时装着听课的样子,实际上在偷偷地看书,所幸的是老师始终没有发现这个秘密,也没有哪个同学打小报告。于是我在邻居家偷了一本看完了还回去,然后再偷一本始终只拿一本,所以老先生一直没有发觉

  (6)小学的生活无疑是贫苦而单纯的,但并不觉得乏味,即便穷,也过得无忧无虑,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吧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起来既好笑又有些心酸:一次父亲给人家装豆饼(做肥料),我剥了一块啃了吃,那个香啊,至今还在口舌盘旋

  1.根据上下文,推测一下第四段加点的两个词语的含义。(2分)

  ①生吞活剥:

  ②津津有味:

  2.本文围绕我的小学生活,选取了哪几件事来写?请加以概括。(4分)

  3.第三段写到作者小时候逃学去掏螃蟹,家长为什么没有责备他?你怎样看待这件事?(2分)

  4.文章最后一段说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起来既好笑又有些心酸,为什么既好笑,又有些心酸?(2分)

  5.本文写到作者所看的第一本文学著作《列国志演义》引发了他的文学爱好。你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文学作品吗?书名是什么?你为什么会记得它?(3分)

  6.在回忆小时候的几件事里,重点写了偷书看书这件事。今天,我们已不需要偷书看了,假如作者此时来到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2分)

  参考答案:

  1.①对书中的内容不十分理解。②形容十分有趣味。

  2.与同学打架、逃学抓螃蟹换烧饼、偷书看书、吃豆饼

  3.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他父亲母亲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好就一俊遮百丑,连逃学的事也不加责备,不进行教育。

  4.好笑:将作肥料的豆饼当食物啃了吃。心酸:小时候的生活太艰难了,想起来感到心酸。

  5.(略)

  6.(略)

生活阅读答案4

  阅读《低碳生活》,完成下列各题。

  低碳生活

  ①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恶果。如果碳排放量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这绝非危言耸听。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遏制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②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

  ③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的“碳”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被评为最环保国家的瑞士,不仅大量应用了水利发电,而且公共交通设施发达,铁路得到广泛应用。挪威法律规定,砍伐树木后,限期之内必须补种幼苗。芬兰的能源利用结构十分合理,可再生能源已经占整体能源利用的25%,是欧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其实“低碳”不仅仅是*的事情,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一样可以做到“低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几项小建议,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等

  等。一个人或一家一户的节能行动“减碳”的效果虽然有限,但全国每个人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效果就会非常惊人。比如: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10%。每户每年可因此省电45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千克。如果全国1.8亿户城镇家庭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省电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

  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福子孙万代,是人类共同的夙愿。为了实现这个夙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握自己,让低碳生活从每一天做起。

  1.阅读第①段,说说我们要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的两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③段,说说画线句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③段,指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从哪一方面说明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的?

  【材料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按照该议定书,缔约国要按比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控制温室效应的行动。

  【材料二】

  环保志愿者小于积极响应“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号召,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或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同事们传输文件,少用或不用传真、打印机,而且办公室几乎每张纸都做到了双面打印等等,这样不仅节省纸张、节约能源,有效地控制这些环节的碳排放,还可以避免吸入复印机、打印机工作时产生的有毒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恶果;如果碳排放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

  2.全国每个人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减碳效果就会非常惊人。

  3.从世界上许多国家积极推进低碳方面来说明;从个人可以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方面来说明。

  (意对即可)

生活阅读答案5

  主动拥抱生活

  俞敏洪

  ①有的人一辈子活得充满快乐、惊喜和收获,而有的人却活得充满*庸、无聊和失败。主动拥抱生活和被动接受命运,是这两种人的分水岭。

  ②在美国工商管理学院的入学能力测试GMAT考试中,语法考试有一个特点,就是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对错考试。在一般的英语语法考试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都被认为是正确的表达,但在GMAT考试中,假如一句话能用主动语态来表达而用了被动语态,就算是绝对的错误。比如说“作业被我做完了”一定要说成“我把作业做完了”才对。只有当实在找不到主动者时才能用被动语态,如窗户破了但又不知道是谁打破的,才能说“窗户被打破了”。

  ③这种考试中对主、被动语态的敏感区别,背后隐藏了一个重大的命题,那就是参加考试的人面对所发生的事情是用主动思维还是用被动思维的区别。一个习惯于被动思维的人会不自觉地用被动的方式来回答问题,而一个拥有主动思维的人则时刻会考虑主动地解决问题。凡是拥有主动心态的人,都比较容易成为出色的管理者。所以GMAT考得不是纯粹的语法问题.而是在语法背后隐藏的一个人的心态问题。

  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被动的生活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一种行为无意识。我们像牛一样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牵着鼻子向前走或原地转圈子,但由于被牵的太久了,就忘了我们是被牵着鼻子在生活,有时候不被牵着还感觉不舒服。我们每天晚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电视机所消耗了,我们打开电视不断地换着频道,很少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有意义的节目,一晚上的宝贵时间就这样被浪费掉了。到最后很多人都得了电视被动症,在电视上学不到任何东西,离开了电视又活不下去。

  ⑤主动,要求我们拥有一种积极的心态,我们天天喊着要改变生活,要取得成功,但一个被动者是不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

  ⑥当你发现自己陷在一种无能为力的生活境地时,你首先要有勇气走出这种生活,而走出这种生活又需要你放弃原来的既得利益和习惯。人最坏的习懒之一就是抱住已经拥有的东西不放,其实一个人只要舍得放下自己的那点小天地,就很容易走进宇宙的大世界。有的人一辈子活得充满快乐、惊喜和收获,而有的人却活得充满*庸、无聊和失败。究其原因,主动拥抱生活和被动接受命运,是这两种人的分水岭。

  (选自《青年文摘·彩版》)

  12.为什么主动拥抱生活的人,活得充满快乐、惊喜和收获?(3分)

  13.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3分)

  我们像牛一样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牵着鼻子向前走或原地转圈子,但由于被牵的太久了,就忘了我们是被牵着鼻子在生活,有时候不被牵着还感觉不舒服。

  答:

  14.第①段的内容在文章的结尾段再次出现,有何作用?(2分)

  15.本文传达出比较积极的生活态度,你从中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发,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体验来谈一谈。(4分)

  答:

  参考答案:

  12.因为主动拥抱生活的人,有积极的生活心态,他们容易从小我的天地走进宇宙的大世界,从而拥有成功。或:因为主动拥抱生活的人拥有主动的思维,时刻会考虑主动解决问题,从而更容易取得成功。(3分,答案前部分是原因,后部分是结果,只答其一给2分;原因只抄题干,给l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13.运用比喻论证,借助“牛被牵着鼻子走”的状态形象生动地论证了多数人处于一种行为无意识的被动生活状态中。(3分,答比喻论证效果的给2分,结合例子分析效果给1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14.作用:首尾呼应,强调文章观点。(2分,答一点即可给满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15.示例:从中受到启发;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主动地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上,我不够自觉主动,总是等老师安排了作业我才想到要去翻开书本,从没想到要自觉主动地看书做练习,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想我应该化被动为主动,时刻让心中有股内驱力,这样学习才能进步。(4分,谈启发得2分,能联系实际得2分,语言流畅,言之有理即可)

推荐访问:答案 阅读 生活 生活阅读答案五篇 生活阅读答案1 别让垃圾快乐毁了你的生活阅读答案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