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与干预对策

发布时间:2022-10-22 11:00:05 浏览数:

作者简介:罗文伟(1971-),女,**人,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生疾病预防控制

【摘要】儿童行为问题不仅会妨碍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对儿童学习甚至成年后的人格特征、行为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课题从儿童行为问题的概念、表现、影响因素以及干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目的是引起家庭、学校、社会对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并为预防和干预儿童行为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29-02

基金项目:**维吾尔自治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XJJ125A0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我国儿童行为问题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成为儿童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有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行为问题可以预测到青少年和成人时期发展中的各种消极后果,包括学习成绩差、退学的危险性、在学校的破坏行为和不良的同伴关系,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发育和社会化过程,并可能导致成年时期发生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疾病[2]。因此,儿童心理行为引起了教育学、心理学及医学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探讨和研究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为家庭、学校、社会在儿童教育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儿童行为问题的界定和表现

目前,针对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很多,但是对儿童行为问题的概念尚无统一界定。通常认为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3]。美国教育界的定义是:学校学习存在问题,人际关系不良,不适合的行为和情感,泛化的抑郁和痛苦,与学习有关的躯体症状。我国学者将儿童行为问题定义为:儿童在学习、生活和游戏中,经常发生的异常行为。主要发生在小学和初中低年级,并且以小学生发生的概率大[4]。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儿童行为问题包括行为和情绪两个方面。行为方面主要指各种违纪行为,包括不听管教、交往不良、多动、攻击、逃学、说谎、离家、偷窃、纵火等;情绪方面又称神经症性行为,包括焦虑、恐惧、抑郁、人际关系困难等。

2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儿童行为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2.1 生物学因素 有研究表明,遗传、怀孕期及围产期受损、婴幼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外伤及重度营养不良等均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迟缓或异常,是构成成长期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而母亲孕期、围产期各种不利因素如:父亲大量喝酒、早产、过期产、难产和缺氧窒息等造成的脑功能损害,以及新生儿疾病是儿童行为问题最重要的生物危险因素[5]。Vernon PA等[6]利用多因素遗传学分析显示不同的攻击行为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遗传相关性。个体攻击行为的差异主要归因于遗传因素的作用范围,以及不同攻击行为之间所存在的相当数量的重叠基因所致。

2.2 儿童自身的因素 儿童自身的健康状况、气质特征与自我意识等与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均有一定的关系。儿童自身健康状况不佳,将限制儿童的日常活动,疾病本身也会使儿童产生情绪反应。有研究显示,儿童的某些气质特点将影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并可持续至成年。积极的气质特点和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减弱应激对儿童行为的不良作用。而有行为问题的儿童一般在集体中常常处于不受欢迎、受到拒绝或忽略的地位,遭受拒绝的儿童最易产生攻击和破坏行为,而被忽略的儿童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都较低。在自我意识层面上,儿童自我意识高尤其是对合群、焦虑、行为和幸福与满足的意识,是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保护因子,而低自我意识则预示着行为问题的发生[7]。

2.3 家庭因素 家庭是儿童最初的主要生活环境和活动场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化过程中最有影响的动因,对儿童智力、性格、品德及早期行为的塑造起着关键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即父母受教育程度及自身修养越高,孩子的行为问题发生率越低。家庭结构不同,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不同,联合家庭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最低,核心家庭次之,单亲家庭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父母不正当的教育方式如:父母惩罚严厉,缺乏情感温暖以及理解过分保护的教育方式是形成儿童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的主要原因。父母在管教子女时经常发生分歧、打骂孩子容易使孩子产生矛盾、忧虑、退缩、偏激的心理,处事缺乏自信,任性冲动,从而造成人格或行为偏倚等躯体化症状[8]。家庭成员的不和睦,经常吵架甚至经常发生暴力行为,可明显增加儿童行为问题。长期寄养的儿童,由于与父母分离,缺少情感交流和宣泄,接受积极关注少,甚至缺乏安全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也高于非寄养儿童。

2.4 社会因素 国内外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不同的经济社会状况、社会环境因素、文化背景等对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着不同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因素引导儿童行为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并有助于儿童正常行为的形成。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在70年代发达国家3~15岁儿童中,有情绪和行为障碍的人占5~15%,80年代报道儿童行为问题的患病率为14~20%,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社会环境的变迁,儿童行为问题似乎有增加的趋势。王礼桂等[9]的跨地区比较研究发现,香港地区儿童的行为问题评分高于成都;宁夏生态移民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28.8%,唐山市15.9%,岳阳市9.19%;均说明儿童行为问题存在地区差异。此外,在当今科技信息时代,儿童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互联网获得知识的同时,其中一些不健康的或不良倾向的信息会对儿童产生直接或间接地消极影响,甚至毒害,儿童容易模仿一些异常行为,进而发展为行为障碍。

3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对策

由于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需家庭、学校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给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矫正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

3.1 家庭干预 家庭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父母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确立科学的养育观,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建立积极亲密的亲子关系,创设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通过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培养儿童独立自主、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医疗保健和心理行为卫生知识,做好优生优育及围产期保健,特别是在儿童成长期,要注重儿童行为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咨询、早期矫治。

3.2 学校干预 学校氛围、教师以及同学对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进行学校干预非常必要。首先,要塑造良好的校纪校风,校园环境,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减少产生行为问题的诱因;其次,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卫生机构、心理咨询工作室,注重培养培训儿童心理卫生专门人员,建立学生心理卫生档案,开展心理咨询与行为问题筛查,早期进行干预和矫治;另外,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活动和家长会,指导有行为问题的家长正确实施家庭干预教育[10]。

3.3 社会干预 首先,在政府层面要加强医疗保健与心理行为卫生工作,建立基层卫生保健队伍,并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儿童心理卫生保健网,开展及时有效的遗传咨询、围产期保健、医学监护、心理卫生咨询等;其次,在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层次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有效控制,研究和推广有关防治技术、知识和方法,建立妨碍儿童发展的危险指标等,指导并开展儿童行为问题的筛查、诊断和矫治工作;再者,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坚持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形成有利儿童心理行为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儿童心理卫生常识,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克服各种不良行为,抵制不良道德风气。

参看文献

[1]刘粹,汪毅,宣煦等.社交技能训练干预儿童行为问题的定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6):517-519

[2] 彭迎春,倪进发,陶芳标.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3,9(3):192-196

[3]李雪荣.儿童行为与情绪障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

[4]余强基.当代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1-62.

[5]杨世昌,孙丽君.儿童行为问题干预的研究新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7):542-544.

[6] Vernon PA,Mccarthy JM,Johns on AM,etal.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multiple dimensions of aggression:a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genetic analysis. Twin Res,1999,2(1):16-21.

[7]王玉凤,沈渔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综合研究(之二)-临床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4(6):241-246.

[8]孔令勉,黄钢,章小雷.儿童行为问题及干预方法[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4):3-5.

[9]王礼桂,胡慧,梁修云等.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自我意识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565-566.

[10]崔立华,杜文冉,庞淑兰等.唐山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家庭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7):1164-1167.

推荐访问:干预 对策 因素 儿童 影响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