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础数学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与课堂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2-10-20 08:50:04 浏览数:

摘要:本文主要从基础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抽象性、完整性等特点,分析了基础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在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教学效果预测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基础数学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

关键词:基础数学;动态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59-03

一、基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数学不仅是各学科基础,更是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现在是单独学科),其中基础数学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概率论、数理统计,近世代数等等;非数学类专业的基础数学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基础数学课程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更是各高校需要认真考虑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各高校都有各自的矛盾和解决办法。总体来说各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师比较紧缺,青年教师偏多,且以大班上课为主。另外,有的老师除了承担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承担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得部分教师课头多,教学任务重等各种因素,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由于基础数学课程是相关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高度的基础性、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推理性等等,又有广泛的应用性,所以在基础数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主要以板书授课的形式为主,边讲边推理。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完整性,前后章节联系都比较密切,一环扣一环,所以每一次课讲得好坏都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效果,甚至打乱后面教学计划的执行。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基础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次的教学效果如何,部分教师很少考虑,有时根本不去考虑,等到布置作业后,通过学生做作业的情况,才会发现教学效果的情况。如果学生作业做得比较好,说明这次教学效果比较好;如果做得差,说明这次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果差,即使是这种情况,少数教师还认为是学生不好好学,很少反省自己的教学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如果教师的作业比较多,不能及时地批改出来,通过作业暴露的问题往往就不能及时地纠正,导致问题的积累越来越多,必然会影响后面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还有很多,而暴露的这些问题通常都是在课后才发现的,有的甚至在课程结束后才发现教学有问题,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很难进行补救。如果我们在讲课前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效果进行预测,在教学效果预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在授课课前进行预测,把事后变为事前预测,这就是我们本文要探讨的基础数学课程的动态教学模式与课堂效果评价问题。

二、基础数学课程动态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预测

由于基础数学课程分前后内容联系都非常密切,甚至几次课的内容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去看待每一次的教学内容,而要考虑前后内容的衔接。以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为例,教材一般为上下两册,通常为两个学期或三个学期。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课程下册的无穷级数要用到上册数列极限的有关内容;下册的重积分、曲线与曲面积分、傅立叶级数等等要用到上册的定积分等等;导数的定义实际上就是极限问题;多元函数的许多性质是一元函数的推广,但又要注意其不同于区别。所以,我们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这次课要讲的内容,还要考虑后面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根据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又分为:教学内容的总体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每次课的计划。教学计划制订好以后,就要对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预测。基础数学课程教学预测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内容的总体预测、学期预测、月预测、周预测。在预测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有了教学预测和教学目标,才能进行教学实施,教学实施主要包括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等等各环节。显然,对于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关键的是教学实施。根据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我们把教学实施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教学效果预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例题的选择等等),备课(包括布置作业),授课,批改作业,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预测是教学实施过程的前提,没有预测,教学过程就没有目标,也就谈不上教学质量;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了教学效果预测,在备课时,就会考虑到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可行性,避免失误。这样,一次课下来后,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如果达到或超过预期的目标,说明这次的教学是成功的,使用的教学方法、手段是可行的,否则,教学有问题,要及时反省,查找原因,下次课及时调整。教学效果评价不仅是自己教学水平的评价,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更是对自己教学态度评价,同时它也是下次教学效果预测的依据。在教学效果评价的基础上,对下次的教学内容进行预测,并重复上述过程,这样我们就有下面教学实施的循环:

在备课之前,首先要对下次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进行预测。我们不仅要考虑下次课要讲哪些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的情况进行分析、预测,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要有充分的估计。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或同一教学内容中的不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同的,哪一种教学效果比较好,都要进行分析和预测;如何讲好每一个知识点,如何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等等,都是备课时需要认真考虑的,真正做到学生是授课过程的主体。教学效果预测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老师的愿望,因为老师授课的对象是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在讲课之前学生对老师也有一个期望,最低的要求就是希望老师所讲的内容清楚、能听懂,除此之外还有理解等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老师的授课能达到学生的要求,学生认为这位老师的授课水平高,否则就是这位老师授课水平低。但教师授课水平的高低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以期末考试的试卷难易程度和学生考试的成绩来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试卷的难易程度很难定论,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凭感觉。如何鉴定教师授课水平,一直是困扰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评价的难题,为此,我们做了一些的探讨与实践,不一定科学。设x是任课教师对教学效果给出一个预测值,y是学生给任课教师期望值,如果x≥y,说明这位老师可以胜任这门课的教学。否则,这位教师不胜任这门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对该教师的评价不会太好的。这就是说老师对自己要高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发挥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在授课之前,学生不知道老师的教学效果预测值是多少,学生也不会给老师期望值。如果我们把教学效果的评价定量化,那么,教学效果的评价值可以看成x的函数f(x),当f(x)≥x时,说明这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用得当,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当f(x)

1.老师在上课前根据这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并写出本次课的教案,下次上课前再根据要讲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再写出该次课程的教案,也就是讲一次课备一次课的教学内容。这种备课省事,大部分老师都是采取这种方式,有利于上课时对本次课教学内容比较清楚。但不足的是: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部分完整性差;如果有次课上得不好,失误较大,或者讲得过快,或者讲得过慢,这样就不利于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灵活性差,会影响后面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等。

2.老师根据基础数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部分完整性,备一次课,写几次课的教案,虽然这种备课方法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有一定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一次课写一次教案的不足,但因时间较长,有时会对教学内容记得不太清楚、生疏,影响教学效果。

为了避免上述备课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动态的三次备课法:就是每次备课时,备三次课的教学内容,并写三次课的教案:第一次课的教案详写,第二次课的教案可以写得粗一些,第三次课的教案写得更粗一些。如果备课时,备两次课的教学内容,写两次课的教案,若第一次上课时有失误,就要修改第二次课的教学内容,第二次上课时就要弥补第一次造成的失误,这样第二次课的教学内容不一定能完成,也就会影响后面的教学进度,导致后面为了赶进度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备课时,写四次以上课的教案,花在写教案的时间较多,也没有必要。教学实践证明,备课时写三次课的教案是科学的,因为第一次课有失误,在下面的两次课完全可以调整教学内容,不影响后面的教学进度。第一次课上完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调整第二次教案的教学内容,并写出详细的教案,同时修改下次教案,增加一次较粗的教案。如此滚动下去,每次备课都保证有三次详、粗适当的教案。

动态备课法模式:

第一次备课

3.基础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在前面,我们提到了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它是下一次课堂教学效果预测的前提和基础,是评价课堂教学好坏的主要论据,也是备课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虽然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有些是不可预测的,但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教师。我们知道,基础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讲课为主,概念、推理、举例等等都是边写边讲,在讲解的过程中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如果老师讲得好,那么学生喜欢听,注意力集中,效果肯定好;如果老师讲得不好,那么,有的学生会产生厌学等情绪,思想不集中,学生出于课堂纪律的约束,会表现出心不在焉的听课样子。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感觉不出来自己讲得是好还是不好,是判断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但不能就此给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如何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目前还没有合理的说法和理论依据。目前大多数的做法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对老师的打分,以及督导组的老师听课等等来说明老师的教学水平。这种评价看似有道理,但是不全面的。基础数学课程是大面积公共基础课,考试时统一试卷;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因素很多,考题的题量、难易度,生源,专业的要求和培养目标,学风等等,都是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学生给老师打分也存在许多缺陷和不公正,课堂教学管理严的老师得分不一定高,要求不严的老师可能得分较高;有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无所谓,尽量打高一点。督导老师打分往往是表面印象,如果不是同行专家更是如此。所以,最具有说服力的评价是自己给自己评价。如何给出一个合理的自我评价,一直是教师都想搞明白的事,特别是一次课下来后,这次课上得如何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说明,学生上课时的情绪、提问以及学生的作业,是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学生上课时的情绪可以反映教师讲课的激情、语言的表达、内容的安排、概念的讲解、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等等,所以在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情绪。课堂提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更能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课堂提问一般分为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直接提问就是请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适应于小班上课;间接提问就是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看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反映表情来判断学生掌握的情况,这种提问适应于大班上课,最好是直接提问与间接提问并用。作业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平时成绩,更能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它是定量反映老师这次课教学效果情况的具体表现。所以布置作业一定要认真,要求学生都是独立完成作业,不要给出参考答案,且作业布置要注意难易程度、题量适度,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从作业上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来。为了更好地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定量地进行评价自己这次教学效果,即教学效果评价成绩=上课时学生的课堂情绪20%+课堂提问10%+作业70%。上课时学生的课堂情绪成绩和提问成绩根据上课时的表现来给出,作业成绩为批改作业的平均成绩,也可以随机地抽取一定比例的作业平均成绩作为作业成绩。由于我们在上课前对教学效果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一个预测值。当预测值≤教学效果评价成绩,说明这次教学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当预测值>教学效果评价成绩,说明这次教学有问题,必须认真查找原因,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纠正。这样我们就给出了课堂教学效果的计算公式:课堂教学效果值=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课堂教学效果预测。当课堂教学效果值≥0,说明这次教学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当课堂教学效果值<0,说明这次教学没有达到了预期效果,有问题,要查找原因,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纠正。

总之,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并对教学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我们进行了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讨,得到了上述的成果,特别是对数学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严振祥.高等数学大班课教学的对策[J].大学数学,2007,23(2):25-26.

[2]王庆.对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9):240.

[3]董勇,陈忠.高等数学课程特点与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2):242-243.

[4]张双.浅谈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评价方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55-156.

基金项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13JY014。

推荐访问:教学模式 课堂 评价 效果 基础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