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跨界合作”的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项目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1 09:20:05 浏览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在工业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中,“跨界合作”的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创新项目的申报及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研究课题跨界、研究内容跨界、研究方法跨界等方式打破专业之间、师资之间以及技术之间的界限,更好地建立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跨界合作 大学生创新项目 创新能力

中国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090-02

1 跨界与创新

所谓跨界,指跨越两个或多个不同领域、不同文化、不同门类、不同意识形态等范畴而产生新的领域、形式、风格或行业等。英文为crossover,释义为“交叉、跨越”,因此,在设计领域中,跨界是一种打破传统的行为方式,更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成为了当今设计界的潮流。譬如时尚品牌LV与奥迪R8的跨界令奢华与灵动完美结合,从全新角度诠释了LV与奥迪,俘获了无数世人的芳心;又譬如IKEA(宜家),将超市和样板间结合在一起,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了家具设计,改变了顾客对家具及家居用品的消费观念。在跨界设计的新概念引导下,设计师可以突破形式(外观)、技术、材料以及专业的限定,实现更新的设计创意。

2 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项目现有状况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越来越受到广大高校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新途径。而工业设计作为一个典型的应用实践类专业学科,则更应当把创新创业项目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年项目研究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的工业设计专业创新项目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选题范围狭窄

基于所学专业知识的限制,几乎所有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学生都会选择本专业导师作为指导教师,从而相应地进入本专业的创新项目小组。但是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各个导师通常都会倾向于选择几个自身比较注重或擅长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几乎固定不变的。这就使得项目选题的范围变得相对狭窄且单一。学生的自我做主、自我创新意识在选题初期就已经被打了折扣。

(2)创新度不够

受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理论一学知识”的影响,教师普遍习惯性地采用传统教育思维模式传授相关知识,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依旧处于被动的知识接收状态,二者都或多或少地在把创新项目当成一门课程来完成。这就导致了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始终等待本专业导师的引导与教授,而很少从自我主体需求的角度去观察课题并大胆创新,构建出与众不同的方案。同时,创新度低也直接导致了项目的实施流于表面化、理论化。

(3)实践性较差

由于前期选题和创新性的限制,绝大多数的创新项目完成后只以论文、图形或浮于表面的展示形态为最终成果,项目难以深入、难以实现更无法推向市场,而这恰恰与工业设计专业创新项目实践化及市场化的初衷相违背。虽然近年来部分教师尝试将大学生创新性项目与自身科研课题相结合,但由于学生对既定课题缺乏兴趣、实验设施短缺、经费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最后能实际成型的方案极少。

鉴于此,并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的自身特点,“跨界合作”思路完全可以被应用于本专业创新项目教学模式中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同时,这一改进也将成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 大学生创新项目“跨界合作”的教学内容

(1)研究课题跨界

从本质上来说,大学生创新项目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时候,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就应该尽量被消除。申报项目的学生在创新项目平台上除了能看到所有创新项目简介外也完全可以对非本专业的项目课题进行深入了解和申报。有着共同兴趣却不是同一专业知识领域的同学更容易在思想上碰撞出新的火花,并充分地做到取长补短。如近年来比较成功的案例就有本专业交互设计方向的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类创新项目以及交通工具设计方向的学生选择进入汽车工程类创新项目组。软、硬件的结合以及外观与内部结构的结合都使得项目方案更具有可行性。

(2)研究内容跨界

知识层面上的跨界是由各个学科的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经验、感受等要素构成的,是思维结构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层次。其决定了在跨界类创新项目中,同学们如何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信息来构建项目的主体内容。设计类项目所涉足的领域比较广泛,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内容的包罗万象,小到一针一线,大到宇宙空间站都需要设计的参与和支持,设计本身就有跨界的可能性。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时刻在发生转变,而这种转变对设计的要求也起着变化,我们的知识结构和设计标准都在发生变化。设计教育也同样如此,传统的知识体系与有限的本专业教学内容往往会导致设计内容的贫乏,并使得我们的设计教育经常处于被动状态,滞后于现代市场。因此,我们努力将设计教育与信息时代的知识结构相对接,与不同行业相对接,以形成多种融合概念。

跨界模式的创新项目恰恰能充当起“桥梁”的角色,为学生们搭建交流、沟通、合作的桥梁,实现从本专业到其他专业以及基础知识学习到综合能力提高的合理跨越。例如工业设计专业与人文专业的学生进行的合作项目,在项目中,人文专业的学生主要负责对特殊环境下特殊人群的不同习惯、道德理念、心态变化做出调研和分析;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则在此研究基础上对现有产品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或改良。学生分组进行,按专业各司其职,互融互通,每个环节学生都参与其中,整个流程做下来,学生便可深切体会到本专业方向的工作任务以及设计要领。由于专业及设计任务的打通,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要参与的设计流程,这样不但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

(3)研究方法跨界

跨界思维最蓬勃的时代,是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其中达尔文就是最佳代表。他是一位解剖家、画家、建筑师、植物学家……将近10种的专家身份看似独立,但又有关联。如若没有解剖学的知识,达尔文不可能把人类肌肉、筋脉的牵动画得这么深刻。只不过,后来的工业发展为了让人更专业地进行分工,反而窄化了,人类的思考方式。各个不同专业的学者和学生往往习惯于“本土”领域内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单一雷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设计方案及研究成果的枯燥乏味,项目设计作品往往缺乏创新,难以使人眼前一亮。

技术跨界和研究方法跨界显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现在随着科技发展,不同产业、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地域之间的界限已日渐模糊,人的宏观思考能力和多样性研究方法再度被要求,因为太多的问题,已无法用单一学科的观点或方法来解决。201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和阿里耶瓦谢勒,这三位科学家综合了经典物理与量子物理学两大领域的精华,设计出多尺度模型,将传统的化学实验搬到了网络世界。而在此之前,化学家们都不得不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和采用各自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这次的合作可以说是典型的跨界研究。事实证明,跨界研究以及跨界合作成就了诸多人类史上的创新。

在工业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来自学生的各种问题,如:“能不能从人类学角度探讨产品设计的需求?”;“能不能用数学的方法来建立设计审美标准”或是“能不能用自然科学的发展理论来论证产品的过去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教学资源的限制常常使我们在本科阶段无法获得更为详尽的相关知识。因此,大学生创新项目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跨界平台,学生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并在不断的跨界尝试中获得创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大学生创新项目“跨界合作”的教学框架搭建

研究发现,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中构建不同学科间的跨界合作教学模式有四个基础性指标(如图1)需要参考:

①跨界合作教学思想。所有参与项目的成员,包括老师和学生都必须接受跨界合作思想,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积极寻求交叉合作的契机。

②跨界学科技术的交叉融合。在软性条件方面,学科与技术的差异是跨界的阻力,但同时也是合作的动力,合作双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专业技术互补,合作共赢。

③教学场地与实验条件互补。在硬件条件方面,项目开展的场地、实验所需设备以及相关材料等条件都可以通过不同学科间的合作进行优势互补。

④成员的跨界合作。跨界课程教学重在打破各个专业的壁垒,因而学生和老师应该来自多个专业和领域,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对同一主题研究的过程当中,通过积极地交流发挥各自的潜力,真正实现“异质互补”。

满足上述四个要素的前提下,如何使跨界合作的具体教学模式与流程规范化同样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中可能涉及到的有:跨界课题的选择、跨界课程的安排与学习、跨界教学团队管理、项目开展应遵循的相关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教学成果的审核与发布等,最后还应对如何合理分配教师教学工作量与学生学分做出详尽补充说明,以保证所有参与成员的积极性。

5 结语

作为一个极具包容性的概念,跨界所包含的创造性因素与思维比世界上任何一种单一的专业创作都要丰富,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大的发展潜力。大学生创新项目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广大师生提供了优良的跨界研究与实践平台,使所有项目的开展真正能做到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因此,基于“跨界合作”的创新项目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推荐访问:工业设计 教学模式 创新 合作 大学生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