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成因\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1 18:10:05 浏览数:

摘要:农产品市场风险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面临的主要风险。农业的弱质性、农产品供求的变化、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环节过多的流通渠道、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等是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不仅影响农业自身的发展,还影响农民收入及农民的消费行为。我国应建立政府、市场、企业、农民为多元主体的农产品市场风险管理模式。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风险;成因;影响;防范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9)10-0072-04

我国人多地少,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产品市场集中度较低、产品差异程度较弱,农产品价格容易大起大落。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产品生产状况直接影响国家稳定、社会发展及人们日常生活。因此,分析农产品市场风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研究农产品市场风险的防范措施,对增加农民收入、平抑物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成因

农产品价格波动主要是由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但还存在许多其他影响因素。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农业弱质性的产业特征,决定其必然存在农产品市场风险

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都是一个与自然交织的产业,这个本质特性决定农业具有天生的弱质性。首先,农业对自然高度依赖,承担高强度的自然风险。其次,农业要面对市场风险。农业为人们提供生存必需的食品和原料。在需求层次中,农产品处于最底层,需求弹性小,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会为农产品提供一个更大的市场空间。一旦满足一定供应范围内的需求,农产品就容易发生过剩,出现“卖难”,造成丰产不丰收现象。同时,多数农产品是鲜活产品,难以长期保存,短期内销售不出去就极易腐烂,产品价格无法充分体现。而且,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生产周期长,其供给调整远远滞后于市场的变化,这种不对称使农产品供给对市场价格的反应有时滞,市场价格波动所造成的风险基本上由农业生产者承担。

(二)蛛网效应明显,影响农民对农产品市场供求变化的判断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价格发挥着对农产品生产的调节作用,即上一期价格影响本期的生产活动,本期生产状况又会影响下一期的价格。这样,周而复始,农产品的供求很难实现真正平衡,价格总是在上涨和下跌中波动,经济学理论将这种现象称为蛛网效应。农产品市场中蛛网效应的存在是必然的。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蛛网效应相对突出,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信息,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对市场的判断力较弱。目前,我国涉农信息网站有一万个左右,但却普遍存在信息雷同、准确性不高、时效差的问题,尤其缺少对农产品市场有预测性、指导性的信息,农民接收到的信息大部分都是滞后的。同时,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市场中很难及时寻找和准确解读市场需求,很难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生产结构的调整。这些因素就可能导致农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农民的生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出现竞相压价和“旺销——扩种——卖难”的怪圈现象,从而加剧农产品市场的风险。

(三)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民缺少农产品定价权

长久以来,我国农业一直处于“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状态。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充分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由于未能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小规模的生产格局也未改变,使我国农业生产仍采用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导致我国农产品市场处于一种“小生产、大市场”的状态。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产品生产的集中度低,产品间差异程度弱,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二是在农产品市场上,众多农民面对少数农产品经销者,而少数农产品经销者又面对众多消费者,导致“双喇叭”型的农产品市场结构长期存在,并且还有放大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决定权集中在少数经销者手中,农民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决定我国农民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缺少影响力,农民成为农产品市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

(四)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专业化趋势,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产品逐渐由国家统购统销转为市场自主经营,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开始直接进入市场进行流通。在此过程中,农产品流通领域逐渐产生许多新行业,如,地头经纪人、专业收购商、专业运输户、专业批发商和超市零售商等,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专业化,大大减少了农民自销产品的时间和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缩短了农产品流通周期。但这种传统的从产地批发到销地批发再到零售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着流通链条长、交易环节多、物流成本高的弊端。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专业化发展趋势,将许多社会因素引入到农产品价格的形成过程中,某个环节的某一项成本发生变化,都会通过这个流通链条传递到最终农产品价格上,从而造成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存在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加剧农产品市场的风险性。

(五)国内国际市场联动,加大了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的影响

我国是农产品主要贸易国之一,在整个农产品国际市场中,不同种类农产品的国际价格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程度不一。我国一些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蚕丝等,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定优势,国内价格对国际市场有一定影响力。谷物产品,如大米、小麦等,这几年均为净出口状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较低,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价格影响不大。然而,我国的大豆、食用油等产品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较高,大豆的国际依赖度已达70%。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动对国内市场价格产生极大影响,甚至左右国内市场价格。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联动,使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者不仅需要判断国内市场的变化,还要时刻关注国际市场的走势,农民生产经营活动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风险源增加,面临的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的影响

农产品价格不仅事关农业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消费水平的稳定,是农产品市场风险形成的主要因素。由此,本文以农产品价格波动为视角,分析农产品市场风险产生的影响。

(一)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高速增长,1978年至今增长约30倍。其中,各类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增加起决定性作用。而农产品价格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环比发展速度的影响。从图1中可看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环比发展趋势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基本同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农林

牧渔业总产值的变化有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越大,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或下跌的幅度越大,农业产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

(二)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出售农产品所获利润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讲,农产品产出水平和价格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两个因素。由于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并且还在不断下降。同时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化已使农产品总量扩张不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入来源。因而,农产品价格的变动是影响农民收入稳定的主要因素,将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图2显示,我国农产品价格指数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环比值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二者的变动轨迹基本一致。在农产品价格提高时,农民收入提高或增速加快;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增速下降或负增长。这说明,农产品价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非常明显。而农产品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成为农产品市场风险的主要承受者。

(三)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同时有些农产品又是工业原料。因此,农产品价格应属于社会消费的基础性价格,它的波动势必引起众多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从而造成物价水平的波动。2007年以来,我国猪肉、食用油和一些蔬菜价格的大幅上涨,造成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快速上升,一度超过3%的警戒线,①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关系着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对广大居民的日常消费产生较大影响。从图3中可看出,1983~2006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曲线的走势与同期农产品指数曲线的走势基本一致。农产品价格上涨,便会带动CPI上升;农产品价格下跌,也会造成CPI回落,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内在关系。因此,农产品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市场风险,不仅影响经济发展,也对人们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乃至社会稳定都产生极大影响。

三、农产品市场风险的防范对策

防范农产品市场风险,除保证农业生产稳定、供给充足外,还要运用适当手段对市场的风险源进行有效控制,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或分散市场风险给农业生产经营者造成的损失。根据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特点,应建立政府、市场、企业、农民为多元主体的农产品市场风险防范模式。

(一)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提高农民科学决策能力

针对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的现实,政府部门作为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应强化对农民、企业和市场的信息服务。搞好现代信息传播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实现互联网络与传统信息传播载体的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中介组织的渠道,保障信息传播畅通。加强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建设高效、灵敏、快速的信息系统,尤其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供求与价格走势的分析预测,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活动,提高农民科学决策的水平和能力,减少因信息匮乏、信息偏差、信息传播不畅导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搞好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建设,在制定信息发布规划、规范发布行为上发挥主导作用,确保发布的信息及时、准确、有效。通过高效的信息服务手段,在产前就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农产品市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降低流通环节成本

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加大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幅度,也加重了农产品市场风险发生的可能。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推动农产品超市建设,采取从产地收购到市场零售一体化的营销模式。制定相关法律,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配送企业和超市的营销行为。既要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又要做到让利于民,防止因流通环节不合理造成价格上涨而发生市场风险。

(三)加强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发展差异化产品

政府要根据各地农业特色和优势,开展科学规划和论证,进一步加强优势农产品区域的建设,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强化设施农业的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设施温棚的建设规模,错开同类农产品的上市时间,延长农产品的上市周期。通过科学有序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达到农产品的时间差异化、品种差异化、品质差异化、口味差异化、色泽差异化、外形差异化和包装差异化等,使产品更加丰富,以降低市场波动的风险。

(四)加强期货市场建设,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期货市场有一个集中交易、公平竞争、秩序化强、信息公开的价格形成机制,会员制的交易场所通过实施“三公”原则来形成即期、近期、远期价格,这些优势是现货市场不具备的。因此,期货市场所形成的价格对各种价格因素反应极为灵敏,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预测性。同时,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将市场风险转嫁到投机者身上,确保农民和企业的基本利益。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提高期货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增加交易品种,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进入期货市场,发挥期货和期权市场信息的统一性和超前性优势,充分利用其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有效控制农产品价格风险。

(五)加强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建立农产品市场风险补偿机制

农业产业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压力,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生产风险的压力,但这并不是一种长效机制,国家还需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职能,增强其服务“三农”的意识,利用金融工具,建立一种能长期规避风险的农业保险机制。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在继续稳定和加强粮食、生猪、奶牛等生产保险力度的基础上,还需向水果、蔬菜、水产品等易遭受灾害损失的品种延伸。建立农产品市场风险基金,对从事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企业,因遇到雪灾、暴雨、台风等突发事件而造成的损失,要给予风险补偿,以避免农产品市场价格突涨。

推荐访问:成因 农产品市场 风险 对策研究 我国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