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经验导向的幼儿园民间艺术区域游戏探究

发布时间:2022-11-14 11:30:08 浏览数:

镇江市丹徒上党镇被誉为“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上党挑花是刺绣的一种,也称 “十字挑花”,即在棉布或麻布的经纬线上用彩色的线挑出许多很小的十字,构成蝙蝠(福)、桃(寿)、鱼(余)等图案,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我园开展的挑花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在民间艺术区域游戏中的挑花欣赏活动和在各种材料上用彩色的线挑出十字构成图案的挑花操作活动。本研究通过对大班挑花区域活动进行了两次实施,在“实施——反思——调整——再实施”的螺旋上升过程中,不断调整挑花区域活动中的欣赏与操作材料,旨在各个阶段的活动中,鼓励幼儿对材料进行深度探索,促进幼儿获得更多的有益经验,在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方面的能力有所发展。

一、区域活动与环境创设相融合,促进幼儿整体经验的获得

杜威说:“经验既指耕种的土地,播下的种子,割下的收成,日和夜、春和秋、干和湿、热和冷的变化,以及人们观察、恐惧、期望的东西,它也指那个耕种和收割的人,那个垂头丧气或得意扬扬的人……经验是一个原始的整体,它不承认任何行动与材料、主体与客体的区分。”杜威认为经验是整体的,与环境、材料等密不可分。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环境的教育功能,开辟独立的空间,鼓励幼儿尝试用夹子固定或悬挂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与民间艺人的挑花作品同时展出,这种做法不仅能增强幼儿对挑花的认知经验,同时也凸显了其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挑花十字针法的图示贴在展示区,如初学时将图示贴在醒目位置,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当幼儿掌握基本的挑花经验后,再将图示隐含在作品展示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选择是否看图示操作。这样的区域环境有利于幼儿自主学习以及审美、操作经验的整体获得。

二、欣赏内容的选择要基于幼儿的生活、审美经验

在选择欣赏作品时,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些典型而具有审美属性、有情趣、易理解的优秀艺术作品。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帮助幼儿丰富审美经验,在操作和欣赏这些材料或作品时幼儿才更容易自发地展开对材料的感知,进行审美想象和移情,将自己完全投入对材料的探索中,创造性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表现,获得审美经验的提升。在挑花实施过程中,教师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选择挑花欣赏内容时主要从作品形式、图案内容、图案表现形式三方面考虑。

(一)作品形式来源于幼儿生活

上党挑花作品的形式主要是生活中日常用品。在选择挑花欣赏内容时,教师选择的主要是和幼儿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作品形式,如围嘴、肚兜、围兜,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调动幼儿相关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如在大班挑花欣赏活动“围嘴”中(图1),师:“今天美工区里投放了新的挑花作品,你们看到什么?”幼1:“这是小宝宝吃饭不弄脏衣服的围嘴,我小时候用过。”(联系生活经验,表达对作品用途的理解)幼2指着锁的图案说:“这个东西看起来很古老的样子。”(结合已有经验表达对图案的感受)师:“你在哪里看到过类似的东西?”幼2:“我旅游的时候看到过,在古老的门上有。”(联系生活经验,表达对图案的理解)幼3:“是锁,我有银锁,是像这个样子的。”(联系生活经验,表达对图案的理解)师:“小朋友说的都很棒,这是个锁,代表吉祥如意。”

案例中的幼儿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作品的图案、颜色、用途等进行积极主动表达。这是因为作品的形式“围嘴”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他们自己或是弟弟妹妹都曾经使用过,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欣赏活动中,幼儿的表达源于经验,而又远超于已有经验,并伴有联想和想象,从而使其内心获得了积极的审美体验。

(二)图案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挑花作品的图案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如蝙蝠(福)、桃(寿)、鱼(余)、蝴蝶(美丽)等,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我在选择挑花作品时,尽可能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联系较紧密的图案,例如有“老虎”“蝴蝶”以及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银锁”等图案。这样幼儿就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通道感受欣赏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经验。如幼儿在欣赏作品《老虎肚兜》(图2)时,用动作表现老虎走路威武的样子,理解作品寓意是寄予宝宝健康茁壮成长的期望。在欣赏作品《围嘴》时,对于围嘴上锁的图案,有的幼儿说旅游时见到的古老大门上有,当我告知其《围嘴》作者制作的是银锁图案时,幼儿又很快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小时候自己戴的锁就是这个样子的,丰富和发展了审美经验。

(三)图案表现形式具象意象兼顾,意象作品尽可能多于具象作品

挑花作品的图案有具象和意象两种形式。在挑花区域活动开始前,我考虑到具象作品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因此投放的挑花作品以具象作品为主。但是在欣赏意象作品的实践过程中,幼儿表现出让我“惊喜”的想象力。例如在欣赏作品《婚嫁围腰》(图3)时,对作品上桂花的图案,幼儿讨论时说像医院的标志、像风车、像方向盘。当幼儿说像窗户时,有幼儿质疑地表示:“窗户要有边框。”但说像窗户的小朋友说:“像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把边框做出来。”在欣赏意象图案时,幼儿进行丰富地想象,并且能够说明自己的理由,而在欣赏具象图案时,幼儿往往是找到其中自己熟知的事物后就不再深入思考了。伴隨着挑花区域活动中意象作品的增多,幼儿在挑花操作活动中也创作出很多“有思想”的作品,如作品《一对椅子》(图4)的作者说:“这是一对弹簧椅,它们可以弹到外星球去旅行!”作品《隐身蛇》(图5)的作者说:“你们看我挑出蛇的身体越来越整齐了,因为我每个十字都占一个的小格子,还有我的蛇的身体有一段是白的,会隐身哦!”再如作品《鸵鸟的一家》(图6)作者表达了自己全家外出旅游时的悠闲心情。幼儿将在活动中获得的审美经验迁移到操作活动中,感知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发展。

三、材料的投放要有深度性、层次性,促幼儿经验的连续发展

(一)材料投放的“深度”

高宽课程中,美术教育对于活动中的材料投放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指导方法——单项深度法。单项深度法反对传统美术教育方法中一次性向幼儿提供过多艺术材料的做法,主张儿童应对一种或一类艺术材料或媒介进行深度地持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单项深度法以引入、拓展、创作和反思的结构开展,成人适时地为幼儿提供“脚手架”,保证儿童探索的连续性和深入性。挑花操作活动特别是刚开始学习十字针法阶段,幼儿需要经过第一阶段的尝试才能完全掌握十字针法的技能,因此在第一阶段挑花过程中,我投放了一类有洞眼便于幼儿学习十字针法的材料(网纱、十字绣布),鼓励幼儿对材料进行深度探索,待幼儿掌握基本针法后,再投放棉布以及各种形式的空白肚兜、围腰等物品,鼓励幼儿进行操作。

(二)材料投放的“层次”

在第一阶段实践中,我发现幼儿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第二次实施过程中,我在第一、第二阶段投放了有层次的两种一类材料鼓励幼儿充分探索。如第一阶段提供了网纱、十字绣布(均有洞眼)方便幼儿探索十字针法技能;第二阶段投放了不同形式的棉布、肚兜、围腰鼓励幼儿进行创作;最后一阶段提供了大块棉布和挑花架,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进行合作挑花。在每个阶段充分探索材料的基础上,我再根据幼儿的经验发展情况、幼儿之间发展的差异分阶段投放材料,促进每位幼儿的经验在原有基础上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民间艺术 探究 导向 幼儿园 区域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