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9篇

发布时间:2022-09-25 08:00:06 浏览数:

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9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精选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培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

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9篇

篇一: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培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按照市农业局“强基础、兴产业、促脱贫”的总思路,特制定精选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培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持,以项目为载体,加快培育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二、目标任务 (一)对接一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经营优势,引导促进其一对一的对接到村,切实建立村企、村社间的生产、加工、销售、市场联系纽带。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进村联户建基地搞项目,投资开发农业特色产业,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订单农业等。对实质性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给予政策倾斜,优先安排政府财政项目,落实相关奖补政策。

 (二)壮大一批合作组织。大力支持贫困村建设生产、经营或服务类专业合作社,帮助其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辐射带动贫困村特色产业壮大发展和贫困户主导产业持续增收,脱贫不返贫。对纳入帮建的专业合作社,实行“五帮五促”。贫困村要从主导

 产业发展需要出发,积极建立、引进和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对本村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组织在扶持政策上给予倾斜。

 (三)扶持一批主导产业。要精准掌握贫困户发展农业主导产业脱贫致富的详细情况,理清贫困户发展的产业类型、项目、品种、规模、方式、投入标准、建设时间、预期收益等,算好生产账、投资账、效益账,实行一户一策,力求通过扶持贫困户发展主导产业,能够脱贫致富不返贫。

 (四)培育一批实用人才。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主要载体,通过多种培育方式,对符合职业农民培育条件的贫困农民进行实用技能定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优先满足贫困村的需要,指标到人。重点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一二三产业融合创业等新型职业农民。力争每个村民小组有一个致富带头人、有一名技术能人,每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五)组建一批服务团队。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组建专家团队、技术指导员对贫困村、贫困户一对一指导,促使贫困村、贫困户依靠科技脱贫致富。专家团队和技术指导员从制定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贫困户主导产业发展计划开始,就要介入指导,在规划、建设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实行全程指导、跟踪服务。

 三、实施步骤 此次活动从 XX 年 1 月底开始,至 XX 年 5 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开展。

 (一)宣传发动阶段(1 月下旬至 2 月中旬)

 1、成立第六轮“三万”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2、分级展开培训,使工作组干部深刻领会和掌握中央、省、市各级扶贫开发的重要精神、重大部署,尽快熟悉农村政策,知晓新一轮“三万”活动的工作任务及要求。

 3、1 月底,深入村组和农户,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宣传党的政策,组织发动群众,开展“送温暖”活动。

 4、制定办实事方案。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选好办实事的主要内容和项目,制定培育主导产业等办实事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 月下旬至 5 月 20 日) 在确定办好实事内容和方案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扎实开展办实事活动。

 (三)总结阶段(5 月 20 日至 5 月底) 各单位、工作组写出工作总结报告。开展总结评议活动。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培育主导产业”是办事处 XX 年“三万”活动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由办事处“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全处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工作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检查督办和日常工作,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完善工作机制。活动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各责任主体要将其纳入目标考核,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强资金整合和政策宣传,确保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三)强化考核督办。“三万”活动领导小组责成督办组分阶段对开展活动情况循环检查督办,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农业产业化发展交流材料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部门大力支持和帮扶下,年初,我们确定了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和项目,调整了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建立了党政联席会成员帮扶专业大户工作制度,落实了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由主要领导包干负责的工作举措,使我镇农业产业化工作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一、立足自身优势,确立主导产业 镇地处城区,城郊优势明显,经过历任领导共同努力,全镇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蔬菜生产已初具规模。根据这一实际,我们将这三个产业作为我镇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依靠专业协会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年全镇畜禽、水产和蔬菜三大产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镇蛋鸡存笼量达 118 万只,比上一年 56.3 万只净增61.7 万只,增长 109.6%;生猪生产量为 5.77 万头,比上一年 4.8 万头净增 0.97 万头,增长 20.3%;水产品产量 2504 吨,比上一年 2038吨净增 466 吨,增长 22.8%;蔬菜产量为 13934 吨,比上一年 12038 吨净增 1896 吨,增长 15.7%。与此同时,全镇专业大村不断涌现,蛋鸡养殖过 30 万只的有,过五万只的有、、、、、社区等;、、、等村也相继成为蔬菜专业村;、、、等村成为了水产专业村;、等村成为了生猪生产专业村。

 二、培育专业大户,加快畜禽小区建设 培植大户和建设小区能激活民间资本,能带动千家万户,产生“一龙带九蛟”的辐射效应,同时培植优势产业的基础也就是培育专业大户和加快小区建设,年我们把培育专业大户和加快小区建设作为

 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抓手,通过领导帮扶、政策促扶、服务助扶、督办跟扶等措施,帮助它们上项目、扩规模、提档次、上水平、全镇扩建了村、社区畜禽养殖小区;新建华联禽业十万只蛋鸡养殖小区和双孢菇基地;改造了和脚盆地连片水产基地;全面启动了华盖牧业和程从元猪场的扩建工程。全镇实现养鸡专业大户十万只以上的一户、两万只以上的 11 户、一万只以上的 28 户、五千只以上的 59 户;养猪专业大户千头以上的 18 户、五百头以上的 37 户,两百头以上的 66户;养鸭过万只的大户 1 户;食用菌生产专业大户十万斤以上的 24户;养殖专业大户经营水面 100 亩以上的 13 户,小龙虾养殖过百亩的大户 2 户,大棚菜五亩以上的大户 21 户。

 三、鼓励村干部创业,推进产业化进程 去年我们把鼓励、支持村干部带头创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来抓。通过村干部带头创业,营造全民创业氛围,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村是我镇的边远贫困村,该村支部书记魏红专同志于 XX 年带头饲养 1500 只蛋鸡,并在县委工作组的帮助和指导下,成立了村畜禽养殖协会,积极运用“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畜禽生产,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去年该村蛋鸡养殖规模达 5 万只,专业养殖户 20 多户。村、李堰村、方塘村等村支部书记冲破地域界限,自主创业,合伙投资 30 余万元,连片建成了60 个双孢菇生产大棚,在他们的带动下,极大地推动了我镇食用菌的生产;村党支部书记占新启,根据市场行情,带头养殖生猪,年当年出栏生猪近 600 头。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村生猪发展迅猛。同时,在今年初的全镇总结表彰大会上,对一批带头创业的村干部给予表彰,并确定了三名自主创业的村干部在总结表彰大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四、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创业环境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产业部门和社会群体,同时农业是弱质产业,其发展受市场、自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上我们注重质量,不断优化环境,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订了激励政策扶持引导。二是对新上项目全力支持,大员上阵,全程协调。三是适时组建专业协会,发挥协会的市场优势。去年我们新组建了食用菌协会,并充分发挥了专业协会的作用。四是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切实解决好项目建设的土地租用问题等。通过狠抓这四个方面的工作,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的服务质量,优化了农业产业化企业创业的环境。

 今年农业产业化工作,我们将继续在四个方面做文章。一是抓住主导产业,扩规模、创名牌。今年,我们将重点打造“”牌无公害蛋鸡品牌,积极引导各专业户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把现有的传统优势转变成富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优势。二是引导全民创业,抓大户、树典型。继续鼓励和扶持村干部、党员带头创业,根据各地优势,因地制宜,力争再发展各类专业大户 100 户。三是狠抓招商引资,擂项目、昂龙头。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项目扶持,抓好华盖牧业和程丛元猪场的扩建项目。四是发挥专合组织作用,抓服务,强效益。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切实解决产业经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创优发展环境,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篇二: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县横渡镇片区综合开发项目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建设方案 一、项目区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 横渡镇位于石台县东北部,东邻七都镇镇、北接仁里镇,南连祁门县、本县大演乡、西靠县城,总面积 174 平方公里。辖 7 个村,78 个村民组,2510 户,9500 人,其中,农业人口 8702 人,劳动力人数 5523 人。项目区覆盖横渡村、河西村、香口村三个行政村。

 2、产业发展现状 横渡镇土地总面积 174 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 22 万亩,占全镇总面积 78%;耕地 4317 亩,占全镇总面积 6.86%;森林覆盖率 78%。全区现有经果面积 3000 亩,茶园面积 5862 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山芋等,经济作物有李子、茶叶、毛竹等。是典型的林、茶、果兼作区。

 项目区覆盖横渡村、河西村、香口村三个行政村,1344 户、4730 个人口。面积 51.6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120 亩。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项目区内以李为主的经果和茶叶产量大幅度上升,现有经果 2000 亩,形成了以“石桥步”为核心的“十里花果长廊”,所产“石桥步”牌水果在周边小有名气,已成为当地的主

 导产业。被列为安徽省“百镇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入选全国扶贫开发百例典型,同时还先后被确定为安徽省生态村、安徽省特色林业(水果)产业村和石台县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项目区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农业生产水平相对滞后,农田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土地综合利用率低,部分果树品种老化、产出率低,极待改造提高,同时还存在着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薄弱,站房破旧,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从而使科技进程缓慢,普及率低。

 3、项目建设优势条件 拟定于在横渡镇“十里花果长廊”核心地带横渡村、河西村、香口村建设,位于镇政府周边地区,现有果园面积 2000 亩,是我县规模较大的果园基地,发展特色经果产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一是发展时间长,规模较大。早在 90 年代横渡镇确定了“以经果为主导产业,积极做大做强特色养殖、经果等特色产业,创立品牌、统一包装,开展无公害认证等,成立了经果专业合作社,通过技术服务、开拓市场等推动石桥步水果发展,果农收益逐年提高,发展积极性高涨,生产面积逐年扩大,果树新品种不断更新,建成了名副其实的“十里花果长廊”。截至 2010 年底,项目区已发展桃、李、梨、杏等经果林面积 2000 亩,年产 2000 多吨水果以个大、肉厚、味美而畅销省内外,仅经果林一项,户均收入都在 3000 元以上,经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在产业发展中有的

 还在果林里套种蔬菜,效益则更加明显。

 二是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项目区位于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石台县,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石台县,属亚热带季风润气候区,全年气温高气候湿润,四季明显,无霜期长,年均气温略高于 16℃,无霜期 234 天,年均日照时数 1731 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 105 千卡/cm2 ,年降雨量1600-1800 毫米,全县属典型的土石山区,加之项目建设地位于鸿凌河两岸,光、热、水条件优越,非常适宜干鲜果树、茶叶的发展。

 项目建设地远离县城,远离村落和工矿企业大气、水质、土壤未受污染,林果植被率高,形成了山青水秀的好风光,生态环境优美,是建设生态园的理想地带。

 三是果品质量高,销路通畅。项目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当地果品生产起步早,1987 年开始成片发展桃、李、梨、杏等经果,果园发展遍及每个农户,果品给农民带来的效益惠及每个家庭,所有果农已积累了一套科学化管理的技术措施,所产的果品香、脆、甜而倍受消费者好评,年年都能以全县的最高价销往南京、安庆、池州、铜陵等地,市场销路一直看好,果品销售市场广阔,果农的生产积极也随之增强。

 四是交通通讯设施便利,信息灵通。项目区与 S325 线省道相连,距县城仅有 10 公里,交通便利,加之已开通移动和程控电话,这些都为果农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快捷的生产销售信息。随着石台县城东扩和旅游开发和建设,这里将成为石台县旅游、度假、休闲的人口聚集之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二、建设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果业生产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果业生产的需求,加之广大消费者对果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及果业生产管理部门也加大了果品生产安全的监管力度。近年来,我国特色果品快速发展,栽培面积、生产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不断增加,出口也逐年大幅度增长,部分产品甚至供不应求,初步形成特色果品产业化生产基地。经果业在推动农民致富、保障市场供应、调节市场物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横渡镇是石台县果业大镇,果品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果业产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举足轻重。由于区域环境和地理条件的限制,造成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发展缓慢,经济基础较薄弱,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产业化程度仍很低下。

 主要表现为:组织化程度低,经营规模小;品种结构不合理,区域特色不突出;果园基础设施差,水、路、电、场不配套;科技管理水平低,比较效益不明显;产品质量档次低,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差,市场占有份额小。加之果品的季节性上市及不耐存贮的特殊性,在果品集中上市时间,出现了产品卖难现象。由于保鲜和运输等因素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果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而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可以促进横渡镇发展“石桥步”经果、茶叶等特色产业,解决发展过程中产业不大、资金不足等问题。

 项目的实施,加强良种推广,推行无公害水果产品标准化生产,开展产业化经营服务,提高广大种植户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石桥步水果及其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农户组织化程度和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实现一村一品的集约经营,壮大了产业经济,推进了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石台旅游业的日益红火,横渡镇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推出了集游园采果、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游项目,春天桃李芬芳令人流连忘返,夏天果压枝头叫人爱不释手,河西村成为都市居民览田园风光,睹乡村新貌,品农家特色的好去处。

 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快横渡镇以李、桃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升级,形成拳头品牌,打造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对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发展都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项目的推进,将推动发展以“石桥步”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使当地群众年人均增收 795 元,实现脱贫致富。

 三、市场分析及风险防范 1、市场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对水果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水果消费在整个食物消费中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从城、乡居民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居民水果消费增幅和增速均高于城镇居民,水果在我国食品消费中的份额呈逐步上升趋势。绿色、有机、无公害果蔬正成为国内大多数消费者的首选食品。但由于化肥、农药激素的无节制应用,使水果的农药残量超标,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水果成为市场的热销水果产品。

 石台乃至池州的水果市场应主要靠外地供应,而目前最具地方特色的苦李、桃等水果,规模小、产量低,产品供不应求。近年来,随着石台县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张和旅游热的兴起,来石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口流量也会相应增大,本地市场供应就显得脆弱和不匹配,现有的生产规模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急需发展。

 本项目大力培育优质绿色天然水果,推广优质特色类水果,带动周边种植户,形成区域性规模,降低整体产业的经营成本,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强化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组建专业合作社,采用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规模化、集约型生产,通过与县农技部门联系,聘请专家技术指导,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工作,给予种植户以种植前、培育中、采摘后全方位支

 持,为种植户在技术,肥料、药物提供、储藏包装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上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组织化程度、进行产业化推进,生产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已成为当今消费潮流,无公害产品供不应求,产品开发市场前景广阔。

 本项目在技术、资源等多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石台旅游业的热的兴起,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已成为石台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我县经果林面积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将为我区果品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2、风险因素分析 市场风险:我国水果行业已经形成了长期存在的、基本完善的市场。但是,市场并不是很稳定,在一定的时期会出现价格的波动。本项目以石台及周边地区市场,一旦产品处于饱和,或产品质量下滑,产品市场可能会受到冲击,造成产品滞销或价格下跌,收益也会降低,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病虫害风险:水果的商品价值容易受到病虫害以及天气的影响,危害树苗的病虫害种类繁多,每年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时期也不尽相同。每年的天气变化都有不可预测性,一旦发生,技术和人力有时候也是束手无策,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果苗疾病防治工作和预测资本投入的难度,致使项目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管理风险:项目属农副产品类,在种植,采摘、储藏等方面管

 理要求细致,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损失,严重时遭致产业开发失败。所以,科学化的管理更有助于产业的健康成长和壮大,尤其是效益的提高。

 3、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项目实施中实行订单化种植,加强新技术引进和推广,加大对农户指导和培训力度,提高种植者生产技能、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同时结合本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生产优质产品,按照市场在产品价格的确定上采取了稳妥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到我国居民对水果的需求并没有因为近几年的经济危机而回落,反而有上升趋势,因此价格风险也不会太大。

 通过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生产,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以共同利益为纽带,将农民连接起来,形成种植规模化、加工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规避市场风险。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该项目的实施将会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带来巨大的收益,它是顺应了国计民生的发展形势,在宏观政策层面不具备较大的风险。

 四、项目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和目标 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和农村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增长这一重大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以现代化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消化、吸收、示范、推广为基础,提升山区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促进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将项目区打造集蔬果种植、畜牧养殖、科技培训、推广、示范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农业基地,农民增收示范园。

 坚持生态农业、低碳农业、循环农业发展原则,以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生态农业为根本,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措施,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打造“一村一品”为切入点,进行科学规划。

 通过组建果农合作社, 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改扩建果园基地 1800 亩,其中,新建 700 亩,改造 800 亩;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 300 亩。建设冷藏库、交易市场,完成果品初加工、仓储等配套设施建设;购置果园机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示范,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藏 、保鲜 等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推广 1000 人次。利用现有的石桥步精品水果品牌强化市场开拓、信息化建设,通过产业发展项目实施,实现产业增收 1250 万元左右,项目区群众年人均增收 795 元左右。

 2、总体建设方案 根据横渡镇目前产业发展现状,经过实地调研分析,计划在 2012年至 2013 年,在横渡镇横渡村、河西村、香口村共 3 个村实施。

 一是生态种植基地建设。引进优质品种、推广新技术,实施优果工程、改扩建果园基地 1500 亩,其中,新建 700 亩,改造 800 亩;实施茶叶提质增效工程、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 300 亩。

 二是强化产后处理加工。推进产业化经营,建设冷藏库 200 立方米、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完成果品初加工、仓储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交易大棚、仓库、办公及管理房等设施 2350 平方米;鲜果贮藏能力和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达到总产量的 40%。

 三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强生态农业基地及产品绿色、无公害认证等品牌建设工作,利用现有的“石桥步”精品水果品牌,以旅游观光开发为切入点,强化合作社建设,积极开拓市场,大力建设销售网络,扩大销售带动产业发展。

 四是提高组织化程度。组建果农专业合作社。购置果园机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藏 、保鲜 等实用技术培训、示范推广 1000 人次,使生态果园亩产量达到 2500-3000 公斤,优果率达到 75%以上,项目区群众人均增收 795 元以上,实现特色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均衡发展。

 3、主要实施内容及措施 ⑴ 横渡镇果农专业合作社建设。

 一是组建横渡镇 果农专业合作社 ,通过合作社将水果种植大户、果品经纪人和农业科技人员有机组织起来,引导发展具有独特品质、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果品品种,实施基地建设开展果品无公害、绿色认证,水果种植、储运、保鲜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市场信息交流等,不断提高生产技能和技术水平。

 二是依托现有的“石桥步”品牌做大做强,发挥品牌优势,加大产品包装设计、市场营销、宣传策划等工作,抢占高端市场,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产业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三是完善合作社配套设施建设,购置办公用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加强网络信息化等配套,及时收集发布市场信息;引导果农以市场为导向,确定种植品种和规模,实行“六统一”经...

篇三: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陕西省农业厅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 作者:

  日期:

 2014-07-26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2〕 54 号)

 精神, 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快我省现代农业发展, 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充分认识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龙头企业根植农村, 以农产品生产、 加工或流通为主业, 通过合同、 合作、 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 带动农户进入市场, 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 是保障农产品供给、 推进四化同步的重要支撑。

 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省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保增长、 调结构、 促产业、 带农户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截至2012 年底, 全省龙头企业 2108 家, 其中国家级 36 家、 省级 409 家。

 总体上看, 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依靠龙头企业支撑和拉动的关键阶段, 龙头企业发展成效直接影响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同时, 我省龙头企业仍然存在着生产规模小、 发展资金短缺、 加工水平低、带动能力弱、 经营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

 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增强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 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加快我省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二、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紧紧围绕保供给、 促增收两大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利益联结为纽带, 完善扶持政策, 强化指导服务, 切实增强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平。

  (二)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主导, 政府扶持。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 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进一步强化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

 二是坚持企业主体, 农民参与。

 强化龙头企业发展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深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紧密利益联结关系。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 扶大扶优。

 重点扶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 围绕优势资源, 培育一批规模大、 竞争力强、带动力好的龙头企业集团。

 四是坚持科学管理, 规范运作。

 完善申报推荐、 评审监测、 奖优汰劣等制度, 健全龙头企业管理体制机制。

  (三)

 主要目标。

 十二五末, 力争全省龙头企业数量达到 2500 家,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突破 500 家。

 龙头企业固定资产、 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龙头企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销售收入 10 亿元以上企业达到 20 家, 50 亿元以上的达到5 家, 100 亿元以上的达到 2 家。

 农产品加工水平大幅提高, 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 70%,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 1. 6︰ 1。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带动农户数达 300 万户,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户均增收 3000 元以上。

  到 2020 年, 龙头企业产值再翻一番, 产加销一体化格局形成, 基本建立比较发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 重点任务

 (一)

 突出高效多元, 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融资能力。

 发展资金短缺, 融资能力较弱,是长期以来制约我省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

 加强与金融部门对接, 积极搭建银企交流合作平台。

 充分发挥省农业产业化融资担保公司作用, 创新担保机制, 强化服务效应。

 引导各地成立专业性融资担保公司, 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农业产业融资担保体系。

 发挥果业、 畜牧等产业基金作用, 探索直接投资方式, 扩大龙头企业资本规模。

 加大上市培育力度, 推动龙头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三农。

  (二)

 突出做大做强, 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发展水平。

 指导龙头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升管理水平。

 支持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 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国内外企业以参股、 控股、 兼并、 租赁等形式与省内龙头企业合作, 增强发展实力。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重点扶持能引领带动产业健康发展、 对促进农民增收贡献突出、 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产业联盟, 鼓励龙头企业走合作发展之路, 对成效突出的产业联盟给予支持。

  (三)

 突出转型升级, 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农产品加工是联结农业和工业的重要产业, 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改造加工技术, 走多层次加工转化增值路子, 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 单一加工向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转变。

 以全省农业资源禀赋为坐标, 以现代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 加快形成陕南以茶叶、 生猪、 中药材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加工带, 关中以粮油、 果蔬、 乳品、 肉牛、生猪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加工带, 陕北以羊只、 红枣、 果业、 杂粮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加工带,构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格局。

  (四)

 突出示范引领, 进一步提升原料基地建设水平。

 结合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和龙头企业加工需要, 加快形成一大批专业化、 规模化、 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鼓励龙头企业使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具,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建立健全投入品登记使用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 提高农产品及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扩大鲜果、 果汁、 小杂粮等优势产业出口规模。

 对龙头企业出口优势农产品, 根据出口农产品类别, 按年度直接出口额给予一定比例奖励。

  (五)

 突出自主创新, 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依托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单位, 加大技术研发、 科企对接及成果转化推广力度。

 鼓励龙头企业加快应用新技术、 新材料、 新工艺及新装备, 大力扶持一批高新技术型龙头企业。

 支持龙头

 企业自建或与科研单位联建研发机构, 提升创新能力。

 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 推进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

 重大科技攻关、 成果转化等专项资金向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倾斜。

  (六)

 突出品牌战略, 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

 大力实施品牌强农、 品牌强企战略, 引导龙头企业把品牌经营理念融入生产、 加工、 流通各环节,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支持龙头企业申报驰名商标、 名牌产品、 著名商标、 原产地标记、农产品地理标志, 以及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 有机农产品认证。

 鼓励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级、 省级龙头企业, 对被认定为国家级、 省级龙头企业及品牌建设成效突出的给予一定奖励。整合区域品牌资源, 加强对品牌的宣传保护。

 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展示推介活动, 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七)

 突出合作共赢, 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支持龙头企业创办或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形成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共同发展的联结机制, 完善龙头+合作社+农户、 龙头+家庭农场等组织形式。

 鼓励龙头企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积极开展技术、 农资、 农机、 金融、 信息等服务。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分红、 利润返还等形式, 将加工、 销售环节的部分收益让利给农户。扶持龙头企业兴办实训基地, 加大对专业大户、 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 培养职业农民。

  (八)

 突出引培并举, 进一步打造优秀经营人才队伍。

 坚持引进培训并举, 指导企业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努力打造一支懂经营、 会管理、 高素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队伍。

 建立人才培训长效机制, 坚持集中培训和自主培训相结合, 加强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系统性、 经常性的培训, 促进龙头企业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变, 推动企业管理升级。

 将龙头企业产业工人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范围, 享受相应的培训补贴。

  四、 重大工程(www. congzong. com)

  (一)

 龙头企业扶大扶优工程。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 开创龙头带龙头、 龙头带农户的大发展局面。

 在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以销售收入为重要指标, 按照 20 亿元以上、 1020 亿元、 510 亿元三个规模, 确定 2030 个龙头企业量身定制扶持方案, 着力打造一批大型领军龙头企业。

 围绕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布局, 选择一批特色产业代表性强、 加工产业链长、 成长性好、 与农户利益联结紧密的龙头企业进行扶优培育, 打造我省优势产业支柱企业, 加快促进区域农民增收。

 省级以上(含省级)

 财政资金支持的各类农业项目, 农业企业为申报主体的,原则上保障国家级、 省级龙头企业实施。

  (二)

 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创建工程。

 加速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 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 形成具有引领农业产业化创新提高作用的产业聚集区。

 在粮油、 果蔬、 畜产品、 茶叶、 小杂粮等优势生产区, 按照五个一标准(即有一个突出的优势特色产业、 一个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 一批先进生产加工技术、 一批实力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一套紧密型企农利益联结机制), 分批认定 3050 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对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技术引进、 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

 对已认定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大扶持力度。

  (三)

 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工程。

 加强陕西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院建设, 夯实农产品加工

 技术研发、 推广等综合实力。

 依托加工型龙头企业, 分产业类别重点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研发和检测机构, 对龙头企业引进新技术、 新工艺和新设备, 推广新技术、 开发新产品给予扶持, 对取得农产品加工知识产权或专利的给予奖励。

 以果蔬、 肉制品、 生鲜乳冷藏以及红枣烘干、 马铃薯窖藏等为重点, 深入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 发挥辐射带动效应, 加速普及科学适用的初加工设施, 有效减少产后损失。

 以龙头企业或协会为载体, 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展销窗口, 荟萃陕西现代农业发展成效。

  (四)

 龙头企业上市促进工程。

 摸排筛选全省有意愿、 有实力、 有条件的龙头企业, 建立拟上市龙头企业资源库。

 协调证监、 金融、 发改、 券商等部门, 加强拟上市企业的培训,指导企业拟定上市工作计划和方案, 协调解决龙头企业上市中遇到的问题。

 设立上市专项扶持基金, 对进入辅导期的拟上市企业, 按 500 万元规模先借后奖, 用于上市准备工作。

 力争今后五年, 全省上市农业企业达到 23 家。

  (五)

 企农利益联结提升工程。

 以提高组织化程度为方向, 以实现企农利益共赢为目标,围绕龙头企业开展社会化服务, 提升农民生产经营能力; 按保护价收购农产品, 保障农民农业经营收入; 采取股金分红、 支付土地租金等方式,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通过延长产业链条, 吸纳农民就业, 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等利益联结方式, 扶持一批带动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的先进典型, 加强示范宣传, 加速复制推广, 着力构建企农利益联结新机制, 开创企农合作发展新局面。

  (六)

 千名企业家培训工程。

 结合我省主导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实际, 科学编制培训规划。

 积极探索政府资助、 院校办班方式, 分层次分类别逐期选拔龙头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开展高等学历教育。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由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集中组织培训, 省级以下龙头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由市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集中组织培训。

 围绕政治理论、 经济管理和现代农业等内容, 不断创新培训方式, 强化培训考核, 确保培训成效。

 指导龙头企业开展一般生产经营人员日常培训工作, 提升龙头企业经营管理整体水平。

  五、 保障机制

 (一)

 明确责任, 强化协作。

 各级农业部门要牢固树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 把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作为农业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发挥各级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的重要作用, 明确部门责任, 加强配合协调, 形成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要结合本地实际, 抓紧研究制定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工作方案, 细化任务, 抓好落实。

  (二)

 科学指导, 强化监管。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调研, 及时掌握新情况, 切实提高指导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健全农业产业化调查统计制度, 加强经济形势跟踪分析, 做好市场运行监测预警。

 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动态监测管理, 建立完善有进有出的龙头企业认定考评机制, 监测不合格的企业不得再享受有关扶持政策。

 加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建设, 充分发挥协会的服务管理作用, 强化行业自律, 规范企业行为。

  (三)

 树立典型, 强化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 大力宣传龙头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广泛报道各地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的成效与经验。

 坚持树典型、抓示范, 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农民增收的先进模式。

 对在扶持龙头企业、 推进

 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篇四: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施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县设施农 业 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 深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 七 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及区 市 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 面 面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六 次 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县 十 十六届二次人代会提出的 各 各项任务,大力调整农业 产 产业结构,全面提升设施 农 农业质量和效益,切实增 加 加农民收入,强力打造全 区 区现代农业示范县,根据 全 全县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规 划 划,制定《永宁县 XX 年 设 设施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 案 案》:

 一、明确指导思 想 想,落实目标责任 (一 )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 实 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两 强强多优”和“农业富民工 程 程”工作要求,做强销售 龙 龙头企业,实行订单生产 , ,通过各种措施,使农户 参 参与率达到 80%以上, 强强力推进设施农业提质增 效 效。

 (二)目标任务:

 全 全县以设施葡萄为重点, 发 发展设施农业2万亩,其 中 中扩规新建二代节能日光 温 温室1万亩,建设6 个 千千亩万间园区;利用已建 园 园区阳畦地改造提质增效 7 7500 亩;建设连片 5 0 00 亩以上移动小拱棚片 区 区 5 个,2500 亩(具 体 体任务见附表)。

 二、 调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提质 增 增效 (一)突出贺兰山 东 东麓独特的自然和区位优 势 势,重点发展设施葡萄。

 X XX 年新发展 1 万亩,使 其 其成为我县的优势特色

 和 拳 拳头产品。

 (二)以生 产 产无公害绿色果品为目标 , ,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 提 提高设施产品品质和商品 率 率。示范推广设施葡萄标 准 准化生产示范点 5 个,示 范 范绿色葡萄生产点 3 个, 设 设施葡萄商品率提高 15 % %,效益提高 20%,实 现 现优质优价。

 (三)充 分 分利用阳畦地,提高设施 占 占地利用率。

 各乡镇要 及 及早落实阳畦地改造片区 , ,农牧局、林业局、科技 局 局、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要 利 利用各类培训向设施农业 种 种植户传授相关技术,安 排 排好品种茬口,做好生产 技 技术准备。

 (四)抓方 包 包点,责任分工,提升已 建 建园区管理水平和效益。

 1、县上整合有关项目资 金 金,对已完成建设但资金 困 困难的公司、大户给予资 金 金方面适当支持,帮助其 正 正常生产。

 2、对生产 正 正常的农户实行技术“一 对 对一”帮扶,按照农时季 节 节要求,进行技术指导和 服 服务,提高其生产水平和 效 效益。

 3、对无力经营 的 的设施种植户及空棚问题 , ,由乡镇牵头,包乡镇部 门 门参与,对其设施基地资 产 产投入情况进行评估,完 善善相关手续,分解到农户 经 经营。各乡镇要在 2 月底 之 之前完成空棚上膜,3 月 2 20 日之前完成种植。压 滤 滤机滤布此项工作作为 X X X 年设施农业生产的主要 内 内容之一进行严格考核。

 4、实行乡镇、包乡部 门 门领导和技术人员包点负 责 责制,乡镇领导主要负责 解 解决所包点的遗留问题, 部 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主要 负 负责组织做好技术指导和 服 服务。

 三、采取有效措 施 施,提升产业水平 (一 )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大 大力宣传,广泛参与 由 县 县农牧局牵头,涉农部门 会 会同乡镇按照因地制宜, 集 集中连片,突出特色,规 模 模发展的要求,组织技术 人 人员对新建片区和改造提 升 升园区进行实地勘察,做 出 出详细规划,严格按照规 划 划和温棚建造标准进行建 设 设和生产。

 宣传、文化 部 部门要充分利用电台、报 纸 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宣讲 产 产业政策、宣传典型事例 , ,大力宣传发展设施农业 的 的重大意义。积极筹备适 时 时举办“第二届宁夏设施 园 园艺节”,进一步扩大“ 中 中国西部四季鲜果之乡” 和 和“现代农业示范县”的 知 知名度。

 各乡镇要在认 真 真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 会 会精神和中央 1号文件的 同 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 专 专题讲座,典型说法、现 场场观摩、咨询服务等形式 , ,宣传好产业发展政策, 落 落实好建设用地,充分调 动 动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 极 极性,提高农户参与比例 。

 。

 (二)建好配套工程 , ,夯实发展基础 水务局 、 、农发办负责园区渠道砌 护 护、沟道清挖等水利配套 工 工程建设,交通局、各乡 镇 镇做好园区道路修建,供 电 电局做好

 园区电力设施配 套 套。林业局要积极申报自 治 治区特色林业种苗工程项 目 目,抓好建成农林公司、 小 小任果业等设施果树育苗 基 基地建设,优化苗木品质 , ,提高苗木质量,抓好苗 木 木销售。

 农牧、供销等 部 部门按照提质增效的要求 , ,抓好已经组建的设施农 业 业种植协会、果品营销合 作 作社等,支持其围绕设施 农农业产品开展市场营销、 信 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 产 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 经 经营。新建跨乡镇专业合 作 作社 3 个,规范改造提高 1 15 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

 抓好设施果蔬监测, 确 确保设施产品安全。县农 牧 牧、林业部门负责建设 2 处 处无公害果蔬检测中心, 建 建立监测制度,完善监督 、 、检测体系,确保果蔬质 量 量达到无公害、绿色标准 。

 。做好设施葡萄、设施蔬 菜 菜、设施菌菇的产地认定 和 和产品认证工作。

 畅通 信 信息网络,拓宽服务渠道 。

 。县信息中心要依托小任 果果业、建成农林、领鲜果 蔬 蔬、董洋果蔬、天天鲜果 业 业等区内果品流通企业, 建 建设与全国大中城市水果 批 批发市场相连的信息系统 。

 。充分利用全县农村信息 网 网络发布果蔬供求信息, 滤 滤布厂进行产品网上交易 。

 。帮助新建千亩以上设施 农 农业园区建立信息点,开 通 通互联网,进行网上远程 技 技术服务,方便技术指导 。

 。

 (三)加大政策扶持 力 力度,促进产业强劲发展

 1、对从事设施农业生 产 产的公司、大户或农户, 协 协调好建设贷款指标;

篇五: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1 -集安市 2018 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 (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

 为切实发挥好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引导作用,根据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下发 2018 年吉林省省级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指南的通知》(吉农财发〔2017〕5 号)及《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项目指南》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通过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充分调动和激发企业谋划发展、谋划项目、加大投入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多元增收等方面的带动能力,为我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二、补助对象 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三、资金使用范围 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总额 62 万元,重点用于省级及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建设规模化原料基地等方面的扶持。主要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贷款建设项目、自有资金建设项目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方面给予适当的贴息和补助。

  - 2 -四、项目扶持范围和支持方式 (一)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建设项目 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建设项目应为符合我省资源禀赋特色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相关配套项目;项目建设符合省里和我市的相关要求,必须有合法开工建设手续;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发展政策,符合区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布局;符合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形成有效的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有实质的形象进度;项目有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项目采取两种扶持方式:一种是固定资产贷款贴息,一种是项目投资补助(包括贷款和自有资金投入)。同一项目只能享受其中一种扶持方式。

  1、固定资产贷款贴息。享受贴息的贷款应为贷款合同、贷款凭证和银行进账单一致的固定资产贷款,贷款应为在贷款合同有效期内且 2018 年尚在使用并支付利息的贷款,不按合同归还的逾期贷款和展期贷款不予支持。

 (1)贷款必须用于项目建设,且贷款项目与立项批复或项目备案登记表一致,贷款用途必须为固定资产,贷款凭证上的用途也必须为固定资产。

 (2)贷款期限必须以贷款凭证上的发放日期和到期日为准(展期和逾期贷款不予支持)。

 (3)享受贴息的企业需提供项目贷款合同、贷款凭证(借

  - 3 -据)、银行进账单(回单)和企业利息支付凭证(划扣利息回单)等相关材料。

 (4)企业提供的材料由贷款银行和企业负责人签字并加盖银行和企业公章。

 2、先建后补投资补助。项目应为 2018 年度有实质形象进度并有实质性投资的项目,偿还以往项目建设欠款的投资不予支持。

 (1)2018 年有实质的形象进度或者 2017 年建设的没有进行工程结算(未开具发票)。

 (2)以支付的征地、土建工程、购买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的发票为基本依据。

 (3)发票开具时间以 2018 年为准(2018 年投入未开具发票的在下一年享受补助)。

 (二)规模化原料基地建设补助项目 基地应为在省内建设的以种植业和园艺特产业为主的自建或联建的规模化原料基地,对企业生产基地的设施投入予以补助,生产基地设施主要包括育苗棚室、水利等与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相适应的设施。企业用于土地流转及租赁费、肥料、农药、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办公设施等非生产性投资不予支持。

 (1)生产基地主要是企业通过承包或流转的自建基地,或与合作社、农户建立的合同订单基地,以及农户以土地入股建立的股份合作基地。

 (2)补贴应以发票为补贴依据,以 2017 年投入的发票为准。

  - 4 -有实质投入,但没有发票的不给予支持。

 (3)农机具补贴,申报的主体是企业,享受过补贴的不重复补贴。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基地投入不在此支持范围,但有饲料种植基地设施投入的可以给予支持。

 (三)其它项目 2018 年其它项目重点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予以奖补,其它不予考虑。

 1、贷款担保扶持内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包括其控股子公司)为农户(包括家庭农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且担保农户应与企业有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

 2、奖补时限。以 2017 年企业为农户提供的贷款担保作为奖补对象。

 3、贷款界定。以贷款银行实际发放的贷款额为依据,一种是由银行直接拨付农户账户,一种是拨付企业账户,委托企业代管使用(如:签订协议时,明确资金使用用途)。

 4、项目审核。企业应提供担保合同、担保农户的贷款合同及担保农户的个人信用报告等。

 五、申报材料 (一)填写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市县项目备案表。各企业要认真填写,客观真实反映企业项目建设内容及带动能力等方面情况。

 (二)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建设项目。申报材料中附具可研报告、立项批复文件、环评文件、用地手续、工程承包合同、设

  - 5 -备采购协议及相应的投资支出票据、在建工程明细账或预付工程(设备)款明细账等证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材料。

 (三)规模化原料基地建设补助项目。申报材料中附基地承包或租赁合同,承包费或租赁费支付票据,符合支持范围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票据的复印件,产成品包装物照片,当地乡镇政府出具的基地建设相关情况证明原件(包括基地面积、属地、投入等方面)。

 六、几点要求 (一)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如实填写,并对项目的真实性负责,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将给予严肃处理。企业不得多头申报、重复获得财政同类专项资金支持项目。

 (二)规范申报主体,集团公司申报的项目仅限于全资子公司或控股 51%以上的子公司,并提交验资报告及股本构成证明材料。

 (三)企业的申报材料一式 5 份(包括电子版),申报材料必须胶装(请勿用其他装订方式),逾期不报、申报材料不齐全的,不予受理。

 七、 项目管理 (一)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由市农牧局、市财政局共同成立集安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产业化)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牧局特产发展服务中心(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农牧部门

  - 6 -是实施项目责任主体、财政部门是资金监督责任主体,各成员单位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项目落实工作。

  组

 长:宋厚祥

 市农业和畜牧业局局长

  王玉国

 市财政局局长

  副组长:栾春海

 市农业和畜牧业局副局长 陈集福

 市财政局副局长

  成

 员:金

 强

 市特产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郭

 磊

 市财政局农财科科长

  王晓华

 市特产发展服务中心科员

  孙塑人

 市财政局农财科科员

  (二)上报方案。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具体项目实施方案,经项目领导小组审核后,上报省农委和省财政厅备案。

  (三)组织实施。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把握标准,通过实地踏查,审阅项目材料,完成项目审查工作,报项目领导小组审核后,将入围的企业项目在集安市政府网站公示七天,接受社会监督。

  (四)资金拨付。项目经项目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在集安市政府网站公示七天无异议后,由市财政局按核定的扶持额度拨付项目资金。

  (五)项目总结。在 2018 年项目实施结束后,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本地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分配资金使用情况及补助资金发挥的成效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专题报告上报

  - 7 -省级主管部门。

篇六: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内容摘要】

 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一、发展目标,坚持“以农为本、三产联动,政府引导、主体推动,共建共享、协同推进”的原则,2020年—2022年,全县建成10个以上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乡镇建成 1 个以上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行政村打造 1 个以上“一村一品”产业园,县生猪存栏 50 万头以上,出栏 100 万头以上,25 万亩以上,产值 15 亿元以上,二、重点任务,(一)立足资源,抓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1.大力提升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发展水平,引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套建设烘干、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装备水平,减少农产品采后损耗率,提高商品转化率,2.着力打造产业园绿色食品

  进一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来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夯实发展基础,助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深度融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坚持“以农为本、三产联动,政府引导、主体推动,共建共享、协同推进”的原则,2020年—2022年,全县建成10个以上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乡镇建成 1 个以上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生猪、蔬菜主导产业,打造“一县一业”

 示范县;按照主导产业突出、带农增收效果显著、品牌影响力大、组织化水平高的标准,打造 136 个以上“一村一品”产业园,

  每个行政村打造 1 个以上“一村一品”产业园。到 2022 年,全

  县生猪存栏 50 万头以上,出栏 100 万头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

  25 万亩以上,产值 15 亿元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立足资源,抓实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各乡镇要充分发挥资源、交通、区位、人才、技术等优势,紧紧围绕本乡镇的主导、优势、特色等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因地制宜,建设蔬菜产业园、蚕桑种植园、山林经济园、生态农业休闲园、畜牧养殖园(生猪养殖园、肉牛养殖园、蛋鸡养殖园)、农副产品加工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入驻项目特色鲜明、配套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的创业园。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不断加强产业园规模化建设,提高主导产业区域布局集中度,连片规划、成片推进,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基地。

  1.大力提升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发展水平

  引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套建设烘干、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装备水平,减少农产品采后损耗率,提高商品转化率。鼓励企业开展跨区域精深加工,扩大主导产业产品规模。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引进农产品副产物收集、处理、加工的装备和技术,提升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

  2.着力打造产业园绿色食品牌

  划定绿色有机农业发展重点区域、建立绿色有机基地管护机制、调整优化主导产业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实现生产基地绿色化。大力推动农业投入品绿色化和

 废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生

  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绿色有机基地和产品认证,扩大绿色有机认证;发展和壮大生产主体服务平台、扩大服务组织、统一生产和产品标准、扩大对外宣传、形成绿色有机联盟。

  3.全力提升产业园服务能力

  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率,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强农机、设施、质检、信息化、储藏、保鲜、冷链、废弃物处理等农业要素建设,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打造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商标品牌。产业园内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60 以上,良种覆盖率

  达到 9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60 以上。

  (二)突出主导产业,抓实“一县一业”

  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聚焦蔬菜、生猪优势产业,兼顾其他特色优势产业,全面落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6 个方面举措,不断提高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做大做强做优生猪、蔬菜主导产业,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把小农户引入“一县一业”发展大格局,打造“一县一业”示范县。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1.提升规模化水平

  提高生猪、蔬菜主导产业区域布局集中度,打破乡、村、组界限,连片规划、成片推进,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大力实施加工提升行动,引导支持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配套建设烘干、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装备水平,推动规模化加工。

  2.提升专业化水平

  建立完善主导产业标准体系,加大推广实施力度,推进标准化生产经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及绿色食品加工园,推进发展要素向产业园区聚集,加工产能向县城、重点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聚集,提升生产区域专业化水平。

  3.提升绿色化水平

  划定绿色有机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建立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挂牌保护制度,形成绿色有机基地管护长效机制,实现生产基地绿色化。推动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经营、科学化施用,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全面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探索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政管理和市场运营机制,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主导产业基地和产品认证计划,组织、指导、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开展有机产地转换,大幅提高绿色有机基地和产品认证规模,不断扩大绿色有机认证规模。

  4.提升组织化水平

  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打造和申报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示范社,不断提高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质量。围绕市场需求,着力培育一批专业技术强、服务质量高、市场化运营规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支持力度,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因地制宜采取订单带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托管托养、代耕代种、吸纳就业等方式,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将主导产业从业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新轨道,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

 5.提升市场化水平

  充分挖掘主导产品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的差异性,加快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10 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 强企业”“20 佳创新企业”评选,组织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名企、名品公益宣传,不断培育自主品牌。加大农产品田头市场标准化建设与改造,合理布局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和零售农贸市场,建设完备的产品供应链体系,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县域内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提高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不断推进产品营销水平。完善农业投入品有效监管服务模式,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制度,提升品牌公信力,健全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

  强市场监管,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为主导产业品牌培育提供有效保护,不断健全诚信体系。

  (三)聚焦特色产业,抓实“一村一品”

  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围绕主导产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参与“一村一品”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增收。通过打造“一村一品”,将我县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和效益优势,加快产业提质增效,增强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园,培育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名牌产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一村一品”产业园所在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所在乡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 以上,实现食用农产品绿色食品认定率

 100,实现主导产业更加明显、主导产品有注册商标,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

  1.突出主导产业,发展新型业态

  充分发挥各乡镇、各村资源、交通、区位、人才、技术等优势,着力打造蚕桑、蔬菜、林果、畜禽、野生菌产业,开发生产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农产品,突出“品”的特色。

  2.提升生产标准,保障产品质量

  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要求,逐步建立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组织农户自觉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逐步建立高效的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保证“品”的质量;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进、研发和推广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加快消化、吸收和改良,开发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和产品,提高“一村一品”的资源利用率、商品率、加工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的档次。

  3.搭建新型平台,壮大经营主体

  按照规模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利益联结紧密的要求,以“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组织+种养农户”等形式,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拉长产业链条,着力完善“一村一品”发展机制,推进龙头企业和组织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使这些企业和组织为农户提供种子、技术、生产资料供应等多方面的服务,并在组织和带动广大农户发展“一村一品”中发挥更大的拉动作用。要搭建科研、质量安全认证、电子商务、交易市场、“云品”频道等平台,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推动科研院校与企业、市场有机结合。做大做强

 做优现有企业,扩大招商引资,以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一流企业、人才、技术,结合“一村一品”产业园区创建,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覆盖千家万户生产者。

  4.加快“三品”认定,打造绿色品牌

  加强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保护和推广,打造一大批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增强“品”的亮度。按照品牌农业的要求,加快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设无公害生产基地,带动发展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快现有产品名牌

  (名品)化,着重选择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项目和已经形成的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主导产业以及新兴产品作为品牌重点加以培育。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精心做好品牌策划,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利用博览会等各种展示推介平台以及各种媒体,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介。

  5.实施消费扶贫,带动农民增收

  重点建立农户参与机制和受益机制,明确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实现产业扶贫的组织化和利益联结全覆盖。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长远发展,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县级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农

  业产业发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县推进“三农”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业农村局)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各成员单位做好组织协调、

 动态管理、考核评价、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加强招商引资

  各乡镇、县级有关单位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强化分工协作,突出产业招商、精准招商、项目招商。要优化政策措施,改善发展软环境,促进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工作。

  (三)做好配套服务

  各乡镇、县级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负责做好综合协调、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做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土地(林地)流转纠纷调解、公共服务和管理等工作。县级有关单位要继续将涉农项目向现代农业园区倾斜,及时解决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

  (四)加强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借助各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助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及成功经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组织开展观摩交流活动,建立沟通联系和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篇七: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mdash;

 —

  天津市市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 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市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储备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制定我市市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思路目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落脚点,以“保供给、保安全、保畅通”为着力点,持续做大做强小站稻、畜牧、蔬菜、水产、林果 5 大优势主导产业,做优做精食用菌、山货、果品、花卉、三辣、粮油、河蟹、萝卜、鲆鲽鱼、南美白对虾等特色产业,做活做特年画、绢花、葫芦、剪纸、编织、刺绣等乡土产业,做稳做新中央厨房、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农事体验、康养文旅、农业生产服务、农村生活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到 2025 年,通过项目化培育、市场化运行,实施“5131”创建工程:一是围绕 5 大优势主导产业培育 5 个市级产业集群;二是以区为单位,培育 10 以上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一区一园”;三是培育 30 个以上市级农业产业强镇,形成“一镇一业”;四是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培育 100 个市级特色产业示范村,形成“一村一品”。通

  —

 —

 过市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探索农产品投入、生产、销售、康养、文化、科技六位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产业融合项目的建设要与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等相衔接,要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实际,要坚持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城乡互促、强村富民互促共进。

 坚持绿色高效。以绿色有机、种养循环、固碳生态为重点推进一产转型升级,形成“天津种养”;以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二产提档升格,形成“天津加工”;以创意农业、认养经济、研学康养、数字村民、互联网+等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形成“天津消费”。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农村生产要素跨界配置,引导社会资本、信贷资金、乡村振兴基金等投向产业融合项目,促进农村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共建共享。依法保障农民的财产权利,探索通过交叉股权、财政资金股权量化等方式建立农民平等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收益,共享发展成果。

 二、培育重点 依据我市乡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区、镇、村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瞄准农业全产业链开发,构建产业集群为统领、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擎、产业强镇为骨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为基础,梯次布局合理、点线面协同推进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格局。

  —

 —

 (一)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各区重点围绕小站稻、畜牧、蔬菜、水产、林果 5 大主导产业进行项目申报。市农业农村委根据产业链条发展需要跨区域组合布局。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立足统领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在投入品供应、商品流通、冷链存储、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业等方面进行强链、补链、优链,突出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转变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散”转变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

 (二)现代农业产业园。各区立足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供配套以及发展特色产业、乡土产业、新产业新业态,结合区级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跨乡镇开展培育工作。现代农业产业园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主体,统筹投入端、生产端、消费端一体发展,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推进全产业链开发,着力打造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

 (三)农业产业强镇。各区围绕特色产业、乡土产业、新产业新业态和服务特色产业集群,立足推动产城融合和产村融合,结合其产业基础,培育综合服务功能强、宜居宜业的乡村产业融合综合体,着力发挥乡镇上联城市、下接乡村的纽带作用,打造具有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发展“骨干”。

 (四)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立足领导班子团结、产业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文化内涵丰富、带农增收效果显著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围绕特色产

  —

 —

 业、乡土产业、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小而美”“美而特”“骨架小”“颜值高”的产业“小巨人”,奠定强村富民、乡村振兴基础。

 三、培育程序 (一)建立项目储备库。市农业农村委根据全市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印发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市级储备项目申报通知;各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谋划项目,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择优报市农业农村委;市农业农村委组织专家对各区申报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进行评审论证,根据全市乡村产业发展布局确定发展项目,列入项目储备库。每年 6 月底和 12 月底更新项目储备库。

 (二)培育实施。对于符合申报要求,已纳入项目储备库的项目,由各区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建设,建设完成后,由各区组织验收,并向市农业农村委备案。

 (三)评估测评。市级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测评。

 (四)资金支持。对完成建设任务的项目,市级按照实际投资总额的 10%给予资金支持,其中,产业集群单个项目、产业园、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奖补资金最高分别不超过 2000 万元、1000 万元、500 万元、100 万元。对于培育期内吸引社会资本、信贷资金、乡村振兴基金 3000 万元以上的市级产业融合项目,在支持资金的基础上,按照实际投资总额的 10%再予以奖励,最高不超过 1000 万元。支持资金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通过大专项任务清单拨付各涉农区,用于产业融合项目培育中的生产基地建设、加工产业提升、服务能力支撑、科技技术创新、品牌功能拓展等。市级产业

  —

 —

 融合项目,优先申报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获批后,在创建期内的新增投资按要求享受中央产业融合项目资金支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级成立由农业农村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市农业农村委和市财政局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的市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关协调推进机制,要把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强化主体责任,组织相关部门、乡镇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实施方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产业融合集聚,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切实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因地制宜探索融合发挥模式,推动乡村产业迭代升级。

 (二)加大政策支持。各区要利用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等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支持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废弃的农业设施和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等新增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将农村产业融合经营主体纳入评级授信范围,积极探索适用于产业融合经营主体的信用贷款。探索以集群、产业园、强镇、产业化联合体为载体,给予综合担保额度。拓宽抵质押物范围,依法合规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以及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企业订单等的抵押担保融资。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和涉农保险活动,

  —

 —

 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风险保障水平。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公开发行上市和融资,在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开设乡村振兴产业板块,通过股权投资、并购重组、数字村民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产业融合领域,打造企业上市发展的孵化器。

 (三)加强人才培养。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着力培育一批理念新、视野宽、能力强、善经营的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支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创办企业研究院、区域创新平台、科研中心、院士(博士)工作站。支持农村产权交易所开展科研成果转化,支撑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拥有技术成果的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科研成果等入股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产业融合经营主体。鼓励企业家、退伍军人、大学生等下乡创业,支持产业融合经营主体聘任职业经理人,推动各类人才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聚。

 (四)加强指导与服务。市乡村产业振兴办加大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集合各类政策资源,加大对市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各涉农区也要加大服务力度,加强对产业融合项目的技术服务和指导,补齐发展短板;要加强规划引导力度,与种植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需求以及产业载体建设等内容实现有机融合;要加大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力度,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及时开展项目储备,及时调度项目进展;要及时总结好经验和好做法,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篇八: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县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工作 实施方案 (完整通用版)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 2020 年度工作要点和议题安排,县人大常委会于 X 月份至年底对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评议,按照《XX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评议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放在突出位置,紧盯深化农村改革主线,集聚资源和要素,大力推进粮食、荷藕、水产、生猪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围绕抓产业规划、园区建设、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方面开展评议,不断提升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层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保障粮食安全、产业化发展,推进全面小康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二、评议重点

 1、粮食、荷藕、水产、生猪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2、贯彻有关农业法律法规,落实强农惠农相关政策情况;

 3、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示范园区建设情况;

 4、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种(养)殖情况;

 5、品牌建设和品牌优势发挥情况;

 6、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7、扶持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情况;

 8、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情况;

 9、办理县人大代表提出的有关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情况。

 三、方法步骤

 评议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7 7 月上旬 --8 8 月上旬)

 1、制定评议工作实施方案,提交主任会议研究。

 2、成立评议组织。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评议工作组,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部分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县人大代表、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组成。

 3、召开动员会。

 会议主要内容:

 (1)宣读评议实施方案;

 (2)县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作表态发言;

 (3)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作迎评讲话;

 (4)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讲话。

 参会人员: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县政府分管副县长,评议工作组全体成员,县人大机关同志;县政府办相关负责人,县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发改委、财政局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人,各镇人大**,各镇分管负责人。

 4、组织学习。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评议工作组开展学习。

 5、开展自查自评。相关部门召开内部动员会议,传达、学习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迎评要求,按照评议工作总体部署,开展自查自评,形成自查报告报评议工作组。自查阶段可以邀请评议工作组有关同志参加。

 (二)调研阶段(8 8 月上中旬—9 9 月中旬)

 1、收集意见。

 (1)听取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汇报,听取县商务局关于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情况的汇报,听取县市场监管局关于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品牌优势发挥情况的汇报,发改

 委、财政局围绕评议实施方案的要求和部门工作职责作情况汇报,并进行座谈,查阅相关资料台帐;

 (2)召开部分镇分管负责人、部分农业农村专业代表组成员、重点农业园区、专业大户、服务组织、农业企业负责人等参加的座谈会;

 (3)赴基层调研,实地走访、察看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及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并进行座谈;

 (4)各镇人大积极发挥代表作用,梳理问题清单和意见建议,报人大评议工作组;

 (5)通过新闻媒体、人大网站公布评议议题和评议内容,并通过公布电话、电子信箱、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2、交换意见。评议工作组就调研收集的意见和建议与相关部门交换意见。

 3、向主任会议报告。评议调研结束后,评议工作组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

 (三)评议阶段(9 9 月中下旬)

 1、各相关部门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对照评议内容,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撰写工作报告,政府办汇总形成专项工作报告,报县人大评议工作组征求意见,并将修改后的专项工作报告在评议前送交人大常委会。

 2、召开县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评议,分管副县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代表询问或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1)听取专项工作报告;

 (2)听取评议工作组调查报告;

 (3)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评议及询问,分管副县长或相关部门应答;

 (4)进行满意度测评;

 (5)当场公布测评结果。

 满意度测评由常委会组成人员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进行投票。满意票超过出席会议的组成人员 80%且满意票、基本满意票之和超过(含)90%的为满意;满意票、基本满意票之和介于 80%至 90%为基本满意;满意票和基本满意票之和低于 80%的为不满意。测评结果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工作报告予以通过;测评结果为不满意的,工作报告不予通过。

 4、专项工作评议结果向县委报告,向“一府一委两院”、人大代表通报,向各相关部门反馈。

 (四)整改阶段(9 9 月底 ——2 12 月下旬)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县人大代表提出的评议意见,由常委会办公室汇总整理,形成书面评议意见,经常委会主任会议

 研究通过后,以常委会《审议意见》形式,交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整改。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处理评议意见,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问题,并适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送整改报告。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听取汇报、组织视察等形式,跟踪督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

 四、几点要求

 1 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是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权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是促进部门进一步强化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工作评议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把这次评议活动作为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意见的重要途径,作为改进工作、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积极主动迎评,自觉接受评议。

 2 2 、精心组织,注重实效。评议工作组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注重提高评议工作的参与性、严肃性和实效性。对工作评议中存在的问题,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跟踪督促抓好整改,确保评准、评实、评出成效。各有关部门要成立工作班子,制定本单位评议工作方案,报县人大常委会评议工作组。对评

 议中提出的意见要认真对待,逐条逐项抓好落实,坚持自查自纠、边评边改,把整改贯穿评议工作的全过程。

 3 3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新闻媒体要拓展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加大对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及评议工作的报道力度,进一步提高社会知晓率,引导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进来,营造共同参与人大专项工作评议、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篇九: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全面实现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目标,打造 XXX 全域旅游发展升级版,打好全县脱贫攻坚总体战,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对 XXX 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 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按照中央对 XXX 脱贫攻坚工作专项巡视提出的整改要求,围绕“康养度假地•全域桃花源”主题定位,做足“山水”文章,突出“人文”特色,打好“乡村”品牌,走好“农旅”路径,促进农业增效和旅游产业升级,丰富农旅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提高农业和旅游的综合竞争力,形成“以农兴旅、以旅强农、优势互补、产业互融”的农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全市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的 XXX 样板。

 二、发展目标 ?

 立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依托乡村振兴示范村、田园综合体和“桃源人家”等建设主体,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围绕农旅融合六大重点区域,着力实施农旅融合八大工程,开发乡村景、举办乡村乐、包装乡村礼、举办乡村节、推出乡村游,培育观光体验、休闲度假、运动康养、智慧创意等农旅产业。到 2023 年,打造 10 个特色旅游乡镇、25 个特色旅游村寨,培育 1000 户农旅经营主体,年接待游客 1200 万人次以上,总收入达到 60 亿元以上,带动 6 万以上

 劳动力就业,把 XXX 建设成为富有武陵山区特色、全国知名的休闲旅居目的地和“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县。

 三、主要任务 ?

  (一)布局农旅融合发展六大重点 ?

 ...... ?

  (二)优化农旅融合产业结构 ?

 1.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发挥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高产、 高效、高附加值农业,鼓励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严格生产全过程管理。强化品牌意识,重点打造“花田米、宜居茶、麻旺鸭”等有影响力的知名农产品品牌,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行”的原则,放大品牌市场效应,进一步提高本地农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2.加快产品市场转化。引导农业链条延伸,支持加工业、生产服务业向农业延伸,形成上下游紧密协作的农业产 业链。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 打造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行业带动力强的全产业链标杆企业。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推进农产品旅游地 商品转化,重点实施全县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的扩宽提质、XXX 农产品 XXX 主城专营店和山东东营 XXX 农产品进超市等项目。加快农超、农企、农社等形式的产销对接, 助力农产品“走出去”。

 3.促进业态融合发展。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山 区变景区、田园变

 公园、劳动变活动、产品变商品”。挖掘中国传统村落优势,建设民俗文化博览园, 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将康养植入农业生态和休闲观光产业,打造田园康养家园、乡村康养之旅等产品,推进健康养老与农业产业共同发展。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农田艺术景观等创意农业,建设一批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基地。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租赁业务,探索发展个性化定制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等新型业态。

  ?

 4.发展智慧农旅产业。加强媒体宣传,充分发挥电视、纸媒、网络以及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型媒体的宣传作用,全方位、立体式宣传 XXX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提升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化活动营销,在重点农旅结合示范点举办旅游节会活动,扩大 XXX 农旅产品认知度。推行“互联网+”思维,结合 XXX 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实际,建设农旅电商平台,开展电商营销,实现乡村旅游宣传、管理、接待、农特产品销售、网络营销的信息化。建设集可视化、体验式为一体,展示绿色农业发展成果和绿色农产品的绿色农业电子展示展销中心。

  ?

  (三)培育农旅融合发展主体 ?

 1.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作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产品合作走向产业合作,发展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加快农产品加工流通、直供直销。支持有条件的休闲旅游示范村实现集体经营主体“公司化”,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

 2.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农业物流、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 社联合建设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种植、加工以及与 物流相配套的全产业链项目,打造生产、加工和服务一体化 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3.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旅融合发展。农林、畜牧、发改、财政、金融各部门密切配合,灵活采取先建后补、 贷款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带动或辐射一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支持和鼓励发展以有一定运营能力企业为主体、农民参股的“公司+农户”模式。

  (四)实施农旅融合八大工程 ?

 1.开发农特产品。进一步优化 XXX 农产品结构,大力发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国内市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农旅主导产业。立足地域特色,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产品生产、转换、营销体系, 走出一条具有XXX 特色的现代农产品发展之路。培植优秀农产品,提升种植规模与质量,打响精品果蔬特色产业品牌。强化 XXX 餐饮特色,挖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和美食佳肴,培育一批美食“名店”和餐饮网红店。布局农旅商品购物点,将 XXX 风情农产品引入民宿或休闲场所品尝体验、展示展销。推进电子商务与农产业深度融合,加速 XXX 水果、农特产品走向网络终端市场。力争到 2023 年,培育出一批富有XXX 特色、具备一定产业规模 与经济效益的特色农副产品。

 ?

 2.开办休闲农庄。结合 XXX 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合理布局,集约利用土地要素资源和用地指标,对三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升,以 25 个田园综合体为载体,搭建农旅深度融合的多功能休闲农庄。鼓励乡镇(街道)围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打造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传统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引领传统农业向农旅融合发展转型。力争到 2023 年,建成一批农业产业鲜明、旅游功能突出、经济效益明显、年接待能力强的休闲农庄。

 3.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加速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多元化经营。加大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指导协调,强化行业监管,创建有知名度的地 区休闲农业企业品牌。借鉴外地经验,引入社会资本、工商主体,促进运动休闲型、体验农业型、生态游览型、乡村美食型、康养研学型等多形态的休闲农业发展,将休闲农业企业发展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力争到 2023 年,创建一批类型各异、效益明显、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休闲农业企业。

 4.打造旅游名村。按照“乡村景区化”要求, 以景区化思路打造村庄,赋予村庄更多旅游功能,加快实现美丽乡村“美丽风景”变“美丽经济”。依托中国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特色小镇资源优势,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主题,保留和凸显乡村风貌和民族风情,建设康养小村、运动小村、美食小村、民俗小村、纳凉小村、非遗小村等旅游村庄。力争到 2023 年,建成一批村容整洁、管理有序、旅游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景区标准旅游村庄。

  ?

 5.推出乡村旅游。着力构建以休闲农庄为细胞,旅游村庄为节

 点,以乡村旅游线路为网络的全域农旅融合发展格局。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疏通村落交通网络,增设山体游览步道,打通村庄“断头路”,形成旅游风景线。发挥生态、民俗优势,挖掘农村旅游元素,打造集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游线路。力争到 2023 年,推出康养度假、避暑纳凉、果蔬采摘、运动休闲、科普研学、民俗体验等注重游客参与体验的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

 6.提升服务质量。深化政策扶持,提升民宿内涵, 打造“桃源人家”系列民宿品牌,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设施接待水平。按照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要求,制定“桃源人家”民宿管理办法,不断提升民宿经营、管理、服务水平,为民宿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强化品牌集群,支持精品民宿建设,以精品特色民宿为引领,带动民宿多样化、规范化、精细化运营。力争到 2023 年,打造一批温馨舒适、独具韵味的精品民宿。

  ?

 7.举办乡村节赛。打造 XXX 农旅节庆品牌,整合乡村旅游和农事资源,以“节庆+旅游”“节庆+生态”“节庆+互联网”等多种模式,推动农旅融合、产业兴旺。传承、挖掘优秀民俗传统和民间文化,对接乡土风情,延伸田园经济,策划特色鲜明、四季分明的乡村狂欢节、秋收美食节、避暑纳凉节、农民运动会等多样化的群众性乡村节庆赛事活动,形成全县农旅节庆品牌联动效应。每年均策划举办一批具有XXX 特色、主题各异的乡村节庆活动。

  ?

 8.招引农旅项目。以项目为抓手,打造集生态产 业、乡村旅游、养生度假、创意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开发项目,推动品质乡村旅游、

 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进一步拓展农旅招商引资新渠道,加大资源整合和产业招商力度,引入投资客商,打造田园综合体、文旅小镇、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等有一定规模的农旅大项目。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强化要素集聚、创新经营机制,吸引高质量农旅融合项目落地,带动本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包装推出一批投资额在 500 万元以上、有产业带动力、具备一定规模的农旅融合招商项目,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工作。

 四、保障措施

  ?

  (一)促进土地有序流转。积极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政策和《XXX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等部门关于用好农业农村发展用地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渝府办发 〔2016〕 211 号)有关乡村旅游用地保障政策。鼓励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提高产业化、规模 化和机械化水平。通过置换、互换等流转方式整合零星土地,确保可用于流转的土地具有连片开发的规模效应。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鼓励农户或村集体以土地经营权直接入股或折价后与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共同参股,推进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股份合作联社组建,将闲置土地进行集中管 理、统一运营,实现农民、集体收益的最大化,以提高土地 流转积极性,促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等农旅融合产品。

  ?

  (二)推进闲置农房激活。落实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探索农房“三权分割”,坚持“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

 民房屋使用权”原则,通过出租、合作、合资等方式,引入工商资本,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支持利用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与其他农村资源相结合进行农旅产品开发。按照“能租不建”的原则,鼓励集体经济组织或社会资本利用农村闲置房屋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公共配套服务, 有效提高闲置农房公共化利用率。

  ?

  (三)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在重要产业布局上,优先考 虑农旅发展重点区域,努力形成产业集群、产业组团,提升 农旅融合产业的规模。制定农旅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先行先试,引领产业多样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制定农旅项目招商引资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制定农旅项目土地利用政策,每年安排一批农旅发展用地指标,促进产业合理开发。制定针对农旅产品和企业的税收政策,对重点发展的项目按投资额度给予税费补贴和奖励。

  ?

  (四)探索资金保障渠道。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 各负其责的原则,统筹整合用好各类财政支农项目资金,重点支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项目。借助第三方运营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构建现代农业多元投入机制。探索设立或引入乡村振兴发展基金,综合利用税收、金融、价格等措施,鼓励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资 现代农业。

  ?

  (五)强化人才技术支撑。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旅人才激 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建立院校培养、岗位培训、技能竞赛等 多层面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农旅宣传、 策划、营销、管

 理等专业人才。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的紧密合作,提高农业良种良法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 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工艺设备等现代 农业技术,并通过制定特殊政策和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吸纳 专家和科研人员到 XXX 进行技术创新。

  ?

 (六)严格考核督查。将促进农旅融合工作开展情况纳 入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内容。建立目标责任制,进行绩效评估,认真总结典型经验,抓好示范引导,促进一二三产业更好融合。建立项目建设信息定期上报制及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建设过程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整改,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推荐访问: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产业发展 实施方案 农业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