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福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发布时间:2022-11-10 16:10:04 浏览数:

【摘要】 美育即审美教育或情感教育,实施地理学科美育教育,使地理真正成为一门有活力,有作用,有兴趣的学科,使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具备一定的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要充分发掘地理教材的美育知识,有意识地把美育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健康成长。

【关键词】 审美 艺术 兴趣

传统以来,存在着“应试教育”“唯智主义”等错误思潮,例如,将知识与能力、智育、美育割裂,无视人的综合心理素质的发展;重自然轻人文,重分科轻综合,无视了地理科学系统内部及地理科学与其他相关科学间相辅相渗的关系;重课内轻课外,无视了理论系统与实践系统以及学校教育小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些倾向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独具特色的美感和生命力,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及学科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地理教学效益大为降低,地理科学教育的独特价值也难以展示,通过地理美育可以让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充分展示其无限生命活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地理教材的美育知识,运用艺术形式,使之具有审美价值,我们要有意识地把美育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接触美、感受美,在实践中表现出智慧美、创造美和心灵美。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形成一种愉悦的情绪,使地理教学成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达到既定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地理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一、发掘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

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授地理科学知识,在文艺百花园中有一枝绮丽的花,就是讴歌祖国山河美的诗篇、游记、传说、故事,就是一幅幅山水画卷,而美育是通过对地理事物的了解,发展地理学科的美学价值,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感染学生,引起美感,进而陶冶美的心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美。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为海洋。浩瀚的海洋,汹涌波涛似有千钧力,滚滚巨流犹如万重山,它不仅是富饶的宝库,美丽的海底世界更是令人神往。至于占地球面积29%的陆地,尤其多彩多姿。无论是幽深的亚马孙河原始森林,或是莽莽的非洲热带草原上,或是令人生畏的沼泽地,听着虎啸猿啼、狮吼狼嚎、马嘶鹿鸣,你都会觉得自己置身在一个原始而奔放的世界。被誉为“大自然宫殿”的阿尔卑斯山;被称为“贝多芬交响曲”的维多利亚大瀑布;中国东北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地森林茂密,一派“林海雪原”的景象;长江中下游平原,阡陌纵横,园田锦绣,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华南地区,山青水秀,榔树林立,又是一番“南国风光”……广袤世界,千姿百态。也欲施而不能。”正如彼·伊·柴可夫斯基所说:“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美感的欢悦时刻,就是艺术——这就是让人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美。

2.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美。“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多少年来,人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大地母亲神圣的怀抱里,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宏伟蓝图。如果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力量的象征,那么印度的泰姬陵可以说是表现出一种美的旋律。更有世界奇迹万里长城,敦煌千佛洞,拉萨布达拉宫,玲珑剔透的苏州园林,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建筑宏伟,造型独特,无与伦比,尤其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有这一切,它们都是大地之子——人类的智慧结晶。

3.和谐统一的地理规律美。天体运行、气候变迁、四季交替、沧海桑田之变化……太阳系里的九大行星一边自转,还几乎在同一平面上绕太阳公转,旋转的速度和轨道也几乎没有差错。分布在赤道两侧的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林木郁郁葱葱,植物多、飞禽走兽也多。分布在热带雨林带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带,那里气温终年很高,一年分干、湿两季:湿季时,草类、树木茂盛,原野一片葱绿,有许多食草类动物,如羚羊、斑马等在各处游荡;干季时草黄叶落,很难见到生物踪影……所有这一切,不仅使人得到一种更为满足的理性美的享受,还使人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人类的那种和谐统一的地理规律的韵律美。

二、锤炼地理教学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工具。”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悦耳动听的声音使人在听觉上产生美感,在心理上产生愉悦和兴奋。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和地理景象,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观感知。因此,更多的还要依靠教师倾注感情和充满魅力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清晰准确的表达,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学生陶醉在情景的艺术环境中,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而且也让学生获得很好的艺术美的享受。

良好的美育情境能在学生中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心理场”,让他们在这种“心理场”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心灵感应”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心灵的震撼,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么,怎样用语言创造新颖奇特、感人至深的美育情境呢?必须以深挖教材美育因素,有意识地强化审美教育为前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的设计

1.开头美

新课导入是一种艺术,是课堂教学结构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富有美感的新课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因此,教学之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爱美的心理特征,用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去展示地理课中表现出来的名山大川的险峻之美和雄壮之美、亭台楼阁的艺术之美、广袤无垠的自然之美、人类创造环境的智慧之美,以此唤起学生的审美愉悦,使之产生酷爱、眷恋的心情。

2.过程美

要把地理教学与美育结合得好,除了以美学知识充实教学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课堂上能否进行美的教学,这主要体现在美的教学形态、美的教学语言、美的教学形式等要素上。美的教学形态是美的教学品格的重要因素,表现着教师的心态、品格、气质和修养,对激发受教育者求知欲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教学形态的美首先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仪表的静态美和表情、举止、姿态等的动态美。教师在课堂上衣着发式整洁、大方、自然、庄重,能透露出时代气息和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使学生感到真诚可敬,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美的情绪。步入讲台前的教师一定要首先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把任何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应以自己饱满、乐观、热情、向上的情绪影响和感染学生,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效应。

3.提问美

课堂提问是熔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炉的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中带有美感的称赞。著名教育家叶对陶先生认为:“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解明之。”可见追求提问艺术的完美是非常重要的。含而不露的提问美应坚持做到语言不繁,语速平缓,吐字清晰,难易适度,面向全体,时机捕捉得当,留有余地,正面诱导,气氛和谐。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精神振奋,感情激奋,思维活跃,既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可以为学生创造展示才智的机会。

4.小结美

课堂小结是教师富有艺术性的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重在点睛。”教师富有美感的“点睛”之笔,可强化主题,升华知识,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诱发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更趋完美。如在学习完“自然保护区”专题的时候,可结合教学内容播放中国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和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教学短片,一方面可以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愫,同时也打破了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充满自豪感的气氛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那种枯燥无味的空对空的说教便荡然无存了。

以上这些就要求教师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在平时注意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尽量作到:语言准确、吐字清楚、叙述问题条理得当、言文有据、逻辑性强,善于运用恰当的比喻、描述,将抽象的地理概念具体化,使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三、增强地理教学手段艺术美

1.通过教师的“三板”功夫表现美

地理学科的“三板”主要指板书、板画及板图,它具有展示知识结构,突出教学重点,控制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等多种功能,精心设计的板书板图能让学生获得知识美,艺术美的熏陶。教学中板书必须工整、重点突出,注重色彩的搭配。使学生在色彩的感觉中加深对地理本身的理解,如红色一般多指暖流、夏季风,蓝色多指寒流、冬季风,黄色则表示山脉高原等。另外板图在地理课中能起到独特的作用,如讲意大利时,可首先在黑板上画出意大利象一只漂亮长筒靴的轮廊图,指出这只“靴子”是欧洲的一个大半岛——亚平宁半岛伸进了地中海,正好在踢足球,那足球是西西里、撒丁岛。上述空间建立后,然后用不同色彩粉笔画出城市、物产、火山等,使学生仿佛在上美术课,将地理教学的美学蕴涵充分地发掘了出来,寓教学于娱乐之中,寓教学于美学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此类轮廓的联想在地理教学中还有很多,如中国地图象报鸣的雄鸡,英国象蹲着的一个狮子等等。

2.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再造美

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由静变动,更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单一;而多媒体教学能克服这一缺陷,给学生营造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地理课堂教学生动、直观、形象。多媒体的人机交互、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高中学生想象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较差的缺点。如我在讲解内蒙古大草原辽阔的牧区时,用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的歌词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制作成多媒体,把学生引进了内蒙古大草原的地理境界中去,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3.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体验美

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美好情操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审美观念的形成。

(1)开展智力竞赛

在全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拼中国版图竞赛。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情操,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之情。

(2)回归大自然

利用学校的春游和下乡学农活动,将课堂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去宜兴善卷洞,给学生讲一讲侵蚀地貌的形成,参加学农活动,给学生讲一讲当地的耕作制度、风俗习惯都是极有教育意义的,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导学生的审美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创设美的意境,充分运用审美的因素去感染学生,必将激起学生的审美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乐学的目的,使之既成为美的享受者,又是美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王长江;美育概论[M];2004

[2]朱红;美育[M];人民卫生出版;2005

[3]张法;美育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翁向新;谈教师的素质和修养[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2

[5]黄京鸿;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王玉,女,江苏徐州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现工作于江苏省苏州市望亭中学,任地理教师。

推荐访问:美育 浅谈 渗透 地理 教学中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Top