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07 10:00:04 浏览数:

[摘要] 合理利用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种全新的替代机制,农业循环经济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四位一体”集成化循环模式、立体农业高效型循环模式、结构优化产业链循环模式是目前比较典型的四种农业循环经济技术途径。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资源利用 农业循环经济 技术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用仅占世界9.1%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1%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基本上还是沿用粗放式经营的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实质上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直线流动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其弊端是将导致农业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已成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1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合理利用资源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耕地数量剧减、地力质量下降、渔业环境恶化、草原破坏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此外,城乡工业排污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农药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不当处置以及耕作措施不科学等造成的多元性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所构成的从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污染现象突出,导致“农业立体污染”扩展。据资料显示,全国7大水系中有一半以上阶段水质受到污染;受不同程度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畜禽养殖、水稻种植、农药与化肥施用以及农作物秸秆燃烧等活动还向大气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据测算,每年农业源排放甲烷占我国甲烷排放总量的80%,排放的氧化亚氮占我国氧化亚氮排放总量的90%;在黄浦江流域畜禽粪便排放使水体中COD、总磷、总氮等污染占了全流域污染负荷的36%;北京近郊畜禽养殖排放的有机物污染,相当于全年工农业生产污水和生活废水中所含有机污染物的2~3倍。我国目前每年化肥的使用量达4124万吨,平均施用量高达400公斤/公顷以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且利用率仅为30%~40%,每年因不合理施用,造成超过1000多万吨的氮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每年农药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大面积农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农药污染,经济损失达150亿元以上。而且污染对人体和农产品质量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农业持续发展,不仅要有效防治污染,而且还要有效利用资源,杜绝资源浪费。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农业用水是大头,目前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水量的70%,灌溉用水占农用水的92%。一方面是用水形势严峻,另一方面是农用水浪费十分严重,大水漫灌和串灌现象普遍,跑、漏、渗严重。据统计,我国农用水有效利用率仅30%~40%,个别省份甚至低至20%,耕地自然降水利用率约为45%,一立方水的粮食生产率仅为1.0公斤左右;而养殖一头牛,产生和排放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喂养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的废水……。在国外,发达国家农用水效率为70%~80%,一立方水的粮食生产率达2.0公斤,以色列人更创造了全球沙漠农业奇迹。2002年统计资料表明,在全国8亿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中,按低标准采取节水措施的面积近3亿亩,仅占36%,潜力极大。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农作物丰收后产生的大量废物料利用率极低,诸如玉米秆、麦秆、稻草、向日葵秆、棉皮籽、谷糠、甘蔗渣等,年产量达数亿吨,堆放需占大量面积,可能给居家生活带来不便;若将这些富含“绿色纤维”的原料扔掉或焚烧,则污染环境。

不可否认,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消费带来的废弃物、废水、废气造成了环境污染,必然会破坏生态。因此,必须改变那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方式,取而代之以新的发展模式,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均表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宏观生态视角观察,人们不难发现,农业生产者按照市场规律来决定其生产行为,而追求收益最大化是其首选目标。由于农业与工业生产的特点不同,它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自然环境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自然环境往往被农业生产者看作天然财富,是可掠取的自由物品,而市场的作用还不可能完全把它纳入到农业生产者成本核算体系中,以至于农业生产者追求效率的同时并不从长远考虑环境代价。目前农业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的生产行为业已暴露出了这一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遭受农业污染农田面积达1.4亿亩;占化肥施用量80%以上的氮肥,在不科学的使用中有1/3以上损失掉,对大气、水体方面产生直接污染,破坏了动植物生态链。辩证地说,农业生产者投入大量农药、化肥原本是追求农业生产效率的最大提高,却由于施用不当而浪费了资源,反而增加了经济成本。同时,环境成本也由于农药、化肥投入量的上升而递增。从技术层面分析,目前普遍存在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化、土壤板结便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更令人担忧的是,农业污染的严重程度还表现在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降低了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性,这不仅影响人们身体健康,还削弱了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农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引起高度警醒和自我反省。

从管理科学视角观察,有效遏制农业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替代机制。人们相信农业循环经济的机制创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以生物之间生态链的作用来循环利用资源,有助于统筹协调。例如,在生态链中起纽带作用的沼气环节,可将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废弃物和人畜粪便资源化利用,实施“清洁性加工”,无害化技术处理,为农业提供新的能源,沼液、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料使用,大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投入,从而降低农业污染,遏制农业污染的扩大趋势。在农业循环经济运行中,农业生产者将以市场理性使投入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最终节约资源,实现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以求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综合防治污染与提高生态效益的目标。

从经济增长方式观察,常规农业是高投入、高消耗和高产出的数量效益型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大多是外延型的粗放经营模式。在粗放经营方式下发展的农业,环境只被农业生产者当作资源自由获取和废弃物自由排放的载体,只作为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来看待,其结果往往是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不顾及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使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要解决这对矛盾,必须切实把握好五个重要环节:一是和谐发展农业。必须尽快转变农业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要使环境作为重要生产力发挥作用。二是有效保护环境。必须将环境同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一样对待,将其当作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参与运作,统筹考虑,不可脱节;三是注重循环利用。农业循环经济以自身机制创新来带动高效低耗的运行。其基础在于以农业生产生态化为立足,以废弃物质资源化为根本,以利用方式循环化为过程,将经济与环境相和谐纳入持续发展体系之中。四是着力节约资源。要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准则,在经济活动始端就注重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将防治污染寓于循环利用资源之中,或以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源。五是实现共赢目标。要以环境成本内部消化的方式巧妙地化解经济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突出矛盾,实现经济增长与减少污染之间互动互促的良性过程,建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相协调的“共赢”机制,最终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增长。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得到普遍认同和广泛推行,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则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乡村环境和削减面源污染的根本手段。综观目前积极提倡的生态农业,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思想在农业发展中的运用,也是农业循环经济实现途径的必然选择。

3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技术途径

实践业已证明:生态农业就是要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产系统。它以保持和改善该系统内的生态运作平衡为总体规划的主导思想,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和多次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它原材料的输入,以求得尽可能多的农、林、副、渔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输出,从而收到促进生产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再生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其实质是生态、经济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农业。综观生态农业发展的历程,有许多成功模式值得关注与借鉴。其主要技术途径如下:

一是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模式。将农业废弃物等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变成有用的资源,再通过种植、养殖、加工等过程,生产出新的产品,即利用农业废弃物与农业资源之间的循环来发展经济。包括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经过加工处理后使之资源化;生活泔水加工成优质肥料;果渣加工成酒精;生产和生活垃圾进行发电;农用塑料薄膜经回收加工生成新的塑料制品等等。其动作模式是农用废弃物→农业资源→种植、养殖或加工→新的农产品,形成闭合循环途径。以农作物秸秆利用为例,其一是秸秆肥料化,主要采用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或沤制还田等技术,利用秸秆富含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减少化肥、农药等施用量;其二是秸秆饲料化,利用花生、玉米等农作物秸秆富含营养成分,通过青储、微储及氨化等处理措施,使秸秆便于牲畜消化吸收;其三是秸秆原料化,主要指利用秸秆作为造纸原料,利用小麦秸秆制取糠醛、纤维素,利用稻壳生产免烧砖、酿烧酒,利用稻草制取膨松纤维素、板材或编织草帘、草苫等;其四是农作物秸秆能源化,主要指秸秆沼气池制沼气作为能源利用、秸秆气化能源利用和秸秆发电等。实现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或能源化,减低了废弃物排放,消解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四位一体”集成化循环模式。这种模式是以沼气池作为连接纽带,通过生物转换技术,把农业或农村的秸秆、人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转变为有用资源,然后进行多层次的种植、养殖,利用能源与资源之间的循环来发展经济。其基本要素包括沼气池—猪舍(或牛舍、禽舍等)—厕所—日光温室(或果园、鱼塘、食用菌等)。将农作物的秸秆、人畜粪便等有机物在沼气池厌氧环境中通过沼气微生物分解转化后,产生沼气、沼液、沼渣。沼气,除可作能源外,还可以保鲜、储存农产品。沼液可以浸种,可以作叶面肥喷洒,为作物提供营养并杀灭某些病虫害,沼液作为培养液水培蔬菜,可以为果园滴灌,可以喂鱼等。沼渣可以作肥料,可以作营养基栽种食用菌,可以养殖蚯蚓等。这一技术途径则是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畜(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有机组合,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取得能流、物流和社会诸方面的综合效益。其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既节肥、节水、降本增效,又能改善环境、保护生态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立体农业高效型循环模式。利用农业生产体系内部物种之间的互惠互利、相克相生原理,使废物量排放最小,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该模式包括立体种植(如林—农作物—中草药—食用菌立体种植等)、立体养殖(如禽—鱼—蚌养殖等)和立体种养结合模式(如桑基鱼塘、稻田养鱼、林牧间作等)。以立体种养结合的林牧间作为例,通过建立林区,在林区内放养鸡鸭等家禽,家禽可以消灭杂草虫害,粪便利于林木生长。这样既减少了化肥和农药使用,控制了农业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经济收入。

四是结构优化产业链循环模式。该模式以产业为链条,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连为一体,使上游产业废弃物转变成下游产业的投入资源,通过多层次产业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在同一个产业系统运作中,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和农业有机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从而使资源和能源消耗少、转换快,废弃物利用高,减轻环境污染。如甜菜种植业—制糖加工业—酒精制造业;果树种植业—果汁加工业—畜禽养殖业;甘蔗种植业—制糖加工业—酒精制造业—造纸业—热电联产业—环境综合处理等。其基本模式有: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种植业(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养殖业—加工业。

以上四种模式是比较典型的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途径。但在现实中,各模式之间可以相互结合,还可以与其他产业结合起来,从而构建更加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运作模式,如产业链循环模式与沼气池相结合、能源与资源循环模式与观光旅游业结合等。因此,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考虑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健全农村循环经济体系,以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雪飞.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3):48-50.

[2] 韩娟,陈军,任鸿钧.循环经济与循环农业[J].民营科技,2005(5):19-21.

[3] 秦杰,邹声文.养殖业成为新的污染大户[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02-11(11).

[4] 黄军,何健,周青.循环农业模式下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6):76-79.

推荐访问: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农业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